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7章《勾股定理》解答题专项训练(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7章《勾股定理》解答题专项训练(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7章勾股定理解答题专题训练1.如图,已知∠C=90°,AB=12,BC=3,CD=4,AD=13,求∠ABD的度数.2.如图,在∠ABC中,AB=8,AC=6,BC=10,AD∠BC,垂足为D.求AD的长.3.如图,一次“台风”过后,一根旗杆被台风从离地面2.8米处吹断裂,倒下的旗杆的顶端落在离旗杆底部9.6米处,那么这根旗杆被吹断裂前有多高?(旗杆粗细、断裂磨损忽略不计)4.如图所示,在∠ABC中,AB∠BC∠CA=3∠4∠5,且周长为36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沿边BC向点C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1)经过3秒时,∠BPQ的面积为多少?(2)当t为何值时,BP=1BQ?2(3)当t为何值时,点B在PQ的垂直平分线上?5.如图,一块铁皮(图中阴影部分),测得3AB =,4BC =,12CD =,13AD =,90ABC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6.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画出ABC 关于直线MN 对称的A 1B 1C 1;(2)求AB 1C 的面积;(3)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7.如图,在∠ABC 和∠CDE 中,∠ABC =∠CDE =90°,且AC ∠CE ,AC =CE .(1)求证:ABC CDE △≌△(2)若AC =13,DE =5,求DB 的长.8.如图,在∠ABC 中,∠ACB =90°,BC >AC ,CD ∠AB 于点D ,点E 是AB 的中点,连接CE .(1)若AC =3,BC =4,求CD 的长;(2)求证:BC 2﹣AC 2=2DE •AB ;(3)求证:CE =12AB .9.如图,ABC 中,3AB AC ==,4BC =.(1)求高AD 的长;(2)求ABC 的面积.10.《九章算术》“勾股”章中有一道题:“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甲南行十步而斜东北与乙会,问甲乙行各几何?”大意是:已知甲、乙二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之比为7:3,乙一直向东走,甲先向南走10步,后又斜向北偏东某方向走了一段后与乙相遇.这时甲、乙各走了多远?11.如图,△ABC中,△ABC=45°,△BAC=60°,D为BC上一点,△ADC=60°,AE∠BC于点E,CF∠AD于点F,AE、CF相交于点G.(1)求△DAC的度数;(2)求证:DF=FG;(3)若DC=2,求线段EG的长.12.如图,点C在线段BD上,AC∠BD,CA=CD,点E在线段CA上,且满足DE=AB,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点F.(1)求证:DE∠AB;(2)若已知BC=a,AC=b,AB=c,请借助本题提供的图形,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13.如图,在△ABC中,AB=AC,D是CA的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D.(1)若AC=8,AD=17,BD=15,判断AB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D=28°,∠DBC=121°,求∠DAB的度数.14.如图,在ABC ∆中,6BC =,8AC =,DE AB ⊥,7DE =,ABE ∆的面积为35.(1)求AB 的长;(2)求ACB ∆的面积.1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 、B 、C 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出AB 的长.(2)求出ABC 的周长的最小值?16.如图,C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DF 分别是∠ACD 和∠BCD 的高.(1)求证CD ∠EF ;(2)若AC =6,BC =4,S △ABC =10,∠ACB =60°,求CG 的长.17.如图,在∠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AB=4,BC=12,AD=3,若点P在BC上运动.(1)求线段DP的最小值;(2)当DP最小时,求CDP的面积.18.如图,∠ABC中,BC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B、BC于点D、E,且BD2-DA2=AC2.(1)求证:∠A=90°;(2)若BC2=56,AD∠BD=3∠4,求AC的长.于D.19.已知∠ABC中,AB=AC,CD AB(1)若∠A=42°,求∠DCB的度数;(2)若BD=1,CD=3,M为AC的中点,求DM的长.参考答案:1.解:在直角∠BCD 中,∠C =90°,BC =3,CD =4,∠BD =5,在∠ABD 中,AD 2=132=169,AB 2+BD 2=122+52=144+25=169,∠AD 2=AB 2+BD 2,∠∠ABD 是直角三角形,∠∠ABD =90°.2.解:在ABC ∆中,8AB =,6AC =,10BC =,2222228610010AB AC BC ∴+=+===,90CAB ∴∠=︒,AD BC ⊥,1122ABC S AC AB BC AD ∆∴==, 4.8AC AB AD BC ∴==. 3.如图,由题意可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90ACB ∠=︒,∠10AB =米,∠10 2.812.8AB BC +=+=米.故这根旗杆被吹断裂前有12.8米高.4(1)设AB 、BC 、CA 分别为3x 、4x 、5x , 由题意得:3x +4x +5x =36,解得:x =3,则AB =3x =9,BC =4x =12,AC =5x =15,∠AB 2+BC 2=92+122=225,AC 2=152=225,∠AB 2+BC 2=AC 2,∠∠B =90°,当t =3时,AP =3cm ,BQ =6cm ,则BP =9﹣3=6cm ,∠S △BPQ =12×6×6=18(cm 2);(2)由题意得:AP =t ,BQ =2t ,则BP =6﹣t ,当BP =12BQ 时,6﹣t =12×2t ,解得:t =3;(3)当点B 在PQ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BP =BQ ,即6﹣t =2t ,解得:t =2.5.解:如图,连结AC .∠90B ∠=︒,3AB =,4BC =,5AC ∴=. 12CD =,13AD =,5AC =,222AC CD AD ∴+=,ACD ∴∆是直角三角形且∠ACD =90°,11512343062422ACD ABC S S S ∆∆∴=-=⨯⨯-⨯⨯=-=阴影.6.解:∠A1B1C1如图所示;,(2)解:∠AB1C的面积=4×4-12×1×4-12×2×3-12×2×4=16-2-3-4=16-9=7;,(3)解:由勾股定理得,ABBC,AC,∠AB2+AC2=2+)2=25=52,∠AB2+AC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7.(1)证明:∠AC∠CE,∠ABC=∠CDE=90°,∠∠BCA+∠DCE=90°,∠A+∠BCA=90°∠∠DCE=∠A.∠在∠ABC 和∠CDE 中,90ABC D A DCE AC CE ∠=∠=︒⎧⎪∠=∠⎨⎪=⎩,∠∠ABC ∠∠CDE (AAS).(2)∠∠ABC ∠∠CDE ,DE =5,AC =13∠BC =DE =5,CE =13∠在Rt CDE △中,12CD ==∠1257DB CD BC =-=-=.8.解:在∠ABC 中,∠ACB =90°,AC =3,BC =4,由勾股定理得:AB5,∠∠ACB =90°,CD ∠AB ,∠S △ABC =12AC •BC =12AB •DE ,即12×3×4=12×5×CD ,解得:CD =125; (2)证明:∠点E 是AB 的中点,∠AE =BE ,∠BD ﹣AD =(BE +DE )﹣(AE ﹣DE )=BE ﹣AE +2DE =2DE ,∠CD ∠AB ,∠BC 2=BD 2+CD 2,AC 2=AD 2+CD 2,∠BC 2﹣AC 2=(BD 2+CD 2)﹣(AD 2+CD 2)=BD 2﹣AD 2=(BD +AD )(BD ﹣AD )=AB •2DE =2DE •AB ;(3)证明:延长CE 至点F ,使EF =CE ,连结AF ,在∠AEF 和∠BEC 中,AE BE AEF BEC EF EC =⎧⎪∠=∠⎨⎪=⎩,∠∠AEF ∠∠BEC (SAS ),∠∠B =∠EAF ,AF =BC ,∠∠ACB =90°,∠∠B +∠CAB =∠EAF +∠CAB =90°,∠∠CAF =∠ACB =90°,∠AC =CA ,∠∠ACF ∠∠CAB (SAS ),∠CF =AB ,∠CF =2CE ,∠CE =12AB .9.解:∠ ABC 中,3AB AC ==,4BC =,AD 是ABC 的高, ∠2BD DC ==,AD BC ⊥,∠AD ==(2)解:∠4BC =,AD =∠114522S ABC BC AD ==⨯⨯= 10.解:如图设经x 秒二人在B 处相遇,这时乙共行AB =3x , 甲共行AC +BC =7x ,∠AC =10,∠BC =7x -10,又∠∠A =90°,∠BC 2=AC 2+AB 2,∠(7x -10)2=102+(3x )2,解得:x 1=0(舍去),x 2=3.5,∠AB =3x =10.5,AC +BC =7x =24.5.答:甲行24.5步,乙行10.5步.11.(1)∠60ADC ∠=︒,∠604515DAB ADC B ∠=∠-∠=︒=-︒︒, ∠601545DAC BAC DAB ∠=∠-∠=︒-︒=︒.(2)∠45DAC ∠=︒,且CF AD ⊥,∠90AFC CFD ∠=∠=︒,45ACF DAC ∠=∠=︒, ∠AF CF =.又∠90FAG AGF ∠+∠=︒,90DAE ADE ∠+∠=︒ ∠ADC AGF ∠=∠,∠()AFG CFD AAS ≌△△,∠DF FG =;(3)在Rt CFD △中,90CFD ∠=︒,60CDF ∠=︒, ∠112DF CD ==, ∠1FG DF ==.在Rt CFD △中,CF∠1CG CF FG =-=.在Rt CGE △中,90GEC ∠=︒,9030GCE ADC ∠=︒-∠=︒,∠12EG CG == 12.证明:∠AC ∠BD ,∠∠ABC 和∠DCE 都是直角三角形, ∠CA =CD ,DE =AB ,∠()Rt ABC Rt DCE HL ≅ ,∠∠BAC =∠CDE ,∠∠BAC +∠ABC =90°,∠∠CDE +∠ABC =90°,∠∠BFD =90°,∠DE ∠AB ;(2)解:∠Rt ABC Rt DCE ≅,∠DE =AB =c ,CE =BC =a ,设EF =x ,则DF =c +x ,∠DE ∠AB , ∠()1122ABD SAB DF c c x =⋅=+ ,1122ABE S AB EF cx =⋅=, ∠ABD ACD BCE ABE S S S S =++, ∠()2211112222c c x cx a b +=++ , ∠222+=a b c .13.解:∠AB =AC ,AC =8,∠AB =8,∠AD =17,BD =15,∠22281517+=,即222AB BD AD +=, ∠∠ABD =90°,即AB ∠BD ;(2)∠∠D =28°,∠DBC =121°,∠∠C =180°-28°-121°=31°,∠AB =AC ,∠∠ABC =∠C =31°,∠∠DAB =∠C +∠ABC =62°.14(1) 解:由题意知17352ABE SAB =⨯= 解得10AB =∠AB 的长为10.(2)解:在ABC 中,2210100AB ==,222268100AC BC +=+= ∠222AB AC BC =+∠90C ∠=︒ ∠11682422ABC S AC BC ∆=⨯=⨯⨯=∠ABC 的面积为24.15作AD OB ⊥于D ,如图1所示:则90,1,4,3ADB OD AD OB ∠====︒, ∠312BD =-=,∠AB =(2)解:要使ABC 的周长最小,AB 一定,则AC BC +最小, 作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连接BA '交y 轴于点C ,点C 即为使AC BC +最小的点,作A E x '⊥轴于E ,由对称的性质得:AC A C '=,,4,1AC BC A B A E OE ''+===,OB =3, ∠=4BE OE OB +=,由勾股定理得:A B =='∠ABC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16.(1)∠C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C ,DF ∠BC , ∠DE =DF ,∠CDE 和∠CDF 是直角三角形, ∠CD =CD ,∠()Rt CDE Rt CDF HL ≅,∠CE =CF ,∠CD 垂直平分EF ,即CD ∠EF△(2)∠CE =CF ,∠ACB =60°,∠∠CEF 是等边三角形,∠EF =CE ,∠ACD =30°,∠CD ∠EF , ∠1122EG EF CE ==, ∠AC =6,BC =4,S △ABC =10,DE =DF ,ABC ACD BCD S S S =+△△△, ∠ ()11110222DE AC DF BC DE AC BC ⨯+⨯=⨯+=, 解得:DE =2,在Rt CDE △ 中,∠ACD =30°,∠CD =2DE =4,∠CE∠1122EG EF CE ===∠3CG .17解:当DP ∠BC 时,线段DP 的值最小,∠BD 平分∠ABC ,∠A =90°,当DP ∠BC 时,DP =AD ,∠AD =3,∠DP 的最小值是3;(2)解:∠∠A =90°,∠BD ,当DP 最小时,DP =3,DP ∠BC ,则∠DPB =∠DPC =90°,∠PB =4,∠CP =BC -PB =12-4=8,∠∠CDP 的面积=12CP ×DP =12×8×3=12, 即当DP 最小时,∠CDP 的面积为12. 18解:连接CD .∠ DE 垂直平分BC ∠CD =BD .∠ BD2-DA2=AC2 ,∠ CD2-DA2=AC2 .∠∠A=90°.(2)解:∠ AD∠BD=3∠4,∠设AD=3x,BD=4x.7,AB xBD2-DA2=AC2 ,∠∠A=90°,∠AC2=7x2.∠BC2=AC2+AB2=56x2=56,∠x=1.(负根舍去)∠AC=19(1)∠AB=AC,∠∠B=∠ACB∠∠A=42°∠11(180)(18042)69 22ACB A∠=⨯︒-∠=⨯︒-︒=︒∠CD∠AB,∠∠ACD=90°-42°=48°∠∠DCB=69°-48°=21°;(2)设AC=AB=x,∠BD=1,CD=3∠AD=x-1,∠CD∠AB∠222 DC AD CA+=∠222 3(1)x x+-=∠5x=∠M为AC的中点∠1522 MD A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在直角坐标系中求几何图形的面积1.如图,四边形是矩形,点,在坐标轴上,是由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的,点在轴上,直线交轴于点,交于点,线段=2,=4(1)求直线的解析式.(2)求的面积.2.直线a:y=x+2和直线b:y=﹣x+4相交于点A,分别与x轴相交于点B和点C,与y轴相交于点D和点E.(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2)求△ABC的面积;(3)求四边形ADOC的面积;(4)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x+2≤﹣x+4的解集和不等式﹣x+4≤0的解集.3.如果两个一次函数y=k1x+b1和y=k2x+b2满足k1=k2,b1≠b2,那么称这两个一次函数为“平行一次函数”.已知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一次函数y=kx+b 与y=﹣2x+4是“平行一次函数”(1)若函数y=kx+b的图象过点(3,1),求b的值;(2)若函数y=kx+b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AOB面积的,求y=kx+b的解析式.4.如图,10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l将这10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该直线l的解析式5.如图1,直线3=xy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点B,点C的坐标为(-3,0),D -3+3为直线AB上一动点,连接CD交y轴于点E(1) 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不等式+-x的解集为___________3>33(2) 若S△COE=S△ADE,求点D的坐标(3) 如图2,以CD为边作菱形CDFG,且∠CDF=60°.当点D运动时,点G在一条定直线上运动,请求出这条定直线的解析式.6.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经过A(﹣1,5),P(﹣2,a),B(3,﹣3)三点.(1)求a的值;(2)设这条直线与y轴相交于点D,求△OPD的面积.7.如图,把Rt△ABC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10,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8,0),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y=x﹣5上时,求线段BC扫过的面积8.已知:如图,已知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2x+8,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点P(m,n)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A、B不重合),作PE⊥x轴于点E,PF⊥y轴于点F,连接EF,若△PAO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9. 如图,已知直线343+=x y 与坐标轴交于B,C 两点,点A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并且15=∆ABC S .点F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不与端点重合),过点F 作FE ∥x 轴,交BC 于E.(1) 求AB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2) 若FD ⊥x 轴于D,且点D 的坐标为)0,(m ,请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DF 与EF 的长;(3) 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2x +a 与y 轴交于点C (0,6),与x 轴交于点B .(1)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2)直线AD 与(1)中所求的直线相交于点D (﹣1,n ),点A 的坐标为(﹣3,0).①求n 的值及直线AD 的解析式; ②求△ABD 的面积;③点M 是直线y=﹣2x+a 上的一点(不与点B 重合),且点M 的横坐标为m ,求△ABM 的面积S 与m 之间的关系式.1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1)和(﹣1,﹣5).(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并求出该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12.如图,边长为5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0在坐标原点处,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E是0A边上的点(不与点A重合),EF⊥CE,且与正方形外角平分线AG交于点P.(1)求证:CE=EP;(2)若点E的坐标为(3,O),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1)和(﹣1,﹣5).(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并求出该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14.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1,0),与y轴交于点B(0,-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直线AB上一点C在第一象限且点C的坐标为(2,2),求△BOC的面积.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4(k≠0)与y轴交于点A.(1)如图,直线y=-2x+1与直线y=kx+4(k≠0)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点B的横坐标为-1.①求点B的坐标及k的值;②直线y=-2x+1、直线y=kx+4与y轴所围成的△ABC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2)直线y=kx+4(k≠0)与x轴交于点E(x0,0),若-2<x0<-1,求k的取值范围.16.如图,己知直线l:y=x+1(k≠0)的图象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2)若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求出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P的坐标;(3)在y轴上有点C(0,3),点D在直线l上.若△ACD面积等于4.请直接写出D的坐标.17.如图①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 cm,动点P从点A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沿A→B →C→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三角形APD的面积为S(cm2),S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P在AB上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_s,在CD上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cm/s,三角形APD的面积S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2;(2)求出点P在CD上运动时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3)当t为何值时,三角形APD的面积为10 cm2?18.已知:如图,已知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2x+8,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点P(m,n)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A、B不重合),作PE⊥x轴于点E,PF ⊥y轴于点F,连接EF,若△PAO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答案:1. (1)OC=4,BC=2,B(-2,4),.设解析式为,.(2),.直线,.当,,,.2.(1)依照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2)令y=x+2中y=0,则x+2=0,解得:x=﹣2,∴点B(﹣2,0);令y=﹣x+4中y=0,则﹣x+4=0,解得:x=4,∴点C(4,0);联立两直线解析式得:,解得:,∴点A (1,3).S △ABC =BC•y A =×[4﹣(﹣2)]×3=9.(3)令y=x +2中x=0,则y=2,∴点D (0,2).S 四边形ADOC =S △ABC ﹣S △DBO =9﹣×2×2=7.(4)观察函数图形,发现:当x <1时,直线a 在直线b 的下方,∴不等式x +2≤﹣x +4的解集为x ≤1;当x >4时,直线b 在x 轴的下方,∴不等式﹣x +4≤0的解集为x ≥4.3.(1)∵一次函数y=kx +b 与y=﹣2x +4是“平行一次函数”,∴k=﹣2,即y=﹣2x +b . ∵函数y=kx +b 的图象过点(3,1),∴1=﹣2×3+b ,∴b=7.(2)在y=﹣2x +4中,令x=0,得y=4,令y=0,得x=2,∴A (2,0),B (0,4),∴S △AOB =OA•OB=4.由(1)知k=﹣2,则直线y=﹣2x +b 与两坐标轴交点的坐标为(,0),(0,b ),于是有|b |•||=4×=1,∴b=±2,即y=kx +b 的解析式为y=﹣2x +2或y=﹣2x ﹣2.4.设直线l 和10个正方形的最上面交点为A ,过A 作AB ⊥OB 于B ,过A 作AC ⊥OC 于C , ∵正方形的边长为1,∴OB=3,∵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l将这10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两边分别是5,∴三角形ABO 面积是7,∴OB•AB=7,∴AB=,∴OC=AB=,由此可知直线l 经过(,3),设直线方程为y=kx (k ≠0),则3=k ,解得k=∴直线l 解析式为y=x .故答案为:y=x .5.(1) (3,0)、x <3(2) ∵S △COE =S △ADE ∴S △AOB =S △CBD 即33321621⨯⨯=⨯⨯D y ,y D =233 当y =233时,23233333==+-x x ,∴D (23323,) (3) 连接CF ∵∠CDF =60°∴△CDF 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C ∵AB =AC =BC =6∴△ABC 为等边三角形∴△CAF ≌△CBD (SAS )∴∠CAF =∠ACB =60°∴AF ∥x 轴设D (m ,333+-m )过点D 作DH ⊥x 轴于H ∴BH =3-m ,DB =6-2m =AF∴F (2m -6,33)由平移可知:G (m -9,m 3-)令⎪⎩⎪⎨⎧-=-=m y m x 39∴点G 在直线393--=x y 上6. (1)设直线的解析式为y=kx +b ,把A (﹣1,5),B (3,﹣3)代入,可得:{533=+--=+b k b k ,解得:,所以直线解析式为:y=﹣2x +3,把P (﹣2,a )代入y=﹣2x +3中,得:a=7; (2)由(1)得点P 的坐标为(﹣2,7),令x=0,则y=3,所以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3),所以△OPD 的面积=.7.∵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8,0),∴AB=6,∵∠CAB=90°,BC=10, ∴CA==8,∴C 点纵坐标为:8,∵将△ABC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C 落在直线y=x ﹣5上时,∴y=8时,8=x ﹣5,解得:x=13,即A 点向右平移13﹣2=11个单位, ∴线段BC 扫过的面积为:11×8=88.故选:B .8.(1)令x=0,则y=8,∴B (0,8),令y=0,则﹣2x +8=0,∴x=4,∴A (4,0), (2)∵点P (m ,n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2m +8=n ,∵A (4,0),∴OA=4,∴0<m <4∴S △PAO =OA ×PE=×4×n=2(﹣2m +8)=﹣4m +16,(0<m <4) )3,0(30343)1(,9B y x x y 即时,中,当在==+= ∴OB=3同理OC=4 ∵15)(21=⋅+OB OA OC ,153)4(21=⨯+⨯OA ∴OA=6 即点A 的坐标为(6,0) 设AB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213063k b b k b 解得则∴AB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2)在中,当,即DF= 在中,当m x m y 32,321-=+-=时 mm m EF 35)32(=--= (3)10.(1)∵直线y=﹣2x +a 与y 轴交于点C (0,6),∴a=6,∴该直线解析式为y=﹣2x +6 (2)①∵点D (﹣1,n )在直线BC 上,∴n=﹣2×(﹣1)+6=8,∴点D (﹣1,8)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kx +b ,将点A (﹣3,0)、D (﹣1,8)代入y=kx +b 中,得:,解得:,∴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4x +12.②令y=﹣2x +6中y=0,则﹣2x +6=0,解得:x=3,∴点B (3,0).∵A (﹣3,0)、D (﹣1,8),∴AB=6.S △ABD =AB•y D =×6×8=24.③∵点M 在直线y=-2x+6上,∴M (m ,-2m+6),时,即S=6m-18.11. (1)设函数解析式为y=kx +b , 由题意将两点代入得:{15=+-=+-b k b k ,解得:{32=-=k b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 ﹣2;(2)令y=0,得x=32,令x=0,得y=﹣2, 3232221=⨯⨯=∴s 12.(1)在OC 上截取OK =OE .连接EK .∵OC =OA ,∠1=90°,∠OEK =∠OKE =45°,∵AP 为矩形外角平分线,∴∠BAP =45°∴∠EKC =∠PAE =135°.∴CK =EA .∵EC ⊥EP ,∴∠3=∠4.∴△EKC ≌△PAE . ∴EC =EP (2)y 轴上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BMEP 是平行四边形.如图,过点B 作BM ∥PE 交y 轴于点M ,∴∠5=∠CEP =90°,∴∠6=∠ 4.在△BCM 和△COE 中,⎪⎩⎪⎨⎧∠=∠=∠=∠,,,46C O E B C M OC BC ∴△BCM ≌△COE ,∴BM =CE 而CE =EP ,∴BM =EP .由于BM ∥EP ,∴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由△BCM ≌△COE 可得CM =OE =3,∴OM =CO -CM =2.故点M 的坐标为(0,2).13.(1)设函数解析式为y=kx +b ,由题意将两点代入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 ﹣2;(2)令y=0,得x=,令x=0,得y=﹣2,∴S=×2×=.14.(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k ≠0).将A(1,0),B(0,-2)代入解析式,得⎩⎪⎨⎪⎧k +b =0,b =-2.解得⎩⎪⎨⎪⎧k =2,b =-2.∴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2x -2.(2)S △BOC =12×2×2=2.15.(1)32 当x =-1时,y =-2×(-1)+1=3,∴B(-1,3).将B(-1,3)代入y =kx +4,得k =1.(2)y =kx +4与x 轴的交点为(-4k ,0),∵-2<x 0<-1,∴-2<-4k<-1,(1)解得2<k<4.16.(1)当y=0时,x+1=0,解得x=﹣2,则A(﹣2,0),当x=0时,y=x+1=1,则B(0,1);(2)AB==,当AP=AB时,P点坐标为(﹣,0)或(,0);当BP=BA时,P点坐标为(2,0);当PA=PB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P,连结PB,如图1,则PA=PB,设P(t,0),则OA=t+2,OB=t+2,在Rt△OBP中,12+t2=(t+2)2,解得t=﹣,此时P点坐标为(﹣,0);(3)如图2,设D(x,x+1),当x>0时,∵S△ABC+S△BCD=S△ACD,∴•2•2+•2•x=4,解得x=2,此时D点坐标为(2,2);当x<0时,∵S△BCD﹣S△ABC=S△ACD,∴•2•(﹣x)﹣•2•2=4,解得x=﹣6,此时D点坐标为(﹣6,﹣2),综上所述,D点坐标为(2,2)或(﹣6,﹣2).故答案为(﹣2,0),(0,1);(2,2)或(﹣6,﹣2).17.略18.(1)令x=0,则y=8,∴B(0,8),令y=0,则﹣2x+8=0,∴x=4,∴A(4,0),(2)∵点P(m,n)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2m+8=n,∵A(4,0),∴OA=4,∴0<m<4∴S△PAO=OA×PE=×4×n=2(﹣2m+8)=﹣4m+16,(0<m<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复习提升训练2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复习提升训练20

