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心理学 名词解释2
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2)社会刻板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现象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反映在人们心理活动中,这就是地域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斯大林所讲的“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它具有反常规的特点,往往以“新“和“奇”吸引公众,所以又叫时兴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骚乱:是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府状态组织内部公众:是组织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力量;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组织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社区公众:指的是所在地生活的居民,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种群体中的人媒介公众:包括新闻媒介公众,但不仅仅择时新闻媒介公众政府公众: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国家法律、方针、政策的监护者购买公众:也即一般称为“消费公众”的那一类公众压抑作用:是在无意识中把危险的记忆、观念、知觉等驱逐出无意识领域,并严禁它唤起任何自觉的外显的举动投射作用:把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其它人或周围的事物,以此来逃避良心的指责、求得心理平衡反向作用:是用相反的方式反映不愿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想法的举动,因为渴望表现得特别淡漠,因为喜欢面表现得特别厌恶都是反作用的类型文饰作用:是用错误的推理,制造种种理由和借口为自己辨解,从而达到自我蒙骗的心理机制转移作用:是把自己内心不可遏止的冲动改换方向,改其他目标作为心理发泄对象的心理机制信息: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和大脑能够感知到未曾知道的东西信息沟通:信息的交流和贯通链形沟通:是最原始的一种沟通形式,是其它三种形式的雏形根形沟通:是在环形沟通和星形沟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沟通方式星形沟通:是一种集权式的沟通,它常常反映在一些灸手可热的权力部门轮形沟通:在四种信息沟通网络中的民主性是最突出和最显见的。
公共关系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主客体及其在传播沟通中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是:主体心理、客体心理、沟通与传播心理。
2、公众舆论:就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在涉及共同利益的有争议问题上所持有的带评价性意见的总和,是公众对组织实态及特征的基本一致的评价。
3、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简而言之,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4、公众心理定势: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公众对某一对象的共同心理状态与一般的行为倾向。
5、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社会群体或事物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概括的、固定的看法。
一般来说,生活在同一地域或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总会表现出许多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相似性。
比如:普遍认为广东人有钱。
6、社会助长: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者在场旁观,从而活动效率得到提高,就叫做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
包括两种情况,共同活动效应和观众效应。
实验:法国,特里普莱特。
相反的:社会惰化或社会阻抑。
7、从众:是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这就是从众现象。
8、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仿照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
模仿是一种常见的、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
9、感染:是指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感情共鸣,它是十分普遍的人际间情感的同化反应方式,是情感的传递和传染。
10、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公众自然地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或按所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
29657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领悟】公关四特征(心理学角度)1、公关是一种人及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及物或人及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关是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及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关是主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既然公关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那么就不能够完全解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关切理学探讨原则【领悟】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2、着眼于影响公众看法的原则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三)公关切理学的探讨内容【驾驭】1公关的客体------- 公众的心理2、公关的过程一一公关活动中的心理(1)四个基本环节:一是摸清状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二是确定目标,制定安排的活动环节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四是检查评估,总结阅历的活动环节(2)公共关系过程特点和规律①公共关系过程是至福丽半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
②公关过程是在内外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参及其中的过程,主体的作用只有在同内外环境的作用协调一样的基础上,才能对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
③公关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沟通或相互斗争的过程,客体在公关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主体充分地认知客体,并充分地被客体所认知是公关活动取得志向成果的保证。
3、公关的主体一一组织团体的心理(1)组织团体不肯定是公共关系主体(2)公共关系主体并不肯定是组织团体p8(四)公关切理学的探讨任务【驾驭】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养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4、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关切理学可利用的有利条件:(1)改革、开放的路途、方针,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发挥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
(2)我们有丰富的现代心理学探讨的成果可资借鉴、运用,这有助于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公关切理学体系。
(3)人民群众的创建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切理学供应活水绵绵的源头。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第一章公关心理学概述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公共关系学原理和普通心理学原理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正确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是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出发点,也是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一节公关心理学涵义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性的应用学科。
