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国家财政》复习教案
《国家财政》复习教学设计(1)财政收入与支出考点1财政收入的构成考点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考点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考点4财政支出考点5财政支出的构成考点6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考点7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考点9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考点 8财政与宏观调控【复习重点】财政的作用【复习难点】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复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2007-2010本课高考涉及考点频次统计表一、从当前生活中“物价”谈起,复习导入本课内容。
二、明确考点,分析2007-2010本课高考涉及考点频次统计表,明确本课复习重点。
抓住重点的同时,不可忽视次要的知识点。
三、通过探究一的活动复习好以下考点考点1财政收入的构成考点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考点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考点4财政支出考点5财政支出的构成考点6财政收支平衡探究一的材料选取2009年我国的中央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等实际数据图片,以此为载体吸引学生探究基本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方式:通过课前批改发现并归纳学生做此题存在的实际问题。
探究一探究:(1)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35915.71亿元,国家取得收入的渠道有哪些?(2)2009年财政支出43819.58亿元,財政支出的用途有哪些?(3)2009年我国财政赤字7500亿元,什么是财政赤字?赤字表明我国实行了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四、通过探究二的活动复习财政作用,另创设三段情景材料分别具体分析理解财政作用的三点体现: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目的:理解掌握财政的作用,掌握重点,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方法指导。
方式:课前批改学案,掌握学情,针对性的加强讲解指导。
三段情景材料的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探究二材料一小注: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
《国家财政》教案
《国家财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如:国家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
(3)学生能够初步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国家财政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关心社会民生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
(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国家财政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国家财政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国家财政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国家财政的课文,了解大意。
(2)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课文。
3. 深入探讨(1)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如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
(2)国家财政的管理和改革: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家财政的管理和改革,如税收制度改革、预算管理改革等。
(3)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国家财政的看法和建议。
《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2.掌握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把握不同时期和地区货币及制度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历史上我国货币制度的演进进程、彼此影响和历史意义进行概括。
【唯物史观】认识我国货币制度的发展,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意图解决的问题,并对利弊得失进行辩证分析。
【史料实证】了解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强化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作用。
【历史解释】理解货币制度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从不同角度认识货币制度的延续、变迁和影响,理解货币制度形成和变化的复杂社会因素。
【家国情怀】认识我国历史上货币制度的演进,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崩溃。
教学难点:货币演进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时空坐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问题化设计、情景创设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设计:1.本课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从国家财政视角出发,以货币、税收两方面的制度为关注对象,充实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内容。
2本课围绕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两个问题展开,根据教材的容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
经过初中及高一中国通史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分析能力,比较熟悉历史事件,已有一定的涉及和积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与深度学习,深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立足时空观念,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穿大量的史料实证和历史概念解释,分别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探究货币演进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充公利用除正文外“引言”、“学习聚焦”、“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史料阅读”、“研究与拓展”等材料,调动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相关材料创设问题情境,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国家财政de 教学设计
《国家财政》的教学设计1、 课标要求学习要求:了解财政收入的构成,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了解财政支出的种类;评析财政赤字现象;结合实例评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2、 教学内容本课课题是《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内容,它在本单元中起承前启后作用,因为国家财政实际上涉及到的国家参与分配的问题,就整个经济生活而言,在学生了解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后,本课要解决的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本框共设两目,分别是“财政及其作用”和“财政收入与支出”,包括财政的含义、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支出的范围以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等具体内容。
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1) 、知道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懂得如何处理财政收支的关系。
(2) 、识记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3) 、领会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 、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2) 能力目标(1) 、通过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 、通过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归纳财政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教学,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发展、家乡建设、参与经济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讲清财政收入需要把握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和影响财政收入意识两个方面的内容。
财政的作用:我国财政支出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通过财政的作用表现出来的。
2、 教学难点财政政策,特别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广东教师资格面试《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教案
广东教师资格面试《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
今天,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1.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2.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
