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新自由主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成为西方经济的主导思想,而这三十年来,从最初的繁荣、盛行,经历了中期的备受质疑,和现今的摇摇欲坠、走向衰亡,一直伴随它的是批判和被批判的声音,这也似乎是每种经济理论发展的共性:伴随着一场经济危机诞生,扮演了救世主的形象,得到如潮的拥护;然后经历风风雨雨走向另一场经济危机,在一片批判声中销声匿迹。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究竟是怎样的,它到底受到了什么样的评价?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背景1.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失败和理论缺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陷入“滞胀”,即高通胀和经济增长停滞并存,而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
一直站在凯恩斯主义对立面的新自由主义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同时,提出解决经济“滞胀”的对策,影响不断扩大。
2.全球化的机遇全球化进程加剧了大公司和大银行所而对的竞争压力,因为竞争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关系。
它们所而临的竞争压力使它们急功近利,这促使它们支持任何减轻税负、放松管制、使其能够自由地与全球对手进行有效竞争的措施。
虽然管制主义国家看起来符合大企业的利益,即它从长远来看更能有效地促进资本积累,但高度竞争的环境使大企业不能支持管制主义国家。
1所以,全球化进程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3.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资本的扩张拓展到了全球范围,资本不断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能使它迫切需要突破国内市场的狭隘界限,消除全球扩张中的国家主权、国家体制、民族等的障碍。
新自由主义在国际问题上主张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特别在1990年“华盛顿共识”出笼后,新自由主义更加成为了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进行扩张及其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
所以,新自由主义的勃兴正是因为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
二、新自由主义的特征1.2.3.4.5.6.7.8.国内外市场上对商业和金融解除管制,资本自由流动;以前由政府机构从事的服务业开始私有化;政府不再积极管制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证低通胀而非低失业率;社会性支付锐减;下调商业税、削减富人税;工商业和政府攻击工会,结果是资本完全统治劳动;劳动市场上,短期契约和兼职工作合同逐渐取代长期契约;公司内部引入市场化原则,以前从老员工内部选择CEO现在从外部CEO市场选择2三、前期的辉煌12大卫·科茨.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3,(9):9徐鹏庆.从本次金融危机看新自由资本主义危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3(2):49-5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伊始,以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上台为标志,新自由主义登上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舞台,从而引发西方世界二十年历久不衰的“新自由主义”浪潮。
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谁主导美国
美国经济与贸易政策
一、两种政策体系被采用的背景、内容及主导时期
2、凯恩斯主义的主导时期
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到里根上台执政(1980年)期间,美 国一直实行的是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的政策。“罗斯福新 政”则以政策实践的形式表明了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性,并使凯恩斯主 义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经济学,主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 经济运行长达40年之久。
这一时期包括了里根之前的罗斯福(1933-1945)、杜鲁门(19451952)、艾森豪威尔(1953-1961)、肯尼迪(1961-1963)、约翰 逊(1963-1968)、尼克松(1969-1974)、福特(1974-1976)、卡 特(1977-1980)八位总统在任时期。
美国经济与贸易政策
小组成员: 孙善德 高颂
祝亚宁 祝明侠
Contents
美国经济与贸易政策
1
两种政策体系被采用的背景、内容及主导时期
2
两种政策体系在美国经济中的实践影响及局限性
3
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谁主导美国?
美国经济与贸易政策
一、两种政策体系被采用的背景、内容及主导时期
1、凯恩斯主义被采用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二、两种政策体系在美国经济中的实践、影响及局限性
3、凯恩斯主义的局限性
20世纪70年代中叶,石油危机引发战后的世界经济危机,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首次出现了以低增长和高通胀为特征的“滞涨”现象。 “滞胀”是国家垄断资本充分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日趋激 化的必然结果;而之前占主流地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资本 主义经济出现的这次“滞胀”现象却束手无策。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地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经济自由主义包括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到了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面对“滞涨”局面而束手无策的形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又纷纷兴起了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特别是市场经济中一切活动的前提;交换和市场的自发运行有充分的效率;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新自由主义是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新自由主义不同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之处在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3.经济观点上,凯恩斯经济学包括总量分析法、充分就业理论、有效需求理论、消费倾向和乘数理论、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论、经济周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等;新自由主义则并非是一个统一的团体,经济观点上有所不同.4.政策主张上,凯恩斯经济学提出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而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5.贡献上,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主张为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和困境,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并最终挽救了资本主义;而新自由主义在英美的实施均不同程度地带来了负面效应.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是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两种思潮以表面上对立的形式,成为不同历史时期西方社会的统治经济思想.这两个思潮的对立是表面的,其阶级性的同一是本质的.它们者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工人阶级,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所不同的是在经济政策方面,国家干预主义学派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自由放任.1、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政府应力求节约,税收数额应尽量减少,每年的财政收支都应保持平衡;税收应尽量避免干扰社会经济活动.2、凯恩斯主义,是主张政府干预主义的经济学.凯恩斯主张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 通俗点解释就是政府等多花钱买东西东西会短缺刺激生产者. 凯恩斯认为,只有实行政府干预经济才能使现行的经济形态免于全面毁灭,才能使个人的动力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政府干预的中心在于有效需求管理,实行逆经济风向而行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办法是具体通过提高私人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公共投资和赤字财政以及对外经济扩张政策的“相机抉择行动”来刺激消费和投资,提高社会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很多核心问题上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新自由主义靠什么把凯恩斯主义拉下了圣坛凯恩斯主义在战后盛行于各国,并被认为是极大地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繁荣。
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谁主导美国
美国经济与贸易政策
三、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谁主导美国? 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谁主导美国?