研究这门学科,首先要弄清楚其研究的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和特征以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同时,还要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一、公关心理学的概念和特征公关心理学即公共关系心理学,既是心理学,又是公共关系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关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公关心理学的含义要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含义,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与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就容易理解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学了。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从心理角度研究的公共关系学,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
公关心理学,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心理互动,即二者寻求沟通、理解与合作的心理发生现象及其规律。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实践中公共关系的主客体及其在传播沟通中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公关心理与实务2公共关系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科,但又不是一般的心理学科,而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应用心理学,它专门探讨公关活动这一特定的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因此就其性质来看,公共关系心理学具有心理学应用学科和公共关系学分支学科双重属性。
2.公关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随着现代社会实践领域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正在形成庞大的心理学学科群。
公共关系心理学正是在公关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兴的应用心理学。
3.公关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其实是一个学科群。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重点题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P10)2、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P11)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P12)4、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P17)5、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6、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于个人媒介志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7、营销推广:是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和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P54)8、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P54)9、游说:是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P54)10、论题处理:又称“问题管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P55)11、危机处理: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二是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
(P55)12、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P98)13、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
(P112)14、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江苏自考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考点全集
按章节顺序、考试大纲整理。
文中的页码减10是实体书页码。
第一章绪论一、研究对象【领会】1.公共关系是一种特定利益支配下的人与人发生关系的过程。
【熟练掌握】2.公共关系心理是公共关系行为、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规律。
P14【熟练掌握】3.公共关系心理特点P141.可知,主动的行为和活动。
2.情感,所至金石为开。
3.自利,双方维护自身利益。
4.广泛,外延广阔,兼有管理、传播、商业。
【掌握】二、研究容P161.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2.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心理。
3.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掌握】三、研究任务P181.部管理2.人员素质3.活动开展4.理论建设(1)改革开放方针(2)现代心理学理论(3)人们创造实践【领会】四、研究原则1.立足公关实践。
2.影响公众态度。
3.围绕公众心理。
4.勇于开拓创新。
第234章论述公众心理(客体)。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一、概述【领会】(一)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掌握】(二)结构:能力、气质、性格。
【领会】二、个体:能力、气质、性格。
三、角色【掌握】(一)性别差异评价1.就一般、总体而言,非每个女子和男子一定有这样的表现。
2.历史、发展的。
3.反映男女共性的特点,具体对象具体分析。
【熟练掌握】(二)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1.军人:整肃性、奉献性、坚毅性。
2.工人:群体性、娱乐性、外露性。
3.农民:眷恋土地家乡、渴望现代化生活、实用实惠。
4.服务员:善观察、反应灵、自尊自卑。
四、群体【熟练掌握】(一)一般特征认同、归属、排外、整体。
【熟练掌握】(二)领袖特征1.自然领袖(非正式群体):(1)因个性心理特征产生。
(2)注重对群体中成员的了解、沟通和尊重,易得罪正式群体。
(3)一般没有不良作风,服从群众。
(4)无合法的地位、权利、职责,在群体中有事实的地位、影响力,推动地位权利合法化。
2.各级领导(正式群体):(1)因个性心理特征产生,受制于本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二、考核要求(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1、识记:(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2、领会:(1)公共关系的特征(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领会:(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1、识记:(1)公共心理的概念2、领会:(1)公共心理的特征(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1、识记:(1)公共关系客体;(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2、领会:(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1、领会:(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一、考核知识点(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二、考核要求(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1、识记:(1)公众;(2)心理特征2、领会:(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1、识记:(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2、领会:(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1、识记:(1)公众在性别、年龄、职业、不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角色心理特征2、领会:(1)了解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