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工业设计生命力的阐释者

合集下载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可毁灭的第三种智慧“《2012.3.18-广州家具博览会讲演稿》-清华美院 柳冠中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可毁灭的第三种智慧“《2012.3.18-广州家具博览会讲演稿》-清华美院 柳冠中

Problem and Reason
问题不根源
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致力亍加工制造环节 仅徘徊亍产业链不价值链癿末端
Most of the enterprises in China dedicate to the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s 产品 设计
Product Design
● 反思不升华 ,要继承人类历叱文化宝库中更 为抽象癿、本质癿精神,孨才能激起我们对人 类追求单纯、呾谐、美好癿智慧。
我们习惯把眼光放在人类自身癿过去呾现在,人 类过去呾现代癿成就癿辉煌,癿确耀眼无比!?
那么,未来呢?!
但再思考一下,人类早期癿穴居不当代癿宇宙空 间站癿反差! 埃及釐字塔不图坦卡蒙陵墓、罗马输水道不卡拉 卡拉大浴场、阿房宫不始皇陵、圣彼得罗大教埻不无
“Social Industrial Chain” and “Industrial Culture” are not rooted in the systematic society.
That is, China is an industrial country , not an industrialized country.
破环 环境
Environmental Damage
庪价 劳力
Low-cost Labor
“工业设计”雹要一种社会化、循环性癿“产业结构机制”。
“工业设计”诞生亍工业社会萌发呾迚程中,是在社会化大分工、大生 产机制下对资釐、资源、市场、技术、环境、价值、社会结构、文化呾人 类理想乊间癿协调呾修正;
是能整合、集成极具潜力“新产业”癿机制呾平台。
The mechanisms and consciousness in Western countries are profoundly changed by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 series of policies, regulations, culture and values are produced by the system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mass production. 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processing industry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However, the

柳冠中教授

柳冠中教授

中国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清华美院柳冠中教授作者:fape 来源:视觉同盟时间:2006年6月12日柳冠中教授是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界著名的学者,也是现阶段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柳先生早年考入原中美术学院攻读建筑装饰专业,毕业后留在北京经历了艰苦的设计实践的磨练,在改革开放初期重回中央工艺美术成研究生学业并成为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

此后,柳先生留学德国,是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最早出国留学深造的学东西文化的融合以及多年来设计教育和实践的积累使柳先生在学术上不断地进入崭新的境界。

柳先生一生耕耘,的工业设计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导师、政府津贴学者,近日,视对柳教授进行了专访,柳教授提出了几点对中国的设计教育的见解。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柳冠中教授采访:视觉同盟樊鹏沈扬“设计就是观察生活”,谈到设计和设计教育柳冠中教授认为柳冠中:说老实话,社会把设计整个歪曲了,认为设计是个视觉问题,取悦人们的眼目,所以中国的设计起不来的观念错了,设计东西不是光为看的,设计是生活当中的伴侣,生活当中必须要用的东西。

美术与设计不是一回计不是视觉的问题,它是体验,生活在每时每刻都跟生活当中要帮助你解决问题,所以一说设计就是美化,把人束到一个感观的问题,好像一加上艺术就是一个皇冠,就是高人一等。

这是一个误区。

设计要有对社会负责柳冠中:我觉得现在中国设计教育很落后,但是在某些领域方面是设计过度了。

比如有一些包装设计、封面设计设计是过度了。

设计要这么多样子吗?变这一点点,花多大的投资进去啊?而把人们的心给腐蚀了,审美观给腐对准表面的豪华,一提豪华大家就都感动了。

整个中国的审美趣味是腐蚀了嘛,中国并没有这么富裕啊,中国还往小康奔的时候啊。

在某些方面,浪费那是惊人的。

产生了污染,浪费了资源,所以国外有一个说法就是叫做自我们现在剥削不是剥削剩余价值,在剥削自然,剥削我们的下一代。

现在有很多设计就是仅仅解决视觉问题,你想一个产品,一个用的东西,是在橱窗里摆着的吗?不是,是要拿回的。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丨柳冠中谈负责任的设计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丨柳冠中谈负责任的设计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丨柳冠中谈负责任的设计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 )大力倡导在设计产品、工具和社区基础设施时,设计师要具有社会与生态责任感。

他反对制造不安全、花哨、不当或基本无用的产品。

他的设计产品、著作与演讲成为许多设计师的榜样与动力。

维克多.帕帕奈克可谓是当代“负责任设计”之父。

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提出自己对于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即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维克多.帕帕奈克检验了设计师与华而不实、不安全、琐碎、没用的产品作斗争的各种尝试,并再次为资源匮乏的世界勾画了一幅高明、负责任的设计蓝图。

这对于现代设计的伦理、现代设计的目的性理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

这与我一向提倡“设计是一种处理矛盾和关系的学问,是使人类在技术空前发达的刺激下的物欲或被异化了的' 创意’,必须被人类的道德、伦理与自然生态所约束”有共鸣。

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强调过:“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文化。

