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观的转变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中学生观树立论文

新课改中学生观树立论文

新课改中学生观的树立本文从新旧学生观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在反思传统学生观的基础之上,重塑新时代的学生观。

一、对传统学生观的反思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对学生的错误认识,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

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学生的生命特性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对象,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是一个个具有生命活力的生命个体。

究竟该如何看待学生,我认为最起码的就该把学生真正当作人来看待。

学生不是物。

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加以对待。

然而现实教育中却普遍存在着把学生当作任人摆布的物的现象,被看作是被管理的对象。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讽刺、侮辱的现象时有发生。

并且教学看来也是为”成绩”而战,师生都在为分数而活。

为了提高升学率,课堂竟成了知识的”印刷厂”,教师成了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成了知识的”储存罐”。

”分分分”2.忽视学生的发展特性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陈安之著作的一本书叫做:《自己就是一座宝藏》。

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拥有着巨大的潜能。

或许只是现在还没有开发出来而已。

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的限制了”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

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的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的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

应该知道,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乃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中的”。

学生回不经意间犯一些在成人看来是荒唐可笑的错误。

这时的教育者们动辙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斥责为幼稚、顽皮,轻则教训几句,重者大声呵斥,更有甚者还会体罚或变相体罚。

真是让人感到惋惜。

3.忽视学生的差异特性学生不仅是具有生命个体的人,发展中的人,也是一个独特的人。

这正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存在着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

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新课改下的学生观念与学习方式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新课改、新高考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教育的不断进步。

新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观念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学生观念新课改的推行,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

这种观念转变,让学生逐渐从“听课、记笔记、背知识点”转变为“思考、实践、创新”。

学生开始注重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而非仅仅是知识的消化和记忆。

这种改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学习方式新课改推行大力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实践接触和掌握知识,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

此外,新课改强调了互动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思考,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课外拓展一些优秀的学校和老师,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组织了一些课外拓展活动,如科技展、比赛等。

这些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学生不仅能够在体验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实施影响了学生观念和学习方式。

学生从笃信教师讲解和老师口胡,转变为注重思考和实践,更加主动地学习。

同时,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拓展课外活动等方式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们应当在学校里高度重视这些实践,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更好更多的在现代社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课改后学生的变化

课改后学生的变化

给学生一个舞台还教育一个奇迹——课改让学生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作为响应全区新课程改革的学校,我校从2011年3月开始实施符合我校及学生实际特点的课程改革。

一年多来,在校领导的关注与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努力下,在全体学生的配合下,我们的课改有了不小的进展。

尤其是我们欣喜的发现学生在课改前后有了很多明显的变化。

一、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学生有了较强的学习独立性,有了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权利,有了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前设定整体教学内容后)学生(学习小组)可以自主地选择(具体)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的途径等。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权利、尊严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师生互动关系得以真正体现,学生实现了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

教师设计的“学案”都是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立足点是帮助并促进学生自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人地位。

学生依据“学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认知层面的问题加以解决,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自主地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

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决断的过程。

这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二、学生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学案”为依托,学生能够在课前根据教师出示的知识内容、重点、难点把握学习思路,自主地展开预习,学生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独立(通过网络、学科间的联系等)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

能够做到全神贯注的学习,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将预习时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师的观点相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2024年浅谈新课改下师生角色的转变

2024年浅谈新课改下师生角色的转变

2024年浅谈新课改下师生角色的转变1. 新课改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旨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既有扎实基础知识,又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全面人才。

新课改不仅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强调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的转变。

2. 传统师生角色概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更多是知识的接受者。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其优点,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控制着知识的流向和节奏,而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发挥个人的主体性和潜能。

3. 新课改下学生角色变化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和参与者。

他们被鼓励主动探究、积极发言、勇于质疑,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来。

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变化与学生角色的变化相对应,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5. 转变的实践案例分析为了更具体地了解新课改下师生角色转变的实践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具体的案例。

例如,在某些新课改试点学校中,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在这些活动中也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6.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虽然新课改带来了师生角色的积极转变,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的转变发布时间:2022-09-11T15:22:18.06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4期作者:蔡欣汝张峥[导读] 新课改下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明显。

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得同学关系更加融洽。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增强。

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给老师及学生松绑。

蔡欣汝张峥常德淮阳中学摘要:新课改下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明显。

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得同学关系更加融洽。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增强。

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给老师及学生松绑。

关键词:思想、学习、学生角色、学习方式、合作、转变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8-062-01一、前言2021年以来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尝试建立以问题导学为中心的五步三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在导学案、小组建设和评价机制这“三架马车”的引领下转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角色、学习方式。

