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各地区城乡收入收敛性实证研究

中国各地区城乡收入收敛性实证研究

中国各地区城乡收入收敛性实证研究徐云燕【摘要】使用1991-2011年的人均收入和CPI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东北部地区进行了β和σ收敛分析,实证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在1991-2011年不存在σ收敛、β收敛,即东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中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在1991-2011年均存在σ收敛、β收敛,且城镇人均收入每年以17.333%的速度收敛,农村人均收入每年以8.333%的速度收敛;东北地区城镇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而东北地区的农村收入每年以3.378%的速度收敛;西部地区城镇人均收入差距在缩小,每年以8.174%的速度趋于一致,而农村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中部地区人均收入在城镇、农村上收敛速度均为最大.【期刊名称】《科学决策》【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13页(P41-53)【关键词】城乡收入;β收敛;σ收敛【作者】徐云燕【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1 引言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根据我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中国农村人均收入由1991年的709元上升到2011年的6977元,20年均增长了8倍之多,而城镇人均收入由1991年的2027元上升到2011年的21810元,20年均增长了9倍之多。

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加大,2011年城乡收入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达到14833元,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如果,城乡收入差距再继续加大,会对我国造成不利的影响:1、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消费水平处于偏低水平,拉大了城乡在消费和投资方面的差距,投资率处于高水平,而消费一直下降,这时候我国就会过度依赖投资和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会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2、收入差距加大对大众心理产生“示恶效应”,增加他们的负面心理。

社会被分为两个极端,一极是拥有很多资产的富者;另一极是刚刚解决温饱的平民,甚至还有很多城乡居民处于贫困。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敛 , 为 此 ,研 究 者 需 要 围 绕 上 述 问 题 x 中 国 区 域 , J
动 趋 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影 响 因 素 ,并 得 出相 关 的 X 策 ;后 一 阶 - , J
段 始 于 19 9 6年 , 至 今 已 涌 现 出 大 量 文 献 ,其 特 点
经济增 长 收敛性 进 行计 量 分 析 。此 间尽 管 学 者们 采 用 的分析 方法 和 计 量模 型 有所 不 同 ,分 析 结果 也 存 在 某 些 细 微 差 别 ,但 在 以 下 三 个 方 面 基 本 上 形 成 了 较 为 一 致 的 结 论 , 本 文 将 其 视 为 有 关 中 国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收 敛 特 征 的 若 干 “典 型 化 事
[ 中图分类号 ]F 6 . 【 0 1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 00—4 6 (0 8 5— 0 5— 7 7 9 20 )0 04 0
回顾 18 9 0年 代 末 以 来 关 于 中 国 地 区 差 距 的 研 究 大 致 可 以划 分 为 两 个 阶 段 : 前 一 个 阶 段 主 要 是 统 计 分 析 ,特 点 是 采 用 国 际 通 行 的 基 尼 系 数 、变 异 系数 、泰 尔指 数 等统 计 指 标 对 中 国地 区 差距 及
素 包括人 力资本 、开放 程度 、 市场化程 度 、结构 变量 、劳动 力流动 、发展 战略 、宏 观 经济波 动 等 。 中 国区域经 济增 长收敛 性 研 究 的发 展 ,标 志 着 中国地 区增 长和 地 区差距 研 究进 入 成 熟 阶 段 。 未来 关于 中 国区域 经 济增 长收敛性研 究的可 能方 向是 二元 经 济与经 济收敛 、要 素流动 性 与 经济收 敛 、经 济收敛 的政 治经 济学 以及 西部 大开发 政策 的收敛 绩效 等 。 ( 关键词] 中国 ;区域 经济 ;收敛性 ;典型 化事 实;未来研 究方 向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地区经济的发展日益壮大,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也逐渐减小。

这种现象引发了学者们对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和其收敛性的研究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进行探讨,分析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和各地区经济收敛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一、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明显强于内陆地区。

但在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等战略的实施,一些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赶上了沿海地区,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差距已经缩小到3.8个百分点,明显低于2016年的10.4个百分点。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是一种内生的发展,由于地区间的交流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一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赶上了沿海地区。

这种趋势的形成与中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不断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密切相关,也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将随着中国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地区经济收敛是指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减小的过程。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地区经济收敛现象正在逐渐显现,2000年至2018年中国地区GDP的收敛速度约为2.71%,呈现出收敛的趋势。

中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现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地区经济收敛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比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加大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力度,促进了地区经济收敛。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地区经济收敛产生了影响,比如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加强,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

中国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也是地区经济收敛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内陆地区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上也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加速了地区经济的收敛。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

c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mo s t o f t h e ye a r s . Mo r a n’ S s c a t t e r e d d i a g r a m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p a t i a l e f f e c t of in f a n c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中图分类号 :F 8 3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2 2 6 5( 2 0 1 3 )0 6 . 0 0 1 0 . 0 5


