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曹妃甸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1. 引言1.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近年来在农业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其将传统的稻田种植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与效益进行深入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合理选择种养结合的模式,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种养组合方式,比如稻鱼共生、稻鸭共生等;其次是科学施肥和保护作物,合理利用养殖废弃物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再者是有效防治病虫害,采用生态农业方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效益分析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

从经济效益来看,该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生态效益方面,可以保护水土资源、减少农药残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在社会效益方面,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稳定和和谐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种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概念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利用稻田、鱼塘和其他农作物结合种养,相互促进,形成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技术以生态化、高效化、多功能化为特点,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核心理念是“三位一体”,即农业、养殖和种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种互补协调的生态系统。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将传统的稻田农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

通过在稻田中养鱼或虾,可以有效利用水稻生长周期中的沼气、有机肥、废弃物等资源,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稻田生产力,并且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概念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显著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产业现状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在一些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产量和质量不稳定。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稻田的水利设施、防逃设施等不够完善,影响了养殖效果。

3、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养殖户以个体经营为主,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市场竞争力较弱。

4、品牌建设不足优质的稻渔产品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市场认可度和附加值有待提高。

二、发展目标1、短期目标(1-2 年)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稻渔综合种养条件;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2、中期目标(3-5 年)提高产业化程度,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知名的稻渔产品品牌;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3、长期目标(5 年以上)实现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使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重点1、优化种养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探索和推广适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如稻虾共作、稻鱼共生、稻蟹共养等。

2、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量和质量。

3、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稻田的水利设施、防逃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4、培育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稻渔综合种养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关于曹妃甸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曹妃甸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曹妃甸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摘要】:曹妃甸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作为首个国家级科学发展示范区,它的区域经济发展将对京津唐地区,乃至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曹妃甸; 区域经济; 思考曹妃甸是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海域中的一个沙岛,作为渤海湾内正在开发的深水港口和在建的临港工业区,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最大工程之一。

随着首钢整体搬迁落户曹妃甸和冀东南堡10亿吨储量大油田的发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建的曹妃甸工业区,而如何将曹妃甸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港和临港工业区,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曹妃甸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曹妃甸位于我国渤海湾北岸线转折处,毗邻北方经济中心京津唐工业区,距唐山市区80公里,距北京220公里,便于借助京津的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的优势加快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的发展。

临近曹妃甸区域的京津唐地区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交通要塞,铁路和公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的密集度更是位在世界前列,为曹妃甸港构筑了最经济、最便捷的后方交通体系,从而使曹妃甸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优势。

2. 港址资源优良曹妃甸作为一个距离大陆岸线仅20公里的带状沙岛,与陆地之间有150平方公里的滩涂地,通过填海造地后,可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曹妃甸向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有一条水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通向黄海,具有”面向大海有深槽,北靠陆地有浅滩”的天然条件。

水道与深槽的天然结合,构成了曹妃甸建设大型深水港口无以伦比的优势。

由于曹妃甸岛岸线和沟槽地质条件稳定,港口30米水深的岸线长达6公里,且不冻不淤,是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

3.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工业基础曹妃甸所处的唐山地区气候温和,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质地优良,主要包括煤、铁、石油、金属和非金属五大优势矿产。

这里有我国大型的煤炭生产企业开滦集团公司,也是中国焦煤的重要产区之一;唐山北部山区的铁矿资源丰富,迁安铁矿是首钢重要的原材料基地;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冀东油田2007年5月新发现原油储藏量达10亿吨的大油田,就处于曹妃甸港区。

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

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

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唐山市位于中国河北省东部,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本文将对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

1.资源概况:唐山市位于渤海湾,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根据调查数据,唐山市海域面积约为10173.5平方公里,其中港汉岛、金秋湾等地是重要的渔场。

渤海湾是黄海的内海,海流湍急,水质富含营养物质,适宜渔业资源的繁衍生息。

2.资源分布:唐山市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包括中鳌渔场、北棉渔场、南官渔场等。

中鳌渔场被誉为“渤海湾之鳌”,以渤海大虾、黄鳝等渔业资源著名。

北棉渔场以黄海钓鱼、渤海大虾等资源闻名,南官渔场以渔米为主要资源。

3.资源丰富度:唐山市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唐山市海域资源储量约为10万吨,其中渤海大虾约为4万吨,黄鳝约为2万吨,渔米约为3万吨,黄海钓鱼约为1万吨。

