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最早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在教育测量学家的研究和发展下,表现性评价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
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学生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研究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
评价者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或学业成果,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和实际应用能力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评价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让学生自主设定研究目标,自我评价并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4)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表现性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更注重学生的非学业素质的发展,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表现性评价的特点表现性评价是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成就,与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相比,表现性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关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强调学生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的表现。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表现,从而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的一种评价方法。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主要以考试成绩和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而表现性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表现性评价逐渐成为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研究目的表现性评价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和分析表现性评价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1.探讨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明确其在教育评价中的定位和价值;2.探究表现性评价的发展历程,从历史角度了解其演化和变迁过程;3.探讨表现性评价的理论模型,揭示其内在机理和原理;4.分析表现性评价的关键要素,探讨其构成和影响因素;5.总结表现性评价的实践应用,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表现性评价的本质和意义,为提升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教育评价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力。
而表现性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通过研究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是提高教育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轨迹。
通过深入研究表现性评价的理论模型和关键要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过程,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整体性。
三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通过研究表现性评价的实践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向着个性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程继来( 1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任务或模拟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真实的反应,由教师或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
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如下:①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
当把实际的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会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②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的能力做出评价。
③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
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 2 )过程性评价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基于学生展示的表现和成果为基础,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评价的方式。
相比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对表现性评价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特点、评价依据等。
一、定义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基于学生展示的表现和成果为基础,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方式。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向主动的学习者转变,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特点1. 综合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不是单纯地评价学生在课堂考试中的成绩,而是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个性特点、团队协作能力等。
表现性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挖掘和发掘学生的特长,评价的依据不是学生的数量和速度,而是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注重过程评价表现性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才能等。
过程中的反思和成长也是决定学生评价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4. 鼓励互动和合作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互相补充,提高学习效果。
三、评价依据1. 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是表现性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
学习成果不单独依赖于课程内容,还包括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想出来的新方法、新思路,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等级。
2.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评价对表现性评价也非常重要。
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环,同学们应该不断总结自己的反思过程,并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3. 个性特点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因此一个学生的特长、兴趣和个性特点会被考虑在内。
学生的个性不是标准化的,因此评价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微调。
表现性评价名词解释
表现性评价名词解释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掌握程度等一系列表现进行评估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对个体在某特定领域内的能力、技巧和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价,通常用于教育、工作和社会各个领域。
表现性评价强调以学习者的实际表现为评判依据,突出个体的特长和潜能。
它关注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详细的描述和具体的例证,客观地反映学习者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水平。
与传统的单一时机的评价相比,表现性评价更加注重过程的记录和反馈,以及个体的发展轨迹。
表现性评价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它注重考察学习者的能力和技能,如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与沟通等。
评价者会通过观察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其次,它关注学习者的态度和价值观。
评价者会关注学习者对问题的态度、动机和适应力,并在评价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引导。
最后,它关注学习者的掌握程度。
评价者会通过学习者的作品、笔记或测试成绩等方式,评估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表现性评价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学习者的能力和潜力。
通过综合考察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能够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其次,它能够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详细描述学习者的表现,评价者能够给出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习者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此外,表现性评价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参与和自我评价。
评价的过程本身是学习的一部分,学习者能够通过参与评价活动,积极参与知识和技能的构建和整合。
然而,表现性评价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评价的主观性较高。
评价者需要凭借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来评价学习者的表现水平,容易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
