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数学教材改版修订后教材介绍-日照启新教育-小学数学部分-2012年秋季新学期小学更换教材

合集下载

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01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计理念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育部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年版)

教育部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年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文)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育部审定2012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教育部审定2012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王月秋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012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2012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2012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和要求编写的,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于2012年9月起正式使用。

教科书的编写,设计了“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你知道吗”“思考题”等栏目。

在“例题”里着力教学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包括重要的数学事实、经常使用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与策略等,是课堂教学传授数学知识的最主要板块。

“试一试”一般紧接着例题编排,或是例题所教学的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扩展,或是例题教学的知识、思想、方法的首次具体应用以及变式应用,总之是例题教学的继续、延伸。

“想想做做”里编排与例题密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活动中深入体会并理解例题所教学的知识内容,初步应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起到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作用。

“你知道吗”体现了教材内容设计的弹性,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阅读材料,如数学史料、数学背景材料、简单的数学游戏等供学生选择阅读,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数学知识。

“思考题”体现了教材的因材施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些难度稍大、要求稍高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在研究并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数学发展,包括思维与智力的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良好情感与坚强意志的形成。

教科书不是直接给出许多静止状态的数学结论,而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理解或发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

也就是说,指向一个个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是教材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此,教科书设计了“茄子”“玉米”“豆荚”“白菜”等四个大卡通,还有“萝卜”“辣椒”“番茄”“蘑菇”等四个小卡通。

大卡通代表教师形象,和学生互动,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他们思考,有时安排学生活动引发他们动手、动口,有时直接告诉学生知识为他们做必要的解疑……小卡通代表学生形象,与学生交流,有时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和方法,有时说出自己的困惑、疑问或困难,有时说出自己的发现或学习成果……教材里的大卡通能够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示教师如何教、如何组织学生学,提示教师哪里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所在。

2012年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读

2012年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读

201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

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

从2011年7月开始,实验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并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

下面就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专家解读: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变化特点

专家解读: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变化特点

专家解读: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变化特点2012年秋季,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始使用新课标下的人教版新教材。

这套教材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儿童认知水平。

人教版数学教材修订后具有哪些特点与特色呢,人教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任卢江作了详细解答。

修订后的教材,还将具有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

即1.各部分教学内容编排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教育教学理念。

如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对统计意义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设计内容丰富又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提供机会。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6.设置“数学广角”,安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7. 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次修订将使教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以目前已送审通过的一年级两册修订后教材为例,主要有:1.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根据实验教材使用中获得的对教材编排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每一部分内容的出现顺序、例题设置、呈现方式和习题设计等都进行认真分析,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的出现顺序和教学节奏,使之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例如,对一年级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出现顺序进行了调整,将“位置”调到一年级上册,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解析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解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2012 年秋季,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始使用修订后新课标下的人教版新教材。

2014 年秋季小学数学的所有年级将全部使用修订后的教材,这套教材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儿童认知水平。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一)修订后的教材,还将具有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

即1. 各部分教学内容编排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教育教学理念。

如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加强对统计意义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设计内容丰富又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提供机会。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6.设置“数学广角”,安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7.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通过本次修订将使教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主要有:1.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根据实验教材使用中获得的对教材编排的意见和建议,新教材对每一部分内容的出现顺序、例题设置、呈现方式和习题设计等都进行认真分析,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的出现顺序和教学节奏,使之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例如,对一年级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出现顺序进行了调整,将“位置”调到一年级上册,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

又如,对一些知识的具体教学也做了更符合学习规律的安排,如对一年级上册“ 10 的加减法”的教学,进行了新的编排,使之更符合学习规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01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修订版介绍(1)

201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修订版介绍(1)

第25章 概率初步(12)
各章基本结构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框架
正整数 整数 零 负整数 按定义分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分类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按符号分 零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概念: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绝对值 性质 0的绝对值是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有理数 概念 倒数: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 10 n 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 10,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1 加法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 4、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法则 乘法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运算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乘方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加法交换律:a b b a 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ab ba c a ( b c) 加法结合律:(a b) 运算律 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ab ) c a ( bc ) 分配律:a(b c) ab ac

2012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及指导思想

2012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及指导思想

2012人教版新课标修订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及指导思想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

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2.(1(21.(第一、二单元)2.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陶雪鹤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