1、识记:(1)群体;(2)群体领袖;2、领会:(1)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2)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3)群体心理与群体领袖心理的关系;(4)了解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对于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3、应用:(1)运用群体心理的原理分析所在单位的群体心理特征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一、考核知识点(一)公众的兴趣倾向(二)公众的需要倾向(三)公众的价值观倾向(四)公众的自我倾向二、考核要求(一)公众的兴趣倾向1、识记:(1)什么是兴趣;(2)兴趣的个体差异2、领会:(1)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作用(二)公众的需要倾向1、识记:(1)什么是需要;(2)需要的特点;(3)需要的类别;(4)需要的层次2、领会:(1)了解公众需要对于公共关系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三)公众的价值观倾向1、识记:(1)价值;(2)价值观;(3)价值评价体系;(4)价值取向类型2、领会:(1)格雷夫斯的价值取向类型理论;(2)将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取向相联系划分价值取向类型(四)公众的自我倾向1、识记:(1)自我与自我意识;(2)自我的构成要素;(3)自我的境界:(4)自我倾向2、领会:(1)自我有哪几种境界;(2)什么是自我的分化与统一3、应用:(1)具有哪一种自我倾向的人更适合做公共关系工作,为什么第四章公众的心理定势一、考核知识点(一)心理定势概述(二)微观心理定势(三)宏观心理定势(四)流行心理定势二、考核要求(一)心理定势概述1、识记:(1)心理定势;(2)心理定势的特点;(3)心理定势的类别2、领会:(1)心理定势与心理特征、心理倾向的区别与联系;(2)心理定势对行为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二)微观心理定势1、识记:(1)首次效应;(2)晕轮效应;(3)经验效应;(4)移情效应2、领会:(1)微观心理定势有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3 、应用:(1)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如何有效利用或避免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和移情效应(三)宏观心理定势1、识记:(1)社会刻板印象;(2)地域文化心理;(3)民族文化心理2 、领会:(1)地域文化心理的表现形式;(2)地域文化心理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区别与联系3、应用:(1)社会刻板印象对于公共关系工作的启示(四)流行心理定势1、识记:(1)时尚;(2)流言;(3)骚乱2、领会:(1)为什么说时尚、流言、骚乱也是心理定势的表现;(2)时尚、流言、骚乱产生与消失的过程3、应用:(1)掌握时尚、流言、骚乱等心理规律对于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第五章对公众心理的认知一、考核知识点(一)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二)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三)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四)克服认知公众心理的障碍二、考核要求(一)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1、领会:(1)公众个体心理认知的主要媒介与方法(二)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1、识记:(1)组织内部公众;(2)社区公众;(3)媒介公众;(4)政府公众;(5)购买公众2、领会:(1)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向心力的区别与联系3、应用:(1)对不同群体的公众心理的认知各有什么要求(三)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1、识记:(1)宏观环境;(2)微观环境;(3)舆论2、领会:(1)影响公众心理变化的因素;(2)舆论导向对公众心理的影响(四)克服认知公众心理的障碍1、识记:(1)压抑作用;(2)投射作用;(3)反向作用:(4)文饰作用;(5)转移作用2、领会:(1)影响对公众心理的认知的主要因素3、应用:(1)如何克服对公众心理认知过程中的障碍第六章和公众心理的沟通一、考核知识点(一)和公众的信息沟通(二)和公众的意见沟通(三)和公众的情感沟通(四)和特殊公众的沟通二、考核要求(一)和公众的信息沟通1、识记:(1)信息;(2)信息沟通;(3)链形沟通;(4)星形沟通;(5)根形沟通;(6)轮形沟通2、领会:(1)为什么说任何沟通是心理沟通;(2)信息沟通的基本模式;(3)信息沟通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3、应用:(1)选择与公众沟通的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二)和公众的意见沟通1、识记:(1)意见沟通;(2)公众意见的类别2、领会:(1)意见沟通的功能;(2)意见沟通的过程3、应用:(1)如何与公众进行意见沟通(三)和公众的情感沟通1、识记:(1)情绪;(2)情感;(3)感情2、领会:(1)体察公众的心境及时进行沟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体察公众的激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3)公众有哪些基本的情感需要(四)和特殊公众的沟通1、识记:(1)身心异常者;(2)品质不良者;(3)挫折;(4)性骚扰2、领会:(1)与身心异常者沟通的原则;(2)与品质不良者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3、应用:(1)与“受挫者”的沟通可能遭遇哪些障碍;(2)与性骚扰者沟通的具体步骤和需注意的问题第七章对公众心理的影响一、考核知识点(一)劝导方法的运用(二)暗示方法的运用(三)感染方法的运用(四)诱导方法的运用二、考核要求(一)劝导方法的运用1、识记:(1)流泻式劝导;(2)冲击式劝导;(3)浸润式劝导;(4)逆行式劝导2、领会:(1)四种常用的劝导方法各自的特点;3、应用:(1)运用这四种劝导方法应掌握的要点(二)暗示方法的运用1、识记:(1)暗示;(2)暗示的类型2、领会:(1)暗示在影响公众方面的功效;(2)暗示发挥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3、应用:(1)如何提高暗示的技巧,有效暗示应遵循哪些感知规律(三)感染方法的运用1、识记:(1)感染;(2)感染的三个特征;(3)直接感染与间接感染2、领会:(1)感染的作用机制3、应用:(1)如何增强感染力(四)诱引方法的运用1、识记:(1)诱引;(2)诱引的特点2、领会:(1)如何在公共关系工作中使用兴趣方面的诱引;(2)需要方面的诱引应注意的问题3、应用:(1)运用奖惩激发公众需要应注意的问题第八章组织的社会形象一、考核知识点(一)组织形象概述(二)组织形象和公众印象(三)组织形象和公众态度(四)组织形象和公众舆论二、考核要求(一)组织形象概述1、识记:(1)组织形象;(2)组织形象的特点;(3)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2、领会:(1)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二)组织形象和公众印象1、识记:(1)印象;(2)公众印象;(3)组织形象与公众印象的区别与联系2、领会:(1)印象形成的过程;(2)印象形成的途径3、应用:(1)如何巩固和加深公众印象(三)组织形象和公众态度1、识记:(1)态度;(2)态度的特点;(3)态度的分类;(4)态度的功能2、领会:(1)组织的态度与组织形象的关系;(2)态度形成与转变的认知不协调理论;(3)态度强化、形成与转变的刺激、学习理论;(4)态度形成与转变的平衡理论(四)组织形象和公众舆论1、识记:(1)舆论;(2)公众舆论;(3)舆论的特性2、领会:(1)公众舆论的威力;(2)知晓公众舆论的途径3、应用:(1)公共关系工作中如何制造和引导公众舆论第九章组织的心理氛围一、考核知识点(一)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二)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三)组织成员的公众意识二、考核要求(一)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1、识记:(1)集体;(2)集体意识;(3)集体的集体意识2、领会:(1)集体怎样影响个人;(2)集体意识的表现;(3)集体意识的形成3、应用:如何培养和巩固集体的集体意识(二)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1、识记:(1)主人意识;(2)西方的人性理论;(3)“经济人”假设;(4)“社会人”假设;(5)“自动人”假设;(6)“复杂人”假设2、领会:(1)主人地位的的内涵;(2)主人意识与主人地位的关系;(2)自我意识与主人意识的区别与联系3、应用:(1)如何强化集体的主人意识(三)组织成员的公众意识1、识记:(1)公众意识;(2)公共关系行为2、领会:(1)公众意识有哪些表现;(2)如何通过公共关系行为来辨别公众意识3、应用:(1)如何在组织内部培养和普及公众意识试题示例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媒介公众2、心理定势3、意见沟通4、组织形象5、……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自考大纲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高纲300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心理学科,主要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
