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复习教案

第1课时有理数(1)一、 考纲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2.掌握求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3.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含计算器);4.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二、 -知识基点:有理数的意义1、 和 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还可以分为 、 和 三类。

2、数轴的三要素为 、 和 .3、 实数a 的相反数为________.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b a += .4、非零实数a 的倒数为______. 若a ,b 互为倒数,则ab = ..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1≤a <10的数,n 是整数.6、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的数起,到 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三、中考例解:例1 、1、(08芜湖)若23(2)0m n -++=,则2m n +的值为( )A .4-B .1-C .0D .4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近似数3.9×103精确到十分位B .按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8.04×105其原数是80400 C .把数50430保留2个有效数字得5.0×104.D .用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8.1780精确到0.001例3.右图是我市2月份某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则该天的最大温差是_____ ℃. (2006连云港)例4.a 、b 两数在一条隐去原点的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4个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只填写序号)(2006连云港) ①a -b <0;②a +b <0;③a b <0;④a b +a +b +1<0.四、优化训练:1.(08重庆)2的倒数是 .2.(08白银)若向南走2m 记作2m -,则向北走3m 记作m .3.(08乌鲁木齐)2的相反数是 .4.(08南京)3-的绝对值是( )A .3-B .3C .13-D .135.(08宜昌)随着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元件的尺寸大幅度缩小,在芯片上某种电子元件大约只占0.000 000 7(毫米2),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7×10-6B. 0.7×10-6C. 7×10-7D. 70×10-8五、 中考链接:1.(08常州)-3的相反数是______,-12的绝对值是_____,2-1=______,2008(1)-= . 2.(08湘潭)全世界人民踊跃为四川汶川灾区人民捐款,到6月3日止各地共捐款约423.64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捐款数约为__________元.(保留两个有效数字)3.(06北京)若0)1(32=++-n m ,则m n +的值为 .4. 2.40万精确到__________位,有效数字有__________个. 6.(06泸州)51-的倒数是 ( ) A .51- B .51C .5-D .57.(06荆门)点A 在数轴上表示+2,从A 点沿数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 ,则点B 所表示的实数是( )A .3B .-1C .5D .-1或3 9.(08梅州)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 .2和21 B .-2和-21C .-2和|-2|D .2和21 11.(08郴州)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A .a > bB . a = bC .a <b D .不能判断 12.若x 的相反数是3,│y│=5,则x +y 的值为( ) A .-8 B .2 C .8或-2 D .-8或2 13.(08湘潭) 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两数的( )A. 和为正数 B. 和为负数 C. 积为正数D. 积为负数ABO-3第2课时有理数(2)一、考纲要求:1. 理解乘方的意义2. 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混合运算(三步为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3. 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二、知识基点:1. 数的乘方 =na ,其中a 叫做 ,n 叫做 . 2. =0a (其中a 0 且a 是 )=-pa(其中a 0)3. 实数运算 先算 ,再算 ,最后算 ;如果有括号,先算 里面的,同一级运算按照从 到 的顺序依次进行.4. 实数大小的比较⑴ 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 的点表示的数总比 的点表示的数大. ⑵ 正数 0,负数 0,正数 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 绝对值小的.三、中考例解:例1 计算:-22-[-5+(0.2×31-1)÷(57-)]﹡例3 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2,求2||4321a b m cd m ++-+的值.四、优化训练:1.某天的最高气温为6°C ,最低气温为-2°C ,同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__________°C .2.比较大小:2-3.(填“>,<或=”符号) 3. 计算23-的结果是( )A. -9B. 9C.-6D.6 4.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33--=B .326-=- C .(3)3--=D .0(π2)0-=5、计算: (1) 3.5÷87×43- (2) ⎪⎭⎫ ⎝⎛-+-⨯-31432124(3)()()233202(3)⎡⎤-+--÷-⎣⎦ (4)、32422()93-÷⨯-五、中考链接:1.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输入x 的值为1,则输出y 的值为 .2. 比较大小:73_____1010--.3.计算(-2)2-(-2) 3的结果是( )A. -4.下列各式运算正确的是( )A .2-1=-21B .23=6C .22·23=26D .(23)2=26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B .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C .有理数是自然数和负整数D .有理数分为整数、分数、正数、负数、0五类 6、计算:(1)8+18⎛⎫- ⎪⎝⎭-5-()0.125- (2)-14-50÷22×110⎛⎫-⎪⎝⎭7.若()2210xy y -+-= (1)求x 、y 的值. (2)求y2006+(-y )2007的值.(2)求()()()()1111122xy x y x y +++++++…()()120072007x y ++的值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一、考纲要求:1.正确理解 整式的系数、次数、项、同类项等概念2.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添)括号法则,要处理好合并同类项及去(添)括号中各项符号处理,式的运算是数的运算的深化,加强式与数的运算对比与分析,体会其中渗透的转化思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复数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1. 单元一:整式与分式- 整式的定义和性质- 分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整式与分式的化简与运算- 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应用2. 单元二:二次根式与高次方根-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高次方根的化简与运算- 二次根式与高次方根的应用3. 单元三: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4. 单元四: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表示- 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 平面向量的应用教学方法1. 结合理论和实践,通过举例和应用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设计练题和题集,供学生进行自主练和巩固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情况、小测试和实际考试结果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研究效果。

