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古代植物书和农书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五大农书内容及作者简介20160105

古代中国五大农书内容及作者简介20160105

古代中国五大农书《氾胜之书》:西汉氾胜之著。

该书总结了两千多年以前以我国关中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经验,还讲述了南方的水田耕种方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书中对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对作了详细的总结。

书中总结出一种叫“区田法”的耕作方法,“区田法”把耕地分为上、中、下农区三种类型,通过深耕、勤浇、精管,使农作物获得高产。

还介绍了“穗选法”、“溲种法(浸种法)”等选种方法和育种方法,同时还总结了冬麦、春麦、大豆、桑等13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以及嫁接法、轮作、间作、混作等农业技术方面的内容。

该书现存3700多字,内容丰富。

作者:氾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汜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北)人,古代著名农学家。

他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

成书于公元6世纪30—40年代之间,是中国现存最早最系统完整的大型综合性农书,主要反映了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对秦汉以来黄河流域的旱地农业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标志着以精耕细作技术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农学也已臻于成熟。

全书共10卷,92篇,11万多字,其篇幅之巨在古农书中可谓罕见。

书中对农、林、牧、副、渔各方面都有详尽论述,被誉为农业百科全书。

全书的体例以系统严整著称,其内容含盖农、林、牧、渔、副等各业,首先重点讲述的是大田作物和蔬菜的种植、果树和林木的栽培以及动物的饲养等主要内容,接著讲述了酿造、食品加工等副业和兼述有实用价值的南方热带植物。

这种编写的体例,成为后世模仿的对象,先后传到日本、欧洲等世界各地。

作者:贾思勰(生卒年不详),青州(今山东寿平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北朝北魏末期和东魏,南朝宋至梁时期(公元六世纪),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他十分注重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自高阳太守卸任后,贾思勰就开始致力于农学研究,足迹遍至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作品:
1.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植物药物学著作,由神农氏所著,记录了中国古代的草药和植物知识。

2. 《草木状》:是中国南宋时期的重要农林业书籍,由王清园所著,记载了大量的农业作物和草木的种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3. 《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中所著的巨著,是中国最著名的本草学著作之一,全书共记录了1892种植物药物。

4. 《传瑞集》:是中国明朝朱权所编的一部中草药医学著作,收录了包括茶、草、木等各种植物的药用价值和使用方法。

5. 《四库全书·本草纲目拾遗》:是清朝乾隆年间康熙皇帝之子四阿哥胤礽编纂的一部综合性本草学著作,收录了大量的植物药物相关内容。

6. 《自然》: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的一部综合性自然科学著作,其中包括了对植物的分类和描述。

以上仅是一些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例子,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品在不同的文化和时期书写了植物的知识。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国四大农书是指《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

作者汜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

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

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种。

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汜书早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多所徵引。

清人辑佚本以洪颐所辑为优。

今人石声汉撰有《氾胜之书今释》、万国鼎撰有《氾胜之书辑释》。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

“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记述农﹑副业生产技术的科学著作。

作者王祯﹐字伯善﹐元代农学家和活字印刷术的改革家。

山东东平人﹐生卒年不详。

1295~1300年间王祯先后任旌德(安徽省)﹑永丰(江西省)县尹﹐积极倡导蚕桑﹑棉﹑麻。

后于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在收辑旧闻的基础上编成《农书》。

记载食物原料的农书

记载食物原料的农书

春秋时期,孔子编著的《诗经》记载了许多食物原料,如豆、麦、稻、粟、荞、稷、黍、菽、麻、苞茅、梁菽、稗米、糜米等。

《史记·晋书》中记载了许多粮食作物,如小麦、稻、谷子、大麦、荞麦、黍米、绿豆、赤豆、玉米、糯米、芝麻、大豆、油菜籽、大蒜、芹菜、甘蔗、葡萄、芦荟等。

《礼记·月令》中记载了肉类作物,如牛、羊、豕、鸡、鹅、鸭、鹿、麇、鹑、犬、猪、驴、马、麋、麂、鹤等。

《礼记·中庸》中记载了水果作物,如梨、枣、桃、李、柿、杏、枇杷、桂、橘、椰子、榴莲、苹果等。

《礼记·文言》中记载了蔬菜作物,如萝卜、芹菜、葱、蒜、茄、芥菜、豆角、芋头、茴香、蒲公英、苦瓜、芦笋、芥茉等。

跟传统文化相关的动植物书

跟传统文化相关的动植物书

跟传统文化相关的动植物书《传统文化中的动植物》一、莲花:水中的圣洁之花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动植物之一,被誉为水中的圣洁之花。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不仅象征着高洁、纯净和美丽,还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福气。