从之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 顺应了当时美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它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对立的。从近二十年美国经济 政策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两者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美国经济与贸易政策
二、两种政策体系在美国经济中的实践、影响及局限性 两种政策体系在美国经济中的实践、
2、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
“罗斯福新政”则以政策实践的形式表明了凯恩斯主义的 有效性,并使凯恩斯主义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经济 学,主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运行长达40年之久, 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美国经济与贸易政策
一、两种政策体系被采用的背景、内容及主导时期 两种政策体系被采用的背景、
2、凯恩斯主义的主导时期 、
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到里根上台执政(1980年)期间,美 国一直实行的是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的政策。“罗斯福新 政”则以政策实践的形式表明了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性,并使凯恩斯主 义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经济学,主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 经济运行长达40年之久。 这一时期包括了里根之前的罗斯福(1933-1945)、杜鲁门(19451952)、艾森豪威尔(1953-1961)、肯尼迪(1961-1963)、约翰 逊(1963-1968)、尼克松(1969-1974)、福特(1974-1976)、卡 特(1977-1980)八位总统在任时期。
一、两种政策体系被采用的背景、内容及主导时期 两种政策体系被采用的背景、
1、凯恩斯主义被采用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爆发,暴露了自由放任 市场经济的弊端,它不仅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基础——萨伊 定律(“供给会自动地创造自己的需求”)的一次全面否定,而且 实际上宣告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的结束。 在此背景下,一种反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求的、着重主张以扩大 政府支出创造需求和通过政府干预推动经济增长的凯恩斯主义便应 运而生。凯恩斯主义的政策重点是用需求带动生产,这反映了大危 机之后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概念辨析:近代以来西方主要经济思想
概念辨析:近代以来西方主要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山东安丘第一中学王德明李智元1.重商主义(16至18世纪)(1)背景:15 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2)内容:认为金银就是货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活动,利用行政措施和立法手段,使金银尽可能多地流入国内。
(3)作用: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2.自由放任主义(18世纪——20世纪30年代)(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增强,资产阶级反对政府的条条框框看的限制。
(2)内容: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如英国废除《谷物法》、《航海条例》等贸易保护主义法律等。
(3)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扩大;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但加剧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了社会矛盾。
3.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自由主义无力解决。
(2)内容:主张政府运用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经济手段干预经济。
如罗斯福新政实行全面的国家干预经济、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3)影响:有利于缓和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良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的主要依据;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新自由主义(20世纪80年代)(1)背景: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现象;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
(2)内容: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政府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3)影响:逐步走出滞涨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
政府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监管市场,还包括调节经济活动、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着重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并对其优缺点展开讨论。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
凯恩斯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波动不定,可能会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以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的稳定。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主张政府在经济衰退时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高景气时则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和提高税收来平衡经济。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增加或减少总需求来实现宏观经济平衡。
尽管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周期波动的问题,但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一方面,凯恩斯主义往往需要依赖政府的财政支出,这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和债务问题的产生。
另一方面,凯恩斯主义对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信任程度相对较低,可能会限制市场的自由度。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
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政府的干预往往会带来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等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加强经济自由度和竞争力。
新自由主义主张促进市场竞争、降低税收和减少政府干预,以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更好的资源配置。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只有通过市场的自由运作,才能实现经济的最优化。
然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批评。
一方面,过度的市场竞争和缺乏监管可能会导致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也并非完美,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和监管。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思想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思想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经济思想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不同的经济思想不仅影响了资本主义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方式。
本文将从资本主义早期的重商主义思想、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凯恩斯主义思想以及新自由主义思想等方面探究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思想。
1. 重商主义思想在资本主义初期,重商主义思想是主导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强调国家财富的积累主要依靠外贸顺差和黄金的积累,国家在经济上应该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增加贸易顺差。
他们认为贸易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应该通过政策干预来保护本国产业并提高出口。
2. 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著作《国富论》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主张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抵制国家干预。
根据斯密的理论,市场的自由竞争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他认为市场通过供求关系自动实现资源配置的平衡,并主张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和自由贸易来促进经济发展。
3. 凯恩斯主义思想在大萧条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有时会出现失灵,特别是在面对经济衰退时。
他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等政策,刺激需求,缩小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建立和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4. 新自由主义思想新自由主义思想作为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
新自由主义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和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主张减少政府的干预和管制。