专题复习提升训练卷20.2数据的波动程度-20-21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选择题1、数据201,202,198,199,200的方差与极差分别是( )A .1,4B .2,2C .2,4D .4,22、在统计中,样本的方差可以近似地反映总体的( )A .平均状态B .分布规律C .波动大小D .极差3、已知A 样本的数据如下:72,73,76,76,77,78,78,78,B 样本的数据恰好是A 样本数据每个都加2,则A 、B 两个样本的下列统计量对应相同的是( ) A .平均数B .方差C .中位数D .众数4、对于两组数据A ,B ,如果20.5A S =,22.1B S =,10B x =,10A x =,则( )A .这两组数据的波动相同B .数据B 的波动小一些C .它们的平均水平不一样D .数据A 的波动小一些5、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13, 那么另一组数据3x 1﹣2,3x 2﹣2,3x 3﹣2,3x 4﹣2,3x 5﹣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 .2,13B .2,1C .4,23D .4,36、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他们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成绩(单位:环)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人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选手参加比赛,那么应选( ) A .甲B .乙C .丙D .丁7、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的鞋销售量如下表:店主决定在下次进货时增加一些23.5cm 尺码的女鞋,影响店主决策的统计量是( ) 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8、已知一组数据:-1,x ,0,1,-2的平均数是0,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 .1B .2C .4D .109、一组数1、2、2、3、3、a 、b 的众数为2,平均数为2,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A .17B .27C .37D .4710、已知:一组数据-1,2,-1,5,3,4,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平均数是2B .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1和2.5C .方差是16 D二、填空题11、需要对一批排球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测,其中质量超过标准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的克数记为负数,现抽取8个排球,通过检测所得数据如下(单位:克):+1,﹣2,+1,0,+2,﹣3,0,+1,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12、已知求方差的算式()()()()222221 6.8 5.7 3.2 4.34s x x x x ⎡⎤=-+-+-+-⎢⎥⎣⎦,则其中的x =____13、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n 的方差是s 2,则新的一组数据ax 1+1,ax 2+1,…,ax n +1(a 为常数,a≠0)的方差是 .(用含a ,s 2的代数式表示)14、如果一组数据5、8、a 、7、4的平均数是a ,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15、下表是甲,乙两名同学近五次测试成绩统计表:根据上表数据可知,成绩最稳定的同学是____.16、某地农业科技部门积极助力家乡农产品的改良与推广,为了解甲、乙两种新品橙子的质量,进行了抽样调查在相同条件下,随机抽取了甲、乙各25份样品,对大小甜度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测评,并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a .测评分数(百分制)如下:甲:77,79,80,80,85,86,86,87,88,89,89,90,91,91,91,91,91,92,93,95,95,96,97,98,98乙:69,79,79,79,86,87,87,89,89,90,90,90,90,90,91,92,92,92,94,95,96,96,97,98,98b .按如下分组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 测评分数x 个数 品种 60≤x <7070≤x <8080≤x <9090≤x ≤100甲 0 2 9 14 乙13516c .甲、乙两种橙子测评分数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如下表所示:品种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甲89.4m91乙89.490n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表中m,n的值(2)记甲种橙子测评分数的方差为s12,乙种橙子测评分数的方差为s22,则s12,s22的大小关系为;(3)根据抽样调查情况,可以推断种橙子的质量较好,理由为.(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17、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某队要从两名选手中选取一名参加比赛,为此对这两名队员进行了五次测试,测试成绩如图所示,_____________选手的成绩更稳定.18、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我国采取了有力的防疫措施,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甲,乙两个学校各有400名学生,在复学前期,为了解学生对疫情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1)收集数据: 从甲、乙两校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网上测试,测试成绩如下:甲98 98 92 92 92 92 92 89 89 85 84 84 83 83 79 79 78 78 69 58乙99 96 96 96 96 96 96 94 92 89 88 85 80 78 72 72 71 65 58 55(2)整理、描述数据: 根据上面得到的两组样本数据,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3)分析数据: 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如表所示: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甲校84.7 92 m 88.91乙校83.7 n 88.5 184.01(说明:成绩80分及以上为优良,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4)得出结论a.估计甲学校掌握疫情防控知识优良的学生人数约为;b.可以推断出学校的学生掌握疫情防控知识的水平较高,理由为.三、解答题19、从甲、乙两厂生产的同一种零件中各抽取5个,量得它们的尺寸(单位:mm)如下:甲厂生产的零件尺寸9.02 9.01 9 8.98 8.99乙厂生产的零件尺寸9.01 8.97 9.02 8.99 9.01(1)分别计算从甲、乙两厂抽取的5个零件的平均尺寸;(2)分别计算从甲、乙两厂抽取的5个零件的方差,根据计算结果,你认为哪个厂生产的零件更符合规格.(零件的规定尺寸为9mm)20、某校为了了解初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单位为小时),随机调查了该校的部分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图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接受调查的初中学生人数为人,扇形统计图中的m=,条形统计图中的n=;(2)求统计调查的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的平均数和方差.21、甲、乙两名同学进入八年级后某科6次考试成绩如图所示:平均数方差中位数众数甲7575乙33.370(1)请根据图填写上表;(2)从平均数和方差结合看,你认为谁的成绩稳定性更好些?22、某商店1~6周销售甲、乙两种品牌冰箱的数量如表(表Ⅰ)所示(单位:台):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甲9101091210乙1312711107现根据表Ⅰ数据进行统计得到表Ⅱ: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甲10乙107(1)填空:根据表Ⅰ的数据补全表Ⅱ;(2)老师计算了乙品牌冰箱销量的方差:2=[(13﹣10)2+(12﹣10)2+(7﹣10)2+(11﹣10)2+(10﹣10)2+(7﹣10)2]=(台2).S乙请你计算甲品牌冰箱销量的方差,根据计算结果,建议商家可多采购哪一种品牌冰箱?为什么?23、在发生某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某专业机构认为该事件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的标志是:“连续14天,每天新增疑似病例不超过7人”.已知在过去14天,甲、乙两地新增疑似病例数据信息如下:甲地:总体平均数为2,方差为2;乙地:中位数为3,众数为4和5.请你运用统计知识对数据分析并判断:甲、乙两地是否会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请说明理由.(方差公式:24、某校拟派一名跳高运动员参加校际比赛,对甲、乙两名同学进行了8次跳高选拔比赛,他们的原始成绩(单位:cm)如下表:学生/成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绩/次数甲169 165 168 169 172 173 169 167乙161 174 172 162 163 172 172 176两名同学的8次跳高成绩数据分析如下表:学生/成绩/名称平均数(单位:cm)中位数(单位:cm)众数(单位:cm)方差(单位:cm2)甲 a b c 5.75乙169 172 172 31.25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b=,c=;(2)这两名同学中,的成绩更为稳定;(填甲或乙)(3)若预测跳高165就可能获得冠军,该校为了获取跳高比赛冠军,你认为应该选择同学参赛,理由是:;(4)若预测跳高170方可夺得冠军,该校为了获取跳高比赛冠军,你认为应该选择同学参赛,班由是:.25、为帮助学生了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有关知识,学校组织了一次线上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测试.试题的满分为20分.为了解学生的成绩情况,从七、八年级学生中各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抽取的20名七年级学生成绩是:20,20,20,20,19,19,19,19,18,18,18,18,18,18,18,17,16,16,15,14.抽取的40名学生成绩统计表性别七年级八年级平均分18 18众数 a b中位数18 c方差 2.7 2.7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表中a,b,c的值:a=,b=,c=.(2)在这次测试中,你认为是七年级学生成绩好,还是八年级学生成绩好?请说明理由.(3)若九年级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成绩的方差为2.5,则年级成绩更稳定(填“七”或“八”或“九”).专题复习提升训练卷20.3数据的波动程度-20-21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解析)一、选择题1、数据201,202,198,199,200的方差与极差分别是()A .1,4B .2,2C .2,4D .4,2【答案】C【分析】极差=数据最大值-数据最小值,求出数据的平均数,后套用方差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最大数据为202,最小数据为198,∴极差=202-198=4;∵1200(12210)5x =++--+=200, ∴2222221[(201200)(202200)(198200)(199200)(200200)]5S =-+-+-+-+-=2,故选C.2、在统计中,样本的方差可以近似地反映总体的( )A .平均状态B .分布规律C .波动大小D .极差【答案】C【分析】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所以样本的方差可以近似地反映总体的波动大小. 【详解】解:根据方差的意义知,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故选C .3、已知A 样本的数据如下:72,73,76,76,77,78,78,78,B 样本的数据恰好是A 样本数据每个都加2,则A 、B 两个样本的下列统计量对应相同的是( ) A .平均数 B .方差C .中位数D .众数【答案】B【分析】根据样本A ,B 中数据之间的关系,结合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设样本A 中的数据为xi ,则样本B 中的数据为yi=xi +2,则样本数据B 中的众数和平均数以及中位数和A 中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相差2, 只有方差没有发生变化.4、对于两组数据A ,B ,如果20.5A S =,22.1B S =,10B x =,10A x =,则( )A .这两组数据的波动相同B .数据B 的波动小一些C .它们的平均水平不一样D .数据A 的波动小一些【答案】D【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详解】解:∵S A 2=0.5<S B 2=2.1,10A B x x ==, ∴数据A 组的波动小一些.故选:D .5、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13, 那么另一组数据3x 1﹣2,3x 2﹣2,3x 3﹣2,3x 4﹣2,3x 5﹣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 .2,13B .2,1C .4,23D .4,3【答案】D【分析】本题可将平均数和方差公式中的x 换成3x-2,再化简进行计算. 【详解】解:∵x 1,x 2,…,x 5的平均数是2,则x 1+x 2+…+x 5=2×5=10. ∴数据3x 1-2,3x 2-2,3x 3-2,3x 4-2,3x 5-2的平均数是:15x '=[(3x 1-2)+(3x 2-2)+(3x 3-2)+(3x 4-2)+(3x 5-2)] =15[3×(x 1+x 2+…+x 5)-10] =4,S′2=15×[(3x 1-2-4)2+(3x 2-2-4)2+…+(3x 5-2-4)2],=15×[(3x 1-6)2+…+(3x 5-6)2] =9×15[(x 1-2)2+(x 2-2)2+…+(x 5-2)2] =3. 故选:D .6、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他们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成绩(单位:环)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人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选手参加比赛,那么应选( ) A .甲 B .乙C .丙D .丁【答案】A【分析】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详解】解:∵甲与丁的平均分最高,甲的方差比丁的方差小,最稳定,∴应选甲. 故选:A .7、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的鞋销售量如下表:店主决定在下次进货时增加一些23.5cm 尺码的女鞋,影响店主决策的统计量是(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店主最关注的应该是最畅销的尺码,即影响店主决策的统计量是众数. 【详解】解:由表格可知:尺码为23.5cm 的女鞋最畅销,即销售量最多∴影响店主决策的统计量是众数故选C .8、已知一组数据:-1,x ,0,1,-2的平均数是0,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 .1B .2C .4D .10【答案】B【分析】先根据平均数求出x 的值,再根据方差公式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出这组数据的方差. 【详解】解:∵数据:-1,x ,0,1,-2的平均数是0,∴(-1+x+0+1-2)÷5=0,解得x=2,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S 2=15[(-1-0)2+(2-0)2+(0-0)2+(1-0)2+(-2-0)2]=2; 故选:B .9、一组数1、2、2、3、3、a 、b 的众数为2,平均数为2,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A .17B .27C .37D .47【答案】D【分析】利用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可求出+a b 的值,再利用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可具体确定这组数据,最后即可求出其方差.【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1223327a b++++++=,∴3a b +=.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 ∴12a b ==,或21a b ==,. ∴这组数据为1、1、2、2、2、3、3.∴这组数据方差为222142(12)3(22)2(32)77⎡⎤⨯-+⨯-+⨯-=⎣⎦. 故选:D .10、已知:一组数据-1,2,-1,5,3,4,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平均数是2B .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1和2.5C .方差是16D .标准差是433【答案】C【分析】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和标准差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解:(-1+2+-1+5+3+4)÷6=2,所以平均数是2,故A 选项不符合要求; 众数是-1,中位数是(2+3)÷2=2.5,故B 选项不符合要求; ()()()()()()2222222116=12221252324263S ⎡⎤⨯--+-+--+-+-+-=⎣⎦,故C 选项符合要求;43=3S ,故D 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选:C二、填空题11、需要对一批排球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测,其中质量超过标准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的克数记为负数,现抽取8个排球,通过检测所得数据如下(单位:克):+1,﹣2,+1,0,+2,﹣3,0,+1,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解:平均数=,方差==2.5,故答案为:2.512、已知求方差的算式()()()()222221 6.8 5.7 3.2 4.34s x x x x ⎡⎤=-+-+-+-⎢⎥⎣⎦,则其中的x =____ 【答案】5【分析】由方差公式可得原数据为:6.8,5.7,3.2,4.3,求它们的平均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得:()116.8 5.7 3.2 4.3205,44x =+++=⨯= 故答案为:5.13、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n 的方差是s 2,则新的一组数据ax 1+1,ax 2+1,…,ax n +1(a 为常数,a≠0)的方差是 .(用含a ,s 2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a 2s 2【分析】由于一组数据x 1、x 2、x 3…的方差是s 2,而一组新数据ax 1+1,ax 2+1、ax 3+1…ax n +1中和原来的数据比较可以得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由此可以确定一组新数据ax 1+1,ax 2+1、ax 3+1…ax n +1的方差. 【详解】解:∵一组数据x 1、x 2、x 3…x n 的方差是s 2,∴一组新数据ax 1+1,ax 2+1、ax 3+1…ax n +1的方差是a 2•s 2.故答案为a 2s 2.14、如果一组数据5、8、a 、7、4的平均数是a ,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解:根据题意知=a ,解得a =6,所以这组数据为5、8、6、7、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5﹣6)2+(8﹣6)2+(6﹣6)2+(7﹣6)2+(4﹣6)2]=2, 故答案为:2.15、下表是甲,乙两名同学近五次测试成绩统计表:根据上表数据可知,成绩最稳定的同学是____.【答案】乙【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甲和乙同学的平均数,再代入方差公式求出甲和乙同学的方差,然后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甲同学的平均数是:15(98+93+96+91+97)=95(分),甲同学的方差是:15[(98-95)2+(93-95)2+(96-95)2+(91-95)2+(97-95)2]=6.8,乙同学的平均数是:15(96+97+93+95+94)=95(分),乙同学的方差是:15[(96-95)2+(97-95)2+(93-95)2+(95-95)2+(94-95)2]=2,∵6.8>2,∴方差小的为乙,∴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是乙.故答案为:乙.16、某地农业科技部门积极助力家乡农产品的改良与推广,为了解甲、乙两种新品橙子的质量,进行了抽样调查在相同条件下,随机抽取了甲、乙各25份样品,对大小甜度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测评,并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测评分数(百分制)如下:甲:77,79,80,80,85,86,86,87,88,89,89,90,91,91,91,91,91,92,93,95,95,96,97,98,98乙:69,79,79,79,86,87,87,89,89,90,90,90,90,90,91,92,92,92,94,95,96,96,97,98,98b.按如下分组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60≤x<7070≤x<8080≤x<9090≤x≤100测评分数x个数品种甲02914乙13516 c.甲、乙两种橙子测评分数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如下表所示:品种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甲89.4m91乙89.490n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表中m,n的值(2)记甲种橙子测评分数的方差为s12,乙种橙子测评分数的方差为s22,则s12,s22的大小关系为;(3)根据抽样调查情况,可以推断种橙子的质量较好,理由为.(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解:(1)甲品种橙子测评成绩出现次数最多的是91分,所以众数是91,即m=91,将乙品种橙子的测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是90,因此中位数是90,即n=90,答:m=91,n﹣90;(2)由甲、乙两种橙子的测评成绩的大小波动情况,直观可得s12<s22,故答案为:<;(3)甲品种较好,理由为:甲品种橙子的中位数、众数均比乙品种的高.故答案为:甲,甲品种橙子的中位数、众数均比乙品种的高.17、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某队要从两名选手中选取一名参加比赛,为此对这两名队员进行了五次测试,测试成绩如图所示,_____________选手的成绩更稳定.【答案】A【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详解】解:根据统计图可得出:S A2<S B2,则A选手的成绩更稳定,故答案为:A.18、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我国采取了有力的防疫措施,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甲,乙两个学校各有400名学生,在复学前期,为了解学生对疫情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1)收集数据: 从甲、乙两校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网上测试,测试成绩如下:甲98 98 92 92 92 92 92 89 89 85 84 84 83 83 79 79 78 78 69 58乙99 96 96 96 96 96 96 94 92 89 88 85 80 78 72 72 71 65 58 55(2)整理、描述数据: 根据上面得到的两组样本数据,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3)分析数据: 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如表所示:(说明:成绩80分及以上为优良,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4)得出结论a .估计甲学校掌握疫情防控知识优良的学生人数约为 ;b .可以推断出 学校的学生掌握疫情防控知识的水平较高,理由为 . 【答案】(3)m =84.5,n =96;(4)a .280人;b .乙,乙校的中位数大于甲校的中位数. 【分析】(3)根据(1)中的数据,可以得到中位数m 和众数n 的值;(4)a .根据(1)中的数据和(3)中的说明,由样本估算总体,可以得到甲学校掌握疫情防控知识优良的学生人数;b .根据(3)中表格中的数据,由中位数可以得到哪所学校的学生掌握疫情防控知识的水平较高,理由见详解.【详解】解:(3)甲校的中位数m =(85+84)÷2=84.5, 乙校的众数是n =96; 故答案为:84.5,96(4)a .成绩80分及以上为优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甲学校掌握疫情防控知识优良的学生人数约为:400×1420=280(人), 故答案为:280; b .可以推断出乙学校的学生掌握疫情防控知识的水平较高,理由为乙校的中位数大于甲校的中位数,故答案为:乙,乙校的中位数大于甲校的中位数.三、解答题19、从甲、乙两厂生产的同一种零件中各抽取5个,量得它们的尺寸(单位:mm )如下:甲厂生产的零件尺寸 9.02 9.01 9 8.98 8.99乙厂生产的零件尺寸 9.01 8.97 9.02 8.99 9.01(1)分别计算从甲、乙两厂抽取的5个零件的平均尺寸;(2)分别计算从甲、乙两厂抽取的5个零件的方差,根据计算结果,你认为哪个厂生产的零件更符合规格.(零件的规定尺寸为9mm )【答案】(1)甲,乙两厂生产的零件的平均尺寸都为9mm ;(2)20.0002,S =甲20.00032S =乙,甲厂生产的零件更符合规格.【分析】(1)利用平均数公式直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由方差的计算公式直接计算甲,乙的方差,再根据方差越小,零件越符合规格,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1)()119.029.0198.988.99459,55x =++++=⨯=甲 ()119.018.979.028.999.01459,55x =++++=⨯=乙 所以:甲,乙两厂生产的零件的平均尺寸都为9mm(2)()()()()()222222119.0299.019998.9898.9990.0010.0002,55S ⎡⎤=-+-+-+-+-=⨯=⎣⎦甲 ()()()()()222222119.0198.9799.0298.9999.0190.00160.00032,55S ⎡⎤=-+-+-+-+-=⨯=⎣⎦乙由0.00032>0.0002,2S ∴甲<2,S 乙 所以甲厂生产的零件更符合规格.20、某校为了了解初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单位为小时),随机调查了该校的部分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图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接受调查的初中学生人数为人,扇形统计图中的m=,条形统计图中的n=;(2)求统计调查的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的平均数和方差.【答案】(1)40,25,15;(2)平均数:7,方差:1.15【分析】(1)根据5h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本次接受调查的初中学生人数,然后即可计算出m和n的值;(2)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平均数,计算出方差.【详解】解:(1)本次接受调查的初中学生有:4÷10%=40(人),m%=10÷40×100%=25%,即m=25,n=40×37.5%=15,故答案为:40,25,15;(2)由条形统计图可得,x=140×(5×4+6×8+7×15+8×10+9×3)=7,s2=140[(5﹣7)2×4+(6﹣7)2×8+(7﹣7)2×15+(8﹣7)2×10+(9﹣7)2×3]=1.15.21、甲、乙两名同学进入八年级后某科6次考试成绩如图所示:平均数方差中位数众数甲7575乙33.370(1)请根据图填写上表;(2)从平均数和方差结合看,你认为谁的成绩稳定性更好些?【解答】解:(1)乙的平均数:=(85+70+70+75+70+80)=75分,S=[(60﹣75)2+(65﹣75)2+(75﹣75)2+(75﹣75)2+(80﹣75)2+(95﹣75)2]=125,乙的中位数为:(70+75)÷2=72.5,甲的众数75,乙的众数为70,填写表格如下:平均数方差中位数众数甲751257575乙7533.372.570故答案为:75,125,72.5,75;(2)从平均数上看甲、乙两人的成绩相同,但乙的方差较小,说明乙的成绩比较稳定,单从是否稳定上看,乙的成绩较稳定.22、某商店1~6周销售甲、乙两种品牌冰箱的数量如表(表Ⅰ)所示(单位:台):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甲9101091210乙1312711107现根据表Ⅰ数据进行统计得到表Ⅱ: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甲10乙107(1)填空:根据表Ⅰ的数据补全表Ⅱ;(2)老师计算了乙品牌冰箱销量的方差:2=[(13﹣10)2+(12﹣10)2+(7﹣10)2+(11﹣10)2+(10﹣10)2+(7﹣10)2]=(台2).S乙请你计算甲品牌冰箱销量的方差,根据计算结果,建议商家可多采购哪一种品牌冰箱?为什么?解:(1)甲品牌销售数量从小到大排列为:9、9、10、10、10、12,所以甲品牌销售数量的平均数为=10(台),众数为10台,乙品牌销售数量从小到大排列为7、7、10、11、12、13,所以乙品牌销售数量的中位数为=10.5(台),补全表格如下: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甲101010乙1010.57故答案为:10、10、10.5;(2)建议商家可多采购甲品牌冰箱,2=,∵甲品牌冰箱销量的方差=×[(9﹣10)2×2+(10﹣10)2×3+(12﹣10)2]=1,S乙2,∴<S乙∴甲品牌冰箱的销售量比较稳定,建议商家可多采购甲品牌冰箱.23、在发生某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某专业机构认为该事件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的标志是:“连续14天,每天新增疑似病例不超过7人”.已知在过去14天,甲、乙两地新增疑似病例数据信息如下:甲地:总体平均数为2,方差为2;乙地:中位数为3,众数为4和5.请你运用统计知识对数据分析并判断:甲、乙两地是否会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请说明理由.(方差公式:【解答】解:①甲地不会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理由如下:由题意可知:样本容量n=14,平均数为2,方差为2,则由方差计算公式得:28=[(x1﹣2)2+(x2﹣2)2+…+(x14﹣2)2],若甲地14天中存在某一天新增疑似病例不超过7人,则最少为8人,由于(8﹣2)2=36>28,所以没有一天新增疑似病例超过7人,故甲地不会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②乙地不会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理由如下:由于样本容量n=14,所以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即第7,8个数)的平均数,因为中位数为3,众数为4和5.所以第7,8个数可能为2,4或3,3两种情况,且4和5的个数只能都是三个,若中间两个数为2和4,则前面7个数只能取0,1,2这三个数,从而有一个数至少出现三次,于是这个数也是众数,不合题意;若中间两个数都是3,因为众数为4和5,所以较大的六个数恰好是4和5各有三个,故这14个数只能是:0,0,1,1,2,2,3,3,4,4,4,5,5,5,所以乙地不会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24、某校拟派一名跳高运动员参加校际比赛,对甲、乙两名同学进行了8次跳高选拔比赛,他们的原始成绩(单位:cm)如下表:两名同学的8次跳高成绩数据分析如下表: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b=,c=;(2)这两名同学中,的成绩更为稳定;(填甲或乙)(3)若预测跳高165就可能获得冠军,该校为了获取跳高比赛冠军,你认为应该选择同学参赛,理由是:;(4)若预测跳高170方可夺得冠军,该校为了获取跳高比赛冠军,你认为应该选择同学参赛,班由是:.【答案】(1)169,169,169;(2)甲;(3)甲,成绩在1.65或1.65米以上的次数甲多;(4)乙,成绩在1.70或1.70米以上的次数乙多【分析】(1)利用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分别求得a、b、c的值即可;(2)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成绩越不稳定,反之也成立;(3)比较一下甲、乙两名跳高运动员进行了8次选拔比赛的成绩,看谁的成绩在1.65或1.65米以上的次数多,就选哪位运动员参赛;若成绩在1.70米可获得冠军,看谁的成绩在1.70或1.70米以上的次数多,就选哪位运动员参赛.【详解】(1)a=18(169+165+168+169+172+173+169+167)=169;b=12(169+169)=169;∵169出现了3次,最多,∴c=169, 故答案为169,169,169;(2)∵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甲的成绩更稳定,故答案为甲;(3)若跳高1.65米就获得冠军,那么成绩在1.65或1.65米以上的次数甲多,则选择甲;故答案为甲,成绩在1.65或1.65米以上的次数甲多;(4)若跳高1.70米就获得冠军,那么成绩在1.70或1.70米以上的次数乙多,则选择乙.故答案为乙,成绩在1.70或1.70米以上的次数乙多.25、为帮助学生了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有关知识,学校组织了一次线上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测试.试题的满分为20分.为了解学生的成绩情况,从七、八年级学生中各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抽取的20名七年级学生成绩是:20,20,20,20,19,19,19,19,18,18,18,18,18,18,18,17,16,16,15,14.抽取的40名学生成绩统计表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表中a,b,c的值:a=,b=,c=.(2)在这次测试中,你认为是七年级学生成绩好,还是八年级学生成绩好?请说明理由.(3)若九年级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成绩的方差为2.5,则年级成绩更稳定(填“七”或“八”或“九”).【答案】(1)18,19,18.5;(2)八年级成绩好,见解析;(3)九【分析】(1)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解决问题;(2)利用两年级成绩的平均数、方差都相同,则通过比较中位数的大小比较成绩;(3)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即可.【详解】解:(1)七年级2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a=18,八年级成绩的众数b=19,中位数c=18+192=18.5;(2)八年级的成绩好,∵七年级与八年级成绩的平均分和方差相等,而八年级的中位数大于七年级的中位数,即八年级高分人数稍多,∴八年级的成绩好;(3)∵七、八、九年级成绩的方差分别为2.7、2.7、2.5,∴九年级成绩的方差最小,∴九年级成绩更稳定,故答案为:九.。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解答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解答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解答题专题训练(附答案)1.如图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下面是勾股定理的探索与验证过程,请补充完整:∵S1=,S2=,S3=,∴S1+S2=S3.即2+2=2.2.在一张纸上画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拼成如图形状,请你用该图验证勾股定理.3.2000多年来,人们对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的探究颇感兴趣,古往今来,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总统都愿意探究它,研究它的证明,新的证法不断出现.下面给出几种探究方法(由若干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图形),试用面积法选择其中一种推导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之间的数量关系(1)三边a、b、c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理由:.4.计算:(1)在Rt△ABC中,∠C=90°,a=8,b=15,求c(2)在Rt△ABC中,∠C=90°,a=3,b=4,求c(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求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5.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方形,求它的面积.6.如图,在△ABC中,∠ACB=90°,AC=20,BC=15,CD⊥AB于点D.求:(1)CD的长;(2)BD的长.7.如图,求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8.如图.你能计算出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x的长度吗?9.细心观察如图,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下列问题:()2+1=2,S1=()2+1=3,S2=()2+1=4,S3=.(1)用含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2)推算出OA10的长;(3)求出S1+S2+S3+…+S n的值.10.如图,4×4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1)图①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在图②的4×4方格中画一个面积为8的正方形;(3)把图②中的数轴补充完整,然后用圆规在数轴上表示实数和﹣.11.如图,在Rt△ABC中,∠C=90°,AM是中线,MN⊥AB,垂足为点N,求证:AN2﹣BN2=AC2.12.写出图中3个三角形的面积S1、S2、S3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13.(1)如图1,∠ACB=90°,图中有阴影的三个半圆的面积S1,S2,S3有什么关系?(2)如图2,∠ACB=90°,△ABC的面积为20,在AB的同侧,分别以AB,BC,AC 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4.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及斜边上的高分别为a,b及h,求证:.15.如图1是著名的赵爽弦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用它可以证明勾股定理,思路是:大正方形的面积有两种求法,一种是等于c2,另一种是等于四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即,从而得到等式c2=,化简便得结论a2+b2=c2.这里用两种求法来表示同一个量从而得到等式或方程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双求法”.现在,请你用“双求法”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如图2,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C=3,BC=4,求CD的长度.(2)如图3,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B=4,AC=5,BC=6,设BD=x,求x的值.16.如图,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C=8,BC=4,求AE的长.17.如图,在△ABC中,AB=8cm,AC=6cm,∠A=90°,点D在AB上,且BD=CD.(1)求BC和BD的长.(2)求△BDC的面积.18.在△ABC中,AB=10,AC=17,BC=21,求高AD(画图作答).19.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6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20.定义:如图,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以A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1)已知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AM=2.5,MN=6.5,BN=6,则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吗?请说明理由.(2)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且AM为直角边,若AB=14,AM=4,求BN的长.参考答案1.解:∵S1=4,S2=9,S3=13,∴S1+S2=S3.即AC2+BC2=AB2.故答案为:4,9,13,AC,BC,AB.2.解:梯形的面积=(a+b)(a+b)=ab+ab+c2,∴a2+2ab+b2=ab+ab+c2,∴a2+b2=c2.3.解:(1)由勾股定理得:a2+b2=c2.故答案为:a2+b2=c2.(2)选择图1.∵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a+b)2=4×ab+c2,即a2+2ab+b2=2ab+c2,∴a2+b2=c2.故答案为:(a+b)2=4×ab+c2.4.解:(1)利用勾股定理,得c===17,即c=17;(2)利用勾股定理,得c===5,即c=5;(3)5cm是直角边时,第三边==cm,5cm是斜边时,第三边==4cm,所以,第三边长为cm或4cm.5.解:由勾股定理得(cm),∴长方形的面积为5×1=5(cm2).6.解:(1)在Rt△ABC中,∠ACB=90°,BC=15,AC=20,由勾股定理可得,AB===25,∴AB的长是25;∵S△ABC=AC•BC=AB•CD,∴AC•BC=AB•CD,∵AC=20,BC=15,AB=25,∴20×15=25CD,∴CD=12,∴CD的长是12.(2)∵CD⊥AB于点D,∴∠CDB=90°,在Rt△BCD中,∠CDB=90°,BC=15,CD=12,由勾股定理可得,BD===9,∴BD的长为9.7.解:过点C作CD⊥AB于点D,∵AC=BC,DC⊥AB,∴AD=BD=AB=3cm,∵BC=5cm,∴DC==4(cm),∴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为:×4×6=12(cm2).8.解:如图1中,∵∠A=∠B=45°,∴∠C=90°,AC=BC=1,∴AB===.∴x=,如图2中,∵∠C=90°,AC=3,∠B=30°∴AB=2AC=6,∴x=BC===3.9.解:(1)结合已知数据,可得:OA n2=n;S n=;(2)∵OA n2=n,∴OA10=.(3)S1+S2+S3+…+S n=++++…+.10.解:(1)图①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故答案为:;(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11.证明:∵MN⊥AB于N,∴BN2=BM2﹣MN2,AN2=AM2﹣MN2∴BN2﹣AN2=BM2﹣AM2,又∵∠C=90°,∴AM2=AC2+CM2∴BN2﹣AN2=BM2﹣AC2﹣CM2,又∵BM=CM,∴BN2﹣AN2=﹣AC2,即AN2﹣BN2=AC2.12.解:如图①:设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d1、d2、d3,S1=×π×()2=π,S2=×π×()2=π,S3=×π×()2=π.由勾股定理可得:d12=d22+d32,∴S3+S2=(d32+d22)=π=S1,所以,S1、S2、S3的关系是:S3+S2=S1.如图②:设AC=b,BC=a,AB=c,则S2=a2,S3=b2,S1=c2,又∵a2+b2=c2,∴S1、S2、S3的关系是:S3+S2=S1.如图③:设AC=b,BC=a,AB=c,则S2=×a×a=a2,S3=×b×b=b2,S1=×c×c=c2,又∵a2+b2=c2,∴S1、S2、S3的关系是:S3+S2=S1.13.解:(1)S1=π()2=,同理S2=,S3=,∵BC2+AC2=AB2,∴S1+S2=S3;(2)S阴影=S1+S2+S△ABC﹣S3=S△ABC,则S阴影=S△ABC=20.故答案为:20.14.证明:设斜边为c,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c=,∵ab=ch,∴ab=h,即a2b2=a2h2+b2h2,∴=+,即.15.解:(1)在Rt△ABC中由面积的两种算法可得:解得:CD=(2)在Rt△ABD中AD2=42﹣x2=16﹣x2在Rt△ADC中AD2=52﹣(6﹣x)2=﹣11+12x﹣x2所以16﹣x2=﹣11+12x﹣x2…(9分)解得=(10分)16.解:连接BE,∵DE垂直平分AB,∴AE=BE,设AE=BE=x,则CE=8﹣x,在Rt△BCE中,BC2+CE2=BE2,∴42+(8﹣x)2=x2,解得x=5,∴AE=5.17.解:(1)∵AB=8cm,AC=6cm,∠A=90°,∴BC===10(cm),设BD=CD=xcm,则AD=(8﹣x)cm,∵∠A=90°,∴AD2+AC2=CD2,∴(8﹣x)2+62=x2,解得x=,即BD=cm,由上可得,BC=10cm,BD=cm;(2)由(1)知BD=cm,AC=6cm,∠A=90°,∴S△BDC===(cm2),即△BDC的面积是cm2.18.解:设DC=x,则BD=21﹣x,∵在△ABC中,AB=10,AC=17,BC=21,AD⊥BC,∵AD2=AB2﹣BD2=CA2﹣CD2,∴102﹣(21﹣x)2=172﹣x2,∴x=15,∴AD2=172﹣152=64,∴AD=8.19.解:(1)在Rt△ABC中,BC2=AB2﹣AC2=102﹣62=64,∴BC=8(cm),由题意知BP=2tcm,①当∠APB为直角时,点P与点C重合,BP=BC=8cm,即t=4;②当∠BAP为直角时,BP=2tcm,CP=(2t﹣8)cm,AC=6cm,在Rt△ACP中,AP2=62+(2t﹣8)2,在Rt△BAP中,AB2+AP2=BP2,即:102+[62+(2t﹣8)2]=(2t)2,解得:t=,故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t=4或t=;(2)①当AB=BP时,t=5;②当AB=AP时,BP=2BC=16cm,t=8;③当BP=AP时,AP=BP=2tcm,CP=|2t﹣8|cm,AC=6cm,在Rt△ACP中,AP2=AC2+CP2,所以(2t)2=62+(2t﹣8)2,解得:t=,综上所述: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5或t=8或t=.20.解:(1)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理由如下:∵AM2+BN2=2.52+62=42.25,MN2=6.52=42.25,∴AM2+NB2=MN2,∴A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2)设BN=x,则MN=14﹣AM﹣BN=10﹣x,①当MN为最大线段时,依题意MN2=AM2+NB2,即(10﹣x)2=x2+16,解得x=4.2;②当BN为最大线段时,依题意BN2=AM2+MN2.即x2=16+(10﹣x)2,解得x=5.8.综上所述,BN=4.2或5.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解答题专题训练50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解答题专题训练50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解答题专题训练50题含答案51.如图所示,//AD BC ,90BAD ∠=︒,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AD 相交于点E ,连接BE ,过C 作CF BE ⊥于点F .(1)线段BF 与图中哪条线段相等?写出来并加以证明;(2)若12AB =,13BC =,P 从E 沿ED 方向运动,Q 从C 出发向B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且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①当t =_____秒时,四边形EPCQ 是矩形;①当t =_____秒时,四边形EPCQ 是菱形.=90,①当CP AD ⊥时,90CPE ∠=︒,则平行四边形EPCQ 为矩形,如图所示,此时13AP BC ==,即513t +=,解得8t =,即当8t =时,四边形EPCQ 是矩形; ①作CH AD ⊥于H ,如图,当CP CQ EP t ===,平行四边形EPCQ 为菱形,而5138=+-=-PH t t ,在∆Rt PCH 中,()222128+-=t t ,解得13t =,即当13t =,四边形EPCQ 是菱形.【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矩形和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而建立方程求解是关键.52.如图1,若四边形ABCD 、四边形GFED 都是正方形,显然图中有AG CE =,AG CE ⊥; ()1当正方形GFED 绕D 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时,AG CE =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正方形GFED 绕D 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延长CE 交AG 于H ,交AD 于M . ①求证:AG CH ⊥;②当4AD =,DG =CH 的长.90.90ADE -∠=∠∴AGD CED ≅.AG CE =.)2①类似()1可得AGD CED ≅,12∠=∠. 又∵HMA DMC ∠=∠,90=,AD 于P ,连接CG ,为底边的CDG 的高为AGD ACD ACG CGD ACDG S S S S S +==+四边形41441041CH ⨯+⨯=⨯+⨯53.如图,在Rt ABC 中,90B ,60AC cm =,60A ∠=︒,点D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4/cm 秒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2/cm 秒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 、E 运动的时间是t 秒(015t <≤).过点D 作DF BC ⊥于点F ,连接DE ,EF .(1)求证:DF AE =;(2)当10t =时,四边形AEFD 是什么四边形?请说明理由(3)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BEDF 能否为正方形?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中,90B ,A ∠=︒,4CD t =,54.如图,在△ABC中,AB=5,AC=3,AD,AE分别为△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过点C作CH①AE于点H,并延长交AB于点F,连接DH,求线段DH的长.55.如图,在△ABC中,AC=BC,△ACB=90°,△O(圆心O在△ABC内部)经过B、C两点,交AB于点E,过点E作△O的切线交AC于点F.延长CO交AB于点G,作ED△AC交CG于点D(1)求证: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2)若BC=3,tan△DEF=2,求BG的值.①MB=GM,①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①①FCD=①FED,①①ACD+①GCB=①GCB+①CGM=90°,①①CGM=①ACD,①①CGM=①DEF,①tan①DEF=2,①tan①CGM==2,①CM=2GM,①CM+BM=2GM+GM=3,①GM=1,①BG=GM=.考点:切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56.如图,在Rt①ABC中,①ACB=90°,E为AC上一点,且AE=BC,过点A作AD①CA,垂足为A,且AD=AC,AB、DE交于点F(1)判断线段AB与D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连接BD、BE,若设BC=a,AC=b,AB=c,请利用四边形ADBE 的面积证明勾股定理.【答案】(1)AB=DE,AB①DE.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可证得①DAE=①ACB=90°,然后根据ASA可证①ABC①①DEA,从而得证AB=DE,且①3=①1,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量代换可证得AB①DE;(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和四边形的面积,可知S四边形ADBE= S△ADE+ S△BDE,S四边形=S△ABE+S△ADB=a2+b2可得证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ADBE试题解析:(1)解:AB=DE,AB①DE.如图2,①AD①CA,①①DAE=①ACB=90°,①AE=BC,①DAE=①ACB,AD=AC,①①ABC①①DEA,①AB=DE,①3=①1,①①DAE=90°,①①1+①2=90°,①①3+①2=90°,①①AFE=90°,①AB①DE.(2)如图2,①S四边形ADBE= S△ADE+ S△BDE=DE·AF+DE·BF=DE·AB =c2,S四边形ADBE=S△ABE+S△ADB=a2+b2,①a2+b2=c2,①a2+b2=c2.考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面积的拆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57.某地区在一次九年级数学做了检测中,有一道满分8分的解答题,按评分标准,所有考生的得分只有四种:0分,3分,5分,8分.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得分情况与题目的难易情况,从全区4500名考生的试卷中随机抽取一部分,通过分析与整理,绘制了如下两幅图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a=,b=,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全;(2)请估计该地区此题得满分(即8分)的学生人数;(3)已知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L=XW,其中L为难度系数,X为样本平均得分,W为试题满分值.一般来说,根据试题的难度系数可将试题分为以下三类:当0<L≤0.4时,此题为难题;当0.4<L≤0.7时,此题为中等难度试题;当0.7<L<1时,此题为容易题.试问此题对于该地区的九年级学生来说属于哪一类?铅笔与用400元购进水笔的数量相同,且每支铅笔比每支水笔进价高1元.(1)求这两种笔每支的进价分别是多少元?(2)该商店计划购进水笔的数量比铅笔数量的2倍还多60支,且两种笔的总数量不超过360支,售价见店内海报(如图所示).该商店应如何安排进货才能使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答案】(1)每支铅笔3元,每支水笔2元.(2)商店购进铅笔100支,水笔260支时,能使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230元.59.如图1, 2,4OA OB ==,以A 点为顶点、AB 为腰在第三象限作等腰Rt ABC △.(1)求C 点的坐标;(2)如图2,在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H ,使得以A C B H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写出H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点C 的坐标为()6,2--;(2)(-4,-6)或(-8,2)或(4,-2).(2)解方程组34620 x yx y+=⎧⎨+=⎩61.甲、乙两位同学5次数学选拔赛的成绩统计如下表,他们5次考试的总成绩相同,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1)统计表中,=a ______,甲同学成绩的极差为______;(2)小颖计算了甲同学的成绩平均数为60,方差是2200s =甲.请你求出乙同学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3)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分析,甲、乙两位同学谁的成绩更稳定.和方差的意义.62.秦椒,是辣椒中的佳品,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它具有颜色鲜红、辣味浓郁、体形纤长、肉厚油大、表面皱纹均匀等特点.是陕西一项大宗出口商品,畅销国际市场.某超市的秦椒标价为80元/千克.同时规定:如果一次性购买5千克以上,超过部分可以打8折.若在该超市一次性购买x (千克)秦椒,付款金额为y (元).(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宁宁妈妈在该超市一次性购买秦椒共花了720元,求宁宁妈妈购买了多少千克秦椒? 【答案】(1)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800564805x x y x x ⎧≤≤⎪=⎨+>⎪⎩(2)宁宁妈妈购买了10千克秦椒【分析】(1)分两种情况,利用付款金额等于单价乘以数量可得函数关系式;(2)先判断付款720元属于两种情况当中的哪种情况,再把720y =代入符合题意的函数解析式求解即可.(1)解:当05x ≤≤时,80y x =;当5x >时,()805800.856480y x x =⨯+⨯-=+.①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800564805x x y x x ⎧≤≤⎪=⎨+>⎪⎩(2)①805400⨯=(元),400720<,①宁宁妈妈购买的秦椒超过5千克.将720y =代入6480y x =+,得10x =,①宁宁妈妈购买了10千克秦椒.【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根据函数值求解自变量的值,理解题意,列出正确的函数关系式与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6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BC ADC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M N 、分别是边AC 、BD 的中点.(1)求证:MN BD ⊥;(2)当15,10,BCA AC cm OB OM ︒∠===时,求MN 的长.64.甲、乙两校的学生人数基本相同,为了解这两所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在某次测试中,从两校各随机抽取了3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甲校已经绘制好了条形统计图,乙校只完成了一部分.(1)请根据乙校的数据补全条形统计图:(2)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写出m、n的值:(3)两所学校的同学都想依据抽样的数据说明自己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更好些,请为他们各写出条可以使用的理由;甲校:____.乙校:________.(4)综合来看,可以推断出________校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更好些,理由为________.【答案】(1)见解析;(2)86m =;92n =;(3)答案不唯一,理由需包含数据提供的信息;(4)综合来看,甲校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更好一些,理由:甲校的平均分高于乙校,说明总成绩甲校好于乙校,中位数甲校高于乙校,说明甲校一半以上的学生成绩较好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平均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65.如图,在ABC 中,CA CB =,D 是BC 上的一点,10AB =,6BD =,8AD =.求ABC 的面积.【详解】解:在ABC 中,2AB ,,则CD=x -中,①2CD AD +①ABC 的面积【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题的关键.66.表示汽车性能的参数有很多,例如:长宽高.轴距.排量.功率.扭矩.转速.百公里油耗等等.为了了解某种车的耗油量,某专业检测人员对这种车在高速公路上做了耗油试验,并把试验的数据记录下来,制成下表:①根据上表可知,每小时耗油升;①根据上表的数据,写出用Q 与t 的关系式:; ①汽车油箱中剩余油量为55L ,则汽车行驶了小时. 【答案】(1)6 (2)Q=100-6t (3)7.5 【分析】①根据表中数据即可得到结论;①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100L ,每行驶1小时,油量减少6L ,据此可得t 与Q 的关系式;①求汽车油箱中剩余油量为55L ,则汽车行驶了多少小时即是求当Q=55时,t 的值; 【详解】①据上表可知,每小时耗油100-94=6 升; ①Q=100-6t ;①当Q=55时,55=100-6t , 6t=45, t=7.5.答:汽车行驶了7.5小时;【点睛】此题考查常量与变量,函数的表示方法,整式的加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列出表达式.67.(1b ,求()4b b +的值;(2)已知1x =,1y =,求22x y +的值.68.某地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决定实行两级收费制,即每月用水量不超过14吨(含14吨)时,每吨按政府补贴优惠价收费;每月超过14吨时,超过部分每吨按市场调节价收费.小英家1月份用水20吨,交水费29元;2月份用水18吨,交水费24元. (1)求每吨水的政府补贴优惠价和市场调节价分别是多少;(2)设每月用水量为x 吨,应交水费为y 元,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小英家3月份用水24吨,她家应交水费多少元.【答案】(1)每吨水的政府补贴优惠价为1元,市场调节价为2.5元;(2)()()0142.52114x x y x x ⎪≤≤=>⎧⎪⎨⎩-;(3)39元【分析】(1)设每吨水的政府补贴优惠价为x 元,市场调节价为y 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解此方程组即可;(2)根据用水量分别求出在两个不同的范围内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根据小英家的用水量判断其再哪个范围内,代入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求值即可. 【详解】解:(1)设每吨水的政府补贴优惠价为x 元,市场调节价为y 元. ()()1420142914181424x y x y ⎪+-⎧-+=⎪⎨⎩= 解得12.5x y ==⎧⎨⎩ 答:每吨水的政府补贴优惠价为1元,市场调节价为2.5元.(2)当0≤x≤14时,y x =;当x >14时,()1414 2.5 2.521y x x =+-⨯=-, 所求函数关系式为:()()0142.52114x x y x x ⎪≤≤=>⎧⎪⎨⎩- (3)2414x =>, 把x=24代入 2.521y x =- 2.5242139y =⨯-=答:小英家三月份应交水费39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题目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特别是在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时,此函数是一个分段函数,同时应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69.先化简,后求值:22321113x x x x x -++⋅---,其中1x =.70.如图,在①ABC 中,①BAC =90°,AB =AC =1,P 是①ABC 内一点,求P A +PB +PC 的最小值.71.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某校响应号召,鼓励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该校文学社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抽样调查了部分学生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过程如下:一、数据收集,从全校随机抽取20学生,进行每周用于课外阅读时间的调查,数据如下(单位:min):二、整理数据,按如下分段整理样本数据并补全表格:三、分析数据,补全下列表格中的统计量:四、得出结论:a,b=,c=;①表格中的数据:=①用样本中的统计量估计该校学生每周用于课外阅读时间的等级为;①如果该校现有学生400人,估计等级为“B”的学生有人;①假设平均阅读一本课外书的时间为320分钟,请你用样本平均数估计该校学生每人一年(按52周计算)平均阅读本课外书.第72.如图,点A,B,P是5×5的网格上的格点,连接点A,B得到线段AB,请分别在下列图中使用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画图(画图时保留画图痕迹)(1)在图①中,画以点A,B为顶点,以点P为对称中心的平行四边形ABCD.(2)在图①中,利用图①所做的平行四边形,在AB和AD边上确定点M、N,使MN + PN的值最小,这个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答案】(1)见解析(2)画图见解析,2【分析】(1)取格点C、D则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取格点E、M,连接EM交AD于N,点M、N即为所求;(1)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①AB CD AB CD∥,,=①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①点P是AC与BD的交点,①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中心;(2)解:如图所示,取格点E、M,连接EM交AD于N,点M、N即为所求;①四边形ENPD是正方形,①点E、P关于AD对称,①PN=EN,①PN+MN=EN+MN,①当E、M、N三点共线且垂直于AB时,EN+MN有最小值,即PN+MN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等,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3.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D,CD上,且AE=DF,连接BE,AF.求证:BE=AF.【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D=AB,①D=EAB=90°,然后结合AE=DF得出①ADF和①BAE 全等,得到BE=AF.【详解】解: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①AD=AB,①D=①EAB=90°,在①EAB和①FDA中,①AE=DF,①EAB=①D,AB=AD,①①EAB①①FDA,①BE=AF.74.我市某医药公司要把药品运往外地,现有两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方式一:使用快递公司的邮车运输,装卸收费400元,另外每千米再加收4元;方式二:使用铁路运输公司的火车运输,装卸收费820元,另外每千米再加收2元.(1) 请分别写出邮车、火车运输的总费用y 1 (元)、y 2 (元)与运输路程x(千米)之间的关系式;(2)若医药公司现有1600元将一批药品运输到同一个地方,最远可运输多少千米?【答案】解:(1)由题意得:y1=4x+400;y2=2x+820.(2)令4x+400=2x+820,解得x=210.①当运输路程小于210千米时,y1<y2,,选择邮车运输较好;当运输路程小于210千米时,y1=y2,,两种方式一样;当运输路程大于210千米时,y1>y2,选择火车运输较好.【详解】一次函数的应用.(1)根据方式一、二的收费标准即可得出y1(元)、y2(元)与运输路程x(公里)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比较两种方式的收费多少与x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x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75.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E ①BC 于E ,AF ①CD 于F ,且BE =DF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连接EF ,若①CEF =30°,BE =2,直接写出四边形ABCD 的周长. 【答案】(1)见解析 (2)16【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①B =①D ,进而易证△ABE ≌△ADF (ASA ),即得出AB =AD ,进而即可求证结论:▱ABCD 是菱形;(2)由菱形的性质可知BC =CD ,进而可得CE =CF ,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①ECF =120°,即求出①B =60°,最后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AB 的长,进而即可求出菱形的周长. (1)证明:①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①①B =①D , ①AE ①BC ,AF ①CD , ①①AEB =①AFD =90°, 在①AEB 和①AFD 中, B D BE DFAEB AFD ∠=∠⎧⎪=⎨⎪∠=∠⎩, ①①AEB ①①AFD (ASA ), ①AB =AD ,①四边形ABCD 是菱形. (2)如图,由(1)可知BC =CD ,①BE =DF , ①CE =CF ,①①CFE =①CEF =30°, ①①ECF =180°−2①CEF =120°, ①①B =180°−①ECF =60°, 在Rt①ABE 中,①BAE =30°, ①24AB BE ==,①菱形ABCD 的周长为4416⨯=.【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6.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23y x =-的图象平行,且经过点()04,.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8M m -,和()5N n ,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求m ,n 的值.77.计算:(1)(﹣(2)(﹣2﹣(2.78.计算:(1×((2)(1-1+1x)÷21xx-.79.某校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参加该活动的每个学生持有两张宽为6cm,长足够的矩形纸条.探究两张纸条叠放在一起,重叠部分的形状和面积.如图1所示,一张纸条水平放置不动,另一张纸条与它成45︒的角,将该纸条从右往左平移.当重叠部分的形状为如图2所示的四边形ABCD时,(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求菱形ABCD的面积.①ABCD 是菱形.(2)根据勾股定理,ABCD S A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及判定,勾股定理,掌握相关知识是解本题的关键.80.将正方形ABCD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 与原点重合,点A 的坐标为()0,a ,点E的坐标为(),0b ,并且实数a ,b 使式子3b =成立,(1)直接写出点D 、E 的坐标:D ______,E ______. (2)①AEF =90°,且EF 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 于点F , ①如图①,求证AE =EF ;①如图①,连接AF 交DC 于点G ,作GM AD 交AE 于点M ,作EN AB 交AF 于点N ,连接MN ,求四边形MNGE 的面积;(3)如图①,连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若点P 在AC 上,点Q 在CD 上,且AP =CQ ,求()2BP BQ +的最小值.①OC =CD =OA =6, ①D (6,6),故答案为:(6,6),(3,0);(2)解:①如图①,取OA 的中点K ,连接KE ,①①AEF =90°,①①FEC +①AEO =①AEO +①OAE =90°, ①①FEC =①OAE ,①OE =EC =3,K 为OA 的中点,OA =OC , ①AK =EC ,OK =OE , ①①OKE =45°, ①①AKE =135°,①CF 是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 ①①DCF =45°, ①①ECF =135°, ①①AKE =①ECF , 在△AKE 和△ECF 中,AKE ECF AK ECKAE FEC ∠=∠⎧⎪=⎨⎪∠=∠⎩, ①①AKE ①①ECF (ASA ), ①AE =EF ;①如图①,延长CD ,并在延长线上截取DH =OE ,连接AH ,①四边形AOCD是正方形,①AO=AD,①AOE=①ADH=90°,①△AOE①△ADH(SAS),①①OAE=①DAH,AE=AH,①AEO=①AHD,由①知AE=EF,①①A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①EAF=45°,①①OAE+①DAG=①DAH+①DAG=①GAH=45°,①①GAH=①GAE,①①AEG①①AHG(SAS),①EG=GH=DG+OE,①AGE=①AGH,①AEG=①AHD,①①AEO=①AEG,①EN CD,①①AGH=①GNE=①AGE,①EN=EG,同理可得GM=GE,①GM=EN,又①GM①EN,设DG=x,则CG=6-x,①OE=CE=3,①EG=x+3,在Rt△ECG中,32+(6-x)2=(x+3)2,解得x=2,①EG=EN=GM=5,81.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西方国家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在我国古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如图1),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流传至今.(1)①请叙述勾股定理;①勾股定理的证明,人们已经找到了400多种方法,请从下列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中任选一种证明该定理;(以下图形均满足证明勾股定理所需的条件)(2)如图4,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部作半圆,则1S ,2S ,3S 满足的关系是______.(3)如图5,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5,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两个月形图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答案】(1)①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 ,b 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222+=a b c );①证明见解析;(2)123S S S +=;(3)7.5. 【分析】(1)①根据勾股定理的内容即可得;①图1和图2:利用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图3:利用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直角梯形的面积即可得; (2)根据勾股定理、圆的面积公式即可得;(3)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以两直角边为直径的两个半圆面积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减去以斜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即可得.【详解】(1)①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 ,b 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222+=a b c ); ①图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c ,82.如图,ABC 中,BA BC =,CO AB ⊥于点O ,6AO =,9BO =.(1)求BC ,AC 的长;(2)若点D 是射线OB 上的一个动点,作DE AC ⊥于点E ,连接OE .①当点D 在线段OB 上时,若AOE △是以AO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OD 的长;①设直线DE 交直线BC 于点F ,连接OF ,CD ,若:1:4OBF OCF S S =△△,则CD 的长为______(直接写出结果).DE AC⊥ON DE∴∥ON∴是ADE的中位线,6OD AO∴==;)ii当6AO AE==和DAE中,90AED=︒(DAE ASA△65=,ΔΔ:OBF OCF S S ∴14BF CF =∴13BF CB =15CB =,=5BF ∴,EF AC ⊥BG AC ∴∥GBF ∴∠BG AE ∵∥A ∴∠=∠AB BC =A ACB ∴∠=∠DBG ∴∠BG DF ⊥BDF ∴是等腰三角形,BD BF ∴=OD OB ∴=BF1BC=15∴=,BF3同理得:BDF是等腰三角形,∴==,BD BF3∴=+=9OD BO BDRt COD中,CD=综上所述,CD的长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分类讨论等知识;证明BDF是等腰三角形83.一辆汽车在某次行驶过程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y(升)与行驶路程x(千米)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已知当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10升时,该汽车会开始提示加油,在此次行驶过程中,行驶了482千米时,司机发现离前方最近的加油站有30千米的路程,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多少千米?84.以下是小辰同学阅读的一份材料和思考: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①放置,用两条线段把它们分割成三部分(如图①),移动其中的两部分,与未移动的部分恰好拼接成一个无空隙无重叠的新正方形(如图①).小辰阅读后发现,拼接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若设新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x >0),可得x 2=5,由此可知新正方形边长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长.参考上面的材料和小辰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①放置),用两条线段把它们分割成四部分,移动其中的两部分,与未移动的部分恰好拼接成一个无空隙无重叠的矩形,且所得矩形的邻边之比为1:2.具体要求如下:(1)设拼接后的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a的长度为;(2)在图①中,画出符合题意的两条分割线(只要画出一种即可);(3)在图①中,画出拼接后符合题意的长方形(只要画出一种即可)(2)如图(画出其中一种情况即可) :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勾股定理.8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4,4)A ,C ,B 两点分别是x ,y 轴正半轴上的动点,且满足90BAC ∠=︒.(1)写出BOA ∠的度数;(2)求BO OC +的值;(3)若BP 平分OBC ∠,交OA 于点P ,PN y ⊥轴于点N ,AQ 平分BAC ∠,交BC 于点Q ,随着C ,B 位置的变化,NP AQ +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答案】(1)45BOA ︒∠=;(2)8BO OC +=;(3)NP AQ +的值为4,不变,见解析【分析】(1)过点A 作AE x ⊥轴于E ,AF y ⊥轴于F ,由点(4,4)A ,得到OA 是BOC ∠的角平分线,由此得到45BOA ︒∠=;(2)由(1)得四边形AEOF 为正方形,证明①BAF ①①CAE ,得到BF=CE ,根据BO OC OF OE +=+求出结果;(3)过点A 作AE x ⊥轴于E ,AF y ⊥轴于F ,延长NP 交AE 于K ,则四边形OEKN 为矩形,由OBP BOA CBP ABC ∠+∠=∠+∠推出AB=AP ,证明ΔΔAQB AKP ≅,得到AQ AK =,证明ΔAK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K=PK ,由此得到AQ PK =,依据NP AQ NP PK NK +=+=求出结果.(1)解:过点A 作AE x ⊥轴于E ,AF y ⊥轴于F ,如图1所示:点(4,4)A ,4AE AF ∴==,OA ∴是BOC ∠的角平分线,90BOC ∠=︒,45BOA ∴∠=︒;(2)解:由(1)得:四边形AEOF 为矩形,4AE AF ==,∴四边形AEOF 为正方形,4AE AF OE OF ∴====,90EAF ∠=︒,90BAC ∠=︒,90BAF FAC FAC CAE ∴∠+∠=∠+∠=︒,BAF CAE ∴∠=∠,AE x ⊥轴,AF y ⊥轴,90BFA CEA ∴∠=∠=︒,在ΔBAF 和CAE ∆中,BAF CAE AF AEBFA CEA ∠=∠⎧⎪=⎨⎪∠=∠⎩, ()ΔΔBAF CAE ASA ∴≅,BF CE ∴=,448BO OC OF BF OC OF CE OC OF OE ∴+=++=++=+=+=;(3)解:随着C ,B 位置的变化,NP AQ +的值为4,不变,理由如下:过点A 作AE x ⊥轴于E ,AF y ⊥轴于F ,延长NP 交AE 于K ,如图2所示: 则四边形OEKN 为矩形,90AKP ∴∠=︒,4NK OE ==,由(2)得:ΔΔBAF CAE ≅,AB AC ∴=,90BAC ∠=︒,ΔBA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C ACB ∴∠=∠=︒,BP 平分OBC ∠,OBP CBP ∴∠=∠,45BOA ABC ∠=∠=︒,OBP BOA CBP ABC ABP ∴∠+∠=∠+∠=∠,BPA OBP BOA ∠=∠+∠,BPA ABP ∴∠=∠,AB AP =∴,PN y ⊥轴,45BOA ∠=︒,ΔON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NPO ∴∠=︒,45APK NPO ∴∠=∠=︒,AQ 平分BAC ∠,BA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Q BC ∴⊥,90AQB AKP ∴∠=∠=︒,在ΔAQB 和ΔAKP 中,45AQB AKP AB AP ABQ APK ∠=∠⎧⎪=⎨⎪∠=∠=︒⎩, ()ΔΔAQB AKP ASA ∴≅,AQ AK ∴=,90AKP ∠=︒,45APK ∠=︒,ΔAK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K PK ∴=,AQ PK ∴=,4NP AQ NP PK NK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6.学校准备购进一批节能灯,已知1只A 型节能灯和3只B 型节能灯共需26元;3只A 型节能灯和2只B 型节能灯共需29元.(1)求1只A 型节能灯和1只B 型节能灯的售价各是多少元?(2)学校准备购进这两种型号的节能灯共80只,并且A 型节能灯的数量不多于B 型节能灯的3倍,问如何购买最省钱,说明理由.【答案】(1)1只A 型节能灯的售价为5元,1只B 型节能灯的售价为7元;(2)购买60只A 型节能灯,20只B 型节能灯最省钱,理由见解析【分析】(1)设一只A 型节能灯的售价是x 元,一只B 型节能灯的售价y 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2)设A 型节能灯买了a 只,则B 型节能灯买了(80-a )只,共花费w 元,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详解】解(1)设1只A 型节能灯的售价为x 元,1只B 型节能灯的售价为y 元由题意得:3263229x y x y +=⎧⎨+=⎩解得:57x y =⎧⎨=⎩ 答:1只A 型节能灯的售价为5元,1只B 型节能灯的售价为7元(2)设购买A 型节能灯a 个,则购买B 型节能灯(80-a )个,总费用为w 元由题意得:a≤3(80-a )解得a≤60又①w=5a+7(80-a )=-2a+560①w 随a 的增大而减小①当a 取最大值60时,w 有最小值w=-2×60+560=440即购买60只A 型节能灯,20只B 型节能灯最省钱【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是解此题的关键.87.思维启迪:(1)如图1,点P 是线段AB ,CD 的中点,则AC 与BD 的数量关系为 ___________,位置关系为 ___________;思维探索:(2)①如图2,在ABC 中,90ACB ∠=︒,点D 为ABC 内一点,连接BD ,DC ,延长DC 到点E ,使CE CD =,连接AE ,若BD AE ⊥,请用等式表示AB ,BD ,A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①如图3,在ABC 中,90ACB ∠=︒,=AC BC ,点D 为AB 中点,点E 在线段BD 上(点E。