3.关注财政的作用,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难点】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温故知新导入法。
教师:财政的作用很多,但是最基本的,需要我们掌握的作用就三个: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我们已经学过了财政的前两个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财政的第三个作用。
环节二:新课讲授1.经济平稳运行的条件: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活动一:名词点击教师多媒体展示: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国内生产活动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二是由国外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即商品和劳务进口。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形成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内需求,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国内消费需求;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出口。
学生看完后,教师讲解:经济的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共7篇)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共7篇)国家财政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金佩燕一、备课说明从教学的目标看,教学应该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感悟与认同,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我希望能够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自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主动的思索中认同、发展我们所传递的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从国家财政这一堂课的内容看,财政问题学生相对陌生,因此一方面要能让学生了解关于财政的具体知识,另一方面更要让学生懂得财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家财政的关心和理解。
因此本课在设计中,从家庭财务收支出发,拉近国家财政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
同时本课设计采用倒叙的方式,先通过家庭收支情况让学生知道财政收支有三种结果,同时通过今年财政预算收支数据让学生知道目前国家的收支结果:财政赤字。
由此引发设问:财政赤字能否用多收点或少支点来解决。
本课就围绕这二个问题展开,通过时政实例让学生在这二个问题的探讨中自然明白,财政收支不能任意多收或少支,财政收支多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政作用的发挥。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财政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识记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领会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p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分析^p 当前的政府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p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p 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归纳财政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p 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对国家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作用 2、教学难点财政政策(三)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探究式、合作探究式(四)教学过程:导入:课堂小调查:了解家庭的收入来,支出方向?过渡:由此可见,一个家庭往往需要理财,来合理规划家庭收支,从而来保证每个家庭成员的各项要求,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集体备课
高一年级第十七周政治集体备课及教案作者:姜立新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913 更新时间:2011-12-16 14:44:47高一政治第十七周教学计划及教案学习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课时:第一框《国家财政》第二课时:第二框《征税与纳税》第三课时:讲评练习《国家财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这一课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获取渠道。
(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3)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2、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
(2)初步掌握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实践能力。
(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初步知道如何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
(5)辩证地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重点分析:(1)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四、教学难点分析:(1)财政政策。
(2)预算与决算五、学情分析:这一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年的同学。
他们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常识有较强的兴趣。
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并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自主探究,从而获得知识。
国家财政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政治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课题
国家财政
三、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财政收入的构成与主要影响因素;理解财政支出的渠道;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掌握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提高对财政收支平衡的理解能力。
生活动并展示:
4、财政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合作探究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对比
要求: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展示。
生活动并展示:
扩张性财政政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心国家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重点与难点】
1、财政的巨大作用。
2、财政收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搜索在搜索相关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
⑵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
生活动:
思考:
分析我国2010年的财政收支关系属于哪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吗?
全国财政收入达到83760.20亿元,
全国财政支出达到84002.73亿元。
本课小结: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
课后作业:
•(必做)完成导学练相关练习。
•**(选做)有同学认为,财政盈余对经济发展有利,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不利。怎样正确看待这一观点?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师:那个体不愿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就严重不足,所以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资源的聚集,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所以黑板的第二个答案也是对的。
师:3、材料中提到的什么财政政策啊?
生:积极的财政政策
师:好,我们来看他的答案,对不对啊?
生:对。
师:他又说,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那什么样的经济运行才是平稳的呢?就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相等,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大不大啊?
做题要求:
1、阅读三个问题,分析三段材料,独立思考2分钟左右。
2、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和小组探讨交流,确定组内最佳答案。
生:一样。
师:没错,中央财政用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保障方面的支出就是国家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师:2、财政用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会带来资源的聚集,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他的答案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我们一起看是不是啊?国家财政推动农业发展,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或者我们开始看的航母工程,还有很多,比如青藏铁路耗资262亿元,南水北调5000亿元,西气东输1400亿元,西电东送5265亿元,这些大型工程的建设一般情况下都是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个体愿不愿意投资啊?
