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制度》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概述自然火灾是指在没有人类干预且不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包括林火、草原火、沙漠火等。
自然火灾给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需要制定一套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检测、分析及处理制度,来应对自然火灾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是指通过人工或者自动化的方式对自然环境中的火险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为防范火灾提供依据。
预测和预报自然灾害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气象、地质、水文、森林、草原、气象雷达等多种技术手段和数据资源,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和经验知识,对自然灾害发展趋势和程度进行推算和预测。
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方面,以下几方面需要考虑:•提高预测精度和时效性;•优化观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加强预测预报技术的信息化建设。
自然火灾检测自然火灾检测是指采用各种手段对于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火灾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火灾检测主要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快速收集、预处理、分析、传输和展示。
在自然火灾检测方面,以下几方面需要考虑:•提高自然灾害检测的覆盖率和时效性;•加强遥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自然灾害检测信息的共享和发布。
自然火灾分析自然火灾分析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火灾发生的原因和规律,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
自然火灾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火灾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原因的分析;•火灾发展过程的动态监测分析;•火灾对生态环境、人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
在自然火灾分析方面,以下几方面需要考虑:•建立统一的自然火灾事件数据库;•优化自然灾害事件分析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自然灾害事件数据的可视化和可透明化。
自然火灾处理自然火灾处理是指对火灾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包括应急救援、火灾扑灭和灾后恢复等环节。
自然火灾处理主要涉及应急指挥、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规划,加强协作和配合。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一)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61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四)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六)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
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七)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煤矿,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八)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煤矿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
(九)回采、掘进工作面出现温度和一氧化碳超过规定等发火征兆时,可以采用均压通风、调节风压等措施,但要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做好调压后有关参数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包括调压后的风量、风压、漏风、气样分析等。
(十)防火密闭以内的气体、温度要每周进行一次检测,同时对流水温度也要进行测定。
(十一)防火密闭如出现气体温度升高、有一氧化碳出现或水温升高等现象,必须立即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处理。
(十二)对全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系统的观测。
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区回风巷中,观测内容为:CO、C02、CH4、02等气体成份,气温、水温、风量以及密闭内外压差和表面自燃征兆。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720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通用版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通用版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261 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四)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六)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
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防治自燃发火管理制度范本
防治自燃发火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依据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有自燃发火风险的区域和场所。
三、职责1. 本单位全体员工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自燃发火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 负责自燃发火事务的部门和人员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并负责协调和推进实施。
3. 相关部门对自燃发火风险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整改不合格项。
4. 所有员工应参加自燃发火事故预防知识培训,提高自救逃生能力和火灾应急处理水平。
四、自燃发火风险辨识和评估1. 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和物料特性,对可能存在的自燃发火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2. 自燃发火风险评估应包括可能引发自燃发火的物料、设备和工艺环节,评估其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五、自燃发火风险预防管理措施1. 储存区域和设备(1)储存区域内应根据物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分类,并设置相应的防火区域。
(2)储存液体物料或易燃易爆物料的容器和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状态。
(3)储存区域的照明和通风设备应正常使用和维护,防止积尘和堵塞。
2. 清洁和维护(1)定期对储存区域、设备和通道进行清洁和维护,清除积尘和杂物。