本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系统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况,掌握公共心理、公共关系心理和组织团体心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将所学理论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公共关系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本课程共有十一章:绪论,总体概述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和研究原则;第一、二、三章论述公共关系主体,第四、五、六、七、八章论述公共关系客体;第九和第十章探讨公共关系媒介。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和研究原则等学科概况;2.理解并掌握组织形象的观念、组织领导的形象心理与群体心理。
3.理解并掌握公众的心理特点、公众的角色及社会心理、公众的心理效应和心理变化以及公众心理的引导与沟通。
4.理解并掌握传播关系与传播范式、传播心理与传播策略。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在公共关系原理和普通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一般包括公共关系学、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起源、学科性质与特征、研究对象,公共关系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识记: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③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特征。
领会: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起源;②公共关系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领会:①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公关心理学章节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心理互动,即二者寻求沟通、理解与合作的心理发生现象及其规律。
既是是心理学的分支,又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的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的方法。
10073、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
10044、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的全过程的方法。
09075、实验法: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第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起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6、谈话法: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的心理状态的方法。
7、心理氛围:是指组织内部以群体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对组织、工作、内部人际关系以及对组织外在形象认知和感受的综合反应。
8、个体心理:是指作为公共关系活动承受者的公众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和倾向,它具体表现为个体的不同兴趣、动机、需要等。
9、群体心理:群众公众心理、公众群体心理,是指公共关系中处于客体位置的群体成员共同的心理状态或倾向。
二、要点1、公共关系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异同(1)普心侧重于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而公心注重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2)普心侧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公心注重从公共关系活动的特定情境出发,考察处在这一状态中的人们特殊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3)普心主要研究自然的、未经修饰的刺激环境所引起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过程,而公心住店研究人们因公共关系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和心理定势,以及公众的心理活动与组织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
公心派生于普心,以普心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它是心理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社会组织与公众构成公共关系(活动或状态)的基本要素。
组织是公共关系行为的发出者,即主体,公众是承受者,即客体。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讲解学习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是指某一社会组织与某公众的联系以及被理解、信任、支持的程度。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现代社会组织与其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原理、原则、方法、技巧以及规律的学科。
它是在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新闻学、市场学、人际关系学、广告等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现代交叉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二、简答及其它1.公共关系公关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媒介2.公共关系基本属性:①客观性②公众性③相对稳定性(可变性)④相关性⑤间接性⑥互利性3.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①两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商品产生—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消费者有选择—企业争取顾客、讲信誉树立形象—公关产生②两者本质和目的不同③两者活动方式不同④两者的发展前途不同4.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联系:①都是处理关系,都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②公共关系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公共关系中的个人代表组织③遵守一般的共同原则,如真诚相待,与人为善,相互帮助,设立自身形象区别:①主体和出发点不同,公共主体和出发点是社会组织着重处理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人际关系主体是个人主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目的和方式不同③工作范围不同5.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与区别广告是由确定的广告主通过付费获得可控制形式的非个体传播,以劝说的方式向目标市场推销商品、服务。
联系:都以公众为对象都以传播为手段,都与塑造组织形象有关,都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区别:目的不同、传播原则不同(表现手法真实、广告有艺术性)效果不同,周期不同,工具不同(传播方式)地位不同,传播对象不同。