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度高,为渔民提供了良好的渔业发展机会。

1.加强资源保护:为了保护唐山市海洋渔业资源,应加强资源保护工作。

建立健全渔业资源保护法规,加大对违规捕捞的查处力度。

加强渔业资源调研和监测,掌握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渔业资源利用方式,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提高渔业科技水平:为了提高唐山市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加强渔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加大对渔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广先进的渔业生产技术和装备。

开展渔业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提高渔业生态环境的恢复能力,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3.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为了实现唐山市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通过发展渔业生产加工业,提高渔业资源的附加值。

积极发展渔业旅游业,利用独特的海岸线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培育渔民发展意识:为了保证唐山市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培育渔民的发展意识。

加强渔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稻田养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稻田养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稻田养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稻田养鱼产业是一种在稻田中养殖鱼类的农业产业形式,具有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稻田养鱼产业在我国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该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稻田养鱼产业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分布不均衡。

稻田养鱼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和一些稻作发达的地方,其他地区发展较为滞后。

2. 规模较小。

由于鱼类养殖对稻田土地的利用率较低,稻田养鱼产业往往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3. 技术水平不高。

稻田养鱼通常采用传统的放养方式,缺乏科学养殖技术的应用,导致产量低下。

4. 市场需求不足。

由于消费者对稻田养鱼产品的认知度较低,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产销不衡。

针对上述问题和困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推动稻田养鱼产业的发展:1.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政府可以给予稻田养鱼产业一些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鼓励农民投身于该产业,并推动其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

建立稻田养鱼技术培训机制,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科学养殖水平,提高产量和质量。

3. 建立品牌和宣传推广。

加大稻田养鱼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稻田养鱼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建立稻田养鱼的品牌形象和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

4. 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将稻田养鱼与其他农产品进行联合养殖,形成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

5. 加强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稻田养鱼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和水质的监测,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养殖环境卫生的管理。

稻田养鱼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通过采取上述对策,可以推动稻田养鱼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曹妃甸海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曹妃甸海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曹妃甸海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曹妃甸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境内,是中国海洋经济开发试验区和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被誉为北方的“海上明珠”。

曹妃甸海洋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正在经历着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曹妃甸海洋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曹妃甸海洋发展的现状首先,曹妃甸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中国北方沿海地区,拥有连接内地和渤海湾的重要交通要道。

这为曹妃甸海洋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海洋资源的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发展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曹妃甸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曹妃甸位于渤海湾,拥有大片的海域,海洋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水产资源种类繁多。

同时,曹妃甸还具备开发海洋能源的潜力,包括风能、潮能和海洋热能等。

这些海洋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发展的需求,还具备一定的出口潜力和经济价值。

曹妃甸海洋发展的未来趋势未来,曹妃甸的海洋发展将面临多重挑战,但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机遇。

以下分别从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展望。

1. 海洋产业发展:曹妃甸将进一步加大海洋产业的发展力度。

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打造综合性海洋经济园区。

通过合理规划和高效管理,促进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核心产业的发展,为曹妃甸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渤海湾海洋经济带:曹妃甸将与周边地区共同构建渤海湾海洋经济带,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合作。

曹妃甸海洋经济示范区作为核心引擎,将与邻近的港口、海洋科研机构、海洋工程企业等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加强渤海湾的海洋产业链建设,提升整个区域的海洋经济实力。

3. 海洋环境保护:曹妃甸将加大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曹妃甸将积极推进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海洋污染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蓝色经济的实现。

4. 旅游业发展:曹妃甸将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业。

作为海滨城市,曹妃甸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具备发展海洋旅游的独特优势。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稻种植和养殖水产品的高效生产方式。

通过在水稻田中饲养鱼类或虾类,可以有效利用水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实现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

1. 合理选择水稻品种和养殖鱼类或虾类。

水稻品种应选择适合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优质品种,鱼类或虾类应选择鲜活、健康的种源,适应水稻生长环境。

2. 在水稻田中建设养殖池或网箱。

可以在水稻田的一角或边缘建设养殖池,也可以使用网箱进行鱼类或虾类的养殖。

3. 合理投放饲料和管理养殖水质。

为鱼类或虾类合理投放饲料,控制投放量和频次,保持水质清洁,保证水产养殖的健康生长。

4. 积极监测水稻生长和水产养殖情况。

定期检查水稻的生长情况,关注水产养殖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 推广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到更多地区,并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和养殖。

