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定语后置教案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状语後置课件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状语後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916b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1.png)
副词作定语后置与介词短语作定语后置不同,前者一般不能省略,而后者可以省 略。
06
介词短语作定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定语后置的规律
规律一
用“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定语后置,如“在、向、从、对于”等。
规律二
用“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定语后置,如“用、拿、凭、依据”等。
规律三
用“为”组成的介词短语作定语后置,如“被、给、让”等。
解句意。
辨析三
03
要注意介词短语作定语后置与被动句的区别,以避免对句意的
误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定语后置的种类
动词或动词短语作定 语,置于中心词之后, 如“取吾城,以广吾 国”。
形容词作定语,置于 中心词之后,如“良 玉不琢”。
介词短语作定语,置 于中心词之后,如“ 事秦,必重币事”。
定语后置的作用
强调定语的重要性,使读者更 加关注定语所表达的信息。
使句子结构更加灵活多变,增 强文章的表现力。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状语後 置课件
目录
• 定语后置概述 • • 副词作定语后置 • 介词短语作定语后置
01
定语后置概述
定语后置的定义
定语后置是指将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的一种 文言文语法现象。
定语是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形容词、名词、介 词短语等。
定语后置通常用“者”字或“之”字来连接 定语和中心词,如“马之千里者”。
05
副词作定语后置
副词作定语后置的规律
规律一
副词在句中作定语时,一般置于中心 词之后。
规律二
少数副词如“唯、仅、但”等,可以 置于中心词之前。
副词作定语后置的例子
例1
我唯一的朋友来了。
例2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式分析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67101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e.png)
PA R T. 0 2
2.中心语+之+定语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 阐述您的观点。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3 4
(遂率荷担者子 孙三夫) 4. 太子及宾客 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 送之。
5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 客)
1.中心语+定语+者
• 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 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 ⑦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 • ⑧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PA R T. 0 3
3.中心语+之(而)+定 语+者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一.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2.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假设复句中,“者”相当于“…… 的”“……的话”,也有提示、停顿、引出下 文的作用,句尾一般不用“也”呼应。
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孟子》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 宴》
3、“者”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 示提示、停顿,此为助词。也有人说,这样 的“者”相当于“……这个人(事、物)”, 是代词。
文言句式定语后置教案
![文言句式定语后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cf175e5acfa1c7aa00cca6.png)
文言句式专题——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一、目标引领能在句子翻译中区别体现各种文言句式二、教材引领聚焦重点:规范翻译定语后置句廓清疑点:现代文语法回顾三、学法引领思想方法:从典型例句中归纳句式翻译特点、方法,运用到语句翻译中。
关键指点:定语后置句的语言标志四、学程引领学程之一:关于定语后置句(一)理论指导: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二)实践操作:(学生自主演习,翻译下面例句。
教师讲解定语后置句规律)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6..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7.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教师总结规律:(学生找出相应例句)①用“之”使定语后置。
②用“……之……者”的后置。
③用“……者”④中心词+数量词学程之三:关于主谓倒装(一)理论指导: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二)实践操作:高考回放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10年江苏卷)翻译划线句:(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典例练习:学生翻译下面例句,尝试总结翻译特点。
1.“甚矣,汝之不惠。
”2.“美哉,我少年中国。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bdc75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7.png)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倒装句的概念和类型。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倒装句的结构和特点。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翻译文言文倒装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倒装句的结构和特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文言文倒装句进行准确的翻译。
2、难点(1)理解宾语前置句中不同类型的语法规则和逻辑关系。
(2)区分定语后置句和正常语序的句子结构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倒装句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举例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倒装句的特点和用法。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文言文倒装句的识别和翻译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句子的语序和我们现代汉语不太一样。
比如“何陋之有”,按照我们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有何陋”。
这种语序不同的句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倒装句。
(二)讲解文言文倒装句的概念文言文倒装句是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的成分顺序发生了变化,与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不同。
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类型。
(三)宾语前置句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思是“拿什么”)“沛公安在?”(“安在”应理解为“在安”,意思是“在哪里”)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应理解为“不欺余”,意思是“不欺骗我”)“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为“莫肯顾我”,意思是“不肯顾念我”)3、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夫晋,何厌之有?”(“何厌之有”应理解为“有何厌”,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唯利是图”(“唯利是图”应理解为“唯图利”,意思是“只贪图利益”)(四)定语后置句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ff1dfc0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6.png)
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征及运用规律。
2.准确理解并运用每种特殊句式灵活翻译。
3.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体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文言句式特征及运用规律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 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示例: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⑨刘备,天下枭雄。
2.小结:(1)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
(2)用“乃”、“即”“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4)用“是”字表判断。
3.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译文:(1)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adf195be1e650e53ea9980.png)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及“状语后置”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懂得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考纲精解】不同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考查题型】翻译题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befdabcd126fff6050b09.png)
六、课堂训练
1、[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2、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
(被动句)
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被动句)
1、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3a68e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d.png)