(2)定期清理场所周围的可燃物和杂草,确保场所周围的通风和消防通道畅通。
3. 进出货物管理(1)进货物料应核实相关报告,确保物料的种类和数量与报告一致。
(2)出货物料应进行分类处理,并确保物料的包装完好。
4. 检修与维护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应按规定操作,并及时处置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短路和漏电等问题。
5. 人员培训所有员工应参加自燃发火事故预防知识培训,了解预防措施和自救逃生常识,提高火灾应急处理水平。
6. 应急预案制定自燃发火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报警、疏散、扑救、调度等应急措施,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置火灾事故。
防治自然发火专项检查制度
防治自然发火专项检查制度防治自然火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专项检查制度是保证防治自然火灾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下面就不要标题的防治自然火灾专项检查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总则为加强对自然火灾的防治工作,提高防治自然火灾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单位进行防治自然火灾的工作。
三、主要内容1.组织机构设立防治自然火灾专项检查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专项检查工作。
工作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具有丰富的防治自然火灾经验和技能。
2.工作程序(1)定期检查每年制定防治自然火灾专项检查计划,确定检查对象和时间。
对林区、草原、农田等易发生自然火灾的地区,进行重点检查。
(2)日常检查定期巡查各地防火设施的完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3)突发检查接到自然火灾预警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突发检查,确保各项防火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检查内容(1)防火设施检查各单位的防火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的数量、质量和存放情况。
(2)防火知识检查各单位员工的防火知识掌握情况,是否定期进行防火知识培训。
(3)防火演练检查各单位的防火演练情况,包括演练计划、演练内容、演练频率等。
(4)风险评估对林区、草原、农田等易发生自然火灾的地区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提出防范措施。
4.检查方式(1)现场检查工作组到各单位现场进行检查,查看防火设施、防火知识培训记录等。
(2)文件检查对各单位的防治自然火灾相关文件进行检查,包括防火计划、演练记录、风险评估报告等。
(3)询问检查与各单位负责人、员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防火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5.检查要求(1)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检查工作,确保检查的全面、深入。
(2)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跟进,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寻求解决方案。
6.检查结果处理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形成检查报告,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一、引言自然发火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包括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
自然发火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预测预报管理制度对于减少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背景自然发火往往由于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
因此,科学预测和预报自然发火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自然发火监测系统建设为了有效地进行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
该监测系统应包括火灾监测设备、火灾信息共享平台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时监测火势、风向、气象等数据,可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四、自然发火数据分析与建模基于监测数据,对自然发火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是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
通过对历史火灾数据的回顾与分析,可以建立火灾发生的空间和时间模式,并且根据这些模式进行预测。
此外,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五、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预测预报技术是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预测预报技术包括数值模拟、统计分析、遥感监测等多个方面。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对火灾的发生概率、火势扩展速度等进行预测,并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信息。
六、预警与处置机制建设建立有效的预警与处置机制对于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提前启动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让相关部门和公众能够做好防范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的处置机制,加强火灾扑救和救援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七、技术培训与交流为了提高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水平,需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通过组织相关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可以促进相关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推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八、总结与展望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不断推进中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第二百一十条2019年8月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对4煤自燃倾向性进行了鉴定,根据《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尘爆炸性、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报告编号:SAMK/MZ-19013),鉴定结果为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1月对4煤自燃特性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论为:煤样在初始温度为28.7℃条件下,实际自然发火期为37天。