引 言
少地 涉 及 到 了金 融 发 展差 异 的 收敛 性 分 析 。其 中 , 相 当多 的学 者认 为 区 域金 融 发展 存 在 收敛 性 。从 国 集 中在 不 同 国家 金 融 体 系 的 收 敛 性 上 ( 比安 科 ,
重要 的理论价值 和现实 意义 。
已有 的关于 金融发展地 区差距 的文献 已经 或多或
收稿 E t 期 :2 0 1 3 — 5 . 1 5
基金项 目:本文为 山东省 社科 规划项 目 《 基 于有效差 异化视角 的我 国商业银行信 用卡竞争问题研究》 ( 0 9 C J GJ I 9 )的部分 成
理论 和方 法 对 中 国金 融 发 展 的 收敛 性 进 行 了研 究 。
张杰 ( 1 9 9 4 )最早 阐释 了区域金融 发展收敛 的内涵 。 他 通过 对 中 国经 济 、金 融 的 区域 差异 状况 及 其 特征 的 分析 ,指 出我 国区域 金融 发 展 地 区差距 随着 时 间
区 域 金 融 发 展 收 敛 性 的 窒问经i 卉计 量 研 究

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不同地区在相同时间段内的经济变化。

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模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要素的投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

因此,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呈现出“越来越接近”的特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收敛性研究的核心观点是较为贫穷的地区具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较为富裕的地区则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这种观点是基于一些经验证据的分析得出的。

首先,相对较贫穷的地区有更多的增长潜力,在较低的起点上难度较小,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技术和资本来实现快速增长。

其次,富裕地区往往面临着资源约束和市场饱和的问题,难以维持高速增长。

然而,收敛性研究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假设。

首先,一些研究认为影响收敛性的因素更加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贫富差距。

其他因素,如政府政策、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等都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收敛性研究的结论并不是普适的。

有些地区可能会出现持续的收敛或发散趋势,这取决于各种因素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历史背景等。

为了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测度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衡量GDP或人均GDP的增长率来反映地区间的差异。

另外,一些学者还使用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回归分析和面板数据等方法。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释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现象,并提供政策建议。

总之,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未来的研究应该是多学科的、整体的,并结合实证和理论模型,以深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和收敛性的理解,为地方政府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国内外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最新进展

国内外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最新进展
论 和 实证 角度 , 采用 不 同研 究 方 法对 收敛 研 究提 供 借 鉴和 参考 。
济差异 的研 究可追溯 到经济增 长理论 的 起源。一般认为, 现代 经济增长理论源于
性 问题进行分析 , 出不 同的结论 。鉴于 得
此 ,本 文 主要 通 过 对 近 期文 献进 行 梳 理 ,
和 We (9 2 引 入 人 力 资本 建 立 著 名 的 17 i 19 ) l 9 3年 间 的 G P数 据 , 析 了这 些 国 家 异 , 于 数 量 较 大 , 济 收 敛 只 能 是 某 种 D 分 对 经 MR 模 型 , 新 古 典 经济 增 长 模 型 才 得 到 的 生产 率 情 况 , 现 其相 互 之 间的 水 平 越 有 意 义上 的条 件 态 势 而 非绝 对 态 势 。 W 发
国内 域经济 收敛性研究 外区 增长 最新进展
口文 /汪 振 祝凤文
对 代 o e (90 P 提 要 自上世 纪八十年代以来, 经 经济 增 长 收敛 的最新 进 展 , 国 内外 的文 理 论 的论 述 , 表 性 的有 R m r .19 )
进~步寻找缩小地区差异 的 以及 B r ar Sl IM rn 19 ) 。 o和 a —— at (9 5 等 a i 济增 长收敛 性的论证丰 富 了当前学术界 献进行梳理, 为我国经济增长收敛 问题的深入 1新古典 增长理论的收敛论 。 区经 、 地 对收敛性问题 的研究。8 年 提 出新 增 长 理 论 模 型 。认 为 从 葡 萄 牙 和 西 班 牙 等 ) 减 去 日本 后 , 敛 期 (9 2 16 ) 和 文 化 大 革 命 时 期 96 和 收 15 ~ 95
纵向考察各 国的经济增长 , 国的经济增 性 几 乎下 降 了一 半 。 纠 正 选 择误 差 和 估 (9 5 1 7 ) 一 在 16  ̄ 9 8 。 长率存在上 升趋 势 ; 从横 向比较 看 , 发达 计 误差 后 , eog的计 量 分析 认 为 不 存 在 Dl n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一、经济增长理论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国家或地区间人均收入的差异是由于其资本-劳动比率(K/L)不同的结果。