1. 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养殖鱼类或虾类,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水产养殖也可以带来额外的收益,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2. 减少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

鱼类或虾类可以成为水稻田中的天敌,可以捕食水稻田中的害虫,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

水稻田中的水产养殖可以改善水质,净化水体,促进水稻生长,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利用鱼类或虾类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减少土地的污染,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产方式,可以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的绿色、高效发展。

曹妃甸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曹妃甸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曹妃甸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曹妃甸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文旅产业的重要发展区之一。

本文将对曹妃甸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曹妃甸文旅产业的现状1. 规划与战略发展曹妃甸作为一个以文化和旅游为主题的产业区,已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与战略。

其中最重要的是《曹妃甸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纲要》,该规划明确了曹妃甸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举措。

同时,曹妃甸还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加大了对文旅产业的投入和支持,成立了曹妃甸文旅发展领导小组,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2. 文化资源丰富曹妃甸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以曹妃甸贞观文化、渤海文化和曹妃文化最为著名。

曹妃甸的贞观文化以贞观旗为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品牌。

渤海文化则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曹妃文化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对其进行深度探究和体验。

3. 产业链完善曹妃甸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旅游景点,还涉及了文化展览、演艺表演、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多个领域。

曹妃甸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旅产业链,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酒店住宿业、餐饮业等。

这些产业相互融合,形成了以文化和旅游为核心,以服务和消费为两翼的文旅产业格局。

二、曹妃甸文旅产业的未来趋势1. 把握国家政策机遇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提出,文旅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曹妃甸应利用国家政策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

同时,随着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曹妃甸可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优势,与雄安新区形成互动合作,共同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2. 整合资源推动创新发展曹妃甸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产业资源,促进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同时,重视科技创新,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游客体验,提供更多个性化、精细化的旅游服务。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一、引言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利用水稻田和渔塘、渔网等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技术模式。

这种技术模式不仅可以实现种养共生、资源互补,而且有助于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二、技术要点1. 发挥水利资源优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之一是发挥水利资源优势。

水稻田和渔塘资源可以相互补充,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可以有效利用水利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水稻和鱼类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大致相同,可以共同利用水资源,实现种养共生。

2. 种养结合,互相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之二是种养结合,互相促进。

水稻和鱼类是互补的生态系统,它们可以相互促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在水稻田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提供鱼类的栖息环境,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

鱼类排泄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3. 生态养殖,环境友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之三是生态养殖,环境友好。

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合理的农作物和鱼类的种植和养殖,可以改善水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4. 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之四是科学管理,提高效益。

科学管理是保障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科学管理包括对水田、渔塘等环境的监测,对水稻和鱼类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调整种养模式和技术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益。

三、效益分析1. 提高土地利用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根据实际调查数据显示,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水稻田,平均每亩产量可以提高10%以上,而且养殖鱼类的收益也可以增加30%以上。

这样一来,土地的利用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也会随之增加。

2. 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一方面是由于养鱼可以消耗稻田中的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另一方面是由于鱼排泄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度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度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是指将稻田种植与渔业养殖相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1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机遇的年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2021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受到了来自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农民的生产造成了影响。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需要针对气候变化做好应对措施,提高抗灾能力,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021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

2021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量也在增加,资源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需要开发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面临种种挑战的2021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也迎来了许多机遇。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政策环境越来越有利。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扶持农民发展农业产业,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1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也面临着发展机遇。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21年,随着公众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可以借助有机种植和绿色养殖的理念,提供高品质、安全、健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开辟健康产业发展之路。

2021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

面对挑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需要加强合作,提高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读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及制约因素

解读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及制约因素

解读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及制约因素作者:周万元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0期近年来,对于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我国农业部高度重视。

在2008-2010年渔业科技入户的主推技术中,其中就包括“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在全国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稻渔综合种养成为渔业拓展的重点领域。

1.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现状在十二五期间,对于稻渔综合种养,国家启动多个专项,致力于支持相关技术研究及项目示范。

2015年,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稻田综合示范基地建设专项得以设立,使相关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得到了政策及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