他们认为市场的自适应能力和竞争机制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如弗里德里希·海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对经济自由化和市场经济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和倡导,并对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危机时代的抉择: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
后危机时代的抉择: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作者:李菲雅邓翔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06期摘要:2007年至今,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上演的两场危机让全球经济陷入低谷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主流指导思想的争论和思考。
在一定程度上讲,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失败,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则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失效。
而对目前由凯恩斯主义思想主导的危机救助方案进行评述,得出结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无法使经济政策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都无法对危机免疫。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金融管制;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6-0021-05一、引言2007年伊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连续发生了两场声势浩大的危机,一场是由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另一场是发生在欧洲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下简称欧债危机)。
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为一场肆掠全球的金融危机,标志着美国自前总统里根上台以来奉行的新自由主义失败;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引发的欧债危机,则标志着凯恩斯主义在欧元区的穷途末路。
美国和欧元区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较大的经济体,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颠覆了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主导下的经济政策。
目前的焦点在于后危机时代①美国和欧元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应该以哪一种思想作为指导(吴易风,2010)。
本文旨在厘清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区别和联系,试图从后危机时代如何对危机进行防范和治理,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作为主流思想更有说服力。
二、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以及交锋(一)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整个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全面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颠覆了西方经济学长期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基础。
新经济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轮回——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中心,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也有两个国际贸易力 处。 这些机构为小企 业 出口商品提供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互联 网络, 并以互联网为基础建 立 了出 口风险在线主页, 帮助 _ : 避免出口风险。此外, 美国政府为 中, J 出口信贷 , 每年绐- / J 默 出口贷款。 2 、日本 为了有效地推进中小I 企业开 拓国际市场, H本设立了专门的国际 化支援机构, 其中, 中小企业基础整备机构( S MR J 日 本贸易振兴机构 ( J 圈 0 ) 是为中小企 业国际化提供支持的两大机构。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3 德国 1 、美国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国外市场, 德国政府拨放专款, 不断加大对 ( 1 ) 由小企业局、州政府、私 人 机构、教育界共同建立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在市场开发上的支持力度 , 并重| 氍吏 持出口企业参加各种展 中心 , 并设立了5 7  ̄ 1 ' 1 中心、9 6 O 个分中心和地区办公室, 组成—个网 览会, 拓展国外市场。政府每年拨专款资助企业参加展览 , 其 中9 9  ̄ / 0 的 络。小企业发展中心通过分布在各 州 的中 向小企1 J 供各种咨询、 经费用在了中小企业 匕 。 培训和技术援助等 “ 全方位”服务。 4 、法 国 ( 2 呛 “ 孵化中 心”, 由政府或大学出 资, 租赁或开发一块 2 0 1 哞 , 法国企业国际发展局为1 万名企业主 提供 了 帮助。企业国 场地 , 以优惠条件出租给, J 、 企业, 中心从法律、市场营销、设施、投资 际发展局与法 国工商会借助 “ 支持法 国出口计划”结成合作伙伴, 通 以及信 息网络等方面为小企业提供服务 , 扶持小企业成长。一些孵化 过该计划, 中小企业主可获得帮助。此外, 法国政府不仅简化海关手续 中心还设有 自己的种子基金, 对高技术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 扶持小企 促使中/ J 、 企业可以在住所办理报关手续 , 而且在外汇管理 E 也采取有 J 、 股票 匕 市。 利 于中 小企 业 白 g 措 施。 田 2 、日本 政府在全国4 7 个都道府县和l 2 个大城市设立了中小企业指导所 , 参考文献 : 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 每年 【 1 】 赵优 珍 . 中 小 企业 国际 化— — 理论 探 讨 与经 营 实 践 . 上海: 复 件。 旦 大学 出版 社 , 2 0 0 5 . 3 意大利 【 2 】 焦方太 . 日本 中 小 企 业 国 际 化 促 进 政 策 探 析 [ J ] . 特 区 经 意大利是闻名世界的中/ J 、 企业 国家, 中小企业约有1 3 O 万家 , 具有 济 , 2 0 0 9 , ( O 4 ) . 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意大利各地政府设置了专 门的服务机构, 这些机 【 5 】 李柏 军 . 美 国 中小 企业 多元 融资模 式及其启 示【 J 】 . 理论 探 构大多有 自己的实验室, 向中4 拱 不同形式的服务。 讨, 2 0 1 2 , ( 0 5 ). [ 4 】 黄烨菁 .欧盟 中小企业的创新——影响因素 与政府 支持【 J 】 .世
新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
新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新自由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1.凯恩斯主义面临的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30年代的大萧条的教训,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实行了促进高水平的需求和就业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特别是1950-1973年间,西方各国不仅经济迅速发展,而且失业率也普遍较低,同时由于各国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干预,经济波动的剧烈程度也减轻了。
但是,在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慢了。
更严重的是,在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失业增加的同时,还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方面供给严重超过有效需求,库存增加、生产下降,失业率增高,另一方面物价不仅不下跌反而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局面,形成了“滞胀”型的经济危机。
凯恩斯经济学也“失灵”了。
2.全球经济联系的增强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美国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
随着商品贸易、直接投资、国际金融活动自由化的推进,以及服务业、信息业和农业贸易的自由化的推进,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也日益加剧。
在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使资金流入了少数石油生产国,而后又通过购买武器和存款的方式流进了发达国家的武器制造商和银行中,变成发达国家新的投资资金。
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发达国家在南欧、拉丁美洲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通过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来降低成本,从而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
由于全球经济联系的增强,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现象的发生,以至于人们开始用“全球化”来形容世界经济格局的这种变化。
3.社会结构的变化由于国内外的竞争、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世界各国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战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西方国家曾出现过劳动力短缺问题。
那时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一是大量吸收女性劳动力,二是接受从外国来的移民。
妇女就业的增加和外来移民的增加不仅改变了劳动力结构,也改变了社会成员的构成,影响了家庭关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新自由主义
2、新自由主义的主要派别
(1)货币学派 (2)供给学派 (3)伦敦学派
(4)奥地利学派
(1)货币学派
新自由主义以货币学派最为典型。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 学教授弗里德曼首创。 其观点是:①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之所以 不稳、出现“滞胀”,是各国长期执行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结果。 ②极力主张货币政策----只要求货币数量 稳定地、有节制地增加。 ③主张政府不需要干预私人经济,应让 市场机制完全地充分地发挥作用。