2023-2024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专题训练 二次根式的运算与化简求值(含答案)

2023-2024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专题训练  二次根式的运算与化简求值(含答案)

第16章 二次根式 专题训练 二次根式的运算与化简求值类型1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1.计算:|2-5|+|4-5|= . 2.计算: (1)24+0.5-⎝ ⎛⎭⎪⎫18+6. (2)248-1813+318-818;(3)32-212-418+348. (4)239x +6x 4-2x 1x. (5)a 2b +ab a -b a b-ab 2. (6)-12 046+⎝⎛⎭⎫12-2-|4-12|+(π-3)0-27.类型2 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3.计算: (1)112×23= ;(2)(-14)×(-112)= ; (3)-0.45-0.5= ; (4)59÷127= . 4.计算:2318÷(-3)×1327.类型3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5.计算:12⎝ ⎛⎭⎪⎫75+313-48= . 6.计算:(1)50-(-2)+8× 2. (2)12-1+3(3-6)+8. (3)15×3520÷⎝⎛⎭⎫-13 6.(4)(-3)2+18-6×22; (5)⎝ ⎛⎭⎪⎫72-412+32÷8. (6)⎝⎛⎭⎫318+15 50-40.5÷32.类型4 巧用乘法公式计算 7.计算: (1)(5+3)2.(2)(32+12)(18-23). (3)(3+2)2-(3-2)2. (4)(2-3)2024×(2+3)2023;(5)(2+3-5)2-(2-3+5)2; (6)(3+2)2(3-2)-(3-2)2(3+2).类型5 先化简,再求值8.先化简,再求值:(a +2)(a -2)+a (1-a ),其中a =5+4.9.【2023福建】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 =-1.10.先化简,再求值:(x -1-3x +1)÷x -2x 2+x ,其中x =3-2.类型6 巧用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求值 11.若x -3-3-x =(x +y )2,求x -y 的值.12.当x 取何值时,5x -1+4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类型7 巧用乘法公式求值13.已知x =2-3,求代数式(7+43)x 2+(2+3)x +3的值.类型8 巧用整体代入法求值14.已知a =3+22,b =3-22,求a 2b -ab 2的值.15.已知x +y =-7,xy =12,求yx y +x yx的值.16.已知x=1-,y=1+,求x2+y2-xy-2x+2y的值.17.【2023长沙南雅中学期末】已知x=3+,y=3-,求下列各式的值.(1)x2-y2;(2)+.参考答案类型1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1.计算:|2-5|+|4-5|= . 【答案】2 2.计算: (1)24+0.5-⎝⎛⎭⎪⎫18+6. 解:原式=6+14 2. (2)248-1813+318-818;解:原式=83-63+92-2 2 =23+7 2. (3)32-212-418+348. 解:原式=83+2 2. (4)239x +6x 4-2x 1x . 解:原式=3x . (5)a 2b +ab a -ba b-ab 2. 解:原式=a b -b a . (6)-12 046+⎝⎛⎭⎫12-2-|4-12|+(π-3)0-27.解:原式=-1+4-4+23+1-3 3 =- 3.类型2 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3.计算: (1)112×23= ;(2)(-14)×(-112)= ; (3)-0.45-0.5= ; (4)59÷127= .【答案】1 28 2 31010 15 4.计算:2318÷(-3)×1327.解:原式=⎝⎛⎭⎫-23×1318×13×27=-29×9 2 =-2 2.类型3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5.计算:12⎝ ⎛⎭⎪⎫75+313-48= . 【答案】12 6.计算:(1)50-(-2)+8× 2. 解:原式=1+2+4=7. (2)12-1+3(3-6)+8. 解:原式=4.(3)15×3520÷⎝⎛⎭⎫-13 6.解:原式=-9 2.(4)(-3)2+18-6×22; 解:原式=3+32-32=3. (5)⎝ ⎛⎭⎪⎫72-412+32÷8. 解:原式=(62-22+42)÷2 2 =82÷2 2 =4.(6)⎝⎛⎭⎫318+15 50-40.5÷32.解:原式=2.类型4 巧用乘法公式计算 7.计算: (1)(5+3)2. 解:原式=8+215. (2)(32+12)(18-23). 解:原式=6.(3)(3+2)2-(3-2)2. 解:原式=4 6. (4)(2-3)2024×(2+3)2023;解:原式=(2-3)2023×(2+3)2023×(2-3)=[(2-3)×(2+3)]2023×(2-3)=-1×(2-3)=-2+3.(5)(2+3-5)2-(2-3+5)2; 解:原式=(2+3-5+2-3+5)× (2+3-5-2+3-5) =22×(23-25) =46-410.(6)(3+2)2(3-2)-(3-2)2(3+2).解:原式=(3+2)(3-2)[](3+2)-(3-2) =(9-2)×2 2 =14 2.类型5 先化简,再求值8.先化简,再求值:(a +2)(a -2)+a (1-a ),其中a =5+4. 解:原式=a 2-4+a -a 2 =a -4.当a =5+4时,原式=5+4-4= 5. 9.【2023福建】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 =-1.【解】原式=·=-·=-.当x =-1时,原式=-=-.10.先化简,再求值:(x -1-3x +1)÷x -2x 2+x ,其中x =3-2.解:原式=x 2-1-3x +1×x (x +1)x -2=(x +2)(x -2)x +1×x (x +1)x -2=x (x +2).把x =3-2代入,原式=(3-2)(3-2+2)=3-2 3. 类型6 巧用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求值 11.若x -3-3-x =(x +y )2,求x -y 的值.解:∵x -3≥0,3-x ≥0, ∴x =3,∴y =-3, ∴x -y =6.12.当x 取何值时,5x -1+4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解:当x =15时,5x -1+4的最小值为4.类型7 巧用乘法公式求值13.已知x =2-3,求代数式(7+43)x 2+(2+3)x +3的值. 解:原式=(7+43)(7-43)+(2+3)(2-3)+ 3 =2+ 3.类型8 巧用整体代入法求值14.已知a =3+22,b =3-22,求a 2b -ab 2的值. 解:原式=ab (a -b ) =4 2.15.已知x +y =-7,xy =12,求y xy +xyx 的值.解:∵x +y <0,xy >0,∴x <0,y <0, ∴原式=y ·xy -y +x ·xy-x=-2xy =-4 3. 16.已知x =1-,y =1+,求x 2+y 2-xy -2x +2y 的值. 【解】∵x =1-,y =1+,∴x -y =(1-)-(1+)=-2, xy =(1-)(1+)=-1.∴x 2+y 2-xy -2x +2y =(x -y )2-2(x -y )+xy =(-2)2-2×(-2)+(-1)=7+4.17.【2023长沙南雅中学期末】已知x =3+,y =3-,求下列各式的值.(1)x 2-y 2; 【解】∵x =3+,y =3-,∴x +y =3++3-=6, x -y =3+-(3-)=2, ∴x 2-y 2=(x +y )(x -y )=6×2=12.(2)+.【解】∵x=3+,y=3-,∴x+y=3++3-=6,xy=(3+)×(3-)=4,∴+=====7.。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专项训练2(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专项训练2(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专项训练2(含答案)专训1.矩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名师点金: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同时还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它的性质可归结为三个方面:(1)从边看: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从角看: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3)从对角线看: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可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判定它有三个角为直角;二是先判定它为平行四边形,再判定它有一个角为直角或两条对角线相等.利用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求线段的长(转化思想)1.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起,点A,点B落在点M处,点C,点D落在点N处,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3 cm,EF=4 cm,求AD的长.(第1题)利用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判断线段的数量关系2.如图,在△ABC中,∠A=90°,D是AC上的一点,BD=DC,P是BC 上的任意一点,PE⊥BD,PF⊥AC,E,F为垂足.试判断线段PE,PF,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第2题)利用矩形的性质与判定证明角相等3.如图,在▱ABCD中,过点D作DE⊥AB于点E,点F在边CD上,DF=BE,连接AF,BF.(1)求证:四边形BFDE是矩形;(2)若CF=3,BF=4,DF=5,求证:AF平分∠DAB.(第3题)利用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求面积4.如图,已知点E是▱ABCD中BC边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的延长线于点F.(1)连接AC,BF,若∠AEC=2∠ABC,求证:四边形ABFC为矩形;(2)在(1)的条件下,若△AFD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4,求四边形ABFC 的面积.(第4题)专训2.菱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名师点金:菱形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同时又具有一些特性,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从边看:对边平行,四边相等;(2)从角看: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从对角线看: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可先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也可直接判定四边相等.利用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求菱形的高1.如图,在Rt△ABC中,∠ACB=90°,D为AB的中点,且AE∥CD,CE∥AB.(1)求证:四边形ADCE是菱形;(2)若∠B=60°,BC=6,求菱形ADCE的高.(计算结果保留根号)(第1题)利用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求菱形对角线长2.如图,在矩形AFCG中,BD垂直平分对角线AC,交CG于D,交AF 于B,交AC于O.连接AD,BC.(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E为AB的中点,DE⊥AB,求∠BDC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若AB=1,求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第2题)利用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周长问题3.如图,在Rt△ABC中,∠ACB=90°,D,E分别为AB,AC边的中点,连接DE,将△ADE绕点E旋转180°,得到△CFE,连接AF.(1)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2)若BC=8,AC=6,求四边形ABCF的周长.(第3题)利用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面积问题4.如图,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EF≌△DEB;(2)证明四边形ADCF是菱形;(3)若AC=4,AB=5,求菱形ADCF的面积.(第4题)专训3.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名师点金: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具有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只需保证它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即可.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线段和差倍分问题1.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1)如图①,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易证:BM+DN=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②,请问图①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③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第1题)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证明线段位置关系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在OD,OC上,且DE=CF,连接DF,AE,AE的延长线交DF于点M.求证:AM⊥DF.(第2题)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3.如图,P,Q,R,S四个小球分别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B,C,D同时出发,以同样的速度分别沿AB,BC,CD,DA的方向滚动,其终点分别是B,C,D,A.(1)不管滚动多长时间,求证:连接四个小球所得的四边形PQRS总是正方形.(2)四边形PQRS在什么时候面积最大?(3)四边形PQRS在什么时候面积为原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并说明理由.(第3题)专训4.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名师点金: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区别主要从边﹨角及对角线三个方面进行区分;而判定主要从建立在其他特殊四边形的基础上再附加什么条件方面进行判定.矩形的综合性问题a.矩形性质的应用1.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点G,PH⊥EC 于点H,试求PG+PH的值.(第1题)b.矩形判定的应用2.如图,点O是菱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连接OE.求证:(1)四边形OCED是矩形;(2)OE=BC.(第2题)c.矩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3.如图①,在△ABC中,AB=AC,点P是BC上任意一点(不与B,C重合),PE⊥AB,PF⊥AC,BD⊥AC.垂足分别为E,F,D.(1)求证:BD=PE+PF.(2)当点P在B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BD,PE,PF之间的上述关系还成立吗?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第3题)菱形的综合性问题a.菱形性质的应用4.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F是BC上任意一点,连接AF交对角线BD于点E,连接EC.(1)求证:AE=EC.(2)当∠ABC=60°,∠CEF=60°时,点F在线段BC上的什么位置?并说明理由.(第4题)b.菱形判定的应用5.如图,在Rt△ABC中,∠B=90°,BC=53,∠C=3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 s(t>0).过点D作DF⊥BC 于点F,连接DE,EF.(1)求证:AE=DF.(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第5题)c.菱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6.(1)如图①,纸片▱ABCD中,AD=5,S▱ABCD=15.过点A作AE⊥BC,垂足为E,沿AE剪下△ABE,将它平移至△DCE′的位置,拼成四边形AEE′D,则四边形AEE′D的形状为()A.平行四边形B.菱形C.矩形D.正方形(2)如图②,在(1)中的四边形纸片AEE′D中,在EE′上取一点F,使EF=4,剪下△AEF,将它平移至△DE′F′的位置,拼成四边形AFF′D.①求证:四边形AFF′D是菱形;②求四边形AFF′D的两条对角线的长.(第6题)正方形的综合性问题a.正方形性质的应用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BC上任意一点,连接AG,DE⊥AG 于E,BF∥DE交AG于点F,探究线段AF,BF,EF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第7题)b.正方形判定的应用8.两个长为2 cm,宽为1 cm的矩形摆放在直线l上(如图①),CE=2 cm,将矩形ABCD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α角,将矩形EFGH绕着点E逆时针旋转相同的角度.(1)当旋转到顶点D,H重合时(如图②),连接AE,CG,求证:△AED≌△GCD;(2)当α=45°时(如图③),求证:四边形MHND为正方形.(第8题)答案专训11.解:由折叠的性质知∠HEM=∠AEH,∠BEF=∠FEM,∴∠HEF=∠HEM+∠FEM=12×180°=90°.同理可得∠EHG=∠HGF=∠EFG=90°,∴四边形EFGH为矩形.∴HG∥EF,HG=EF.∴∠GHN=∠EFM.又∵∠HNG=∠FME=90°,∴△HNG≌△FME.∴HN=MF.又∵HN=HD,∴HD=MF.∴AD =AH+HD=HM+MF=HF.∵HF=EH2+EF2=32+42=5(cm),∴AD=5 cm.点拨:此题利用折叠提供的角相等,可证明四边形EFGH为矩形,然后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HN=MF,进而证明HD=MF,从而将AD转化为直角三角形EFH的斜边HF,进而得解,体现了转化思想.(第2题)2.解:PE+PF=AB.理由:过点P作PG⊥AB于G,交BD于O,如图所示.∵PG ⊥AB ,PF ⊥AC ,∠A =90°,∴∠A =∠AGP =∠PFA =90°.∴四边形AGPF 是矩形.∴AG =PF ,PG ∥AC.∴∠C =∠GPB.又∵BD =DC ,∴∠C =∠DBP.∴∠GPB =∠DBP.∴OB =OP.∵PG ⊥AB ,PE ⊥BD ,∴∠BGO =∠PEO =90°. 在△BGO 和△PEO 中,⎩⎨⎧∠BGO =∠PEO ,∠GOB =∠EOP ,OB =OP ,∴△BGO ≌△PEO.∴BG =PE. ∵AB =BG +AG =PE +PF.3.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BE ∥DF.又∵BE =DF ,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DE ⊥AB , ∴∠DEB =90°.∴四边形BFDE 是矩形.(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DC ,AD =BC. ∴∠DFA =∠FAB.由(1)易得△BCF 为直角三角形, 在Rt △BCF 中,由勾股定理,得 BC =CF2+BF2=32+42=5, ∴AD =BC =DF =5. ∴∠DAF =∠DFA. ∴∠DAF =∠FAB , 即AF 平分∠DAB.4.(1)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 ∥DC.∴∠ABE =∠ECF. 又∵点E 为BC 的中点,∴BE =CE. 在△ABE 和△FCE 中,∵⎩⎨⎧∠ABE =∠FCE ,BE =CE ,∠AEB =∠FEC ,∴△ABE ≌△FCE.∴AB =CF.又AB∥CF,∴四边形ABFC为平行四边形.∴AE=EF.∵∠AEC为△ABE 的外角,∴∠AEC=∠ABC+∠EAB.又∵∠AEC=2∠ABC,∴∠ABC=∠EAB.∴AE=BE.∴AE+EF=BE+EC,即AF=BC.∴四边形ABFC为矩形.(2)解:∵四边形ABFC是矩形,∴AC⊥DF.又∵△AFD是等边三角形,∴CF=CD=DF2=2.∴AC=42-22=2 3.∴S四边形ABFC=23×2=4 3.专训21.(1)证明:∵AE∥CD,CE∥AB,∴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又∵∠ACB =90°,D是AB的中点,∴CD=BD=AD,∴平行四边形ADCE是菱形.(2)解:如图,过点D作DF⊥CE,垂足为点F,则DF即为菱形ADCE的高,∵∠B=60°,CD=BD,∴△BCD是等边三角形,∴∠BCD=60°.∵CE∥AB,∴∠BCE=180°-∠B=120°,∴∠DCE=60°,又∵CD=BC=6,∴在Rt△CDF中,易求得DF=33,即菱形ADCE的高为3 3.(第1题)2.(1)证明:∵BD垂直平分AC,∴OA=OC,AD=CD,AB=BC.∵四边形AFCG是矩形,∴CG∥AF.∴∠CDO=∠ABO,∠DCO=∠BAO.∴△COD≌△AOB(AAS).∴CD=AB.∴AB=BC=CD=DA.∴四边形ABCD是菱形.(2)解:∵E为AB的中点,DE⊥AB,∴DE垂直平分AB.∴AD=DB.又∵AD=AB,∴△ADB为等边三角形,∴∠DBA =60°.∵CD ∥AB ,∴∠BDC =∠DBA =60°.(3)解:由菱形性质知,∠OAB =12∠BAD =30°.在Rt △OAB 中,AB =1,∴OB =12,∴OA =32.∴BD =1,AC = 3.3.(1)证明:∵将△ADE 绕点E 旋转180°得到△CFE ,∴AE =CE ,DE =FE.∴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D ,E 分别为AB ,AC 边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DE ∥BC.∵∠ACB =90°,∴∠AED =90°.∴DF ⊥AC.∴四边形ADCF 是菱形.(2)解:在Rt △ABC 中,BC =8,AC =6,∴AB =10.∵点D 是AB 边的中点,∴AD =5.∵四边形ADCF 是菱形,∴AF =FC =AD =5.∴四边形ABCF 的周长为8+10+5+5=28.4.(1)证明:∵E 是AD 中点,∴AE =DE. ∵AF ∥BC ,∴∠FAE =∠BDE ,又∵∠AEF =∠DEB ,∴△AEF ≌△DEB(ASA ).(2)证明:由(1)知,△AEF ≌△DEB ,则AF =DB ,∵D 是BC 的中点,∴DB =DC ,∴AF =CD ,又∵AF ∥BC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BAC =90°,D 是BC 的中点,∴AD =DC =12BC ,∴四边形ADCF 是菱形.(3)解:设菱形ADCF 的DC 边上的高为h ,则Rt △ABC 斜边BC 上的高也为h ,∵BC =52+42=41,∴DC =12BC =412,h =4×541=2041,∴菱形ADCF的面积为:DC·h =412×2041=10.专训31.解:(1)仍有BM +DN =MN 成立.证明如下: 如图(1),过点A 作AE ⊥AN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易证△ABE ≌△ADN ,∴DN =BE ,AE =AN. 又∵∠MAN =45°,∴∠EAM =∠NAM =45°,AM =AM ,∴△EAM ≌△NAM.∴ME =MN.∵ME =BE +BM =DN +BM ,∴BM +DN =MN .(2)DN -BM =MN.证明如下: 如图(2),在DN 上截取DE =BM ,连接AE.∵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M =∠D =90°,AB =AD. 又∵BM =DE ,∴△ABM ≌△ADE.∴AM =AE ,∠BAM =∠DAE.∵∠DAB =90°,∴∠MAE =90°. ∵∠MAN =45°,∴∠EAN =45°=∠MAN.又∵AM =AE ,AN =AN , ∴△AMN ≌△AEN.∴MN =EN. ∴DN =DE +EN =BM +MN. ∴DN -BM =MN.(1)(2)(第1题)2.证明:∵AC ,BD 是正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OA =OD =OC =OB.∵DE =CF ,∴OE =OF.在Rt △AOE 与Rt △DOF 中,⎩⎨⎧OA =OD ,∠AOE =∠DOF =90°,OE =OF ,∴Rt △AOE ≌Rt △DOF.∴∠OAE =∠ODF.∵∠DOF =90°,∴∠DFO +∠FDO =90°.∴∠DFO +∠FAE =90°.∴∠AMF =90°,即AM ⊥DF.3.(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 =∠B =∠C =∠D =90°,AB =BC =CD =DA.又∵不管滚动多长时间,AP =BQ =CR =DS ,∴SA =PB =QC =RD.∴△ASP ≌△BPQ ≌△CQR ≌△DRS.∴PS =QP =RQ =SR ,∠ASP =∠BPQ.∴不管滚动多长时间,四边形PQRS 是菱形.又∵∠APS +∠ASP =90°,∴∠APS +∠BPQ =90°.∴∠QPS =180°-(∠APS +∠BPQ)=180°-90°=90°.∴不管滚动多长时间,四边形PQRS 总是正方形.(2)解:当P ,Q ,R ,S 在出发时或在到达终点时面积最大,此时的面积就等于原正方形ABCD 的面积.(3)解:当P ,Q ,R ,S 四点运动到正方形四边中点时,四边形PQRS 的面积是原正方形ABCD 面积的一半.理由:设原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当PS 2=12a 2时,在Rt △APS 中,AS =a -SD =a -AP. 由勾股定理,得AS 2+AP 2=PS 2,即(a -AP)2+AP 2=12a 2, 解得AP =12a.同理可得BQ =CR =SD =12a.∴当P ,Q ,R ,S 四点运动到正方形ABCD 各边中点时,四边形PQRS 的面积为原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专训41.解:(1)△AED ≌△CEB′.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 =DA ,∠B =∠D. 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 ,∠B =∠B′, ∴B′C =DA ,∠B′=∠D. 在△AED 和△CEB′中,⎩⎨⎧∠DEA =∠B′EC ,∠D =∠B′,DA =B′C ,∴△AED ≌△CEB′.(第1题)(2)如图,延长HP 交AB 于点M ,则PM ⊥AB. ∵∠1=∠2,PG ⊥AB′,∴PM =PG. ∵CD ∥AB ,∴∠2=∠3,∴∠1=∠3,∴AE=CE=8-3=5.在Rt△ADE中,DE=3,AE=5,∴AD=52-32=4.∵PH+PM=AD,∴PG+PH=AD=4.2.证明:(1)∵DE∥AC,CE∥BD,∴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DOC=90°.∴四边形OCED是矩形.(2)∵四边形ABCD是菱形,∴BC=CD.∵四边形OCED是矩形,∴OE=CD,∴OE=BC.(第3题)3.(1)证明:如图,过点B作BH⊥FP交FP的延长线于点H.∵BD⊥AC,PF⊥AC,BH⊥PF,∴四边形BDFH是矩形.∴BD=HF.∵AB=AC,∴∠ABC =∠C.∵PE⊥AB,PF⊥AC,∴∠PEB=∠PFC=90°.∴∠EPB=∠FPC.又∵∠HPB=∠FPC,∴∠EPB=∠HPB.∵PE⊥AB,PH⊥BH,∴∠PEB=∠PHB =90°.又∵PB=PB,∴△PEB≌△PHB.∴PE=PH,∴BD=HF=PF+PH=PF+PE.即BD=PE+PF.(2)解:不成立,此时PE=BD+PF.理由:过点B作BH⊥PF交PF的延长线于点H.与(1)同理可得PE=PH,BD =HF.∴PE=FH+FP=BD+PF.(第4题)4.(1)证明:连接AC,如图.∵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BD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E =EC.(2)解:点F 是线段BC 的中点. 理由:∵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 =CB. 又∵∠ABC =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AC =60°. ∵AE =EC , ∴∠EAC =∠ACE. ∵∠CEF =60°, ∴∠EAC =30°, ∴∠EAC =∠EAB.∴AF 是△ABC 的角平分线. ∴BF =CF.∴点F 是线段BC 的中点.5.(1)证明:在△DFC 中,∠DFC =90°,∠C =30°,DC =2t , ∴DF =t ,又∵AE =t ,∴AE =DF.(2)解:能.理由如下:∵AB ⊥BC ,DF ⊥BC ,∴AE ∥DF. 又∵AE =DF ,∴四边形AEFD 为平行四边形.在Rt △ABC 中,设AB =x ,则由∠C =30°,得AC =2x ,由勾股定理,得AB 2+BC 2=AC 2,即x 2+(53)2=4x 2,解得x =5(负根舍去), ∴AB =5. ∴AC =2AB =10. ∴AD =AC -DC =10-2t.由已知得点D 从点C 运动到点A 的时间为10÷2=5(s ),点E 从点A 运动到点B 的时间为5÷1=5(s ).若使▱AEFD 为菱形,则需AE =AD ,即t =10-2t ,解得t =103.符合题意. 故当t =103 s 时,四边形AEFD 为菱形.(3)解:①当∠EDF =90°时,四边形EBFD 为矩形. 在Rt △AED 中,∠ADE =∠C =30°,∴AD =2AE ,即10-2t =2t ,解得t =52.符合题意. ②当∠DEF =90°时,由(2)知EF∥AD,∴∠ADE=∠DEF=90°.∵∠A=90°-∠C=60°,∴∠AED=30°.∴AE=2AD,即t=2(10-2t),解得t=4.符合题意.③当∠EFD=90°时,△DEF不存在.综上所述,当t=52s或4 s时,△DEF为直角三角形.6.(1)C(2)①证明:∵AF綊DF′,∴四边形AFF′D是平行四边形.∵S▱ABCD=AD·AE=15,AD=5,∴AE=3.∵AE=3,EF=4,∠E=90°,∴AF=AE2+EF2=32+42=5.∵AD=5,∴AD=AF,∴四边形AFF′D是菱形.②解:如图,连接AF′,DF,在Rt△AEF′中,AE=3,EF′=EF+FF′=4+5=9,∴由勾股定理可得AF′=310.在Rt△DFE′中,FE′=EE′-EF=5-4=1,DE′=AE=3,∴由勾股定理得DF=10,∴四边形AFF′D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310和10.(第6题)7.解:线段AF,BF,EF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F=BF+EF,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DAB=∠ABC=90°.∴∠DAE+∠BAF=90°.∵DE⊥AG于E,BF∥DE交AG于F,∴∠AFB=∠DEF=∠AED=90°,∴∠ADE+∠DAE=90°,∴∠ADE =∠BAF. 在△ABF 和△DAE 中,⎩⎨⎧∠BAF =∠ADE ,∠AFB =∠DEA ,AB =DA ,∴△ABF ≌△DAE. ∴BF =AE.∵AF =AE +EF ,∴AF =BF +EF. 8.证明:(1)∵CD =CE =DE =2 cm , ∴∠CDE =60°.又∵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EHGF 是矩形, ∴∠ADC =∠GDE =90°,∴∠ADE =∠GDC =150°.在△AED 和△GCD 中,⎩⎨⎧AD =GD ,∠ADE =∠GDC ,DE =DC ,∴△AED ≌△GCD. (2)∵α=45°,∴∠NCE =∠NEC =45°, ∴∠CNE =90°,CN =NE , ∴∠HND =90°.∴∠H =∠D =∠HND =90°, ∴四边形MHND 是矩形.又∵CD =HE ,CN =NE ,∴HN =ND. ∴四边形MHND 是正方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平行四边形证明题专题训(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平行四边形证明题专题训(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平行四边形证明题专题训练1.ABCD 中,点E 、F 是AC 上的两点,并且AE CF =.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DE AC CE BD .求证:四边形OCED 是菱形.3.如图,在ABC 中,90CAB ∠=︒,DE ,DF 是ABC 的中位线,连接EF ,AD .求证:EF AD =.4.如图,将▱AECF 的对角线EF 向两端延长,分别至点B 和点D ,且使EB =FD .求证: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BE DF =;AE BD ⊥,CF BD ⊥,垂足分别为E ,F .(1)求证:ABE △≌CDF ;(2)若AC 与BD 交于点O ,求证:AO CO =.6.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在AD、BC上,且AE CF=,连接EF,AC交于点O.求证:OE OF=.7.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O是AC与BD的交点,过O点的直线EF与AB、CD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点E、F.(1)求证:△BOE≌△DOF;(2)当EF与AC满足什么关系时,以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并给出证明.8.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F,且AF =BD,连接BF.(1)求证:D是BC的中点(2)如果AB=AC,试判断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AC,连接CE、OE,连接AE交9.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D作DE∥AC且DE=12OD于点F.(1)求证:OE=CD;(2)若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60°,求AE的长.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10,点E在边CD上,连接AE,将四边形ABCE沿直线AE折叠,得'',且B C''恰好经过点D.到多边形AB C E(1)线段DC′的长度;(2)求ADE的面积.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F=DE,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BE≌△CDF;(2)若AC与BD交于点O,求证:AO=CO.12.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对折,使△ABC落在△ACE的位置,且CE与AD相交于点F,求证:EF=DF.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于点F,连接DF.(1)求证:∠BAC=∠DAC,∠AFD=∠CFE;(2)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点的位置,使∠EFD=∠BCD,并说明理由.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于F,连接DF,(1)证明:∠BAC=∠DAC.(2)若∠BEC=∠ABE,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15.如图,在ABCD中,过点D作DE AB=,连接AF,BF.⊥于点E,点F在边CD上,CF AE(1)求证:四边形BFDE是矩形;AD=,求DC的长度.(2)已知60∠=︒,AF是DABDAB∠的平分线,若316.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BD延长线上的点,且△ACE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ED=2∠EA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17.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延长DE至F,使EF=DE,连接BF.(1)求证: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BF=DC.18.如图,在□ABCD中,分别以AD、BC为边向内作等边△ADE和等边△BCF,连接BE、DF.求证: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19.如图,在△ABC中,点D为边BC的中点,点E在△ABC内,AE平分∠BAC,CE⊥AE点F在AB上,且BF=DE(1)求证: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2)线段AB ,BF ,AC 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20.如图,在矩形ABCD 中,8AB cm =,16BC cm =,点P 从点D 出发向点A 运动,运动到点A 停止,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向点C 运动,运动到点C 即停止,点P 、Q 的速度都是1/cm s .连接PQ 、AQ 、CP .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ts .(1)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 是矩形;(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AQCP 是菱形;(3)分别求出(2)中菱形AQCP 的周长和面积.参考答案:1.证明:如图,连接,BD 交AC 于,OABCD ,,,OA OC OB OD ∴==,AE CF =,OA AE OC CF ∴-=-,OE OF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2.∵////DE AC CE BD ,,∴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OC=OD ,∴四边形OCED 是菱形.3.证明:∵DE 、DF 是△ABC 的中位线,∴DE ∥AB ,DF ∥AC ,∴四边形DEAF 是平行四边形,∵∠CAB =90°,∴四边形DEAF 是矩形,∴EF =AD .4.解:连接AC 交EF 于点O∵四边形AECF 为平行四边形∴OF OE =,OA OC =∵EB FD =∴OF FD OE EB +=+∴OD OB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5.【详解】(1)证明:∵AE BD ⊥,CF BD ⊥,∴90AEB CFD ∠=∠=︒,∵AB CD =,BE DF =,∴ABE △≌CDF .(2)由(1)ABE △≌CDF ,∴AE CF =,∵AE BD ⊥,CF BD ⊥,∴90AEO CFO ∠=∠=︒,∵AOE COF ∠=∠,∴()AEO CFO AAS ≌∴AO CO =.6.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EO CFO在AOE △和COF 中AOE COF AEO CFO AE CF ∠=∠⎧⎪∴∠=∠⎨⎪=⎩AOE COF ∴≅OE OF ∴=.7.(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OB =OD ,∵AE //CF ,∴∠E =∠F ,∠OBE =∠ODF ,在△BOE 与△DOF 中,E F OBE ODF OB OD ∠=∠⎧⎪∠=∠⎨⎪=⎩,∴△BOE ≌△DOF (AAS );(2)当EF ⊥AC 时,四边形AECF 是菱形.证明:∵△BOE ≌△DOF ,∴OE =OF ,∵四边形ABCD 是矩形,∴OA =OC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EF ⊥AC ,∴四边形AECF 是菱形.8.证明: (1)∵AF ∥BC ,∴∠AFE =∠DCE ,∵E 是AD 的中点,∴AE =DE ,∵∠AFE =∠DCE , ∠AEF =∠DEC ,AE =DE ,∴△AEF≌△DEC(AAS),∴AF=DC,∵AF=BD,∴BD=CD,∴D是BC的中点;(2)四边形AFBD是矩形.理由:∵AB=AC,D是BC的中点,∴AD⊥BC,∴∠ADB=90°,∵AF=BD,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即AF∥BC,∴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又∵∠ADB=90°,∴四边形AFBD是矩形.9.(1)∵四边形ABCD是菱形,∴OC=1AC,AC⊥BD,2AC,∵DE=12∴DE=OC,∵DE∥AC,∴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AC⊥BD,∴平行四边形OCED是矩形.∴OE=CD.(2)∵在菱形ABCD中,∠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2,AC=1,AC⊥BD,AD=2,∵OA=12∴OD=∴在矩形OCED 中,CE =OD∴在Rt △ACE 中,AE10.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BC=10,AB=CD=6,∠B=∠C=90°∵将四边形ABCE 沿直线AE 折叠,得到多边形AB′C′E , ∴AB=AB'=6,CE=C'E ,B'C'=BC=10,∠B'=∠B=90°,∠C=∠C'=90°∵8∴C'D=B'C'-B'D=2,(2)设DE=x ,则EC′=6-x ,由(1)可知∠C'=90°,C'D=2∴在Rt △C′DE 中,222(6)2x x -+=,解得:103x =∴ADE 的面积为111050102233AD DE ⋅=⨯⨯= 11.证明:(1)∵BF=DE ,∴BF EF DE EF -=-,即BE=DF ,∵AE ⊥BD ,CF ⊥BD ,∴∠AEB=∠CFD=90°,在Rt △ABE 与Rt △CDF 中,AB CD BE DF=⎧⎨=⎩, ∴Rt ABE Rt CDF ∆∆≌(HL );(2)如图,连接AC 交BD 于O ,∵Rt ABE Rt CDF ∆∆≌,∴ABE CDF ∠=∠,∴//D AB C ,∵=D AB 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CO =.12.∵四边形ABCD 是矩形,∴∠D =∠E ,AE =CD ,又∵∠AFE =∠CFD ,在△AEF 和△CDF 中,E D AFE CFD AE CD ∠=∠⎧⎪∠=∠⎨⎪=⎩, ∴△AEF ≌△CDF (AAS ),∴EF =DF .13.(1)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 AD CB CD AC AC =⎧⎪=⎨⎪=⎩∴△ABC ≌△ADC(SSS),∴∠BAC=∠DAC ,在△ABF 和△ADF 中,AB AD BAF DAF AF AF =⎧⎪∠=∠⎨⎪=⎩∴△ABF ≌△ADF(SAS),∴∠AFB=∠AFD ,∵∠CFE=∠AFB ,∴∠AFD=∠CFE ,∴∠BAC=∠DAC,∠AFD=∠CFE;(2)证明:∵AB∥CD,∴∠BAC=∠ACD,∵∠BAC=∠DAC,∴∠BAC=∠ACD,∴∠DAC=∠ACD,∴AD=CD,∵AB=AD,CB=CD,∴AB=CB=CD=AD,∴四边形ABCD是菱形;(3)BE⊥CD时,∠BCD=∠EFD;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菱形,∴BC=CD,∠BCF=∠DCF,∵CF=CF,∴△BCF≌△DCF,∴∠CBF=∠CDF,∵BE⊥CD,∴∠BEC=∠DEF=90°,∴∠BCD=∠EFD.14.(1)在△ABC和△ADC中,∵AB=AD,CB=CD,AC=AC,∴△ABC≌△ADC,∴∠BAC=∠DAC,在△ABF和△ADF中,∵AB=AD,∠BAC=∠DAC,AF=AF,∴△ABF≌△ADF,∴∠AFB=∠AFD.(2)证明:∵AB∥CD,∴∠BAC=∠ACD,∵∠BAC=∠DAC ,∴∠ACD=∠CAD ,∴AD=CD ,∵AB=AD ,CB=CD ,∴AB=CB=CD=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15.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C AB ∴,DC AB =,CF AE =,DF BE ∴=且//DC AB ,∴四边形DFBE 是平行四边形,又DE AB ⊥,∴四边形DFBE 是矩形;(2)60DAB ∠=︒,3AD =,DE AB ⊥,32AE ∴=,DE =四边形DFBE 是矩形,BF DE ∴==AF 平分DAB ∠,1302FAB DAB ∴∠=∠=︒,且BF AB ⊥, 92AB ∴==, 92CD ∴=. 16.证明:(1)∵▱ABCD ,∴AO =OC ,∵△ACE 是等边三角形,∴EO ⊥AC (三线合一)即 BD ⊥AC ,∴▱ABCD是菱形;(2)∵△ACE是等边三角形,∠EAC=60°由(1)知,EO⊥AC,AO=OC∴∠AEO=∠OEC=30°,△AOE是直角三角形∴∠EAO=60°,∵∠AED=2∠EAD,∴∠EAD=15°,∴∠DAO=∠EAO﹣∠EAD=45°,∵▱ABCD是菱形,∴∠BAD=2∠DAO=90°,∴菱形ABCD是正方形.17.(1)∵DE是△ABC的中位线,∴DE∥AB,AB=2DE,AD=CD,∵EF=DE,∴DF=2DE,∴AB=DF,且AB∥DF,∴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AD=BF,且AD=CD,∴BF=DC.18.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D=AB,AD=CB,∠DAB=∠BCD,又∵△ADE和△CBF都是等边三角形,∴DE=BF,AE=CF,∠DAE=∠BCF=60°,∴∠BCD-∠BCF=∠DAB-∠DAE,即∠DCF=∠BAE,∴△DCF≌△BAE(SAS),∴DF=BE,∴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19.(1)证明:延长CE 交AB 于点G∵AE ⊥CE∴90AEG AEC ︒∠=∠=在AEG ∆和AEC ∆GAE CAE AE AEAEG AEC ∠=∠⎧⎪=⎨⎪∠=∠⎩∴AEG ∆≅AEC ∆∴GE=EC∵BD=CD∴DE 为CGB ∆的中位线∴DE //AB∵DE=BF∴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2)1()2BF AB AC =- 理由如下:∵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BF=DE∵D ,E 分别是BC ,GC 的中点∴BF=DE=12BG∵AEG ∆≅AEC ∆∴AG=AC BF=12(AB-AG )=12(AB-AC ).20.解:(1)在矩形ABCD 中,8AB cm =,16BC cm =, 16BC AD cm ∴==,8AB CD cm ==,由已知可得,BQ DP tcm ==,(16)AP CQ t cm ==-, 在矩形ABCD 中,90B ∠=︒,//AD BC ,当BQ AP =时,四边形ABQP 为矩形,16t t ∴=-,得8t =,故当8t s =时,四边形ABQP 为矩形;(2)AP CQ =,//AP CQ ,∴四边形AQCP 为平行四边形,∴当AQ CQ =时,四边形AQCP 为菱形16t -时,四边形AQCP 为菱形,解得6t =, 故当6t s =时,四边形AQCP 为菱形;(3)当6t s =时,16610AQ CQ CP AP cm ====-=, 则周长为41040cm cm ⨯=;面积为210880cm cm cm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专题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专题练习(附答案)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专题练习专题1平行四边形的证明思路类型1若已知(已证)四边形中边的关系(1)已知一组对边平行,可以证这一组对边相等或另一组对边平行;(2)已知一组对边相等,可以证这一组对边平行或另一组对边相等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B上,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与AC相交于点E,点F在BC上,EF=EC.求证: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在▱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是边CD的中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且CF=12BC,求证:四边形OCFE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已知AB∥DE,AC∥DF,BE=CF,连接AD.求证: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4.如图,在▱ABCD中,分别以AD,BC为边向内作等边△ADE和等边△BCF,连接BE,D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5.如图,已知点D,E,F分别在△ABC的边BC,AB,AC上,且DE∥AF,DE=AF,将FD延长到点G,使FG=2DF,连接AG,则ED与AG互相平分吗?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F与BE交于点G,CE与DF交于点H,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类型2若已知条件(已证结论)与对角线有关,则可以通过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到平行四边形7.如图,▱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直线EF经过点O,分别与AB,CD的延长线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8.如图,在▱ABCD 中,点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EF 过点O,与AD,BC 分别相交于点E,F,GH 过点O,与AB,CD 分别相交于点G,H,连接EG,FG,FH,EH.求证: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专题2与正方形有关的四个常考模型模型1正方形中相交垂线段问题——教材P68复习题T8的变式与应用1.如图,ABCD是一个正方形花园,E,F是它的两个门,且DE=CF.要修建两条路BE和AF,这两条路等长吗?它们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探究】若去掉“DE=CF”这一条件,将两个结论中的一个作为条件能推出另一个结论成立吗?(1)若已知BE=AF,则BE⊥AF成立吗?正方形内,分别连接两组对边上任意两点,得到的两条线段(如:图1中的线段AF与BE,图2中的线段AF与EG,图3中的线段HF与EG)满足:若垂直,则相等.模型2正方形中过对角线交点的直角问题2.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O又是正方形A1B1C1O的一个顶点,OA1交AB于点E,OC1交BC于点F.(1)求证:△AOE≌△BOF;(2)如果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a,那么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多少?为什么?【变式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O在对角线DB上运动(不与点B,D重合),连接OA,作OP⊥OA,交直线BC于点P.判断线段OA,OP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2】如图,将n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 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这n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A.n B.n-1 C.4(n-1) D.4n正方形ABCD中,O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点E,F分别在AB,BC上.若∠EOF为直角,OE,OF分别与DA,AB的延长线交于点G,H,则△AOE≌△BOF,△AOG≌△BOH,△OG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S四边形OEBF=14S正方形ABCD.模型3正方形中三垂直全等模型——教材P69复习题T14的变式与应用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P在对角线BD上,点E是线段AD上或AD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E⊥PC.(1)如图1,点E在线段AD上,求证:PE=PC;(2)如图2,点E在线段AD的延长线上,请补全图形,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模型4正方形中的半角模型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1)如图,正方形ABCD中,若∠EAF=45°,则:①EF=BE+DF;②△CEF的周长为正方形ABCD边长的2倍;③FA平分∠DFE,EA平分∠BEF.(2)如图,正方形ABCD中,若∠EAF=45°,FA平分∠DFE,则EF=DF-BE.专题3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P是BC边上一点,连接AP,点E,F是AP上的两点,连接DE,BF,使得∠AED=∠ABC,∠ABF=∠BPF.求证:(1)△ABF≌△DAE;(2)DE=BF+EF.2.如图,四边形ABCD,BEFG均为正方形,连接AG,CE.求证:(1)AG=CE;(2)AG⊥CE.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DAB=60°,点E是AD边的中点,点M是AB 边上一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射线CD于点N,连接MD,AN.(1)求证: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2)请求出AM的长为何值时,四边形AMDN是矩形,并说明理由.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四条边上的中点分别为E,F,G,H,顺次连接EF,FG,GH,HE,得到四边形EFGH(即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1)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满足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矩形;(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5.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BE于点G,连接CG.(1)求证:四边形CEFG是菱形;(2)若AB=6,AD=10,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6.如图所示,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F与DE相交于点G,CE与BF相交于点H.(1)你能说明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吗?(2)当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HFG是一个菱形?(3)四边形EHFG会成为一个正方形吗?专题4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教材P68复习题T13的变式与应用【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B=8 cm,AD=12 cm,BC =18 cm,点P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Q从点C同时出发,以2 cm/s 的速度向点B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 s.(1)CD边的长度为cm,t的取值范围为;(2)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PQ∥CD?(3)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PQ=CD?【拓展变式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值,使得四边形PQCD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拓展变式2】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矩形?【拓展变式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值,使得四边形PQBA是正方形?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拓展变式4】是否存在t,使得△DQ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专题5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教材P64“数学活动”的变式与应用【例】如图1,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再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同时得到线段BN,MN.请你观察图1,猜想∠MBN的度数是多少,并证明你的结论.图1【拓展延伸】再沿MN所在的直线折叠,点B落在AD上的点B′处,得到折痕MG,同时得到线段B′G,展开如图2.探究四边形MBGB′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图2在折叠问题中,原图形与折叠后图形中所隐含的相等线段与相等角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翻折变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折叠前后,重叠部分是全等形,另外注意勾股定理等知识在求折叠图形的线段中的适当运用.1.如图,将矩形ABCD 折叠,使点C 和点A 重合,折痕为EF ,EF 与AC 交于点O.若AE =5,BF =3,则AO 的长为( )A . 5B .32 5 C .2 5 D .452.如图,将边长为6 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AB 边中点E 处,点C 落在点Q 处,折痕为FH ,则线段AF 的长是 cm .3.如图,将一张菱形纸片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F =4,EH =3,则AB =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AD ,把矩形沿对角线AC 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 落在点E 处,AE 交CD 于点F ,连接DE.求证: (1)△ADE ≌△CED ; (2)△DEF 是等腰三角形.专题6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问题【例】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的一点,BE=1,F为AB的中点,P 为AC上一个动点,求PF+PE的最小值.【思路点拨】(1)先确定点P的位置:作点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FE′,交AC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2)求E′F的长度:将E′F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即求出了PF+PE的最小值.求线段和最小时,若已知的两点在动点所在直线的同侧,将动点所在直线当作对称轴,作出其中一点的对称点,再将另一点与这个对称点连接,则其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动点所在位置,再求出所连接的线段长即为所求.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点E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为.2.如图,在矩形ABCD 的边AD 上找一点P ,使得点P 到B ,C 两点的距离之和最短,则点P 的位置应该在 .3.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8,且∠ABC =60°,M 为对角线BD(不含B 点)上任意一点,则AM +12BM 的最小值为 .4.如图,以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O 为端点,引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分别与正方形的边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最小值.参考答案:专题1 平行四边形的证明思路1.证明:∵AB =AC ,∴∠B =∠C. ∵EF =EC ,∴∠EFC =∠C. ∴∠B =∠EFC. ∴AB ∥EF. 又∵DE ∥BC ,∴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点O 是BD 的中点. 又∵点E 是边CD 的中点, ∴OE 是△BCD 的中位线. ∴OE ∥BC ,且OE =12BC.又∵CF =12BC ,∴OE =CF.又∵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 ∴OE ∥CF.∴四边形OCFE 是平行四边形. 3.证明:∵AB ∥DE ,∴∠B =∠DEF. ∵AC ∥DF ,∴∠ACB =∠F.∵BE =CF ,∴BE +CE =CF +CE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B =∠DEF ,BC =EF ,∠ACB =∠F ,∴△ABC ≌△DEF(ASA ).∴AB =DE. ∵AB ∥DE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4.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CD =AB ,AD =CB ,∠DAB =∠BCD. 又∵△ADE 和△BCF 都是等边三角形,∴DE =AD =AE ,CF =BF =BC ,∠DAE =∠BCF =60°. ∴BF =DE ,CF =AE.∵∠DCF =∠BCD -∠BCF ,∠BAE =∠DAB -∠DAE , ∴∠DCF =∠BAE. 在△DCF 和△BAE 中,⎩⎨⎧CD =AB ,∠DCF =∠BAE ,CF =AE ,∴△DCF ≌△BAE(SAS ). ∴DF =BE. 又∵BF =DE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5.解:ED 与AG 互相平分. 理由:连接EG ,AD. ∵DE ∥AF ,DE =AF , ∴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 ∴AE ∥DF ,AE =DF. 又∵FG =2DF , ∴DG =DF. ∴AE =DG. 又∵AE ∥DG ,∴四边形AEGD 是平行四边形. ∴ED 与AG 互相平分.6.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D =BC.∵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 ∴AE =12AD ,FC =12BC.∴AE ∥FC ,AE =FC.∴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GF ∥EH.同理可证:ED ∥BF 且ED =BF.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GE ∥FH.∴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7.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D =OB ,OA =OC ,AB ∥CD. ∴∠DFO =∠BEO ,∠FDO =∠EBO. 在△FDO 和△EBO 中,⎩⎨⎧∠DFO =∠BEO ,∠FDO =∠EBO ,OD =OB ,∴△FDO ≌△EBO(AAS). ∴OF =OE . 又∵OA =OC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8.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EAO =∠FCO. ∵O 为AC 的中点, ∴OA =OC.在△OAE 和△OCF 中,⎩⎨⎧∠EAO =∠FCO ,OA =OC ,∠AOE =∠COF ,∴△OAE ≌△OCF(ASA ). ∴OE =OF.同理可证:OG =OH.∴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专题2 与正方形有关的四个常考模型1.解:BE =AF 且BE ⊥AF ,理由: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AD =CD ,∠BAD =∠D =90°. 又∵DE =CF ,∴AE =DF. ∴△ABE ≌△DAF(SAS ). ∴BE =AF ,∠ABE =∠DAF.