矿井建立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监控系统,采取矿井监控系统、人工日常巡检和定期取样分析三位一体的综合监测方法,及时检测和发现气体浓度、温度变化情况。
(一)煤层的自燃预测1.防止煤层自然发火,通过对其标志性气体进行分析,依此判定有无发火迹象。
2.高家堡煤矿4煤层以CO、C2H4作为自然发火指标性气体。
常温状态下就有CO气体出现,说明4煤层在低温时就已出现氧化反应;C2H4气体只有在超过干裂温度时才出现,在井下一旦检测到,说明浮煤温度超过了裂解温度。
试验指标:CO浓度达到0.015%且连续呈上升趋势。
监测出C2H4(乙烯)气体。
监测出现C2H2(乙炔)气体。
3.在矿井的自燃危险区建立自燃发火观测点,采用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在线监测、人工日常巡检和定期取样分析实现系统、定期观测。
观测内容:气体成分、气温、水温等。
4.发火观测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煤层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采区回风巷等地点,应设置发火观测点。
(2)发火观测点应选择在围岩及风流稳定、前后5m范围内断面无变化、支护完好的巷道内。
(3)发火观测点观测内容可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气等气体成分和气温、水温等。
(4)自燃发火临时观测点:发生有异常现象,为缩小火区范围以便准确查找火源点而增设的观测点。
(二)人工检测方法瓦斯检查员必须每天按照指定的巡回检查路线对在煤层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采区回风巷等观测点进行检查,检查路线为:运输顺槽工作面回风隅角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为掘进回风流掘进工作面。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矿井所开采煤层为自燃煤层,必须编制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
自燃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必须编制专门的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条采区和回采工作面进、回风两端风压差不应超过200Pa。
采煤工作面配风合理,严禁角联通风,尽可能减少采空区漏风。
采空区抽采必须安设CO传感器动态监控,孔口抽采负压不易过大;采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封闭工程必须进行全面验收。
第三条严格执行采面留设煤柱的报审和审批权限制度。
采面初采、末采及回撤巷道过程中、上山、立眼及石门揭煤后必须清除浮煤、木材等一切可燃物。
第四条巷道掘进时,严防空帮空顶,对高冒区和突出孔洞等要在现场做好醒目标记,并按要求由施工队采取充填、喷浆等封闭措施进行防火处理。
第五条每一开采水平必须设立专门的消防材料库,应急分队负责每季度对井下消防材料库检查1次;通风队负责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对过期的及时更换和补充。
第六条矿井必须确定煤层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标志性气体,确定标志性气体的浓度、温度等临界指标,并报中心和公司备案。
(一)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1.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指标主要是CO浓度和气温,采空区CO临界指标浓度为100PPm,采空区气温为超过35℃。
2.人体感知征兆:煤、岩、空气和水的温度超过正常值,附近巷道湿度增大,附近巷道壁面和支架表面出现水珠(挂汗),巷道中有煤油、汽油、松节油和焦油等气味。
3.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4月提供的煤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指标测定报告:(1)K1煤层在30~200℃之间,可以选择CO作为该温度段内的标志性气体。
当通风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CO浓度上升到日常量一倍时,说明自然煤炭的温度已经达到80℃左右,发现井下CO持续存在且浓度是不断增加的,就是煤炭自燃的征兆。
(2)K2b煤层在30~200℃之间,可以选择CO作为该温度段内的标志性气体。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制度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矿井防火工作,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保障矿井生产和矿工生命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防火预测预报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矿井防火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防火预测预报,提前采取防火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 科学合理,精准施策。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防火预测预报工作,针对不同火灾隐患,制定具体可行的防火措施。
3. 分工明确,协同配合。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工作应明确分工,各部门、各单位应协同配合,共同推进防火工作。
4. 动态管理,持续改进。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工作应根据矿井生产变化和火灾隐患情况,动态调整防火措施,持续改进防火工作。
三、防火预测预报组织机构1.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矿井防火指挥部负责,指挥长由矿长担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
2. 矿井防火指挥部设立防火预测预报小组,具体负责防火预测预报工作。
防火预测预报小组由矿井安全部门、生产部门、机电部门、通风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
四、防火预测预报工作内容1. 矿井防火预测预报工作应包括火灾隐患识别、火灾风险评估、防火措施制定和防火演练等内容。
2. 矿井安全部门应定期组织对矿井进行火灾隐患识别,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矿井防火指挥部,并纳入防火预测预报体系。
3. 矿井生产部门、机电部门、通风部门等相关单位应根据火灾隐患情况,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分析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为防火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4. 矿井防火指挥部根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火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时间和要求。
5. 矿井防火指挥部定期组织防火演练,检验防火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矿工应对火灾的能力。
五、防火预测预报工作流程1. 矿井安全部门定期组织火灾隐患识别,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矿井防火指挥部。
2. 矿井生产部门、机电部门、通风部门等相关单位根据火灾隐患情况,开展火灾风险评估。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文(2篇)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文(一)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____)第261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四)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六)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