莲花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它有着粉嫩的花瓣和翠绿的叶子,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常常被用来喻示人的品质和境界。

莲花虽然生长在泥泞的水中,但它的花瓣却始终保持干净,不被污染。

这象征着一个人应该保持高尚的品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纯净的心灵。

莲花还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就是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常常被用来寓意吉祥如意和美好的未来。

人们常常把莲花作为装饰品放在家里,希望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二、熊猫:国宝的代表熊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喜爱的动物,也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熊猫不仅因为它的可爱形象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因为它代表着中国的保护动物和生态文化。

熊猫是一种濒危动物,只生活在中国的大熊山地区。

它有着圆圆的脸庞、黑白相间的皮毛和憨态可掬的形象,给人一种温柔、可爱的感觉。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球保护动物的象征。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熊猫的保护工作,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繁育基地,努力增加熊猫的数量,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熊猫不仅代表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还象征着和平与友谊。

熊猫是中国的外交使者,经常被赠送给其他国家作为礼物。

熊猫的形象被广泛应用在中国的文化产品中,如邮票、纪念币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菊花:秋天的明珠菊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推崇的花卉之一,被誉为秋天的明珠。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意义,被赋予了高雅、坚强和悲壮的象征。

菊花是一种生长在秋天的花卉,它有着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花形,给人一种肃穆、高雅的感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常常被用来喻示人生的哲理和境界。

菊花虽然在寒冷的秋天绽放,却能坚守自己的美丽和坚强。

这象征着人应该在逆境中保持坚强的意志,不被挫折打败。

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统称古代五大农书,可以说后三者实际上就是农学的延伸,在为农业发展的服务过程中,加上长期的实践活动,才导致他们的产生、发展和取得辉煌。

因此农学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实际上是最基础的学科,其它一切学科是为农学服务,以农学为中心。

历史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取得经验,是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优良传统。

在当今农业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果调转历史的船头,从历史中寻找经验,也许会得到满意的德答案。

那么农学史的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农学史的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农学史文献的学习。

在中国古代的农学史文献中,有五部农书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五大农书。

他们就是《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和《农政全书》。

了解这五部农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科学价值是首先要做的事。

《氾胜之书》:西汉氾胜之著。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书中总结出一种叫“区田法”的耕作方法,还介绍了“穗选法”、“浸种法”等选种方法和育种方法。

该书现存3700多字,内容丰富。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

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全书共10卷,92篇,11万多字。

书中对农、林、牧、副、渔各方面都有详尽论述,被誉为农业百科全书。

《陈敷农书》:宋代陈敷著。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谈论水稻栽培种植方法的农书。

陈敷自耕自种,下苦功夫钻研,于74岁时写完这部著作,对古代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祯农书》:元代王祯著。

全书共36卷,13.6万多字,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个部分,是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

《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著。

这是一部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

全书60卷,50万余字,书中汇集了有关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各种农具制造以及水利工程等农业技术和农学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农学之农书

中国传统文化-农学之农书

氾胜之像 中国传统文化-农学之农书悠久的农业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农学和农业技术知识理论。

从很早起,我国就出现了不少农学的专著,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向大自然进军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成果。

传到现在的最早的农学论文和农书,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

两千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古农书,包括现存和已经散失的,总数共有三百七十六种。

这三百多种农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性农书,一般以作物栽培、园艺、畜牧和蚕桑作为基本内容,而又以大田生产为主。