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设计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认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构造(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认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那么)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练习:一、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96f1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6.png)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对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2)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式,理解文意。
2、难点(1)宾语前置句中各种类型的辨别和理解。
(2)状语后置句中介词结构的判断和调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句式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
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句式,就可能会误解文意,导致答题错误。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二)判断句1、特点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2、常见形式(1)“……者,……也”“……,……也”“……者,……”。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2)用副词“乃”“则”“即”“皆”“诚”“为”等表示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3)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三)被动句1、特点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2、常见形式(1)“于”字表被动。
例如:“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字表被动。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3)“见……于……”表被动。
高中文言句式讲解教案模板
![高中文言句式讲解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5356d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c.png)
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识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3. 通过对文言句式的学习,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句式结构。
2. 掌握文言句式的变换方法。
3. 学会运用文言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1.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差异及转换。
2. 不同文言句式的运用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如《论语》、《孟子》等。
2.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文言句式结构。
3.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古代文学名句,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提高句式辨识能力。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
- 以具体例句展示,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主谓结构)- 分析句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其构成要素。
2. 讲解文言句式的变换方法,如:- 谓语前置: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如:“吾友张生,善棋。
”(正常语序为“张生善棋”)-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正常语序为“千里马”)- 状语后置:将状语放在谓语后面,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常语序为“夫君子之行为静修身,俭养德”)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差异及转换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文言句式,并进行分类。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课文中的文言句式进行现代汉语转换。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句式的特点及变换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文言文材料,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课后作业1. 阅读课外文言文,找出其中的文言句式,并进行分析。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a01d5ccc22bcd127ff0c18.png)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落脚点:翻译题、选择题翻译的程序: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用“者”、“也” 表判断。
1、“……者,……也”式。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者”和“也”不必译出。
)(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蔺列传》2、“……者,……”式。
(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1)、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也”式。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4、“……者也”式。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6e323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2.png)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用法和翻译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判断句:以“……也”结尾的句子表示判断。
2. 被动句:用“被”、“受”、“遭”、“由”等表示被动。
3. 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
4. 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5. 疑问句:用“何”、“胡”、“安”、“焉”等表示疑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的识别和翻译。
2. 难点:倒装句的种类和用法,疑问句的用法和翻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特殊句式的用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的特点和用法。
3. 分析: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特殊句式的用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翻译练习:布置课后翻译练习,评估学生对特殊句式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2. 文献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文化讲解: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背后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材,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文言文特殊句式。
古文句式第五课时教案
![古文句式第五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f9bd350912a216147929ad.png)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什么是定语后置句二、新课教学: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d3839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3.png)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识别和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3. 通过对特殊句式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1. 判断句:以“……也”结尾的判断句。
2. 被动句:以“被、受、遭、蒙、让、见、于”等字表示被动。
3. 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4. 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5. 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疑问代词作兼语、疑问代词作主语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的识别和运用。
2. 难点:倒装句的分类和疑问句的语法功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言文例句,让学生加深理解。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的特点和用法。
3. 分析:分析经典文言文例句,引导学生理解特殊句式的实际应用。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5.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对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练习题:设计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特殊句式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过程。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2. 文献阅读:推荐一些文言文作品,让学生阅读,进一步巩固特殊句式的知识。
3. 文化讲解:介绍一些与文言文特殊句式相关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定语后置句电子教案
![定语后置句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1ee85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8.png)
4、中心词+而+定语+者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 欤?