6.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能力方面:提高解读材料的能力和正确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增强国家观念,支持财政工作。
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内容: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本课时难点内容:财政政策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三案两展”教学模式)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盘山县高级中学政治组(组长:叶海英组员:李广、杨頔、齐煜)
课 题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节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节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王银华【课程标准要求】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
2、了较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3、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4、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5、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6、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
7、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8、了较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9、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二、能力目标分析财政基本作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财政的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财政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基本设想】学生在自主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浏览教材,掌握基本知识框架和具体知识点;教师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点拨指导,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走进生活,反馈运用本课基本观点。
【教学手段】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主学习向导1、财政含义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的含义3、国家财政的作用4、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5、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6、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具体用途7、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教材,探究以上基本问题,初步掌握本课知识框架和基本知识点。
教师简单点评、引导。
二、重点突破,难点点拨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财政的作用这一重点,解决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这一难点。
(一)重点突破利用多媒体播放《发放2.32亿价格补贴》、《新农保全覆盖》、《神舟8号》和《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视频,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探究,理解财政的基本作用。
(二)难点点拨结合滨州市撤地设市十周年活动,回归十年发展成就,探究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8.1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学校乐从中学年级高一学科经济生活主备谢楚相
审核何晓西授课人谢楚相授课时间2011-11-22班级姓名小组
课题:8.1国家财政课型:新课课时:1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视频导入: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成功对接。目的在于吸引学生兴趣,尽快使融入课堂,同时自然引出课题。
重点确立依据:对财政作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的职能发挥,同时也是常考点。
C.扩大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D.增加出口,换取更多外汇
【教或学反思】(本节课学了什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得到的启示等)
优点:1、本节课作为开放周的公开课,是我第一次的重要课堂。在这一节课饿从教学设计到实际教学中,我经历了很多失败,但是同时也吸收了很多经验,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这段时间里,我成长了不少。
难点确立依据: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理论性较强,涉及知识点较多,学生理解比较难。
知识储备:目的在于让学生区分国家宏观调控的两种经济手段,为后面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框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意识。
知识填空: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自主梳理重难点知识内容。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填空
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与社会保持基本平衡。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社会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政策,通过经济建设支出、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社会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将直接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和个人,最终将对国家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二、对象:财经类各专业三、课时:4*17=6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运用有关财政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社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
对热点财政金融新闻的理解判断分析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训练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拓展实践平台的训练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通过对财政金融政策的理解和解读,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
六、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了解财政金融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掌握财政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特有金融界的具体内容,学会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在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要求上,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当前财政金融政策以及一般财政金融现象相融合。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热点财政与金融新闻的综合点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分组财政与金融专项问题调查,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策划能力。
3、教师补充案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初步了解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深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财政金融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对经济发展的理解力。
八、教学评价建议教学评价弱化考试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操作过程的评价和操作成果的评价。
具体评定项目如下:九、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主编:徐景泰余立新中国财经出版社(二)教学建议(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研究和分析国家的财政与经济政策。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15篇)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15篇)篇1: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一、课前准备(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国家财政》这一框承接了上一课个人收入分配这部分内容,是对国民收入的延展和深入。
同时又引出了下框税收,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关于金融领域的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平常生活中关注较少。
另外,金融知识是一门宏观知识,学生很难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知识建构和情感升华,从而达到知情融合。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能力目标:联系国家财政政策的材料讲解财政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内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熟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的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和财政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点,才能理解和掌握财政及为以后《税收》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财政的作用难点的依据:对于财政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理论性比较强,牵涉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五)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学生辩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
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自体验、由理论到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郑州地铁上课之前呢,同学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我国的第一条地铁是在哪里建成的,何时竣工?(同学们回答,教师放映PPT1)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在北京建成;40年后,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工,郑州从而成为中国“地铁俱乐部”的第19个成员城市。
国家财政教案
部院系指导教师意见
4、财政收入
【教师】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简单地说就是国家的钱的来源。那么大家想一想,国家可能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财政收入?
【学生】说看法
【总结】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6页,算一算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学生】96%。
【教师】对。那么这幅图又说明了什么?