∵∠DAF +∠BAF =90°,∴∠ABE +∠BAF =90°. ∴∠AGB =90°,即BE ⊥AF.【探究】解:成立.理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AD =∠D =90°,AB =AD. 在Rt △ABE 和Rt △DAF 中,⎩⎨⎧AB =DA ,BE =AF ,∴Rt △ABE ≌Rt △DAF(HL ). ∴∠ABE =∠DAF.∵∠DAF +∠BAF =90°,∴∠ABE +∠BAF =90°.∴∠AGB =90°,即BE ⊥AF. (2)若已知BE ⊥AF ,则BE =AF 成立吗? 解:成立.理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AD ,∠BAD =∠D =90°. 又∵BE ⊥AF ,∴∠AGB =90°. ∴∠ABE +∠BAF =90°.∵∠DAF +∠BAF =90°,∴∠ABE =∠DAF. ∴△ABE ≌△DAF(ASA ). ∴BE =AF.2.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O =BO ,∠AOB =∠A 1OC 1=90°,∠OAB =∠OBC =45°. ∴∠AOE +∠EOB =90°,∠BOF +∠EOB =90°. ∴∠AOE =∠BOF. 在△AOE 和△BOF 中,⎩⎨⎧∠OAE =∠OBF ,OA =OB ,∠AOE =∠BOF ,∴△AOE ≌△BOF(ASA ).(2)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14a 2.理由如下:∵△AOE ≌△BOF ,∴S 四边形OEBF =S △EOB +S △BOF =S △EOB +S △AOE =S △AOB =14S 正方形ABCD =14a 2.【变式1】 解:OA =OP ,理由:过点O 作OG ⊥AB 于点G ,过点O 作OH ⊥BC 于点H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O =∠CBO ,AB =BC. ∴OG =OH.∵∠OGB =∠GBH =∠BHO =90°, ∴四边形OGBH 是正方形. ∴∠GOH =90°.∵∠AOP =∠GOH =90°,∴∠AOG =∠POH. ∴△AGO ≌△PHO(ASA ). ∴OA =OP. 【变式2】 B3.解:(1)证明:过点P 作FG ∥DC 分别交AD ,BC 于点F ,G. 易得∠PFD =∠CGP =90°. ∵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 ∴∠BDF =∠FPD =45°. ∴PF =FD.又∵FG ∥DC ,FD ∥GC ,∠ADC =90°, ∴四边形FGCD 为矩形. ∴DF =CG. ∴PF =CG. ∵PE ⊥PC ,∴∠FPE +∠GPC =90°. ∵∠FEP +∠FPE =90°, ∴∠FEP =∠GPC. ∴在△PFE 和△CGP 中,⎩⎨⎧∠PFE =∠CGP ,∠FEP =∠GPC ,PF =CG ,∴△PFE ≌△CGP(AAS ). ∴PE =CP.(2)成立.理由:过点P 作FG ∥DC 分别交AD ,BC 于点F ,G. 同理可证△PFE ≌△CGP(AAS ). ∴PE =PC.4.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 =CD ,∠B =∠CDF.又∵BE =DF ,∴△CBE ≌△CDF(SAS ).∴CE =CF.(2)GE =BE +GD 成立.理由:由(1)得,△CBE ≌△CDF ,∴∠BCE =∠DCF.∴∠BCE +∠ECD =∠DCF +∠ECD ,即∠BCD =∠ECF =90°.又∵∠GCE =45°,∴∠GCF =∠GCE =45°.∵CE =CF ,∠GCE =∠GCF ,GC =GC ,∴△ECG ≌△FCG(SAS ).∴GE =GF.∴GE =DF +GD =BE +GD.专题3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证明:(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AD ,AD ∥BC.∴∠BPF =∠DAE.∵∠ABC =∠AED ,∴∠BAF =∠ADE.∵∠ABF =∠BPF ,∴∠ABF =∠DAE.∵AB =DA ,∴△ABF ≌△DAE(ASA ).(2)∵△ABF ≌△DAE ,∴AE =BF ,DE =AF.∵AF =AE +EF =BF +EF ,∴DE =BF +EF.2.证明:(1)∵四边形ABCD ,BEFG 均为正方形,∴AB =CB ,∠ABC =∠GBE =90°,BG =BE.∴∠ABG =∠CBE.在△ABG 和△CBE 中,⎩⎨⎧AB =CB ,∠ABG =∠CBE ,BG =BE ,∴△ABG ≌△CBE(SAS ).∴AG =CE.(2)设AG 交BC 于点M ,交CE 于点N.∵△ABG ≌△CBE ,∴∠BAG =∠BCE.∵∠ABC =90°,∴∠BAG +∠AMB =90°.∵∠AMB =∠CMN ,∴∠BCE +∠CMN =90°.∴∠CNM =90°.∴AG ⊥CE.3.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ND ∥AM.∴∠NDE =∠MAE ,∠DNE =∠AME.又∵点E 是AD 边的中点,∴DE =AE.∴△NDE ≌△MAE(AAS ).∴ND =MA.∴四边形AMDN 是平行四边形.(2)当AM 的长为1时,四边形AMDN 是矩形.理由如下:∵AM =1=12AD =AE ,∠DAB =60°, ∴△AEM 是等边三角形.∴∠AME =∠AEM =60°,EM =AE =ED.∴∠EMD =∠EDM =30°.∴∠AMD =∠AME +∠EMD =90°.∴四边形AMDN 是矩形.4.(1)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满足互相垂直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矩形;(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菱形.证明:连接BD.∵E ,H 分别是AB ,AD 中点,∴EH ∥BD ,EH =12BD. 同理FG ∥BD ,FG =12BD , ∴EH ∥FG ,EH =FG.∴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5.解:(1)证明:由题意得△BCE ≌△BFE ,∴∠BEC =∠BEF ,FE =CE.∵FG ∥CE ,∴∠FGE =∠BEC.∴∠FGE =∠BEF.∴FG =FE.∴FG =EC.∴四边形CEFG 是平行四边形.又∵CE =FE ,∴四边形CEFG 是菱形.(2)∵矩形ABCD 中,AB =6,AD =10,BC =BF ,∴∠BAF =90°,AD =BC =BF =10.∴AF =BF 2-AB 2=8.∴DF =2.设EF =x ,则CE =x ,DE =6-x.∵∠FDE =90°,∴22+(6-x)2=x 2.解得x =103.∴CE =103. ∴S 四边形CEFG =CE·DF =103×2=203. 6.解:(1)能说明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綊CD.而AE =12AB ,CF =12CD , ∴AE 綊CF.∴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GF ∥EH.同理可得GE ∥HF.∴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四边形EHFG 是菱形.由(1)知,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连接EF.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四边形EBCF 也是矩形,∴EH =FH ,∴四边形EHFG 是菱形.(3)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且AB =2AD 时,四边形EHFG 是正方形.由(2)知,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四边形EHFG 是菱形.又由AB =2AD 可知,四边形EBCF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知,EC⊥BF,即∠EHF=90°,∴四边形EHFG是正方形.专题4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例】(1)CD边的长度为10cm,t的取值范围为0≤t≤9;解:(2)设经过t s时,PQ∥CD,此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则PD=CQ.∵PD=(12-t)cm,CQ=2t cm,∴12-t=2t.∴t=4.∴当t=4时,PQ∥CD.(3)设经过t s时,PQ=CD,分别过点P,D作BC边的垂线PE,DF,垂足分别为E,F.当CF=EQ时,四边形PQCD为梯形(腰相等)或者平行四边形.∵∠B=∠A=∠DFB=90°,∴四边形ABFD是矩形.∴AD=BF.∵AD=12 cm,BC=18 cm,∴CF=BC-BF=6 cm.①当四边形PQCD为梯形(腰相等)时,PD+2(BC-AD)=CQ,∴(12-t)+12=2t.∴t=8.∴当t=8时,PQ=CD;②当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时,由(2)知当t=4 s时,PQ=CD.综上,当t=4或t=8时,PQ=CD.【拓展变式1】解:不存在.理由:要使四边形PQCD是菱形,则四边形PQ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由例知当t=4 s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此时DP=12-t=8≠10,即DP≠DC,所以按已知速度运动,四边形PQCD只能是平行四边形,不可能是菱形.【拓展变式2】解:如图,由题意,得AP =t ,DP =12-t ,CQ =2t ,BQ =18-2t.要使四边形PQBA 是矩形,已有∠B =90°,AD ∥BC ,即AP ∥BQ ,只需满足AP =BQ ,即t =18-2t ,解得t =6.所以当t =6时,四边形PQBA 是矩形.【拓展变式3】 解:不存在.理由:要使四边形PQBA 是正方形,则四边形PQBA 一定是矩形.由变式2知,当t =6时,四边形PQBA 是矩形.此时AP =t =6≠8,即AP ≠AB ,所以按已知速度运动,四边形PQBA 只能是矩形,不可能是正方形.【拓展变式4】 解:△DQC 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讨论:图1 图2 图3①如图1,当QC =DC 时,即2t =10,∴t =5.②如图2,当DQ =DC 时,过点D 作DH ⊥CQ ,则QH =CH =12CQ =t. 在矩形ABHD 中,BH =AD =12,∴CH =BC -BH =6,∴t =6.③如图3,当QD =QC 时,过点D 作DH ⊥CQ ,DH =8,CH =6,DC =10,CQ =QD =2t ,QH =|2t -6|.在Rt △DQH 中,DH 2+QH 2=DQ 2.∴82+|2t -6|2=(2t)2.解得t =256. 综上,当t =5或6或256时,△DQC 是等腰三角形专题5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例】 解:∠MBN =30°.证明:连接AN .∵直线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点N 在EF 上,∴AN =BN .由折叠可知,BN =AB ,∴△ABN 是等边三角形.∴∠ABN =60°.∴∠MBN =∠ABM =12∠ABN =30°. 【拓展延伸】 解:四边形MBGB′是菱形.证明:∵∠ABM =30°,∠A =∠ABC =90°,∴∠MBG =∠AMB =6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BM =MB′,BG =B′G ,∠BMN =∠AMB.∴∠BMN =∠MBG =60°.∴△MBG 是等边三角形.∴BM =BG.∴BM =MB′=BG =B′G.∴四边形MBGB′是菱形.1.C2. 94cm . 3.5.4.证明:(1)由折叠相关性质可知,AE =AB ,CE =CB.∵四边形ABCD 是矩形,∴AE =AB =DC ,CE =CB =AD.在△ADE 和△CED 中,⎩⎨⎧AD =CE ,AE =CD ,DE =ED ,∴△ADE ≌△CED(SSS ).(2)由(1)知,△ADE ≌△CED ,∴∠AED =∠CDE.∴△DEF 是等腰三角形.小专题(十)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问题【例】 解:作点E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E′(易知点E′在CD 上),连接E′F ,交AC 于点P.则PE =PE′,CE ′=CE.∴PE +PF =PE′+PF =E′F.∴P 即为所求的使PF +PE 最短的点.∵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BE =1,F 为AB 的中点, ∴BF =2,CE =CB -BE =3.∴CE ′=CE =3.过点F 作FG ⊥CD 于点G ,则∠FGE′=∠FGC =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 =∠BCD =∠FGC =90°.∴四边形FBCG 是矩形.∴CG =BF =2,FG =BC =4.∴E ′G =E′C -CG =1.∴在Rt △E ′FG 中,E ′F =FG 2+E′G 2=42+12=17. ∴PF +PE 的最小值为17.12.AD 的中点.34.解:∵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OCA =∠ODB =45°,∠COD =90°,OC =OD. ∵AO ⊥OB ,∴∠AOB =90°.∴∠COA +∠AOD =90°,∠AOD +∠DOB =90°. ∴∠COA =∠DOB.在△COA 和△DOB 中,⎩⎨⎧∠OCA =∠ODB ,OC =OD ,∠COA =∠DOB ,∴△COA ≌△DOB(ASA ).∴OA =OB.∵∠AOB =90°,∴△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AB =OA 2+OB 2=2OA ,要使AB 最小,只要OA 取最小值即可,根据垂线段最短,得OA ⊥CD 时,OA 最小,∵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OD =OC.又∵OA ⊥CD ,∴CA =DA.∴OA =12CF =1.∴AB = 2.∴AB的最小值为 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图形变换(含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图形变换(含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图形变换一.典例讲解:例题:已知:如图所示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AD>AB),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与点C重合,再展开,折痕EF交AD边于点E,交BC边于点F,分别连接AF和CE.(1)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2)若AE=10cm,△ABF的面积为24cm2,求△ABF的周长.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EAO=∠FCO,由折叠的性质可得:OA=OC,AC⊥EF,在△AOE和△COF中,∵,∴△AOE≌△COF(ASA),∴AE=CF,∴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C⊥EF,∴四边形AFCE是菱形;(2)∵四边形AFCE是菱形,∴AF=AE=10cm,∵四边形ABCD是矩形,∴∠B=90°,∴S△ABF=AB•BF=24cm2,∴AB•BF=48(cm2),∴AB2+BF2=(AB+BF)2﹣2AB•BF=(AB+BF)2﹣2×48=AF2=100(cm2),∴AB+BF=14(cm)∴△ABF的周长为:AB+BF+AF=14+10=24(cm二.对应训练:1.如图所示,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且EF=3,求AB的长2.如图,一块矩形纸片的宽CD为2cm,点E在AB上,如果沿图中的EC对折,B点刚好落在AD上,此时∠BCE=15°,求BC的长3.如图,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设M是OB上一点,若将△ABM沿AM 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B′处.求:(1)点B′的坐标;(2)直线AM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4.如图,直线l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BAO=45°,点A坐标为(8,0).动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段OBA运动,到点A停止;同时动点Q也从点O出发,沿线段OA运动,到点A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1)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2)若点A、B、O与平面内点E组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3)在运动过程中,当P、Q的距离为2时,求点P的坐标.5.已知,如图,矩形ABCD边AB=6,BC=8,再沿EF折叠,使D点与B点重合,C点的对应点为G,将△BEF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a(0°<a<180°),记旋转这程中的三角形为△BE′F′,在旋转过程中设直线E′F′与射钱EF、射线ED分别交于点M、N,当EN=MN时,求FM的长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D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DAB沿直线AD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C处.(1)求AB的长和点C的坐标;(2)求直线CD的解析式.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AF折叠.已知∠ADB=25°,AE∥BD,求∠BAF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菱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1),点C在第一象限内,对角线BD与x轴平行,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将菱形ABCD 沿x轴向左平移m(m>0)个单位,当点D落在△EOF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求m的取值范围.9.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10.如图,在▱ABCD中,AB=5,AD=6,将▱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求折痕AE的长11.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6,求BC的长.12.如图,矩形ABCD的长为8,宽为6,现将矩形沿对角线BD折叠,C点到达C′处,C′B交AD于E.(1)判断△E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DE的长.13.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的中点,把BC边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P点处,BQ为折痕,求∠PBQ.14.已知:如图所示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AD>AB),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与点C重合,再展开,折痕EF交AD边于点E,交BC边于点F,分别连结AF和CE.(1)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2)若AE=10cm,△ABF的面积为24cm2.求△ABF的周长.15.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3cm,BC=4cm,现将A,C重合,使纸片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试确定重叠部分△AEF的面积.16.如图,在Rt△ABC中,∠B=90°,AC=60cm,∠A=6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4cm/秒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0<t≤15).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1)求证:AE=DF;(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二.对应训练:1.略2.略3.(1)y=﹣x+8,令x=0,则y=8,令y=0,则x=6,∴A(6,0),B(0,8),∴OA=6,OB=8 AB=10,∵A B'=AB=10,∴O B'=10﹣6=4,∴B'的坐标为:(﹣4,0).(2)设OM=m,则B'M=BM=8﹣m,在Rt△OMB'中,m2+42=(8﹣m)2,解得:m=3,∴M的坐标为:(0,3),设直线AM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故直线AM的解析式为:y=﹣x+3.4.(1)∵∠BAO=45°,∠AOB=90°,∴△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OA=OB=8,∴B(0,8),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将A(8,0)与B(0,8)代入得:,解得:k=﹣1,b=8,则直线AB解析式为y=﹣x+8;(2)如图所示:当四边形AOBE1为平行四边形时,E1坐标为(8,8);当四边形ABE2O为平行四边形时,E2坐标为(﹣8,8);当四边形ABOE3为平行四边形时,E3坐标为(8,﹣8);(3)当P在OB上时,连接PQ,由PQ=2,在Rt△POQ中,OP=OQ,可得:OP=OQ=×2=,此时P(0,);当P′在AB上时,过P′作P′M⊥x轴,∵P′Q′=2,△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M=Q′M=OM=OB ﹣P′M=8﹣,此时P′(8﹣,).5如图所示:由折叠性质得:设AE=x=FC=FG,则BE=ED=8﹣x,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E2=BE2,即62+x2=(8﹣x)2,解得:x=,∴BE=8﹣=,EF===,由折叠性质得:∠BEF=∠DEF=∠BFE,∵EN=NM,∴∠DEF=∠NME=∠F′,∴EM∥BF′,BE∥E′F′,∴四边形BEMF′为平行四边形,由旋转性质得:BF′=BF=8﹣x,∴BE=BF′,∴平行四边形BEMF′为菱形,∴EM=BE=,∴FM=EF﹣EM=﹣=.6.(1)∵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A(6,0),B(0,8),在Rt△OAB中,∠AOB=90°,OA=6,OB=8,∴AB==10,∵△DAB沿直线AD折叠后的对应三角形为△DAC,∴AC=AB=10.∴OC=OA+AC=OA+AB=16.∵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的坐标为C(16,0).(2)设点D的坐标为D(0,y)(y<0),由题意可知CD=BD,CD2=BD2,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162+y2=(8﹣y)2,解得y=﹣12.∴点D的坐标为D(0,﹣12),可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12(k≠0)∵点C(16,0)在直线y=kx﹣12上,∴16k﹣12=0,解得k=,∴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12.7.略8.∵菱形ABCD的顶点A(2,0),点B(1,0),∴点D的坐标为(4,1),当y=1时,x+3=1,解得x=﹣2,∴点D向左移动2+4=6时,点D在EF上,∵点D落在△EOF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4<m<6.9.(1)△AED≌△CEB′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B′C=BC=AD,∠B′=∠B=∠D=90°,又∵∠B′EC=∠DEA,∴△AED≌△CEB′;(2)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AC=∠CAB,∵CD∥AB,∴∠CAB=∠ECA,∴∠EAC=∠ECA,∴AE=EC=8﹣3=5.在△ADE中,AD===4,延长HP交AB于M,则PM⊥AB,∴PG=PM.∴PG+PH=PM+PH=HM=AD=4.10.∵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AE⊥BC,BE=CE,∵BC=AD=6,∴BE=3,∴AE==4,11.∵菱形AECF,AB=6,设BE=x,则AE=CE=6﹣x,∵菱形AECF,∴∠FCO=∠ECO,∵∠ECO=∠ECB,∴∠ECO=∠ECB=FCO=30°,∴2BE=CE,即CE=2x,∴2x=6﹣x,解得:x=2,∴CE=4,又EB=2,则利用勾股定理得:BC=2.12.(1)证明:∵△BDC1是由△BDC沿直线BD折叠得到的,∴∠C1BD=∠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CBD=∠EDB,∴∠C1BD=∠EDB,∴BE=DE,∴△EBD是等腰三角形;(2)解:设DE=x,则AE=AD﹣DE=8﹣x,∵∠A=90°,BE=DE=x,在Rt△ABE中,BE2=AB2+AE2,∴x2=62+(8﹣x)2,∴x=,即DE=.13.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P=BC,∠PBQ=∠CBQ ∴BN=BC=BP ∵∠BNP=90°∴∠BPN=30°∴∠PBQ=×60°=30°.14.(1)证明:如图所示,由折叠得OA=OC,EF⊥AC.∵AD∥BC,∴∠AEO=∠CFO,∠EAO=∠FCO.∴△AOE≌△COF,∴AE=CF.又AE∥CF,∴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AC⊥EF,∴四边形AECF是菱形.(2)解:∵四边形AECF是菱形,∴AF=AE=10cm,设AB=a,BF=b,∵△ABF 的面积为24cm 2,∴10022=+b a ,48=ab ,∴196)(2=+b a .∴14=+b a ,或14-=+b a (不合题意,舍去),∴△A BF 的周长为2410=++b a (cm )15.设AE=x ,由折叠可知,EC=x ,BE=4﹣x ,在Rt △ABE 中,AB 2+BE 2=AE 2,即32+(4﹣x )2=x 2,解得:x=,由折叠可知∠AEF=∠CEF ,∵AD ∥BC ,∴∠CEF=∠AFE ,∴∠AEF=∠AFE ,即AE=AF=,∴S △AEF =×AF ×AB=××3= 16.(1)证明:∵直角△ABC 中,∠C=90°﹣∠A=30°.∵CD=4t ,AE=2t ,又∵在直角△CDF 中,∠C=30°,∴DF=CD=2t ,∴DF=AE ;解:(2)∵DF ∥AB ,DF=AE ,∴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当AD=AE 时,四边形AEFD 是菱形,即60﹣4t=2t ,解得:t=10,即当t=10时,▱AEFD 是菱形;(3)当t=时△DEF 是直角三角形(∠EDF=90°);当t=12时,△DEF 是直角三角形(∠DEF=90°).理由如下:当∠EDF=90°时,DE ∥BC .∴∠ADE=∠C=30°∴AD=2AE ∵CD=4t ,∴DF=2t=AE ,∴AD=4t ,∴4t +4t=60,∴t=时,∠EDF=90°.当∠DEF=90°时,DE ⊥EF ,∵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AD ∥EF ,∴DE ⊥AD ,∴△ADE 是直角三角形,∠ADE=90°,∵∠A=60°,∴∠DEA=30°,∴AD=AE ,AD=AC ﹣CD=60﹣4t ,AE=DF=CD=2t ,∴60﹣4t=t ,解得t=12.综上所述,当t=时△DEF是直角三角形(∠EDF=90°);当t=12时,△DEF是直角三角形(∠DEF=9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专题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专题练习(附答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专题练习小专题(一)函数图象信息题类型1根据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象1.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水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现用一个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如图所示,则小水杯水面的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min)的函数图象大致为图中的( )A B C D2.新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远远甩在后头.骄傲自满的兔子觉得自己遥遥领先,就躺在路边呼呼大睡起来.当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经超过它,于是奋力直追,最后同时到达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路程,t为赛跑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A B C D类型2根据函数图象描述实际问题3.星期六早晨蕊蕊妈妈从家里出发去观山湖公园锻炼,她连续、匀速走了60 min后回家,图中的折线段OA-AB-BC是她出发后所在位置离家的距离s(km)与行走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则下列图形中可以大致描述蕊蕊妈妈行走的路线是( )A B C D 4.从某容器口以均匀地速度注入酒精,若液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对应容器的形状为( )A B C D 类型3动点问题中判断函数图象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BC =4,动点P 沿折线BCD 从点B 开始运动到点D ,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DP 的面积为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6.如图,点P 是菱形ABCD 边上的动点,它从点A 出发沿A →B →C →D 路径匀速运动到点D ,设△PAD 的面积为y ,P 点的运动时间为x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类型4 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7.如图1,点P 从△ABC 的顶点B 出发,沿B →C →A 匀速运动到点A ,图2是点P 运动时,线段BP 的长度y 随时间x 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 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 的面积是( )图1 图2A .12B .24C .36D .48 8.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2,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路线B →C →D 作匀速运动,图2是此运动过程中,△PAB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图象的一部分,当BP =14BC 时,四边形APCD 的面积为 .小专题(二) 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1.关于函数y =-2x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图象必经过点(-2,1) B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C .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D .当x >12时,y <02.若点P 在一次函数y =-x +4的图象上,则点P 一定不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3.当k <0时,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4.正比例函数y =kx(k ≠0)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y =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5.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平行且经过点A(1,-2),则k = ,b = .6.将直线y =x +b 沿y 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点A(-1,2)关于y 轴的对称点落在平移后的直线上,则b 的值为 .7.已知一次函数y =kx +2k +3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所有可能取得的整数值为 .8.老师给出一个函数,甲、乙、丙各正确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甲: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乙: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1);丙: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请你根据他们的叙述构造满足上述性质的一个函数: .9.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且点M(-4,m),N(-5,n)都在其图象上,则m和n的大小关系是.10.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y=x+1和x轴上,则点B n的坐标为.1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经过点(5,-10),求:(1)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点A(4,-2)是否在这个函数图象上?(3)图象上两点B(x1,y1),C(x2,y2),如果x1>x2,比较y1,y2的大小.12.已知一次函数y=2x+4.(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2)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3)求图象与x轴的交点A,与y轴的交点B的坐标;(4)在(3)的条件下,求出△AOB的面积.小专题(三) 由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思考1 直线的平移(1)将直线y =kx +b 向不同方向平移m 个单位长度: ①直线y =kx +b ――→向上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直线y =kx +b +m ; ②直线y =kx +b ――→向下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直线y =kx +b -m ; ③直线y =kx +b ――→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直线y =k(x +m)+b ; ④直线y =kx +b――→向右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直线y =k(x -m)+b .(2)简记为“上加下减,左加右减”,上下平移给整体加减,左右平移只给x 加减. (3)直线y =k 1x +b 1和直线y =k 2x +b 2平行⇔k 1 k 2,且b 1 b 2.1.(1)将直线y =2x -1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 ; (2)将直线y =-x -1沿x 轴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 ; (3)将直线y =3x +2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y =kx +b ,则直线y =kx +b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2.(1)若直线y =2x +3向下平移后经过点(5,1),则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 ; (2)若直线y =kx +3(k ≠0)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经过原点,则k = .思考2 直线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3.(1)求直线y =-2x +4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 (2)试猜想直线y =kx +b 关于x 轴对称和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的解析式.小专题(四)一次函数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教材母题】点P(x,y)在第一象限,且x+y=8,点A的坐标为(6,0).设△OPA的面积为S.(1)用含x的式子表示S,写出x的取值范围,画出函数S的图象;(2)当点P的横坐标为5时,△OPA的面积为多少?(3)△OPA的面积能大于24吗?为什么?在求一次函数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时,通常选择坐标轴上的线段作为底边,而坐标系内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的绝对值作为高,然后利用面积公式求解.1.如图,直线l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与y轴交于点A,点B(-3,3)也在直线l1上,将点B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点C恰好也在直线l1上.(1)求点C的坐标和直线l1的解析式;(2)已知直线l2:y=x+b经过点B,与y轴交于点E,求△ABE的面积.2.如图,已知直线y =-13x +1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 △ABC ,∠BAC =90°,点P(x ,y)为线段BC 上一个动点(点P 不与B ,C 重合),设△OPA 的面积为S. (1)求点C 的坐标;(2)求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3)△OPA 的面积能等于92吗?如果能,求出此时点P 坐标;如果不能,说明理由.小专题(五)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应用1.某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当行李的质量超过规定时,需付的行李费y(元)是行李质量x(kg)的一次函数.已知行李质量为20 kg时需付行李费2元,行李质量为50 kg时需付行李费8元.(1)当行李的质量x超过规定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2.某公司经营甲、乙两种特产,其中甲特产每吨成本价为10万元,销售价为10.5万元;乙特产每吨成本价为1万元,销售价为1.2万元.由于受有关条件限制,该公司每月这两种特产的销售量之和都是100吨,且甲特产的销售量都不超过20吨.(1)若该公司某月销售甲、乙两种特产的总成本为235万元,问这个月该公司分别销售甲、乙两种特产各多少吨?(2)求该公司一个月销售这两种特产所能获得的最大总利润.3.某蔬菜加工公司先后两批次收购蒜薹共100吨.第一批蒜薹价格为4 000元/吨;因蒜薹大量上市,第二批价格跌至1 000元/吨.这两批蒜薹共用去16万元.(1)求两批次购进蒜薹各多少吨?(2)公司收购后对蒜薹进行加工,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两种:粗加工每吨利润400元,精加工每吨利润1 000元.要求精加工数量不多于粗加工数量的三倍.为获得最大利润,精加工数量应为多少吨?最大利润是多少?4.学校准备购进一批甲、乙两种办公桌若干张,并且每买1张办公桌必须买2把椅子,椅子每把100元,若学校购进20张甲种办公桌和15张乙种办公桌共花费24 000元;购买10张甲种办公桌比购买5张乙种办公桌多花费2 000元.(1)求甲、乙两种办公桌每张各多少元?(2)若学校购买甲、乙两种办公桌共40张,且甲种办公桌数量不多于乙种办公桌数量的3倍,请你给出一种费用最少的方案,并求出该方案所需费用.5.某文体商店计划购进一批同种型号的篮球和同种型号的排球,每一个排球的进价是每一个篮球的进价的90%,用3 600元购买排球的个数要比用3 600元购买篮球的个数多10个.(1)问每一个篮球、排球的进价各是多少元?(2)该文体商店计划购进篮球和排球共100个,且排球个数不低于篮球个数的3倍,篮球的售价定为每一个100元,排球的售价定为每一个90元.若该批篮球、排球都能卖完,问该文体商店应购进篮球、排球各多少个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6.江汉平原享有“中国小龙虾之乡”的美称,甲、乙两家农贸商店,平时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品质相同的小龙虾.“龙虾节”期间,甲、乙两家商店都让利酬宾,付款金额y甲,y乙(单位:元)与原价x(单位: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直接写出y甲,y乙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龙虾节”期间,如何选择甲、乙两家商店购买小龙虾更省钱?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某市甲、乙两支龙舟队在端午节期间进行划龙舟比赛,从起点A驶向终点B,在整个行程中,龙舟离开起点的距离y(米)与时间x(分钟)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起点A与终点B之间相距多远?(2)哪支龙舟队先出发?哪支龙舟队先到达终点?(3)分别求甲、乙两支龙舟队的y与x的函数关系式;(4)甲龙舟队出发多长时间时两支龙舟队相距200米?参考答案:小专题(一)函数图象信息题类型1根据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象1.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水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现用一个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如图所示,则小水杯水面的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min)的函数图象大致为图中的( B )A B C D2.新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远远甩在后头.骄傲自满的兔子觉得自己遥遥领先,就躺在路边呼呼大睡起来.当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经超过它,于是奋力直追,最后同时到达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路程,t为赛跑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C )A B C D类型2根据函数图象描述实际问题3.星期六早晨蕊蕊妈妈从家里出发去观山湖公园锻炼,她连续、匀速走了60 min后回家,图中的折线段OA-AB-BC是她出发后所在位置离家的距离s(km)与行走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则下列图形中可以大致描述蕊蕊妈妈行走的路线是(B)A B CD4.从某容器口以均匀地速度注入酒精,若液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对应容器的形状为( C )A B CD类型3动点问题中判断函数图象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沿折线BCD从点B开始运动到点D,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DP的面积为y,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D )A B CD6.如图,点P是菱形ABCD边上的动点,它从点A出发沿A→B→C→D路径匀速运动到点D,设△PAD的面积为y,P点的运动时间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A B C D类型4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7.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 D )图1 图2A .12B .24C .36D .48 8.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2,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路线B →C →D 作匀速运动,图2是此运动过程中,△PAB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图象的一部分,当BP =14BC 时,四边形APCD 的面积为7.小专题(二) 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1.关于函数y =-2x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 .图象必经过点(-2,1) B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C .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D .当x >12时,y <02.若点P 在一次函数y =-x +4的图象上,则点P 一定不在( C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当k <0时,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不经过( C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正比例函数y =kx(k ≠0)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y =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A B C D5.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平行且经过点A(1,-2),则k=2,b=-4.6.将直线y=x+b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点A(-1,2)关于y轴的对称点落在平移后的直线上,则b的值为4.7.已知一次函数y=kx+2k+3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且函数值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所有可能取得的整数值为-1.8.老师给出一个函数,甲、乙、丙各正确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甲: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乙: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1);丙:y随x的增大而增大.请你根据他们的叙述构造满足上述性质的一个函数:y=2x-1(答案不唯一).9.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且点M(-4,m),N(-5,n)都在其图象上,则m和n的大小关系是m>n.10.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y=x+1和x轴上,则点B n的坐标为(2n-1,2n-1).1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经过点(5,-10),求:(1)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点A(4,-2)是否在这个函数图象上?(3)图象上两点B(x1,y1),C(x2,y2),如果x1>x2,比较y1,y2的大小.解:(1)∵正比例函数y =kx 经过点(5,-10), ∴-10=5k ,解得k =-2. ∴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2)将x =4代入y =-2x ,得y =-8≠-2, ∴点A(4,-2)不在这个函数图象上. (3)∵k =-2<0,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x 1>x 2,∴y 1<y 2.12.已知一次函数y =2x +4.(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 (2)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3)求图象与x 轴的交点A ,与y 轴的交点B 的坐标; (4)在(3)的条件下,求出△AOB 的面积.解:(1)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3)A(-2,0),B(0,4). (4)由(3)可知,OA =2,OB =4, ∴S △AOB =12OA·OB=12×2×4=4.小专题(三) 由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思考1 直线的平移(1)将直线y =kx +b 向不同方向平移m 个单位长度: ①直线y =kx +b ――→向上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直线y =kx +b +m ; ②直线y =kx +b ――→向下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直线y =kx +b -m ; ③直线y =kx +b――→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直线y =k(x +m)+b ;④直线y =kx +b――→向右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直线y =k(x -m)+b .(2)简记为“上加下减,左加右减”,上下平移给整体加减,左右平移只给x 加减. (3)直线y =k 1x +b 1和直线y =k 2x +b 2平行⇔k 1=k 2,且b 1≠b 2.1.(1)将直线y =2x -1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 =2x +2; (2)将直线y =-x -1沿x 轴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 =-x ; (3)将直线y =3x +2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y =kx +b ,则直线y =kx +b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4).2.(1)若直线y =2x +3向下平移后经过点(5,1),则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 =2x -9; (2)若直线y =kx +3(k ≠0)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经过原点,则k =-34.思考2 直线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3.(1)求直线y =-2x +4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 (2)试猜想直线y =kx +b 关于x 轴对称和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的解析式.解:(1)直线y =-2x +4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2,0),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4). 设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为y =mx +n ,则该直线经过点(2,0),(0,-4), ∴直线解析式为y =2x -4.设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为y =sx +t ,则该直线经过点(-2,0),(0,4), ∴直线解析式为y =2x +4.(2)直线y =kx +b 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为y =-kx -b ,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为y =-kx +b.小专题(四) 一次函数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教材母题】 点P(x ,y)在第一象限,且x +y =8,点A 的坐标为(6,0).设△OPA 的面积为S.(1)用含x 的式子表示S ,写出x 的取值范围,画出函数S 的图象; (2)当点P 的横坐标为5时,△OPA 的面积为多少? (3)△OPA 的面积能大于24吗?为什么?解:(1)∵点A 和点P 的坐标分别是(6,0),(x ,y), ∴S =12×6×y =3y.∵x +y =8,∴y =8-x. ∴S =3(8-x)=24-3x. ∴S =-3x +24. ∵点P 在第一象限,∴x >0,y >0,即x >0,8-x >0.∴0<x <8. 图象如图所示.(2)当x =5时,S =-3×5+24=9. (3)不能.理由:令S >24,则-3x +24>24.解得x <0. ∵由(1),得0<x <8, ∴△OPA 的面积不能大于24.在求一次函数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时,通常选择坐标轴上的线段作为底边,而坐标系内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的绝对值作为高,然后利用面积公式求解.1.如图,直线l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与y 轴交于点A ,点B(-3,3)也在直线l 1上,将点B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 ,点C 恰好也在直线l 1上.(1)求点C 的坐标和直线l 1的解析式;(2)已知直线l 2:y =x +b 经过点B ,与y 轴交于点E ,求△ABE 的面积.解:(1)由题意,得点C 的坐标为(-2,1). 设直线l 1的解析式为y =kx +c , ∵点B(-3,3),C(-2,1)在直线l 1上,∴⎩⎪⎨⎪⎧-3k +c =3,-2k +c =1.解得⎩⎪⎨⎪⎧k =-2,c =-3. ∴直线l 1的解析式为y =-2x -3.(2)把点B 的坐标代入y =x +b ,得3=-3+b , 解得b =6.∴y =x +6.∴点E 的坐标为(0,6). ∵直线y =-2x -3与y 轴交于点A , ∴A 的坐标为(0,-3).∴AE =6+3=9. ∵B(-3,3),∴S △ABE =12×9×|-3|=13.5.2.如图,已知直线y =-13x +1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 △ABC ,∠BAC =90°,点P(x ,y)为线段BC 上一个动点(点P 不与B ,C 重合),设△OPA 的面积为S. (1)求点C 的坐标;(2)求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3)△OPA 的面积能等于92吗?如果能,求出此时点P 坐标;如果不能,说明理由.解:(1)当x =0时,y =-13x +1=1.∴点B 的坐标为(0,1). 当y =0时,-13x +1=0,解得x =3.∴点A 的坐标为(3,0). 过点C 作CE ⊥x 轴,垂足为E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 ∴∠BAO +∠CAE =90°,AB =CA. 又∵∠BAO +∠ABO =90°, ∴∠ABO =∠CAE.在△ABO 和△CAE 中,⎩⎨⎧∠AOB =∠CEA ,∠ABO =∠CAE ,AB =CA ,∴△ABO ≌△CAE(AAS). ∴AE =BO =1,CE =AO =3. ∴OE =AO +AE =4. ∴点C 的坐标为(4,3).(2)过点P 作PF ⊥x 轴,垂足为F ,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b(k ≠0). 将B(0,1),C(4,3)代入y =kx +b ,得 ⎩⎨⎧b =1,4k +b =3,解得⎩⎪⎨⎪⎧k =12,b =1.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12x +1.∴S =12OA·PF =12×3×(12x +1)=34x +32(0<x <4).(3)不能.理由如下: 当S =92时,34x +32=92,解得x =4. ∵0<x <4,∴△OPA 的面积不能等于92.小专题(五)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应用1.某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当行李的质量超过规定时,需付的行李费y(元)是行李质量x(kg)的一次函数.已知行李质量为20 kg 时需付行李费2元,行李质量为50 kg 时需付行李费8元.(1)当行李的质量x 超过规定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解:(1)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将(20,2),(50,8)代入y =kx +b ,得⎩⎨⎧20k +b =2,50k +b =8,解得⎩⎪⎨⎪⎧k =15,b =-2.∴当行李的质量x 超过规定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15x -2. (2)当y =0时,15x -2=0, 解得x =10.答: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10 kg.2.某公司经营甲、乙两种特产,其中甲特产每吨成本价为10万元,销售价为10.5万元;乙特产每吨成本价为1万元,销售价为1.2万元.由于受有关条件限制,该公司每月这两种特产的销售量之和都是100吨,且甲特产的销售量都不超过20吨.(1)若该公司某月销售甲、乙两种特产的总成本为235万元,问这个月该公司分别销售甲、乙两种特产各多少吨?(2)求该公司一个月销售这两种特产所能获得的最大总利润.解:(1)设销售甲种特产x 吨,则销售乙种特产(100-x)吨,根据题意,得10x +(100-x)×1=235,解得x =15.∴100-x =85.答:这个月该公司销售甲、乙两种特产分别为15吨、85吨.(2)设利润为w 元,销售甲种特产a 吨,根据题意,得w =(10.5-10)a +(1.2-1)×(100-a)=0.3a +20.∵0≤a ≤20,∴当a =20时,w 取得最大值,w 最大=26.答:该公司一个月销售这两种特产所能获得的最大总利润是26万元.3.某蔬菜加工公司先后两批次收购蒜薹共100吨.第一批蒜薹价格为4 000元/吨;因蒜薹大量上市,第二批价格跌至1 000元/吨.这两批蒜薹共用去16万元.(1)求两批次购进蒜薹各多少吨?(2)公司收购后对蒜薹进行加工,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两种:粗加工每吨利润400元,精加工每吨利润1 000元.要求精加工数量不多于粗加工数量的三倍.为获得最大利润,精加工数量应为多少吨?最大利润是多少?解:(1)设第一批购进蒜薹x 吨,第二批购进蒜薹y 吨.由题意,得⎩⎨⎧x +y =100,4 000x +1 000y =160 000,解得⎩⎪⎨⎪⎧x =20,y =80. 答:第一批购进蒜薹20吨,第二批购进蒜薹80吨.(2)设精加工m 吨,总利润为w 元,则粗加工(100-m)吨.由m ≤3(100-m),解得m ≤75,利润w =1 000m +400(100-m)=600m +40 000,∵600>0,∴w 随m 的增大而增大.∴m =75时,w 有最大值为85 000元.4.学校准备购进一批甲、乙两种办公桌若干张,并且每买1张办公桌必须买2把椅子,椅子每把100元,若学校购进20张甲种办公桌和15张乙种办公桌共花费24 000元;购买10张甲种办公桌比购买5张乙种办公桌多花费2 000元.(1)求甲、乙两种办公桌每张各多少元?(2)若学校购买甲、乙两种办公桌共40张,且甲种办公桌数量不多于乙种办公桌数量的3倍,请你给出一种费用最少的方案,并求出该方案所需费用.解:(1)设甲种办公桌每张x 元,乙种办公桌每张y 元.根据题意,得⎩⎨⎧20x +15y +7 000=24 000,10x -5y +1 000=2 000,解得⎩⎪⎨⎪⎧x =400,y =600.答:甲种办公桌每张400元,乙种办公桌每张600元.(2)设甲种办公桌购买a 张,则乙种办公桌购买(40-a)张,购买的总费用为M 元, 则M =400a +600(40-a)+2×40×100=-200a +32 000,∵a ≤3(40-a),∴a ≤30.∵-200<0,∴M 随a 的增大而减小.∴当a =30时,M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6 000元.答:购买甲、乙两种办公桌分别为30张、10张时,费用最少,为26 000元.5.某文体商店计划购进一批同种型号的篮球和同种型号的排球,每一个排球的进价是每一个篮球的进价的90%,用3 600元购买排球的个数要比用3 600元购买篮球的个数多10个.(1)问每一个篮球、排球的进价各是多少元?(2)该文体商店计划购进篮球和排球共100个,且排球个数不低于篮球个数的3倍,篮球的售价定为每一个100元,排球的售价定为每一个90元.若该批篮球、排球都能卖完,问该文体商店应购进篮球、排球各多少个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解:(1)设每一个篮球的进价是x 元,则每一个排球的进价是90%x 元,依题意,得 3 600x +10=3 60090%x, 解得x =40.经检验,x =40是原方程的解.90%x =90%×40=36.答:每一个篮球的进价是40元,每一个排球的进价是36元.(2)设文体商店计划购进篮球m 个,总利润y 元,则y =(100-40)m +(90-36)(100-m)=6m +5 400.依题意,得⎩⎪⎨⎪⎧0<m <100,100-m ≥3m. 解得0<m ≤25且m 为整数.∵k =6>0,∴y 随m 的增大而增大.∴m =25时,y 最大,这时y =6×25+5 400=5 550.100-25=75(个).答:该文体商店应购进篮球25个、排球75个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5 550元.6.江汉平原享有“中国小龙虾之乡”的美称,甲、乙两家农贸商店,平时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品质相同的小龙虾.“龙虾节”期间,甲、乙两家商店都让利酬宾,付款金额y 甲,y 乙(单位:元)与原价x(单位: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直接写出y 甲,y 乙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龙虾节”期间,如何选择甲、乙两家商店购买小龙虾更省钱?解:(1)y 甲=0.8x.y 乙=⎩⎪⎨⎪⎧x (0<x<2 000),0.7x +600(x ≥2 000). (2)当0<x<2 000时,0.8x<x ,到甲商店购买更省钱;当x ≥2 000时,若到甲商店购买更省钱,则0.8x<0.7x +600,解得x<6 000;若到乙商店购买更省钱,则0.8x>0.7x +600,解得x>6 000;若到甲、乙两商店购买一样省钱,则0.8x =0.7x +600,解得x =6 000.故当购买金额按原价小于6 000元时,到甲商店购买更省钱;当购买金额按原价大于6 000元时,到乙商店购买更省钱;当购买金额按原价等于6 000元时,到甲、乙两商店购买一样.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某市甲、乙两支龙舟队在端午节期间进行划龙舟比赛,从起点A 驶向终点B ,在整个行程中,龙舟离开起点的距离y(米)与时间x(分钟)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起点A 与终点B 之间相距多远?(2)哪支龙舟队先出发?哪支龙舟队先到达终点?(3)分别求甲、乙两支龙舟队的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4)甲龙舟队出发多长时间时两支龙舟队相距200米?解:(1)由图可得,起点A 与终点B 之间相距3 000米.(2)由图可得,甲龙舟队先出发,乙龙舟队先到达终点.(3)设甲龙舟队的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把(25,3 000)代入,可得3 000=25k ,解得k =120.∴甲龙舟队的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120x(0≤x ≤25).设乙龙舟队的y 与x 函数关系式为y =ax +b.把(5,0),(20,3 000)代入,可得⎩⎨⎧0=5a +b ,3 000=20a +b ,解得⎩⎪⎨⎪⎧a =200,b =-1 000. ∴乙龙舟队的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200x -1 000(5≤x ≤20).(4)令120x =200x -1 000,可得x =12.5.即当x =12.5时,两龙舟队相遇.当x <5时,令120x =200,则x =53(符合题意); 当5≤x <12.5时,令120x -(200x -1 000)=200,则x =10(符合题意);当12.5<x ≤20时,令200x -1 000-120x =200,则x =15(符合题意);当20<x ≤25时,令3 000-120x =200,则x =703(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甲龙舟队出发53分钟或10分钟或15分钟或703分钟时,两支龙舟队相距200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等腰三角形

