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肖尔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1965)

合集下载

第6讲 20世纪50-60年代的管理思想(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第6讲   20世纪50-60年代的管理思想(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规律的理论。
6.突变论
研究客观世界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
五、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认识论基础 :现代科学思想
1961年12月,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 孔茨发表《管理 理论的丛林》,指出在西方,只是到了本世纪,特别 是到了40年代,才对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 最早的一批著作都是由一些富有实际经验的管理人员 写出来的,如泰罗、法约尔等人。到了60年代初期, 管理方面的学术论著却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带来了众 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局。 20世纪初,泰勒对车间一级管理所进行的有条理的分 析和法约尔从一般管理观点出发对管理经验进行的深 刻总结等。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已萌发得过于滋蔓, 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的一片丛 林。
得了巨大的突破,推动了整个世 界经济的发展。
(1)蒸汽机的发明,是能源的第一次革命,将人类领进了工业文 明时代。(2)计算机的诞生、应用及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 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对管理理论也是一个 巨大的推动力。(3)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应用。给工业和生活带 来了巨大的变革。(4)人类的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 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
现代管理理 论的主要特 征和内容
现代管理理 论对管理思 想的发展
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战后经济的重建 现代管理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当中 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 对现代管理理论有重大影响。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成 为超级大国,而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的国家。
“老三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新三论”是指耗散结 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大学期间必读书目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大学期间必读书目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大学期间必读书目1.《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2.《国富论》亚当.斯密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3.《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杜尔哥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4.《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商务印书馆1904年版5.《人口原理》马尔萨斯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商务印书馆1904年版7.《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8.《经济分析的基础》萨缪尔森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9.《通向奴役的道路》哈耶克商务印书馆1969年版10.《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熊彼特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西方管理学名著1.《组织结构与设计》杰伊洛希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2.《管理思想的演变》雷思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3.《管理的新模式》利克特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版4.《经理的性质》明茨伯格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5.《组织效能评价标准》西肖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6.《管理决策的新科学》西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7.《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梅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8.《人类动机理论》马斯洛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9.《渴求成功》麦克利兰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10.《组织与管理一系统与权变的观点》卡斯特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年11.《管理决策新论》弗鲁姆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年版12.《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13.《z理论》大内中国社科出版社1984年版14.《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中国社科出版社1997年版15.《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约尔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新知新论综览1.《创业管理人》文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2.《领导引擎》诺尔.M.蒂奇3.《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德鲁.葛洛夫4.《再造宏基》施振荣5.《道路,只有一条》具滋暻6.《第五项修炼》波德.圣吉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7.《脱胎换骨的管理人》丹尼尔.阿洛兹西南财大出版社1998年版8.《红色地带》刘士平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版9.《活力企业》赫尔曼.基尔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0.《现场管理者才干增长必读》(日)新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11.《杰克.韦尔奇自传》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12.《惠普之道》戴维.帕卡德13.《王永庆谈中国式经营管理》王永庆14.《发现利润区》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15.《巴菲特投资策略》巴菲特16.《李嘉诚传》李嘉诚1.《企业文化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2.菲利浦科特勒,《市场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3.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4.朱永新,《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美]杰克.吉多等著,《成功的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6.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8.罗恩彻诺《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高盛文化》10.《杰克韦尔奇自传》11.彼得柯利尔,戴维霍罗威茨《洛克菲勒王朝》,上海译文出版社12.《胡雪岩》:一个中国钱庄银行家的成长历程13.《读书》杂志14.曾国藩《冰鉴》15.《孙子兵法》16.《三国演义》17.《合同法》,崔建远18.《商法》,韩长印19.《成功的特质》,斯夸尔20.《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阿兰拉金21.《卓越领导者的三大财务风格》,泰德普林斯22.《每一次都做对做对决策》,卢达科金娜。

30本经典的管理学著作

30本经典的管理学著作

第1部《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第2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第3部《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第4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第5部《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第6部《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第7部《个性与组织》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第8部《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第9部《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第10部《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第11部《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第12部《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第13部《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第14部《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第15部《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第16部《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 第17部《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第18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第19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第20部《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第21部《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第22部《Z理论》威廉·大内(美国1943—)第23部《转危为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第24部《总经理》约翰·科特(美国1947—)第25部《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第26部《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第27部《巨人学舞》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第28部《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1947—)第29部《企业再造》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第30部《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

韦伯的组织理论

韦伯的组织理论

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与泰勒、法约汞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马克斯韦伯生于德国,曾担任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