经济人 假设
起源于亚当· 斯密人的本性 是自私的,每个人都追逐 个人私利。个人的自由权 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每个经济人都拥有与交易 有关的全部信息。 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自 由流动,没有任何阻力 和干扰。
完全市场 信息假设 完全竞争 市场假设
(三)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1、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成为 在英、美占主流地位的经济学 2、新自由主义对世界不同国家的 影响
新自由主义的 兴起与发展
凯恩斯主义的无 力与“滞胀”出 现 基本派别 基本主张 自由化 市场化
新 自 由 主 义
新自由主义 的基本主张
私有化
新自由主 义的影响 影响在逐渐削弱
(4)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其创始人和继承者分别是奥地利维也纳 大学门格尔教授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维塞尔教授。 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承了 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理论并作了一些补充。 其观点是既反对马克思主义,也反对凯恩斯主义, 竭力鼓吹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而调节,极力诽 谤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
(2)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芒德尔首创。 其观点是①认为大危机不是有效需求 不足,而是政府错误的政策所致。 ②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③萨伊定律完全正确。 ④政府不应刺激需求,而应刺激供给。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凯恩斯经济学主张稳定景气是政府的工作,既然是这样,那么在景气好的时候,政府就不应该介入,而应转到观望的立场上去。如果景气变得过热,则必须采取紧缩政策。然而在很多时候,政府并不是这么做的,特别是伟大的总统们,为了收买选民,不仅不实行“紧缩”,议员们还要抛出人人都乐意见到的推进公共事业和福利政策的计划。对议员们来说,这个时候凯恩斯经济学成为他们最方便实用的理论支柱。这样一来,凯恩斯经济学“控制过热”的功能就失效了。相反,还进一步造成了景气过热以及公共部门的膨胀,产生了许多副作用。实际上,美国经济由于“过热”而染上了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巨大、公共部门机构臃肿等一系列“发达国家病”。
而这两种极端意识其实实质并没有那么相抵触。这只是两个不同时代所衍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表现,其目的都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并这两者都还是利于资本主义政府的统治,所以也可以理解他们所
存在的缘由。
这两者或许在处理经济的有些问题上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都注定不能真正解决经济深沉的矛盾。也注定将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暗淡下来。
他的内容和中心主要在于:
1、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
2、倡导个人主义
3、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4、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5、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6、主张私有化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新科技革命兴起,生产力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适应这种需要,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理论、学术而政治化、国家意识形态化、范式化,成为美英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民主的异同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经济自由主义包括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 "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到了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面对"滞涨〞局面而束手无策的形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又纷纷兴起了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特别是市场经济中一切活动的前提;交换和市场的自发运行有充分的效率;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新自由主义是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新自由主义不同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之处在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3.经济观点上,凯恩斯经济学包括总量分析法、充分就业理论、有效需求理论、消费倾向和乘数理论、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论、经济周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等;新自由主义则并非是一个统一的团体,经济观点上有所不同.4.政策主张上,凯恩斯经济学提出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而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5.贡献上,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主张为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和困境,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并最终挽救了资本主义;而新自由主义在英美的实施均不同程度地带来了负面效应.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是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两种思潮以表面上对立的形式,成为不同历史时期西方社会的统治经济思想.这两个思潮的对立是表面的,其阶级性的同一是本质的.它们者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工人阶级,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所不同的是在经济政策方面,国家干预主义学派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自由放任.1、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政府应力求节约,税收数额应尽量减少,每年的财政收支都应保持平衡;税收应尽量避免干扰社会经济活动.2、凯恩斯主义,是主张政府干预主义的经济学.凯恩斯主张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 通俗点解释就是政府等多花钱买东西东西会短缺刺激生产者. 凯恩斯认为,只有实行政府干预经济才能使现行的经济形态免于全面毁灭,才能使个人的动力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政府干预的中心在于有效需求管理,实行逆经济风向而行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办法是具体通过提高私人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公共投资和赤字财政以与对外经济扩张政策的"相机抉择行动〞来刺激消费和投资,提高社会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很多核心问题上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新自由主义靠什么把凯恩斯主义拉下了圣坛凯恩斯主义在战后盛行于各国,并被认为是极大地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繁荣.各国似乎找到了抗击衰退的永久药方,只要经济一出现衰退,政府就通过扩大开支的办法来增加需求和扩大就业.在此期间,各国政府积极发挥作用,干预经济,制定各种政策,扩大社会福利等.凯恩斯主义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达到被奉为神圣的地步.但尽管如此,对凯恩斯主义的反对和质疑一直就没有停歇过.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是个古典自由主义者,倡导自由市场,反对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因此对于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当然是势不两立.他于1947年在瑞士组建朝圣山学社〔Mont Pelerin Society〕,意图培养和汇聚思想潮流,希望有朝一日推翻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当时朝圣山学社的成员还包括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和年轻的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一批奥地利学派的关键人物.在五十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实行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大政府观念似乎变得根深蒂固.但到了六十年代的时候,力量的天平就开始逐渐向私营经济部门倾斜.七十年代初,一系列政治经济事件冲击了美国和世界经济,如越战的泥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石油危机的爆发、股市的崩溃等,再次使美国经济陷入了较长时间的衰退,并且出现了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同时并存的滞胀现象.凯恩斯的需求管理似乎已经失灵.这对凯恩斯主义是个重大打击.到了八十年代,以芝加哥学派的货币主义者为主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占据主导,把凯恩斯主义拉下了圣坛,并在此后的二三十年里尽显风骚.以下是凯恩斯主义式微,新自由主义逐渐崛起并占据主导的主要背景原因.〔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美国的主张,是美英之间磋商,并经英国妥协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大英帝国彻底衰落并让位于美国的象征.美国的意图在于,一方面防止像三十年代大萧条期间那样各国竞相实施货币贬值,从而导致了危机的蔓延和恶化以与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是为了打破大英帝国所构建的英镑区,消除壁垒,为美国进入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扫除障碍.