假设储蓄率不变,一国或地区最初的K/L 越低,其K/L 增长就越快;其结果,穷国(地区)将比富国(地区)增长得更快。

如果地区间要素能够自由流动,那么劳动力将由资本短缺的地区流向资本充裕的地区,而资本的流向则恰好相反。

因此,区际要素流动将会有助于促进K/L 比值的提高,进而人均收入水平的均等化。

换句话说,区际要素流动将会加快地区收入增长收敛的速度。

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我们可以考察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生产函数的一个特殊形式就是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形式为:αα-=1L AK Y (1)其中A 代表技术水平,a 和1-a 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a 为小于1的正数。

函数两边同时除以劳动力L ,就得到人均水平表示的生产函数:αAk y = (2)其中y 为人均产出,k 为人均资本存量。

不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通过对上面生产函数的两侧取对数后求导,再经过整理,就能够得到索洛增长模型中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公式:••=k A y α (3)其经济含义就是人均产出增长率只决定于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这样一个因素。

公式中A 和a 都为大于零的正数,因此人均产出增长率与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化的规律。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资本积累方程,描述资本是如何集聚的:k n k f s k •+-•=•)()(δ (4)式中s 表示储蓄率,f(k)表示生产函数,(n+δ)表示人均资本k 的有效折旧率。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定稳态对应于0=•k ,相应的k 值被表示为*k 。

这里*k 满足条件为:**•+=•k n k f s )()(δ (5)此时因为人均储蓄等于有效折旧,因此人均资本水平将保持不变,即•k =0,k=*k 。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一、经济增长理论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国家或地区间人均收入的差异是由于其资本-劳动比率(K/L)不同的结果。

假设储蓄率不变,一国或地区最初的K/L 越低,其K/L 增长就越快;其结果,穷国(地区)将比富国(地区)增长得更快。

如果地区间要素能够自由流动,那么劳动力将由资本短缺的地区流向资本充裕的地区,而资本的流向则恰好相反。

因此,区际要素流动将会有助于促进K/L 比值的提高,进而人均收入水平的均等化。

换句话说,区际要素流动将会加快地区收入增长收敛的速度。

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我们可以考察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生产函数的一个特殊形式就是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形式为:αα-=1L AK Y (1)其中A 代表技术水平,a 和1-a 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a 为小于1的正数。

函数两边同时除以劳动力L ,就得到人均水平表示的生产函数:αAk y = (2)其中y 为人均产出,k 为人均资本存量。

不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通过对上面生产函数的两侧取对数后求导,再经过整理,就能够得到索洛增长模型中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公式:••=k A y α (3)其经济含义就是人均产出增长率只决定于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这样一个因素。

公式中A 和a 都为大于零的正数,因此人均产出增长率与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化的规律。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资本积累方程,描述资本是如何集聚的:k n k f s k •+-•=•)()(δ (4)式中s 表示储蓄率,f(k)表示生产函数,(n+δ)表示人均资本k 的有效折旧率。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定稳态对应于0=•k ,相应的k 值被表示为*k 。

这里*k 满足条件为:**•+=•k n k f s )()(δ (5)此时因为人均储蓄等于有效折旧,因此人均资本水平将保持不变,即•k =0,k=*k 。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