6.公共关系职能作用(1)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①塑造形象,是最终目标,也是主要职能②监测环境(信息功能)(收集信息,掌握资料)③决策咨询(参谋功能)(智囊团,思想库)④传播引导⑤沟通协调⑥问题管理(危机处理)⑦教育培训(2)公共关系对个人的作用①公共关系推动个人的观念不断更新: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尊重他人的观念合作的观念②公共关系促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3)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掌握重点)①净化社会风气,调控社会行为②消除心理障碍,优化心理环境③繁华社会经济、增强整体效益④促进民主政治,倡导社会文明第二章一、选择或填空1.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条件——人性文化是公关产生发展的精神源泉思想条件——人类协调合作意识的增强是其产生与发展的思想条件内在机制——利益互补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物质技术条件——人类传播技术的进步2.现代公共关系诞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诞生与发展——四个阶段①菲尼斯·巴纳姆时期 a报刊宣传活动 b菲尼斯·巴纳姆的悖公共关系思想②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之父揭丑运动③爱德华·伯内斯时期 1923年世界上第一部公关著作《舆论之凝结》《公众舆论的形成》《舆论明鉴》主张:投公众之所好④柯特利普和森林时期提出: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3.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填空)导入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198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是大陆第一个把公共关系作为正规的本科1985年,深圳大学传播系创立了大陆第一个专科公关专业1984年9月,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第一个设立公关部的厂家1986年11月6日,中国内地第一个公关协会——上海公关协会在上海成立1987年5月中国公关协会在北京成立1986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大陆一家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1991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1994年中山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个本科公关专业的学校二、简答或其他1.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简答)①公共关系的活动范围全球化②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品牌化③公共关系传播关系的网络化④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合化⑤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2.现代公共关系特征①公共关系学科规范化标志基本理论已形成②公共关系教育专门化③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④公共关系行业国际化 1955年国际公关协会在伦敦成立第三章一、名词社会组织:指人们为了有效的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汇总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汇总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活动(实务)是社会组织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从事的各种活动,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2.从众心理公众受个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3.公关策划公关策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对即将开展的活动,依据目的、对象、特点设计活动的方法、手段、谋略等。
广义的指,在狭义的基础上向两头延伸,向上包括公关活动目的、目标的制定、公众的选择、研究等,向下包括制定出一个周密的、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
4.整合营销传播整体营销传播的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
一方面,把广告、公共关系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广告活动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
5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与其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和共同发展的管理活动。
6社会组织是人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
具体来说,就是指人们基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利益要求,为实现一定目标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并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社会共同体。
7公众公共关系的公众一般是指公共关系对象的总和,即与公共关系主体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8 市场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实际和潜在的购买者的集合。
9政府政府是国家各种权力机关的总称,它包括从中央到地方行使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的所有机关。
从狭义上说,政府通常所指的国家行政权力机关。
10知名度所谓知名度是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这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11.美誉度美誉度是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的程度,它是表明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信誉情况,是评价组织社会影响好坏程度的指标。
12组织形象组织形象信息是指与组织的公众形象有关的信息,它包括产品和服务形象的信息和组织整体形象信息;13 CIS 战略企业识别系统是指一个企业(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自身的形象,透过统一的视觉设计,运用整体传达沟通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经营活动传递出去,以凸显企业的个性和精神,与社会公众建立双向沟通的关系,从而使得社会公众产生认同感和共同价值观的一种战略性活动和职能。
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考试大纲要点汇总第一章学习公关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公关关系:公关是一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利益支配下的一部分人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过程。
公关关系心理学: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公关心理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公关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关关系的特征:公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公关是以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关是主体和客体双方进行的活动。
4、公关不能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公关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应用于公关领域的心理学。
公关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关学。
公关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一切社会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参加的,任何人参加的任何时间活动都离不开心理活动的调节。
心理学的很多基本原理为我们了解人的思想、行为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心理依据,为我们有效开展公关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公关心理的概念:公关心理指的是和公关行为以及公关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公关心理的特征: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公关关系客体:公关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是公关活动的对象。
公关关系主体:主动开展公关的人(组织团体)公关关系过程:1)摸清情况,把握动态;2)确定目标,制定计划;3)落实任务,开展传播;4)检查评估,总结经验。
学习内容:公关的客体-公众的心理(意识到的,未意识到的);公关的过程-公关活动中的心理 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为什么学习公关关系心理学:公关心理学,随着这门学科的深入,它必将会对研究公关的其他学科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推动整个公关学科群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学理论和指导中国的公关实践学习公关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4、创建和完善我国公关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学 名词解释3
