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古诗词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笔者立足教学实践,吸收成功经验,列出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建议,企盼能为初中古诗词教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现状成因对策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1.轻视诵读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的利用多媒体随画面和音乐讲解,有的用机器代替了人读,学生读读写写,对诗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达到顿悟的高度。如笔者听过一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大谈此人的心理境界上,而忽略了品读涵咏,不能说这不是一种遗憾。

2.照搬教学参考。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阐释要遵循文学作品的读解规律。随着新的科学的读解方法的确立,教师在阅读诗词时更注重对诗词自身的鉴赏,不再把诗词当作政治的拷贝,作一一对应的机械分析,但是有些时候还不能完全排除以前教参的影响。比如有教师在教《陋室铭》时,对“无丝竹之乱耳”中“丝竹”的还是解释为“统治阶级的靡靡之音”。

3.忽视激趣学生。由于相当一部分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是“扫清文字障碍”,学生会翻译诗句大意、会背诵,即算完成教学任务。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的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机械的程序与单调的手段,降低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1.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初中学生思想感情并不贫乏,但知识储备不够丰厚,对古典文化知之甚少,对文言文的理解水平不高,而诗词语言本就高度凝练,具有多义性、模糊性,不易理解,文学素养不高造成学生阅读古诗词时有诸多障碍。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不同诗人或不同诗风的比较,那么必然造成更大的困难。

2.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生活阅历的有限也是初中学生难以亲近古诗词的原因之一。如今的学生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初中生活基本上就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他们的生活阅历、生活体验有限。而古诗词却是跨越千年,纵横万里,诗人的万千情怀凝聚着人生的感悟,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无法领悟。因此,生活阅历的有限学生也就很难和文人们引起共鸣了

3.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严重的干扰着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枯燥的教学很难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变相的唯“成绩独尊”论使“教—学—考”间产生了过多的应试情绪。

三、改变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对策

1.进行美读训练。美读即深入到诗词所呈现的情感意境中,用适合诗词感情基调的速度、语调等进行朗读。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词人主体情感突出的诗篇,很适于美读,笔者一开始就用美读吸引学生,激起他们的情感,使学生对该词跌宕变化的情感有个初步的了解。进入到对局部的赏析时,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句段的朗读,体味其中情感。比如“醉里还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传达出跌宕激动的情绪。读的时候要注意一句一顿,语速中等,语调豪迈而凝重,充分表达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杀敌收复失地的英雄壮志。这种朗读才真正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用语音的外壳体现语言的内涵。最后,在局部把

握之后回到整体的朗读,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加深,体会这首壮词,悲壮、悲愤,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幻灭的一种无奈情愫。因此,反复美读涵咏是进入诗歌情境的唯一途径,光凭讲解是无法让学生领悟诗歌内涵和诗人丰富的情感的,美读是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的不二法门,言不为过。

2.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扣住古诗词中的字词,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想象这些词语所展示的景观。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想象一下漂泊在天涯的游子身处其境怎能不睹物思乡,愁肠百结呢?古诗词中能传情致意,供我们想象各种景观的诗词真是不胜枚举,充分调动这些词语提供给我们意境,让它们在我们的审美中“身负重任”,去展现诗词的意境,成为能感知的“真景”。

3.借助音乐、图画的帮助。一切艺术最终指向音乐,因为音乐最能表情也最能动人,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意境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音乐帮助学生理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李商隐的《无题》一诗朗诵时,配上《泰坦尼克号》主题旋律,乐曲的深婉感伤,电影剧情的传奇色彩,影片中主人公的生死深情与诗中题材和风格都十分相符。一幅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所表现的诗人潇洒出尘、追求个性自由,生命解放的性情,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自由奔放。有些教师在上一些意境淡远,风格自然朴素的诗词课时,播放了表现农村田园生活的flash,亲切自然的农村风光,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或朴素或飘逸的性格特点,与诗的意境弥合无间,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意境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丽娜.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2]陈严峰.浅谈初中古诗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3]岳林水.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