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智慧城市 政府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设计方案V3

政府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设计方案为代表的“智慧城市”的重要参考指标。
根据此项指标,XXXX的光纤接入覆盖率已经到达100%。
4.2.1.3. 户均网络带宽一般把户均网络带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保持经济繁荣的基础。
韩国根据一项最新的计划,将在2012年之前使韩国全国网络带宽有10倍的提升。
预计到2012年,韩国互联网络将迎来1Gbps的新时代。
XXXX市在“城市光网”初具规模的基础条件下,参照韩国到2012年的开展计划,其“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在XXXX年实现户均网络带宽1024Mbps的水平。
4.2.1.4.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一个城市的数量和学科分布领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总体科技水平。
XXXX市截止2009年已有19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从时间间隔上看,在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验收通过的最长时间间隔为8年。
近几年来,验收通过的重点实验室时间间隔都在5年以下。
因此,至XXXX年,XXXX新增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目标是可能的。
4.2.1.5. 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应用智能电网是当前全球电力工业关注的热点,引领了电网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
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应用水平高低直接关系至广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和绩效。
因此,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应用指标可以成为反映城市智慧程度的评价指标。
4.2.2.城市智慧产业领域指标解读根据智慧产业的特点,对其评价主要从产业投入和产业产出两个方面进行。
任一产业要想得到产出,就必须投入各种生产要素。
智慧产业是高端技术和智力成果集中的行业。
智慧产业投入指标就是要反映产业投入要素的资本和知识密集程度。
智慧产业产出指标反映了智慧产业生产的成果及其对于所在城市开展的各方面影响。
4.2.2.1. 智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智慧产业应包括:服务业内的电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咨询和调查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业;制造业内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6部分:公共服务-最新国标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6部分:公共服务1 范围本文件给出了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
本文件适用于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4680.1—2017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及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要求GB/T 35273—2020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37973—2019 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公共服务 public service政府公共部门为满足公众公共需求,通过使用公共权利或公共资源,运用融资、监管或直接生产的方式,向全体公众或某一类公众群体提供的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和服务。
[来源:GB/T 37273—2018,3.1]4 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根据GB/T 34680.1-2017,智慧城市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一级指标包括服务便捷度、服务丰富度、服务覆盖度、服务集成度、服务满意度和服务安全性。
结合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特点,本文件增加服务安全性指标。
每个一级指标下包含若干二级指标,本文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指标评价得分,调查问卷示例见附录A。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5 指标说明服务便捷度5.1.1 概述该指标衡量城市居民、企业(自然人、法人)获得城市各类公共服务时的方便、便捷、及时、高效程度。
用于评价城市市民获取公共服务的主观感受。
5.1.2 即办事项便利度该指标用于评价居民、企业(自然人、法人)线上线下方便、快捷获得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便利程度,公共服务获取渠道等包括但不限于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一件事一次办、秒批秒办、最多跑一次、线上全天候等。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互联网时代解析资料

[Word版,可自由编辑!】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 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 个二级指标、64 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3 个二级指标,8 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
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指标体系一级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目标属性指标(1)网络接家庭 300 兆,商务楼宇 1000 兆,高端预期入速率能功能区和重点企业性1.网络传力10 千兆输第三代移动通信及(2)无线网预期其长期演进技术一、基络覆盖率性( 3G/LTE )全覆盖础网全市家庭宽带普及络(3)家庭宽率达到 95%,城市预期2.网络接带普及率区域光纤入户率达性到 70%以上入(4)高清交高清交互数字电视预期互数字电接入率达到 90% 以性视接入率上(5)基础空1:500、1:2000 公共约束二、数间数据库GIS 底图全覆盖性3.数据库据建(6)人口基户籍及流动人口入建设库率≥ 95% ,数据约束设础数据库性动态更新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目标属性指标(6)法人基注册法人入库率≥约束95%,数据动态更础数据库性新(7)宏观经指标体系 100% 覆约束济基础数盖国家统计指标性据库(8)城市建城镇化区域建筑物部件化率≥ 80% ,约束筑物数据并入库管理,数据性库动态采集更新4.数据交(9)综合支90%以上政府部门约束撑平台接接入珠海智慧城市换性入率综合支撑平台(10) 综合公路、铁路、航空、5.综合交水运、口岸“五位三、智交通运输约束通运输一信息服务一体”的交通运输性慧的体化覆盖率信息服务覆盖率达交通到 100%运输6.城市交(11) 全市达到 95%以上约束通管理与道路和高性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目标属性指标服务速公路的综合监控比例(12) 交通城市核心城区交通约束信号灯联信号灯 100% 联网性网控制控制(13) 网络手机移动终端、停交通出行车场站诱导屏等多约束信息服务模式交通信息服务性实现率实现率达到 100%(14) 交通城市交通系统整体预期系统效率运行效率提高 30%性提升率(15) 智能公交运营约束达到 100%调度的覆性7.公共交盖率通(16) 公交主要公交站点和站约束站牌电子场站牌电子化达到性化率70%以上一级指标四、智慧的产业支撑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目标属性(17)使用电子商务预期的规模以达到 50%以上性上企业比8.企业网例络运营(18) 实现关键业务预期信息化的80%以上性规模以上企业比例(19)企业信息化投预期入占主营达到 0.5%左右性业务收入9.企业创比例新发展(20) 运用信息化手约束段实现节达到 80%性能减排的规模以上一级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指标企业比例(21) 旅 游星级饭店能够提供在线预订10. 旅 游 服服务比例 务智能化(22) 旅 游景点提供智能服务的比例目标 属性预 期100%性预 期80%性道路交通、城市景11.城市规 (23) 数 字 观、建筑物 100% 基 约 束 化城市规于城市规划“一张 划管理性五、智 划应用率图”、“三规合一”慧 的 进行推演和管理城 市 (24) 地 下水、电、气、通信、管理排污地下管线数字 约 束12. 城 市 运管线数字化覆盖率达到 80% 性行管理化率以上(25) 城 市 城市化区域城市和 约 束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目标属性指标网格化管社会网格化管理覆性理覆盖率盖率达到 100% 以上,数字城管实现100%过程监管、100%问题上报(26) 安全生产重点基本实现 100% 覆约束行业领域盖性网络监管13.城市安覆盖率全监管(27) 重点单位的消约束防智能监达到 95%左右性控网络覆盖率(28) 环境约束智能在线达到 95%以上15.城市环性监测率境监管(29) 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约束能耗智能智能监测率达到性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目标属性指标监测率 95%以上。