”即使当时被误会,我仍然由此引申出: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

中国的文字——“ 品”早就道破了这个设计的观念与评价体系:品位、品格、品行是形容人和物的最高境界。

一个“口”仅是生理的饥渴,会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两个“口”会炫耀地位,玩弄奇技淫巧,追求占有、奢华、享受;三个“口”才懂得节制、适可而止,会品鉴生存,与自然协调共生,这就是现在我们提倡的“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不就是《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所提倡的原则吗?我们当代中国必须创造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为大众利益的、可持续的设计,而不是满足少数人所需要的“奢侈品”,或被商业集团的“定制的幸福模式”引导的“多元化”!争夺资源、输出污染与节能、减排;商业社会的“ 消费黑洞”与可持续消费观是最真实的问题,当代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促使设计师要关注可持续发展观和生存方式的变革: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的社会公共环境、利益基础上的多元价值取向;提倡个人使用,而不提倡私人占有:留有余地,适可而止。

柳冠中谈工业设计

柳冠中谈工业设计

我们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太表面化了!(柳冠中谈工业设计)人们的生活行为、过程是对设计具有真正作用的直接外因,这种外因决定了设计的产生和演变。

研究设计最根本的是要通过研究设计的外因,得出人的真正需求,并把它转化为产品。

”——柳冠中柳冠中先生,浙江人,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工业设计专业的创始人,是我国系统设计工作室总设计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原系中央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现为清华大学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内国外设计界有很高声誉。

启程:机遇与挑战记:作为中国工业设计的先行者,您是如何走上设计这条道路的?柳:早在1961年新中国刚刚恢复艺术教育的时候我就报考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那时艺术界把纯美术看得很高,一般人都认为工艺美术就是从事简单的装饰,不以为然。

但那时我们的院长看到了工艺美术这一新兴专业的远大前景,认为随着中国日后生产与消费的不断发展,工艺美术必然会应用广泛,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当时的情形下选择设计这一专业,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机遇。

磨炼:在艰辛的岁月中奋斗记:在毕业后的那段非常时期,您是怎样把自己的设计理想坚持下来的?柳:从美术学院毕业后的多年时间对我来说的确是一种磨炼。

值得庆幸的是,我被留在了北京。

刚开始在市政公司,每天和工人们一起在下水道工地上挖土方、干重活,但晚上收工回到简陋的工棚还能体会到一点宁静,这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大的享受了。

后来转到市绿化队,我就尝试着做一些专业份内的事。

那时主要做美术宣传画主席像,我们的工具和条件十分简单,用板刷醮油漆很快就干结了,我们就用手掌作画,现在的人想都不敢想。

为了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我曾带着一群没有受过任何施工技术训练的人用拣来的碎砖石为街道公园建起了一个宣传廊,后来又建起了一座漂亮的大门。

环境虽然艰苦,但只要我想要去做的事,我就会尽一切努力去完成。

感悟:在实践中创造价值记:您是怎样开始把工业设计当作一生的追求的?柳:70年代初期正逢北京因建设需要急需室内设计人员,我就被调到了北京建筑设计院。

工业设计不是换个壳整个容——专访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

工业设计不是换个壳整个容——专访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

柳冠中。

来说,一点没有进步。

现在又过了30年,中国汽车业仍然没有完成工业化——我们制造的汽车只是中国外壳,核心部
件设计基本还是国外技术。

再举个例子,国产手机卖得这么火,其实方案、专利都不是自己的,我们只能去换颜色、换外壳、
国人。

于是,不少中国设计师集体印日本名片,而且分工明确,你看桌面、他看结构、我看桌腿,看完马上到外面画出图来。

认科学。

《支点》:“继承传统”也是当前工业设计的一个关键词。

在您看来,中国工业设计如何在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
2015年10月28日,以“设计改变城市”为主题的2015杭州国际设计周开幕。

图为观众在参观LED创意灯具。

柳冠中:工业设计生命力的阐释者

柳冠中:工业设计生命力的阐释者

柳冠中:工业设计生命力的阐释者作者:来源:《小康》2016年第09期柳冠中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在他的设计思想中,工业设计与商业设计泾渭分明。

“大部分企业家都钟爱短期利益,但追求短期利益的风潮不仅破坏了我国设计研发的土壤,让小作坊式的山寨品充斥着市场,也让一些制造企业为了引进而引进。

”文|《小康》记者洪治在工业设计领域,对设计这个核心概念的阐释却被称为“天问”。

近年来,很多工业设计从业者,乃至专家学者和政府领导,认为设计是外观、造型,是一种美化工作。

这在从教30多年,一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中看来是亟待扭转的。

不仅如此,他对如今工业设计领域过度“向钱看”的浮躁之风更是深恶痛绝,也十分担忧。

“…工业设计‟的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

”在柳冠中心中,工业设计与人类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声音洪亮、颇有磁性,喜欢戴一顶灰格色鸭舌帽,采访那天他身穿多口袋功能背心,一双休闲运动鞋暗示着他奔波的工作状态。

当他一开口,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严密逻辑和理论功底,而背后则是浓浓的家国情怀。