在国家号召下,对于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各地区纷纷增大了扶持力度。

例如,浙江地区,在本省农业重点工程中,就列入了稻渔综合种养,并实施了“养鱼稳粮工程”。

湖北地区,在本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就列入了稻渔综合种养。

四川地区,在本省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项目中,就列入了稻渔综合种养,并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对投入机制进行创新,大力发展“养鱼稳粮工程”。

广西崇左市,为了使贫困户尽快脱贫,大力推广稻蛙、稻螺综合种养,增加经济效益,为脱贫攻坚打下基础。

目前,在我国13个示范省(市/区)中,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切实提升了示范区水稻产量,并开发出“稻蟹共作”、“稻鱼共作”等诸多典型模式及配套技术。

2.稻渔综合种养的制约因素关于稻渔综合种养的制约因素,应从稻渔工程复杂性、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规模化及组织化程度低、整体经济效益相对下降、产业化配套不完善、产业融合度不高等方面分析,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第一,稻渔工程复杂性。

在稻渔工程建设中,尚且存在工程复杂问题。

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生产难以推行。

同时,在稻渔综合种养中,相应的配套农机农艺,尚未开发出来。

由此,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中,就会引发零星化生产经营问题,并不利于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进而影响该产业发挥合力作用,尤其是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技术及资金合力。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正式稿)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正式稿)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曹妃甸是环渤海地区唯一不需要疏浚航道和开挖港池即可建设大型深水码头的天然港址,曹妃甸与陆地间广阔的浅滩为临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三十多个权威部门和单位对曹妃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勘察、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五十多项研究成果,为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7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曹妃甸时指出: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一定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把曹妃甸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

2007年5月1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曹妃甸时强调:把循环经济作为立区之本,不仅要把曹妃甸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港城,而且要使其能够坚持永续的利用和发展。

把它建成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

遵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经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反复研究、多次论证、充实完善,形成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战略意义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新世纪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开发建设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曹妃甸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家能源交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我国北方地区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引领现代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国家继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后的又一重要举措。

它的开发建设不仅对唐山、对河北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促进环渤海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1、开发建设曹妃甸示范区,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需要。

加入WTO后,我国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原材料进口量大幅快速增长,“北煤南运”的格局将长期存在,而目前环渤海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形成具有战略支配地位的深水大港,难以适应国际能源、原材料市场竞争的需要。

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

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

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近年来,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备受关注。

本文将首先分析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包括渔业资源种类和数量、渔业生产技术、渔业生态环境等方面。

然后,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以实现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1.渔业资源种类和数量:唐山地处渤海湾,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主要资源包括各类鱼类、贝类、藻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

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部分渔业资源已经出现了减少的趋势。

2.渔业生产技术:唐山渔民在渔业生产中主要使用传统渔业工具和技术,如渔网、鱼篓等。

渔民对渔场的认识和渔业技术的熟练度相对较低,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捕捞成本较高。

3.渔业生态环境:唐山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受到了污染和破坏。

河流、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大规模的海域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这导致了渤海湾的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生物栖息地的不断减少,渔业资源的数量和品质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二、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1.加强资源调查与监测:对唐山海洋渔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监测,了解渔业资源的分布、数量和生态状况,为科学决策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加强渔业管理与保护:制定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包括限制捕捞量、实施禁渔期、设立渔业保护区等,以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

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无证渔业活动,防止资源的过度捕捞。

3.推广先进渔业技术:引进先进的渔业生产技术,提高渔民的渔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使用高效的渔具、渔网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捕捞成本。

开展渔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渔民的管理能力和环保意识。

4.推动渔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渔业与环境保护的协作,建立河流、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的监测与治理体系,减少渔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促进可持续的渔业发展,为未来的渔业生产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

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渔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包括渔业一产业(捕捞、养殖)、渔业二产业(加工)、渔业三产业(流通、贸易)三大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不断融合,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然而,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渔业一产业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差异,我国渔业一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渔业产出低,渔民生活困难。

2.渔业二产业技术落后部分渔业二产业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市场竞争力不足。

3.渔业三产业发展不充分我国渔业三产业主要以海鲜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为主,缺乏高端服务和创新经营理念,导致市场运作不够有效。

4.渔业产业链缺乏协同发展渔业产业链中的一、二、三产业之间缺乏协同发展和良好的合作模式,整个渔业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制约了渔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5.生态环境问题渔业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对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捕捞量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带来水域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二、建议1.建立统一规划和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渔业产业的统一规划和政策支持,引导资源优势地区和劳动力富裕地区加大渔业一产业投入。