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七)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煤矿,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八)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煤矿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
(九)回采、掘进工作面出现温度和一氧化碳超过规定等发火征兆时,可以采用均压通风、调节风压等措施,但要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做好调压后有关参数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包括调压后的风量、风压、漏风、气样分析等。
(十)防火密闭以内的气体、温度要每周进行一次检测,同时对流水温度也要进行测定。
(十一)防火密闭如出现气体温度升高、有一氧化碳出现或水温升高等现象,必须立即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处理。
(十二)对全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系统的观测。
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区回风巷中,观测内容为:CO、C02、CH4、02等气体成份,气温、水温、风量以及密闭内外压差和表面自燃征兆。
防治矿井自燃发火管理制度(2篇)
防治矿井自燃发火管理制度1、自然发火严重矿井都必须建立、健全消火充砂、灌浆系统,灌浆站要设搅拌机。
各矿要建立移动泥浆泵使用操作管理制度。
2、凡发生发火隐患,要立即停产处理,隐患处理彻底后方可生产。
3、各井必须配一名专职测温员,巡回检查高温、火点、一氧化碳等隐患,瓦检员要配一氧化碳检定器、长胶管,健全隐患检查记录,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4、分层开采要灌好浆,上层或上阶段不灌好(一层灌浆率为____%)不准发展下分层或下阶段。
5、给永久密闭必须按质量标准施工,保证严密不漏风。
结束区不准干封,工作面距边界道至少留____米净煤柱,封闭砂段长度不少于____米,结束边要满充满灌,采区结束封闭后要进行灌浆。
6、采区开采要加快进度,回采工作面月进度要在作业规程内有明确规定,但不论何种采法(综采、单扒、假顶等)工作面月进度不准少于____米。
7、各生产水平要设非常仓库,材料齐全,采区必须设消火工具箱。
8、各井(区)必须建立消防火隐患图,标明隐患位置、处理情况及采掘过程中的冒顶、旧巷、采迹等。
9、各井(区)发火事故(以见烟为准),由矿组织追查讨论。
封区、封孔、封面由集团公司组织追查讨论。
发火卡片要报集团公司。
10、采区设计必须按照掘、采、充灌、疏水四个程序设计,没有灌浆疏水系统不能投产。
11、采区和煤孔掘进消火管距掌子头不准大于30m,并至少有30m 的备用管。
12、采区结束后,非综采区七天内完成临时封闭(充完砂带),一个月内完成永久封闭。
综采区____天完成永久封闭。
金宝屯矿综采区____天完成永久封闭。
13、火区日常管理严格按规程要求执行,建立健全火区管理卡片及各种记录,按规定取样化验。
14、火区启封严格按《规程》规定执行,启封措施报集团公司批准。
防治矿井自燃发火管理制度(2)矿井自燃发火是矿井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事故形式,它给矿井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秩序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更好地防治矿井自燃发火事故,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矿井自燃发火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采空区自然发火制度
采空区防治自然发火管理制度第一节一般规定一、建立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和分析制度。
(一)煤矿技术负责人确定井下各地点防火观测点的布置、测定方法、次数和内容;(二)煤矿应对预测预报及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
及时整理和分析观测结果,一旦发现某一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或达到临界值,应及时采取措施。
二、以下地点必须进行防火预测预报,建立台账:(一)采空区密闭墙内、外;(二)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回风流、采空区(测点必须进入采空区或煤岩体内不少于300mm);(三)中、底分层工作面两巷对应的上分层采空区;(四)距邻近采空区宽度斗IOm的煤柱内;(五)采空区抽采管路、地面钻井抽采管路、顶(底)板抽采管路;(六〉其他需要设点检查的地点。
三、严格采空区瓦斯抽采管理。
煤矿企业应明确采煤工作面最低月推进度,小于最低月推进度的采煤工作面且02浓度大于12%的采空区抽采地点,应控制瓦斯抽采量。
第二节工作面采空区一、选取采煤工作面及采空区测点,应能全面反映采煤工作面区域内的指标气体和气温、水温等。
采煤工作面日常巡查应坚持从进风巷一工作面及采空区一回风巷逐点进行的点线面、全方位、立体的监测模式,测定数据包括CH4、CO2、C0、气温和水温等,同时要对上隅角抽放管路气体进行防火检查。
二、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安装C0,温度传感器和束管监测系统,并安排专职测气员携带CO便携仪、红外测温仪对防火观测点检测CO及温度,同时对采空区预埋的人工束管(20m迈步)每小班取样化验,随时掌握采空区内气体成分,特别是自然发火指标性气体的变化情况。
三、在通风参数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及工作面瓦斯治理要求及机电设备散热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作面风量,降低工作面进、回风压差,减少向采空区漏风。
通风区定期对工作面风量进行测量和调节。
四、工作面回采时,机、风两巷以迈步压茬方式布置防火管路,原则上在工作面俯采和平采时注两相泡沫(氮气、泡沫),仰采时注三相泡沫(氮气、黄泥浆、泡沫)。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文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范文自然火灾是指由自然原因引发的火灾,如闪电引起的山林火灾、干旱引发的草原火灾等。
这类火灾往往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破坏力强等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测和预报自然发火,保护人民的安全和生态环境,建立一套完善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全面探讨。
一、背景分析目前,自然发火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澳大利亚南部的山火是由干旱和高温天气引发的,造成了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和房屋破坏。
这样的自然灾害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当前,国内对自然发火的预测和预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预测手段的不完善。
目前主要依靠气象跟踪和监测数据进行火险等级评估,但存在着数据不准确、监测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其次是预测结果的传播渠道有限。
目前预测结果主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但由于听众群体的限制,信息传达效果有限。
最后是缺乏有效应对措施。
预测结果虽能及时提醒人们做好火灾的防范工作,但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对防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有所不足。
二、制度设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旨在提高预测准确性、扩大预测范围、加强预测结果的传播和加强应对措施的指导。
1. 加强预测手段(1)完善监测设备。