一波三折入行工业设计祖籍宁波的柳冠中出生在重庆,5岁随父母迁往上海。

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他小学和中学教育都在上海市五四中学完成,这所由新中国成立前的圣约翰大学附中和大同大学附中合并而成的重点中学给他的影响很大。

教文学的老师是辛弃疾的后代,教历史、地理的老师也是知识渊博,“所以我对人文科学比较感兴趣。

”这也为他的家国情怀埋下了种子。

“考工艺美院是一个偶然。

”柳冠中喜欢画画,曾经的志愿是报考清华大学或同济大学建筑系。

1961年,当工艺美院张振仕老师带队到上海招生时,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柳冠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了。

“当时家里很反对,觉得搞艺术的人不正经。

”因为工艺美院里有建筑装饰专业,在班主任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才做通了他父母的思想工作。

S0_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_柳冠中

S0_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_柳冠中

万变不离其宗
The Fundamental Things Apply
以不变应万变
With Constant Should Ten Thousand Change
Concep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Design
设计的观念与评价体系
Tasting
第一口:生理饥渴、 饥不择食
在的社会经济结构 ——“土壤”。
"Industri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which is the "Superstructure"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Mass Production" economy.
《事理学》提倡“实事求是”
“事”是塑造、限定、制约“物”的“外部因素”。
因此“设计的过程”应该是“实事——求是”。
“设计”首先要探索不“人”(或 同一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 等因素下的“需求”。
"Matterology" advocate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Matter" is the "External Factors" which is to build, limit and restrict "Object". Therefore, the "Design Process" could be described as "Being Practical – Seeking Truth". First of all, "Design" should explore "Demands" of different "People (or the Same Person)"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conditions.

介绍工业设计师柳冠中及作品

介绍工业设计师柳冠中及作品
物品和操作设备
2
设计元素
设计元素
电视区域
设计一个专用的电视区域, 确保电视放置的位置合理,
观看角度舒适
电源和线缆管理
预先规划电源插座的位置, 便于连接电视、音响等设备。 考虑使用线缆收纳盒或隐藏
式线缆设计
设计元素
储物格和抽屉
设置适量的开放式和封闭式 储物格,用于存放音响设备、
遥控器、游戏机等
装饰元素
2
3
4
空间利用:电视柜 设计应充分利用空 间,既要能容纳电 视、音响等设备, 又要能摆放装饰品
或储存杂物
风格统一:电视柜 应与整体家居风格 相协调,不能显得 突兀。考虑使用与 家具色调统一的木
材或金属材质
易于清洁和维护: 设计时考虑到日常 清洁和家具维护的 需求,比如避免开 放式的储物格设计
人体工程学:电视 柜的高度和深度应 适应家庭成员的使 用习惯,方便拿取
20xx
介绍工业设计师柳冠中及作 品
2
-
目录
CONTENTS
1
设计原则
2
设计元素
3
材料选择
介绍工业设计师柳冠中及作品
电视柜是家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承担着放置电视和其他家庭娱乐 设备的重任
一个好的电视柜设计不仅能让家 居空间更加美观,还能提高空间 利用率,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1
设计原原则和考虑各种设计元素,可以 打造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电视柜,提升家居的舒
适度和生活品质
-
T感H谢A聆NK听S
加入一些装饰元素,如装饰 盘、书籍、绿植等,增加电
视柜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3
材料选择
01
木材:实木或人 造板材都是常见 的电视柜材料, 具有自然纹理和 较好的质感

设计逻辑是认知“中国方案”的创新思维方式——_访谈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

设计逻辑是认知“中国方案”的创新思维方式——_访谈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

01李卓LI Zhuo柳冠中,男,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华龙腾奖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社科院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获202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银发知播”荣誉。

设计逻辑是认知“中国方案”的创新思维方式—— 访谈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Design Logic as an Innovative Thinking Mode to Understand China Solu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IU Guanzho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4.01.001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复兴文化的时代需求,柳冠中教授重新定义了中国模式,提出“中国方案”的顶层战略,即反对占有、提倡共享,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逻辑来创建分享型、服务型的社会。

中国方案的提出对设计学科的定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在顶层教育和产教融合中给予重视和实践。

关键词:中国方案;设计逻辑;事理学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 for cultural rejuvenation, Professor LIU Guanzhong redefi ned the Chinese design model and put forward the top-level strategy of the "China Solution", i.e., to oppose possession, advocate sharing, and create a sharing and service-oriented society wit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logic. The proposal of the China Solution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 cance for the positioning of design disciplin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should be valued and practiced in top-level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Key words: China Solution ;design logic ;Affairology Theory收稿日期:2023-12-04本刊特约记者:李卓2023年11月30日,柳冠中教授做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本刊对柳冠中教授进行了学术访谈。

柳冠中先生——《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经典演讲实录

柳冠中先生——《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经典演讲实录

柳冠中先生——《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经典演讲实录2013-09-15工业设计小站2012中国交互设计体验日大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柳冠中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开幕会致词。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工程硕士领域组组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等。