另一类是所谓专业农书,包括关于天时、耕作的专著,各种专谱,蚕桑专书,兽医书籍,野菜专著,治蝗书等。

下面介绍几部在我国农学史上、甚至在世界农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农书。

※《氾胜之书》《氾胜之书》的作者氾胜之生年、卒年、籍贯,都已没有可信的史料供作参证。

我们仅仅能从《汉书·艺文志》的“本注”,知道他“成帝时为议郎”,即在公元前32年至公元前7年在朝廷担任过“技术顾问”之类的官。

此外,唐代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引有刘向《别录》中“使教田三辅;好田者师之。

徙为御史”这么几句。

据记载,《氾胜之书》原为十八篇两卷,现存材料则只有三千五百多字。

是从《齐民要术》等一些古书中辑集而成。

这三千多字包含耕作的总原则,十二种作物的栽培,有着从选种、播种、栽培、收获至储种止的各个细节。

还有一些带神秘迷信色彩的“卜种”、“藏谷”方法。

此外有两项极特别的内容,是“治种”(处理种子)和“区(音o ū)种”(窝种)。

对耕作原理提出了一条基本法则:“趣(赶)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趣时”,是赶上雨前雨后最合适的耕地时间。

“和土”,是耕、锄、摩平、消灭土块,保持松软细密。

“务粪泽”,则是极力保持土壤的肥沃与水分。

这三件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精耕细作中,尽最大可能让土壤接受足够的降水,同时减低自然蒸发,用这些措施来“保墒”,而不多依靠灌溉。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怎样以人类自己的努力,适应时令、气候与土壤条件,争取较好收成的灵活方法。

简述中国古代主要的农学著作

简述中国古代主要的农学著作

简述中国古代主要的农学著作
中国古代农学著作非常丰富,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农学著作:
1. 《齐民要术》:作者是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是一部系统介绍农业生产技术和食品制作的著作,涵盖了种植、畜牧、水产、收割、储存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2. 《农书》:作者是明朝的张景岳,是一部全面介绍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著作。

书中介绍了种植、养殖、水利、农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对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了介绍,如深耕细作、稻田养鱼等。

3. 《农政全书》:作者是明朝的徐光启,是一部详细介绍农业生产技术和财政政策的著作。

书中介绍了种植、养殖、水利、农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对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了介绍,如深耕细作、稻田养鱼等。

4. 《稼穑纪事》:作者是清朝的吴其樑,是一部介绍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著作。

书中介绍了种植、养殖、水利、农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对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了介绍,如深耕细作、稻田养鱼等。

5. 《农具谱》:作者是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是一部介绍各种农具的著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农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对一些先进的农具进行了介绍,如犁、耙、蓑衣等。

这些著作对中国农业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和传承。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国四大农书是指《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

作者汜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

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

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种。

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汜书早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多所徵引。

清人辑佚本以洪颐所辑为优。

今人石声汉撰有《氾胜之书今释》、万国鼎撰有《氾胜之书辑释》。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

“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记述农﹑副业生产技术的科学著作。

作者王祯﹐字伯善﹐元代农学家和活字印刷术的改革家。

山东东平人﹐生卒年不详。

1295~1300年间王祯先后任旌德(安徽省)﹑永丰(江西省)县尹﹐积极倡导蚕桑﹑棉﹑麻。

后于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在收辑旧闻的基础上编成《农书》。

我国古代五大农书

我国古代五大农书

龙源期刊网
我国古代五大农书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4年第33期
我国古代有大量的农业科学著作,其中有《汜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统称为“五大农书”,是我国古代农学著作中的杰作。

《汜胜之书》是西汉汜胜之所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书中总结出一种叫“区田法”的耕作方法,还介绍了“穗选法”“浸种法”等选种、育种的方法。

该书现存三千七百多字,文字不多,内容却很丰富。

《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著,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全书共十卷,九十二篇,十一万多字。

书中对农、林、牧、副、渔各方面都有详尽论述,被誉为“农业百科全书”。

《陈敷农书》系宋代陈敷所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谈论水稻栽培种植方法的农书。

陈敷自耕自种,下苦功夫钻研,于七十四岁时写成了这部著作,对古代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祯农书》是元代王祯所著,全书共三十六卷,十三万六千多字,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个部分,是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

《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著。

这是一部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全书六十卷,五十多万字,书中汇集了有关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各种农具制造以及水利工程等农业技术和农学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古农书概述1

