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低热中医治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烧低热中医治方

低烧低热中医治方低烧低热中医治方发烧、低烧与高烧划分

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一般来说,突然爆发的高烧(38.5℃—40℃)通常意味着体内有病菌感染:感冒、肺炎、脑膜炎、猩红热等急性炎症都会伴有高烧;而长期持续的低烧(37.3℃—38.5℃),则意味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肺结核、风湿热、红斑狼疮、癌症等都不同程度表现出低烧的症状。

发高烧时需立即就医,因为这表示体内的感染正在恶化。如果体温太高很容易造成脑部受损及脱水,尤其是高烧不退。

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身体的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持续低烧。低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血、尿、便等常规检查很难查出,有

些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烧,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发现。

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持续低烧应尽早就医,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一些恶性肿瘤早期或细菌感染早期的症状也是低烧。建议你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避免引起发烧的病因恶化。

一、上午低烧

有次坐门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无精打采地来到我的面前,后面跟着他的父亲。

我问他:“你怎么不舒服?”

他有气无力地说:“我总是发低烧,一天到晚昏昏沉沉的,老想睡觉,吃饭也没有味道。”

我一边摸脉,一边打量这个小伙子。只见他面色萎黄,面颊消瘦,一双大眼睛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朝气,目光呆滞。他的脉象沉细无力略有滑象,舌胖,舌苔淡白,边有齿痕。

我又问他:“你平常什么时间发烧?”

他父亲抢着说:“上午最容易发烧,最近一至两年反反复复,脾胃也不好,不爱吃饭,消瘦乏力,在家什么都懒得干。”

他说他还有头晕目眩,食少不香,睡眠多梦,大便溏泻等症。量血压为90/60毫米汞柱。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热呢?上午9点到11点正是脾胃经所主的时间,这是由于长期的脾胃阳虚,造成运化失司,中气不足,以致阳气虚衰导致阴盛格阳,所以发烧多在上午。《医贯·阳虚发热》篇曰:“自东垣出,而发内伤补中益气之论,此用气药以补气之不足者也。”只有用健脾气之品,补脾胃中气,才能得到“甘温除热”的实际效果。

主意已定,于是我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低烧的原因是由于长期脾胃气虚所造成的。开方如下: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10克、柴胡6克、炒白术15克、当归10克、茯苓20克、升麻3克、泽泻12克、焦三仙各10克、炙甘草6克,七剂,水煎服。

一周后患者复诊。父亲说儿子的低烧已经明显消退了,精神面貌也大有好转,吃饭也比过去香了。年轻人也高兴地告诉我:“现在不烧了,也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事了。”我又嘱其继续服七剂以巩固疗效。

为什么能有如此好的效果呢?此方为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共10味),主治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

脉虚大。由于本方是由黄芪、党参等甘温药物为主所组成的,用以治疗脾胃虚弱,气血虚损所生之大热,故称为甘温除大热之法。

由本例可见,“补中益气汤”治疗由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长期低热确有明显疗效,只要辨证准确,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二、长期低烧----长春中医学院教授肖永林

患者赵X

X,女,23岁。1976年12月初诊。

该患系X

X医科大学XX临床医院X疗区的护士,因长期低烧而住本医院本疗区治疗。已住院很长时间,无明显效果。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黄白少华,口唇淡润,呈疲惫无力状。自言低烧已很长时间,体温经常在37--37.5℃之间,很少升至38℃。经多种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未查出原因,自感身体疲乏,懒动懒言,动甚则疲倦、气短,或有汗出,食欲不振,强食则胀满不消,嗜卧喜静,四末经常清冷。视其舌淡少华,苔白薄而润,脉弱无力。询问其他症情,言无头痛身痛之感。虽有低烧,而不恶热,反有阵阵畏寒之感,得温暖则消除。无心中烦热、口渴等症,大便基本正常,有时稍溏,小便清利,经期大致正常,唯血量时多时少而色淡。

似属气虚发热,遂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5g,生黄芪20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5g,甘草10g,升麻

5g,柴胡5g,陈皮10g,麦芽15g。水煎3次,合并滤液分3次服,为1日量。

3剂后,自觉食欲好转,饮食增多,其他症状如前。又2剂后,除饮食增加外,又觉身上有点气力,已不像从前那样疲惫不堪。

继续服前方数剂,体温降至36.5℃,疲乏无力、短气等症皆大有好转。根据现在的情况,患者与疗区的领导研究,决定出院回家服药休养。嘱其服用人参健脾丸与补中益气丸,补益脾气,以培根本。继续服上述2种丸药至春节,身体完全复原,从未发热,容光焕发,精力充沛,与1个半月以前完全判若两人。

【医生甲】此患者长期低热,老师根据什么辨为气虚低热呢? 【老师】临床上,长期低热的患者不少,导致长期发热的原因很多,证情也较复杂。

此患者之长期低热,所以诊为气虚发热,主要是因为其有一派脾虚气弱之候。

首先,对长期发热,应辨明其为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此患者既无实热之表现,也无湿热之征象,更无毒热(如疮痛)之证侯。故基本上可以排除外感之实热。那么,此病之发热只能属于内伤发热之范畴。

其次,在内伤发热中,也有虚、实两类,也应辨明。此患者,既无外伤、出血之病史,也无痛有定处与刺痛之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