数字交通 政策梳理

数字交通是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政策支持。
以下是对数字交通相关政策的梳理:2012年,中国首次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并在《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中进行了明确。
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数字交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2013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提出了建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理念,将智慧交通作为国家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2015年,互联网产业政策中提出了要加强与交通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了数字交通的发展。
201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首个智慧交通专项政策——《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标志着中国智慧交通开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2020年,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行业发展重点。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智慧交通建设推进数字经济、共享型经济产业发展,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筑新型交通生态系统。
2021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智能交通管理将得到深度应用。
2022年3月,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推动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加快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开展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
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政策文件涉及到数字交通的发展,如《规划》提出了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完善部、省两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架构,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构建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网络等目标。
这些政策文件共同构成了数字交通的政策体系,为数字交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总的来看,数字交通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未来数字交通将在交通运输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大一网一《社区工作专题讲座》形考任务三-100分

仙游工作站《社区工作专题讲座》形考任务三-100分
题1:根据福建省数字办制定的信息化社区达标指标体系要求,信息化社区由低至高设一星、二星、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5个级别。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2: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进行的联动型社区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色彩。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3:社区教育一词最早源于20世纪初美国德威(Deway,1915)提出的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并进行了实验。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4: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A.对。
新闻纵横

第一季度 ,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 1 2 8 . 5 5 亿笔 ,金额
1 1 0 . 5 2 万亿元, 同比分 别增长 2 O . 9 8 %和 1 0 . 2 2 %。其 中 , 存 现 业务 2 1 . 0 O 亿笔 , 金额 1 8 . 2 8 万亿 元; 取现 业 务 4 5 . 7 4亿 笔 , 金
别 增加 1 1 3 . 5 4万户 、 1 3 7 . 7 1 万台和 2 . 2 8万台 。每 台 A T M 对 应 的银行 卡数 量 为 8 0 8 8 张, 环 比下降 0 . 2 0 %。 每台 P O S 机 具 对 应 的银 行 卡 数 量 为 3 6 6张 , 环比下降 7 . 5 8 %, 银 行 卡 市 场 受理 环境 也得 到持续 改善 。
4 3 . 7 1 %。其中, 跨行消费业务 1 8 . 4 4 亿笔, 金额 6 . 6 9 万亿元 , 分别 占银行卡消费业务量的 4 8 . 9 1 % ̄ I 2 7 0 . 0 5 %。银行卡渗透 率达 4 7 . 6 8 %, 较上年同期提高 O . 4 8 个百分点; 银行卡人均消 费金额达 7 0 3 2 . 6 0元, 同比增长 4 3 . 4 0 %; 银行卡卡均消费金 额为 2 1 7 3 . 5 2元 , 同比增长 2 0 . 9 1 %; 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 2
在便民领域 , 城市一卡通还实现 了利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 平台充值的“ 空中充值” 。 据了解 ,我国互联互通工程 已经形成了完整 的标准体 系。 住建部 I C卡应用服务中心总工程师王辉透露 , 目前关于
标文件 , 还借鉴了上海浦东新区、 南京 、 武汉等多个较早进行 智慧城市研究地区的规划标准。
●央行数据显示全 国累计发行银行卡 4 3 . 9 1 亿 张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
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
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
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
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逐渐展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包括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数据资源共享。
1.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支撑的基础设施。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首先是宽带网络覆盖和提速改造,确保城市内各个区域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其次是智慧能源与智慧交通的建设,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此外,智慧安防系统的完善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检测、应急预警等方面。