古农书概述1

12 植保类(20种) 1) [清]陈芳生《捕蝗考》,我国最早的捕蝗专书。 2) [清]顾彦《治蝗全法》,4卷,我国历史上篇幅 最大、内容最全的一部治蝗专书。 13 农具类(7类) [唐]陆龟蒙《耒耜经》,640多字,是记述江东 犁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文献。 [宋]曾之谨《农器谱》,3卷,为我国历史上系 统记述农具的第一部专著。
10 果树类 1)[宋]韩彦直《桔录》,3卷,主要记述温州 地区柑橘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农书,是世界 上最早的一部柑橘专书。 2)[宋]蔡襄《荔枝谱》,是记述古代福建荔 枝栽培技术和贮藏加工的最早专书。
11 蔬菜类 1) [宋]陈仁玉《菌谱》,900余字,为我国最早的 一篇食用菌谱。 2) [宋]僧人赞宁《笋谱》,1卷,介绍笋的栽培、 产地和加工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竹笋专书。 3) [明]朱棣《救荒本草》,4卷,我国古代最有价 值的一部救荒植物著作。
3
王祯《农书》。元王祯撰,13.6 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兼论南 北农业的全国性农书。其中《农 器图谱》将百余种农业机械绘图 说明,是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 篇幅占了全书的五分之四,附有 农具图270余幅。
4《农政全书》,明徐光启撰。 60卷,70万字。是一部系统总结 历代农业政策和农业科学技术并 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大型综合性 农书。《农政全书》是一部总汇 千载集大成的农业著作,是研究 我国传统农业极为重要的历史遗 产,在国际上也有很大影响。
2. 《农桑衣食撮要》,元鲁明善撰,2卷, 1万余字。按月逐条列举农家应做的农事, 写明操作步骤,技术方法,注意事项。 是元代地方性月令农书。 3. 《农圃便览》,清丁宜曾撰,为清代日 照地区的月令农书。
3 通书类农书
实际上是农村的日用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到农 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相当分量 的迷信活动。 《居家必用事类全书》,撰者不详,分成十集, 其中三集专述农桑生产技术,养马法,养牛法, 养禽法和养鱼法。为元代日用百科式通书。 《便民图篡》,明邝番(?)撰,16卷,这是 一本明代苏南地区供农村日常生活及农事活动 翻检用的通书。

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

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

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分别是《齐民要术》、《氾胜之书》、《农书》和《农政全书》。

这些书籍都是古代农业技术的经典之作,对于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这四部农书进行详细的介绍。

1.《齐民要术》《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北魏的贾思勰,这是一部系统总结古代农业技术和经验的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书的里程碑。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农田耕作、种植、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同时也介绍了家畜饲养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这本书对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对世界农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氾胜之书》《氾胜之书》的作者是西汉的氾胜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书之一。

该书主要涉及农田耕作、种植、灌溉、施肥等方面的技术,同时也介绍了农业生产中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因素。

该书注重实践,语言简练,对于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农书》《农书》的作者是元朝的王祯,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农书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农田耕作、种植、灌溉、施肥、植保、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并且还介绍了各种农业器械和农村生活用品等方面的知识。

该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农政全书》《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朝的徐光启,这是一部大型农书,全书共分18卷,涉及农业政策、农田水利、土地利用、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等多个方面。

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农书的集大成者,不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而且引入了西方农业知识,是中国古代农书的巅峰之作。

该书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这四部农书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经典之作,它们在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书籍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书籍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遗产之一。

它们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世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
1. 《神农本草经》:古代中国记载植物的经典著作,记载了数百种中草药的性质、功效和用途。

2. 《草木子》: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记载了大量植物的名称、性质及栽培方法。

3. 《历代草书》:唐代文人韦应物所著的植物志书,收录了众多植物的名录和描述。

4. 《物种起源》:英国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著作,该书提出了进化论,其中对植物的进化和适应性有详细描述。

5. 《植物界志》:德国植物学家卡尔·林奈的著作,该书系统地记录了当时已知的植物种类,并提出了现代植物分类法。

6. 《植物灌溉》:古代罗马工程师塞维鲁斯的著作,记载了古代罗马的植物灌溉技术。

7. 《草木春秋》:古代日本记录植物的书籍,是日本最早的植物学著作之一。

这些著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都有重要地位,为后世的植物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我国古代已种植的农作物本草纲目

我国古代已种植的农作物本草纲目

我国古代已种植的农作物本草纲目我国古代的农作物真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让人不禁想起那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古人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应用可谓是非常讲究,像《本草纲目》这样的书籍,简直就是当时的“百科全书”,里面的内容丰富到让人惊叹,简直是个宝库!想想吧,光是粮食作物就有稻、麦、豆,什么红豆、绿豆,都是心头好。