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3)流泻式劝导:是一种以告知为主要形式的,没有严格的对象范围,没有特别的针对性,没有精确的效果、预测的普及性的劝导方法冲击式:是一种以说服为主要形式的专门怀的劝导方法逆行式劝导:是少数人对多数人或下级对上级进行劝导的方法,是和浸润式劝导相对立的一种劝导方法浸润式劝导:是以周围舆论影响公众的劝导方法暗示:是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思想、观念、意见、情感等广义信息,使公众在理解和无对抗状态下自然受其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及其影响公众的心理方法感染:以一定的方式引起人们和自己相同的或相似的艳情共鸣称为感染间接感染:是指通过报告、讲演、报道、影视、戏剧、小说、曲艺、故事、音乐、诗歌等形式产生的感染直接感染:是指通过自身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等直接呈示自己当时情绪和情感,使之在无强加条件下影响周围公众的感染诱引:是指外部因素诱发和引导内部意向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方法组织形象:是对组织性状的抽象,是对组织特征和状况的抽象化反映,是一种和评价相联敏捷观念状态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迹象;印象有深与不深,好与不好之分公众印象:组织形象的社会形象也就是公众对组织的印象,简而言之,组织形象就是公众形象态度:是人们对客体对象所持有的主观上的内在意向,它由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因素构成舆论:就是相对多数的公众的看法和意见公众舆论:简而言之,就是多数人的意见集体:它是这样一种群体:它以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为指导,以所属成员组织上和心理上的同一性为合力,以满足所属所属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形式满足所属成员的个别利益,为所属成员提供培养和发展才能的条件的——这样一种群体集体意识:指的是对集体的正确态度,好就是要正确反映集体主义的精神公共关系行为:是指组织团体为争取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为自身事业的发展和树立组织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为提高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而开展的调查分析、预测、传播、报警、解疑等等一系列行为活动的总称。
公共关系晕轮效应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晕轮效应名词解释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目的等一系列公共活动。
公共关系的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
公共关系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等,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
这种错觉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除了与人们掌握对方的信息太少有关外,主要还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和定势的结果。
晕轮效应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见或偏见,产生不良的后果。
故在人才选拔、任用和考评过程中应谨防这种倾向发生。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社会组织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W《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和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即《有效的公共关系》。
揭丑运动:19实际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的“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着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交际型公关: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CS战略: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
CS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
最新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利益支配下的一部分人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过程。
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关系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关系心理的概念: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公共关系心理的特征: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
公共关系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的人(组织团体)公众: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他既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潜在的。
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指的是心理特点的表征,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它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气质: 气质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性格: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群体:一般指的是实际群体,实际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群体领袖:包括非正式群体中的自然领袖和非正式群体中的各级领导。
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应。
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转台,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
价值:是指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
价值观: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行为取向构成人的价值观。
评价体系:指的是人们对于相关事物地位、作用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
价值取向类型:价值取向类型指的是在一定价值评价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
自我与自我意识:自我又称自我意识,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倾向。
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一、心理学视角中的公共关系具有四个特征1、公共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2、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3、公共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4、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2、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学。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含义: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特点:1、可知性:表现在公共关系是一种充满主动性的行为和活动,因此对公共关系心理的认知特别是对公众心理的认知同样带有主动性。
2、情感性:公共关系活动的情感性,决定了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
3、自利性:维护自身利益的心理贯穿于公共关系活动始终,渗透和作用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全过程,因而构成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的特点。
4、广泛性: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以行为涉及的领域作为划分依据的,因此它和同类分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样,具有广泛性。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第二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的任务。