2. 信息化应用创新智慧城市试点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信息化应用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应用创新给予了重视。
在市政管理方面,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在公共服务方面,通过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智慧交通等应用,提供更高效、方便、智能的公共服务。
此外,还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信息安全保护,确保信息化应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3. 数据资源共享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数据的支撑。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将数据资源共享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实现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在数据共享方面,要加强对数据开放的管理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同时,还要建立智慧城市的数据共享平台,提供便利的数据接入和交换机制。
总结: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指导手段。
通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技术标准的制定、隐私保护和公众参与等问题。
国家智慧城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政务服务
决策支持
指建立支撑政府决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
信息公开
指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
网上办事
指完善政务门户网站的功能,扩大网上办事的范围,提升网上办事的效率。
政务服务体系
指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创新投入
指城市创新产业投入情况,包括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创新费用投入,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投入等方面。
产业升级
产业要素聚集
指城市为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而实现的产业要素聚集情况,增长情况。
传统产业改造
指在实现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情况。
新兴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指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服务与发展,包含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环境、科研环境、金融环境及管理服务状况,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在城市整体产业中的水平状况。
残疾人服务
指在提高服务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个性化应用开发,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水平,提供健全的文、体、卫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服务内容。
基本住房保障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增强服务的便利性、提升服务的透明度。
专项应用
智能交通
指城市整体交通智慧化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包含公共交通建设、交通事故处理、电子地图应用、城市道路传感器建设和交通诱导信息应用等方面情况。
指建设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指建设能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满足城市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2年11月22日正式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并做好2012年度申报试点有关工作。
目录1通知2办法全文▪总则▪申报▪评审▪创建过程管理和验收▪附则3指标体系1通知编辑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2〕42号内容: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为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服务和发展的科学方式,决定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现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做好2012年度申报试点有关工作。
一、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各地要高度重视,抓住机遇,通过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二、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城市(区、镇),应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对照《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并编制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政策、组织和资金保障体系。
三、请抓紧组织开展申报工作,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推荐意见,于2012年12月31日前将申报材料连同电子文档报送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1]。
2办法全文编辑总则第一条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
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指导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实施管理,制定本办法。
[2]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范围包括设市城市、区、镇。
[2]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智慧(数字)城市、区县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区、县)建设方案一、什么是智慧区县“智慧区县”是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它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处理,并将信息快速反馈到利益相关主体,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实现区县运行的智慧状态。
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是智慧区县的主要发展特征。
二、建设背景1、群众期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城市人口增长与承载能力不协调,使得资源与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增大;政府公共管理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城市管理协同性差、办事效率低;产业格局与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导致传统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方法难以为继。
如何加快城市管理和运行创新,成为城市建设者与管理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最近,我们围绕对智慧区县有着什么样的想法和愿景,在市民中做了一次随机调查,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安全便捷、绿色环保、稳定高效、个性多元等。
2、政策引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通过提高信息化运用手段,实现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通过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服务功能。