3. 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进展和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和支持。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2. 题集:人教版九年级数研究题集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4. 参考资料:数学网站、数学工具软件等教学计划本教案按照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时长进行安排,具体安排如下: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增加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组织小组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3. 关注学生的研究动态和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研究和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是本教案的内容和建议,希望能对九年级数学复习教学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梳理:整理和巩固九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实数、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模块的内容。

2. 能力培养: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实数与代数1.1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1.2 代数式的运算1.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2. 第二章:几何2.1 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计算2.2 三角形、四边形的证明与计算2.3 圆的性质与计算3. 第三章:统计与概率3.1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3.2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4. 第四章:函数及其图像4.1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2 反比例函数、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 第五章:综合应用题5.1 实数与代数综合题5.2 几何综合题5.3 统计与概率综合题5.4 函数及其图像综合题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结合PPT课件,对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2. 例题解析:挑选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分析学生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安排2课时进行讲解和练习。

2. 第二章:几何,安排4课时进行讲解和练习。

3. 第三章:统计与概率,安排2课时进行讲解和练习。

4. 第四章:函数及其图像,安排4课时进行讲解和练习。

5. 第五章:综合应用题,安排2课时进行讲解和练习。

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六、第六章:解方程与应用6.1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6.2 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解法6.3 方程的实际应用七、第七章:不等式及其应用7.1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7.2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7.3 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组合八、第八章:初等函数8.1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8.2 反比例函数、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8.3 函数的实际应用九、第九章:数列9.1 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9.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9.3 数列的实际应用十、第十章:数学综合题10.1 实数与代数、几何综合题10.2 统计与概率、函数及其图像综合题10.3 解方程与不等式、初等函数、数列综合题六、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结合PPT课件,对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人教版数学初中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初中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初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复习:对初中阶段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解题能力培养: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 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习兴趣激发: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代数部分:包括有理数、整式、分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点。

2. 几何部分: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几何变换等知识点。

3. 概率部分: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计算等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导入,使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点,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2. 知识点讲解: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 例题解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解析,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2. 运用举例法,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绩评价: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4.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有系统的掌握,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数学上册 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教案
第一章分数
知识点
1. 分数的概念
2. 分数的基本性质
3. 分数的化简与扩展
4. 带分数
5. 分数的比较
6. 分数的加减法
7. 分数的乘除法
复重点
- 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化简与扩展的方法
- 熟练掌握带分数的转化方法和基本运算法则
- 熟悉分数的比较方法和加减乘除法的运用- 多运用分数进行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第二章代数式
知识点
1. 代数式概念
2. 代数式的运算
3. 代数式的化简与展开
4. 一元一次方程
复重点
- 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 熟练掌握代数式的化简与展开方法
-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知识点
1. 整式的概念
2. 整式的加减原理
3. 同类项、化简
复重点
- 了解整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 掌握整式加减的原理和方法
- 研究整式的化简方法和同类项的判断第四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点
1. 常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3. 分解质因数
复重点
- 研究常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 研究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
- 能够进行较复杂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计算
- 能够分解一些简单的整数为质因数
总结
掌握以上知识点,便可为学生在七年级数学上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多进行相应的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够更好地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梳理:复习九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几何图形等。