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模式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马克思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了解韦伯的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Legal Authority):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对于传统权力,韦伯认为:人们对七服从是因为领袖人物占据着传统所支持的权力地位,同时,领袖人物也受着传统的制约。

但是,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并不是以与个人无关的秩序为依据,而是在习惯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

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效率较低,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而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他必须以不断的奇迹和英雄之举赢得追随者,超凡权力过于带有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神秘的启示。

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

原因在于:⑴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

管理类联考参考书籍

管理类联考参考书籍

管理类联考参考书籍管理类联考参考书籍推荐管理者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管理类联考参考书籍,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管理类联考参考书籍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这本薄薄的书里,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一个重要的定律: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因此,在管理别人之前,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

德鲁克也给出了有效管理者必须养成的五种习惯:正确统筹时间;致力于对外界的贡献;重视发挥长处,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集中精力在少数主要领域;做有效地决策。

2.《孙子兵法》企业管理中,战略制定与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是一部兵书,但《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兵者,诡道也”,”久暴师则国用不足”等战略思想经历2500余年检验,一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等奉为至宝。

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商学院也将《孙子兵法》融入MBA战略课程中。

3.《领导力21法则》“领导力就是领导力,不论你身在何处或从事怎样的工作。

时代在改变,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文化也因为地域不同而有差异。

但是真正的.领导原则却是恒定不变的……”美国著名领导力大师约翰·麦克斯韦尔如是说。

在本书中,麦克斯韦尔先生描述了影响力法则、过程法则、哈顿法则、根基法则在内的21项领导力法则,想拥有非凡的洞察力,想要修炼所向披靡的实战能力,马上开始21法则训练。

4.《基业长青:理想公司的成功理念》1994年,通过对包括惠普、宝洁、3M和索尼等18个行业领袖成功企业的研究,吉姆·柯林斯给出了伟大的公司何以伟大的答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自我改革、自我反省,使优势成为公司的特性。

其人性化视角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5.《从优秀到卓越》某年《商业周刊》十佳商业书。

吉姆·柯林斯耗费5年时间,对1965年来《财富》杂志列入500强的1400多家企业进行分析,得出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只有11家公司实现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的跨越。