组 , 20 0 6) [ ] [ s ] ! 劳动力 流动说 ( 刘强 , 200 1; 沈坤荣 ! 唐文健 , 20 6 0 6) [ ] [ , ] 等" s 关 于中国经济增长敛散性的实证分析 , 一般认为 中国地 区间经济增长收敛性有着 明显 的 阶段性 和区域性 , 认为中国经济总 的来说不存在条件收敛 , 但这并不排除地 区内部 的条件收 敛性 " 这类文献主要有 : 魏后凯 ( 1997 ) [, 2 , 沈坤荣 ! 马俊 ( 姗 2 ) [ . 0] , 王志刚 ( 20 0 4 ) [川 ,
, 氢 翼薯 ,璧 评论 ,
肖利平 ( 20 10 ) [ 0] " 但是刘夏 明 (2恻 ) 仁 08! 傅晓霞 ! 吴利学 ( 20 肠 ) 1. 48 等的分析得 出结论 则认为在中 国各 地区内部不存在所谓的 / 俱乐部收敛 0 " 基于对现有 文献的梳理 , 可 以发现现有关于经济增长 收敛性文献对经济增 长收敛 的动力 机制论述可 以归结为三种动力机制 " 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本边 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有导致经济增 长收敛的首要因素 , 但是规模经济可能会消减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的速度 , 甚至趋势 , 特别 是 在纳人具有外溢特征 的人力资本后的广义资本 , 其边际收益变化方 向不确定 , 因而 , 资本积 累传导 的收敛机制并不显 著 " A c emog l u , Ag h io n , &z l ibo i t i ( 20 0 6 ) 102 等 内生增 长经 济学 家 则强调了技术扩散因素 以及 由此 因素引致 的经济增长收敛 , 特别是对后发 国家推动技 术进 步 来说 , 向外模仿先进 国家来实现的成本小于 自主创 新的成本 , 并且 , 后 发国家与发 达国家 的 技术差距越 大 , 后发 国家 的经济增 长速度越快 " 但 技术扩 散并非 无条 件地 能够 实现经 济 收 敛 , 这要受 到各 国及地 区间吸收 和利用先进 技术 的社 会能力 ( 如人均 受教育 年 限 ! 基 础设 施等 ) 以及技术壁垒强弱 的制约 " 特别 是 , 如果发 达 国家利 用其研究 与开 发能力及 已有 的 先进技术来保护 自身的技术 领先优势 , 而后 发国家 只是一 味模仿 , 则很 可能出现相对先进和 落后技术 的分离均衡 , 国家之间的差距长期存 在 , 经 济增长收敛受 阻 " 在上 述两大 因素外 , 对于像 中国这样存在 区域发展不平衡 的大 国, 还会有促使经济增长收敛 的第 三个 因素 ) 生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即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是否趋于一致,以及影响这种收敛性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期望为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区域发展策略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趋势及差异性。

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检验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各地区经济增长是否趋于收敛,以及收敛的速度和程度。

接着,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程度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期望揭示它们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具体影响机制和路径。

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将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优化区域发展策略,推动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整体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认识,也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理论基础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是研究不同经济体之间或同一经济体内部经济增速差异随时间推移而趋于减少的现象。

这一理论起源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特别是在Solow(1956)和Swan(1956)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暂时的。

新古典增长理论预测了经济增长的趋同现象。

趋同是指,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不同经济体的人均收入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一致。

这种趋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

绝对趋同是指,不论经济体的初始条件如何,其人均收入水平最终都会收敛到一个共同的稳态水平。

我国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

我国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

我国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摘要:本文考察了1984-2008年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发现我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区域性,东中部地区存在收敛现象,西部地区不存在收敛现象。

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历史、地理位置和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地区间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区人均增长率的差距。

关键词:对外开放;区域;经济收敛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318-01引言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由于存在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初始人均收入较低的经济体在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在速度高于初始人均收入较高的经济体,这是经济增长内在的收敛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假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而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没有使这一假说得到统一的确认。

barro(1991)的研究表明,美国1880-1988年跨州数据证明绝对收敛的存在性,但是把样本扩展到世界范围来看,收敛并不明显。

沈坤荣和马俊(2002)研究表明,省际间经济增长不具有明显的绝对收敛性,但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俱乐部收敛”特征。

笔者认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收敛机制模型是内生的,没有考虑重要的外生变量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忽略了经济收敛机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本文在对促进经济收敛的内外因素分析基础上,利用各地区时序数据对我国对外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做出判断。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一)模型的设定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偏好和技术相似的经济会收敛到相同的稳态水平。

不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加速或阻碍经济收敛。

因此为更好的研究收敛问题,分析两种因素的作用,在建模时引入其他解释变量x。

利用barro的收敛性分析框架,引入代表其他变量的x,构造如下的计量方程:其中,i指某一地区经济,t表示某一时点,t为观察期长度,和分别指观察期的起初和期末人均gdp,指稳态的人均gdp增长率,指稳态人均gdp水平,指人均gdp向稳态水平的收敛速度,x代表其他的外生解释变量,表示随机误差项。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及其成因分析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及其成因分析

a n eecu t s I d io ,hsp e mpo steeo o tcme o s oaay e h atr whc aemao at nte mo gt s o i .na dt n ti a r e ly h c n me i t d nlz efc s i hv jri c o h n e i p r h t t o h mp h
经 济 收 敛 概 念 源 于 SO O … 的 新 lw
常接近 。 0一收敛是 用不 同时 点上国家 或地 区间人均收 入水平 分布距均 值的离 差 来测 度 人均 收入 水平 的 均一 化程 度 , 是收入水平 离散 程度降低的趋势 。
收 敛 问 题 的 实 证 研 究 由 Ba m o u l 率 先 开 展 ,他 发 现 较 落 后 的 经 济 比 较 先
c n eg n ea df d u a o v re c n s t t n i o t GDPp r es na dq ai f u n e o rea eiiil tg , ep r e tg f g iutr ne o o h e ro n u l o ma rs u c t t a e t e cna eo rc l ei c n my p y t h h t n as h a u
显示初 期人 均 a P D 、初期人力资源 禀赋 、第 一产 业 比重 、投资率是 主要影响 因素。 关键字 :中部地 区;县域经济 ;经济增长 ;经济收敛 Co v r e c n e g n eAna y i fEc o i r wt m on un isi i l sso on m cG o h a g Co te n m d Chi nd I sCa a i ns na a t us to