其次,评价的过程相对复杂。
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时机的评价,表现性评价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记录、收集和分析学习者的表现。
最后,评价结果的利用和实施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评价者和学习者需要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以促进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和应用。
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
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
它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是对学生能力行为进行直接的评价。
其特点有如下几点:1、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
2、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
3、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
4、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
4、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
6、要求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担任新的角色。
我教的是初中数学课程,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表现性评价。
教材在很多章节的教学内容后面都编排了一个表现性的课题学习内容。
我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评分的步骤和标准,让学生很好的完成了课题学习,对学生实施了表现性评价。
最为典型的是,教学完《解直角三角形》后,让学生自制一个测角仪配以100米的皮尺,在校园内测量车岭邮电所后面的移动铁塔的高度。
小组内成员互相合作实施测量,事毕共用测量的原始数据,仿照我提供的上一届的优秀学生的实验报告,编制属于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我和学生再集体打分评价出优秀者。
在使用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性评价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教学秩序易失控,教师费力不讨好,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对多数中下游的学生,书面表达的活动内容和实际的行为能力表现容易失真,教师不好准确把握。
3、对表现性评价的成绩,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评定的影响,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对这种成绩的信度不高,觉得是可有可无的,多数还是倾向于对考试试卷成绩的认定。
4、对表现性评价活动过程各环节的评价标准等级的制定,需要教师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研究精神。
这常常需要有经济的、价值观的,人格的各种力量的支撑。
尽管实施表现性评价有很多困难,从根本上来讲,我认为教师用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首先还在于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考核的“指挥棒”,其次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和敬业心。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程继来( 1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任务或模拟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真实的反应,由教师或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
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如下:①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
当把实际的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会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②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的能力做出评价。
③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
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 2 )过程性评价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表现性评价的优缺点范文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表现性评价的优缺点范文表现性评价的特点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
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表现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推广。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发展性评价是用来满足计划工作人员日常需要的评价活动。
它对于更正计划中早期的缺陷和无意的错误,确保政策操作正确较为适用。
发展性评价包含对政策行为直接控制的一些测度,已经在政府(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各种场合得到了使用。
例如,企业常常利用这种评价来配置、检测和取消新的产品;而在公共部门中,发展性评价已经被用于公共教育计划以检验新教学方法和材料的有效性,例如塞西姆街道和电力公司。
这些计划通过向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童演示以得到系统的监测和评价。
结果,这些计划根据系统的观察结果(如项目的哪些特征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在观看后对孩子们的面谈材料进行了多次修改。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e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 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的概念1.为什么提出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的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者认为传统的测验不能有效测量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技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2.什么是表现性评价我们先来看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1)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2)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价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评价其在模拟真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下的表现。
可以说表现性评价体现了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质性评价、重视非学业成就评价等最新评价理念。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1.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
当把实际的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会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2.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的能力作出评价。
3.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
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要点1.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具体行为表现的评价,因此,必须事先确定评价的内容(即教学目标),并将它分解为可观察的具体行为,制订评价这些行为优劣的标准。
2.设计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是与表现性评价紧密联系的一个重要概念。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所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
表现性评价属于质性评价的范畴。
表现性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之间内容整合的能力以及决策、交流、合作等能力。
表现性评价 - 概述表现性评价是建立在对传统测验批判基础上的一种评价方式。
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所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
这种形式的评价要求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或对那种行为结果进行反思。
表现性评价属于质性评价的范畴。
表现性评价能测量出纸笔测验所不能测量出的技能。
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之间内容整合的能力以及决策、交流、合作等能力。
表现性评价 - 特点评价注重过程许多心理活动、认知活动相当复杂,往往结果虽同,但途径却不同,要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习障碍,必须对过程加以认真的剖析。
同时,有些行为不会有很清晰的结果,更要进行过程性评价。
评价多元化表现性评价主张评价方式的多元,如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时,不仅可以通过多种笔试形式,如班级内的课堂测试、单元结束时的阶段测验、学期末的年级考试等,也可以通过对学生日常作品的收集,如学生的作文、读书报告、日记、小制作、绘画等进行评价,或者通过教师的课堂观察和日常观察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或结果。
通过多渠道,运用多种方法获得学生学习的情况,就可以形成学习发展的全景,依据这些评价信息也可以互相验证,防止出现漏评或错评,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结论也能更具个性化,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评价中长期出现的单一化和僵化的弊病。
评价范围扩大采用表现性评价则可以测量到较高级的认知活动、批判性的思维、问题解决的技能,使学生能综合所学的概念、规则,并将它们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