【课件】财政收入的结构。
【学生】说看法。
【总结】税、利、债、费共同构成财政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教师】大家想一想,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说看法。
【教师】我们看看这个数据。财政收入和GDP是什么关系?
【学生】GDP高,财政收入也多。
【教师】对。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财政收入,并且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另一个因素。
【学生】不是。
【教师】对。国家花钱,首先要进行财政预算。财政收入和支出是财政预算的执行过程,财政决算是财政预算的执行结果。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课件】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表。
【教师】大家平时花钱的时候也应该做好计划,花完钱做好记录,养成花钱的好习惯。下面老师用一个大家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国家财政、预算、决算的关系。
【课件】王元元要去火车南站买绘画材料,同学告诉他,买绘画材料150元左右就够了,于是,王元元问妈妈要了200元。买到绘画材料实际花费130元,回家以后王元元告诉妈妈花了130元,还给妈妈70元。
【教师】王元元问同学买绘画材料一共花多少钱,计划花钱200元以内,这相当于财政预算;妈妈给王元元200元钱,相当于财政收入;花130元买绘画材料,相当于财政支出;告诉妈妈剩下70元相当于财政决算。
高一经济生活国家财政
必修1《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1.本单元是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第三环节——分配,分配与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家的财富按照主体来分配应该包括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部分,本单元分为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和国家的财政与税收。
2.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国家财政。
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财力的支撑,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构成国家的财政。
本课主要探讨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具体用到哪里,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3.财政的作用4.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5.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6.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二)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2.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财政收入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3.财政的巨大作用难点:4.财政政策四、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学知识有较强的兴趣。
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自主探究,从而获得知识。
五、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1.搜集近年来我国在建或已完工的基础工程。
2.搜集有关我国扩大内需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第五单元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教学设计说课(教学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学术依据
学术界关于财政制度的研究
刘守刚《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 —近现代中国财政转型与政治发展》 一书中提到“财政是国家的生命线, 财政制度是国家权力运行的重要通 道,财政的收支和管理活动是国家 权力运行的重要表现。”
学术依据
学术界关于货币的研究
吴华君在《中国古代财政与国家治理:历史的轨迹》提到:
教材依据
教材内容解读:
单元导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开始活跃起来, 这是各国历史上的共同现象。商品交换到一定程 度,货币产生,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 演进过程,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逐 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同样,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 换的大背景下,国家政权逐步实施了各项税收政 策。中国古代实行赋税制度、关税制度和个人所 得税制度则是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财政 制度的调整与国家治理效能
说课流程
CONTENTS
目录
一、 单 元 主 题 提 炼 二、 学 情 分 析
三、 教 学 目 标
四、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五、 教 学 评 价 分 析
一、单元主题提炼
课标依据
教材依据
学术依据
《财政的巨大作用》教学设计
2 .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 的发展
教师 导语 : 国家有大工程, 家乡有小工程。播放视频文件
《 能源港城》 学生 观看并感受家 乡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与能力培养:财政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教学的重 “
4 o  ̄ 1期 4 26 2 o
维普资讯
教学 目标 :
学生 思考回答: 经济建设、 科教文卫 、 社会保障 、 行政管
理、 国防……
教师 国家为什么舍得在这些方面投资呢?