大米是家常便饭,早上起床煮一锅热腾腾的米饭,那香味真是让人食指大动。

说到稻米,古代人真是对这玩意儿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稻田里一片绿油油的,夏天的微风一吹,简直就像波浪一样,别提多好看了。

古人说,米能养人,没米可真是心里发慌。

再说那小麦,磨成面粉后做成的饼子、面条,谁能抵挡得住?从小就听老一辈说,吃饺子要趁热,才有那味道,真是讲究!而且古代人还有个习惯,农忙的时候大家一起下地,汗水淋漓,一边干活一边聊,那个气氛就像一场盛大的聚会,热闹得很。

而说到豆类,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红豆、绿豆,还有黄豆,各种各样的豆子,做成的汤、粥,都是美味。

而且豆子还有个神奇的地方,就是营养丰富,古人可是很懂得保养身体的,吃豆制品、喝豆浆,养生的道理早就掌握得透透的。

再加上豆子还可以做成豆腐,简直是万金油,炒、煮、凉拌,样样都行。

除了粮食作物,古人还种了不少蔬菜和水果。

什么白菜、菠菜、胡萝卜,样样都不能少。

每到春夏,菜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真是好不热闹。

人们会一边忙着收菜,一边讨论天气,聊聊家长里短,简直就是个小社区。

再说那些水果,桃子、李子、苹果,吃上一口,水分十足,酸甜可口,心情都跟着飞扬起来。

古代人对农作物的种植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选种、施肥、除虫,那都是一门大学问。

农民伯伯们可不简单,听说他们会根据天象、土壤来调整种植方式,真是聪明得很。

人们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不怕日晒雨淋,把一颗颗小种子播撒进土地里,盼望着丰收的那一天。

想想那些颗粒归仓的情景,真是让人感动。

老话说“人勤地不欺”,古人深谙其道,勤劳的付出总会有回报。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原创版)
目录
1.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的重要性
2.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的种类
3.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的内容
4.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的影响
正文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的植物文化、农业技术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代,人们为了记录植物的知识,创作了许多关于植物的书籍,这些书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植物志,这是专门记录植物的书籍。

古代的植物志通常按照植物的属性、生长环境、用途等进行分类,对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如《尔雅》、《本草纲目》等书就是古代植物志的代表作。

第二类是农书,这是专门记录农业技术的书籍。

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因此农书的地位十分重要。

农书中不仅记录了农作物的种植技术,还涉及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土地的改良等方面的知识。

如《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书就是古代农书的代表作。

第三类是文学作品,这是以植物为题材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植物常常被用作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寓意哲理等。

如《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中就有许多关于植物的描绘。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植物学知识,还影响了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医药学领域,古代植物志中的记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药物;在农业领域,古代农书中
的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文学领域,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植物的描绘为后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我国历史最早的科学农业著作

我国历史最早的科学农业著作

我国历史最早的科学农业著作《农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科学农业著作,也是我国农业科学的基石。

一、作者的出现《农书》的作者是秦朝时期的农业著作家,他在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86年期间,以自己对植物、气候、土壤等有深入了解的写作。

其实,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农学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农业科学。

二、全书概述《农书》分为十五篇:第一篇介绍土壤和田田地;第二篇阐述农艺分类;第三篇介绍农艺如何改良;第四篇介绍栽培习惯;第五篇介绍植物如何改良;第六篇介绍养蜂类;第七篇介绍植物的长期施肥;第八、九篇介绍田园植物生产;第十篇介绍作物的收获;第十一篇介绍畜牧业的施肥;第十二篇介绍运培施肥;第十三篇介绍土地管理;第十四篇介绍水利保护;第十五篇介绍农机。

全书包含灌溉技术、农业施药技术、农机技术、果园管理技术等内容,是一部颇具深度和广度的农业著作。

三、科技内容《农书》是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一部很有代表性的著作,从技术、施肥、果园管理、灌溉、畜牧业、种植护理诸多方面,无不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比如,它提出,封育樹園时应注意植物之间的距离以及園院之间的位置,以防止海水及颱風侵襲等;建議采用漏斗装置来做稻田灌溉,重新定义当地水路系统;通过研制早来耕作,科学农事,改良垦殖,建议运用园艺林业以及木料来搭建城市。

早在古代就有非常完善的农业科学知识体系,为中国的后续发展和发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四、贡献《农书》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农业著作,不仅让我们看到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而且它还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为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提供了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为当今农业技术发展又得到了不小的借鉴。