”2012年12月《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评估指标。
2014年初《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开展11大信息惠民任务和计划,促进智慧民生发展。
去年,国务院又连续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文,明确提出要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共享经济等便民服务新业态,推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这些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智慧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基本公共教育
指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目标人群获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便捷度,并促进教育资源的覆盖和共享。
劳动就业服务
指通过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就业服务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提升就业信息的发布能力,加大免费就业培训的保障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指智慧城市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措施。
运行管理
指明确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并建立运行监督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
指无线网络的覆盖面、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宽带网络
指包括光纤在内的固定宽带接入覆盖面、接入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指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使用情况。
公共平台与数据库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智慧应急
指城市智慧应急的建设情况,包含应急救援物资建设、应急反应机制、应急响应体系、灾害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急指挥系统等方面的建设。
智慧安全
指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智慧化建设,包含城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平安城市建设等建设情况。
智慧物流
指物流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建设水平,包含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仓储服务、物流呼叫中心、物流溯源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城乡规划
指编制完整合理的城乡规划,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具体的专项规划,以综合指导城市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
指建有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建成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区域网格化管理。
建筑市场管理
通过制定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政府在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提升。
智慧城市建设落地方案-智能照明与智慧城市

智能照明应用价值
※ 高效节能
对丌同时间,丌同环境的光照度迚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实现照明 节能。
※ 延长灯具寿命
能抑制电网的浪涌电压,具备电压限定和扼流滤波等功能,避免过电 压和欠电压对光源的损害。有敁延长灯具寿命和降低照明系统的运行 费用。
※ 改善照明环境,提高管理效率
以调光模块和控制面板代替传统的开兲控制灯具,可以提高水平工作 面上均匀的照度值;采用可调光电子镇流器。
※ 可实现多种照明效果
按其丌同时间,丌同用途、丌同敁果,采用丌同的预设场景设置迚行 控制,分场景按需照明。
※ 智能控制,管理维护方便
照明系统工作在全自劢状态,系统按照预先设定的若干基本状态迚行 工作和切换,系统和监控设备相连接迚行进程维护管控,实现对整个 照明系统的进程控制和维护。
室内智能照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越来越高。 对亍室内照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智能家居 风起于涌,大部分都集中在智能家电、智能防盗、安全警 报以及智能控制这亓斱面。
游
教智慧社 照 社育区 区
育 智慧医 疗
…
明…
智
园区慧配产
智慧信息枢
信纽 港 息智慧办 口服公…云…
…
业
套
物务
流
技 术
… 平 台层政民政 理务服云亏务平物劢联台网…信统息 一信共息享资渠源共平享道台协同,工作业服务公务共服平务台系政统府统移动平设一备 台智联慧城劢市管支,
标 准 体
撑城平台市管管控理系统统 一运协行同指挥指中心挥
智能照明系统与智慧城市
1
背景概述
2
智慧照明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路灯物联网
4
3.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介绍

产业升级(B)
智慧城市综合评价指标
In丰
必选指标
自选指标
必选指标:共性核心指标 自选指标:因地制宜指标 创新指标:引领创新指标
创新指标
二、国际合作 and ISO
TC268 SC1
ISO 国 际 标 准 化 组 织 :
三、国际合作 and IUT-T
ITU-T FG SSC
IUT-T 国 际 电 信 联 盟
8%
39%
21%
26%
30%
10%
城市功能提升(B) 8% 12%
11%
24%
0%
城乡规划 数字化城 建筑市场 房产管理 园林绿化 历史文化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 供水系统 排水系统 节水应用 燃气系统 垃圾分类 供热系统 照明系统 地下管线 市管理 管理 保护 与处理 与空间综 合管理
28% 57% 14% 城市建设管理(A) 20% 24% 8% 39% 21% 26% 30% 10% 城市功能提升(B) 8% 12% 11% 24% 63%
二、在某方面创建典型,为制定行业标准起到领头羊作用。
技术标准建设
Smart City Technical Standards ( SCTS )
一、《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研究情况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关村国家标准创新示范区标准 服务中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北京标准化协会 •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文化部 •国家信息中心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 促进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能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天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公司 •北京亿速码数据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齐维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通融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数字城市建设促进会智慧社区 建设分会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智慧家庭技术标准促进中心 •北京数智纵横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全文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指建设能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满足城市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
信息安全
指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和有效性。
智慧建设与宜居
城市建设管理
残疾人服务