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表现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推广。
表现性评价特点1、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
2、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
3、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
4、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
5、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
6、要求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担任新的角色。
表现性评价的原理面对真实或模拟的任务时,被评价者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创造性方案来解决问题,即建构一种原创性反应,因此,被评价者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对这一过程的评价也就是评价被评价者真正掌握或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表现性评价即是运用的这一原理。
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完成的一般是比较复杂的现实或接近现实的任务,往往需要他们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因此解决问题时被评价者依靠猜测或答题技巧的成分较少,所以,运用表现性评价往往能够测评被评价者实际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1.它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量这一点是相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而言的。
很多情况下,教师通过传统的测验并不能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因为通过传统测验,教师多是“推断”到了学生会“做”什么,却不能测到学生是否真正会“做”什么,二者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如,从做选择题这个活动本身教师并不能看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只能从测验的结果来推断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间接评价。
而表现性评价则不同,它是通过学生在切实地“做(完成)”一些任务时的行为或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在即兴编故事中,教师当场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口头反应能力做评价。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
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表现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推广。
表现性评价特点1、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
2、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
3、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
4、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
5、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
6、要求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担任新的角色。
表现性评价的原理面对真实或模拟的任务时,被评价者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创造性方案来解决问题,即建构一种原创性反应,因此,被评价者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对这一过程的评价也就是评价被评价者真正掌握或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表现性评价即是运用的这一原理。
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完成的一般是比较复杂的现实或接近现实的任务,往往需要他们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因此解决问题时被评价者依靠猜测或答题技巧的成分较少,所以,运用表现性评价往往能够测评被评价者实际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1.它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量这一点是相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而言的。
很多情况下,教师通过传统的.测验并不能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因为通过传统测验,教师多是“推断”到了学生会“做”什么,却不能测到学生是否真正会“做”什么,二者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如,从做选择题这个活动本身教师并不能看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只能从测验的结果来推断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间接评价。
而表现性评价则不同,它是通过学生在切实地“做(完成)”一些任务时的行为或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在即兴编故事中,教师当场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口头反应能力做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表现性评价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动作和作品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和提供反馈。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表现性评价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它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指导意见。
通过表现性评价,学生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调整。
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1. 多样性:表现性评价可以评价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学习表现,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
2. 及时性:表现性评价可以随时进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反馈。
3. 综合性: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涉及多方面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4. 可操作性:表现性评价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是直观的、可操作的,教师和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表现性评价的类型表现性评价包括对学生各方面表现的评价,可以分为学习态度评价、学习方法评价、学习习惯评价、学业成绩评价等。
学习态度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态度的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对学习任务的接受程度、对教师指导的态度等。
学习方法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包括学习策略、学习技巧、学习习惯等方面。
学习习惯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习惯和规律,包括学习积极性、学习自觉性、学习目标明确性等。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初步实践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初步实践素养导向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它追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素质,使其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是素养导向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思考和表现,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介绍表现性评价在素养导向教学中的初步实践,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水平。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其能力和素质的一种评价方式。
与传统的考试和测试不同,表现性评价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表现,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表现性评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自我评价,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2. 注重学生的过程和综合表现。
表现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态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 反馈及时准确。
表现性评价通过对学生表现的及时观察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促进其进步。
4.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表现性评价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际需求,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和配合,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基于素养导向教学的定位,表现性评价可以发挥以下重要作用:2. 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表现性评价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投入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1. 设计合适的评价指标。
在表现性评价中,评价指标的设计是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素养导向教学的要求,制定与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相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现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水平。