2. 能力培养: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有理数1.1 复习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1.2 复习有理数的运算规则2. 第二章:实数2.1 复习实数的定义及分类2.2 复习实数的运算规则3. 第三章:代数式3.1 复习代数式的定义及表达方式3.2 复习代数式的运算规则4. 第四章:方程与不等式4.1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2 复习不等式的解法5. 第五章:函数5.1 复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图象5.2 复习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步骤:1. 课堂讲解:对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 课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解答疑问: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第六章:几何图形6.1 复习平面图形的性质及分类6.2 复习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七、第七章:三角函数7.1 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7.2 复习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八、第八章:统计与概率8.1 复习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图表8.2 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九、第九章:综合应用9.1 复习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9.2 复习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十、第十章:总复习10.1 复习整个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10.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六、教学方法:继续采用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精选5篇】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篇1)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3.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教学难点:负数的引入.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让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 ℃和零下5 ℃,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行5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具有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具有与它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说出有关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例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 g,记作+0.02 g,那么-0.03 g表示什么?【例3】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午7:45应记为( )A.3B.-3C.-2.5D.-7.45【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00相差135分钟.(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下表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元) +16 +5.0 -1.2 -2.1 -0.9 +10 -2.6(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2.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或蹲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中的游戏.(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填空题:(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吨.(2)如果4年后记作+4年,那么8年前记作年.(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 3 kg,记作+3 kg;小阳体重减少了 2 kg,则小阳增加了 .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提升能力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六)课时小结1.与以前相比,0的意义又多了哪些内容?2.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具有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篇2)教学目标:1.通过对“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2.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教与学互动设计:(一)知识回顾和理解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具有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问题1]:“零”为什么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参考例子:用正数、负数和零表示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和零度.思考“0”在实际问题中有什么意义?归纳“0”在实际问题中不仅表示“没有”的意思,它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水位不升不降时的水位变化,记作:0 m.[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分别是什么?(二)深化理解,解决问题[问题3]:(课本P3例题)【例1】(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 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例2】(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后语: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类似的还有水位上升、收入上涨等等.我们要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会这些指明方向的量,正确地用正负数表示它们.巩固练习1.通过例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2.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1990~1995年下列国家年平均森林面积(单位:千米2)的变化情况是:中国减少866,印度增长72,韩国减少130,新西兰增长434,泰国减少3247, 孟加拉减少88.(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六国1990~1995年平均森林面积的增长量;(2)如何表示森林面积减少量,所得结果与增长量有什么关系?(3)哪个国家森林面积减少最多?(4)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你想到了什么?阅读与思考(课本P6)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问题:1.直径为30.032 mm和直径为29.97 mm的零件是否合格?2.你知道还有哪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甲冷库的温度是-12℃,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库低 5 ℃,则乙冷库的温度是.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 mm,加工要求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3.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天生产2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的增减值如下表:星期一二三四增减 -5 +7 -3 +4根据上面的记录,问: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类比例题,要求学生注意书写格式,体会正负数的应用.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篇3)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大全15篇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大全15篇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大全15篇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1、电脑出示统计表(1):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3、活动、统计数据。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简洁汇总7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简洁汇总7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简洁汇总7篇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简洁精选篇1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内容:老师说出指令:向前两步,向后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三步;向前两步,向后一步;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