布雷顿体系基本上反映了美国对建立战后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意图和主张.当时的美国代表怀特〔Harry Dexter White〕和英国代表凯恩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各提一份主张.凯恩斯建议建立国际元〔bancor〕来作为一种世界货币,但该主张遭到了怀特的反对.怀特主张各成员国货币跟美元挂钩,美元跟黄金挂钩,这样就形成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被称为金汇兑本位制.在这种体系下,各国货币跟美元形成固定汇率,而美元实行金本位制,可以在美国兑换黄金.二战结束时的美国已是冉冉上升的大国,而英国遭到二战的摧残,早已是日薄西山.胳膊拗不过大腿,大会最后接受并通过了美国代表的主张.大会的结果之一是诞生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执行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世界中央央行的作用,当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或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时,IMF像央行一样驰援.但形势的演变到后来对美国越来越不利,这种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越来越暴露了其结构上的矛盾和问题而难以为继.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对于美国的国际收支来说就意味着,当一国在与美国出现贸易盈余而积累了大量美元的时候,该国就可以拿这些美元去美国兑换黄金,从而导致美国黄金储备的流失.或者当他国不愿意持有美元而兑换黄金的时候,那么也就会导致美国黄金的流失.这正是事情后来发展演变的结果,并最终导致了布雷顿体系的崩溃.一方面,二战结束后的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出现大量盈余,同时,欧洲那些经过战争蹂躏的国家急需要资金来恢复重建,因而出现了美元的短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信贷数额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欧洲国家对重建资本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决定改变这种局面,让本国的美元储备流向欧洲.美国通过了旨在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于是大量的美元通过美国的援助项目流向了这些欧洲国家.从1948年至1954年间,美国总共向16个欧洲国家提供了总额为170亿美元的援助赠款.大量的美元援助流向欧洲,在美元可兑换黄金的金汇兑本位制条件下,形成了日后对美国黄金储备的索求权.同时,美国很快在1950年就开始出现贸易赤字,这也对美国的黄金储备构成了压力.另一方面,经过战后若干年的快速发展,日欧经济迅速崛起,到六十年代时,日欧人均收入也已接近美国.欧洲主要货币到1958年时就都实现了国际市场上的自由兑换,日元到1964年时也实现了自由兑换.这加强了日欧各国之间的货币联系和依赖关系,也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经济地位的改变和货币的可自由兑换使得日欧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特权地位日益感到不满.因为在这种体系下,美国实际上就相当于世界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印钞来获得铸币收入,其他成员国实际上就几乎等于放弃了铸币收入.法国对于美元的这一特殊地位尤其不满,耿耿于怀,所以后来就大量兑换黄金,导致美国黄金储备大幅减少.另外,如果说原先各国愿意持有美元可以看作是对美国为资本主义阵营提供军事保护伞所支付的防务费用的话,那么随着当时冷战的缓和,欧洲感到这种保护伞变得无足轻重,因此也就不希望再继续接受美国的信用安排,即实质上通过持有美元,来支付这种保护费了.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政治因素.金本位体制包含三种情况,一种是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一种是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第三种是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其中,第一种是最纯粹的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出入国境的特点,政府规定货币的含金量,金币是流通货币.第二种金块本位制是国家储备金块作为发行纸币的基础,但金币不作为流通货币进入流通领域,金融当局只承诺流通货币持有者可以根据需要用货币兑换金块或金条,国与国之间也用金块结算.前两种是本国货币可直接兑换黄金,而后一种则是本国货币跟另一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挂钩,并只能通过把本国货币兑换成挂钩货币,再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体系就属于金本位体制中的金汇兑本位制.各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但可以兑换成美元后再换取黄金.布雷顿体系规定各国央行之间可以按照固定的价格买卖黄金.但由于民间私人黄金市场的存在,要想维持布雷顿体系的官方固定汇率,要么必须通过官方买卖黄金来影响市场价格,从而把市场黄金价格固定在官方的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水平上,要么就只好让官方价格跟随市场价格变动而变动,否则就会形成官方和民间两种价格,导致套利行为的发生.为了消除这种套利的可能,主要成员国央行还是组织了对黄金市场的干预,即各国央行贡献一部分黄金组成一个黄金池,通过黄金买卖操作来控制黄金市场价格.但后来由于美元的泛滥,这种操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行而被放弃.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黄金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流动性的增长,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融合也给维持这种固定汇率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投机性攻击在新的条件下变得更为频繁.投机性攻击就是投机者在看准一国可能并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来维持固定汇率时,就借入该国货币,先以固定汇率大量买入黄金,直到该国耗尽黄金储备而被迫让本币贬值,随后投机者进行反向操作.由于本币已经贬值,投机者只需卖出较少的黄金就可以换得足够的本币偿还借款,剩下的黄金则尽收腰包.由于美国财政赤字的增加而导致的美元流动性的日益泛滥,美元贬值成为趋势,于是这更给投机者发动投机性攻击提供了机会.1967年英镑遭受到一次投机性攻击,英国最后不得不让英镑贬值.这进一步暴露了这种体系所固有的结构性缺陷和脆弱性.到1968年的时候,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使得美国黄金外流加快.到了七十年代早期,越南战争更是加剧了美国的通胀.1971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加紧印钞,以应对巨额的越战军费开支和国内社会福利政策项目支出.于是美元更加泛滥,贬值压力剧增.这导致美国大量资产外逃,黄金进一步流失.面对上述一系列情况,尼克松于1971年8月单方面宣布关闭黄金窗口,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正式结束了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固定汇率体制.到1976年3月,所有国家货币都实行了自由浮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内在结构上的缺陷和脆弱性也必然导致它的崩溃.实行金本位制就好比给经济体套上一个枷锁,这的确可以发挥稳定物价和币值的作用.如果世界黄金数量和世界经济能够保持同比例增长的话,那么两者仍可相互适应,金本位制的束缚作用仍会有效.但是,战后二十多年里,黄金数量的增长早已赶不上快速崛起和膨胀的世界经济的增长.再加上世界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金本位制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经济活动的需要.因此,世界经济突破黄金本位的束缚是必然的结果.尼克松政府也已经无力回天,最后不得不宣布放弃美元兑换黄金,宣告了黄金统治的结束.〔二〕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股市的崩溃.石油是发达经济体的血液.石油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坦克、军舰、高楼大厦、塑料制品、化肥、道路等各个领域,涉与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六十年代之前,中东地区的石油基本上为西方大石油公司控制.石油收入的65%以上被西方石油公司拿走,石油生产国只获得很小一部分石油收入.为了协调立场以便更好地同西方石油公司谈判,中东产油国在1960年组成了自己的组织——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之初并没有展现多少力量,直到1973年时,欧佩克才真正发挥了它的威力.1973年10月,埃与和叙利亚发动对以色列的进攻.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很快就击退了两国的进攻,并迫使两国签署了停火协议.作为报复,欧佩克紧接着对美##取石油禁运措施,并把输往欧洲的原油提价70%.石油价格由此一夜间从每桶3美元涨到5.11美元,并于1974年1月进一步上涨到每桶11.65美元.石油禁运和提价对美国的冲击是始料不与的.当时美国汽车已经非常普与,85%的人都驾车上班.为了应对危机,尼克松总统宣布在国内实施汽油配给,还呼吁加油站给每个顾客最多限量加油每次十加仑,星期天则实行全天汽油禁售.石油禁运是一场能源危机,它促使美国对能源安全更加重视,并于此后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供应中断.美国国会还通过一项法案,批准建造一条穿越阿拉斯加的输油管道〔Trans-Alaskan Pipeline〕,输油能力为每天200万桶.此外,低耗油汽车开始为人们所青睐.日本开始大力研发低耗油汽车,日系汽车开始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越战、印钞、通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水门选举丑闻,使得美国七十年代初变成了个多事之秋.石油禁运导致的价格冲击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助推了通胀.由于投资者信心的丧失,股市从1973年初就已开始进入熊市,下行趋势持续了近两年之久,到1974年12月份才宣告结束,期间股票市值损失超过40%.标准普尔500指数从1973年1月份的116.03点跌至1974年12月份的68.56点,跌幅为4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同期内从999.02点跌至616.24点,跌幅也达38%〔见下图:1970-1980年间美国主要股指变化〕.〔三〕滞胀的困扰.七十年代出现的滞胀一直困扰着美国经济.滞胀〔stagflation〕,就是经济停滞〔stagnation〕加通货膨胀〔inflation〕,特点是高失业率加高通胀率.根据菲律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所描述的失业率和通胀的关系,两者应该是呈反向的关系,即高通胀意味着低失业率,或低通胀伴随着高失业率.这是因为,伴随着增发货币或其他刺激措施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降低了失业率,但代价是通胀率会相对较高.相反,经济衰退,失业率高,通胀率应该也会降低.这就是菲律普斯曲线所表述的通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但七十年代这种反向关系不存在了,出现的是双高,即高通胀率加高失业率.