本制度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加大对火险监测设备的投入,提高设备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通过技术手段,及时监测和分析关键气象要素,以提高火险指数的准确性。
(2)加强数据共享。
各级气象部门应加强数据的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公安、林业、气象等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确保各方都能获得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2. 扩大预测范围(1)加强国际合作。
自然发火往往不受国界限制,因此,国际合作是必要的。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组织,与其他国家共享数据和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的预测技术和方法。
安全管理之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预防措施
02
CATALOGUE
煤层自燃发火预测技术
基于温度监测的预测技术
温度监测原理
通过布置在煤层中的温度传感器 ,实时监测煤层的温度变化,从
而判断自燃发火的可能性。
监测方法
通常采用红外测温、光纤测温等技 术手段,对煤层温度进行非接触式 、高精度测量。
优点
直观反映煤层自燃过程中的温度变 化,对于初期自燃现象较为敏感。
认识和技能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
03
加大对煤层自燃发Βιβλιοθήκη 相关科研工作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
构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THANKS
感谢观看
阻化剂防火措施
总结词
阻化剂防火是另一种常用的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方法。
详细描述
阻化剂是一种能够阻止或延缓煤自燃的化学剂,通过喷洒或注入阻化剂,可以在煤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 氧气,防止煤的自燃。常用的阻化剂有氯化钙、氯化镁、氢氧化钙等,选用阻化剂时应考虑其阻化效果、经济性 和环保性等因素。
通风管理措施
实现方法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多源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提高预测准确性。
优点
综合考虑多个影响因素,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预测精度和可 靠性。
03
CATALOGUE
煤层自燃发火预防措施
煤层注水降温措施
总结词
注水降温是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有效手段。
详细描述
通过向煤层注水,可以降低煤层的温度,增加煤体的湿度,减少煤体内部的裂隙 和孔隙,进而减少氧气的渗入和煤体自燃的可能性。注水方式可采用静压注水、 动压注水等,注水参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基于气体分析的预测技术
气体分析原理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本(2篇)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本煤矿自然发火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本,以供参考。
1.背景和目的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是为了提前发现煤矿自然发火的迹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确保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制度的目标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2.预测指标(1)煤层温度:通过监测煤层温度的变化,判断是否有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当煤层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需要提高警惕,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2)瓦斯浓度:瓦斯是煤矿自然发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矿井中的瓦斯浓度进行监测,可以提前发现瓦斯积聚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3)氧气浓度:氧气是煤矿自然发火的必备元素,对矿井中的氧气浓度进行监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煤与氧气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从而预测自然发火的风险。
3.预测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记录数据库。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寻找可能的预测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律。
(3)预测模型建立: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建立自然发火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和调整。
(4)预测预警:根据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可能发生自然发火事故进行预测,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5)措施采取: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通风、降低煤层温度等,防止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4.人员责任(1)技术人员:负责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提出预测预报意见。
(2)管理人员:根据预测预报意见,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并监督执行情况。
(3)矿工: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配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并积极参与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的培训和演习。
5.制度执行(1)数据收集:每日对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数据进行监测,并及时录入数据库。
防灭火制度
忽沙图二矿防灭火制度目录目录 (60)一、严格防灭火管理制度 (61)二、自然发火管理制度 (62)三、自然发火的预测管理制度 (62)四、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 (63)五、自救器集中发放管理 (67)六、井下消防材料库管理制度 (68)七、煤层自燃发火的技术防范措施 (68)一、严格防灭火管理制度l、矿井建立完善的消防系统。
井下消防管路每隔100米安设三通阀门,皮带运输巷每50米设三通阀门。
井下防尘管路可兼作消防管路,并保证有允许的水量和水压。
2、井下及井口附近20米内严禁烟火,并严禁携带烟火下井。
3、井下及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气焊。
如果必须在并下主要硐室和主要进风巷内进行电气焊时,要制定安全措施,填写电气焊报告,报矿总工程师批准,井下录象、摄影必须制定专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
4、矿井必须在每一个生产水平设置消防材料库,并储存足够的消防材料、工具。
在编制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层的采区设计时,必须按照“自然煤层开采规程”要求,编制有关防灭火方面的设计。