问题见教材。

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三篇》,供⼤家参考!公式法理解⼀元⼆次⽅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公式法解⼀元⼆次⽅程.复习具体数字的⼀元⼆次⽅程配⽅法的解题过程,引⼊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公式法解⼀元⼆次⽅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难点⼀元⼆次⽅程求根公式的推导.⼀、复习引⼊1.前⾯我们学习过解⼀元⼆次⽅程的“直接开平⽅法”,⽐如,⽅程(1)x2=4 (2)(x-2)2=7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式等于⾮负数”的特殊⼆次⽅程有效,不能实施于⼀般形式的⼆次⽅程.) 2.⾯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配⽅法,把⼀般形式的⼆次⽅程配⽅成能够“直接开平⽅”的形式.)(学⽣活动)⽤配⽅法解⽅程 2x2+3=7x(⽼师点评)略总结⽤配⽅法解⼀元⼆次⽅程的步骤(学⽣总结,⽼师点评).(1)先将已知⽅程化为⼀般形式;(2)化⼆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程两边都加上⼀次项系数的⼀半的平⽅,使左边配成⼀个完全平⽅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程的根是x=-p±q;如果q<0,⽅程⽆实根.⼆、探索新知⽤配⽅法解⽅程:(1)ax2-7x+3=0 (2)ax2+bx+3=0如果这个⼀元⼆次⽅程是⼀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上⾯配⽅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完成下⾯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程⼀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分析:因为前⾯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个具体数字,根据上⾯的解题步骤就可以⼀直推下去.解:移项,得:ax2+bx=-c⼆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配⽅,得:x2+bax+(b2a)2=-ca+(b2a)2即(x+b2a)2=b2-4ac4a2∵4a2>0,当b2-4ac≥0时,b2-4ac4a2≥0∴(x+b2a)2=(b2-4ac2a)2直接开平⽅,得:x+b2a=±b2-4ac2a即x=-b±b2-4ac2a∴x1=-b+b2-4ac2a,x2=-b-b2-4ac2a由上可知,⼀元⼆次⽅程ax2+bx+c=0(a≠0)的根由⽅程的系数a,b,c⽽定,因此:(1)解⼀元⼆次⽅程时,可以先将⽅程化为⼀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式⼦x=-b±b2-4ac2a 就得到⽅程的根.(2)这个式⼦叫做⼀元⼆次⽅程的求根公式.(3)利⽤求根公式解⼀元⼆次⽅程的⽅法叫公式法.公式的理解(4)由求根公式可知,⼀元⼆次⽅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例1 ⽤公式法解下列⽅程:(1)2x2-x-1=0 (2)x2+1.5=-3x(3)x2-2x+12=0 (4)4x2-3x+2=0分析:⽤公式法解⼀元⼆次⽅程,⾸先应把它化为⼀般形式,然后代⼊公式即可.补:(5)(x-2)(3x-5)=0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2页 练习1.(1)(3)(5)或(2)(4)(6).四、课堂⼩结本节课应掌握:(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公式法解⼀元⼆次⽅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程变成⼀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b,c,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程⽆解;4)若结果为⾮负数,代⼊求根公式,算出结果.(4)初步了解⼀元⼆次⽅程根的情况.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 习题4因式分解法掌握⽤因式分解法解⼀元⼆次⽅程.通过复习⽤配⽅法、公式法解⼀元⼆次⽅程,体会和探寻⽤更简单的⽅法——因式分解法解⼀元⼆次⽅程,并应⽤因式分解法解决⼀些具体问题.重点⽤因式分解法解⼀元⼆次⽅程.难点让学⽣通过⽐较解⼀元⼆次⽅程的多种⽅法感悟⽤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复习引⼊(学⽣活动)解下列⽅程:(1)2x2+x=0(⽤配⽅法) (2)3x2+6x=0(⽤公式法)⽼师点评:(1)配⽅法将⽅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的系数应为12,12的⼀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公式求解.⼆、探索新知(学⽣活动)请同学们⼝答下⾯各题.(⽼师提问)(1)上⾯两个⽅程中有没有常数项?(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学⽣先答,⽼师解答)上⾯两个⽅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因此,上⾯两个⽅程都可以写成:(1)x(2x+1)=0 (2)3x(x+2)=0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少其中⼀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程中,其解法都不是⽤开平⽅降次,⽽是先因式分解使⽅程化为两个⼀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次式分别等于0,从⽽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例1 解⽅程:(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思考:使⽤因式分解法解⼀元⼆次⽅程的条件是什么?解:略 (⽅程⼀边为0,另⼀边可分解为两个⼀次因式乘积.)练习:下⾯⼀元⼆次⽅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A.(x-3)(x-5)=10×2,∴x-3=10,x-5=2,∴x1=13,x2=7B.(2-5x)+(5x-2)2=0,∴(5x-2)(5x-3)=0,∴x1=25,x2=35C.(x+2)2+4x=0,∴x1=2,x2=-2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 练习1,2.四、课堂⼩结本节课要掌握:(1)⽤因式分解法,即⽤提取公因式法、⼗字相乘法等解⼀元⼆次⽅程及其应⽤.(2)因式分解法要使⽅程⼀边为两个⼀次因式相乘,另⼀边为0,再分别使各⼀次因式等于0.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 习题6,8,10,11⼀元⼆次⽅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掌握⼀元⼆次⽅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初步应⽤.2.培养学⽣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和推理论证的能⼒.3.渗透由特殊到⼀般,再由⼀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4.培养学⽣去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及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推导难点正确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元⼆次⽅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元⼆次⽅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复习引⼊1.已知⽅程x2-ax-3a=0的⼀个根是6,则求a及另⼀个根的值.2.由上题可知⼀元⼆次⽅程的系数与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我们已学过的求根公式也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这种关系⽐较复杂,是否有更简洁的关系?3.由求根公式可知,⼀元⼆次⽅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b+b2-4ac2a,x2=-b-b2-4ac2a.观察两式右边,分母相同,分⼦是-b+b2-4ac与-b-b2-4ac.两根之间通过什么计算才能得到更简洁的关系?⼆、探索新知解下列⽅程,并填写表格:⽅程 x1 x2 x1+x2 x1•x2x2-2x=0x2+3x-4=0x2-5x+6=0 观察上⾯的表格,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关于x的⽅程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之间有什么关系?(2)关于x的⽅程ax2+bx+c=0(a≠0)的两根x1,x2与系数a,b,c之间⼜有何关系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解下列⽅程,并填写表格:⽅程 x1 x2 x1+x2 x1•x22x2-7x-4=03x2+2x-5=05x2-17x+6=0 ⼩结:根与系数关系:(1)关于x的⽅程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的关系是:x1+x2=-p,x1•x2=q(注意:根与系数关系的前提条件是根的判别式必须⼤于或等于零.)(2)形如ax2+bx+c=0(a≠0)的⽅程,可以先将⼆次项系数化为1,再利⽤上⾯的结论.即:对于⽅程 ax2+bx+c=0(a≠0)∵a≠0,∴x2+bax+ca=0∴x1+x2=-ba,x1•x2=ca(可以利⽤求根公式给出证明)例1 不解⽅程,写出下列⽅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1)x2-3x-1=0 (2)2x2+3x-5=0(3)13x2-2x=0 (4)2x2+6x=3(5)x2-1=0 (6)x2-2x+1=0例2 不解⽅程,检验下列⽅程的解是否正确?(1)x2-22x+1=0 (x1=2+1,x2=2-1)(2)2x2-3x-8=0 (x1=7+734,x2=5-734)例3 已知⼀元⼆次⽅程的两个根是-1和2,请你写出⼀个符合条件的⽅程.(你有⼏种⽅法?)例4 已知⽅程2x2+kx-9=0的⼀个根是-3,求另⼀根及k的值.变式⼀:已知⽅程x2-2kx-9=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求k;变式⼆:已知⽅程2x2-5x+k=0的两根互为倒数,求k.三、课堂⼩结1.根与系数的关系.2.根与系数关系使⽤的前提是:(1)是⼀元⼆次⽅程;(2)判别式⼤于等于零.四、作业布置1.不解⽅程,写出下列⽅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1)x2-5x-3=0 (2)9x+2=x2 (3)6x2-3x+2=0(4)3x2+x+1=02.已知⽅程x2-3x+m=0的⼀个根为1,求另⼀根及m的值.3.已知⽅程x2+bx+6=0的⼀个根为-2,求另⼀根及b的值。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精品教案 全部共十篇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精品教案 全部共十篇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精品教案全部(共十篇)第一篇实数与中考中考要求及命题趋势1.正确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2.借助数轴工具,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等概念和性质;3.掌握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数,熟悉按精确度处理近似值。