2.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
3. 提供正确的反馈。
在表现性评价中,提供正确的反馈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关键。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表现性评价的优缺点范文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表现性评价的优缺点范文表现性评价的特点表现性评价的优缺点范文表现性评价的特点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
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表现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推广。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发展性评价是用来满足计划工作人员日常需要的评价活动。
它对于更正计划中早期的缺陷和无意的错误,确保政策操作正确较为适用。
发展性评价包含对政策行为直接控制的一些测度,已经在政府(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各种场合得到了使用。
例如,企业常常利用这种评价来配置、检测和取消新的产品;而在公共部门中,发展性评价已经被用于公共教育计划以检验新教学方法和材料的有效性,例如塞西姆街道和电力公司。
这些计划通过向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童演示以得到系统的监测和评价。
结果,这些计划根据系统的观察结果(如项目的哪些特征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在观看后对孩子们的面谈材料进行了多次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3)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也不在于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
它很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很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只能接受评价。
这种被动性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评价的厌烦和畏惧,形成心理抵触,阻碍评价的进行,妨碍评价功能的发挥。
与此相反,表现性评价积极主张学生参与评定,并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ing)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
学业成就测验是把学生的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价,所以,这种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于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高度综合的心智技能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
而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克服传统学业成就测验的上述弊端,它重新回归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在课程教学中的完整而真实的生活,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正因为表现性评价具有上述超越于传统学业成就测验的优势,它才在当代教育评价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也正因为表现性评价体现了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质性评价、重视非学业成就评价等最新评价理念,它才成为了当前国内外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不可缺少的又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备受人们的青睐。
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1.表现性评价的优点(1)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
当把这一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就通过实际的例子而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2)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以及引导一种有用生活的能力,而不是只回答关于如何做的答案的问题。
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的能力作出评价。
(3)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
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4)与教学活动有密切联系一些表现性评价的提倡者认为,理想的表现测验其实是很好的教学活动。
从这一观点看,编制得好的表现测验,既可以作为评价工具,又可以作为教学活动。
2.表现性评价的缺点(1)高质量的表现任务与评分办法难以编制好的表现性评价与复杂的学习目标相对应。
编制高质量的任务,需要学习许多知识技能。
在评价复杂的推理能力或有多种正确答案的任务时,很难确定高质量的评分办法。
(2)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比较困难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要花费许多时间,而且,教师对表现性任务进行分析评价也要花许多时间,此外,对表现性任务的评分信度往往也较低。
(3)难以评价学生在其他表现性任务上的迁移能力这就是说,学生在一小部分评价任务上的表现,难以概括到一大类表现性任务上去。
(4)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对于集中于记忆和回忆信息、规则、原理及理论的学习目标,客观形式的测验项目(简答、多项选择、匹配、正误判断)是更好的选择。
当评价逻辑思维、理解概念、言语推理时,客观形式的测验仍比表现性评价优越,因为前者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评价更广泛的内容。
此外,客观形式的测验更易于评分,得出的结果更可信。
在实际应用时,最好两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相互弥补,更全面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形式一、演示演示是一种按要求作出的能力表现,学生借此展示他能够使用知识与技能来完成一件定义良好的复杂任务。
构成演示的任务通常是定义良好的,而且学生和评价者通常也知道完成演示的正确或最佳的方式。
在学校中,学生可以演示他们使用仪器设备的技能,如烘烤设备和实验仪器;演示在图书馆或因特网上查找信息;在体育课上演示怎样爬绳。
对大多数演示来说,演示集中于学生运用其技能的程度有多好,而不是集中于学生解释自己的思维或说出现象背后的原理的情况如何。
二、实验与调查实验和调查也是一种按要求作出的能力表现,学生从中计划、实施及解释经验研究的结果。
研究集中于回答具体的问题(如这所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支持本州的死刑法律吗?)或调查具体的研究假设(色彩鲜艳的广告被记住的时间长)。
实验和调查可以评价学生是否运用了适当的探究技能与方法,还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形成了适当的观念框架及对所调查现象是否形成一种理论性的、基于学科知识的解释。
为评价这些能力,应要求学生在开始收集数据前作出估计与预测,而后收集、分析数据,展示分析的结果。
接下来在所收集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进行论证。
此外还要陈述其假设并能识别其方法或数据中可能的错误源。
最后要能有效地交流实验或调查的结果。
三、科研项目这是指让学生或学生群体完成一项科研项目,从而对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出评价。
在实际运用时,主要有两种形式:个体项目与群体项目。
1.个体项目这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学生活动,最终产出如下产品:模型,有一定功能的物体,实质性的报告或收集物。
精心编制的研究项目,要求学生应用和整合广泛的知识与能力。
例如,当写一篇图书馆研究论文时,学生必须运用查找并使用参考文献的技能:列纲要、组织、构思报告;用书面语言、文字处理器等呈现方式进行交流。
此外学生还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2.群体项目作为评价技术的群体项目,其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能否以合作性的及适当的方式一起工作,来创造出一个高质量的产品。
群体项目的学习目标取决于学科内容及所评价的学生的水平。
例如,群体项目可集中于:行动定向的学习目标(出版一份通讯);学生兴趣定向的学习目标(对感兴趣的问题写一篇论文);学科内容定向的学习目标(理解河流是如何形成的);或学科间的学习目标(设计一个理想的城市)。
四、口头描述与戏剧表演口头描述可允许学生说出他们的知识,并以会谈、演讲的方式使用其口语技能。
例如,在语言及语言艺术课程中,许多学习目标集中于语言的流利及交流技能的方式上,而不是内容的正确上。
争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口头表现。
这是让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对立起来,有理有据地争论问题。
评价集中于论证与辩驳的逻辑与说服的质量上。
戏剧表演将言语化、口头与演讲技能及运动能力表现结合在一起。
例如,学生可以将他们对虚构人物或历史人物的理解,通过扮演角色将这些人的理想位置和个人特点表现出来。
五、作品选集作品选集(portfolios)最初是艺术家、摄影师、作家用来收集和展示其最佳作品的。
这一方法,后来被一些教育工作者用作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或唯一方法。
作品选集是学生作品的有限集合,用于展示学生的最佳作品,或者展示学生在给定时间段内的教育成长过程。
作品选集并不仅仅是学生所有作品的集合,放进选集的只限于那些最佳地服务于作品选集目的的作品,其中往往还包括判断优秀作品的标准、学生对作品的修改及对作品的自我分析与反思。
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要点一、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具体行为表现的评价,因此,必须事先确定评价的内容(即教学目标),并将它分解为构成表现成果的可观察的具体行为,制订评价这些行为优劣的标准。
关于教学目标的分解,我们在单元二中分析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步骤时已经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再多述。
明确而清楚地界定表现性行为的评价标准,是成功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
为保证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制订评价标准时可以借鉴以下几项行动策略:·对要评价的行为表现,教师自己先实际表现一下,记录和研究自己的表现或任何可能的表现成果。
·列出这些表现或成果的重要方面,作为指导观察和评价的表现标准。
·为方便观察和判断,表现标准的数量不宜太多,一般限制在10~15项之间。
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和可量化的学生行为或成果特质来界定表现标准,避免用含糊不清的字眼来描述表现标准。
·按行为表现出现的顺序排列表现标准,以方便观察和判断。
·检查是否已有现成的表现评价工具,若有,则可直接借用;若无,再自行编制。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