所以,我们都应该对《农书》表示深深的敬意,因为这部书为我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

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

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本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汜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

作者汜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

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

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麻、瓜、瓠、芋、桑等十几种。

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汜胜之具有突出的重农思想。

他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又无粟者,弗能守也。

夫谷帛实天下之命。

”把粮食布帛看作国计民生的命脉所系,是当时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共识;汜胜之的特点是把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中“齐民”,指平民百姓。

“要术”指谋生方法。

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富有经验的老农当中获得的生产知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亲身实践与体验,认真分析、系统整理、概括总结才完成的。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533年-534年),它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书中内容也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的重要性
2.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的种类
3.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的内容
4.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的流传与影响
正文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是研究古代农业、医药、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资料。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特性、药用价值以及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记录下了许多关于植物的知识。

这些书籍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植物学知识,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文化信仰等方面的特点。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植物志:这类书籍主要记录了植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基本信息,如《尔雅》、《本草》等。

2.草药典籍:这类书籍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药用价值和药用方法,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

3.农书:这类书籍主要介绍了农作物的种植技术、耕作制度等,如《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

4.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关于植物的描述和描绘,如《诗经》、《楚辞》等。

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内容丰富,不仅包括了植物学、医药学、农学等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文化、历史、哲学等领域。

这些书籍中的植物知识,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许多草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中;《齐民要
术》中的农业技术知识,对后世的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古代记录植物的书籍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和文化遗产。

我国历史最早农业著作

我国历史最早农业著作

我国历史最早农业著作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汜胜之书》。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

《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

《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书中记载黄河中游地区耕作原则、作物栽培技术和种子选育等农业生产知识,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书中还总结了当时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古代植物书和农书夜读《耕堂读书记》至《我的农桑畜牧花卉书》一篇,见孙犁先生有的书,我也有;先生的一些感受,亦与我相同,不禁会心一笑。

近年来嗜读杂书,古代植物书和农书尤其爱读。

究其原因,不知是读书人那份田园情节在作怪,还是因为生长于生产建设兵团,父亲又是农艺师,对于农事,自有一番亲近感。

对于自由喜好文史,又有了一点年纪的我来说,这类古代植物书和农书确实好看,一是言之有物,不像有些应景的诗文,空洞、苍白,读之令人生厌。

也不像现在那些科学著作,抽象、啰嗦,让人读不下去。

古代的农书和植物书,尤其是私人作品,其作者往往亦耕亦读,书中有田园情致,有博物知识,有文字功夫,篇幅又多短小,枕上读之,焉能使人不快?这些受近代实验农学影响之前有关植物和农业的著作,虽一直未受藏家重视,散佚较多,但依然有一定的数量。

仅就农书而言,据王毓瑚在《中国农学书录》中记载,有542种,其中流传至今的约300余种。

北京图书馆主编的《中国古农书联合目录》则收录了643种,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遗憾的是出版方面,已经出版的品种就够少,每次印刷数量又很少,有时只有区区数百册,新书固难寻,旧书价更高,薄薄百页的小册子,旧书网上卖到百元,四册《授时通考校注》竟然标价上千元,许多书只好在网上寻找电子版或复印本。

书既得之不易,不免就会有敝帚自珍的意思,从网上购买了若干小雅书套,现在又拍了照片,并附以简短的文字,写成这篇博文。

对于这些普普通通的书籍来说,是真够奢侈的了。

农圃便览中华书局1957年一版一印3000册,作者是清代的丁宜曾,著名农史学家王毓瑚校注。

之所以花费80元来买这本只有百来页的簿册,是因为在一篇谈论红楼饮食的文章中,提及《农圃便览》记载了“茄鲞”的名字和制法,由此引发了阅读的兴趣。

实际上,虽然记载了100多种食物的加工方法,70多个菜肴、点心,成书于清乾隆二十年的《农圃便览》是一部农书,农耕、气象、饲养、园艺、饮食的内容都很丰富。

因其内容多有得自作者山东日照西石梁村“躬亲农圃”的经验,读来确有一种朴实的亲切感。

至于“茄鲞”的做法,看来与《红楼梦》差异甚大:“立秋茄鲞:将茄煮半熟,使板压扁,微半盐,腌二日,取晒干,放好葱酱上面,露一宿,瓷器收。

”,没有如刘姥姥所说用十来只鸡来配它,是地道的农家风味。

种树书本书系系中国古农书丛刊综合之部的一种,托名唐代郭橐驼著,实为明代俞宗本编著。

康成懿校注,农业出版社62年一版一印2100册,购价55元。

书内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果树嫁接技术的专著,在科技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据胡道静先生考证,此书内容大部本自南宋初人吴怿著《种艺必用》和元初张福著《种艺必用补遗》,并从《永乐大典》中发现此二书,钩稽校注,由农业出版社1963年出版,余前已购得。