我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见证了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的成长,也感受到了教育方式转变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二、学生的转变(1)学生思想的转变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播,各种信息纷繁芜杂、中学生面前摆放的有“仙果”,也有“毒瘤”。

这在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就需要老师正向的引导。

新课改模式下不但要改变教学模式更要充实学生的内心。

领导力教育就很好地丰盈了学生的内心——“让别人从你的眼中发现自己的好,并且愿意为了自己而努力”。

每周的优质存款与分享及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美,让他们的内心充满爱与正能量。

(2)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前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规规矩矩的坐在座位上听老师在讲台口若悬河的向他们传授、灌输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摘要】新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教师的学生观产生了影响。

文章通过分析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影响、现状分析、转变原因以及教学实践,揭示了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转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影响,为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转变、教学实践、学生培养、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课程的推行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从传统的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而这种转变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及其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向更高水平迈进。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观念和态度。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他们对学生的认知和看法也在不断调整和转变。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进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困惑,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转变,可以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指导意见和政策建议,促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观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观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观
新课改是指中国政府在教育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在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观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首先,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能够主动寻找、搜集、总结、应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

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下,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认知能力的提升,还要关注情感、情绪、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最后,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新课改下,学生应该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路和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联系起来,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高。

总的来说,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观应该是自主、综合、创新的。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的研究【摘要】本研究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现状,探讨新课程对学生观的影响,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转变的路径和方法,并结合实证案例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必然发生积极转变,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学行为。

本研究旨在为未来教育实践提供启示,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未来仍需深入探讨。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好地引导学生,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转变、现状分析、影响、路径、方法、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教学行为改变、必然性、教育实践、不足、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而教师的学生观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

对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需求可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新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学生观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转变,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以及教育整体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就在这一背景下展开,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转变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现状和变化,探讨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影响机制,揭示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转变的规律和途径,通过实证案例分析验证研究假设,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新课改学生观

新课改学生观

新课改学生观
新课改学生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改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新课改对学生观的重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它试图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科学、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这是首要的学生观。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不再是传递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辅导和指导的角色,向学生提供资源、辅助和问题解决方案等。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彰显,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中心。

二、学习方式得到转变
新课改对学生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不再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互动式、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三、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
新课改强调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改变了传统以分数和考试成绩为核心的评价方式。

教师将更注重学生的能力、价值和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学习空间和时间的改变
新课改着重创造出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将学习场所从教室拓展到校园以外。

此外,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以便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时间和方式。

结语
新课改的出现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也更加符合当下的社会发展需求。

未来,学界应努力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构建一个更为美好的教育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也在发生转变。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课程的背景和目的,然后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现状,并阐述了新课程对其的影响。

接着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转变过程,以及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结论部分强调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转变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变化,并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转变、背景、现状分析、影响、适应、重要性、未来发展、新课程目的1. 引言1.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学生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基础素养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从新课程的背景和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现状分析、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转变过程以及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生观的转变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正文2.1 新课程的背景和目的新课程的背景和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不只是注重课程内容的传授。

谈谈语文新课改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

谈谈语文新课改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

了学 生 听 说 读 写 能 力 的 发 展 。
的习惯 。同时要在背诵上下工夫 ,背诵优秀诗文 80篇 ,增加课外
新课程着重强调要增强教师的知识力 和感染力 。学生教育质 阅读量 ,丰富个人知识面 ,提高 阅读 品位 。根据这些年龄阶段的特
量取决 于教师理念 ,因此教 师必须拥有新一代 教学观念 ,必 须进 点 ,新课 程要求教师关 心学生 的生 活和情感 ,帮助学 生合理有 效
探 索 篇 ·教学研究
谈 谈 语文 新课 改 下 的教 学观 与 学 生观
蔺 华
(甘 肃省武威 市凉 州区西苑实验 小学,甘 肃 武威 )
摘 要 :随着新时代下教 学理念 与方法不断革新 ,语 文课程 中情感和价值观 的教育 成为培养创 新型人 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 改 下语文老 师的教 学方 式由机械式教 学转变为灵活式教 学,学生 的创新 、实践和 自主学 习等能力的培养 得到重视 。语文教师经过 对新课 程 的教 学观 与学 生观 的认真学 习与研 究,并将其应用和实践于 日常教学课堂 中。
方式多样 ,这 就对教师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教学 中更应 加强教师 有针对性 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展与完善。
与学 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 间的互动 ,因为互 动具有双 向性 和创
3.学生是合法 的受教者
造性 ,能促进 学生 多向思考 和主动表达 。如果 师生能做到互相沟
学校作为施教方 ,当以维护学生 一切 合法 权益为首位责任 。
者 ,不但需求将 所学的知识传播 给学生 ,更应 以调 动学生 的主动 恒 性 。
学习为 出发 点 ,激 发学生创造力 和实践力 ,提高学生 主动学 习兴
(4)形式 运演 阶段 (12岁以后 ):拥有 自我认 知力 ,不再 依赖