4.掌握实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5.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

中考将继续考查实数的有关概念,值得一提的是,用实际生活的题材为背景,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近似值、有效数字、科学计数法依然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实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实数的大小的比较往往结合数轴进行,并会出现探究类有规律的计算问题。

应试对策牢固掌握本节所有基本概念,特别是绝对值的意义,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还要注意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结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讲实数的有关概念【回顾与思考】知识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大纲要求:1.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2.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4.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考查重点:1.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2、|a|、 a (a≥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实数的有关概念(1)实数的组成{}⎧⎧⎧⎫⎪⎪⎪⎪⎨⎪⎪⎪⎪⎨⎬⎩⎪⎪⎪⎪⎨⎪⎪⎪⎭⎩⎪⎧⎪⎨⎪⎩⎩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尽小数或无尽循环小数正分数实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尽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篇

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篇

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篇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篇七年级数学的教案很重要的。

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

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

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

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

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

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复习课教案初中数学

复习课教案初中数学

复习课教案初中数学课程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2.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点;2. 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知识点复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如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等;2. 学生自主复习,整理笔记;3.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典型例题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点和所需使用的知识点;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3.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3. 教师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解题方法;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解题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堂进度,提高学习效果。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第23章《锐角三角函数》、第24章《相似三角形》和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

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2.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 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 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直尺;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考;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教材相关章节内容,巩固基础知识;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和讲解;6. 课后作业: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2)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3)解一道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 答案:(1)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分别为sinα、cosα和tanα;(2)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3)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更多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的内容。

具体包括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不等式组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如小明和小华的年龄问题,引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兴趣。

2. 知识回顾(10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强调关键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例题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知识拓展(10分钟)讲解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问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不等式的性质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 不等式组的解法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不等式:2(x3) > 5(2)解不等式组:\[\begin{cases}3x2y>6 \\2x+y<5\end{cases}\]2. 答案:(1)x > 4.5(2)x > 2, y < 1(3)至少需要带25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一.梳理知识(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1、三个重要的定义(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不是表示不存在或无实际意义。