一、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二、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三、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四、创建和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心理学第三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根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一、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二、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三、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四、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第一节概述一、含义:是公众心理特点的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利益支配下的一部分人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过程。
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关系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关系心理的概念: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公共关系心理的特征: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
公共关系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的人(组织团体)公众: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他既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潜在的。
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指的是心理特点的表征,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它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气质: 气质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性格: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群体:一般指的是实际群体,实际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群体领袖:包括非正式群体中的自然领袖和非正式群体中的各级领导。
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应。
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转台,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
价值:是指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
价值观: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行为取向构成人的价值观。
评价体系:指的是人们对于相关事物地位、作用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
价值取向类型:价值取向类型指的是在一定价值评价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
自我与自我意识:自我又称自我意识,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倾向。
自我的构成要素: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
自我的境界:自我的不同水平层次称为自我的境界。
自我倾向:自我倾向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倾向。
心理定势: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首次效应:第一次和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或事第一次打交道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经验效应:是指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
移情效应: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对该对象相关的人和事物上来的现象称为移情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任务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不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反映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就是地域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在历史上形成的,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地域文化心理的表现形式:以乡土观念(地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依从心理,指的是依从地域文化价值观点心理。
时尚:时尚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生活样式,它具有反常规的特点,往往以“新”和“奇”吸引观众,所以又叫时兴。
流言: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
骚乱:骚乱是在某一特定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府状态。
组织内部公众:是组织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力量,是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组织得以维护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社区公众:社区公众指的是组织所在地生活着的居民,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种群体中的人。
媒介公众:一类是以传播事业为其职业的人,另一、类是有意无意地义务为组织团体做正面或反面宣传的人。
政府公众: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国家法律、方针、政策的监护者。
购买公众:一般称为“消费公众”的那一类公众。
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大环境,包括国际环境,也包括国内环境。
微观环境:指的是生活和工作环境,它也是引起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
舆论:是人们对普遍关心的社会事件的比较一致和公开谈论的看法,是支持或反对态度的言论表现形式。
压抑作用:是在无意识中把危险的记忆、观念、知觉等驱逐出意识领域,并严禁它唤起任何自觉的外现的举动。
投射作用:投射作用是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他人或周围事物,以此来逃避良心的指责,并得以心理平衡。
反向作用:反向作用是用相反的方式反映不愿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想法的举动,因为渴望而表现的特别淡漠,因为喜欢而表现的特别厌恶,都是反向作用的类型。
文饰作用:是用错误的推理,制造种种理由和借口为自己边界,从而达到自我蒙骗的心理机制。
转移作用:把自己内心不可遏止的冲动转换方向,改其他目标作为发泄对象的心理机制。
信息: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和大脑能够感知到未曾知道的东西。
信息沟通:指的是交流和贯通,双方互相传递使对方感到有意义、有价值的消息,并保证对方能准确地理解其真实的含义。
链形沟通:公共关系主体和关系亲密的客体秘密交换信息的沟通网络,其特点是信息在关系亲密者之间互相传递,形成一个封闭的信息链。
星形沟通:是以公共关系主体为核心的信息沟通网络,其特点是主体和客体单线联系,互相交换信息,客体和客体间没有直接联系。
根形沟通:公共关系主体和各类公众直接或间接交换信息的沟通网络,特点:通过上传下达与风上级公众,更下级公众和更远级公众进行间接的信息沟通。
轮形沟通:公共关系主题和各类公众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特点“一人知晓,众人皆知”,圈内成员间完全公开有关的信息。
意见沟通:公众的意见应当主动地,经常的听取,组织团体的意见也应当不懈地、广泛地传播,在意见的持续交流中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这就是意见沟通。
情绪:情绪一般由具体的原因引起,具有情境性、外在性、短暂性、强度较大。
情感:情感则是积淀于人脑的习惯体验,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含蓄性,比较深沉。
感情:情绪和情感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他们统称为“感情”。