试论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试论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试论新课改下的学生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及随着我校“四环节”教育模式的不断成熟,在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课改的关键是教师的理念和执教水平。

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的落实前提之一就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思想必须发生一种根本性的变化,即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转变。

例如,学习一年级《风》一课时,我本打算只抽查3个学生的朗读课文。

没想到,学生自由展示的热情特别高,还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来了个20分钟的朗读比赛,我有些担心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

等我抛出本是导入的话题“说说你生活中,发现过风吗?”没想到,第一个站起来的小姑娘脱口而出:“谁也没有见到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当红旗飘起的时候,我知道风来和我们升旗了。

”接着,就是七、八个孩子都用跳过学文、背诵、仿写练习,直接用文中的语言表达生活经验了。

这样的课堂如果还按自己设计的来讲肯定是不行了。

教师必须根据学习主体、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状态设定、调整教学。

二、学生在成长,永不低估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这就一方面要求我们舍得等待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也也要善待学生成长中的错误。

我所执教的语文学科,更不是一门为考试而教的科目,要养根,舍得等待。

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看书、读报、看百家讲坛和探索时代……学生的潜力有多大?在一次次放手实践中,我们渐渐坚定了“永远不要低估学生能力”的信念。

还记得今年4月的读书节,在语文学科集体教研时,决定延伸“四环节”理念,将前期策划、组织以及统计分类都让学生自己来做。

教师引导学生把从家拿来的三四百本书整理分类,确定标价,贴价码,然后让学生自己策划实施活动当天本班书屋设计、推销、现金交易、登记盖章等内容。

论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学生评价观的转变

论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学生评价观的转变

论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学生评价观的转变
1 学生评价观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学生们对课程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学生们会以考分、知识的“承载力”来衡量课程的价值,是以
分数为重点的教育方式。

考试成绩高就觉得课程好,考试成绩较低觉
得课程垃圾。

2 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而现在的学生们更加重视课程的“内涵”。

他们会通过体验课堂、讨论当前生活实际来反思课程的价值,内容更多元。

学习的目标从单
一注重考试分数发展到以思考和情感交流为主,从教育把控走向教育
创新。

3学习体验的转变
此外,学生们在学习体验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在学习中重
视快乐,体验更多不同的教育方式,尝试新课程,培养社会责任感、
创新动能以及特长锻炼。

4 综上所述
总的来说,新课程的推进激发着学生们追求知识的激情,新的学
习评价形式和体验让他们更加享受课堂,能够深入探索学习,乐趣无限。

以课程为导向,以学习为载体,以评价为催化,学生不断拓展学
习的深度与广度,这是新课程改革给学生带来的特别惊喜之一。

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几个转变

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几个转变

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几个转变就在不久前,中国的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和活动性学习,以及更强调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改变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新课改不仅引领着学生的学习,也为学校改变了学生评价的方式,使学生们步入更加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首先,新课改大大改变了学生评价的方式。

以往学校通常靠考试来评价学生,往往会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然而新课改的出台让学校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再仅仅依附于考试的评价。

现在学校可以更多的综合性的评价学生的技能,包括实际操作技能,沟通技能,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

这样的评价模式不仅能更好的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也使得学生有更多的动力去学习,以达到更好的评价结果。

另外,新课改也让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更加灵活。

以前,学校仅仅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缺乏多样性,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出台,学校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探索更多维度去衡量学生的表现。

学校可以利用活动、小组讨论等活动,以及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考察,从而给学生更好的发挥机会,让它们的才能得到更多的展现。

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模式也能让学校有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更好的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教育计划,从而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此外,新课改也带来了更多公平性。

以前,学校只能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但是这样的评价模式对有缺乏思维能力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实力。

但是现在学校可以多元化的去评价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更加公平的评价结果。

总的来说,新课改的出台使得中小学的学生评价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改变中小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发挥机会,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也让学校有更好的判断学生评价的标准,从而更好的让学生进步。

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新课改的最佳效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公平的评价,实现更多的发展梦想。

当代教育里的学生观之变革

当代教育里的学生观之变革

当代教育里的学生观之变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当代教育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学生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学生观念中,学生被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考试的结果追求者。

然而,在当代教育中,学生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革,学生更多地被视为主动参与者和全面发展的个体。

传统的学生观念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科的分化。

学生在课堂上被要求默默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将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忆和复述。