5、在自然发火煤层中严禁拖顶煤掘进,并有防止片帮、冒顶的措施,石门见煤点、过断层的部分拖顶巷道必须有防冒顶和防自然的措施。
如果发生冒顶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实。
6、对自然发火史的煤层,其密闭必须符合火区密闭要求。
对密闭内外及采掘工作面的回风流中有害气体必须每旬检查一次。
对所有隐患发火地点,都要挂牌管理,设专人检查有害气体及温度。
7、井下发火自燃征兆时,必须迅速撤离灾区,掘进工作面发生自然发火事故必须由救护队处理。
并保持独头巷道通风原状,并采取防止瓦斯煤尘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在处理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CO、C02等有毒气体。
8、启封火区、与有自然发火的巷道贯通或在火区下方开采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报新太市煤炭局总工程师批准。
9、加强采空区管理,采区结束后45天内,采煤工作面设备撤除后必须及时封闭。
二、自然发火管理制度1、建立健仝防灭火机构,负责对矿井范围内的采掘工作面、采空区封闭地点进行循环区域检查,对查出的结果按规定要求汇报,重点问题必须及时反馈。
防治矿井自燃发火管理制度范文
防治矿井自燃发火管理制度范文矿井自燃发火是指煤矿井下因煤炭自身氧化反应释放的热量聚集而引发的火灾。
矿井自燃发火不仅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矿井自燃发火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矿井自燃发火防治管理制度范文,以期提升煤矿井下的安全水平。
一、总则为了防治矿井自燃发火,保护矿井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矿井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责任与义务1. 矿井负责人应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并对矿井的自燃发火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
2. 指定专人负责矿井自燃发火防治工作,组织实施各项工作任务。
3. 部门、班组的负责人应积极宣传、贯彻、执行本管理制度,确保每个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三、矿井自燃发火防治措施1. 加强矿井巡查矿井负责人应加强对矿井巡查力度,确保各项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巡查内容包括仓库、矿井进风、出风巷、通风设备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加强通风管理合理的通风系统是矿井自燃发火防治的重要手段。
矿井负责人应确保通风系统的畅通和正常运转,加强矿井通风设备的维护和养护。
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矿井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燃发火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矿井负责人应组织定期的培训活动,并建立相应的知识考核机制。
4. 加强火灾预警与报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矿井火灾预警与报警系统,及时掌握自燃发火的迹象和情况。
矿井负责人应确保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及时性,随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定期进行自燃发火隐患排查矿井负责人应定期进行自燃发火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火灾隐患。
排查内容包括环境温度、煤炭氧化程度、通风情况等。
6. 强化煤矿监测与监控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煤矿监测与监控系统,及时获取矿井内部的各类气体和温度信息。
矿井负责人应加强对监测与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切实防止火灾的发生。
7. 安装火灾灭火装备矿井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安装相应的火灾灭火装备,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火灾扑救。
防治自燃发火管理制度模版(4篇)
防治自燃发火管理制度模版自燃发火是指由于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火源等原因,在储存、生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制定和实施防治自燃发火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防治自燃发火管理制度模板,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储存、生产、使用和运输涉及自燃物品的场所和单位。
第三条自燃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可燃气体和自燃物等。
第四条本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防治自燃发火的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自燃物品的储存、生产、使用和运输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预防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章责任体系第五条本制度的责任体系包括主要责任人、分管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
第六条主要责任人负责相关场所和单位的防治自燃发火工作,包括制定防治自燃发火的目标和措施,组织制定和实施防治自燃发火的计划和方案,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人员的工作。
第七条分管责任人负责制定和实施防治自燃发火的措施和计划,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组织和指导具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八条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执行防治自燃发火的措施和计划,参与平时的巡查和检查,参与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及时报告和上报自燃发火事故和隐患。
第三章预防控制措施第九条危险品的储存、生产、使用和运输场所应当根据自燃性和易燃性的程度,划分相应的危险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第十条危险品的储存、生产、使用和运输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和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灭火系统和喷淋系统等防火设施。
第十一条危险品的储存、生产、使用和运输场所应当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和器材,确保设备和器材完好有效。
第十二条危险品的储存、生产、使用和运输场所应当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应急救援预案,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第四章巡查检查第十三条危险品的储存、生产、使用和运输场所应当按照规定制定巡查检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巡查检查工作。
2024年矿井防灭火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矿井防灭火管理制度范文第一条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1、由通风队负责每月对全矿的总回风巷道、采区回风巷道进行一次详细的自然发火征兆观察,从大范围上分析井下有无自燃发火。