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例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例题2】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求证:BC=AB .【例题7】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A .B .C .D .不能确定【例题3】如图,已知AC ⊥BC ,BD ⊥AD ,AC 与BD 交于点O ,AC=BD.求证:(1)BC=AD ;(2)△OAB 是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12C AA.B.C.D.不能确定2.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不含端点),AD=B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BC B.AC=BC C.∠A>∠ABC D.∠A=∠ABC3.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 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A.1个B.2个C.3个D.3个以上4.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二、解答题5.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交AC于E.求证:AE=CE.7.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 (如图).求证:AB=AC .8.已知: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求证:AB=AD .9.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BD=CE .10.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E 、CF 分别是△ABC 的高.E DCAB11.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求证:BD=CE .1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求:CD 的长.13.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求证:BD=AB .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对边分成两条线段.求证: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2倍.已知:在Rt △ABC 中,∠A=90°,∠ABC=2∠C ,BD 是∠ABC 的平分线.1415.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C=AB .求证:∠BAC=30°.16.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 .17.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 ⊥AC ,∠BAC=30°,AB=10cm , CB 1⊥AB ,B 1C ⊥AC 1,垂足分别是B 1、C 1,那么BC 的长是多少?18.如图,△ABC 中,AB=AC ,∠A=36°,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D 为垂足,连接EC .(1)求∠ECD 的度数;(2)若CE=5,求BC 长.12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专项训练试题第17章 勾股定理(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专项训练试题第17章 勾股定理(含答案)