2.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鼓励渔业二产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渔产品附加值。

3.打造渔业三产业新业态鼓励和支持渔业三产业发展新业态,拓展渔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造特色海产品品牌,提升渔业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4.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渔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推动各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整个渔业产业链的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法规,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着种种问题,但只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制定合理政策和措施,相信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及制约因素

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及制约因素

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及制约因素作者:陈健李良玉杨壮志张小丽刘家星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4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和自然环境条件存在区域差异,主要养殖渔业产品也略有不同,各区域对稻渔综合种养的理解和生产操作有所不同,形成稻田养殖模式多样化。

稻渔综合种养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与农艺等有机结合,通过实施稻田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并通过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优势明确,前景广阔,受到全国各地养殖户的重视。

一、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前身即为稻田养鱼,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据记载,当时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农业模式,当时的成都地区已开始有稻田养殖。

1978年陕西省勉县发现了完整的红陶水田模型,该模型具备水田田埂、田面、进出水口,田面还有陶制的荷花、浮萍、鳌、鱼等模型,这说明在1700年前的中国已有稻渔综合种养的萌芽,并对稻田生态有了朦胧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前,稻田养鱼基本上是以农民自发生产为主,并且在技术上没有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稻渔综合种养受到重视,稻渔综合种养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不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稻田养鱼理论系统,生产技术上还有了创新发展,效益明显提高,使得我国稻田养鱼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以来,稻田养鱼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其种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大陆除西藏以外,其他各省(市、区)都发展过稻田养鱼,1994年,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稻田养鱼面积达1275万亩;到2000年,我国稻田养鱼发展到2000万亩;2017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250万亩;农业农村部提出2018年将新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0个左右,力争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

稻渔综合种养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稻渔综合种养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2019.10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产品价格、成本、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稳粮增收面临新的挑战。

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可以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种养协调发展,既解决了政府“要粮”和农民“要钱”的问题,又能解决渔业要空间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并稳定提高土地产出率,有效降低养殖户的风险,达到水稻和水产品同步稳定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稻渔综合种养很火,但你可能已触碰了政策红线。

稻渔综合种养(本文主要阐述有代表性的稻虾养殖)普及迅速,越来越多的地区选择了这种高质量的发展模式。

但在一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稻渔平衡协同发展,已经阻碍了产业的规范进步。

就此问题,2019年4月15日,农业农村部下发文件,就稻渔综合种养沟坑面积占比、水稻产量、产品质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需加强对稻渔综合种养主体的管理,按照2017年发布的行业标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SC/T 1135.1-2017)中的技术指标和要求,如“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水稻平原地区亩产量不低于500千克、丘陵山区亩产量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等进行整改。

此次下发的文件引起了行业内相关人员的激烈讨论,有关稻虾综合种养中稻与虾的平衡、高效养殖、沟面占比等问题再一次被热议,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

笔者所在的安徽桐城、蚌埠等地也有农民向媒体反映稻田养殖乱挖沟或超标准挖沟的问题,国土部门就此问题也会严格地监管。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国家政策,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模式确定与田间工程国家发展稻渔种养的初衷是保住稻田、有人种田、稻米安全、为渔业发展拓展空间、增加水产品供给、增加农业收入。

国土部门会严格监管,明确表示要尽可能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若实难避让,要确保不超标准挖沟和不破坏耕地耕作层。

1.模式确定(1)轮作模式:建议农户采用轮作模式,沟面宽度可以窄一些,深度可以浅一点。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方案与措施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方案与措施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方案与措施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方案与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业现状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水产品的供给,促进了农民增收。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品牌建设滞后等。

二、产业方案(一)科学规划种养区域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稻渔综合种养区域。

优先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稻田进行开发。

(二)优化种养模式1、稻虾共作: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小龙虾可以为稻田松土、除草、吃害虫,其排泄物还能为水稻提供肥料。

2、稻鱼共生:在稻田中放养鲤鱼、鲫鱼等鱼类,鱼类可以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同时其活动有助于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稻生长。

3、稻蟹共养:在稻田中养殖螃蟹,螃蟹可以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爬行活动还能起到松土的作用。

(三)加强技术创新1、研发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优良品种,如抗倒伏、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和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水产养殖品种。

2、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如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3、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四)完善基础设施1、加强稻田的改造和建设,建设标准化的田埂、沟渠、防逃设施等,确保稻田的蓄水、排水和养殖安全。