198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

奠定了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

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

以下为演讲实录:柳冠中:各位,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到咱们这个交互体验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说老实话我有一点毛遂自荐,因为在广东省碰到咱们交互委员会的负责人,谈起这个事,叫我做一个致辞,我就自己斗胆地说给我三五分钟,把我这么多年从事工业设计当中的一些体会或者一些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但是我也感觉到我们的工业设计在中国的30年来走了不少弯路,到现在我经常说,国家重视、企业重视了,现在交互设计是一个热,我们跟着外围的热不停地追着跑,在地上捡那些人家扔下的东西。

在座的这些年轻人,中国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所以我希望咱们的交互设计能不能多思考一下,不要匆匆地仅仅做一些专业的事情。

工业设计这三年基本上培养的是专业的白领打工仔,我讲讲我们的家丑,清华大学应该说咱们都知道,不管怎么样它是一所有名的学校,中央工业美术学院99年并到清华的时候,我们跟汽车系的系主任交流怎么样合作的问题,汽车系的专业带头人,学术负责人非常骄傲地说,说我们清华汽车系培养出的技术人员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当中占的比例有多少多少,很自豪,我当时就回了一句,他说他们汽车系已经在清华67年历史了,我说你67年怎么没造出一辆中国车来,中国人是聪明,但是我们只能在别人的平台上打工,为什么?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都说传统传统,咱们学的都是什么传统?什么中国红,什么宝香花、勾股,可笑得很,外国一搞符号,咱们全搞符号论,到底符号是什么?现在又是用户研究,又是交互设计,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想交流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的设计到底是什么,我们中国永远在培养打工仔,我们为什么不能出现自己的引领我们设计的顶层设计?设计不是孤立的,不是一个工种,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个专业来教和干,那你只是一个白领打工。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作者:李杰李叶苏亚轩来源:《设计》2019年第02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与创业的今天,设计行业正在走向崛起。

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柳冠中是清华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设计》杂志总编,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兼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设计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回首四十载,我国工业设计走过从无到有的历程,柳教授对于当下中国设计的发展情况、设计教育,以及设计市场发展趋势都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带着问题,《设计》杂志对柳教授进行了专访。

《设计》: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同时中国的设计市场也在崛起,请您简单介绍40年来中国设计的一些情况。

柳冠中:中国设计从刚萌发到现在发展得很快。

过去没有“工业设计”这个概念,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引进了不少国外工业设计的思想和技术,比如提出“中国创造”这个思路。

但是,这个路径怎么走,我觉得还不是十分清楚。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设计观念的改变基本还是以艺术设计,即一些外观和造型的设计为主,我国的工业现状使得人们还不可能关注设计的真正含义。

我们从解放后就在引进,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在引进。

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制造的“制”是引进的,“造”是我们的,所以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有人说大国“大而不强”,原因就在于我们主要是“造”。

我目前的感觉是,凡是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现在基本上仍停留在引进后的水平上徘徊。

比如现在在设计界很多企业都在做品牌,但这并不实在。

品牌最重要的是“品”,而我们现在做的是“牌”,不做品。

品是所蕴含的精神、历史价值、品质和信誉,它让一个物品变活,一个商品变高贵,一个产品变成观念的延伸。

只做表面功夫的引导我觉得远远不够。

另外,在国家大工业的背景下,工业化强调标准化,设计工作需要协调需求、制造、流通、使用,以及回收等环节的矛盾。

设计师恰恰是一个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的心性与修为【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的心性与修为【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的心性与修为【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设计是什么?在工业设计界,这个问题号称“天问”,而如何认识和回答这个问题,真切地反映了一个设计师的心性与修为。

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工业设计发展,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用六千多字的言语解答了这个问题,融合传统与现代,国家与个人,兼顾理想与现实,狠批了当前商界“一切向钱看”的浮躁之风,可谓字字珠玑,犀利言语的背后凝结的是这个已年过古稀之人,内心深沉的家国情怀。

现在的设计,就是骗钱正和岛:现在有一个现象,大部分企业家们都钟爱短期利益,做事情只做具体的事,造产品把产品卖出去,很少或是几乎看不到有谁重点强调过设计背后的事。

对此,您怎么看?柳冠中:都是为了钱,因为钱,标准没有了。

这也不能怪企业家,这是整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其实根本不是制造大国,是一个加工型制造大国。

制造,顾名思义,所谓“制”是规范、标准、工艺、流水线、设备,但这些都是进口的,不是我们的,“制”不是我们的,“造”是我们的。

所以农民工进厂三四天就是熟练工了。

因为工业化最大特点就是分工。

分工跟农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农业社会从头到尾,全部环节,一个师父带一个徒弟,所以效率低。

工业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了流水线,所以几千几万几十万就出来了,容不得任何错。

所以以前那时候,不需要设计,你看那时候,老木匠哪需要有图纸?农民盖房子有图纸吗?打家具有吗?没有,全都在脑子里面,一个人完全做好。

那现在行吗?现在为什么要强调“工匠精神”?就是没有工匠了,都是图纸了,图纸是引进的,图纸是外国人的或者是我们给翻译过来的。

工业化最本质的是什么?是分工合作。

合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生产”!“工业化”!仅分工不合作就不成系统!在此前提下的工业设计必须在生产前想好了:一个产品既要能制造、能流通、能使用、也能回收。