2、通风队每周对井下采煤面的上隅角、•回风巷和采空区回风密闭及其它可能发热的地点进行一次全面观测。
观测的参数包括:现场的气体成份(ch4、c02、c0、02)、气温、水温、其他火灾征兆等;在防火墙封闭时间长,温度异常和有自燃倾向的区域内的回风风流中要安设co传感器,co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20ppm。
3、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班一次,并每____天取样一次送具有国家资质化验室分析,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
同时,矿领导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措施。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⑴巷道中出现雾气或“挂汗”(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因水蒸气过饱和而凝聚出现的雾气除处)。
⑵巷道中出现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⑶从煤炭发热或自然地点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
⑷空气中有害气体(如c0、c02等)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第二条防止煤炭自燃及消防器材设置的管理规定1、生产技术部门在设计采区或工作面时,•必须认真考虑防火问题并遵循下列原则:⑴尽量采用能够避免对井巷煤柱进行过多切割的开采工序。
⑵留足保护煤柱,采取采区分隔管理,避免各采区互通。
⑶合理布局通风设施位置,尽量避免井巷与采空区贯通。
⑷尽量减少穿层溜煤井的个数,•尽量避免区域角联通风系统的出现。
⑸实现集中生产,尽量缩短生产战线,•对旧采区实行逐步收缩,逐步封闭。
2、采用沿空留巷的开采方式推进的工作面,•通风科要制定专门防火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3、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作业,•不向采空区丢煤或少丢煤,采高必须严格控制,不留顶煤或底煤,端头及工作面的浮煤应清扫干净,不得遗留到采空区。
煤矿防灭火管理制度
防灭火管理制度一、井下自燃发火预防:1、生产矿井延伸新水平和采区开采新煤层时,必须对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2在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时,采区设计应采用后退式布置。
必须编制专项防灭火设计并严格执行。
在开采厚及特厚煤层时,必须有专项防灭火设计。
3、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开展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火区动态和采空区自然发火动向。
每周的报表要由通风部门、通防副总签字审核。
4、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主要回风巷、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必须安设CO、温度传感器,瓦斯员检查内容中加入CO、温度检查内容,安设位置及检查次数同瓦斯检查。
5、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如出现冒顶区必须及时进行防自燃处理,并定期检查。
6、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对采空区必须有防止自然发火的设计。
7、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瓦斯员检查井下各采掘面、主要回风巷、综采工作面上隅角时,要检查CO、CO2、O2、T等相关内容,与瓦斯报表一起上报,如发现有异常变化时,要立即汇报调度室及相关领导,听从调度安排。
8、监控校验队每周要对自燃发火观测点的相关检测内容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有自燃发火征兆,立即上报相关领导,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火灾事故的扩大。
9、在选择确定风门、风窗、挡风墙等通风设施的位置时,应尽可能降低采空区、火区和煤柱裂隙处的风压差,减少漏风量。
10、有自然发火倾向的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撤出一切设备,对采空区进行永久性封闭。
二、井下灭火:1、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
每一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
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
如果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xx)第
261 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
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四)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六)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
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七)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煤矿,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八)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煤矿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
(九)回采、掘进工作面出现温度和一氧化碳超过规定等发火征兆时,可以采用均
压通风、调节风压等措施,但要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
做好调压后有关参数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包括调压后的风量、风压、漏风、气样分析等。
(十)防火密闭以内的气体、温度要每周进行一次检测,同时对流水温度也要进行测定。
(十一)防火密闭如出现气体温度升高、有一氧化碳出现或水温升高等现象,必须立即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处理。
(十二)对全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系统的观测。
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区回风巷中,观测内容为:CO、C02、CH4、02 等气体成份,气温、水温、风量以及密闭内外压差和表面自燃征兆。
(十三)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班一次,每 7 天取样一次进行化验室分析,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同时,煤矿领导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
(十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
1. 巷道中出现雾气或巷道壁“挂汗”( 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因水蒸气过饱和而凝聚出现的雾气除处 )。
2. 巷道中出现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3. 从煤炭发热或自燃地点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
4. 空气中有害气体 ( 如 C0、C02 等 ) 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十五)教育煤矿职工了解煤矿自然发火的征兆,如发现自然发火的预兆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调度室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