第17章勾股定理专项训练专训1.巧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径的长名师点金:求最短距离的问题,第一种是通过计算比较解最短问题;第二种是平面图形,将分散的条件通过几何变换(平移或轴对称)进行集中,然后借助勾股定理解决;第三种是立体图形,将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将路程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最短路程(距离).用计算法求平面中最短问题1.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从A走到B,为了避免拐角C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步路(假设2步为1 m),却踩伤了花草.(第1题)2.小明听说“武黄城际列车”已经开通,便设计了如下问题:如图,以往从黄石A坐客车到武昌客运站B,现在可以在黄石A坐“武黄城际列车”到武汉青山站C,再从青山站C 坐市内公共汽车到武昌客运站B.设AB=80 km,BC=20 km,∠ABC=120°.请你帮助小明解决以下问题:(1)求A,C之间的距离.(参考数据21≈4.6)(2)若客车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市内的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 km/h,“武黄城际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武昌客运站,小明应选择哪种乘车方案?请说明理由.(不计候车时间)(第2题)用平移法求平面中最短问题3.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是50 cm,30 cm,10 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上有一只壁虎,它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壁虎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至少需爬( )A.13 cm B.40 cm C.130 cm D.169 cm(第3题)(第4题)4.如图,已知∠B=∠C=∠D=∠E=90°,且AB=CD=3,BC=4,DE=EF=2,则AF的长是________.用对称法求平面中最短问题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边上有一点E,AE=3,EB=1,在AC上有一点P,使EP+BP最短,求EP+BP的最短长度.(第5题)6.高速公路的同一侧有A、B两城镇,如图,它们到高速公路所在直线MN的距离分别为AA′=2 km,BB′=4 km,A′B′=8 km.要在高速公路上A′、B′之间建一个出口P,使A、B 两城镇到P的距离之和最小.求这个最短距离.(第6题)用展开法求立体图形中最短问题类型1 圆柱中的最短问题(第7题)7.如图,已知圆柱体底面圆的半径为2π,高为2,AB,CD分别是两底面的直径.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圆柱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度是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类型2 圆锥中的最短问题8.已知:如图,观察图形回答下面的问题:(1)此图形的名称为________.(2)请你与同伴一起做一个这样的物体,并把它沿AS剪开,铺在桌面上,则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________.(3)如果点C是SA的中点,在A处有一只蜗牛,在C处恰好有蜗牛想吃的食品,但它又不能直接沿AC爬到C处,只能沿此立体图形的表面爬行,你能在侧面展开图中画出蜗牛爬行的最短路线吗?2·1·c·n·j·y(4)SA的长为10,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90°,请你求出蜗牛爬行的最短路程.(第8题)类型3 正方体中的最短问题9.如图,一个正方体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到柜角C1处.(1)请你在正方体木柜的表面展开图中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2)当正方体木柜的棱长为4时,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第9题)类型4 长方体中的最短问题10.如图,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12 cm,8 cm,30 cm,在AB的中点C处有一滴蜜糖,一只小虫从E处沿盒子表面爬到C处去吃,求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第10题)专训2.巧用勾股定理解折叠问题名师点金:折叠图形的主要特征是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绕着折线翻折能够完全重合,解答折叠问题就是巧用轴对称及全等的性质解答折叠中的变化规律.利用勾股定理解答折叠问题的一般步骤:(1)运用折叠图形的性质找出相等的线段或角;(2)在图形中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设图形中某一线段的长为x ,将此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用数或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3)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 ;(4)进行相关计算解决问题.巧用全等法求折叠中线段的长1.(中考·泰安)如图①是一直角三角形纸片,∠A =30°,BC =4 cm ,将其折叠,使点C 落在斜边上的点C ′处,折痕为BD ,如图②,再将图②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DC ′的延长线上的点A ′处,如图③,则折痕DE 的长为( )(第1题) A.83cm B .2 3 cm C .2 2 cm D .3 cm巧用对称法求折叠中图形的面积2.如图所示,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E ,AD =8,AB =4,求△BED 的面积.(第2题)巧用方程思想求折叠中线段的长3.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BC于点G,连接AG.(1)求证:△ABG≌△AFG;(2)求BG的长.(第3题)巧用折叠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4.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交AD于点E,交BC 于点F,连接CE.(1)求证:AE=AF=CE=CF;(2)设AE=a,ED=b,DC=c,请写出一个a,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第4题)专训3.利用勾股定理解题的7种常见题型名师点金:勾股定理建立起了“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应用勾股定理可以解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计算问题,证明含有平方关系的几何问题,作长为n(n为正整数)的线段,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及专训一、专训二中的最短问题、折叠问题等,在解决过程中往往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组),有时需要通过作辅助线来构造直角三角形,化斜为直来解决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1.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点D为AC边的中点,过D点作DE⊥DF,交AB于E,交BC于F,若AE=4,FC=3,求EF的长.(第1题)利用勾股定理作长为n的线段2.已知线段a,作长为13a的线段时,只要分别以长为和的线段为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就为13a.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线段相等3.如图,在四边形ABFC中,∠ABC=90°,CD⊥AD,AD2=2AB2-CD2.求证:AB=BC.(第3题)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线段之间的平方关系4.如图,∠C=90°,AM=CM,MP⊥AB于点P.求证:BP2=BC2+AP2.(第4题)利用勾股定理解非直角三角形问题5.如图,在△ABC 中,∠C =60°,AB =14,AC =10.求BC 的长.(第5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在某段限速公路BC 上(公路视为直线),交通管理部门规定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 km/h ⎝ ⎛⎭⎪⎫即503 m/s ,并在离该公路100 m 处设置了一个监测点A.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位于y 轴上,测速路段BC 在x 轴上,点B 在点A 的北偏西60°方向上,点C 在点A 的北偏东45°方向上.另外一条公路在y 轴上,AO 为其中的一段.(1)求点B 和点C 的坐标;(2)一辆汽车从点B 匀速行驶到点C 所用的时间是15 s ,通过计算,判断该汽车在这段限速路上是否超速.(参考数据:3≈1.7)(第6题)利用勾股定理探究动点问题7.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5 cm ,AC =3 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1 cm/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求BC 边的长;(2)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借助图①求t 的值;(3)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借助图②求t 的值.(第7题)答案专训11.4(第2题)2.解:(1)如图,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ABC =120°,∴∠BCE =30°.在Rt △CBE 中,∵BC =20 km ,∴BE =10 km.由勾股定理可得CE =10 3 km.在Rt △ACE 中,∵AC2=AE2+CE2=(AB +BE)2+CE2=8 100+300=8 400, ∴AC =2021≈20×4.6=92(km).(2)选择乘“武黄城际列车”.理由如下:乘客车需时间t1=8060=113(h),乘“武黄城际列车”需时间t2≈92180+2040=1190(h). ∵113>1190,∴选择乘“武黄城际列车”.(第3题)3.C 点拨:将台阶面展开,连接AB ,如图,线段AB 即为壁虎所爬的最短路线.因为BC =30×3+10×3=120(cm),AC =50 cm ,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C2+BC2=16 900,所以AB =130 cm.所以壁虎至少爬行130 cm.5.解:如图,连接BD 交AC 于O ,连接ED 与AC 交于点P ,连接BP.(第5题)易知BD ⊥AC ,且BO =OD ,∴BP =PD ,则BP +EP =ED ,此时最短.∵AE =3,AD =1+3=4,由勾股定理得ED2=AE2+AD2=32+42=25=52,∴ED =BP +EP =5.6.解:如图,作点B 关于MN 的对称点C ,连接AC 交MN 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建的出口.此时A 、B 两城镇到出口P 的距离之和最小,最短距离为AC 的长.作AD ⊥BB ′于点D ,在Rt △ADC 中,AD =A ′B ′=8 km ,DC =6 km.∴AC =AD2+DC2=10 km ,∴这个最短距离为10 km.(第6题)7.2 2 点拨:将圆柱体的侧面沿AD 剪开并铺平得长方形AA ′D ′D ,连接AC ,如图.线段AC 就是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根据题意得AB =2π×2π×12=2.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22+22=8,∴AC =8=2 2.(第7题)8.解:(1)圆锥 (2)扇形(3)把此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如图所示,AC 为蜗牛爬行的最短路线.(4)在Rt △AS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2=102+52=125,∴AC =125=5 5.故蜗牛爬行的最短路程为5 5. (第8题)(第9题)9.解:(1)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有如图的AC ′1和AC1.(2)如图,AC ′1=42+(4+4)2=4 5. AC1=(4+4)2+42=4 5.所以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是45. 10.解:分为三种情况:(1)如图①,连接EC ,在Rt △EBC 中,EB =12+8=20(cm),BC =12×30=15(cm). 由勾股定理,得EC =202+152=25(cm).(2)如图②,连接EC.根据勾股定理同理可求CE =673 cm>25 cm. (3)如图③,连接EC.根据勾股定理同理可求CE =122+(30+8+15)2= 2 953(cm)>25 cm. 综上可知,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25 cm.(第10题)专训21.A2.解:由题意易知AD ∥BC ,∴∠2=∠3.∵△BC ′D 与△BCD 关于直线BD 对称,∴∠1=∠2.∴∠1=∠3.∴EB =ED.设EB =x ,则ED =x ,AE =AD -ED =8-x.在Rt △ABE 中,AB2+AE2=BE2,∴42+(8-x)2=x2.∴x =5.∴DE =5.∴S △BED =12DE ·AB =12×5×4=10. 解题策略: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证得ED =EB ,然后在Rt △ABE 中,由BE2=AB2+AE2,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2-1-c-n-j-y3.(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D =AB ,∠D =∠B =90°.∵将△ADE 沿AE 对折至△AFE ,∴AD =AF ,DE =EF ,∠D =∠AFE =90°.∴AB =AF ,∠B =∠AFG =90°.又∵AG =AG ,∴Rt △ABG ≌Rt △AFG(HL).(2)解:∵△ABG ≌△AFG ,∴BG =FG.设BG =FG =x ,则GC =6-x ,∵E 为CD 的中点,∴CE =DE =EF =3,∴EG =3+x.∴在Rt △CEG 中,32+(6-x)2=(3+x)2,解得x =2.∴BG =2.4.(1)证明:由题意知,AF =CF ,AE =CE ,∠AFE =∠CFE ,又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故AD ∥BC ,∴∠AEF =∠CFE.∴∠AFE =∠AEF.∴AE =AF =EC =CF.(2)解:由题意知,AE =EC =a ,ED =b ,DC =c ,由∠D =90°知,ED2+DC2=CE2,即b2+c2=a2.专训3(第1题)1.解:如图,连接BD.∵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点D 为AC 边的中点,∴BD ⊥AC ,BD 平分∠A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ABD =∠CBD =45°,又易知∠C =45°, ∴∠ABD =∠CBD =∠C.∴BD =CD.∵DE ⊥DF ,BD ⊥AC ,∴∠FDC +∠BDF =∠EDB +∠BDF.∴∠FDC =∠EDB.在△EDB 与△FDC 中,⎩⎪⎨⎪⎧∠EBD =∠C ,BD =CD ,∠EDB =∠FDC ,∴△EDB ≌△FDC(ASA),∴BE =FC =3.∴AB =7,则BC =7.∴BF =4.在Rt △EBF 中,EF2=BE2+BF2=32+42=25,∴EF =5.2.2a ;3a3.证明:∵CD ⊥AD ,∴∠ADC =90°,即△ADC 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D2+CD2=AC2.又∵AD2=2AB2-CD2,∴AD2+CD2=2AB2.∴AC2=2AB2.∵∠ABC=90°,∴△ABC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AB2+BC2=2AB2,故BC2=AB2,即AB=BC.方法总结:当已知条件中有线段的平方关系时,应选择用勾股定理证明,应用勾股定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一般步骤:①找出图中证明结论所要用到的直角三角形;②根据勾股定理写出三边长的平方关系;③联系已知,等量代换,求之即可.(第4题)4.证明:如图,连接BM.∵PM⊥AB,∴△BMP和△AMP均为直角三角形.∴BP2+PM2=BM2,AP2+PM2=AM2.同理可得BC2+CM2=BM2.∴BP2+PM2=BC2+CM2.又∵CM=AM,∴CM2=AM2=AP2+PM2.∴BP2+PM2=BC2+AP2+PM2.∴BP2=BC2+AP2.(第5题)5.思路导引:过点A 作AD ⊥BC 于D ,图中出现两个直角三角形——Rt △ACD 和Rt △ABD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条公共边AD ,借助这条公共边可建立起两个直角三角形之间的联系.解: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于点D.∴∠ADC =90°.又∵∠C =60°,∴∠CAD =90°-∠C =30°,∴CD =12AC =5. ∴在Rt △ACD 中,AD =AC2-CD2=102-52=5 3. ∴在Rt △ABD 中,BD =AB2-AD2=11.∴BC =BD +CD =11+5=16.方法总结:利用勾股定理求非直角三角形中线段的长的方法:作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将其转化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并结合条件,采用推理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来源:6.思路导引:(1)要求点B 和点C 的坐标,只要分别求出OB 和OC 的长即可.(2)由(1)可知BC 的长度,进而利用速度公式求得汽车在这段限速路上的速度,并与503比较即可. 解:(1)在Rt △AOB 中,∵∠BAO =60°,∴∠ABO =30°,∴OA =12AB. ∵OA =100 m ,∴AB =200 m.由勾股定理,得OB =AB2-OA2=2002-1002=1003(m).在Rt △AOC 中,∵∠CAO =45°,∴∠OCA =∠OAC =45°.∴OC =OA =100 m .∴B(-1003,0),C(100,0). (2)∵BC =BO +CO =(1003+100)m ,1003+10015≈18>503, ∴这辆汽车超速了.7.解:(1)在Rt △ABC 中,BC2=AB2-AC2=52-32=16,∴BC =4 cm.(2)由题意知BP =t cm ,①如图①,当∠APB 为直角时,点P 与点C 重合,BP =BC =4 cm ,即t =4;②如图②,当∠BAP 为直角时,BP =t cm ,CP =(t -4)cm ,AC =3 cm ,在Rt △ACP 中,AP2=32+(t -4)2,在Rt △BAP 中,AB2+AP2=BP2,即52+[32+(t -4)2]=t2,解得t =254. 故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t =4或t =254.(第7题(2))(3)①如图①,当BP =AB 时,t =5;②如图②,当AB =AP 时,BP =2BC =8 cm ,t =8;(第7题(3))③如图③,当BP =AP 时,AP =BP =t cm ,CP =|t -4|cm ,AC =3 cm ,在Rt △ACP 中,AP2=AC2+CP2,所以t2=32+(t -4)2,解得t =258. 综上所述: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t =5或t =8或t =258.第17章 勾股定理 专项训练专训1.证垂直在解题中的应用名师点金:证垂直的方法:(1)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几何中,我们常常通过证垂直,再利用垂直的性质来解各相关问题.利用三边的数量关系说明直角1.如图,在△ABC 中,点D 为BC 边上一点,且AB =10,BD =6,AD =8,AC =17,求CD 的长.(第1题)利用转化为三角形法构造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B=2,BC=5,CD=5,AD=4,求S四边形ABCD.(第2题)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D为边BC的中点,AB=5,AD=6,AC=13,求证:AB⊥AD.(第3题)利用化分散为集中法构造直角三角形4.在△ABC中,CA=CB,∠ACB=α,点P为△ABC内一点,将CP绕点C顺时针旋转α得到CD,连接AD.(1)如图①,当α=60°,PA=10,PB=6,PC=8时,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当α=90°时,PA=3,PB=1,PC=2时,求∠BPC的度数.(第4题)利用“三线合一”法构造直角三角形5.如图①,在△ABC中,CA=CB,∠ACB=90°,D为AB的中点,M,N分别为AC,BC 上的点,且DM⊥DN.(1)求证:CM+CN=2BD;(2)如图②,若M,N分别在AC,CB的延长线上,探究CM,CN,BD之间的数量关系.(第5题)专训2.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名师点金:本章主要学习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把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长的“数”的关系,是数形结合的典范,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今后学习直角三角形的依据之一.本章的考点可概括为:两个概念,两个定理,两个应用.两个概念a.互逆命题1.有下列命题:①直角都相等;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如果a+b>0,那么a>0,b>0;④相等的角都是直角;⑤如果a>0,b>0,那么ab>0;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③和⑤是互逆命题吗?(2)你能说出③和⑤的逆命题各是什么吗?(3)请指出哪几个命题是互逆命题.b.互逆定理2.下列四个定理中,存在逆定理的有( )个.(1)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0 B.1 C.2 D.33.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不是互逆定理.(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同角的补角相等.两个定理a.勾股定理4.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BC上一点,AD=BD.若AB=8,BD=5,求CD的长.(第4题)b.勾股定理的逆定理5.在△ABC中,BC=a,AC=b,AB=c,设c为最长边.当a2+b2=c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当a2+b2≠c2时,利用代数式a2+b2和c2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ABC的形状(按角分类).(1)请你通过画图探究并判断:当△ABC三边长分别为6,8,9时,△ABC为________三角形;当△ABC三边长分别为6,8,11时,△ABC为________三角形.(2)小明同学根据上述探究,有下面的猜想:“当a2+b2>c2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a2+b2<c2时,△ABC为钝角三角形.”请你根据小明的猜想完成下面的问题:当a=2,b=4时,最长边c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ABC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1-c-n-j-y两个应用a.勾股定理的应用6.如图,在公路l旁有一块山地正在开发,现需要在C处爆破.已知C与公路上的停靠站A的距离为300 m,与公路上的另一停靠站B的距离为400 m,且CA⊥CB.为了安全起见,爆破点C周围半径250 m范围内(包括250 m)不得有人进入.问:在进行爆破时,公路AB 段是否有危险?需要暂时封锁吗?(第6题)b.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7.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5 n mile的A,B两个基地前去拦截,6分钟后同时到达C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40 n mile,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30 n mile,航向为北偏西37°,问:甲巡逻艇的航向?(第7题)答案专训11.解:∵AD2+BD2=100=AB2,∴△ABD为直角三角形,且∠ADB=90°.在Rt△ACD中,CD2+AD2=AC2,∴CD =AC2-AD2=172-82=15.2.解:连接AC.在Rt △ACB 中,AB2+BC2=AC2,∴AC =3,∴AC2+AD2=CD2.∴△ACD 为直角三角形,且∠CAD =90°,∴S 四边形ABCD =12×2×5+12×3×4=6+ 5.(第3题)3.证明: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DE =AD ,连接CE ,BE.∵D 为BC 的中点,∴CD =BD.又∵AD =DE ,∠ADC =∠BDE ,∴△ADC ≌△EDB ,∴BE =AC =13.在△ABE 中,AE =2AD =12,∴AE2+AB2=122+52=169.又∵BE2=132=169,∴AE2+AB2=BE2,∴△ABE 是直角三角形,且∠BAE =90°,即AB ⊥AD.点拨:本题运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从而说明两条线段垂直.4.解:(1)如图①,连接DP ,易知△DCP 为等边三角形,易证得△CPB ≌△CDA ,∴∠BPC =∠ADC,∠CDP=60°,AD=6,DP=8,∴AD2+DP2=AP2,∴∠ADP=90°,∴∠ADC=150°,∴∠BPC=150°.(第4题)(2)如图②,连接DP,易得△DC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易证得△CPB≌△CDA,∴∠BPC=∠ADC,∠CDP=45°,AD=1,DP=2CD=22,∴AD2+DP2=AP2,∴∠ADP=90°,∴∠ADC=135°,∴∠BPC=135°.5.(1)证明:如图①,连接CD,∵DM⊥DN,∴∠MDC+∠CDN=90°.∵∠ACB=90°,AC=CB,D为AB的中点,∴CD⊥AB,∠ACD=∠BCD=45°,∴∠CDN+∠NDB=90°.∴∠MDC=∠NDB.∵CD⊥AB,∠BCD=45°,∴CD=BD.在△CMD和△BND中,∵∠MDC=∠NDB,∠MCD=∠NBD,CD=BD,∴△CMD≌△BND,∴CM=BN.∴CM+CN =BN+CN=BC.在Rt△CBD中,∠B=45°,∠CDB=90°,∴BC=2BD.∴CM+CN=2BD.(2)解:CN-CM=2BD,如图②,连接CD,证法同(1).(第5题)专训二1.解:(1)由于③的题设是a+b>0,而⑤的结论是ab>0,故⑤不是由③交换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所以③和⑤不是互逆命题.(2)能.③的逆命题是如果a>0,b>0,那么a+b>0.⑤的逆命题是如果ab>0,那么a>0,b>0.(3)①与④,②与⑥分别是互逆命题.2.C3.解:(1)逆命题: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原命题与其逆命题都是真命题且都是定理,所以它们是互逆定理.2·1·c·n·j·y(2)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原命题是真命题,但其逆命题是假命题,所以它们不是互逆定理.4.解:设CD=x,在Rt△ABC中,有AC2+(CD+BD)2=AB2,整理,得AC2=AB2-(CD+BD)2=64-(x+5)2.①在Rt△ADC中,有AC2+CD2=AD2,整理,得AC2=AD2-CD2=25-x2.②由①②两式,得64-(x+5)2=25-x2,解得x=1.4,即CD的长是1.4.点拨: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思路清晰、直观易懂.5.解:(1)锐角;钝角(2)a2+b2=22+42=20,∵c为最长边,2+4=6,∴4≤c<6.①由a2+b2>c2,得c2<20,0<c<25,∴当4≤c<25时,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由a2+b2=c2,得c2=20,c=25,∴当c=25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由a2+b2<c2,得c2>20,c>25,∴当25<c<6时,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6.思路导引:要判断公路AB 段是否需要暂时封锁,只需要判断点C 到公路l 的距离是否大于250 m .若大于250 m ,则不需要暂时封锁;若小于或等于250 m ,则需要暂时封锁. 解: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于点D.在Rt △ABC 中,因为BC2+AC2=AB2,BC =400 m ,AC =300 m ,(第6题)所以AB2=4002+3002=5002,所以AB =500 m.因为SRt △ABC =12AB ·CD =12BC ·AC , 所以500×CD =400×300,所以CD =240 m.因为240<250,所以公路AB 段有危险,需要暂时封锁.7.解:AC =40×0.1=4(n mile),BC =30×0.1=3(n mile).因为AB =5 n mile ,所以AB2=BC2+AC2,所以∠ACB =90°.因为∠CBA =90°-37°=53°,所以∠CAB =37°,所以甲巡逻艇的航向为北偏东5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复习提升训练2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复习提升训练20