• 缙绅指代官员。能不改志向的官员,全国 之大,有多少人呢?
•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涉世家》
• 尝遗余核舟一。(《核舟记》)
•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 与亚父。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3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主语 + [状语] 谓语 +(定语)宾语
主谓倒装
2、中心词+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 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 凌万顷之茫然。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高余冠。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5、中心词+数量定语
•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涉世家》 • 尝遗余核舟一。(《核舟记》) •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
与亚父。
小结
• 1、中心词+定语+者(……者) • 2、中心词+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
志,无实在意义。) • 3、中心词+之+定语+者(……之……者) • 4、中心词+而+定语+者 • 5、中心词+数量定语
3、中心词+之+定语+者 (……之……者)
• 马之千里者。 •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b1dbb8680203d8ce2f2482.png)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熟记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第一课时【考点简说】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二、命题规律近年来,这一考点的考查类型有两类,一类是理解文言词语涉及词类活用;一类是翻译文言句子涉及特殊句式用法。
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单独命制选择题或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从命题的技术处理层面来讲,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一)判断句1、总结以下判断句的特点及规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汝是大家子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1)用“者……也”表判断(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3)用“者”表判断(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6)无标志判断句【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倒装句(1)把握倒装句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高中语文文言语法:定语后置9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高中语文文言语法:定语后置9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2cef234c1c708a1294a4489.png)
高中语文文言语法:定语后置所谓的定语后置,是说定语放到了中心语后面,而主语的位置是没有变化的。
自然,没有定语的主语或者宾语,也就是不由定中短语构成的主语或者宾语,是不存在定语后置的问题的。
一般情况定语中心语‖(主语)(谓语)——————>修饰定语后置中心语定语‖ (谓语)(主语)<——————被修饰现在我们应该知道所谓的定语后置,是谁后置,后置到什么位置了。
定语后置的类型一类是形容词作定语。
(一)名词在前,形容词在后,但又不是陈述被陈述的关系,而是明显的修饰被修饰的关系。
(二)中心语与定语中间往往有“之”。
语序调整之后,这个“之”就是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表修饰的助词“之”。
(三)这样中心语之定语的结构一般不作主语,只作宾语或者介词结构中的名词性成分,也就是说只作受动者。
①(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身上佩戴着长长的长剑,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冠。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仰头观看广阔无边的宇宙,低头观察种类繁多的万物。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肉和骨头。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体,受到恶浊环境的玷污呢!⑤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
《祭鳄鱼文》——巨大的鲸鱼,鲲鱼;微小的虾和螃蟹,没有不被容纳的。
【注意】“鲸鹏之大,虾蟹之细”虽然作主语,但是却是“容归”这个动作的受动者。
【标红的是定语。
标绿的是中心语。
()中是动词或者介词】【注意】要特别注意搭配的问题。
“带”的对象是“长铗”而不是“陆离”;“冠”的对象是“切云”而不是“崔巍”。
观察的是“宇宙”而不是“大”。
蚯蚓没有的是“爪牙”而不是“利”。
第二类是者字短语构成的定语(一)定语是一个“者”字短语。
(二)中心语与定语,表示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定语的“者”字短语表示的是具有某种属性的一部分个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句式专题——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
一、目标引领
能在句子翻译中区别体现各种文言句式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规范翻译定语后置句
廓清疑点:现代文语法回顾
三、学法引领
思想方法:从典型例句中归纳句式翻译特点、方法,运用到语句翻译中。
关键指点:定语后置句的语言标志
四、学程引领
学程之一:关于定语后置句
(一)理论指导: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二)实践操作:(学生自主演习,翻译下面例句。
教师讲解定语后置句规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6..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7.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教师总结规律:(学生找出相应例句)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
②用“……之……者”的后置。
③用“……者”
④中心词+数量词
学程之三:关于主谓倒装
(一)理论指导: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二)实践操作:高考回放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10年江苏卷)
翻译划线句:(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典例练习:学生翻译下面例句,尝试总结翻译特点。
1.“甚矣,汝之不惠。
”
2.“美哉,我少年中国。
”
3.不仁哉!梁惠王也。
学程之四:实战演练
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B)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D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学程之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内容,完成《核按钮》上相关练习
2.完成下一次的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