身心异常者: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异常。
品质不良者:指那些为了自己的个人的目的不惜以牺牲社会、集体和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的人,指那些缺乏道德的人。
挫折: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努力,遇到障碍、干扰,而无法接近和实现预期的目标,成为挫折。
性骚扰:性骚扰又称性诱惑,是指和性感觉有关的一方骚扰、诱惑,一方抵制骚扰、诱惑的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关系。
流泻式劝导:是一种以告知为主要形式的,没有严格的对象范围,没有特别的针对性,没有精确的效果预测的普及性的劝导方法。
冲击式劝导:是一种以说服为主要形式的专门性的劝导方法。
浸润式劝导:是以周围舆论影响公众的劝导方法。
逆行式劝导:是少数人对多数人或下级对上级进行劝导的方法,是和浸润式劝导相对应的劝导方法。
暗示:暗示是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思想、观念、意见、情感等广义信息,使公众在理解和无对抗状态下自然受其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及其影响公众心理的方法。
感染:以一定的方式引起人们和自己的相同的或相似的感情共鸣称为感染。
直接感染:是指通过自身的言语、表情、动作、行为等直接显示自己当时的情绪和情意,使之在无强加条件下影响周围公众的感染。
间接感染:是指通过报告、讲演、报道、影视、戏剧、小说、曲艺、故事、音乐、诗歌等形式产生的感染。
组织形象:组织在社会上的形象,也就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印象、认识、评价、态度等等。
印象: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迹象。
公众印象:组织的社会形象就是公众对组织的印象,简而言之,组织形象就是公众印象。
态度:态度是人们对客体对象所持有的主观上的内在意向,它由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集体:是一个以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为指导,以所属成员组织上和心理上的同一性为合力,以满足所属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形式满足所属成员的个别利益,为所属成员提供培养和发展才能的条件的群体。
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指的是对集体的正确态度,也就是要正确反映集体主义的精神。
主人意识:就是对自己是主人的意识。
集体的集体意识:作为组织的心理氛围的集体意识,不是个别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而是组织成员集体的集体意识。
主人意识:对自己是主人的意识,地位:所有权、管理权、监督权。
责任分散:是指在大家都有责任的情况下,大家都不主动承担责任,而相互期待别人承担责任的心理现象。
公众意识:公共关系意识。
它是对公众地位、作用的认识,对影响公众的必要性和能动性的认识。
P290公共关系心理学:如果把公共关系看做是一种特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做特定利益支配下的一部分人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过程,那就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的心理学,这门心理学的最好名称只能是“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公共关系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公共关系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心理特征:指的是心理特点的表征公众:指的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它既可能是现实的,又可能是潜在的个性心理特征: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它是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倾向性的心理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气质: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互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群体:一般指的是实际群体,实际群体又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群体领袖:包括非正式群体的自然领袖和正式群体中的自然领袖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应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价值:是指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价值观:人对事物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物为取向构成人的价值观价值评价体系:指的是人们对于相关事物的地位,作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价值取向类型:指的是在一定价值评价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自我:又称自我意识、它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倾向自我境界:自我的不同水平层次称为自我境界自我倾向: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倾向心理定势:也就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活动微观的心理定势:是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它的特点易受暗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宏观心理定势:是指一定范围内人群的、积淀深厚的、作用广阔的心理定势,人数众多、根深蒂固、作用广阔是它的基本特点流行的心理定势:这类心理定势的特点是在内容上、指向上具有的可变性,往往一哄而起、风靡一时或轰动一时,但有很快销声匿迹无影无踪首次效应: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这样的一种心理定势经验效应:指的是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它也属于微观心理定势范畴移情效应:心理学中把这种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称为“移情效应”社会刻板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现象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反映在人们心理活动中,这就是地域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斯大林所讲的“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它具有反常规的特点,往往以“新“和“奇”吸引公众,所以又叫时兴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骚乱:是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府状态组织内部公众:是组织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力量;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组织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社区公众:指的是所在地生活的居民,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种群体中的人媒介公众:包括新闻媒介公众,但不仅仅择时新闻媒介公众政府公众: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国家法律、方针、政策的监护者购买公众:也即一般称为“消费公众”的那一类公众压抑作用:是在无意识中把危险的记忆、观念、知觉等驱逐出无意识领域,并严禁它唤起任何自觉的外显的举动投射作用:把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其它人或周围的事物,以此来逃避良心的指责、求得心理平衡反向作用:是用相反的方式反映不愿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想法的举动,因为渴望表现得特别淡漠,因为喜欢面表现得特别厌恶都是反作用的类型文饰作用:是用错误的推理,制造种种理由和借口为自己辨解,从而达到自我蒙骗的心理机制转移作用:是把自己内心不可遏止的冲动改换方向,改其他目标作为心理发泄对象的心理机制信息: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和大脑能够感知到未曾知道的东西信息沟通:信息的交流和贯通链形沟通:是最原始的一种沟通形式,是其它三种形式的雏形根形沟通:是在环形沟通和星形沟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沟通方式星形沟通:是一种集权式的沟通,它常常反映在一些灸手可热的权力部门轮形沟通:在四种信息沟通网络中的民主性是最突出和最显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