增发货币,刺激了需求,推高了价格,但失业率不降反升.凯恩斯的理论似乎失灵了.历史数据显示,通胀率在1969年和1970年的时候开始上升,分别为5.5%和5.7%.但整个六十年代是个低通胀的时代,大部分月份的通胀率都不超过3%.七十年代头两年的通胀率有所下降,降至1972年的3.2%.1973年又开始回升,达到6.2%,从1974年开始到80年代初,美国进入了高通胀的时代,这期间平均通胀率达9.4%,其中有四个月都在10%以上,1980年更是高达近14%.同时,失业率也连续上升,整个七十年代年平均失业率超过6%,比六十年代高出两个百分点,其中1975年失业率高达8.5%.高失业率持续到八十年代前半期,平均超过8%,其中1982和1983年的业率接近10%.这种滞胀现象一直是不同学派经济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在凯恩斯主义者看来,七十年代的通胀主要不是货币供给增加导致的结果.凯恩斯主义者根据造成通胀的原因,把通胀分为需求拉动型〔demand-pull〕和成本推动型〔cost-push〕两种,这也是菲律普斯曲线所隐含的两种通胀类型.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通胀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因为六十年代经济处于繁荣期,政府支出高,需求强劲,失业率低.七十年代越战和"伟大社会〞计划的支出继续支撑强大需求,通胀也同样会上升,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另一方面,发生在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也抬高了物价水平,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因而也推高了通胀,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胀.所以,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七十年代的高通胀主要是由需求和成本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此外,凯恩斯主义者还强调通胀预期的作用.当价格升高后,人们会预期下一阶段价格会继续上升,因此会相应地把通胀预期纳入到成本或其他计划安排中去.石油危机导致的价格冲击和通胀预期都会引起菲律普斯曲线发生向上的位移,于是产生了通胀率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现象.这些是导致七十年代高通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的主要原因.总之,凯恩斯主义者更能容忍通胀,为保持增长和提高就业,可以容忍或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但在货币主义者看来,美国七十年代的高通胀正是政府无节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结果.正如弗里德曼所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首先,六十年代的约翰逊政府既要对外坚持把越战进行到底,又要对内推行他的"伟大社会〞的宏伟社会福利政策计划,但同时,他又不愿增税,因此只能通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支出.因此,通胀在他任内的六十年代中期就初现端倪.尼克松于1969年当选总统后,继承了前总统约翰逊的越战和"伟大社会〞这两项遗产,继续扩大政府开支.面对越战、通胀、财政赤字和黄金的流失,他毅然于1971年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结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更为他印钞以应对政府开支松了绑.后来为了获得竞选连任,尼克松需要保障就业并制造或维持繁荣经济景象.为此,他罢免了美联储主席威廉-M-马丁〔William M Martin〕,安排总统顾问亚瑟-伯恩斯〔Arthur Burns〕接任美联储主席一职,并积极促使布恩斯采取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于是,从1971年开始连续三年,货币供给出现高速增长.在尼克松与其继任者执政的整个七十年代,各项货币存量的增速都高于以往.基础货币存量年均增速在六十年代不到5%,但在整个七十年代接近8%,最高年份增速高于9%.由流通中现金加各类活期和支票存款构成的货币存量M1在整个六十年代年均增速不到4%,但在整个七十年代年均增速接近7%,有的年份增速超过8%.主要由M1再加上各类定期存款构成的货币存量M2在六十年的年均增速为7%,但在七十年代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其中有四年增速高达12%以上.因此,货币主义者坚持认为,通胀是无节制的政府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结果.货币主义者认为,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产量,增加就业,但长期来看,会导致通货膨胀.这里的短期也就是一两个季度,或一般不超过一年.长期一般指的是一年以上或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短期内见效,即在一两个季度内或一年内产生效应,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但一年后或更长的时间后,增加的货币供应就会转化为价格的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因此,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措施,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弗里德曼主张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应按照定规有节制地少量进行,而不能任由政治力量随意决定.相较于凯恩斯主义者来说,货币主义者更加厌恶通胀,认为政府肆意无节制地干预经济的结果就是导致通货膨胀.七十年代的通胀显然已经超出了人们所能够容忍的限度,这对货币主义者来说是个有利时机.人们更愿意接受货币主义的解释,即高通胀和高失业率是政府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结果.因此,在货币主义的攻击下,凯恩斯主义失宠也就是必然的了.七十年代的通胀率之高是美国历史上罕有的,因此,相对于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有人把七十年代称为"大通胀〞的时代.七十年代的大通胀也成为二十世纪美国除大萧条之外的第二大经济事件.其实,弗里德曼早在1968年就发表论文,指出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就业与通胀之间的固定关系是不存在的.弗里德曼暗示说,持续的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政策可能会导致失业率和通胀率同时上升的情况,这种情况后来被称为滞胀〔stagflation〕.弗里德曼由于成功预言了滞胀的出现而逐渐成为新宠.七十年代,滞胀不仅出现在美国,也出现在英国.弗里德曼不仅成功地说服了众多学术界和政界人士,也通过广播和电视说服了大。
二轮复习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
二轮复习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以青春之名,陪你成长- 几个概念 -很多学生在世界史这一块儿问题比较多,拿高分比较难。
大家对世界其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比较陌生,很多概念都不是很清楚。
今天简单介绍一下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
0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盛行于16、17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主要观点有:1、只有金银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2、财富直接来源除了金银矿以外,是对外贸易顺差3、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
中国此时盛行的是重农抑商,二者有何异同呢?如果要对二者进行比较,可以从背景、内容、影响来分析。
比如在影响方面,重商主义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但使得金钱至上的观念盛行。
重农抑商政策早期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
02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盛行于18、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市场调节,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该经济政策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自由主义的推行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自由主义在教材必修二第7课工业革命有出现,在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也多次出现。
03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关于凯恩斯主义,我们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有明确介绍:04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
70年代西方出现滞胀之后,各国进行积极调整,放弃凯恩斯主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混合经济模式。
在很多经济学派中都有新自由主义思想,比如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考试是不会直接考你经济理论的,但是你有了最基本最简单的了解之后,对你解答相关题目是有帮助的。
FLAY AWAY.当我不顾一切无止尽追寻。
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谁主导美国(word稿)
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谁主导美国一、两种政策体系产生的背景、内容及主导时期1、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一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彻底暴露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弊端,它不仅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基础———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动地创造自己的需求”)的一次全面否定,而且实际上宣告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的结束。
于是,一种反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求的着重主张以扩大政府支出创造需求和通过政府干预推动经济增长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
凯恩斯主义的政策重点是用需求带动生产,这反映了大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2、凯恩斯主义的主导时期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到里根上台执政(1980年)期间,美国实行的是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的政策。