例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数前面有“-”号,这个数就是负数;B 、非负数就是正数;C 、一个数前面没有“-”号,这个数就是正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若0>a ,则a 是 ;若0<a ,则a 是 ;若b a <,则b a -是 ;若b a >,则b a -是 ;(填正数、负数或0)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如下:(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0 例2 (1)若a 为无限不循环小数且0>a ,b 是a 的小数部分,则b a -是( ) A 、无理数 B 、整数 C 、有理数 D 、不能确定(2)若a 为有理数,则a 不可能是( )A 、整数B 、整数和分数C 、(0)q p p≠ D 、π3、数轴:标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

例 3 (1)在数轴上表示数3的点到表示数a 的点之间的距离是10,则数=a ;若在数轴上表示数3的点到表示数a 的点之间的距离是b ,则数=a 。

(2) a,b 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下列正确的是( )A 、0a b +<B 、0ab <C 、ba <0 D 、0<-b a4、相反数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内容。

具体包括不等式的定义、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定义、性质,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 学会解不等式组,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3.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定义、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不等式相关例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1)不等式的定义、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不等式组的解法。

3. 例题讲解:(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不等式组。

(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针对实际问题,分组讨论,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并求解。

7. 课堂检测:布置一些不等式的题目,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不等式的定义、性质。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 不等式组的解法。

4. 不等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下列不等式:2x 5 > 3。

(2)解下列不等式组:\[\begin{cases} 3x 2 < 7 \\ 2x + 5 \geq 1 \end{cases}\]答案:(1)x > 4。

(2)1.5 < x ≤ 3。

(3)至少支付80元。

2.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明天课堂上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不等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复习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复习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复习教案模板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册书中的重难点知识;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复习方法和习惯。

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数的开方与平方;2. 第二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的开方与平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数的开方与平方的定义;2. 提问:数的开方与平方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复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数的开方与平方的练习题;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数的开方与平方的性质;2. 举例说明数的开方与平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题;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数的开方与平方的重要知识点;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

第二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 提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二、自主复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练习题;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题;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重要知识点;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2. 课堂练习的答题正确率;3. 学生对数的开方与平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篇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篇七年级数学的教案很重要的。

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篇1)最近,我在初一(4)班上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课题是《3.4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课时“销售中的盈亏”,本节课是探究课,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老师的时事点评和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计算,归纳销售中的常用公式,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高效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六个环节:第一,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课题;第二,尝试练习,熟悉公式;第三,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第四,小组展示,解决探究问题;第五,巩固练习,提升能力;第六,归纳总结销售问题中常见的四个量之间的关系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有:1.设计情境,引入课题,体现教学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汉滨初中对面的电脑城中销售一种路由器,先将进价提高20%,后再降20%出售,卖96元一台,问商家是盈是亏?”通过本问题,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引入课题,二是看待问题的方式不能只看表面而做出解答,必须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在做出判断。

2.练习,达到让学生熟悉公式的目的。

3.化解探究问题中的难点,把问题细化为6个小问题,便于小组分工合作,及时完成任务。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展示学生探究问题的全过程。

5.在教学中能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展示,让学生在比较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不能正确的把握各个环节的时间,为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初三第一轮数学复习教案

初三第一轮数学复习教案

初三第一轮数学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图形的相似》,具体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似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判定方法识别相似图形。

2. 学会运用相似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相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

难点: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相似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相似图形(如建筑、家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相似关系。

例题讲解:讲解一组相似图形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相似图形的关键特征。

3. 判定方法学习:讲解相似图形的判定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判定方法识别相似图形。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组相似图形的判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展示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讲解:讲解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图形放大与缩小等。

六、板书设计1. 相似图形的定义与性质2. 相似图形的判定方法3. 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例题与解答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是3:5,求它们的面积比。

(2)一个正方形与一个矩形相似,正方形的边长是8cm,矩形的边长分别是12cm和18cm,求矩形的面积。

2. 答案:(1)面积比为9:25。

(2)矩形的面积为216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相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有理数(1)一、 考纲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2.掌握求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3.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含计算器);4.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二、 -知识基点:有理数的意义1、 和 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还可以分为 、 和 三类。