2、配备必要的养殖设备,如增氧机、投饵机、水质监测仪等,提高养殖的自动化水平。

(五)强化品牌建设1、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加强对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网络宣传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浅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开展鱼类养殖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水资源,实现了农田的多功能利用。

随着人们对生态农业的重视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从浅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我们来谈谈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江南水乡一带,特别是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这些地区的稻田中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还可以养殖鱼类,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田的综合效益,同时也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来分析一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在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在江南水乡,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提高土地的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田的综合效益,同时也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我国很多地区,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要想实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良好发展,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需要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题。

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换代,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需要统一规划和管理,目前在一些地区,由于农业生产中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产能不足。

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业生产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需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

唐山市水产企业现状和发展建议

唐山市水产企业现状和发展建议

唐山市水产企业现状和发展建议作者:王志丽刘建朝岳强李祖辰许岩岩来源:《河北渔业》2024年第03期摘要:从水产育种、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方面分析了唐山市水产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水产企业发展中存在水产育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转化能力有限、疫病防控不够完善、养殖尾水排放环保压力大、饲料成本增加、品牌化程度低等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水产企业;水产育种;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和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全市水域面积达5582.17km2,其中海域总面积4418.93km2,内陆水域总面积1163.24km2[1]。

2022年唐山市水产品总产量达58.09万吨,占全省水产品产量的51.67%,居全省首位[2]。

为推动唐山水产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助力唐山市水产业的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本文从苗种繁育、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方面分析了唐山市水产企业的现状,指出了部分种质资源受制于人、养殖繁育和病害监测方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水产品加工不足产业链较短、品牌策划待加强等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发展建议。

1唐山水产企业现状唐山市共拥有水产养殖主体2700余家,其中水产企业200余家,其他养殖主体主要是承包经营户和个体养殖,还有少部分合作社和养殖协会。

目前,全市拥有种业、养殖、加工等类别的市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共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曹妃甸、乐亭、滦南等沿海地区,养殖模式有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养殖品种有南美白对虾、海参、河鲀、半滑舌鳎等海水水产品以及鲤、鳙、鲢等大宗淡水鱼。

1.1水产育种据统计,2022年唐山市各类主要养殖品种苗种生产量分别为淡水鱼苗190732万尾,扣蟹8700kg,稚鳖187万只,海水鱼苗4848万尾,虾类育苗2687536万尾,海参21亿头[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摘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稻田与渔业结合起来的种养模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背景和意义,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

接着分析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如合理布局稻鱼共生区、科学配比养殖密度等。

进而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养殖业效益等。

结论部分总结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优势和前景,强调了其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要点分析, 效益分析, 引言, 结论1. 引言1.1 引言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稻田种植和养殖业的农业生产模式,它将稻田和养殖池塘结合起来,通过互补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和效益进行分析,通过对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及对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分析,旨在为农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种养技术指导,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效益作出客观评价,为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更加生态环保、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在未来的发展中,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有望成为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模式,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稻田和渔塘资源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实现稻鱼共生,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这种种养技术结合了稻田和渔塘两种资源,充分利用了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包括选择合适的稻鱼种植模式、科学施肥和管理、合理安排水肥、灌溉和排水等方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市曹妃甸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作者:张洁孙绍永武艳丽闫鹏张雪王印开刘卫国郑志勇刘永刚来源:《河北渔业》2019年第11期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其中滨海稻区6.67万hm2左右,其余分布在邯郸、石家庄、保定、沧州、承德、张家口等市沿河、沿淀、洼地等区域。

滨海稻区涵盖唐、秦二市六县区(唐山曹妃甸区、丰南区、滦南县、乐亭县,秦皇岛市抚宁县、昌黎县),其中唐山市5.33万hm2左右,秦皇岛市1.33万hm2左右。

水源主要来自滦河中下游的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陡河水库、桃林口水库。

种植品种主要是160~175 d 左右常规粳稻品种。

1曹妃甸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沿革曹妃甸区的前身分别是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唐海县。

1956年建场,1983年建县,2012年设区。

全区现有15个农业场镇,農作物种植面积2.53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13万hm2。

曹妃甸区是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单季粳稻种植最具区域代表性、种植规模最大的县(区),也是水稻种植技术最成熟的县(区)。