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

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

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多阅读一些经典的管理学书籍,从中积累一些管理之道。

店铺为大家汇集了管理者学必读的管理学经典书籍,希望大家喜欢!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精选:1. 《新社会——对工业秩序的新革命》彼得.F.德鲁克2. 《二十一世纪管理面临的挑战》彼得.F.德鲁克3. 《旁观者》彼得.F.德鲁克4. 《管理论的丛林》 [美]哈罗德·孔茨5.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6. 《管理学》 [美]哈罗德·孔茨7. 《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8. 《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9.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10.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大内(美国1943—)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大全:1. 《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2. 《组织》赫伯特·西蒙3. 《管理决策新论》弗鲁姆 19734. 《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5. 《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6. 《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7. 《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菲利普·科特勒、埃迪尤阿多·罗伯特著8.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9.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10.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11. 《工作与人性》 [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12.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13. 《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14. 《公司战略计划大败局的分析》亨利.明茨伯格15. 《管理实践》 [美]彼得·德鲁克16.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17. 《权力的两面性》 [美]戴维·麦克利兰18. 《帕金森定律》 [英]诺斯古德·帕金森19. 《普通企业管理学》 [德]京特·沃厄20. 《现代管理原理》 [美]亨利·艾伯斯21. 《高度生产率的秘密——巴克制——工作效率分析与管理》[日]门田武治22. 《生产管理基础》 [美]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23. 《工业管理与组织》 [美]亨利·西斯克24. 《管理思想的演变》 [美]丹尼尔·雷恩25. 《组织行为学》 [美]斯蒂芬·P·罗宾斯26. 《组织心理学》艾德佳.沙因27. 《人类动机理论》马斯洛 194328. 《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 [英]约翰·邓宁29. 《寻求优势——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 [美]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30. 《超前管理——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决策》[美]L·普拉凯特和G·黑尔31. 《现代管理论》 [日]占部都美32. 《当代管理学》 [美]戴维·R·汉普顿33. 《管理华尔兹》 [澳大利亚]G·辛格和M·华菜士34. 《管理诀窍》 [美]诺斯古德·帕金森和拉斯托姆吉35. 《开发科技人员的管理才能》 [美]M·K巴达维36. 《有效的管理者》 [美]彼得·德鲁克37. 《公司的概念》彼得.F.德鲁克38. 《创新与创业精神》彼得.F.德鲁克39. 《不连续的年代》彼得.F.德鲁克40. 《工业人的未来》彼得.F.德鲁克41. 《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42. 《经济与社会》 [德]马克斯·韦伯43.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44. 《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45. 《组织与管理》巴纳德 194846.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47.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48.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梅奥49. 《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50. 《领袖论》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51. 《个人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52. 《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53. 《管理行为》 [美]赫伯特·西蒙54. 《转危为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55. 《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56. 《乱中取胜》 [美]汤姆·彼得斯57. 《志在成功》美]汤姆·彼得斯58. 《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59. 《巨人学舞》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60.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1947—)61. 《第五代管理》查尔斯.萨维奇62. 《企业再造》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63. 《企业行动纲领》迈克尔.哈默64. 《企业X再造》詹姆斯.钱匹65. 《改革公司——企业改革的宣言书》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66. 《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67. 《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68. 《渴求成就》 [美]戴维·麦克利兰69. 《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 [美]约翰·科特70. 《权力与影响》 [美]约翰·科特71. 《变革的力量》 [美]约翰·科特72.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美]约翰·科特73. 《新规则后工业化社会制胜策略》约翰.科特74. 《总经理》 [美]约翰·科特75. 《合作竞争大未来》[美]尼尔·瑞克曼、劳伦斯·傅德曼、索察·鲁夫76. 《企业倒闭——原因和对策》 [日]安田龙平77. 《董事》 [英]鲍勃·特里克78. 《看得见的手》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79. 《企业生命周期》伊查克.爱迪思80. 《跨边界管理跨国公司的经营决策》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苏曼特拉.高沙尔81. 《定位》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82. 《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83. 《新管理方格》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84. 《领导难题——方格解法》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85. 《非理性的时代——掌握未来的组织》查尔斯.汉迪86. 《把握创新》詹姆斯.M.阿特拜克87. 《彼得原理》劳伦斯.J.彼得88. 《君主论》马基亚维利89. 《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卡内基90. 《动机与人格》马斯洛91. 《工作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斯奈92. 《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美)帕斯卡尔,(美)阿索斯93. 《管理团队·成败启示录》梅雷迪思·贝尔宾94. 《跨国管理教程. 案例和阅读材料》 (美) 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95. 《产品创新战略》罗杰斯96. 《超越确定性——组织变革的观念》:(英)查尔斯·汉迪97. 《管理备要》厄威克98. 《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沃麦克99. 《经营管理理论》宫坡纯一100.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OECD101. 《工作绩效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劳勒波特 1967102. 《组织发展与官制体系的命运》本尼斯1966组织结构与设计洛希 1970103. 《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途径理论》豪斯米切尔1974104. 《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海能105. 《西方企业文化》肯尼迪.迪尔106. 《知识经济》 D.尼夫107. 《未来的组织》赫塞尔本108. 《美国精神》米勒109. 《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麦耶斯110. 《企业文化的评估与管理》戴维斯111. 《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史蒂文·L.戈德曼,罗杰·N·内格尔,肯尼思·普瑞斯112. 《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纽曼.萨默113. 《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约瑟夫.派恩企业家传记(最好是自传)十部,(如《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松下企业经营谈》、《杰克·韦尔奇自传》《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 知名企业研究专著十部(如《海尔是海》、《联想为什么》等)以上推荐的管理学经典书籍是结合《世界管理学名著导读》卢大振、《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孙耀君、《世界管理学名著精华(全球商界大师48部经典管理学巨著)》李津、《西方工商管理学名著提要》吴晓波、《管理学——教与学导引》周三多五本权威著作整理而成,几乎囊括了管理学历史上的所有经典著作,作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必全读,但不能一本也不读。