2、数轴的三要素为 、 和 .3、 实数a 的相反数为________.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b a += .4、非零实数a 的倒数为______. 若a ,b 互为倒数,则ab = ..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1≤a <10的数,n 是整数.6、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的数起,到 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三、中考例解:例1 、1、(08芜湖)若23(2)0m n -++=,则2m n +的值为( )A .4-B .1-C .0D .4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近似数3.9×103精确到十分位B .按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8.04×105其原数是80400 C .把数50430保留2个有效数字得5.0×104.D .用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8.1780精确到0.001例3.右图是我市2月份某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则该天的最大温差是_____ ℃. (2006连云港)例4.a 、b 两数在一条隐去原点的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4个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只填写序号)(2006连云港) ①a -b <0;②a +b <0;③a b <0;④a b +a +b +1<0.四、优化训练:1.(08重庆)2的倒数是 .2.(08白银)若向南走2m 记作2m -,则向北走3m 记作 m .3.(08乌鲁木齐)2的相反数是 .4.(08南京)3-的绝对值是( )A .3-B .3C .13-D .135.(08宜昌)随着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元件的尺寸大幅度缩小,在芯片上某种电子元件大约只占0.000 000 7(毫米2),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7×10-6B. 0.7×10-6C. 7×10-7D. 70×10-8五、 中考链接:1.(08常州)-3的相反数是______,-12的绝对值是_____,2-1=______,2008(1)-= . 2.(08湘潭)全世界人民踊跃为四川汶川灾区人民捐款,到6月3日止各地共捐款约423.64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捐款数约为__________元.(保留两个有效数字)3.(06北京)若0)1(32=++-n m ,则m n +的值为 .4. 2.40万精确到__________位,有效数字有__________个. 6.(06泸州)51-的倒数是 ( ) A .51- B .51C .5-D .57.(06荆门)点A 在数轴上表示+2,从A 点沿数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 ,则点B 所表示的实数是( )A .3B .-1C .5D .-1或3 9.(08梅州)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 .2和21 B .-2和-21C .-2和|-2|D .2和21 11.(08郴州)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A .a > bB . a = bC .a <b D .不能判断 12.若x 的相反数是3,│y│=5,则x +y 的值为( ) A .-8 B .2 C .8或-2 D .-8或2 13.(08湘潭) 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两数的( )A. 和为正数 B. 和为负数 C. 积为正数D. 积为负数o ba ABO-3第2课时有理数(2)一、考纲要求:1. 理解乘方的意义2. 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混合运算(三步为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3. 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二、知识基点:1. 数的乘方 =na ,其中a 叫做 ,n 叫做 . 2. =0a (其中a 0 且a 是 )=-pa(其中a 0)3. 实数运算 先算 ,再算 ,最后算 ;如果有括号,先算 里面的,同一级运算按照从 到 的顺序依次进行.4. 实数大小的比较⑴ 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 的点表示的数总比 的点表示的数大. ⑵ 正数 0,负数 0,正数 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 绝对值小的.三、中考例解:例1 计算:-22-[-5+(0.2×31-1)÷(57-)]﹡例3 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2,求2||4321a b m cd m ++-+的值.四、优化训练:1.某天的最高气温为6°C ,最低气温为-2°C ,同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__________°C .2.比较大小:2-3.(填“>,<或=”符号) 3. 计算23-的结果是( )A. -9B. 9C.-6D.6 4.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33--=B .326-=- C .(3)3--=D .0(π2)0-=5、计算: (1) 3.5÷87×43- (2) ⎪⎭⎫ ⎝⎛-+-⨯-31432124(3)()()233202(3)⎡⎤-+--÷-⎣⎦ (4)、32422()93-÷⨯-五、中考链接:1.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输入x 的值为1,则输出y 的值为 .2. 比较大小:73_____1010--.3.计算(-2)2-(-2) 3的结果是( )A. -4.下列各式运算正确的是( )A .2-1=-21B .23=6C .22·23=26D .(23)2=26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B .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C .有理数是自然数和负整数D .有理数分为整数、分数、正数、负数、0五类 6、计算:(1)8+18⎛⎫- ⎪⎝⎭-5-()0.125- (2)-14-50÷22×110⎛⎫-⎪⎝⎭7.若()2210xy y -+-= (1)求x 、y 的值. (2)求y2006+(-y )2007的值.(2)求()()()()1111122xy x y x y +++++++…()()120072007x y ++的值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一、考纲要求:1.正确理解 整式的系数、次数、项、同类项等概念2.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添)括号法则,要处理好合并同类项及去(添)括号中各项符号处理,式的运算是数的运算的深化,加强式与数的运算对比与分析,体会其中渗透的转化思想。