而且,学科之间的界限也非常明确,学生们需要按照科目划分来学习不同的知识体系。

然而,在当代教育中,学生观念的变革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模式。

学生们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被鼓励成为自主学习者。

他们被鼓励提出问题、探索知识、参与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此外,学科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模糊,学校正在推行跨学科教育,鼓励学生跨学科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除了在学习方法上的变革,当代教育中的学生观念还体现在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的改变上。

传统的学生观念中,考试成绩被视为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唯一标准。

学生们被训练为应试机器,只追求高分数,而忽视了学习的乐趣和发展的潜力。

然而,在当代教育中,学生观念的变革推动了教育目标的转变。

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评价体系也逐渐从单一的考试成绩向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转变,包括项目作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

这些改变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学生观念的变革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被视为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和严格的纪律者。

然而,在当代教育中,教师被视为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他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工作,教师还扮演着学生发展的辅导者角色,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辅导和指导。

教师们也在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以满足当代教育中学生观念变革的需求。

新课程与学生角色转变

新课程与学生角色转变

新课程与学生角色转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与之相应,学生的角色也要发生转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由被教会变为学会,直至会学,变他律为自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互敬,共同成长。

一、由回答者到质疑者的转变过去的课堂教学像是一个小型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现在的学生再也不甘心在课堂中担任这样的角色,因为他们有思想,有个人的主见,也更乐意向别人表达个人的见解,如果我们再用这样的方法来压制学生,得出的结论显而易见。

如果我们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那么,教师就可以不再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大讨论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讨论的最前沿,只有当学生遇到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予以指导。

课堂就能变成讨论乃至争论的课堂,就能变成既愉悦身心又增长知识的课堂。

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经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艰辛探索,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能够提出问题本身就是进步,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往往要重要。

当然,要想解决问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做到的,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来共同完成。

所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得我们的教学充满了生机。

二、从听课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学习活动中把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这个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生活经验固然有限,但并不防碍他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内心追求。

因而,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

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凭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出来的,而忽略了学生这个群体,使得学生对上课根本不感兴趣。

新课改中的新的学生观

新课改中的新的学生观

关注每一位学 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一、
二、
输入标题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 活和人格养成。
三、
四、
关注学生的学 习结果。新课改倡导的新的学生观 Nhomakorabea02
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 差异。
01
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 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 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 中的人。
分享三句话
一、
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 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 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 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二、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激励 学生:
三、
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 采。
谢谢观赏!
02
0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
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 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新的学生观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在实施新课程中,学生是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老师应做到:
(1)把学生当做学生 (2)把学生当作朋友 (3)把学生当做老师 (4)把学生当做同学 (5)把学生当作儿童 (6)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 (7)把学生当做教育资源
新课改中的新的学生观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新课改倡导的新的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分享三句话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学生观的概念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 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 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 作方式。
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 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 是装知识的容器。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观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观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观的转变李彩新课程改革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掀起的新教育改革浪潮。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砺志”。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听到有学生说初中英语难学。

有些初中英语教师也抱怨说,怎么学生就是不入门,学不会呢?这些都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根源就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平时没有认真学习研究,对现代的教育方法一无所知,抱残守缺,把自己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模式当中,使学生处于一种死记硬背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是教师教着没意思,学生学着没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那么,怎样解决这一现状呢?怎样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英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

由于学生现有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那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目标。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中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权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观的转变
李彩
新课程改革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掀起的新教育改革浪潮。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砺志”。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听到有学生说初中英语难学。

有些初中英语教师也抱怨说,怎么学生就是不入门,学不会呢?这些都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根源就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平时没有认真学习研究,对现代的教育方法一无所知,抱残守缺,把自己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模式当中,使学生处于一种死记硬背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是教师教着没意思,学生学着没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那么,怎样解决这一现状呢?怎样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英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

由于学生现有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那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目标。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中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权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标》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
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良好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习策略的探究性,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独立性,树立民主意识,平等意识。

教师要通过“引(引导)、扶(尝试)、放(独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评出方向,评出学习干劲)”等几个步骤去指导教学。

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

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尽量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切磋进取,教学相长。

四、正确引导,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由“教”变“导”。

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以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理念。

推进创造教育,要使学生创造性的“学”,很大程度上要决定于教师创造性的“教”。

而教师的创造力是从实践中来的。

一个教师的创造力,表现在如何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和调控自己的教学实践;表现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恰当地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教师只有树立力图创新、锐意进取的性格,敢于冲破妨碍改革创新的清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养成求异思维及人无我有、人有我鲜的意识,才能积极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教学工作。

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英语教师需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注重自身的利益礼仪修养等;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尽量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资源.
总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维护正常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学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课标》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