如何提高组织效能

如何提高组织效能

04 流程优化
Key:
1、深入理解各类价值活动 的特定和规律;
2、以战略为导向,从全局 角度关注和出发;关键任务 和关键举措融入流程;
3、一把手、高管的支持;
4、抓住关键控制点,形成 闭环;
5、流程优化的颗粒度取决 于外部市场和竞争的要求。
♣组织的效率用投入产出来衡量,即用正确的方式做事; ♣组织的效能范围更广,强调做正确的事(方向),侧重于目标、 质量。例如一个产品生产很高效,但是产品不被市场认可;一个组织 可能实现了利润指标,但是缺乏效率。二者不能等同。
02 如何评价组织效能
POCKET ANIMATION
模型三
确认组织的产出目标和估计如何更好的达 到目标、以及组织是否按照期望产出水平完成 目标。
算指标权重
过程动态监 测
• 层次分析,计 算指标权重 可通过层次分析法形成矩阵 进行权重划分,通过两两对
比,对目标影响程度最大的
指标权重最大
04 怎样提高组织效能
IFO模型
人力资源
组织管理
投IP入 in
人工成本 领导力
流程建设
业绩管理
流程 flow
组织氛围 机制系统
数量 质量
输出 out
服务 利润
考察组织如何开发环境,以取得其稀 缺的和有价值资源的能力,包含资源获取、 资源转换和资源配置三个环节
获取资源、变差察觉
03 如何构建组织 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组织评估
构建维度
层次分析
综合评价
选择模型,确认
指标维度
细化分解,搭建 指标体系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模型较多, 例如约翰坎贝尔的30个指标, 德鲁克8大指标等,选择合适
企业特点构建模型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书籍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书籍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书籍。

第1部《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第2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第3部《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第4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第5部《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第6部《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第7部《个性与组织》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第8部《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第9部《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第10部《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第11部《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第12部《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第13部《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第14部《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第15部《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第16部《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 第17部《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第18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第19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第20部《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第21部《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第22部《Z理论》威廉·大内(美国1943—)第23部《转危为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第24部《总经理》约翰·科特(美国1947—)第25部《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第26部《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第27部《巨人学舞》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第28部《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1947—)第29部《企业再造》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第30部《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1.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289页2010-09-2720:552.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303页2010-09-2720:583.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H·法约尔)162页2010-09-2721:035.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管理决策新科学(西蒙)154页2010-09-2721:276.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230页2010-09-2721:287. 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825页2010-09-2721:308.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864页2010-09-2721:3510.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经理工作的性质273页2010-09-2721:3711. 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488页2010-09-2721:3712. 杰克.韦尔奇自传0113页2010-09-2721:3913.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247页2010-09-2721:4014.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大内)261页2010-09-2721:4115. 哈佛商学经典译丛·名著系列——总经理245页2010-09-2721:4316. 《追求卓越》(汤姆·彼得斯)93页2010-09-2721:4417.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226页2010-09-2721:4818. 《企业再造》(迈克尔·哈默丶詹姆斯·钱皮)241页2010-09-2721:5019. 基业长青(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I·波拉斯)284页2010-09-2721:5120.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55页合同管理制度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龙腾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的管理机构、职责、合同的授权委托、洽谈、承办、会签、订阅、履行和变更、终止及争议处理和合同管理的处罚、奖励;本标准适用于龙腾公司项目建设期间的各类合同管理工作,厂内各类合同的管理,厂内所属各具法人资格的部门,参照本标准执行。

组织效率与效能的评估

组织效率与效能的评估

组织效率与效能的评估效率与效能,是企业内部核心的关键性指标。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提高组织效率与效能。

只有优化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效率,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取得长足进展。

一. 定义组织效率与效能组织效率一般指在做某项任务或工作时,所用到的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效用情况。

这个指标通常采用成本、时间、能源和人力投入等因素来计算。

组织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的降低,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效能则是指企业所在行业的经营能力及效果的表现。

效能是企业真正带来价值和成果的表现,建基于各种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性能、成果和目标等标准。

在组织中绩效评估的重要目标就是确保组织所有部门和成员的协同工作以创造高效的、可持续的业务结果。

二. 如何衡量组织效率与效能组织效率和效能各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对于组织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衡量:1. 在同等条件下完成工作的时间。

2. 同等工作完成所需的人力资源。

3. 完成工作所用的物资、能源等资源。

而对于评估组织效能,则需考虑以下几点:1. 公司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2.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企业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

4. 企业形象和客户满意度。

以上是实际上可以做出粗略衡量,依据具体情况,可以通过组织绩效管理和企业绩效管理等方式,发挥出统计分析的方法、协调沟通的机会等,来解决组织效率和效能评估比较棘手的问题。

三. 如何提高组织效率与效能做到高效与高效能,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优化。

1. 梳理和完善企业内部及流程上的各种运营机制。

主要目的是优化生产或经营流程,减少资源浪费,优化资本使用等,为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准确的支持。