二、知识基点: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 或表示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2. 整式(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 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 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2)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 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 做多项式的 ,其中次数最高的项的 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叫做 .(3) 整式: 与 统称整式.3. 同类项:在一个多项式中,所含 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 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 ___. 4、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 ,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 ,去括号后远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 号 。

5.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 ,然后再 。

三、中考例解:例1、化简,再求值:(1)x (x +2)-(x +1)(x -1),其中x =-21(2) 22(3)(2)(2)2x x x x +++--,其中13x =-.四、优化训练:1.计算:2(2)a a -÷= . 2.31-x 2y 的系数是 ,次数是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5510x x x +=B .5510·x x x = C .5510()x x = D .20210x x x ÷=4. a ,b 两数的平方和用代数式表示为( )A.22a b + B.2()a b + C.2a b + D.2a b +五、 中考链接: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和x 都是单项式;B.3nxy 的系数是3n,次数是2;C.-3x y +和1x 都不是单项式; D.21x x +和8x y +都是多项式 2.下列运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A.633·x x x = B.422523x x x =+ C.532)(x x = D .222()x y x y +=+ 3.已知代数式2346x x -+的值为9,则2463x x -+的值为( ) A .18 B .12 C .9 D .7 5、x-(2x-y )的运算结果是( ) A.-x+y B.-x-y C.x-y D.3x-y6.察下面的单项式:x ,-2x ,4x 3,-8x 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7个式子是 . 7.计算-5a+2a=_____。

8.多项式x 2y -9xy+52x y-25的二次项系数是__________。

9.计算:(a+b )-(a-b )=_______。

10、化简,再求值:⑴ 3(2)(2)()a b a b ab ab -++÷-,其中a =1b =-;⑵ )(2)(2y x y y x -+- ,其中2,1==y x .11.已知:3a =,b=2,且a b b a -=-,求代数式92a -〔7(2a -27b )-3(132a -b )-1〕-12的值。

第7课时一元一次方程一、考纲要求:1.掌握 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2. 估计方程的解3.能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决实际问题二、 知识基点:1. 等式及其性质⑴ 等式:用等号“=”来表示 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⑵ 性质:① 如果b a =,那么=±c a ;② 如果b a =,那么=ac ;如果b a =()0≠c ,那么=ca. 2. 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⑴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 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 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不同.⑵ 一元一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 ()0≠a .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①去 ;②去 ;③移 ;④合并 ;⑤系数化为1.三、中考例解:例1 解方程(1)()()() 3175301x x x --+=+; (2)21101136x x ++-=.例2 当m 取什么整数时,关于x 的方程1514()2323mx x -=-的解是正整数?四、优化训练:1.在等式367y -=的两边同时 ,得到313y =. 2.方程538x -+=的根是 .3.x 的5倍比x 的2倍大12可列方程为 . 4.写一个以2-=x 为解的方程 .5.如果1x =-是方程234x m -=的根,则m 的值是 .6.如果方程2130m x-+=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五、中考链接:1 关于x 的方程0)1(2=--a x 的解是3,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2、若5x -5的值与2x -9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 =_____.3. 某商店销售一批服装,每件售价150元,可获利25%,求这种服装的成本价.设这种服装的成本价为x 元,则得到方程( ) A .15025%x =⨯ B . 25%150x ⋅= C .%25150=-xxD . 15025%x -= 4.解方程16110312=+-+x x 时,去分母、去括号后,正确结果是( ) A. 111014=+-+x x B. 111024=--+x x C. 611024=--+x x D. 611024=+-+x x -5.解下列方程:()()()(1) 3175301x x x --+=+; (2)121253x x x-+-=-.6. 某工厂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器共480台.改进生产技术后,计划第二季度生产这两种机器共554台,其中甲种机器产量要比第一季度增产10 % ,乙种机器产量要比第一季度增产20 %.该厂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器各多少台?7.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市锦华中学全体师生积极捐款,其中九年级的3个班学生的捐款金额如下表:吴老师统计时不小心把墨水滴到了其中两个班级的捐款金额上,但他知道下面三条信息:信息一:这三个班的捐款总金额是7700元; 信息二:(2)班的捐款金额比(3)班的捐款金额多300元; 信息三:(1)班学生平均每人捐款的金额大于..48元,小于..51元.请根据以上信息,帮助吴老师解决下列问题:(1)求出(2)班与(3)班的捐款金额各是多少元; (2)求出(1)班的学生人数.第5课时图形认识初步一.考纲要求:1.掌握角的大小比较、估计,角的和与差的计算,角的单位换算2.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补角、余角、3.了解垂直、垂线段概念及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二.知识基点:1.两点之间,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