曹妃甸区特殊的退海地理环境,加之天然的滦河库水灌溉和180余天无霜期等良好的生长气候条件孕育出香黏可口、外观剔透晶莹的地理标志产品“柏各庄大米”,是北方远近闻名的优质大米产区、河北大米之乡、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部农垦发〔2007〕2号)。

更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河蟹之乡”,早在2007年10月,唐海县就被命名为“国家级无公害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荣誉称号。

唐海县海岸线长51公里,处于渤海湾的湾顶,是当地多种海淡水养殖品种良好的栖息、繁殖、养成场所,尤其适宜中华绒螯蟹的繁衍和生长,素有“紫蟹金鳞唾手可得”的美称,发展河蟹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

1993年对虾虾病突发,虾池几乎绝收,养虾业受到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河蟹养殖,以弥补养虾业的损失。

大部分对虾育苗室转产搞河蟹育苗孵化。

唐海兴起了河蟹养殖开发的热潮,这是继养虾以来的第二次养殖革命,稻蟹养殖应运而生。

由于新的养殖模式的突破,特别是在当时粮价偏低,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形势下,唐海县的稻田种养仍呈现出大发展的势头,1995、1996年是河蟹养殖发展的高峰期,全县基本形成了育苗、豆蟹、扣蟹、成蟹养殖、销售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尤其是稻田养蟹投资小、效益高,平均效益在3万元/hm2左右,最高可达7.5万元/hm2以上,河蟹养殖成为唐海县淡水养殖的首选品种。

几年来连续实施以河蟹开发为重点的水产综合开发,河蟹养殖面积达到9 466.67 hm2,其中稻田养蟹面积3 866.67hm2,池塘养蟹面积5 600 hm2,其中豆、扣蟹养殖面积5 200 hm2,成蟹养殖面积3 893.33 hm2,年产豆蟹1 500 t,扣蟹1 500 t,成蟹3 000 t,形成了豆、扣、成蟹养殖一体化格局,年创利税55 000万元,占县域国民经济的比重达27.5%。

其河蟹养殖面积、产量及效益均居河北省之首。

以稻田河蟹综合种养为主的河蟹产业成为了多年来唐海县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成为了一项促进农业增产、农业增收、区域增效的新兴产业。

为规范养殖生产,提高效益,1996年制订了河北省地方标准《稻蟹混合种养技术规程》,2019年再次修订。

2004年制订了唐山市地方标准《河蟹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

2018年制订了河北省地方标准《稻田泥鳅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1年5月,唐海县所产河蟹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恒行”品牌;2001年12月,唐海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海运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河蟹之乡”称号;2002年12月被河北省质量奖审定委员会、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

2004年,以稻田河蟹养殖为主的唐海县河蟹产业入围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07年10月,唐海县就被命名为“国家级无公害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来,曹妃甸区稻蟹养殖面积一直稳定在1 666.67 hm2左右,稻田河蟹产量稳定在750 kg/hm2左右,平均效益稳定在1.5万元/hm2以上,一直是稻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2曹妃甸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现状2.1稻渔产业实行标准化产业化经营一是田间工程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符合河蟹、泥鳅、小龙虾对稻渔共生的基本要求,且沟坑占比不超过总面积的10%。

标准稻田南北长170 m,东西宽30 m,总面积5 100 m2。

环沟宽1.5 m,长336 m,总面积504 m2。

沟坑占比9.8%,保障了粮食安全供给。

田间工程包括了环沟、內埂、防逃网,防逃网包括外围网、天网和拦鱼栅。

二是苗种生产体系健全。

先后引进示范E28、隆优619等一批水稻优质特色新品种,改善种植品种结构,提升水稻整体品质。

主要养殖水产品有中华绒螯蟹、泥鳅、小龙虾等。

拥有苗种种养孵化基地109.34 hm2,其中建有555座水稻育秧大棚,采用先进的基质育秧技术培育水稻新优特秧苗,可供7 400 hm2地种植;水产苗种孵化培育基地一座,孵化池20套,培育池20个,开展泥鳅苗孵化,年产泥鳅苗2亿尾;年孵化河蟹大眼幼体1 250 ;kg,扣蟹4 000万头,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生产。

三是养殖生产规范化管理。

以专业农业合作社为载体,采取“6个统一,5个配套”措施,从购种、育苗、生产、加工到销售实现六项规范化统一管理,开展配套田间工程技术等五大配套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养殖生产过程中,按照NY 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和NY 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要求,严格控制饵料、药品等投入品的使用,并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将无公害健康养殖理念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中。