求 , 及学生现有的 以 认知发展水平 。 1 . 知识与能力 : 学生深刻理解财政 的五 点作用 , 让 明确影 响
学生 教师
讨论回答 : 的是薄 弱环节 , 有 有的是重 点发展项 目。 总结 : 可见 国家有钱不能乱花 , 要根据现 阶段 国情和
关系十分抽象, 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而且本点教学需要链接“ 通
货膨胀 、 通货 紧缩 、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等相关知识 , 需要结合 国
学生 思考 回答 : 西部地 区 矿产丰富 , 丰富的水 电煤炭天 有着
然气等资源。但西部地 区经济发展落后 , 对能源的开采能力不足。
家政策和当地实际 ,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量和较
雄、 民族的骄傲一
学生
教师 导语: 财政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表现在: 国家通过财政
维普资讯
愧 v
M ngkean1 i i
名 课
《 幼跋钓 臣大 用》 教 役针
张 丽 莉
( 葫芦岛市绥中一高中, 辽宁
教材地位 : 政收入都用在 了哪些方面?( 即财政支 出的用途 )
这是经济常识下册第五课第一节第三框题的内容,是前两 框题内容的延伸, 同时为后面所学知识“ 税收” 做了铺垫, 是衔接 前后知识的纽带, 是第五课的 教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识记财政的含义和实质;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2.理解财政的作用和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3.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理解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经济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巨大作用。
难点:财政政策,特别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个人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有关知识,但对国家如何参与社会分配还缺乏了解。
本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再加上高一学生对政治课不够重视,学习会有一定困难。
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学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教学方法】
三段式七环节教学法。
三段式(课前、课中、课后)七环节(查、导、学、议、讲、练、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发现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图片展示“中国工程世界之最”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江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国家体育场等一批具有创世界纪录的宏大工程所投入的资金,请大家想想个人有财力兴建这些项目吗?如果不能‘应该由谁来建设?钱从哪里来?
学生回答(略)这类工程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个人无力也不愿投资的。
国家的税收或财政收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国家财政的知识。
2.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国家的资金是怎么来的?这些资金又都用向了何处?它们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过渡: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处处感受到政府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服务。
国家为此要付出各种支出,当然国家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必须占有一定的社会财富,也就是要有收入。
我们把国家的收入和支出称为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思考:国家可以随意收入和支出吗?
(—)国家财政
1.含义,本质: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是一种分配关系。
思考:国家完成这些大事的资金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启发学生:是通过国家预算和决算来实现的。
设问:国家财政的资金是怎么来的?
2.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问题一: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最重要的来源是什么?
(2)形式:税、利、债和其他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什么?强调税收占90%以上,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展示:我国1950、2010年GDP及财政收入对照表,引出,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它是基础性的。
探究一: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越少越好?
学生思考,请分别从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角度说说有什么影响?
总结强调: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则企业的利润减少,个人购买力下降,最终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财政收入过少,国家调控能力减弱,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会下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结论:国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把蛋糕做大-----加快经济发展(这是确保财政收入的基础性措施)
②分配政策-----把蛋糕分好-----制定合理分配政策
3.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具体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4.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思考: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全国财政支出为100000亿元,财政收入约为90000亿元.
问题二:从财政收入与支出关系看,这是哪种情况?
(二)国家财政作用
思考回答:从2008年到2012年,国家财政支出大幅度向改善民生倾斜。
五年中,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累计万亿元,年均增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累计万亿元,年均增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亿60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
问题三:上述材料说明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读材料思考:2008年4月18日9时05分,总投资亿元的京沪高速
铁路全线开工,铁道部预计在2012年完成。
建成后从北京到上海只要5个小时。
问题四:企业、个人能否修建这样一条铁路?为什么?
总结点拨:国家的基础设施行业建设的特点,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行业建设,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
不同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企业、个人无法完成。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过渡: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怎样算是平稳呢?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最终要通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反映出来。
探究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不平衡会导致什么结果?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思考】如果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从经济现象看,表现为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经济萎缩、市场低迷。
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扩大财政支出、发行国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叫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叫积极的财政政策。
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思考】如果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从经济现象看,表现为需求过旺、供给不足、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过热,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予以应对?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这种抑制总需求,给经济降温的政策叫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叫稳健的财政政策。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总结:科学发挥财政作用,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能够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四、反思总结,升华知识。
形式
收入
影响的主要因素
含义含义
国家财政支出具体用途
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作用②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五、课堂训练,提升能力
1. 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2.财政收入越多,对经济发展越有利。
如果国家每年实现“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这才是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
3.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报告,2009年很多工作都是围绕着扩张性财政政策展开的,这样可以减少赤字,降低失业率。
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发挥财政政策保增长中的巨大作用。
坚持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
(1)材料体现财政支出的哪几种形式?
(2)结合材料说明财政政策保增长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六、布置作业,强化巩固:完成《模块测评》上的相应习题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