“罗斯福新政”则以政策实践的形式表明了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性,并使凯恩斯主义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经济学,主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运行长达40年之久。
这40年既是国家干预主义盛行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得成功的“凯恩斯时代”,同时又是新自由主义受到冷落、新自由主义者着手对其理论进行精雕细琢,并使之系统化的经院修炼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了里根之前的罗斯福(1933-1945)、杜鲁门(1945-1952)、艾森豪威尔(1953-1961)、肯尼迪(1961-1963)、约翰逊(1963-1968)、尼克松(1969-1974)、福特(1974-1976)、卡特(1977-1980)等八位总统在任时期。
但从里根时期起,宣告了新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实行。
3、新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以20世纪70年代初期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为导火线,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
凯恩斯主义对于滞胀现象的束手无策导致了各种反凯恩斯主义思潮的兴起。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公开宣布实践新自由主义纲领。
第九章 新古典学派与新自由主义
探究二:
你知道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前提吗?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假设”,即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个人的 私利。新自由主义认为,个人的自由权利,个 人的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至高无上的。
你知道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论内容吗?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论是强调市场机制,反 对国家干预;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
续
存有争议的并不是要不要计划,而是应该怎样制订 计划:是由一个权威机构为整个经济体系集中地制订? 还是由许多个人分散地制订? 最终的决策必须要由那些熟悉这些具体情况并直 接了解有关变化以及立即可以弄到的应付这些变化的 资源的人来作出。 我们不能指望通过让此人首先把所有这些知识都传 递给某一中央机构,然后该中央机构综合了全部知识再 发出命令这样一种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只能以非集 权化的方法来解决它,因为只有后者才能保证及时利用 有关特定时间和地点之具体情况的知识
期间思想进行系统化的经院修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勃兴时期 经济滞胀,撒切尔主义与里根 1970主义兴起。 1990S
全球蔓延 “华盛顿共识”;苏联剧变及新 时期 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拉美
1990S以 来
反对国家干预上升到一个新的系统化 和理论化高度,是凯恩斯革命的反革 命。又称之为保守主义。
贸易经济自由化、市场定价、消除通 货膨胀和私有化。
续
3、人身自由。
思想的自由 信仰自由 财产权利得到保障
4、社会自由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选择和从事职业的自由,不受个人身份、种 族、性别的限制,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续
5、缔结契约的自由 在平等和确保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实现共同的利益。 6、家庭自由 夫妻双方拥有平等的地位
凯恩斯、发展经济学及经验研究对新自由主义私有化论的批判-发展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凯恩斯、发展经济学及经验研究对新自由主义私有化论的批判-发展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理论:一个批判性回顾国有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关国有企业的讨论早期集中体现为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国家社会关系(或曰政府市场关系)的争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一著名的隐喻。
虽然诸多晚近的研究者都指出,将在《国富论》中只出现了一两次的看不见的手作为斯密思想的核心加以强调和传播是对其思想的重大误读,但这却并不妨碍西方经济学界长期以来以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方式来诠释斯密的经济思想。
一些人认为,斯密看不见的手这一原理表达了如下思想:一个由私人生产者组成的社会,在市场的引导下,将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这也就是说,市场可以自发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只须担负起守夜人的职责,维护法制,保护国防,而不应对经济有任何干预。
如果以这样的理论来分析,那么,国有企业既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没有存在的空间。
直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大萧条时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这一发端于斯密的自由市场传统,才从根本上受到挑战。
大萧条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由市场制度缺陷的反思,市场存在着普遍失灵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由此认识到,政府对经济的强有力干预和控制是解决广泛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的必要手段。
之后,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代表的政府干预学说和兴起,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的经济政策,以新古典综合命名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登上了历史舞台。
其间,市场失灵的理论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成为论证国有企业存在性以及国有企业功能的理论依据,此后,西方国家进入了为期30年的国有企业发展鼎盛时期。
受到公共物品的存在,以及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的市场并不能像的看不见的手一样,使社会福利自动达到最优,因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对于保持经济良性运行就是必要的,而最为直接和最为重要的干预手段就是组建国有企业。
3.新自由主义
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芝加哥大学校长卢卡斯
“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 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 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 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 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 全权控制我们。” ——————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哈耶克
动,因而凯恩斯主义政策无效,政府无需干预经济。 ————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人物卢卡斯
2、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1).坚持三个假设:(经济人;完全市场信 息;完全竞争市场)
(2).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 小化、市场自由化。
(3).认为私有制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 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
上就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星球大
战”;同时他还力推“减税率,扩大
税基”的政策,缩减政府规模和权力,
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削减社会福利该政
策虽然被指责为有“杀贫济富”之嫌,
却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活力,使美国经
济逐渐走出了衰退 。可以这么说,上
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繁荣,
应该是里根种下了树,克林顿收了果
子。如果没有里根的辛苦种树,哪里
3.新自由主义的走向
阿根廷经济崩溃引发骚乱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
本框小结
一、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1、国家干预和战后发展
2、新自由主义兴起的背景
二、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1、新自由主义发展概况
2、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一、关于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其经济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而由此理论基础所建立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要很好的理解凯恩斯的理论,我们可以联系凯恩斯对经济的一些分析。
首先凯恩斯认为市场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
然后他提出了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的减少导致经济衰退。
有效需求不仅决定了就业水平,还决定了收入水平。
首先来看关于有效需求概念的含义:有效需求概念,是凯恩斯就业和收入决定理论的逻辑起点,即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
也换言之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但不仅如此,它还必须是能保证全体雇主获得最大利润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随后他提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引起经济增长。
总的想来,他的理论作为时代发展的果实,有其意义和作用。
其能从众多经济学派脱颖而出擢升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也是因为它指出了西方社会向国家干预型私人企业制度发展的趋势,而该趋势又深为统治阶级所赏识。
可以说,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症状:由分配欠公平引起的总消费不足,由私人投资的盲目性投机性引起的总投资不足。