2. 加强内部沟通,强调协作。

提高组织的协作和沟通水平,是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的关键。

一方面,优化沟通和协作过程,另一方面,建立更加沉浸式的文化场景,都能激发组织的生产和主动性,提高生产效率与效能。

组织效能概述和提高组织效能的方法

组织效能概述和提高组织效能的方法

衡量组织效能的方法—— 价值竞争方 法
价值竞争方法:所谓“竞争价值”,是指它同时传达了相互冲突的信息,说出了人们内心的矛盾与冲 突——我们同时期待组织具有弹性与适应力时,也会期待组织得到稳定与控制。
提倡这个方法的雷蒙德·奎因等人指出,不同人对组织 的看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价值维度:其一是着重外部 焦点抑或内部焦点;另一是架构上着重控制抑或弹性。 外部焦点是指个人看重整个企业的营运状况,尤其是与 外在环境的互动关系。内部焦点指个人关注雇员的工作 状况及内部效率。“控制”是指个人强调组织的稳定性 及由上而下的监管工作。最后,“弹性”是指个人看重 组织本身的应变能力及因时制宜的转变。
提高组织效能的方法有许多,其中包括一下四种:


良好的战略导向
搭建优秀的高 层管理团队

设计适合的组 织结构

建立优良的组 织文化
提高组织效能的方法—— 战略导 向
在战略取向方面,成功的企业大体有以下三个特征:
接近顾客 快速响应 焦点清晰
提高组织效能的方法—— 组织设 计
精简结构和人员
要提高雇员的办事效率及加强 内部沟通,企业需要一个精简 的架构,权责清晰,减少过 多 的支援人员,压抑官僚作风 。
行为描述:
面对变化不抱怨,充分沟通,全力配合 对变化产生的困难和挫败,能自我调整,并正面影响 和带动同事在工作中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 思路 创造变化,带来突破性的结果
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诠释:在阿里最困难的时候,正式这样的精神,帮
助我们渡过难关,活了下来逆境时,我们懂得自我激 励;顺境时,我们敢于设定dream target。 面的未来,不进则退,我们仍要敢想敢进,自我挑战, 自我超越。

组织效能评价指标精编WORD版

组织效能评价指标精编WORD版

组织效能评价指标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组织效能评价指标1、人均效益分析人均效益主要反映的是企业人均创造效益的情况,主要由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构成。

(1)人均营业收入人均营业收入反映的是企业人均创收情况。

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全年平均人数(2)人均利润人均利润反映的是企业人均创利情况。

人均利润=利润总额/全年平均人数(3)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工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增加值/职工人数2、人工成本总额分析(1)人工成本工资含量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反映工资总额占人工成本的比重。

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工资总额/人工成本*100%(2)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含量反映人工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比重。

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成本费用总额*100%(3)劳动分配率劳动分配率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企业增加值*100%(4)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率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的指标。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100%(5)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企业增加值/人工成本(6)人工成本利润系数人工成本利润系数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即每投入一元的人工成本可以产生多少利润。

人工成本利润系数=利润/人工成本(7)人工成本营业收入系数人工成本营业收入系数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即每投入一元的人工成本可以产生多少营业收入。

人工成本营业收入系数=营业收入/人工成本3、人均人工成本分析(1)人均人工成本反映人工成本水平的指标。

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全年平均人数(2)人均工资反映人均工资水平的指标。

组织管理及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组织管理及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组织管理及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担利E·西肖尔: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当代某种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

她提出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对管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她所提出的指标层次体系为公司运营指明了正确方向。

【思想概述】西肖尔经过<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做出的主要贡献,是将衡量企业经营效能的各种评价标准及其相互关系组合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为原先处于完全混乱状态的集合体注入了逻辑性和秩序。

从而成为企业管理组织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的主要著作有:<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如何有效发挥企业的组织效能>等。

【背景故事】西肖尔,出生于1920年,曾任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项目主任和心理学教授。

她曾在衣阿华州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在明尼苏达州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并担任过的人事主管经理和管理顾问,尔后又在密执安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

她的学术研究跨越了不同领域。

她于1965年发表的论文<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很大重视。

在这篇论文中,西肖尔控讨了组织的目标类型及其特点,并对衡量各种组织目标的标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论述,提出了许多颇具新意的看法,引起了管理学家们的极大关注。

西肖尔发表过4部著作和100多篇文章。

她的著作及贡献跨越了许多不同领域。

在企业管理方面,她从社会心理学的许多不同角度对正式组织进行了研究。

【思想精要】西肖尔的著作及贡献跨越了许多不同领域。

在企业管理方面,她从社会心理学的许多不同角度对正式组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结论。