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变化及收敛性检验——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析

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变化及收敛性检验——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析
长不可能 带 来 真 正 的增 长 质 量 , 只 有 依 托全 要 素生 产 率
( T F P ) 的提 高才 能实现 高质 量 的增长和 经济发展 方式 的转
变。那么 , 我 国近年来各 区域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到底 是“ 东 高西低 ” , 区域 差距进 一步恶化?还是“ 西高东低 ” , 区 域发展趋于均衡与 收敛 呢?显然 , 对这一问题 地深入研究具 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引言
地区 的 r r F P增 长 率 却 明 显 大 于 中部 地 区 ( 武 群 丽


改革开放 3 O多年来 , 我 国的经 济增长 取得 了举世 瞩 目
( 2 0 1 0) [ 7 1 1 2 - 1 6 ; 江 涛 涛、 郑 宝华 ( 2 0 1 1 ) [ 8 3 3 1 ; 刘 建 国等 ( 2 0 1 2 ) ] l ; 陶长 琪 、 齐 亚伟 ( 2 0 1 2 ) [ 1 0 1 3 2 - 4 0 ) 。第 三种 结论是 中部和西 部地 区的 T F P增 长率 大 体相 当 , 反而 东部 地区 T F P 增 长 率 最 低 (王 志 刚、龚 六 堂 、陈 玉 宇 ( 2 0 0 6) [ 1 1 1 5 5 ~; 吴军 ( 2 0 0 9) [ 1 2 1 1 7 ~ ;楚 尔 呜、马 永 军
间 内, 各 区域 间 的发 展 差 距将 长期 存 在 。
关键词 : T F P增长率; S F A ; 区域差异; 收敛性
中 图分类 号 : F 0 6 1 .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5 9 8 1 ( 2 0 1 4) 0 1 — 0 0 2 0一 O 6
域T F P变化 的研 究仍存 在 较大争 议 , 有必 要 做进 一步 的深

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一、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理论溯源及实证分歧所谓经济增长收敛性(convergence)是指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个有效经济范围的不同经济单位(国家、地区甚至家庭),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产出、人均收入)和其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有负相关关系,即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各经济单位期初的静态指标差异逐步消失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逐步成为发展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Bernard(1995)认为,“新古典模型最激动人心的特征之一是其在收敛现象中的应用”。

在经济世界化和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假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而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没有使这个假说得到统一的确认,甚至还对这个假说的技术方法产生质疑。

但是,经济增长收敛性假说蕴涵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为其作出更加广泛细致的研究。

Ramsey(1928)等的研究表明,在新古典框架内,对于一个封闭经济,各地区人均增长率可能与人均收入或人均产出水平存有反向关系。

特别地,如果存有相似的技术结构和偏好,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增长的速度要快,经济收敛现象就会出现。

Baumol(1986)在收集整理16个工业化国家1870年至1978年的人均收入数据加以回归研究后认为,自1870年以来,经济收敛现象在这些国家表现得非常明显。

Delong(1988)则通过两个疑问证实Baumol的结论不可信:其一,Baumol的实证样本时间跨度太长,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其间已衰落为不发达国家;其二,实证检验误差太大,对1870年有些国家的人均收入估计是不准确的。

出于以上原因,难以证实收敛现象的存有。

20世纪90年代,对收敛性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虽然在新古典框架内增长的收敛性得到确认,但是相关研究的实证分析过程却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Rebelo(1991)认为体现新古典思想的收敛现象在世界经济中并不是普遍存有的,另一方面,他强调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

中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异及收敛性

中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异及收敛性

2023-11-07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中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建议•研究不足与展望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各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

空间分异研究的重要性研究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有助于深入了解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010203丰富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及收敛性,有助于丰富区域经济学理论,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体系。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有助于引导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研究中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及收敛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参考。

指导区域政策制定通过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进行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

02文献综述数字经济发展相关理论数字经济的定义数字经济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推动的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的分类数字经济包括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数字广告、软件开发等领域。

数字经济的特征数字经济具有高效、便捷、低成本等特征,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研究现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各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

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

区域数字经济的合作与竞争各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既有合作,也有竞争,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010302空间分异与收敛性研究现状空间分异的定义空间分异是指不同地区在某一指标上的差异现象,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关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也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展开探讨。