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1.·“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注重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为学生 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 境,在教材的创新、实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有 成效的尝试。
2.本套实验教材的主要优势
◎ 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 ◎ 较好地处理了倡导新理念与具体措施可行性之间
的关系,改革举措具有可操作性。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 教材修订情况整体介绍点击进入 (日照市启新教育友情整理---专注中小学文化课辅导)
第一部分
本套教材实验版的实验与使用总体情况
. 内文页 . 一、本套实验教材的实验与使用情况
1.自2001年始,8个国家级实验区、4个志愿参加的实 验区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学校使用这套实验教材,进行 了6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自2002年始,各省级课改实验区也逐步使用这套 实验教材。在以后9年中,使用这套实验教材的地区 和使用量逐年增加。到2011年秋季,使用这套小学 数学实验教材的地区和数量均达到同类教 材之首。
一、教材修订的总体思路
(一)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
在总结实验教材10年实验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 础上,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版)》精神,注意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育教学新 理念落到实处,体现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的新要 求;同时,注意广泛听取并吸收小学数学教师和教 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教材的适宜性。
(四)教材修订的内容
1.落实《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为学生 获得“四基”、形成“四能”提供有效而丰富 的素材。 2.根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和 要求的变化,对教材结构进行调整和内容修订。
3.针对实验教材初次研制时,未能深入研究或 是当时尚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完善性处理。 4.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教 材内容结构上的问题、内容选择和要求上的 问题进行调整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修订。
(1)进一步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 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 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2)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 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 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
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识的形成
过程,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提供机会。
④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⑤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
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⑥设置“数学广角”,安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
,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材修订的目标
1. 使教材的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体现数学的价 值,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2. 使教材的结构更为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
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 和会用数学的信心,获得数学的“四基”,初步 形成“四能”。
3. 使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 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 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 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 教育的要求。 4. 通过教材修订研究和精心制作工作, 形成一套文字表述准确,易懂、可读性 强,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 恰当,装帧精美,学生喜欢的教材。
◎ 具有比较严谨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 教材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
儿童的年龄特征。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
程,注意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文字叙述准确、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具有新颖实用的立体化教学支持系统。
3.对各方面评价信息概括
◎ 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
. 封底页 .
托起绿色的希望
◎既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又保证了知识结构 的严密性;既关注学生的经验,又重视学生数学 能力的培养;并且体现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 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渗透,注意环境保护 知识的教育,可行性和适应性普遍评价较好。
第二部分
实验教材修订情况及修订后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特点
了近年来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观点,同时注意继 承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优良传统,在采取改革措施时反 映我国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 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 且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方面都起到了 突出的作用。
二、修订后教材的变化情况
(一)整套教材的主要变化 1.教材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教学内 容的编排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 学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 理解。
2.系统处理了“解决问题”,为实现“解决 问题”的课程目标提供教学思路、发展线 索和可操作的案例。
3.系统调整“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使 所出现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特点、数学学习特点,更有利于学生获得 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5)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 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 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4. 精心设计学习和训练的案例和步骤,注意 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
5. 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 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 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修订的依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 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和要求。 2. 实验教材10年实验研究和使用经验的总结 成果。 3.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实验教材提出 的意见和修改建议。
4.实验教材的编写者、研究人员多年来的 专题研究的成果。
(1)国内外教材的比较研究。
(2)针对难点问题的专题研究。
4.“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 5.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 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6.每册教学单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三、修订后教材的特点
★仍具有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 ① 各部分教学内容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教育教 学理念。
② 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
二、各方对本套实验教材的总体评价
1.“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意见
(1)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 努力体现教材的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积极探索 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新思想和新方法。 (2)较好地处理了新理念与具体实施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整体结构注意不同内容的交错安排,符合学生 的学习特点。教材的呈现形式注意体现学生 学习的主体性。
5.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广大教师、教研员提 出的不适用的教学素材;例题设置中的一些不合适 的呈现方式;练习题编制中的有难度或效率低的题 目;等等,进行细致地修改。
6.针对由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的观念、素材、 数据的落后进行修订,引进新观念、新技术的
应用、新数据、新素材等,使教材充分体现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⑦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对学生解决问题
能力的培养。
★修订后教材更为突出的特点:
1.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 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 成数学能力。
2. 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 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加强“四能”的培养,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4. 各部分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均根据实验 教学的经验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对教 学顺序和节奏做了一定的调整,更利于学 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二)一年级教材的主要变化
1.“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原实验 教材基本相同。 2.“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 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 构都做了调整,变化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