绝不只考虑靠外观、美化促销卖钱!但我们中国的设计什么概念?就是造型,做时尚,做酷,做好卖,那目标都错了,咱们国家总是不明白“工业化”,所以我总说咱们国家有工业,还没有完成工业化。

设计与人类以及当代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访谈录

设计与人类以及当代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访谈录

设计与人类以及当代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访谈录楚小庆【期刊名称】《艺术百家》【年(卷),期】2011(000)006【摘要】楚小庆(以下简称楚):柳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欣然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春天,艺术学界发生了令人欣喜的重大变化,即艺术学学科成功升为门类.根据《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学位[2011 ] 11号),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作会议通过相关议程将艺术学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成为新的第十三个学科门类"艺术学门类".目前,"艺术学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1301艺术学理论、1302音乐与舞蹈学、1303戏剧与影视学、1304美术学、1305设计学.将来的艺术类专业学生,从本科到博士将分别获得艺术学学士、艺术学硕士、艺术学博士学位.其中在目前仅有的五个一级学科中,设计学是由原来的二级学科设计艺术学升级而来.您认为这件在学界普遍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对设计学学科的发展有何影响?【总页数】17页(P96-112)【作者】楚小庆【作者单位】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相关文献】1.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设计的使命是对人类灵魂的净化 [J], 柳冠中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荣获2016中国全面小康十大贡献人物 [J],3.黑龙江省工业设计国际学术周:走进"设计事理学方法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专访 [J], 张蕾4.给设计以灵魂——访设计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英先生 [J], 虞睿博;5.工业设计赋予企业生命蕴义的新概念──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柳冠中教授 [J], 远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柳冠中教授应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代表工业设计发声

柳冠中教授应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代表工业设计发声

柳冠中教授应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代表工业设计发声作者:来源:《工业设计》2017年第03期来源:博鳌亚洲论坛官网博鳌亚洲论坛(英文名称为Boao Forum For Asia,缩写BFA,以下简称“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

论坛由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于1998年倡议,并于2001年2月27日正式宣告成立。

中国海南博鳌为论坛总部的永久地所在,从2002年开始,论坛每年定期在博鳌召开年会。

论坛得到亚洲各国普遍支持,赢得世界广泛关注。

论坛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

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论坛的宗旨是立足亚洲,面向世界,促进和深化本地区内,和本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

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

通过论坛与政界、商界及学术界建立的工作网络为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非会员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合作提供服务。

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于3月24日-26日在海南举行,工业设计第一次融入世界性经济和金融盛会。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开幕式上重申:中国坚定地奉行开放、和平发展的道路,与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当今严峻的形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应邀参加论坛,与国际著名设计大师——青蛙设计创始人Hartmut Esslinger、英国工业设计协会特别顾问Gus Desbarats、国际工业设计联合协会前主席李淳寅等一起回顾世界工业设计对全球人类社会,以及未来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贡献,在面临资源、污染、社会矛盾、贫富不均等挑战的背景下,展望工业设计的担当。

柳冠中先生强调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提升大众生活质量、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过程中,工业设计面临新机遇。

中国设计界应该以国家战略之重担为己任,不应沉溺于物欲、奢华、占有、玩赏中,更不应迷失工业设计的初心!设计师应走进企业和社会主战场,让设计真正融入全产业链,发掘需求、引导消费、创造市场。

清华教授柳冠中揭穿“红点奖”的内幕

清华教授柳冠中揭穿“红点奖”的内幕

清华教授柳冠中揭穿“红点奖”的内幕
柳冠中教授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是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的创始人。

他创立“事理学”,坚持实事求是,用设计改变生活。

他倡导“服务设计”,把设计从工业上升到社会,又立足设计,把目光投向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

面对正在中国冉冉上升的红点奖,柳冠中教授却有不一样的说法。

大家怎么看?
柳冠中教授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是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的创始人。

他创立“事理学”,坚持实事求是,用设计改变生活。

他倡导“服务设计”,把设计从工业上升到社会,又立足设计,把目光投向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

面对正在中国冉冉上升的红点奖,柳冠中教授却有不一样的说法。

大家怎么看?
展开。

我眼中的柳冠中“老师”

我眼中的柳冠中“老师”

我眼中的柳冠中“老师”
王泽新
【期刊名称】《工业设计》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柳冠中教授奠定了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

其"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观"、"事理学"等理论方法在国内乃至国际设计界都产生了导向性影响,形成了中国自己
的设计理论体系。

柳老师可谓德高望重,而他在我眼中更是一个敬业、勤劳、谦虚、而又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人。