一、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差异化和不均衡的特点。

一方面,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进行投资和创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虽在加快,但整体水平和速度仍与沿海地区有一定差距。

这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全国经济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也催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流失、资源匮乏等。

1. 区位优势: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地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吸引大量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2. 产业结构: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多样化,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增长动力体系。

3. 政策支持:政府对沿海地区的资金、人才和企业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4. 技术创新:沿海地区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科研机构,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地区经济收敛理论认为,处于较低水平的地区经济增速会高于处于高水平的地区经济增速,最终会出现地区经济增速的趋同现象。

收敛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视角和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趋势的变化。

在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相关观点和结论。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地区经济正在呈现出一定的收敛性趋势,即处于低水平的地区正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向高水平地区靠近,减缓了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严重不均衡,收敛性极其有限,呈现出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1. 引言1.1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背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背景可以追溯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外商投资的引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由于中国的地域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东部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外贸为主导,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而西部、中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均衡性,不仅会影响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还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加剧。

研究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性,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需要关注并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1.2 收敛理论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应用收敛理论是指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地区或国家与增长速度慢的地区或国家之间在人均收入、生产率、技术水平等方面逐渐趋于一致的现象。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敛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异和收敛趋势。

收敛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地区或国家在一段时间内会逐渐减缓增长速度,而增长速度慢的地区或国家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迎头赶上,最终实现一种均衡状态。

这种均衡状态可能是由于技术的扩散、资本的流动、人力资本的积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经济增长中,收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收敛趋势,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在探讨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时,收敛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有助于深入解析不同地区间的收敛趋势和因素。

2. 正文2.1 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性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发达,拥有先进的产业和科技,经济增长较快;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相对落后,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增长相对缓慢。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研究——基于时间序列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研究——基于时间序列分析

很大的反差。在对这些矛盾 的争论和解释过程中,经济增长 使用的软件 为 E V i e ws 5 . 0 。
收敛、 B 收敛和随机收敛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 , 其 中仃 收敛和P
由C a r l i n o 和 Mi l l s ( 1 9 9 3 ) 及B e na r r d 和D u r l a r f ( 1 9 9 5 ) 提 出的,
系, 各国经济增长率 的差异不一定能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日趋扩大的事实与收敛理论所预测 的经济增长趋同之 间存在 收敛问题 的研 究才得到不断发展 。
总体看来 , 经济增长 收敛 问题 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三类 : 仃
以修正得到 。 另外 , 浙江 省缺 少 1 9 5 4年 的人均实际产 出数据 ,
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收敛 问题的不同看法 。新古典增 由于样本期过短和数据缺 失问源自 , 在本 文研究中予以剔除, 不
长理论认为 , 尽管一个有效经济范围内的不同经济单位 ( 国家、 会对结果产 生实质性影响 , 最终样本包括全国 3 O个省 ( 自治
地区甚至家庭) 之间在 发展 的初始阶段存在经济差异 , 但如果 区 、 直辖市)的人均实际产 出序列。 各省人均实 际产 出数据来
它们的经济增长条件相 同或相似 ,那么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增 源于《 新 中国 6 O年统计资料汇编》 , 是已经通过各省份同年商 长将会快于发达区域,它们之 间的经济差异将随时间推移而 品零售价格指数修正的数据 , 并选取 1 9 5 2 年为基期 。 其中山 逐渐缩小。而新经济增长 理论 则认 为影 响各 国经济增长率高 西省 由于缺乏人均实际产出数据 ,笔者用该省实际产 出总值 低 的主要原因是各国技术进步,与人均 产出差异没有必然联 与该省人 口总数相除得到每年 的数据, 再以1 9 5 2年为基期予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Y — — 稳态 时 的劳 动力有 效人 均产 出 ;
— —
“. f 1 —— 残差 。
二、 条件 收敛
条 件 收敛 在绝 对 卢收敛 的基础上 作 了一大 改进 , 进一 步放 宽 了假设 条 件 。条 件 卢收 敛 检验 考 虑初 始经 济增 长率 不 仅 与 初始 人 均 产 出有 关 ,
况符合新古典增长理论 的描述 , 但这与 中国的所
有制 结构 有一 定 的关 系 。
来检验现实经济增长 的收敛性 , 并不断完善趋 同 假说理论 。从 已有 的研究成果来看 , 中国区域经
济增 长差 异 的 收敛性 有 以下几 种 。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 , 最开始贫穷 区域的经
济增 长率大于 富裕地 区 , 如果 以 G P 人 均 G P D ( D )