同时建有可追溯体系,对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四是养殖技术标准化管理。

收集整理了NY 5051、GB 13078、NY/T 394等1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并制定了河北省地方标准《稻田泥鳅种养技术规范》和企业的《稻田河蟹种养技术规范》、《稻田小龙虾种养技术规范》,编制成册,发放到示范区养殖户,指导养殖生产,形成养殖技术标准化管理。

五是充分依托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河北良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订单农业”“粮食银行”等方式,实现生产者与经营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确保销售畅通,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2.2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2.2.1经济效益曹妃甸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1 666.67 hm2,其中稻蟹种养面积1 33333 hm2,稻虾种养面积200 hm2,稻鳅种养面积13333 hm2。

2017年,平均产河蟹750kg/hm2,小龍虾1 170 kg/hm2,泥鳅3 075 kg/hm2,水稻平均产量8 997 kg/hm2,实现平均产值1289万元/hm2,平均利润7.81万元/hm2,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利润提高10倍以上,且平均增加利润6.4万元/hm2以上。

稻谷溢价06~1元/kg,品牌稻米溢价30~160元/kg,比如,大米康田7233市场售价36.6元/kg,溢价32.6元/kg,大米康田胭脂稻180元/kg,溢价150元/kg。

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2.2生态效益由于养殖过程中只使用底肥和一次分蘖肥,不使用农药,而水稻单作除去施用基肥,种植期间还要补肥等。

经实验对比,2015年稻渔组比较单作组每hm2均年化肥用量减少使用52.4%,2016年稻渔组比较单作组每hm2均年化肥用量减少使用55.2%,2017年稻渔组比较单作组每hm2均年化肥用量减少使用53.6%。

经2015-2017年试验示范得出结论,稻渔种养较稻田单作每hm2均少使用化肥144.6 kg,少使用农药1.94 kg,全区1 666.67 hm2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较稻田单作模式少使用化肥241 t,少使用农药3.24 t。

2.2.3社会效益正在创建中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与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服务合作关系,成立技术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

每年举办10次以上技术培训,对水稻基质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深耕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指导和服务,培训达1 000余人次,联系和示范带动周边稻农560户以上。

同时,充分利用市、县两级电视、电台、报刊、科技下乡和集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普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知识。

示范区依托合作社,直接吸纳当地农民入社或者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2016-2018年,新增就业人员达100多人,带动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

2.3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国家级稻渔示范区深入挖掘和拓展农业非农价值,赋予农业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育、产、销、游有机融合,利益联结紧密。

正在建设“稻米博物馆”“稻田滑冰场”“稻田文化体验区”和“稻田文化长廊”,已成功举办“稻花节”及“稻田垂钓节”,使稻田文化形成“农文游”一体化发展的引线,传承农耕文化,推动旅游发展。

目前,第四农场正在积极筹建国家农业公园“唐山市曹妃甸区渔蟹稻乡园配套旅游休闲观光设施”项目,它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它是中国农村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以农村广阔的稻渔田野和绿色村庄为园区,以原住村民生活区域为核心,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旅游高端形态。

3种养技术模式曹妃甸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1 666.67 hm2,主要种养模式有稻蟹共作、稻虾共作和稻鳅共作等,形成一季稻多样性的发展。

其中稻蟹种养面积1 333.33 hm2,稻虾种养面积200 hm2,稻鳅种养面积133.33 hm2。

3.1稻蟹共作种养面积1 333.33 hm2,分稻田扣蟹养殖和稻田成蟹养殖。

3.1.1扣蟹养殖5月底~6月初,投放蟹苗225~3.75 kg/hm2。

规格16万~20万只/kg。

10月5~6日排水,10日左右晒干后,在防逃网四个角落布阵网捕捞。

扣蟹规格160~200只/kg。

3.1.2成蟹养殖5月底~6月初,扣蟹 7 500~12 000只/hm2。

扣蟹规格160~200只/kg。

9月中旬~9月底,采用水中下地笼和堤埂下阵网捕捞。

成蟹规格100~125 g/尾。

3.2稻虾共作4~5月投放幼虾(克氏螯虾),投放幼虾规格为3~5 cm的幼虾7.5万~12万尾/hm2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