西肖尔在<组织效能评价标准>中提出的许多原则已经为尔后的实践所证明;担也有一些诊断后来显得过时了,因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得人们把组织放到社会和其它各种环境因素中去考察,用开放系统的模式取代了封闭系统的假设,这是西肖尔当初未曾充分认识到的。

下面分五个部分介绍组织效能评价标准理论的主要内容:多重及互相冲突的目标体系评价一个组织的经营活动,必须考虑众多衡量标准之间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Stanley E.Seashore)是美国当代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密执安大学教授。

他的学术研究跨越了许多不同领域。

他在1965年发表的论文“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很大重视。

论文将衡量企业组织效能(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的各种评价标准及其相互关系组合成一个金字塔型的层次结构,从而使原先处于完全混乱状态的集合体有了逻辑性和秩序。

组织的目标是多种多样并相互矛盾的,它们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

西肖尔举了一个例子对其加以说明,一个经理希望自己的公司获得高额利润,同时又能使规模进一步扩大;他希望通过改进产品来确保将来的利润;他还希望公司能避免财务上的风险,要付给投资者大笔红利;并且使雇员们感到满意,维持良好声誉,受到公众尊敬等等。

但是他不可能同时使所有这些目标值都达到最大,因为有些目标是互相冲突的,例如增加红利可能意味着新产品开发资金的减少,所以他必须权衡众多目标的价值。

对各种衡量标准以什么方式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经营状况的全面评价,需要一种模式。

一.衡量标准及其应用西肖尔认为要评价各种衡量标准的相依性和相关性,首先应该把不同的标准及其用途加以区分。

根据各种标准的性质、特点和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具体区分如下:1.目的与手段有些衡量标准代表的是经营活动的结果或目标(例如高额利润),它们可根据自身的实现程度予以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很接近于组织的正式目的。

而另外一些标准之所以具有价值,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达到该组织主要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或条件(例如经理人员的责任心)。

2.时间范围一些标准考察的是过去(例如去年的利润),另一些标准则涉及到现在的状况(如资本净值),当然,还有一些标准是预期未来的(如计划中的规模增长率)。

无论这些标准涉及到何种时间范围,在对过去或将来的情况,以及对发展变化趋势作出推论时都可能要用到。

和君商学院课程-组织理论与设计

和君商学院课程-组织理论与设计
- 16 -
二、如何建立科班底蕴: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的科班知识体系
和君咨询的使命与愿景是什么?为什么要那样?
“路遥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能成就某种事业!
和君咨询就是想以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来成就这样的事业:
第一,为各层各类企业、组织单位和政府机构的事业发展、管理改进和效率提升提供有实效 的思想、知识和方案,最终发展成为有传世意义的第一流综合性咨询公司!
第二,成为原创性管理技术、投资技术和商学思想的策源地,在世界商学流派和投资流派中
造就一个中国学派! 很显然,这样的事业不是容易达成的,这样的理想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只有真正的理想主义
者才可能追求这样的事业,只有真正的务实主义者才可能实现这样的理想。”
- 17 -
二、如何建立科班底蕴: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的科班知识体系
◆熟悉主流理论:全球管理者的十大思想工具和20位世界级的管理学大师
- 10 -
二、如何建立科班底蕴: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的科班知识体系
再次提问与思考:
- 11 -
二、如何建立科班底蕴: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的科班知识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织理论演变的历史轨迹:致谢庞恩升、张辉!
20世纪经典管理理论回顾(1903-1939) ·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 · 吉尔布雷思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 · 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 · 闵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思想(1912) ·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916) ·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933) ·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1938) · 勒温的领导风格类型理论(1939)
伯格、科特勒、戈沙尔、野中郁次郎、坎特、哈默和普拉哈拉德、约瑟夫· 朱兰、 本尼斯、波特、柯林斯、阿基里斯、格罗夫、德赫斯、卡普兰和诺顿、查尔 斯· 汉迪、霍夫斯泰德、克里斯坦森、科特、戈尔曼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课件09第九章 业绩评价之平衡模式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课件09第九章 业绩评价之平衡模式
第9章
业绩评价之平衡模式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1 第一节 平衡模式概述 2 第二节 非财务评价指标 3 第三节 平衡计分卡原理
目录
contents
4 第四节 平衡计分卡 激励机制分析
5 第五节 平衡计分卡
业绩评价系统分析
6 第六节 平衡计分卡 管理系统分析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均分)。 ⑶柔性评分: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2
第二节 非财务评价指标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第二节 非财务评价指标
一、运用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必要性 1.一般情况下,财务指标无法涵盖影响企业业绩的所有因素,尤其是不能涵盖那些对企 业业绩具有重要影响的却又难以量化的因素。美国波士顿安永商业创新中心进行的一项调 查表明,非财务指标与股票价值评价相关。 2.非财务指标一方面可以和财务指标相结合,对企业业绩给出综合全面、科学严谨的评 价;另一方面,对于某些特殊企业,如缺乏必要的基础会计资料、会计信息失真或无需进 行定量评价的企业,可单独利用非财务评价指标直接对企业进行定性评价。 3.非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客观全面地对企业业绩做出评价,有利于克服企 业的短期行为。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第一节 平衡模式概述
四、尼利和亚当斯的绩效棱柱模型 绩效棱柱模型由克兰菲尔德学院教授安迪·尼利(AndyNeely)与安达信咨询公司的克里
斯亚当斯(ChrisAdams)于2000年联合开发的三维绩效框架模型。绩效棱柱模型,是指从 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以利益相关者满意为出发点,利益相关者贡献为落脚点,以企 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为手段,用棱柱的五个构面(如图9-2)构建三维绩效评价体 系,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