绝 对 收敛
增长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 , 假设经济体 之 间具有 相似 的技 术水 平 和偏 好 , 么最 初 G P 那 D
( 或人 均 G ) 的地 区经济增 长率 会 高 , 也恰 DP 低 这 好符 合 绝对 /收 敛 的定 义 , 3 因此 , 改革开 放 以来 中
绝对 收敛 只是 检验 初始 人 均 国民收 人与其 增 长率 之 间的线 性 关 系 , 析 方 法 也 只 是 对 回归 分
f — 某个 区域 或经 济体 ; — Y —— f 区在 t “ 地 时期 的人 均产 出 ;
— —
绝对 收敛检验的假设前提是各个经济体是 封闭的, 而且 具有 相 似 的技 术水 平 和偏 好 等 经 济
特 征 , 而它 们也 具 有 相 同 的增 长 路径 和相 同的 从 稳 态水 平 , 一 假 设显 然 与事 实 不 相符 , 这 因此 , 近 年来 对 中国区域 经济增 长绝 对 J B收敛 的研究 文献 不多 , 学者们 主要 关注 的是 条件 口收敛 。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分析
第2 6卷第 1 O期
2 0 1 3年 1 O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UB EI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Un i v e r s i t y
V o l - 2 6 . NO. 1 0
Oc t . 2 01 3
从 上图可以看 出, 在1 9 8 5 -1 9 9 0期间 , 变异 系数 由 0 . 0 7 2 2
( 2 O l 1 ) 对浙江省各市 经济增 长的研 究得 出浙江 总体不存 在 盯 收敛 和绝 对 B一收敛 , 但存 在 比较明显的条件 B一收敛。

减少至 0 . 0 5 9 7, 呈 明显 的 一收敛 趋势 ; 在1 9 9 1 -1 9 9 3期 间 , 变异系数 由0 . 0 6 0 8增长至 0 . 0 6 3 4, 呈发散趋势 ; 在1 9 9 4—1 9 9 9 期间 , 变异 系数 呈 先下 降 , 后 基本 稳定 的趋 势 ; 在2 0 0 0—2 0 1 1 阶段变异系数 由 0 . 0 6 0 2 9减少 至 0 . 0 4 1 5 1 , 存 在 明显的 仃一收
变小 , 说 明这 n个 地 区间存在 盯一 收敛 , 相反, 则不 存 在 一
收敛 。

由于各 时期 的地 区经济平均值不同 , 比较其变异程 度就不 能采用标准差 , 而需采用标准差 与平均数的 比值来 比较 。因此 本文采用 3 1个地区人均 G D P值 的变异 系数 , 即各时期标 准差
势较明显 , 而在 1 9 9 1—1 9 9 3期 间存在 1 3发散 趋势 , 1 9 9 4— 1 9 9 9期 间无明显趋势。 [ 关键词 】 增 长收敛 ; 地 区差异 ; 盯一收敛 ; 绝对 1 3 一收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Economic Research 世界经济探索, 2016, 5(1), 1-6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6 in Hans. /journal/wer/10.12677/wer.2016.51001Research of the Economic Growth about the Convergence Problem in Central Regions of ChinaShoufu Zhang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Received: Mar. 10th, 2016; accepted: Mar. 27th, 2016; published: Mar. 30th,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is article is concentrated on the convergen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central regions of China during 1979-2014. Calculating the annual variable coefficient of the economic growth in each province, the study finds out that there is a decreasing tendency about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period. However, the variable coefficient has some drastic fluctuations in last 5 years. On the basis of the Solow-Swan model, regression equation to test the absolute β- convergence has been set up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an absoluteβ-convergence in cen-tral regions of China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period and it converges at a rate of 2.5% a year.However, when the investigation cycle is turned into 8 yea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growth of each province has a diverging tendency in a certain time. It also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in the economic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logic among these provinces in cen-tral regions of China, but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inconsistent.KeywordsThe Central Regions of China, The β Convergence中国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张首府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张首府收稿日期:2016年3月10日;录用日期:2016年3月27日;发布日期:2016年3月30日摘要本文考察了1979~2014年间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

通过计算每年各省经济增长的变异系数,发现变异系数在考察期内总体上存在降低的趋势,但是最近5年内变异系数出现了剧烈的波动。

在Solow-Swan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检验绝对β收敛的回归方程,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在考察期间内显著存在绝对β收敛,中部地区各省以年均2.5%的速度收敛。

但如果把考察期变化成每8年一个周期,结论是中间存在某一段时间,各省之间的经济增长是发散的,这也表明中部地区虽然在经济条件和发展逻辑上有诸多相似点,但是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并不完全一致。