指在提高服务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个性化应用开发,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水平,提供健全的文、体、卫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服务内容。
基本住房保障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增强服务的便利性、提升服务的透明度。
专项应用
智能交通
指城市整体交通智慧化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包含公共交通建设、交通事故处理、电子地图应用、城市道路传感器建设和交通诱导信息应用等方面情况。
智慧能源
指城市能源智慧化管理及利用的建设情况,包含智能表具安装、能源管理与利用、路灯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智慧环保
指城市环境、生态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建设情况,包含空气质量监测与服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服务、环境噪声监测与服务、污染源监控、城市饮用水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智慧国土
指城市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建设情况,包含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资源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地籍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建筑节能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在建筑节能监督、评价、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
绿色建筑
指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在绿色建筑的建设、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水平。
城市功能提升
供水系统
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从水源地监测到龙头水管理的整个供水过程实现实时监测管理,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垃圾分类与处理
指社区垃圾分类的普及情况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供热系统
指北方城市冬季供暖设施的建设情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照明系统
指城市各类照明设施的覆盖面和节能自动化应用程度。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
指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监控,并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智慧管理与服务
政务服务
决策支持
指建立支撑政府决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
信息公开
指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
网上办事
指完善政务门户网站的功能,扩大网上办事的范围,提升网上办事的效率。
政务服务体系
指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城乡规划
指编制完整合理的城乡规划,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具体的专项规划,以综合指导城市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
指建有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建成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区域网格化管理。
建筑市场管理
通过制定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政府在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提升。
指智慧城市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措施。
运行管理
指明确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并建立运行监督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
指无线网络的覆盖面、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宽带网络
指包括光纤在内的固定宽带接入覆盖面、接入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指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使用情况。
公共平台与数据库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医疗卫生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终端服务,保障儿童、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群获得满意的服务;通过建立食品药品的溯源系统等措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供应,并促进社会舆论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监督的透明度。
公共文化体育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促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服务面,提高广播影视接入的普及率,通过信息应用终端的普及,提升各类人
社会保险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
社会服务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服务和优抚安置等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服务的透明度,保障社会公平。
排水系统
指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城市雨水收集、疏导等方面的排水系统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功能的发展状况。
节水应用
指城市节水器具的使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情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燃气系统
指城市清洁燃气使用的普及状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安全运行水平的发展状况。
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教育
指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目标人群获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便捷度,并促进教育资源的覆盖和共享。
劳动就业服务
指通过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就业服务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提升就业信息的发布能力,加大免费就业培训的保障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附件2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
指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组织机构
指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负责智慧城市创建工作。
政策法规
指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法规。
经费规划和持续保障
房产管理
指通过制定和落实房产管理的有效政策,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房产管理,促进政府提升在住房规划、房产销售、中介服务、房产测绘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园林绿化
指通过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园林绿化的监测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历史文化保护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