(1965)西肖尔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1965)西肖尔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西肖尔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1965)斯坦利·E·西肖尔(Stanley E.Seashore)是美国当代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密执安大学教授。

他的学术研究跨越了许多不同领域。

他在1965年发表的论文“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很大重视。

论文将衡量企业组织效能(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的各种评价标准及其相互关系组合成一个金字塔型的层次结构,从而使原先处于完全混乱状态的集合体有了逻辑性和秩序。

组织的目标是多种多样并相互矛盾的,它们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

西肖尔举了一个例子对其加以说明,一个经理希望自己的公司获得高额利润,同时又能使规模进一步扩大;他希望通过改进产品来确保将来的利润;他还希望公司能避免财务上的风险,要付给投资者大笔红利;并且使雇员们感到满意,维持良好声誉,受到公众尊敬等等。

但是他不可能同时使所有这些目标值都达到最大,因为有些目标是互相冲突的,例如增加红利可能意味着新产品开发资金的减少,所以他必须权衡众多目标的价值。

对各种衡量标准以什么方式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经营状况的全面评价,需要一种模式。

一.衡量标准及其应用西肖尔认为要评价各种衡量标准的相依性和相关性,首先应该把不同的标准及其用途加以区分。

根据各种标准的性质、特点和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具体区分如下:1.目的与手段有些衡量标准代表的是经营活动的结果或目标(例如高额利润),它们可根据自身的实现程度予以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很接近于组织的正式目的。

而另外一些标准之所以具有价值,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达到该组织主要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或条件(例如经理人员的责任心)。

2.时间范围一些标准考察的是过去(例如去年的利润),另一些标准则涉及到现在的状况(如资本净值),当然,还有一些标准是预期未来的(如计划中的规模增长率)。

无论这些标准涉及到何种时间范围,在对过去或将来的情况,以及对发展变化趋势作出推论时都可能要用到。

著名管理思想-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著名管理思想-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斯担利E·西肖尔: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当代某种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

他提出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对管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他所提出的指标层次体系为公司运营指明了正确方向。

【思想概述】西肖尔通过《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做出的主要贡献,是将衡量企业经营效能的各种评价标准及其相互关系组合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为原先处于完全混乱状态的集合体注入了逻辑性和秩序。

从而成为企业管理组织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主要著作有:《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如何有效发挥企业的组织效能》等。

【背景故事】西肖尔,出生于1920年,曾任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项目主任和心理学教授。

他曾在衣阿华州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在明尼苏达州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并担任过11年的人事主管经理和管理顾问,尔后又在密执安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

他的学术研究跨越了不同领域。

他于1965年发表的论文《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很大重视.在这篇论文中,西肖尔控讨了组织的目标类型及其特点,并对衡量各种组织目标的标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论述,提出了许多颇具新意的见解,引起了管理学家们的极大关注.西肖尔发表过4部著作和100多篇文章。

他的著作及贡献跨越了许多不同领域。

在企业管理方面,他从社会心理学的许多不同角度对正式组织进行了研究.【思想精要】西肖尔的著作及贡献跨越了许多不同领域.在企业管理方面,他从社会心理学的许多不同角度对正式组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结论。