关键词中部地区,β收敛1. 引言经济增长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经济学永恒的研究主题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但是,我国经济增长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地区内的经济增长出现趋同效应,即“俱乐部收敛”效应,而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却出现了失衡的现象,表现为东部沿海发展迅猛,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慢,这种差距在近几年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我国中部地区指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6省,其土地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0.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6.5%,GDP占全国GDP总量的21.7%,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80%左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分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经济分工中,中部地区的地理环境、产业结构、人口素质、资源储备、金融制度等条件基本相当,发展模式较为相近,因此中部地区内部的发展应该呈现“俱乐部收敛”的现象,本文首先对经济增长收敛的理论机制进行探讨,其次采用中部地区6省得经济数据实证中部地区的“俱乐部收敛”现状,最后根据实际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2. 经济增长收敛理论的文献综述经济增长的收敛问题之所以引起各国经济学者的广泛探讨,是因为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增长收敛现象并没有像理论提出初期的设想一致,在学者们的长期研究中,逐渐对收敛问题产生了新的理解。

国外对经济增长收敛理论的研究,始于Solow (1956)和Swan (1956) [1]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该模型指出在假定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且拥有相同的技术条件下,后发地区的增长速度应该比先发地区快,最终后发地区会赶上先发地区。

Baumol (1986) [2]采用美国各州的经济数据证实了各州人均收入出现了收敛。

Barro与Sala-i-Martin (1991) [3] [4]首先提出了“俱乐部收敛”的概念,即经济结构等条件相似的地区会出现经济增长收敛的现象。

Galor (1996) [5]从随机收敛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俱乐部收敛,其定义是基于时间序列之上,而Barro与Sala-I-Martin的定义是基于截面数据之上的。

Ben-David (1998)[6]和Deardorff (2001) [7]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俱乐部收敛”存在的理论依据。

国内对经济增长收敛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宋学明(1996) [8]研究了1978~1992年间中国各区域人均张首府收入增长的收敛性问题,指出人均收入增长在整体上存在绝对的β收敛。

魏后凯(1997) [9]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收敛,认为1952~1965年间内地与沿海地区的人均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趋势性缩小;1965~1978年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差距趋势性扩大;自1978年以来,内地与沿海地区的人均GDP 以每年大约2%的速度在缩小。

蔡昉、都阳(2000) [10]研究了我国1978~1998年的增长情况,指出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普遍的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大约是2.5%。

刘强(2001) [11]分别考察了我国1981~1989年以及1989~1998年的增长情况,认为我国地区间是存在β收敛的,但是有显著的阶段性和区域性。

另外,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使得新古典框架下的收敛机制在我国并不适应。

林毅夫、刘明兴(2003) [12]研究了1970~1997年间我国各省的对数人均消费标准差、人均GDP 标准差和人均工业GDP 标准差,研究表明东部地区收敛较明显,中部地区较弱,而西部地区则处于发散状态。

周亚虹等(2009) [13]利用中国1978~2006年间的30个省份的人均GDP 数据,采用半参数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结论为中国经济还处于加速增长的发散状态;发达地区正向收敛状态过渡,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发散现象更加明显,存在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追赶的趋势。

戴觅、茅锐(2015) [14]研究了我国不同部门之间的异质性特征和产业结构对各省经济收敛的影响,结论表明工业部门的收敛没有导致整体经济的收敛。

对收敛的概念包括β收敛、σ收敛、时间序列收敛等。

其中β收敛检验经济增长的β收敛系数,具体是考察后发地区的某些经济指标接近先发地区的速度。

Baumol (1986)最初提出的β收敛检验的方程为()0i i i i g y αβµ=++,其中i g 为i 区域的人均GDP 平均增长率,0i y 为i 区域的初期人均GDP 。

若回归结果显示β系数小于零,则意味着初期人均GDP 与该地区的GDP 增长率负相关,即存在β收敛。

σ收敛是指不同经济系统间人均实际GDP 的离差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下降。

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可以用人均实际GDP 的标准差σ来衡量:若1ττσσ+<,即标准差随着时间推移而缩小,则认为存在σ收敛。

以上两种方法适用于横截面的分析,而时间序列收敛适用于分析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收敛主要包括随机收敛、确定性收敛和Bernard-Durlauf 收敛。

本文将在β收敛的框架下分析我国中部地区的收敛情形。

3. 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中部6省1979年至2014年间的数据,样本长度为36年,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

由于1979年前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完全不同,所以本文没有选取1979年前的数据。

通过计算各年所有省份经济增长的变异系数(CV, variable coefficient),可以直观的看出6省在考察期间每年的产出差异。

计算结果见图1。

Figure 1.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provinces of the central regionduring 1979-2014图1. 1979~2014年中部地区各省变异系数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0.800.600.400.200.00张首府从考察期间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变异系数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1979~1989年间各省的变异系数逐步减小的,从0.65降至0.20,这表明该段考察期内各省的发展比较均衡,各省之间的发展速度的差异在逐步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