辛稼轩曾有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道出多少无奈。

而我年过四十之后,心绪渐平,乐读此类书也。

郡县农政本书从包世臣所著《齐民四术》“农”部摘出,用《郡县农政》之名出版。

共分七部分,依次为辨谷、任土、养种、作力、蚕桑、树植、畜牧。

该书注重实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在江淮一带成为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农书。

作者为清代包世臣,曾师从邓石如学篆隶,后又倡导北魏,晚年习二王,著有书论《艺舟双楫》,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书购于孔网,价38元,由农业出版社1962年出版,仅印700册,较为稀见。

所喜《齐民四术》已由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当不难致。

养余月令这是一部注重养生的月令体农书。

所谓月令体,是指按月列出每月所应从事农事活动及其方法的农书,除本书外,此类体裁的农书我还买过《四民月令》、《农圃便览》、《农桑衣食撮要》。

古人最重天人合一观念,要求人们顺应天时,用之于农业,则要作到“不违农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从网上零星的资料中,看到《养余月令》中有关花馔的记述,有关黄酒白酒烧酒的记述,颇感兴趣,就订购了一本。

中华书局1956年一版一印1100册,价65元。

梭山农谱作者刘应棠,江西奉新人,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厌倦科考,带着妻儿隐居梭山,以读书、饮酒、务农为乐,学者称其为梭山先生。

《梭山农谱》分耕、耘、获三卷,记述了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及当时用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所有工具,较为全面反映了明清赣西北山区的农耕技术,属于地方性农书。

本书由农业出版社1960年出版,列入中国古农书丛刊综合之部。

前在孔网买过一册,卖家不讲信用,寄来的书品相极差。

在“眼一亮书店书店”订其他农书时,见其品好价廉,重新订购了一册。

农候杂占《农候杂占》四卷,清代梁章矩编著,卷一为十二个月逐月占候,卷二至卷四分类列出天象、物象乃至草木虫鱼等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谚语,《四库全书》列入子部农家类,我购买的是1956年中华书局的校刊本,价60元。

占候,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视天象变化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或根据天象变化预测自然界的灾异和天气变化。

其实在古人天人合一观念下,二者是一回事。

评者认为“此书于古今占验之说,凡有涉农候者,无不采录”,为后人保存、提供了大量农业气象方面的资料,但亦指出由于受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书中也掺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

从这些“封建迷信的东西”,我倒体会到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这是我们现在缺乏的东西。

田家五行选释《田家五行》三卷,每卷分为若干类。

上卷自“正月类”至“十二月类”,每月按日序记载占候;中卷是天文、地理、草木、鸟兽、鳞鱼等类,大部属于物候性质;下卷是三旬、六甲、气候、涓吉、祥符等类,作者是元朝娄元礼。

我手上这本金吾卫仅为选辑,系江苏省建湖县《田家五行》选释小组,将原书五百多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合为天文、地理、草木、鸟兽、鳞虫、气候、杂物、三旬、月占类,共九节85条,加以意释,定名为《田家五行选释》,由中华书局1976年出版。

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出于“批判继承”的需要,许多古代典籍在校注出版时都不同程度地遭到删节,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好在价格还便宜,只有8元,聊胜于无而已。

农学合编农学合编,清末杨巩编著,排印本,中华书局1956年一版一印900册,友人赠送。

其人其书相关的资料都较少,其书是采辑诸书而成,有些像《授时通考》,但规模和精细程度均无法与官修的《授时通考》相比,但由于此书晚出150余年,已涉及西洋农学之领域,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长沙刻本名曰《中外农学合编》。

且其后西方近现代农业科技大量引入,农书体裁的著作基本不再出现,因此属于农书中保存资料较丰富的,如蔬菜栽培方面,《农学合编》共汇集了57种栽培蔬菜,基本可反映清末我国农业生产的状况。