专题复习提升训练卷20.3《数据的分析》单元训练(1)-20-21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选择题1、某电子科技公司招聘本科毕业生,小林同学的心里测试,笔试,面试得分分别是80分,90分,70分,若依次按照2:3:5的比例确定成绩,则小林同学的最终成绩为()A.78分B.80分C.82分D.85分2、随着冬季的来临,流感进入高发期.某校为有效预防流感,购买了A,B,C,D四种艾条进行消毒,它们的单价分别是30元,25元,20元,18元.四种艾条的购买比例如图所示,那么所购买艾条的平均单价是()A.22.5元B.23.25元C.21.75元D.24元3、在AI计算机比赛预赛中,11名参赛者得分各不相同,按得分取前5名进入决赛.若佳佳知道自己的得分,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她只需知道11名参赛者得分的()A.方差B.平均数C.众数D.中位数4、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某社区志愿者小分队10名队员年龄统计如下表:年龄(岁)18 22 30 35 43人数 2 3 2 2 1则这10名队员年龄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A.20岁,35岁B.26岁,22岁C.22岁,26岁D.30岁,30岁5、某校为了解学生在校一周体育锻炼时间,随机调查了35名学生,调查结果列表如下:锻炼时间/h 5 6 7 8人数 6 15 10 4则这35名学生在校一周体育锻炼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 .6h ,6hB .6h ,15hC .6.5h ,6hD .6.5h ,15h6、某同学参加了学校举行的“舞动青春”歌唱比赛,7位评委打分情况如下表:关于七位评委打分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位数是7B .众数是8C .平均数是7D .方差是27、小明在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时,列出的公式如下222221(7)(8)(8)(8)s x x x x n⎡=-+-+-+-+⎣2(9)x ⎤-⎦,根据公式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数据个数是5 B .数据平均数是8 C .数据众数是8 D .数据方差是158、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甲、乙两名运动员训练测验,两名运动员的平均分相同,且2s 甲=0.01,2s 乙=0.006,则成绩较稳定的是( )A .乙运动员B .甲运动员C .两运动员一样稳定D .无法确定9、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如果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扩大3倍,得到一组新的数据,请问这组数据的方差是多少( )A .2B .6C .12D .1810、某校九年级四班数学兴趣小组有5名成员,身高(单位:cm )分别为165、172、168、170、175.增加1名身高为170cm 的成员后,现在兴趣小组成员的身高与原来相比( )A .平均数变小,方差不变B .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C .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D .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二、填空题11、某校在计算学生的数学期评成绩时,规定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王林同学的期中数学考试成绩为130分,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为140分,那么他的数学期评成绩是________分.12、某校规定:学生的数学期未总计成须由卷面成绩、研究性学习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小明本学期数学学科的卷面成绩、研究性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得分依次为90分、80分、85分,则小明的数学期末总评成绩为________分.13、“学习强国”是王老师每天的必修课,下表是王老师一周的学习得分情况:日期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得分 49 60 48 42 55 55 5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______.14、商店某天销售了11件衬衫,其领口尺寸统计如下表:领口尺寸(单位:cm ) 38 39 40 41 42件数 1 4 3 1 2则这11件衬衫领口尺寸的中位数是________cm .15、某中学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年龄(单位:岁) 14 15 16 17 18人数 1 4 3 2 2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岁、_____岁.16、若一组数据123,,x x x 的方差是2,则数据1233,3,3x x x +++的方差是_______.17、甲,乙二人参加射击测试,两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均为8.5环,各自的方差如右表所示,则两人中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________.人员甲乙方差0.6 2.818、我市某中学举行“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甲、乙两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组成甲班代表队和乙班代表队参加学校决赛,两个队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决赛成绩(满分100)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表: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方差甲班 a 85 c 70乙班85 b 100 160(1)填空:甲班2号选手的预赛成绩是分,乙班3号选手的预赛成绩是分,班的预赛成绩更平衡,更稳定;(2)求出表格中a=,b=,c=;(3)学校决定在甲、乙两班中选取预赛成绩较好的5人参加该活动的区级比赛,这5人预赛成绩的平均分数为.三、解答题19、少年学生走近操场,走到阳关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国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短跑运动,可以锻炼人的灵活性,增强人的爆发力,因此小明和小亮在课外活动中,报名参加了短跑训练小组.在近几次百米训练中,所测成绩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所示解答以下问题.(1)请根据图中信息,补全下面的表格;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小明13.3 13.4 13.3 ___ 13.3小亮13.2 ___ 13.1 13.5 13.3(2)计算他们5次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若你是他们的教练,会分别给予他们怎样的建议?20、八(1)班组织了一次经典诵读比赛,甲、乙两队各10人的比赛成绩如下表:甲7 8 9 7 10 10 9 10 10 10乙10 8 7 9 8 10 10 9 10 9(1)甲队成绩的中位数是分,乙队成绩的众数是分;(2)计算乙队的方差;(3)已知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队.21、为了解居民的环保意识,社区工作人员在某小区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居民开展有奖问卷调查活动,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如下条形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2)如果对该小区的800名居民全面开展这项有奖问卷活动,得10分者设为一等奖,请你根据调查结果,估计需准备多少份一等奖奖品?22、某校决定从八年级三个班中选择一个班作为市级先进班级的候选班,现对这三个班进行综合素质考评,下表是这三个班五项考评的得分表(单位:分,每项满分为10分).班级道德行为学习成绩艺术获奖劳动卫生校运动会八年级(1班)9 8 7 9 7八年级(2班)8 9 8 9 8八年级(3班)9 9 8 9 7(1)求各班五项考评的平均分;(2)如果将道德行为、学习成绩、艺术获奖、劳动卫生、校运动会五项得分按2:3:1:3:1的比例确定各班的最终得分,那么该校会选择哪个班作为市级先进班级的候选班?23、停课不停学,疫情期间,八(1)班30位同学参加运动线上打卡,张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积极锻炼,统计了这30人15天的打卡次数如下:打卡次数7 8 9 14 15人数 6 9 6 3 6(1)直接写出打卡次数的众数和中位数;(2)求所有同学打卡次数的平均数;(3)为了调动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张老师决定制定一个打卡奖励标准,凡打卡次数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同学将获得奖励,请你根据(1)、(2)中所求的统计量,帮助张老师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打卡奖励标准,并说明理由.24、为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理化实验操作情况,随机抽查40名同学实验操作的得分(满分为10分).根据获取的样本数据,制作了如图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①中的描述应为“6分”,其中m的值为________;扇形①的圆心角的大小是________;(2)这40个样本数据平均数是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3)若该校九年级共有1280名学生,估计该校理化实验操作得满分的学生有多少人.25、某校八年级(1)班甲、乙两男生在5次引体向上测试中有效次数如下:甲:8,8,7,8,9;乙:5,9,7,10,9;甲乙两同学引体向上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如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表格是a=,b=,c=.(填数值)(2)体育老师根据这5次的成绩,决定选择甲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年级引体向上比赛,选择甲的理由是.班主任李老师根据去年比赛的成绩(至少9次才能获奖),决定选择乙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年级引体向上比赛,选择乙的理由是;(3)如果乙同学再做一次引体向上,有效次数为8,那么乙同学6次引体向上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专题复习提升训练卷20.4《数据的分析》单元训练(1)-20-21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解析)一、选择题1、某电子科技公司招聘本科毕业生,小林同学的心里测试,笔试,面试得分分别是80分,90分,70分,若依次按照2:3:5的比例确定成绩,则小林同学的最终成绩为()A.78分B.80分C.82分D.85分【答案】A【分析】由加权平均数的含义列式:235809070101010⨯+⨯+⨯,再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得:23580907078101010⨯+⨯+⨯=(分),所以小林同学的最终成绩为78分.故选A.2、随着冬季的来临,流感进入高发期.某校为有效预防流感,购买了A,B,C,D四种艾条进行消毒,它们的单价分别是30元,25元,20元,18元.四种艾条的购买比例如图所示,那么所购买艾条的平均单价是()A.22.5元B.23.25元C.21.75元D.24元【答案】C【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定义,即可求出所购买艾条的平均单价.【详解】解:所购买艾条的平均单价是:30×10%+25×25%+20×40%+18×25%=21.75(元),故选:C.3、在AI计算机比赛预赛中,11名参赛者得分各不相同,按得分取前5名进入决赛.若佳佳知道自己的得分,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她只需知道11名参赛者得分的()A.方差B.平均数C.众数D.中位数【答案】D【分析】11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6名的成绩,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5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详解】解:由于总共有11个人,且他们的分数互不相同,第6名的成绩是中位数,要判断是否进入前5名,故应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故选:D.4、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某社区志愿者小分队10名队员年龄统计如下表:则这10名队员年龄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A.20岁,35岁B.26岁,22岁C.22岁,26岁D.30岁,30岁【答案】B【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得后对各选项判断即可.【详解】解:在10名队员的年龄数据里,第5和第6个数据分别是22岁和30岁,因而中位数是2230262+=(岁).这10名队员的年龄数据里,22岁出现了3次,次数最多,因而众数是22岁;故选:B.5、某校为了解学生在校一周体育锻炼时间,随机调查了35名学生,调查结果列表如下:则这35名学生在校一周体育锻炼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A.6h,6h B.6h,15h C.6.5h,6h D.6.5h,15h 【答案】A【分析】直接利用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锻炼6h的人人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为6h,又∵调查总人数为35人,中位数为第18个数据,即中位数为6h,故选:A.6、某同学参加了学校举行的“舞动青春”歌唱比赛,7位评委打分情况如下表:关于七位评委打分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位数是7 B.众数是8 C.平均数是7 D.方差是2 【答案】D【分析】根据众数与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定义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5,6,7,7,8,8,8,7处在第4位为中位数,故A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数据8出现了三次,最多,为众数,故选项B 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同学所得分数的平均数为(5+6+7×2+8×3)÷7=7(分),故选项C 正确,不符合题意 方差为:2222222(67)(87)(77)(87)(57)(77)(87)877s -+-+-+-+-+-+-==,故选项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7、小明在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时,列出的公式如下222221(7)(8)(8)(8)s x x x x n ⎡=-+-+-+-+⎣2(9)x ⎤-⎦,根据公式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数据个数是5B .数据平均数是8C .数据众数是8D .数据方差是15【答案】D【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方差公式,众数的定义以及平均数的求法即可进行判断;【详解】根据方差的公式可知样本容量为5,故A 正确; 样本的平均数为:78889=85++++ ,故B 正确;样本的众数为8,故C 正确; 样本的方差为:()()()()()22222212788888898558=s ⎡⎤=-+-+-+-+-⎣⎦,故D 错误;故选:D .8、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甲、乙两名运动员训练测验,两名运动员的平均分相同,且2s 甲=0.01,2s 乙=0.006,则成绩较稳定的是( )A .乙运动员B .甲运动员C.两运动员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答案】A【分析】根据方差越小,代表这组数据越稳定,方差越大,代表这组数据越不稳定,直接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2s甲=0.01,2s乙=0.006,∴2s甲>2s乙,∴成绩较稳定的是乙运动员.故选:A.9、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如果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扩大3倍,得到一组新的数据,请问这组数据的方差是多少()A.2 B.6 C.12 D.18【答案】D【分析】根据方差的性质可知,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扩大3倍,则方差扩大9倍,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扩大3倍,所得到的一组数据的方差将扩大9倍,∴新数据的方差是2×9=18;故选:D.10、某校九年级四班数学兴趣小组有5名成员,身高(单位:cm)分别为165、172、168、170、175.增加1名身高为170cm的成员后,现在兴趣小组成员的身高与原来相比()A.平均数变小,方差不变B.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C.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D.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答案】B【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5名同学和6名同学的平均数,再分别计算出方差,可得答案.原数据的平均数:15×(165+170+175+168+172)=170(cm ), 方差:15×[(165﹣170)2+(170﹣170)2+(175﹣170)2+(168﹣170)2+(172﹣170)2]=585(cm 2), 新数据的平均数:16×(165+170+170+175+168+172)=170(cm ), 方差:16×[(165﹣170)2+2×(170﹣170)2+(175﹣170)2+(168﹣170)2+(172﹣170)2]=586=293(cm 2), 所以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故选:B .二、填空题11、某校在计算学生的数学期评成绩时,规定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王林同学的期中数学考试成绩为130分,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为140分,那么他的数学期评成绩是________分.【答案】137【分析】由加权平均数的含义列式为:13030%14070%,⨯+⨯计算后可得答案.【详解】解:王林同学的数学期评成绩是:13030%14070%3998137.⨯+⨯=+=故答案为:137.12、某校规定:学生的数学期未总计成须由卷面成绩、研究性学习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小明本学期数学学科的卷面成绩、研究性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得分依次为90分、80分、85分,则小明的数学期末总评成绩为________分.按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比例算出小明的期末数学总评成绩即可.【详解】解:小明的期末数学总评成绩=90×60%+80×20%+85×20%=87(分).故答案为87.13、“学习强国”是王老师每天的必修课,下表是王老师一周的学习得分情况:日期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得分49 60 48 42 55 55 5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______.【答案】55【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详解】55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55;故答案为:55.14、商店某天销售了11件衬衫,其领口尺寸统计如下表:领口尺寸(单位:cm)38 39 40 41 42 件数 1 4 3 1 2 则这11件衬衫领口尺寸的中位数是________cm.根据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再根据题中所给表格,找出中位数.【详解】将所卖衬衫按照领口尺寸从小到大排列后,处于中间的衬衫领口尺寸为40cm ,此中位数是40cm 故答案:4015、某中学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岁、_____岁.【答案】16 15【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详解】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数据15出现了四次最多为众数,16和16处在第5位和第六位,它两个数的平均数为16为中位数.故答案为:16,15.16、若一组数据123,,x x x 的方差是2,则数据1233,3,3x x x +++的方差是_______.【答案】2【分析】根据“当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平均数也加或减这个数,方差不变,即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求解可得.【详解】解:∵数据x1,x2,x3的方差是2,∴数据x1+3,x2+3,x3+3的波动幅度不变,∴数据x1+3,x2+3,x3+3的方差为2,故答案为:2.17、甲,乙二人参加射击测试,两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均为8.5环,各自的方差如右表所示,则两人中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________.【答案】甲【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可做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比较甲、乙的方差大小即可解题.【详解】解:0.6<2.8,∴甲方差<乙方差,∴甲成绩比乙更稳定(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故答案为:甲.18、我市某中学举行“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甲、乙两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组成甲班代表队和乙班代表队参加学校决赛,两个队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决赛成绩(满分100)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表: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方差甲班 a 85 c 70乙班 85 b 100 160(1)填空:甲班2号选手的预赛成绩是 分,乙班3号选手的预赛成绩是 分, 班的预赛成绩更平衡,更稳定;(2)求出表格中a = ,b = ,c = ;(3)学校决定在甲、乙两班中选取预赛成绩较好的5人参加该活动的区级比赛,这5人预赛成绩的平均分数为 .【答案】(1)80;100;甲;(2)85,80,85;(3)94分;【分析】(1)根据树状图和表格分析即可;(2)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3)先判断出好的5人的成绩,在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根据树状图可知甲班2号选手的成绩为80分,乙班3号选手的成绩为100分;∵甲班方差小于乙班方差,∴甲班成绩更稳定;故答案是:80;100;甲;(2)甲的平均分为()75808585100585÷++++=分,乙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70,75,80,100,100,∴乙的中位数是80;由数据可知甲的众数是85分;∴85a ,80b =,85c =;(3)这5人的分数为:100,100,100,85,85,∴()1003852594⨯+⨯÷=分;故答案是94分;三、解答题19、少年学生走近操场,走到阳关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国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短跑运动,可以锻炼人的灵活性,增强人的爆发力,因此小明和小亮在课外活动中,报名参加了短跑训练小组.在近几次百米训练中,所测成绩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所示解答以下问题.(1)请根据图中信息,补全下面的表格;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小明13.3 13.4 13.3 ___ 13.3小亮13.2 ___ 13.1 13.5 13.3(2)计算他们5次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若你是他们的教练,会分别给予他们怎样的建议?【答案】(1)13.2,13.4;(2)小明:平均数13.3,方差0.004;小亮:平均数13.3,方差0.02,两人的平均数相等,小亮的方差大,成绩不稳定,但获得过最好成绩比小明有潜力.【分析】(1)读折线统计图填上数据即可解答;(2)根据平均数、方差进行计算,方差越大,波动越大,成绩越不稳定;反之也成立.【详解】解:(1)根据给出的图象可得:小明第4次的成绩是13.2;小亮第2次的成绩是13.4;故答案为:13.2,13.4;(2)小明的平均成绩是:(13.3+13.4+13.3+13.2+13.3)÷5=13.3秒, 小亮的平均成绩是:(13.2+13.4+13.1+13.5+13.3)÷5=13.3秒; 小明的方差是:s 2=[(13.3-13.3)2+(13.4-13.3)2+…+(13.3-13.3)2]÷5=0.004, 小亮的方差是:s 2=[(13.2-13.3)2+(13.4-13.3)2+…+(13.3-13.3)2]÷5=0.02; 小明虽然成绩稳定,但是还需提高自己的最好成绩,小亮虽然跑出了他们两个的最好成绩,但是仍需加强成绩的稳定性.20、八(1)班组织了一次经典诵读比赛,甲、乙两队各10人的比赛成绩如下表:(1)甲队成绩的中位数是 分,乙队成绩的众数是 分;(2)计算乙队的方差;(3)已知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 队.【答案】(1)9.5,10;(2)21S 乙;(3)乙【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 (2)先求出乙队的平均成绩,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3)先比较出甲队和乙队的方差,再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把甲队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7,7,8,9,9,10,10,10,10,10,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10)÷2=9.5(分), 则中位数是9.5分;乙队成绩中10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乙队成绩的众数是10分;故答案为:9.5,10;(2)乙队的平均成绩是:110×(10×4+8×2+7+9×3)=9,则方差是:110×[4×(10−9)2+2×(8−9)2+(7−9)2+3×(9−9)2]=1;(3)∵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乙队成绩的方差是1,∴成绩较为整齐的是乙队;故答案为:乙.21、为了解居民的环保意识,社区工作人员在某小区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居民开展有奖问卷调查活动,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如下条形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2)如果对该小区的800名居民全面开展这项有奖问卷活动,得10分者设为一等奖,请你根据调查结果,估计需准备多少份一等奖奖品?【答案】(1)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8.26分;(2)估计需准备160份一等奖奖品.【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算法计算即可.(2)算出10分者的百分比,再与800相乘即可.【详解】解:(1)6471081591110108.26410151110x⨯+⨯+⨯+⨯+⨯==++++分,答: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8.26分; (2)800×1050=160份, 答:估计需准备160份一等奖奖品.22、某校决定从八年级三个班中选择一个班作为市级先进班级的候选班,现对这三个班进行综合素质考评,下表是这三个班五项考评的得分表(单位:分,每项满分为10分).(1)求各班五项考评的平均分;(2)如果将道德行为、学习成绩、艺术获奖、劳动卫生、校运动会五项得分按2:3:1:3:1的比例确定各班的最终得分,那么该校会选择哪个班作为市级先进班级的候选班?【答案】(1)八年级(1班):8分,八年级(2班):8.4分,八年级(3班):8.4分;(2)该校会选择八年级(3班)作为市级先进班级的候选班,见解析 .【分析】(1)根据求平均数的公式求出各班平均数即可.(2)计算出各班的加权平均数,再进行比较即可.【详解】(1)八年级(1班)五项考评的平均分为:9879785++++=(分), 八年级(2班)五项考评的平均数分为:898988.45++++=(分)八年级(3班)五项考评的平均分为:998978.45++++=(分).(2)根据题意,三个班的最终得分如下:八年级(1班)五项考评的最终得分为:928379378.323131⨯+⨯++⨯+=++++(分),八年级(2班)五项考评的最终得分为:829389388.623131⨯+⨯++⨯+=++++(分),八年级(3班)五项考评的最终得分为:929389378.723131⨯+⨯++⨯+=++++(分).∵8.78.68.3>>,∴该校会选择八年级(3班)作为市级先进班级的候选班.23、停课不停学,疫情期间,八(1)班30位同学参加运动线上打卡,张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积极锻炼,统计了这30人15天的打卡次数如下:(1)直接写出打卡次数的众数和中位数;(2)求所有同学打卡次数的平均数;(3)为了调动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张老师决定制定一个打卡奖励标准,凡打卡次数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同学将获得奖励,请你根据(1)、(2)中所求的统计量,帮助张老师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打卡奖励标准,并说明理由.【答案】(1)众数:8次,中位数:8.5次;(2)10次;(3)可以选择中位数,即超过9次(含9次)的获得奖励,见解析【分析】(1)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解答即可;(2)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解答即可;(3)为了调动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打卡奖励标准可以定为所有同学打卡次数的中位数,因为中位数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详解】(1)解:(1)8次的人数最多,众数为8次;因为一共30人,所有同学打卡次数从小到大排列第15个、第16个数据为8次,9次,中位数为(8+9)÷2=8.5(次);(2)平均数为7689961431561030⨯+⨯+⨯+⨯+⨯=(次);(3)为了调动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打卡奖励标准可以定为所有同学打卡次数的中位数.因为共有30人,9次以上(含9次)的有15人,占总数的一半.即超过9次(含9次)的获得奖励.24、为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理化实验操作情况,随机抽查40名同学实验操作的得分(满分为10分).根据获取的样本数据,制作了如图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①中的描述应为“6分”,其中m的值为________;扇形①的圆心角的大小是________;(2)这40个样本数据平均数是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3)若该校九年级共有1280名学生,估计该校理化实验操作得满分的学生有多少人.【答案】(1)10;36︒;(2)8.3;9;8;(3)224【分析】(1)所占百分比=所求人数与总人数之比,即可求出m的值;再用360︒乘以①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出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找中位数要把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进行解答;(3)用九年级总学生人数乘以满分的人数所占的分数即可.【详解】解:(1)4%100%=10%40m=⨯,即m=10;∴36010%=36︒⨯︒,故答案为:10;36︒;(2)平均数:() 64761181291078.340⨯+⨯+⨯+⨯+⨯=(分),∵9出现了12次,次数最多,∴众数为:9分;∵将40个数字按从小到大排列,中间第20、21两个数都是8,∴中位数为:8+82=8(分);故答案为:8.3分,9分,8分;(3)7128022440⨯=(人)答:该校理化实验操作得满分的学生有224人.25、某校八年级(1)班甲、乙两男生在5次引体向上测试中有效次数如下:甲:8,8,7,8,9;乙:5,9,7,10,9;甲乙两同学引体向上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如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表格是a=,b=,c=.(填数值)(2)体育老师根据这5次的成绩,决定选择甲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年级引体向上比赛,选择甲的理由是.班主任李老师根据去年比赛的成绩(至少9次才能获奖),决定选择乙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年级引体向上比赛,选择乙的理由是;(3)如果乙同学再做一次引体向上,有效次数为8,那么乙同学6次引体向上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a、b、c的值分别是8、8、9;(2)甲的方差较小,比较稳定;乙的中位数是9,众数是9,获奖次数较多;(3)不变;变小;变小.【分析】(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概念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通过对比甲,乙两同学的方差,中位数和众数即可得出答案;(3)首先计算乙同学之后的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然后与之前的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59710985a++++==,因为甲中8共出现3次,次数最多,所以b=8因为乙的有效次数中按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是9,所以中位数c=9;故答案为a、b、c的值分别是8、8、9;(2)0.4 3.2<,∴甲的方差较小,成绩比较稳定,∴选择甲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年级引体向上比赛;∵乙的中位数是9,众数也是9,∴获奖可能性较大,∴根据去年比赛的成绩(至少9次才能获奖),决定选择乙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年级引体向上比赛;(3)∵原来的平均数是8,增加一次也是8,。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专项训练试题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专项训练试题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含答案)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专项训练专训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实际应用四种类型名师点金:利用统计量中“三数”的实际意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关键要理解“三数”的特征,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统计图表中的相关信息,通过计算相关数据解答.平均数的应用a.平均数在商业营销中的决策作用1.一种什锦糖果是由甲、乙、丙三种不同价格的糖果混合而成的,已知甲种糖果的单价为9元/kg,乙种糖果的单价为10元/kg,丙种糖果的单价为12元/kg.(1)若甲、乙、丙三种糖果数量按2∶5∶3的比例混合,则混合后得到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定为每千克多少元才能保证获得的利润不变?(2)若甲、乙、丙三种糖果数量按6∶3∶1的比例混合,则混合后得到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定为每千克多少元才能保证获得的利润不变?b.平均数在人员招聘中的决策作用2.某市招聘教师,对应聘者分别进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三项测试,其中甲、乙两人的成绩如下表:(单位:分)项目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人员甲86 93 73乙81 95 79(1)根据实际需要,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三项测试得分按5∶3∶2的比确定最后成绩,若按此成绩在甲、乙两人中录用一人,谁将被录用?(2)按照(1)中的成绩计算方法,将每位应聘者的最后成绩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分数段均包含左端数值,不包含右端数值),并决定由高分到低分录用8人.甲、乙两人能否被录用?请说明理由.(第2题)c.平均数在样本估计总体中的作用3.为了估计某市空气的质量情况,某同学在30天里做了如下记录:污染指数w 40 60 80 100 120 140天数 3 5 10 6 5 1其中w≤50时空气质量为优,50<w≤100时空气质量为良,100<w≤150时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若1年按365天计算,请你估计该城市在一年中空气质量达到良以上(含良)的天数为________.4.(图表信息题)某中学为调查本校学生平均每天完成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同学,如图是根据调查所得数据绘制的统计图的一部分.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将统计图补充完整;(2)若该校共有1 800名学生,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估计该校全体学生平均每天完成作业所用(第4题)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应用5.甲、乙两校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两校参赛人数相等.比赛结束后,发现学生成绩分别为7分、8分、9分、10分(满分为10分).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和统计表:(1)在图①中,“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等于______.(2)请你将如图②所示的统计图补充完整.(3)经计算,乙校学生成绩的平均数是8.3分,中位数是8分,请写出甲校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并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角度分析哪个学校的成绩较好;(4)如果该教育局要组织8人的代表队参加市级团体赛,为便于管理,决定从这两所学校中的一所挑选参赛选手,请你分析,应选哪所学校?甲校成绩统计表成绩7分8分9分10分人数11 0 8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6.某厂为了解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加工同一种零件的技能水平,随机抽取了50名工人加工的零件进行检测,统计出他们各自加工的合格品数是1~8这8个整数,现提供统计图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第6题)(1)根据统计图,求这50名工人加工出的合格品数的中位数;(2)写出这50名工人加工出的合格品数的众数的可能取值;(3)厂方认定,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加工出的合格品数不低于3时为技能合格,否则,将接受技能再培训,已知该厂有同类工人400名,请估计该厂将接受技能再培训的人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综合应用7.甲、乙、丙三个家电厂家在广告中都声称,他们的某品牌节能灯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使用寿命都不低于8年.后来质量检测部门对他们的产品进行抽查,抽查的各8个产品使用寿命的统计结果如下(单位:年):甲厂:6,6,6,8,8,9,9,12乙厂:6,7,7,7,9,10,10,12丙厂:6,8,8,8,9,9,10,10(1)把以上三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填入下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甲厂乙厂丙厂(2)估计这三个厂家的推销广告分别利用了哪一种统计量.(3)如果你是顾客,应该选哪个厂家的节能灯?为什么?专训2.方差的几种常见应用名师点金:用方差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主要是通过计算实际问题中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得出哪个稳定性更好,进行“择优选用”.2·1·c·n·j·y工业方面的应用1.为了比较市场上甲、乙两种电子钟每日走时误差的情况,从这两种电子钟中,各随机抽取10台进行测试,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数据(单位:s)如下表: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号类型甲种电1 -3 -4 42 -2 2 -1 -1 2子钟乙种4 -3 -1 2 -2 1 -2 2 -2 1电子钟(1)计算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2)计算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方差.(3)根据经验,走时稳定性较好的电子钟质量更优.若两种类型的电子钟价格相同,请问:你会买哪种电子钟?为什么?农业方面的应用2.王大伯几年前承包了甲、乙两片荒山,各栽100棵杨梅树,成活率为98%,现已挂果,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为了分析收成情况,他分别从两山上随意各采摘了4棵树上的杨梅,每棵树的产量如折线统计图所示.(1)分别计算甲、乙两山样本的平均数,并估算出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2)试通过计算估计,哪个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第2题)教育科技方面的应用3.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各推选10名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按照比赛规则,每人各投了10个球,两个班选手的进球数统计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进球数/个10 9 8 7 6 5一班人数/人 1 1 1 4 0 3二班人数/人0 1 2 5 0 2(1)分别求一班和二班选手进球数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2)如果要从这两个班中选出一个班代表本年级参加学校的投篮比赛,争取夺得总进球数团体第一名,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个班?如果要争取个人进球数进入学校前三名,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个班?社会生活方面的应用4.在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下图是其中的甲、乙两段台阶路的示意图.请你用所学过的有关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回答下列问题: (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哪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3)为方便游客行走,需要重新整修上山的小路.对于这两段台阶路,在台阶数不变的情况下,请你提出合理的整修建议.图中的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cm),并且数据15,16,16,14,14,15的方差s 甲2=23,数据11,15,18,17,10,19的方差s 乙2=353.(第4题)专训3.分析数据作决策的三种常见类型 名师点金:解决决策问题时,经常从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等多个统计量进行分析,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数据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用“平均数”决策1.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用.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测试成绩/分甲乙丙教学能力85 73 73科研能力70 71 65组织能力64 72 84(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教学、科研和组织三项能力测试得分按5∶3∶2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用“中位数、众数”决策2.某家电商场的一个柜组出售容积分别为268升、228升、185升、182升四种型号同一品牌的冰箱,每卖出一台冰箱,售货员就在一张纸上写出它的容积作为原始记录,到月底,柜组长清点原始记录,得到一组由10个182、18个185、66个228和16个268组成的数据.(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有实际意义吗?(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等于多少?(3)这个商场总经理关心的是中位数还是众数,说明理由?3.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甲群是同一居民小区的初中生在进行联谊游戏活动;乙群是居民小区的两位退休教师义务带领一群学前儿童在做游戏.调查这两群游客的年龄(单位:周岁)得到甲、乙两组数据:甲:12,13,13,13,14,14,14,14,14,15,15,15,16.乙:3,4,4,5,5,5,5,5,6,6,56,58.(1)求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在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哪几个能反映各群游客的年龄特征?用“方差”决策4.为选派一名学生参加全市实践活动技能竞赛,A,B两位同学在校实习基地现场进行加工直径为20 mm的零件的测试,他俩各加工的10个零件的相关数据(单位:mm)依次如图表所示:平均数方差完全符合要求个数A 20 0.026 2B 20 sB2 5根据测试得到的有关数据,试解答下列问题:(1)考虑平均数与完全符合要求的个数,你认为________的成绩好些.(2)计算出sB2的大小,考虑平均数与方差,说明谁的成绩好些.(3)考虑图中折线走势及竞赛中加工零件个数远远超过10个的实际情况,你认为派谁去参加竞赛较合适?说明你的理由.(第4题)专训4.七种常见热门考点名师点金:分析数据主要是根据数据的特征,恰当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分析,善于利用样本的数据估算总体的数据.本章要考查的主要考点可概括为:四个概念、三个应用.四个概念概念1 平均数1.某种蔬菜按品质分成三个等级销售,销售情况如下表:等级单价/(元/kg) 销售量/kg一等 5.0 20二等 4.5 40三等 4.0 40则售出蔬菜的平均单价为________.2.学校抽查了30名学生参加“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并根据数据绘成了条形统计图(如图),则30名学生参加活动的平均次数是( )(第2题)A.2 B.2.8 C.3 D.3.3概念2 中位数3.学校团委组织“阳光助残”捐款活动,九年级一班学生捐款情况如下表:捐款金额/元 5 10 20 50人数/人10 13 12 15则学生捐款金额的中位数是( )A.13元B.12元C.10元D.20元概念3 众数3.2015年5月31日,我国飞人苏炳添在美国尤金举行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100 m男子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 s大关的黄种人.下表是苏炳添近五次大赛参赛情况:比赛日期2012­8­4 2013­5­21 2014­9­28 2015­5­20 2015­5­31比赛地点英国伦敦中国北京韩国仁川中国北京美国尤金成绩/s 10.19 10.06 10.10 10.06 9.99则苏炳添这五次比赛成绩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为( )A.10.06 s,10.06 s B.10.10 s,10.06 sC.10.06 s,10.08 s D.10.08 s,10.06 s概念4 方差4.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某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如下表(有两个数据被遮盖).组员甲乙丙丁戊方差平均成绩得分81 79 ■80 82 ■80那么被遮盖的两个数据依次是( )A.80,2 B.80,10 C.78,2 D.78,106.在一次定点投篮训练中,五位同学投中的个数分别为3,4,4,6,8,则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是5 B.中位数是6C.众数是4 D.方差是3.2三个应用应用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应用7.某乡镇企业生产部有技术工人15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产品的每月生产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2-1-c-n-j-y每人加工零件个数540 450 300 240 210 120 人数 1 1 2 6 3 2(1)写出这15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假如生产部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个数定为260,你认为这个定额是否合理?为什么?应用2 方差的应用8.某市团委举办“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知识竞赛,甲、乙两所学校参赛人数相等,比赛结束后,发现学生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90分、100分,并根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第8题)乙校成绩统计表分数/分人数/人70 78090 1100 8(1)在图①中,“80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__;(2)请你将图②补充完整;(3)求乙校成绩的平均分;(4)经计算知s甲2=135,s乙2=175,请你根据这两个数据,对甲、乙两校成绩作出合理评价.应用3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应用(第9题)9.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改善,我市的旅游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某旅游公司对我市一企业个人旅游年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部分员工,记录每个人年消费金额,并将调查数据适当整理,绘制成尚不完整的表和图(如图).组别个人年消费金额x/元频数(人数) 频率A x≤2 000 18 0.15B 2 000<x≤4 000 a bC 4 000<x≤6 000D 6 000<x≤8 000 24 0.20E x>8 000 12 0.10合计 c 1.00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在这次调查中,个人年消费金额的中位数出现在________组;(3)若这个企业有3 000名员工,请你估计个人旅游年消费金额在6 000元以上的人数.答案专训11.解:(1)9×2+10×5+12×32+5+3=10.4(元).答:混合后得到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定为每千克10.4元才能保证获得的利润不变. (2)9×6+10×3+12×16+3+1=9.6(元).答:混合后得到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定为每千克9.6元才能保证获得的利润不变. 2.解:(1)甲的成绩:86×5+93×3+73×25+3+2=85.5(分),乙的成绩:81×5+95×3+79×25+3+2=84.8(分),所以甲将被录用.(2)甲能,乙不一定能.理由: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85分及以上的共有7人, 因此甲能被录用,乙不一定能被录用. 3.2924.解:(1)50-6-12-16-8=8(名),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第4题)(2)由统计图可得x -=6×1+12×2+16×3+8×4+8×550=3(h),估计该校全体学生平均每天完成作业所用总时间为3×1 800=5 400(h).点拨:本题综合考查平均数的应用、样本估计总体以及由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5.解:(1)144°(2)4÷72°360°=20(人),20-8-4-5=3(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第5题)(3)由(2)知乙校的参赛人数为20人.因为两校参赛人数相等,所以甲校的参赛人数也为20人,所以甲校得9分的有1人,则甲校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7×11+8×0+9×1+10×8)×120=8.3(分),中位数为7分.由于两个学校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一样,因此从中位数的角度进行分析.因为乙校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8分,大于甲校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所以乙校的成绩较好.(4)甲校的前8名学生成绩都是10分,而乙校的前8名学生中只有5人的成绩是10分,所以应选甲校.6.解:(1)因为把合格品数从小到大排列,第25个和第26个数据都为4,所以中位数为4.(2)众数的取值为4或5或6.(3)这50名工人中,单位时间内加工的合格品数低于3的人数为2+6=8(人),故估计该厂将接受技能再培训的人数为400×850=64(人).点拨: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以及众数,弄清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解:(1)甲厂:8,6,8;乙厂:8.5,7,8;丙厂:8.5,8,8.5.(2)甲厂利用平均数或中位数;乙厂利用了平均数或中位数;丙厂利用了平均数或众数或中位数.(3)选丙厂的节能灯.因为无论从哪种统计量来看,与其他两个厂家相比,丙厂水平都比较高或持平,说明多数样本的使用寿命达到或超过8年. 专训21.解:(1)甲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是 110(1-3-4+4+2-2+2-1-1+2)=0(s), 乙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是110(4-3-1+2-2+1-2+2-2+1)=0(s). (2)s 甲2=110[(1-0)2+(-3-0)2+…+(2-0)2]=110×60=6,s 乙2=110[(4-0)2+(-3-0)2+…+(1-0)2]=110×48=4.8. (3)我会买乙种电子钟,因为平均走时误差相同,且甲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方差比乙大,说明乙种电子钟的走时稳定性更好,所以乙种电子钟的质量更优.2.解:(1)x 甲=14(50+36+40+34)=40(kg),x 乙=14(36+40+48+36)=40(kg),估计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为40×100×98%×2=7 840(kg). (2)s 甲2=14[(50-40)2+(36-40)2+(40-40)2+(34-40)2]=38,s 乙2=14[(36-40)2+(40-40)2+(48-40)2+(36-40)2]=24,所以s 甲2>s 乙估计乙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3.解:(1)一班进球平均数:110(10×1+9×1+8×1+7×4+6×0+5×3)=7(个),二班进球平均数:110(10×0+9×1+8×2+7×5+6×0+5×2)=7(个);一班投中7个球的有4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7个, 二班投中7个球的有5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7个;一班中位数:按顺序排第五、第六名同学进7个球,故中位数为7个, 二班中位数:按顺序排第五、第六名同学进7个球,故中位数为7个.(2)一班的方差s12=110[(10-7)2+(9-7)2+(8-7)2+4×(7-7)2+0×(6-7)2+3×(5-7)2]=2.6,二班的方差s22=110[0×(10-7)2+(9-7)2+2×(8-7)2+5×(7-7)2+0×(6-7)2+2×(5-7)2]=1.4,二班选手水平发挥更稳定,如果争取夺得总进球数团体第一名,应该选择二班;一班前三名选手的成绩突出,分别进10个、9个、8个球,如果要争取个人进球数进入学校前三名,应该选择一班.4.解:(1)因为x 甲=16(15+16+16+14+14+15)=15;x 乙=16(11+15+18+17+10+19)=15.甲路段的中位数为:15;乙路段的中位数为:16. 甲路段极差:16-14=2;乙路段极差:19-10=9. s 甲2=23,s 乙2=353.所以相同点:两段台阶路每一级台阶高度的平均数相同.不同点:两段台阶路台阶高度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不同(2)甲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一些,因为它的每一级台阶高度的方差小.(3)每一级台阶高度均整修为15 cm(原数据的平均数),使得方差为0,此时游客行走最方便.专训31.解:(1)丙将被录用.理由:甲的平均成绩为(85+70+64)÷3=73(分),乙的平均成绩为(73+71+72)÷3=72(分),丙的平均成绩为(73+65+84)÷3=74(分).因为74>73>72,所以候选人丙将被录用.(2)甲将被录用.理由:甲的测试成绩为(85×5+70×3+64×2)÷(5+3+2)=76.3(分),乙的测试成绩为(73×5+71×3+72×2)÷(5+3+2)=72.2(分),丙的测试成绩为(73×5+65×3+84×2)÷(5+3+2)=72.8(分),因为76.3>72.8>72.2,所以候选人甲将被录用.2.解:(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没有实际意义.(2)这组数据共有110个数据,中位数应是从小到大排列后第55个和第56个数据的平均数,这两个数据都是228,这组数据中228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都是228.(3)商场总经理关心的是众数.理由:众数是228,表明容积为228升的冰箱的销量最大,它能为商场带来较多的利润,因此,这种型号的冰箱要多进货,其他的型号则要少进货.3.解:(1)甲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4,中位数是14,众数是14;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3.5,中位数是5,众数是5.(2)对于甲群游客,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能反映这群游客的年龄特征;对于乙群游客,只有中位数和众数能反映这群游客的年龄特征.4.解:(1)B(2)由统计图可知sB2=110×[5×(20-20)2+3×(19.9-20)2+(20.1-20)2+(20.2-20)2]=0.008,平均数相同,而sA2=0.026,此时有sA2>sB2,所以B 的波动性小,即B 的成绩较好.(3)派A 去参加竞赛较合适.理由:从图中折线走势可知,尽管A 的成绩前面起伏较大,但后来逐渐稳定,误差小,预测A 的潜力大,选派A 去参加竞赛更容易出好成绩. 专训4 1.4.4元/kg 2.C3.D 点拨:因为10+13+12+15=50(人),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第25个和第26个数据都是20元,所以中位数=20+202=20(元).4.C5.C 点拨:根据题意得丙的得分为80×5-(81+79+80+82)=78(分),方差为15×[(81-80)2+(79-80)2+(78-80)2+(80-80)2+(82-80)2]=2.故选C. 6.B7.解:(1)平均数是260个,中位数是240个,众数是240个.(2)不合理.因为表中数据显示,每月能完成260个的人数一共有4人,还有11人不能达到此定额,尽管260个是平均数,但不利于调动多数员工的积极性,而240个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多数人能达到的定额,故定额为240个较为合理. 8.解:(1)54° (2)6÷30%=20(人),20-6-3-6=5(人),统计图补充如下:(第8题)(3)20-1-7-8=4(人),x乙=707804901100820⨯+⨯+⨯+⨯=85(分).(4)因为s甲2<s乙2,所以甲校20名同学的成绩相对乙校较整齐.9.解:(1)36;0.30;120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第9题)(2)C(3)估计个人旅游年消费金额在6 000元以上的人数为3 000×(0.10+0.20)=900(人).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聚单元测试:第二十章(中考冲刺复习通用,含详解)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某组7名同学在一学期里阅读课外书籍的册数分别是:14,12,13,12,17,18,16.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2,13B.12,14C.13,14D.13,162.(2021·天水中考)一组数据:3,2,1,2,2的众数、中位数、方差分别是( )A.2,1,0.4B.2,2,0.4C.3,1,2D.2,1,0.23.四个数据:8,10,x,10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等,则x等于( )A.8B.10C.12D.8或124.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环数7 8 9人数 2 3已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8.1环,那么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 )A.5人B.6人C.4人D.7人5.(2013·雅安中考)一组数据2,4,x,2,4,7的众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为( )A.3.5,3B.3,4C.3,3.5D.4,36.八年级一、二班的同学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统计情况如下表:班级参加人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一50 84 80 186二50 85 80 161某同学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①一、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同;②二班优生人数多于一班(优生线85分);③一班学生的成绩相对稳定.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7.某校A,B两队10名参加篮球比赛的队员的身高(单位:cm)如下表所示:队员1号2号3号4号5号A队176 175 174 171 174B队170 173 171 174 182设两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分别为,,身高的方差分别为,,则正确的选项是( ) A.=,> B.<,<C.>,>D.=,<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8.(2013·重庆中考)某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间,在所任教班级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其统计数据如表:时间(单位:h) 4 3 2 1 0人数 2 4 2 1 1则这10名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平均时间是h.9.(2013·营口中考)甲、乙、丙三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1环,方差分别为=0.56,=0.45,=0.61,则三人中射击成绩最稳定的是.10.某学生数学的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分别是:84分、80分、90分.如果按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3∶3∶4进行总评,那么他本学期数学总评分应为分.11.某班同学进行知识竞赛,将所得成绩进行整理后,如图,竞赛成绩的平均数为分.12.某农科所在8个试验点对甲,乙两种玉米进行对比试验,这两种玉米在各个试点的亩产量如下:(单位:kg)甲:450 460 450 430 450 460 440 460乙:440 470 460 440 430 450 470 440在这些试验点中, 种玉米的产量比较稳定(填“甲”或“乙”).三、解答题(共47分)13.(11分)某市2013年的一次中学生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比赛的有17名运动员,通讯员在将成绩表送组委会时不慎用墨水将成绩表污染掉一部分(如下表),但他记得这组运动员的成绩的众数是1.75m,表中每个成绩都至少有一名运动员.根据这些信息,计算这17名运动员的平均跳高成绩(精确到0.01m).14.(11分)(2013·扬州中考)为了声援扬州“世纪申遗”,某校举办了一次运河知识竞赛,满分10分,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成绩达到6分以上(包括6分)为合格,达到9分以上(包括9分)为优秀,这次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1)补充完成下面的成绩统计分析表:组别平均分中位数方差合格率优秀率甲组 6.7 3.41 90% 20%乙组7.5 1.69 80% 10%(2)小明同学说:“这次竞赛我得了7分,在我们小组中排名属中游略偏上!”观察上表可知,小明是组的学生.(填“甲”或“乙”)(3)甲组同学说他们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组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同学不同意甲组同学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更好于甲组.请你给出两条支持乙组同学观点的理由.15.(12分)(2013·威海中考)某单位招聘员工,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两项成绩的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前六名选手的得分如下:序号1 2 3 4 5 6项目笔试成绩(分) 85 92 84 90 84 80面试成绩(分) 90 88 86 90 80 85根据规定,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按一定的百分比折合成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的满分仍为100分).(1)这6名选手笔试成绩的中位数是分,众数是分.(2)现得知1号选手的综合成绩为88分,求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3)求出其余5名选手的综合成绩,并以综合成绩排序确定前两名人选.16.(13分)(2013·黄冈中考)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黄冈市政府决定对市直机关500户家庭的用水情况作一次调查,市政府调查小组随机抽查了其中的100户家庭一年的月平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求这10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黄冈市市直机关500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12t的约有多少户?答案解析1.【解析】选B.在这组数据中,12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2,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2,12,13,14,16,17,18,最中间的数是14,因此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2.【解析】选B.从大到小排列此数据为:3,2,2,2,1;数据2出现了三次,次数最多为众数,2处在第3位为中位数.平均数为(3+2+1+2+2)÷5=2,方差为[(3-2)2+3×(2-2)2+(1-2)2]=0.4,即中位数是2,众数是2,方差为0.4.3.【解析】选D.①x最小时,数据为x,8,10,10,中位数是(8+10)÷2=9,则(8+10+x+10)÷4=9,所以x=8;②x最大时,数据为8,10,10,x,中位数是(10+10)÷2=10,则(8+10+x+10)÷4=10,所以x=12;③当8≤x≤10时,中位数是(x+10)÷2,则(x+10)÷2=(8+10+x+10)÷4,可求得x=8.故选D.4.【解析】选A.设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x人,由题意得(7×2+8x+9×3)÷(2+x+3)=8.1,解得x=5.5.【解析】选A.∵一组数据2,4,x,2,4,7的众数是2,∴x=2,∴中位数为3,==3.5.6.【解析】选A.由平均数都是80知①正确;由二班的中位数大于一班的中位数知②正确;一班的方差大,其成绩相对不稳定,故③不正确.。

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17.4 勾股定理中最短路径问题专项训练(30道)(人教版)(学生版)

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17.4 勾股定理中最短路径问题专项训练(30道)(人教版)(学生版)