"柳冠中"老师的名字早在我上大学时就很熟悉了,
因为大学老师们总会提到这个名字及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而真正第一次见到柳老师是在今年7月28日举办的"工业设计建材行"上,
【总页数】1页(P2-2)
【作者】王泽新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
【相关文献】
1.范老师,家长眼中的山里魅力土老师 [J],
2.老师眼中的代江生他是一位受人敬佩和爱戴的好老师 [J], 于颖
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荣获2016中国全面小康十大贡献人物 [J],
4.柳工装载机全球销量突破35万台庆典仪式在柳举行荣冠全球感恩同行 [J], 崔丽媛
5.柳工装载机全球销量突破35万台庆典仪式在柳举行荣冠全球感恩同行 [J], 崔丽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先生设计思想探析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先生设计思想探析

Research on the Design Thought of Chinese
Industria Design Father Mr. Liu Guanzhong 作者: 彭江琳;吴卫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出版物刊名: 湖南包装
页码: 28-31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 柳冠中;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理论体系;产业结构创新
摘要:探析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先生的设计思想,以深刻理解他在设计教育、设计理论、设计产业3个方面的重要观点。

首先介绍柳冠中先生的学习工作履历,着重回顾了他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工业设计专业的简要历程以及做出的贡献。

随后结合实例分析了柳冠中先生的“事理学”和“共生美学”两大理论思想,同时阐明了柳冠中先生利用工业设计促进产业结构创新的观点。

探析柳冠中先生的设计思想,既能立足国情把握住工业设计发展的时代趋势,也能从战略高度上丰富当前的设计理论体系,并最终利用设计推动产业结构的创新发展。

杨明洁对话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见证者

杨明洁对话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见证者

杨明洁对话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见证者杨明洁,著名产品设计师,YANG DESIGN设计总监,德国工业设计硕士,曾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

曾囊获了包括三项德国红点奖以及德国iF、日本G-mark、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四十多项设计大奖,并担任了iF中国设计大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赛评委。

其作品展出于全球各大设计展与博物馆。

2012年,他成为在意大利米兰展主场馆发布量产品的首位华人设计师。

2005年创办YANG DESIGN(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迄今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产品策略与设计顾问机构,与众多国际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

07年创办设计品牌y-town,致力于环保、人文、材料的设计研究与实验。

本文转载来自德国著名设计杂志《md》杨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人做产品设计很容易流于表面?在明代,中国的手工艺设计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随后从清末到到1980年左右,这100多年成为了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史上的断层。

而英国的工业革命爆发后,在随后的一、二百年间诞生了很多新的工艺、材料与技术,西方的工业设计快速的发展。

当我们在改革开发后看到这些眼花缭乱的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的产品时,中国的设计师沉迷于产品的外观,消费者失去了理性的购物判断能力,而工厂已没有时间从头开始研发,赶快仿制吧!这一切都与100多年的设计断层有关。

柳你只说了一方面的问题。

的确对一些国内先富起来的人来说,他们觉得买昂贵的产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而西方人在消费时比我们更理性,他们只是买该买的。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家而言,控制成本增加利润是首要目标,就造成他们只关注产品外观和短期利益。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体制的问题,土壤不行,中国的工业整体水平就是不行。

好的土壤和好的种子必须相辅相成才行,中国的体制不改,就不会有好的设计出现。

杨似乎每个工业设计强国都会在其产业基础上产生其畅销全球的优良产品。

如意大利源自于传统手工业,所以皮具,箱包等时尚产品行业很发达;而德国的汽车品牌享誉全球;因为信息产业的发达,世界上最好的电脑与手机出现在了美国。

专家论坛--柳冠中

专家论坛--柳冠中

专家论坛--柳冠中
佚名
【期刊名称】《包装工程》
【年(卷),期】2017(38)10
【摘要】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导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

【总页数】6页(PJ0001-J0006)
【关键词】专家论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广东工业大学;设计研究院;艺术学院;副会长;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
【相关文献】
1.精心育荷花香飘吉尼斯--荷花育种专家、柳家花园园主柳兆中访谈录 [J], 夏芸
2.精心育荷花香飘吉尼斯--荷花育种专家、柳家花园园主柳兆中访谈录 [J],
3.柳冠中教授应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代表工业设计发声 [J], 博鳌亚洲论坛官网
4.精心育荷花香飘吉尼斯——荷花育种专家、柳家花园园主柳兆中访谈录 [J], 臧正文
5.深呼吸慢生活大健康稳发展第五次实验区现场考察暨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论坛在临江召开刘恕出席并授牌;柳忠勤主持会议;肖金成、王宏广、李青松、蔡红、陈尊贤专家发言;吉建军、方俊等实验区代表发言 [J], 王合成;侯雪松;张红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冠中工业设计生命力的阐释者爱短期利益,但追求短期利益的风潮不仅破坏了我国设计研 发的土壤,让小作坊式的山寨品充斥着市场,也让一些制造 企业为了引进而引进。

”文 | 《小康》记者 洪治 在工业设计领域,对设计这个核心概念的阐释却被称为天问”。

近年来,很多工业设计从业者,乃至专家学者和 政府领导,认为设计是外观、造型,是一种美化工作。

这在从教 30 多年,一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 中看来是亟待扭转的。

不仅如此,他对如今工业设计领域过 度“向钱看”的浮躁之风更是深恶痛绝,也十分担忧。

工业设计'的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 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可持续 生存发展的需求。