西肖尔在《组织效能评价标准》中提出的许多原则已经为尔后的实践所证明;担也有一些诊断后来显得过时了,因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得人们把组织放到社会和其他各种环境因素中去考察,用开放系统的模式取代了封闭系统的假设,这是西肖尔当初未曾充分认识到的.下面分五个部分介绍组织效能评价标准理论的主要内容:多重及互相冲突的目标体系评价一个组织的经营活动,必须考虑众多衡量标准之间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肖尔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1965)
---------------------------------------------------------
斯坦利·E·西肖尔(Stanley E.Seashore)是美国当代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密执安大学教授。

他的学术研究跨越了许多不同领域。

他在1965年发表的论文“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很大重视。

论文将衡量企业组织效能(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的各种评价标准及其相互关系组合成一个金字塔型的层次结构,从而使原先处于完全混乱状态的集合体有了逻辑性和秩序。

组织的目标是多种多样并相互矛盾的,它们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

西肖尔举了一个例子对其加以说明,一个经理希望自己的公司获得高额利润,同时又能使规模进一步扩大;他希望通过改进产品来确保将来的利润;他还希望公司能避免财务上的风险,要付给投资者大笔红利;并且使雇员们感到满意,维持良好声誉,受到公众尊敬等等。

但是他不可能同时使所有这些目标值都达到最大,因为有些目标是互相冲突的,例如增加红利可能意味着新产品开发资金的减少,所以他必须权衡众多目标的价值。

对各种衡量标准以什么方式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经营状况的全面评价,需要一种模式。

一.衡量标准及其应用
西肖尔认为要评价各种衡量标准的相依性和相关性,首先应该把不同的标准及其用途加以区分。

根据各种标准的性质、特点和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具体区分如下:
1.目的与手段有些衡量标准代表的是经营活动的结果或目标(例如高额利润),它们可根据自身的实现程度予以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很接近于组织的正式目的。

而另外一些标准之所以具有价值,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达到该组织主要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或条件(例如经理人员的责任心)。

2.时间范围
一些标准考察的是过去(例如去年的利润),另一些标准则涉及到现在的状况(如资本净值),当然,还有一些标准是预期未来的(如计划中的规模增长率)。

无论这些标准涉及到何种时间范围,在对过去或将来的情况,以及对发展变化趋势作出推论时都可能要用到。

3.长期与短期
有些标准归属于一个比较短的时期,而另一些则归属于一个较长的时期。

它们可能适用于衡量比较稳定的经营活动,也可能适用于衡量比较不稳定的经营活动。

如果标准所属的时间与通常的或变量的潜在变化率不相符,那么,这个标准的可用程度就很有限。

例如,企业当前的营业和财务统计资料对于企业控制生产或进行会计核算这样一类的目的来说是很合适的,但是如果用他们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就没有多大价值。

4.硬指标与软指标
有些衡量标准是根据实物和事件的特点、数量或发生的频率来计量的,可以称之为硬指标。

例如销售额、次品率等。

也有些标准则是根据对行为的定性观察或进行的民意测验的结果来衡量的,可以称之为软指标。

如员工是否满意,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协作关系的好坏等等。

5.价值判断
有的变量呈线性变化趋势(越多越好),而另一些变量则呈曲线变化趋势(期望某种最优解)。

由此,判断这些变量指标孰优孰劣时,就应该与其各自变化的规律和特性相适应。

在不能使所有目标同时达到最优的情况下,如何在各个评价指标或变量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上述曲线的走向和形状。

二.指标层次体系
全面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组织的长期总体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第二,由若干项短期指标衡量的短期经营业绩,这些指标通常代表着经营的成果,可以由其自身的数值加以判断,将它们综合为一组指标后,往往决定着组织的最终经营情况;第三,许多从属性低层次子指标群所反映的当前经营效益状况,这预示着实现最终目标或结果的可能性和迄今所取得的进展。

西肖尔提出,衡量组织经营活动的标准可以组成一个呈金字塔形的层次系统。

位于塔顶的是最终标准。

它们反映了有效地运用环境资源和机会以达到其长期和正式目标的程度。

一般而言,最终标准除非由历史学家们去作结论,否则是无法衡量的。

但是最终标准的概念却是评价那些直接衡量组织经营业绩的较次要标准的基础。

位于金字塔中部的是一些中间标准。

这些标准是较短期的经营效益影响要素或参数,其内容不超出最终标准的范围,它们可以称作结果性标准。

这些标准的度量值本身正是企业要追求的成果,在它们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权衡和取舍。

将它们以某种方式加权组合起来,其总和就决定了最终标准的取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