专题17.4 勾股定理中最短路径问题专项训练(30道)【人教版】1.如图,在长为3,宽为2,高为1的长方体中,一只蚂蚁从顶点A出发沿着长方体的表面爬行到顶点B,那么它爬行的最短路程是()A.√14B.√18C.√20D.√262.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12cm,圆柱高为8c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A.10cm B.20cm C.√208cm D.100cm3.如图,长方体的长为3,宽为2,高为4,点B离点C的距离为1,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A.√21B.5C.√29D.√374.如图,在长方体透明容器(无盖)内的点B处有一滴糖浆,容器外A点处的蚂蚁想沿容器壁爬到容器内吃糖浆,已知容器长为5cm,宽为3cm,高为4cm,点A距底部1cm,请问蚂蚁需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容器壁厚度不计)()A.3√17cm B.10cm C.5√5cm D.√113cm5.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圆周长为20cm,高AB为4cm,BC是上底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则爬行的最短路程是()A.2√29B.4π√π2+25C.2√25π2+4D.146.如图,桌上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无盖)高6厘米,底面周长16厘米,在杯口内壁离杯口1.5厘米的A 处有一滴蜜糖,在玻璃杯的外壁,A的相对方向有一小虫P,小虫离杯底的垂直距离为1.5厘米,小虫爬到蜜糖A处的最短距离是()A.√73厘米B.10厘米C.8√2厘米D.8厘米7.国庆节期间,重庆南开中学用彩灯带装饰了艺术楼大厅的所有圆柱形柱子.为了美观,每根柱子的彩灯带需要从A点沿柱子表面缠绕两周到其正上方的B点,如图所示,若每根柱子的底面周长均为2米,高均为3米,则每根柱子所用彩灯带的最短长度为()A.√7米B.√11米C.√13米D.5米8.如图是一个供滑板爱好者使用的U型池,该U型池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半圆柱”而成,中间可供滑行的部分的截面是半径为2.5m的半圆,其边缘AB=CD=20m.小明要在AB上选取一点E,能够使他从点D滑到点E再滑到点C的滑行距离最短,则他滑行的最短距离约为()(π取3)m.A.30B.28C.25D.229.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9、3和1,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这只蚂蚁沿着台阶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A.18B.15C.12D.810.某校“光学节”的纪念品是一个底面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镜(如图).在三棱镜的侧面上,从顶点A 到顶点A′镶有一圈金属丝,已知此三棱镜的高为9cm,底面边长为4cm,则这圈金属丝的长度至少为()A.8cm B.10cm C.12cm D.15cm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所示,ABCD是长方形地面,长AB=16m,宽AD=9m,中间竖有一堵砖墙高MN=1m.一只蚂蚱从B点爬到D点,它必须翻过中间那堵墙,则它至少要走m的路程.12.在一个长6+2√2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草地上,如图堆放着一根三棱柱的木块,它的侧棱长平行且大于场地宽AD,木块的主视图的高是√2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米.13.如图,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0cm,高是120cm,从圆柱底部A处沿侧面缠绕几圈丝线到顶部B处做装饰,则按图中此方式缠绕的这条丝线的最小长度是cm.14.爱动脑筋的小明某天在家玩遥控游戏时遇到下面的问题:已知,如图一个棱长为8cm无盖的正方体铁盒,小明通过遥控器操控一只带有磁性的甲虫玩具,他先把甲虫放在正方体盒子外壁A处,然后遥控甲虫从A处出发沿外壁面正方形ABCD爬行,爬到边CD上后再在边CD上爬行3cm,最后在沿内壁面正方形ABCD上爬行,最终到达内壁BC的中点M,甲虫所走的最短路程是cm.15.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1)若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尺.(2)若绕n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尺.16.如图,长方体盒子的长为15cm ,宽为10cm ,高为20cm ,点B 距离C 点5cm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盒子的表面从点A 到点B .(1)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cm ;(2)若从C 处想盒子里面插入一根吸管,要使吸管不落入盒子中,吸管应不少于 cm .17.如图,这是一个供滑板爱好者使用的U 型池的示意图,该U 型池可以看成是长方体去掉一个“半圆柱”而成,中间可供滑行部分的截面是直径为32πm 的半圆,其边缘AB =CD =15m ,点E 在CD 上,CE =3m ,一滑板爱好者从A 点滑到E 点,则他滑行的最短距离约为 m .(边缘部分的厚度忽略不计)18.如图所示的长方体透明玻璃鱼缸,假设其长AD =80cm ,高AB =60cm ,水深AE =40cm .在水面上紧贴内壁G 处有一块面包屑,G 在水面线EF 上,且EG =60cm ,一只蚂蚁想从鱼缸外的A 点沿鱼缸壁爬进鱼缸内的G 处吃面包屑.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为 cm .19.边长分别为4cm,3cm两正方体如图放置,点P在E1F1上,且E1P=13E1F1,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P,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cm.20.在一个长为8分米,宽为5分米,高为7分米的长方体上,截去一个长为6分米,宽为5分米,深为2分米的长方体后,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一只蚂蚁要从该几何体的顶点A处,沿着几何体的表面到几何体上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分米.三.解答题(共10小题)21.如图是一个玻璃容器,在ABCD面的外面一点E处有一个蚂蚁,里面F点处有一小块食物,蚂蚁要想爬到里面去吃食物,请你帮它选择一条最近的爬行路线.(保留作图痕迹)22.在立方体纸盒的顶点A处有一只蚂蚁,在另一顶点E处有一粒糖,你能为这只蚂蚁设计一条最短路线,使它沿着立方体表面上的这一条路线爬行,最快捷吃到糖吗?以下提供三个方案:①A→B→C→E;②A→C→E;③A→D→E.(1)三种方案①、②、③中爬行路线最短的方案是;最长的方案是.(2)请根据数学知识说明理由.23.如图1,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3m和2m,高为1m,在盒子里,可以放入最长为m的木棒;(2)如图2,在与(1)相同的长方体中,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C,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m;(3)如图3,长方体的棱长分别为AB=BC=6cm,AA1=14cm,假设昆虫甲从盒内顶点C1以2厘米/秒的速度在盒子的内部沿棱C1C向下爬行,同时昆虫乙从盒内顶点A以相同的速度在盒壁的侧面上爬行,那么昆虫乙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捕捉昆虫甲?24.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BC=8,圆柱的高AB=10,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C嵌有一圈长度最短的金属丝.(1)现将圆柱侧面沿AB剪开,所得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2)求该长度最短的金属丝的长.25.如图,长方体的长BE=30cm,宽AB=20cm,高AD=40cm,点M在CH上,且CM=10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M,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26.如图,长方体的长AB=5cm,宽BC=4cm,高AE=6cm,三只蚂蚁沿长方体的表面同时以相同的速度从点A出发到点G处.蚂蚁甲的行走路径S甲为:翻过棱EH后到达G处(即A→P→G),蚂蚁乙的行走路径S乙为:翻过棱EF后到达G处(即A→M→G),蚂蚁丙的行走路径S丙为:翻过棱BF后到达G 处(即A→N→G).(1)求三只蚂蚁的行走路径S甲,S乙,S丙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2)三只蚂蚁都走自己的最短路径,请判断哪只最先到达?哪只最后到达?27.如图①所示,一只蚂蚁从实心长方体的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对角顶点C1处,要想使路程较短,有三种不同的方式:①沿面ABB1A1和面A1B1C1D1;②沿面和ABB1A1和面BCC1B1;③沿面AA1D1D 和面A1B1C1D1.(1)图②为第一种方式展成的平面图形,请你画出另两种方式展成的平面图形;(2)若AB=4,BC=2,BB1=1,请通过计算,判断第几种方式所走路线最短?最短路线长为多少?(3)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且a>b>c,请直接写出最短路线的长(用a,b,c的代数式表示).28.吴老师在与同学们进行“蚂蚁怎样爬最近”的课题研究时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条件分别求出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长.(1)如图1,正方体的棱长为5cm,一只蚂蚁欲从正方体底面上的点A沿正方体表面爬到点C1处;(2)如图2,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5cm的正方形,高为6cm,一只蚂蚁欲从长方体底面上的点A沿长方体表面爬到点C1处.29.图(1)为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现将其展开成平面图,如图(2).已知展开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1)求该展开图中可画出最长线段的长度,并求出这样的线段可画几条.(2)试比较立体图中∠ABC与平面展开图中∠A′B′C′的大小关系.30.勾股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很重要的数学定理.这个定理的证明的方法很多,也能解决许多数学问题.请按要求作答:(1)用语言叙述勾股定理;(2)选择图1、图2、图3中一个图形来验证勾股定理;(3)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下列问题:如图4,一个长方体的长为8,宽为3,高为5.在长方体的底面上一点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长方体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则蚂蚁需要沿长方体表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四边形专项训练同步练习(精品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四边形专项训练同步练习(精品试题)

四边形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能够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A.一组对角相等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C.两组对边分别相等D.一组对边平行2.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AD∥BCB.AB=CD,AB∥CDC.AB∥CD,AD∥BCD.AB=CD,AD=BC3.一个四边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依次如下选项,其中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88°,108°,88°B.88°,104°,108°C.88°,92°,92°D.88°,92°,88°4.四边形ABCD中,AD∥BC,要判别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还需满足条件()A.∠A+∠C=180°B.∠B+∠D=180°C.∠A+∠B=180°D.∠A+∠D=180°5.以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6.A、B、C、D在同一平面内,从①AB∥CD;②AB=CD;③BC=AD;④BC∥AD这四个条件中任选两个,能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A.3种B.4种C.5种D.6种7.在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如果只给出条件“AB∥CD”,那么还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给出以下六个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有()(1)如果再加上条件“AD∥BC”,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再加上条件“AB=CD”,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3)如果再加上条件“∠DAB=∠DCB”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4)如果再加上“BC=AD”,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5)如果再加上条件“AO=CO”,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6)如果再加上条件“∠DBA=∠CAB”,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A.3个B.4个C.5个D.6个图1 图28.如图1,AB∥CD∥EF,BC∥AD,AC为∠BAD的平分线,图中与∠AOE 相等(不含∠AOE)的角有() A.2个 B.3个C.4个D.5个9.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分别为3、4,那么其对角线必()A.大于1B.小于7C.大于1且小于7D.小于7或大于110.在ABCD中,M为CD的中点,如DC=2AD,则AM、BM夹角度数是()A.90°B.95C.85°D.100°11 .如图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120°,∠CAD=32°.则∠ABC、∠CAB的度数分别为()A.28°,120°B.120°,28°C.32°,120°D.120°,32°二、填空题1.已知:平行四边形一边AB=12 cm,它的长是周1,则BC=______ cm,CD=______ cm.长的62.,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___对.3.如果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是8,一条对角线长为6,那么它的另一条对角线长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 ABCD中,若∠A∶∠B=1∶3,那么∠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5.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要判别它是平行四边形,从四边形的角的关系看应满足_ _____;从对角线看应满足___ ____.6.将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可拼成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______.7.四边形ABCD中,AD=BC,BD为对角线,∠ADB=∠CBD,则AB与CD的关系是_______.8.□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OB、OD的中点,四边形AECF是_______.三、解答题1.在□ABCD中,点M、N在对角线AC上,且AM=CN,四边形BMDN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2.如图,D、E是△ABC的边AB和AC中点,延长DE到F,使EF=DE,连结CF.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3.如图3,已知ABCD的对角线交于O,过O作直线交AB、CD的反向延长线于E、F,求证:OE=OF.图 3图44.如图4,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AD,求BC,CD及OB的长.(二)一、选择题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相等B.对边相等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相等2.能够判别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一组对角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这组对角3.菱形的周长为100 cm,一条对角线长为14 cm,它的面积是()A.168 cm2B.336 cm2C.672 cm2D.84 cm24.菱形的周长为16,两邻角度数的比为1∶2,此菱形的面积为()A.43B.83C.103D.1235.下列语句中,错误的是()A.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B.菱形的两组对边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C.菱形的两组对边可以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D.菱形的相邻两边可以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7.菱形的周长为12 cm,相邻两角之比为5∶1,那么菱形对边间的距离是()A.6 cmB.1.5 cmC.3 cmD.0.75 cm8.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AF⊥CD于点F,且E、F分别为BC、CD的中点,(如图1)则∠EAF等于()A.75°B.60°C.45°D.30°图1 图29.已知菱形ABCD中,AE⊥BC于E,若S菱形ABCD=24,且AE=6,则菱形的边长为()A.12B.8C.4D.210.菱形的边长是2 cm,一条对角线的长是23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是()A.4 cmB.3cmC.2 cmD.23cm1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组内错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四边形是()A.一般平行四边形B.菱形C.矩形D.正方形12.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能判别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是()A.OA=OB=OC=OD,AC⊥BDB.AB∥CD,AC=BDC.AD∥BC,∠A=∠CD.OA=OC,OB=OD,AB=BC13.在矩形ABCD的边AB上有一点E,且CE=DE,若AB=2AD,则∠ADE 等于()A.45°B.30°C.60°D.75°14.矩形的一内角平分线把矩形的一条边分成3和5两部分,则该矩形的周长是()A.16B.22C.26D.22或2615.在正方形ABCD中,AB=12 cm,对角线AC、BD相交于O,则△ABO 的周长是()A.12+122B.12+62C.12+2D.24+62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一角为60°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三、填空题1AD,则四个内角1.如图3,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O,若OD=2为________.图3 图42.若一条对角线平分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且一边长为a时,如图4,其他三边长为___ _____;周长为____ ____.3.菱形的周长是8 cm,则菱形的一边长是______.4.菱形的一个内角为120°,平分这个内角的对角线长为11厘米,菱形的周长为______.5.菱形的对角线的一半的长分别为8 cm和11 cm,则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6.菱形的面积为24 cm2,一对角线长为6 cm,则另一对角线长为______,边长为______.7.菱形的面积为83平方厘米,两条对角线的比为1∶3,那么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8.延长等腰△ABC的腰BA到D,CA到E,分别使AD=AB,AE=AC,则四边形BCDE是________,其判别根据是_____ __.7.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是60°,一条对角线与矩形短边的和为15,那么矩形对角线的长为_ __ _ _ __,短边长为___ ____.8.矩形ABCD的周长是56 cm,它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少4 cm,则AB=_______,BC=_______.9.正方形的一条边长是3,那么它的对角线长是_______.10.在一正方形的四角各截去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而得到一个小正方形,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所截的三角形的直角边长是__ ______.四、解答题2.□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四边形AFCE是否是菱形?为什么?3.菱形ABCD的周长为20 cm,两条对角线的比为3∶4,求菱形的面积.4.在四边形ABCD中,∠B=∠D=90°,且AB=CD,四边形ABCD是矩形吗?为什么?5.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G、H分别是OA、OB、OC、OD的中点,顺次连结E、F、G、H所得的四边形EFGH 是矩形吗?说明理由.18.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BC是等边三角形,求∠EAD的度数.19.如图,正方形ABCD,AB=a,M为AB的中点,ED=3AE,(1)求ME的长;(2)△EM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三)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线段绕着它的中点旋转180°后与原线段重合,那么线段是中心对称图形B.正三角形绕着它的三边中线的交点旋转120°后与原图形重合,那么正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C.正方形绕着它的对角线交点旋转90°后与原图形重合,则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D.正五角星绕着它的中心旋转72°后与原图形重合,则正五角星是中心对称图形2.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等边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D.菱形3.在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圆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图形个数为()A.1B.2C.3D.44.菱形、矩形、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中心只有一个,而对称轴的个数依次是()A.1,1,1B.2,2,2C.2,2,4D.4,2,45.如果一个图形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那么这个图形()A.只能是轴对称图形B.不可能是中心对称图形C.一定是轴对称图形,也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D.一定是轴对称图形,但无法判别是中心对称图形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B.有两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C.只有相邻的两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D.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7.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3∶4,则这个四边形是()A.等腰梯形B.直角梯形C.平行四边形D.不能确定8.以线段a=16,b=13为梯形的两底,c=10,d=6为腰画梯形,这样的梯形()A.只能画出一个B.能画出2个C.能画出无数个D.不能画出9.在梯形ABCD中,AD∥BC,AB=AC,若∠D=110°,∠ACD=30°,则∠BAC等于()A.80°B.90°C.100°D.110°10.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E⊥BC于E,且AE=AD,BC=3AD,则∠B等于()A.30°B.45°C.60°D.135°二、填空题1.若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__对;若梯形ABCD为一般梯形,那么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对.2.在梯形ABCD中,AD∥BC,∠B=50°,∠C=80°,AD=8,BC=11,则CD=_______.3.等腰梯形的腰长为5 cm,上、下底的长分别为6 cm和12 cm,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4.在梯形ABCD中,AD∥BC,∠B=90°,∠C=45°,CD=10 cm,BC=2AD,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5.一个正方形绕着它的中心至少旋转________度,能够和原图形重合.6.中心对称图形的对应点连线经过_______,并且被_______平分.7.中心对称图形中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条对应线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8.已知六边形ABCDEF是中心对称图形,A B=1,BC=2,CD=3,那么EF=_______.9.如图,线段AB、CD互相平分于点O,过O作EF交AC于E,交BD 于F,则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O.指出图形中的对应点_______,对应线段_______,对应三角形_______.三、解答题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M、N分别为CD、AB中点,且MN⊥AB.梯形ABCD一定为等腰梯形,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说明理由.2.在梯形ABCD中,AD∥BC,AC⊥BD,若AD=2,BC=8,BD=6,求:(1)对角线AC的长;(2)梯形ABCD的面积.15.如图,欲用一块面积为800 cm2的等腰梯形彩纸作风筝,用竹条作梯形的对角线且对角线恰好互相垂直,那么需要竹条多少厘米?15.如图,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其中AD=BC,若AD=5,CD=2,AB=8,求梯形ABCD的面积.。

2022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专题训练试题(无超纲)

2022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专题训练试题(无超纲)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专题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点C是y轴正半轴上的点,BC=.点B到原点的最大距离为()AC=,6BC AC⊥于点C.已知16A.22 B.18 C.14 D.102、如图,在△ABC中,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已知∠B=55°,则∠AEF的度数是()A.75°B.60°C.55°D.40°3、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为四边形ABCD,若测得点A,C之间的距离为6cm,点B,D之间的距离为8cm,则纸条的宽为()A.5cm B.4.8cm C.4.6cm D.4cm4、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都是矩形.若20∠=︒,则DGFBAG∠等于()A.70︒B.60︒C.80︒D.45︒5、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已知AE⊥BD于E,∠DBC=30°,BE=1cm,则AE的长为()A.3cm B.2cm C.D6、如图,在△ABC中,∠ABC=90°,AC=18,BC=14,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BE,点M在CB的延长线上,连接DM,若∠MDB=∠A,则四边形DMBE的周长为()A.16 B.24 C.32 D.407、如图菱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BD=8,AC=6,则AB的长是()A.5 B.6 C.8 D.108、如图,矩形ABCD中,AC交BD于点O,且AB=24,BC=10,将A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至CE.连接AE,且F、G分别为AE、EC的中点,则四边形OFGC的面积是()A.100 B.144 C.169 D.2259、在菱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10,BD=24,则此菱形的边长为()A.14 B.25 C.26 D.1310、下列∠A:∠B:∠C:∠D的值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1:2:3:4 B.1:4:2:3C.1:2:2:1 D.3:2:3:2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Rt△ABD中,∠D=90°,AB=8,BD=4,在BD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得DC=BD,在直线AD 左侧有一动点P满足∠PAD=∠PDB,连接PC,则线段CP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O在ACD△内,OAC ODA∠=∠,则AOD∠的度数为______.3、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中,AB=30cm,将纸片对折后展开得到折痕EF.点P为BC边上任意一点,若将纸片沿着DP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线段EF的三等分点上,则BC的长等于_________cm.4、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8,△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_____.5、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5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cm,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cm2.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1)如图a ,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过点D 作DP ∥OC ,且DP=OC ,连接CP ,判断四边形CODP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b ,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菱形,结论应变为什么?说明理由.(3)如图c ,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正方形,结论又应变为什么?说明理由.2、如图,ABD △中,ABD ADB ∠=∠.(1)作点A 关于BD 的对称点C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所作的图中,连接BC ,DC ,连接AC ,交BD 于点O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3、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30A ︒∠=,点O 为AB 的中点,点P 为直线BC 上的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OC ,OP ,以OP 为边在OC 的上方作等边OPQ ∆,连接BQ .(1)OBC 是________三角形;(2)如图1,当点P 在边BC 上时,运用(1)中的结论证明CP BQ =;(3)如图2,当点P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E是AC的中点,连接BD,ED,EB.求证:∠1=∠2.5、(1)如图1中,∠A=90°,请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直线,把ABC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不写作法,但须保留作图痕迹).(2)已知内角度数的两个三角形如图2、图3所示.请你判断,能否分别画一条直线把它们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若能,请画出直线,并标注底角的度数.(3)一个三角形有一内角为48°,如果经过其一个顶点作直线能把其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它的最大的内角可能值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分析】首先取AC的中点E,连接BE,OE,OB,可求得OE与BE的长,然后由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得点B到原点的最大距离.【详解】解:取AC的中点E,连接BE,OE,OB,∵∠AOC=90°,AC=16,∴OE=CE12=AC=8,∵BC⊥AC,BC=6,∴BE=10,若点O,E,B不在一条直线上,则OB<OE+BE=18.若点O,E,B在一条直线上,则OB=OE+BE=18,∴当O,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OB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8.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C【解析】【分析】证EF是△ABC的中位线,得EF∥BC,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EF∥BC,∴∠AEF=∠B=5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出EF∥BC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分析】由题意作AR⊥BC于R,AS⊥CD于S,根据题意先证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由AR=AS得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最后利用菱形ABCD的面积建立关系得出纸条的宽AR的长.【详解】解:作AR⊥BC于R,AS⊥CD于S,连接AC、BD交于点O.由题意知:AD∥BC,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个矩形等宽,∴AR=AS,∵AR•BC=AS•CD,∴BC=CD,∴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在Rt△AOB中,∵OA=3cm,OB=4cm,∴AB cm,∵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5cm,∴菱形ABCD的面积12AC BD BC AR=⋅=⋅,即16852AR⨯⨯=,解得:244.85AR==cm.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以及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相乘的一半.4、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AGF=∠DAB=90°,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GA BAG∠=∠,即可得∠DGF=70°.【详解】解:∵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都是矩形∴∠AGF=∠DAB=90°,DC//AB∴20∠=∠=︒DGA BAG∴902070DGF AGF DGA∠=∠-∠=︒-︒=︒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5、D【解析】【分析】根据矩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E=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90°,∠BDA=∠DBC=30°,∵AE⊥BD,∴∠DAE=60°,∴∠BAE=30°,在Rt△ABE中,∠BAE=30°,BE=1cm,∴AB=2cm,∴AE 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各图形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分析】由中点的定义可得AE =CE ,AD =BD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DE //BC ,DE =12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E =∠ABC =90°,利用ASA 可证明△MBD ≌△EDA ,可得MD =AE ,DE =MB ,即可证明四边形DMBE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MD =BE ,进而可得四边形DMBE 的周长为2DE +2MD =BC +AC ,即可得答案.【详解】∵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E =CE ,AD =BD ,DE 为△ABC 的中位线,∴DE //BC ,DE =12BC ,∵∠ABC =90°,∴∠ADE =∠ABC =90°,在△MBD 和△EDA 中,90MDB A BD AD MBD ADE ∠=∠⎧⎪=⎨⎪∠=∠=︒⎩, ∴△MBD ≌△EDA ,∴MD =AE ,DE =MB ,∵DE //MB ,∴四边形DMBE 是平行四边形,∴MD =BE ,∵AC =18,BC =14,∴四边形DMBE 的周长=2DE +2MD =BC +AC =18+14=3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7、A【解析】【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得OA =OC =3,OB =OD =4,AO ⊥BO ,由勾股定理求出AB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6,BD =8,∴OA =OC =3,OB =OD =4,AO ⊥BO ,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5AB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13FG AC FG OC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四边形OFGC 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90AC CE ACE =∠=︒,从而可得OC CG =,最后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可得四边形OFGC 为正方形,由此即可得.【详解】 解:四边形ABCD 为矩形,24,10AB AD ==,1126,1322BD OC AC BD ∴====, ,F G 分别为,AE EC 的中点,11//,,22FG AC FG AC CG EC ∴==, FG OC ∴=,∴四边形OFGC 为平行四边形,又A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90AC CE ACE ∴=∠=︒,OC CG ∴=,∴平行四边形OFGC 为正方形,∴四边形OFGC 的面积是2213169O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9、D【解析】【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 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10,BD=24,∴AB=BC=CD=AD,AC⊥BD,OB=OD=12BD=12,OA=OC=12AC=5,在Rt△ABO中,AB,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求出AB=13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分析】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和∠C是对角,∠B和∠D是对角,对角的份数应相等.【详解】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只有D符合条件.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在应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时,应仔细观察题目所给的条件,仔细选择适合于题目的判定方法进行解答,避免混用判定方法.二、填空题1、【解析】【分析】如图,取AD的中点O,连接OP、OC,然后求出OP、OC的长,最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取AD的中点O,连接OP、OC∵∠PAD=∠PDB,∠PDB+∠ADP=90°,∴∠PAD+∠ADP=90°,即∠APD=90°,∵AO=OD,∴PO=OA=AD,∴AD∴OP=∵BD=CD=4,OD=∴OC==∵PC≤OP+OC,∴PC≤∴PC的最大值为故填:【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添加常用辅助线,进而求得OP、OC的长.2、135°【解析】【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OAC+∠OAD=45°,再由∠OAC=∠ODA,推出∠ODA+∠OAD=45°,即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AD=45°,∴∠OAC+∠OAD=45°,又∵∠OAC=∠ODA,∴∠ODA+∠OAD=45°,∴∠AOD=180°-∠ODA-∠OAD=135°,故答案为:1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3、【解析】【分析】分为将纸片沿纵向对折,和沿横向对折两种情况,利用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如图:当将纸片沿纵向对折根据题意可得:30AB EF DC DC '====C '为EF 的三等分点22302033EC EF '∴==⨯=∴在Rt DEC '△中有DE =2AD DE ∴==BC AD ∴==如图:当将纸片沿横向对折根据题意得:30AB DC DC '===,11301522DF DC ==⨯=∴在Rt DFC '△中有C F 'C '为EF 的三等分点23C F EF '∴=32EF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关键是分两种情况作出折痕EF ,考虑问题应全面,不应丢解.4、【解析】【分析】由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PB =PD ,当B 、P 、E 共线时PD +PE 最小,求出BE 即可.【详解】解:∵正方形中B 与D 关于AC 对称,∴PB =PD ,∴PD+PE=PB+PE=BE,此时PD+PE最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8,△ABE是等边三角形,∴BE=∴PD+PE最小值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求最短距离,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24【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作图,得出四边形ABCD为菱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求解面积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作图如下:由题意得四边形ABCD为菱形,AC BD ∴⊥,且平分,8AC =,4OA =,由勾股定理:3OB ==,6BD =∴,2118624()22ABCDS AC BD cm ∴=⋅⋅=⨯⨯=, 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及形,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四边形是菱形.三、解答题1、(1)四边形CODP 是菱形,理由见解析;(2)四边形CODP 是矩形,理由见解析;(3)四边形CODP 是正方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CODP 是平行四边形,再由矩形的性质可得OD =OC ,即可证明平行四边形OCDP 是菱形;(2)先证明四边形CODP 是平行四边形,再由菱形的性质可得∠DOC =90°,即可证明平行四边形OCDP 是矩形;(3)先证明四边形CODP 是平行四边形,再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D ⊥AC ,DO =OC ,即可证明平行四边形OCDP 是正方形;【详解】解:(1)四边形CODP 是菱形,理由如下:∵DP ∥OC ,且DP=OC ,∴四边形CODP 是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ABCD是矩形,∴OD=OC,∴平行四边形OCDP是菱形;(2)四边形CODP是矩形,理由如下:∵DP∥OC,且DP=OC,∴四边形CODP是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BD⊥AC,∴∠DOC=90°,∴平行四边形OCDP是矩形;(3)四边形CODP是正方形,理由如下:∵DP∥OC,且DP=OC,∴四边形CODP是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AC,DO=OC,∴∠DOC=90°,平行四边形CODP是菱形,∴菱形OCDP是正方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2、(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作BD 的垂直平分线,再截取MA MC =即可;(2)先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O DO =,依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详解】(1)解:如图所示,作BD 的垂直平分线,再截取MA MC =,点C 即为所求.(2)证明:如图所示:∵ABD ADB ∠=∠,AC BD ⊥,∴90AOD AOB ∠=∠=︒,在ABO 与ADO 中,ABD ADB AOD AOB AO AO ∠=∠⎧⎪∠=∠⎨⎪=⎩, ∴ABO ADO ∆≅∆;∴BO DO =,又∵AO CO =,AC B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和菱形的证明,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尺规作图方法和菱形的判定定理进行作图与证明.3、(1)等边;(2)见解析;(3)成立,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明12BC OC OB AB ===,即可证明△OBC 是等边三角形; (2)先证明COP BOQ ∠=∠,即可利用SAS 证明COP BOQ ≌,得到CP BQ =;(3)先证明COP BOQ ∠=∠,即可利用SAS 证明COP BOQ ≌,得到CP BQ =.【详解】(1)∵∠ACB =90°,∠A =30°,O 是AB 的中点, ∴12BC OC OB AB ===, ∴△OBC 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2)由(1)可知,OB OC =,60BOC ∠=︒, OPQ 是等边三角形,OP OQ ∴=,60POQ ∠=︒,60COP BOP BOQ ∴∠=︒-∠=∠,即COP BOQ ∠=∠,在COP 和BOQ △中OC OB COP BOQ OP OQ =⎧⎪∠=∠⎨⎪=⎩, ()COP BOQ SAS ∴≌,CP BQ ∴=;(3)成立,CP BQ =证明:由(1)可知,OB OC =,60BOC ∠=︒, OPQ 是等边三角形,OP OQ ∴=,60POQ ∠=︒,60COP BOP BOQ ∴∠=︒+∠=∠,即COP BOQ ∠=∠,在COP 和BOQ △中OC OB COP BOQ OP OQ =⎧⎪∠=∠⎨⎪=⎩, ()COP BOQ SAS ∴≌,CP BQ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4、见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详解】解:∵∠ABC =∠ADC =90°,∴△ABC 和△ADC 是直角三角形,∵点E 是AC 的中点,∴EB =12AC ,ED =12AC ,∴EB=ED,∴∠1=∠2.【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5、(1)见解析;(2)见解析;(3)108°【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作BC的垂直平分线即可确定点E,连接AE即可;(2)分别以24°为底角,可分割出两个等腰三角形;(3)利用图1、2、3中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详解】解:(1)如图,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连接AE,则直线AE即为所求;(2)如图:(3)根据(1)(2)中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可知:当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肯定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此时最大角为90°;当一个角是另一个三倍时,也肯定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此时最大角为99°;如图3,此时最大角为108°.综上所述:最大角为108°,故答案为:10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屯脚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2学期期末专题试卷八年级 数学 专题一(二次根式)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B .x >C .x ≥D .x >2. 在函数y=1x-3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B .0x ≠C .3x >D .3x =3、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B .x >C .x ≥D .x >4、在函数y=1x-3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B .0x ≠C .3x >D .3x =5、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B) (C) (D)6、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B) (C) (D)7、下列二次根式中不能再化简的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8、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9 B. 7 C. 20 D.319、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9B. 7C. 20D.31二、计算题-()2+-+4、1021128-⎪⎭⎫⎝⎛+--+π,(83)6(4236)22+⨯--÷5、先化简,后计算:11()b a b b a a b ++++,其中512a +=,512b -=6、化简并求值:(x-1x+1 +2x x 2-1 )÷ 1x 2-1 ,其中x=0。

7、化简求值:,其中.8、先化简后求值.9、已知的值是 .三、(二次根式非负性)1、若为实数,且,则的值为( )A .1B .C .2D .2、若三角形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0,则△ABC 的面积为____.3、已知,那么的值为( ) A .一l B .1 C .32007D .4、若实数a 、b 满足042=-++b a ,则ba=专题二(勾股定理)一、选择题或填空题1、有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4和5,要使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长为()A、3 B 、 C、3或 D、3或2、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A.7,24,25 B .,, C.3,4,5 D.4,,3、在△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A.42 B.32 C.42或32 D.37或334、△ABC中,若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是( )A.42B.32C.42或32D.37或335、以下列各组数为边的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有()(1)3,4,5;(2),,;(3)32,42,52;(4)0.03,0.04,0.05.A.1个B.2个C.3个D.4个6、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 .7、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则= .8、如图所示,一个梯子AB长2.5米,顶端A靠在墙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角C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测得BD长为0.5米,则梯子顶端A下滑了__________米.9、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为3和4,则该三角形的第三边为 .二、综合体1、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cm.2、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求:(1)的长;(2)的长.3、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B. 24C.D. 3164、如图,中,于D,若求的长。

专题三(平行四边形)一、填空题或选择题1、如图,矩形ABCD中,AB=2,BC=3,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于点E、F,连接CE,则CE的长________.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的边BC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AC,连接AE交CD于F,则∠AFC为度.3、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E为BC的中点,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4、如图,在□ABCD的面积是12,点E,F在AC上,且AE=EF=FC,则△BEF的面积为()A. 6B. 4C. 3D. 25、如下图,在中,分别是边的中点,已知,则的长为()A.3 B.4 C.5 D.6EFD CBA二、综合体(平行四边形)1、(本题10分)如图,在□ABCD 中,F E 、分别是边BC 和AD 上的点.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CDF ABE ∆∆≌,并给予证明.2、.如图,在□ABCD 中,F 是AD 的中点,延长BC 到点E ,使CE=21BC ,连结DE ,CF 。

(1)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4,AD=6,∠B=60°,求DE 的长。

3、如图,点E 、F 分别是□ABCD 的边BC 、AD 上的点,且BE=DF .(1) 试判断四边形AECF 的形状; (2) 若AE=BE ,∠BAC =90°,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4、如图,E 、F 分别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上两点,且AE DF =.求证:(1)BOE ∆≌COF ∆;(2)四边形BCFE 是等腰梯形.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对角线BD 平分 ∠ABC ,P 是BD 上一点,过点P 作PM ⊥AD ,PN ⊥CD ,垂 足分别为M 、N 。

(1) 求证:∠ADB =∠CDB ; (2) 若∠ADC =90︒,求证:四边形MPND 是正方形。

专题四(一次函数)一、 选择题或填空题1、已知点(-2,y 1),(-1,y 2),(1,y 3)都在直线y=-3x +b 上,则y 1,y 2,y 3的值的大小关系是( )A .y 1>y 2>y 3B .y 1<y 2<y 3C .y 3>y 1>y 2D .y 3<y 1<y 2 2、一次函数与的图像如下图,则下列结论:①k<0;②>0;③当<3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3、函数y=(m+1)x-(4m-3)的图象在第一、二、四象限,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4、一次函数y=mx+n 与y=mnx (mn ≠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像是……( )A. B. C. D.5、如图,已知函数和的图象交点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6、如图,函数y=2x 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m,3),则不等式2x<ax+4的解集为( )A.x<B.x<3C.x>D.x>3FEOD CBAA B CD N M Pyx o yxoyxoyxo7、与直线y=2x+1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是()A.y=-2x+1 B.y=-2x-1 C112y x=-- D112y x=-+8、将直线y=3x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9、从A地向B地打长途电话,通话3分钟以内(含3分钟)收费2.4元,3分钟后每增加通话时间1分钟加收1元(不足1分钟的通话时间按1分钟计费),某人如果有12元话费打一次电话最多可以通话分钟.二、根据图像回答问题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骑车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使路程s (米)关于时间t(分)的函数图象,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A .B. C .D.2、小明、小宇从学校出发到青少年宫参加书法比赛,小明步行一段时间后,小宇骑自行车沿相同路线行进,两人均匀速前行.他们的路程差s(米)与小明出发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①小宇先到达青少年宫;②小宇的速度是小明速度的3倍;③a=20;④b=60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李老师开车从甲地到相距240km的乙地,如果油箱剩余油量y(L)与行驶里程x(km)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到达乙地时油箱剩余油量是 L.4、某商店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100元/件的运动服,规定试销时的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180元/件,经市场调查,发现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关系满足一次函数y=kx+b(k≠0),其图象如图。

(1)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销售单价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销售量y不低于80件。

5、某电信公司开设了甲、乙两种市内移动通信业务。

甲种使用者每月需缴18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再付话费0.2元;乙种使用者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

若一个月内通话时间为分钟,甲、乙两种的费用分别为和元。

(1)试分别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的图像;(3)根据一个月通话时间,你认为选用哪种通信业务更优惠?6、已知,直线y=2x+3与直线y=-2x-1.(1) 求两直线与y轴交点A,B的坐标;(2) 求两直线交点C的坐标;(3) 求△ABC的面积.三、设计方案,求最值7、我市某化工厂现有甲种原料290kg,乙种原料212kg,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80件.生产一件A产品需要甲种原料5kg,•乙种原料1.5kg,生产成本是120元;生产一件B产品,需要甲种原料2.5kg,乙种原料3.5kg,•生产成本是200元.(1)该化工厂现有的原料能否保证生产?若能的话,有几种生产方案,请你设计出来;(2)设生产A,B两种产品的总成本为y元,其中一种的生产件数为x,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函数的性质说明(1)中哪种生产方案总成本最低?•最低生产总成本是多少?xy140120100120140801608、某服装厂现有A 种布料70m ,B 种布料52m ,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 、N 两种型号的时装80套.已知做一套M 型号的时装需要A 种布料0.6m ,B 种布料O.9m ,可获利45元,做一套N 型号的时装需要A 种布料1.1m ,B 种布料0.4m ,可获利50元.若设生产N 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 ,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的总利润为y 元.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该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时装中,当生产N 型号的时装多少套时,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专题五(数据的波动)一、 选择题或填空题1、已知样本x , 99,100,101,y 的平均数为100,方差是2,则x = ,y = . 2、刘翔为了迎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刻苦进行110米拦训练,教练对他的10次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若要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则教练需要知道刘翔这10次成绩的( )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3、一组有三个不同的数:3、8、7,它们的频数分别是3、5、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4、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方差是,则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5、某班第一小组7名同学的毕业升学体育测试成绩(满分30分)依次为:25,23,25,23,27,30,25,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23,25B .23,23C .25,23D .25,256、某公司10名职工的5月份工资统计如下,该公司10名职工5月份工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400元、2400元B.2400元、2300元C.2200元、2200元D.2200元、2300元7、在方差公式()()()[]2222121x x x x x x nS n -++-+-= 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 是样本的容量 B. n x 是样本个体C. x 是样本平均数 D. S 是样本方差8、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B )众数是42(C )中位数是58(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9、某老师计算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时按照如下的标准: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50%.小东和小华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请你通过计算回答:小东和小华的学期总评成绩谁较高?某中学对“助残”自愿捐款活动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一组学生捐款情况的数据,下图是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图中从左到右各长方形高度之比为2:8:5:4:3,又知此次调查中捐15元和20元得人数共39人.(1) 他们一共抽查了多少人?(2) 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各是多少?(3) 若该校共有1500名学生,请估算全校学生共捐款多少元?工资(元) 2 000 2 200 2 400 2 600 人数(人)13 42学生 平时成绩 期中成绩 期末成绩小东 70 80 90小华 90 70 80 010203040506070809012345678某班学生1~8月课外阅读数量折线统计图3670585842287583本数月份(第8题)12345678专题六:最值问题1、如图,没有上盖的圆柱盒高为10cm,周长为32cm,点A距离下底面3cm.一只位于圆柱盒外表面点A处的蚂蚁想爬到盒内表面对侧中点B处.则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长为cm如图,在△ABC中,AB=3,AC=4,BC=5,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于F,M为EF中点,则AM的最小值为【】A.54B.52C.53D.65专题七:找规律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3、△4…,则△2013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2、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DAB=60°.连结对角线AC,以AC为边作第二个菱形ACEF,使∠FAC=60°.连结AE,再以AE为边作第三个菱形AEGH使∠HAE=60°…按此规律所作的第n个菱形的边长是 .专题八:动点问题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6cm. 射线AG//BC,点E从点A出发沿射线AG以1cm/s的速度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连接EF,当EF经过AC边的中点D时,求证:△ADE≌△CDF;(2)填空:①当t为_________s时,四边形ACFE是菱形;②当t为_________s时,以A、F、C、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2、如图,△ABC中,点O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外角平分线CF于点F,交∠ACB内角平分线CE于E.(1)试说明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猜想△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MPFEC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