其编者杨巩,长沙人,陈宝琛主政湖南期间,杨巩曾任帮办,参与创办和丰火柴公司和宝善成机器公司,应该是当时读书人中比较注重实学的,其余情况不详。

农言著实评注农言著实评注,清代杨秀元著,农业出版社1989年出版,列入中国农书丛刊关中农书之部。

购价35元。

杨秀元,字一臣,陕西三原人,半耕半读,因此自号半半山庄主人。

此书有“家训”性质,写成于道光年间,咸丰六年(1856)由其子杨士果刻版印行。

本书以清中叶关中渭北地区小麦生产为中心内容,分“示训”、“杂记”两部分。

“示训”按农历月份顺序排列,“杂记”按条目列出应注意的事项,反映关中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作为私人著作,《农言著实》重视实际,不象官修农书那样连篇累牍地照抄前人著作,而更多是自己生产经验的总结,杨秀元将自己的著作名为《农言著实》就是这个意思,自称“言岁时占验.早晚种植与一切锄耕获之事特详,老于农者,或不能知也”。

可惜的是,书中“家训”性质的内容,注者竟然做了删节,对于农学史研究者来说无可厚非,但对于想了解一些民俗资料的普通读者,却是大损失。

全芳备祖《全芳备祖》是宋代花谱类著作集大成者,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

书分前后两集,前集二十七卷,为花部,分记各种花卉。

后集三十一卷,其中果谱九卷,卉谱三卷,草谱一卷,木谱六卷,农桑谱三卷,蔬谱五卷,药谱四卷。

著录植物150余种。

每种植物之下又分三大部分,一是“事实祖”,记载古今图书中所见的各种文献资料;一是“赋咏祖”,收集文人墨客有关的诗、词、歌、赋。

一是“乐赋祖”,收录有关的词,以词牌标目。

此书刻本国内早已失传,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部抄本。

此次农业出版社影印本,系依据日本皇室藏宋刻《全芳备祖》残卷,配以国内抄本,列入《中国农学珍本丛刊》。

群芳谱诠释《二如亭群芳谱》,明代植物学著作,编撰者明代王象晋,自称明农隐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其以《全芳备祖》为蓝本,用10多年时间编成此书。

全书30卷,内容按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等十二谱分类,记载植物400余种,每一植物分列种植、制用、疗治、典故、丽藻等项目。

农业出版社的这部《群芳谱诠释》,1985年1版1印3650册,列入中国农书丛刊综合之部,由著名农史学家伊钦恒校注并加以诠释,对了解所载植物有较高参考价值。

不过该书“略于种植而详于疗治之法与典故艺文”,在出版过程中校注者删去了全部典故艺文,并对部分植物重新排序,使内容与原貌差异甚大,对于我这种不搞农学、更注重艺文的人来说,又得说“可惜”了。

购入价160元。

广群芳谱本书系康熙皇帝命儒臣编订,共100卷,内容按天时、谷、桑麻、蔬、茶、花、果、木、竹、卉、药十二谱分类,“一编在手,疑四序之皆春;百物罗前,如万方之并贡”,是古植物书之集大成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介绍此书:“盖因明王象晋《群芳谱》而广之也。

”,说明此书名称的由来,至于内容,“实则新辑者十之八九,象晋旧文仅存十之一二也。

”版本方面,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台湾艺文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上海书店影印民国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和河北人民出版社排印本。

我所有者为上海书店版,平装四册,价280元。

植物名实图考是从汪曾祺先生的文字里知道这本书的,据说汪老写作时案头常备二书,一为辞海,二就是此书。

到处搜求不得,某日,好友携此书与《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见赠,稍翻即发现此书不仅科学严谨,而且图文并茂,颇有文字趣味,大喜过望。

《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七万一千字,记载植物一千七百十四种,分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等12类,对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产地等叙述较详,并附图一千八百多幅。

作为一部科学价值比较高的古代植物学专著,其地位被古今中外学者所公认。

其科学价值,一是纠正了一些本草学家的错误;二是附图特别精确;三是很多植物后来中名定名以其为依据,故深受中外学者之重视。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作者吴其濬,河南固始县人,先后任翰林院修纂,江西、湖北学政,兵部侍郎,并官至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省总督或巡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