”在柳冠中心中,工业设计与人类社会进 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声音洪亮、颇 有磁性,喜欢戴一顶灰格色鸭舌帽,采访那天他身穿多口袋 功能背心,一双休闲运动鞋暗示着他奔波的工作状态。

当他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想中,工业设计与商业设计泾渭分明。

,在他的设计思 大部分企业家都钟,被誉 为“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开口,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严密逻辑和理论功底,而背 后则是浓浓的家国情怀。

波三折入行工业设计祖籍宁波的柳冠中出生在重庆, 5 岁随父母迁往上海。

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他小学和中学教育都在上海市五四中 学完成,这所由新中国成立前的圣约翰大学附中和大同大学附中合并而成的重点中学给他的影响很大。

教文学的老师是子。

志愿是报考清华大学或同济大学建筑系。

1961 年,当工艺美 院张振仕老师带队到上海招生时,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柳冠 术的人不正经。

”因为工艺美院里有建筑装饰专业,在班主 任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才做通了他父母的思想工作。

虽然没 有经过专业绘画培训,但中学各科成绩名列前茅的柳冠中很顺利地通过入学考试,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柳冠中的老师奚小彭是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师之一,潘昌侯、辛弃疾的后代,教历史、地理的老师也是知识渊博, 所以 我对人文科学比较感兴趣。

” 这也为他的家国情怀埋下了种考工艺美院是一个偶然。

” 柳冠中喜欢画画,曾经的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了a 。

“ 当时家里很反对,觉得搞艺当时的建筑装饰就是现在的室内设计 。

”来到北京,顾恒、陈圣谋等老师也是经验丰富的老师。

我在里面如鱼 得水。

” 当年的系主任胡文彦回忆: “那时候我们学习苏联的五分制,柳冠中最后成绩留下来都是五分,是标准的好学生啊。

”在5 年制的学习中,老师融实践于教学,经常会带学生们参观人民大会堂等知名建筑,并在现场从色彩、造型、结构、功能等多角度进行点评。

“奚小彭先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评价能力。

”也正是在那个阶段柳冠中的思想体系开始萌芽。

由于“四清”运动,三年级时柳冠中被分配到邢台体验基层生活。

“实际就是当了一年农民,白天当生产队长干活,了自己的吃苦和组织能力。

”晚上领着群众搞运动。

”柳冠中感慨,“不过那个时候也锻炼1966 年毕业那年正好遇上“文化大革命” ,不仅毕业设计答辩取消,全部学生还要留校搞运动,直到1969 年才进行工作分配。

因为工艺美院刘春华那幅著名的《毛主席去安源》,柳冠中得以留在北京,但出身不好的他一开始被分到市政三公司修下水道,后来调到宣武区公园当绿化工人。

会儿称绿化工人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看才知道是绿化队的。

”柳冠中调侃,尽管条件恶劣,他仍利用为街道公园建宣传栏和大门的机会做建筑小品。

1974 年底,得益于“专业归队”思想,柳冠中进入北京建筑设计院研究室工作,但专业荒废了这么多年,怎么办?答案是,到工地去接触实际。

为了给西哈努克行宫设计灯具,柳冠中当时在北京主要灯具厂蹲点了一两年,他发现灯具设计存在很大问题,“很多灯具就是为了好看,而且都是照猫画虎。

”即使如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如此金碧辉煌,但当木制的三米吊顶层上的白炽灯全部点燃时,温度非常高,因此每次开宴会都需要有一个消防班待命,甚至有因消防员好奇而出现过金属工具掉落,倒插到餐桌上的事故。

根据调研,柳冠中把自己设计的隐蔽式灯具图纸交给工厂总设计师,却得到了“你设计的叫灯吗”的诘问。

原来在总设计师心中只有人民大会堂那样的大型吊灯才叫灯,然而西哈努克行宫的层高根本满足不了这个要求。

“有亮无型竟然不叫‘灯'?”柳冠中苦笑,后来实际施工中就是根据我的设计做的。

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我要的不是灯,而是照明,这也是我延续至今的理念,设计要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样的思考下,柳冠中慢慢走上了工业设计的道路。

计一个东西要能被制造、流通、使用、回收。

1978 年恢复高考,工艺美院也恢复办学,但老师严重短缺,工艺美院就写了份报告,要求招收研究生,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那时候就是在原来毕业生里找到比较合适去搞研究的同学,劝他们离开岗位,回来读研究生。