这两种不足合成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以致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所已经达到的生产潜力。
但渐渐的我们从现实中看见了凯恩斯主义的危害和不足。
我们应当承认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败时是具有强大作用的,但这是对于短期而言。
长期看来是不利的,它会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其中最明显一点在于通货膨胀。
我们眼前就有一个很好的实例:就是中国在2008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
这个规模巨大的计划,虽然从现在看来,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但我们考虑到长期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中国大笔投资我摘录一段我所阅读到的探讨:“如果消费倾向不足,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投资倾向必须足够强大,能够弥补总产出和总消费之间的差额,使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的状态。
在一个富裕的社会里,无论怎样刺激消费,消费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增加,而私人投资已接近饱和,除了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消费,确实没有太好的提高总需求的办法。
但是中国的消费倾向是可以提高的,如果大幅度降低税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教育花费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准,人民群众会很乐意从银行取出存款去消费。
中国的私人投资似乎暂时处于不足的状态,但那是因为太多领域被国家垄断了——银行、证券、电信、交通、媒体、能源、重要自然资源乃至某些消费品,只要被国家列入“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行列,私人资本就很难进入,或者只能有限地进入。
此外,私人资本要从银行获得贷款,或者在债券市场上融资,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国家想加强投资倾向,应该向私人资本开放更多的领域,提供更优惠的融资、税收条件,而非代替私人资本投资。
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公共工程的建设似乎有一定道理。
但是不要忘记,私人部门实际可以吸纳的就业量远远大于目前的水平——如果上述的被政府管制的行业能够向私人部门开放,如果政府能够减少对产业政策的频繁修改的话,私人部门的投资规模会大的多。
在存在其他选项的情况下仍然兴办公共工程,效果值得怀疑。
凯恩斯还指出,“通过持续投资来增加就业量”是不可取的,随着失业问题的减轻,政府应该减少公共工程的投资。
遗憾的是,我们的各级政府很难如此行动,这些公共工程能够在目前的危机中吸纳劳动力,也能够在经济复苏之后变本加厉地挤出私人投资,变成一种低效率的选择。
”的确,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四万亿”虽然是通过对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的拉动来促进增长,但实际上其对于消费的带动是很弱的,对于投资也是在一些固定的领域。
也就是说中国依旧处于一个低消费水平。
我们也知道现在扩大的投资必须依靠以后扩大的消费来平衡,如果这种前后的连接不能被实现,经济将进入另一个泥坑。
这就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平衡。
不仅仅对于中国,即便美国在这条路上也走得坎坷,也逐渐走向衰弱。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凯恩斯经济学主张稳定景气是政府的工作,既然是这样,那么在景气好的时候,政府就不应该介入,而应转到观望的立场上去。
如果景气变得过热,则必须采取紧缩政策。
然而在很多时候,政府并不是这么做的,特别是伟大的总统们,为了收买选民,不仅不实行“紧缩”,议员们还要抛出人人都乐意见到的推进公共事业和福利政策的计划。
对议员们来说,这个时候凯恩斯经济学成为他们最方便实用的理论支柱。
这样一来,凯恩斯经济学“控制过热”的功能就失效了。
相反,还进一步造成了景气过热以及公共部门的膨胀,产生了许多副作用。
实际上,美国经济由于“过热”而染上了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巨大、公共部门机构臃肿等一系列“发达国家病”。
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凯恩斯形式的经济政策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是有害的,它会使公共部门机构臃肿,丧失经济活力。
这种思想在美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由此看来,凯恩斯主义的衰落就表现得明显了。
而他的衰落在一时引起了另一泼政治浪潮的兴起——新自有主义。
二、关于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继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思想之后的又一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宠。
新自由主义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
宣扬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
是西方国家“福利国家”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政治思潮中重要的派别。
他的内容和中心主要在于:1、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2、倡导个人主义3、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4、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5、反对国家干预经济6、主张私有化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新科技革命兴起,生产力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
适应这种需要,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理论、学术而政治化、国家意识形态化、范式化,成为美英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民主的异同我们讨论他们不同的点,看到最明显的一条,也是现在引论纷纷不落的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性质和新自由主义的反政府干预性质。
在前面的介绍中已有提及,凯恩斯认为经济的衰退与有效需求的减少有关,同时有效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水平。
而凯恩斯认为决定收入和就业水平的自变量主要有三个基本心理倾向,即消费倾向、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以及由中央银行所决定的货币数量。
然后他表明货币在市场的流动是非中性的,是可以通过外界干预得到调整的。
而通过扩大的货币政策来推动需求,试图带动经济增长在他看来是可行的,并且在短期这种政策的效果是显著的。
所以政府干预是一个很好的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式。
而新自由主义认为自由选择是经济和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原则。
应当自由地拥有私人财产,自由地交易、消费和自由地就业。
认为市场的自动调节是最优越和最完善的机制,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惟一途径。
认为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扼杀了“经济人”的积极性,只有让市场自行其是才会产生最好的结果。
因此,只要有可能,私人活动都应该取代公共行为,政府不要干预。
而这两种极端意识其实实质并没有那么相抵触。
这只是两个不同时代所衍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表现,其目的都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并这两者都还是利于资本主义政府的统治,所以也可以理解他们所存在的缘由。
这两者或许在处理经济的有些问题上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都注定不能真正解决经济深沉的矛盾。
也注定将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暗淡下来。
拿凯恩斯主义来看。
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看作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实际是倒因为果,这表明他避开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抓住次要问题做文章,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最终在理论上破产是势所必然。
可以说凯恩斯“革命”的失败是由其自身决定的,而不在于新自由主义理论上如何“正确”。
再谈及新自由主义,此虽名新而质旧,但还是旧瓶装新酒。
他是代表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利益的当代经济思潮,在政治上具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性质。
也有人称其为‘右翼经济学’或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是准确地描述了其思想特征。
新自由主义“右翼经济学”作为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主流经济学”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将美英等国的政策拉向右转,激化了国内外矛盾,这是9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更加动荡和复杂的理论根源,也是这次美国金融海啸的理论根源。
再有,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包括“华盛顿共识”在内的一系列灾难性政策后果,集中地表现为恶意阻碍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恶意扭曲其经济结构,乃至洗劫这些国家原本就有限的国民财富。
这一切政策后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质疑、批判和反思,也激起广大民众反抗的浪潮和政府对内外政策的整合治理的政策应对。
注定其亦将在时间的延续中衰落。
但考虑其价值,还是不可否认,他们有其积极实效的一面。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理论同罗斯福新政都有所创新,并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需求不足的矛盾,使得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熬过了大萧条的世纪性灾难,赢得了长达几十年的相对繁荣。
新自由主义的全部价值在于政治上对于维护和扩张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有用,它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激化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