”潘昌侯教授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

对“图纸工厂”没有留恋的柳冠中抓住了这个机会,重回工艺美院,攻读工业美术专业研究生也就是后来的工业设计),仍在潘昌侯和奚小彭的指导下学习。

他的毕业论文题目《标准化组合化之美》就是基于他的灯具设计实践研究完成的。

我觉得柳冠中他们学的还是不够,就鼓励他们到国外去学习,和国际接轨。

潘昌侯回忆道。

1981 年3月,柳冠中到西德斯图加特学院开始了为期 3 年的访学,师从雷曼教授,包豪斯的前身就是这个学院的一部分,“在那,我学到了完整的工业设计概念。

”1984 年8 月,留学归来的柳冠中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并担任系主任。

教育要扎扎实实把基础打好德国将一个课题从学期第一天做到最后一天的教学方式给了柳冠中极大的震撼,更震撼的是第一个学期设计的竟是最普通的鸡蛋盅(类似白酒杯)。

“学工业设计不光是外观,还有结构和连接方式、组合的可能性,要从中推敲出新的可能。

”柳冠中知道国内陈旧的思想观念并不适合工业设计发展,工业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通过教育扎扎实实把基础打牢,“我要提升我国工业设计的整体水平”柳冠中领导的教学非常注重整体性,国内讲功能形式是从包豪斯翻译过来的,功能决定形式也好,形式追随功能也好,实际上很容易误导。

”柳冠中分析,功能和形式是分不开的,学生一开始接触形态就是完整的概念。

分析的‘分'不是为了分,是为了整合,讲整体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柳冠中要求每位同学要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每个课题,而且必须做出成果,完成的作品必须进行答辩。

“不仅是口头的,还要求书面的,我们让同学把设计的根据都讲出来,这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以及综合表达能力。

”柳冠中说道。

在学生们眼中这样的方式则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特色,柳老师的课给同学们更多时间去自由发挥想象。

”曾为柳冠中学生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史习平回忆,他从来都是教我们如何来把握评价设计,在教学上,他非常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正是这样开明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能自发地喜欢工业设计,而这开明背后则有柳冠中整套的理论体系。

在担任工业设计系主任初期,柳冠中便提出了“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 、“综合造型设计基础”等理论,上世纪颇受学界瞩目的“事理学” 与“设计方法论” 诞生,近年来,柳冠中还提出了“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一一‘种子’与‘土壤'论”。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他的“事理学”80 年代末进一步提出了“系统设计”概念,到了21 世纪,事理学”与“生活方式说” 、“共生美学”一脉相承都是在研究和探索设计的本质问题。

柳冠中认为工业设计是创造更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因此设计师要沉到生活中去,挖掘人的本质需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还要发现美、创造美。

关于艺术,柳冠中认为有再现美学观、分析美学观和共生美学观三个层次,而共生美学观则是现代发展的重要内容。

“有意识地把异类组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多重性含义的所谓‘共生' 就是现在称之为的‘系统论' ,也就是共生美学的‘源' 柳冠中说,反常而合道' ,正是这种革命美学观的写照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共生美学都离不开“事”物”设计的本质是在‘事'的关系脉络里去研究、发现、理解,才能创造出合情合理的物。

”柳冠中表示,“事理学提倡的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是发现问题和定义问题,是‘望闻问切',‘求是'是解决问题,是对症下药。

”这就要求把大多数人的名词思考模式转变为动词思考,探寻整个过程的发展变化。

也正因为如此,柳冠中认为,设计是人类除科学和艺术外永不磨灭的第三种智慧。

这一系列的理论在一个小小杯子的设计中都有体现。

设计杯子是为了好看吗?”柳冠中认为并非如此,在他看来,是为了解决喝水的问题。

不仅是杯子,冰箱也是如此,目的是为了保鲜。

在1999 年日本召开的大阪亚太国际会议,当日本松下设计部部长在大谈21 世纪日本的洗衣机会怎么样的时候,柳冠中就直言:“我觉得21 世纪是要‘淘汰' 洗衣机,因为中国13 亿人口要解决‘干净衣服'的问题。

工业设计领域如此,在教学中更是如此,在柳冠中看来,发挥学生个性要“因材施教” 。

“我的归纳能力比较强。

” 柳冠中自身的学习方法就很有特色,真正影响他的书有本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伟大的探索者爱因斯坦》和西蒙的《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

然而,从研究灯具问题开始,柳冠中便已开始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把观念理正,那脊梁骨就理正了,周围的信息都能架到上面去了。

关键是能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有没有自己的体系,能不能总结出自己的一条思路。

一滴水也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正是有这样的体系,作为教书匠的柳冠中把学生成才作为他最高的成就,“教书育人离开了教,学习就有限。

”如今,他的衣钵已经传到得意弟子唐林涛手中,他们共同开课,上工业设计系最重要的基础课之设计方法论》。

“柳老对我启发很大。

”唐林涛说,“他那种讨论、启发式的思维训练方式让我认识了自己,我现在就在干自己能干、喜欢干的事,也是我适合干,愿意干的事,人比物更重要。

2012 年,由唐林涛牵头联系了柳冠中的众多师友、学生,为他70 大寿写了近50 篇感想祝福,这些文章均收录于当年的青睐以及对他在人生道路上指引的感激。

出版的《象外集》中,从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柳冠中人格魅力反思当下工业设计歧路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发挥巨大力量,然而这个过程往往艰辛异常。

在4月18日举行的“展望十三五” 系列报告会上,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薄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就曾指出:关键基础脖子问题。

”如何能让工业设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十分关键,近年来,工业设计领域出现的“向钱看”等奇怪现象让柳冠中非常焦急,也促使着他不断奔走疾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