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精品课程建设成效及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检索与利用》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信息检索与利用》成为精品课程,促进课程不断改革、完善,全面促进课程建设不断加强,富有成效、作用明显。

1、课程定位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在学校合并之前都分别有了长足的发展。

早在1985年就在个别学院有选择地开课。

20世纪80年代末,该课程转由当时的社科系统一开课。

1995年,课程划归到图书馆统一开课,成立“文献信息检索教研室”。

2003年9月教研室改名为“信息检索教研室”。

课程性质的定位经历了由“必修课”,到“专业选修课”,再到如今的“公共选修课”的过程。

课程名称经历了“文献检索”、“情报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科技情报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一系列更改。

通过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课程性质更加清晰明了,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2、文件整理
2005年本课程责成专人负责“精品课程”建设,对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等相关要素进行了梳理,为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做准备。

其间,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多次召开会议,讨论课程建设的重点问题,并形成统一的意见。

2006年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完成了精品课程的最后锤炼,顺利地被学校评为“精品课程”,为课程向更高级别迈进奠定了基点。

其后,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建设,完善课程的所有文件,规范教学程序,强化教学效果。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一系列过程,教学文件规范有序,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在信息环境下,现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21世纪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要求。

针对信息检索课的学科新定性,制定新大纲,能适应包括文科在内的各专业的检索教育需求,突出新技术的应用等。

3、教学改革
信息检索教研室的教学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活动。

改革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撰写综述和检索报告的形式加大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考核力度。

制作课程的所有课件,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

扩大授课对象的范围,使课程在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托图书馆网站,实现课程的网络教学,课程内容逐步网络化。

2006年9月,课程顺利实施了“双语教学”的改革,为课程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6年,结合学校评估,课程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

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其信息素质。

任课教师定期不定期地讨论课堂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解决教学重点
以及疑点问题,统一了教学流程、作业布置及批改规定。

大家经常交流自己的教学心
得与体会,老教师也经常向年轻老师传授经验。

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采用了启发式、操作式的教学方法。

多年来,教师和学生都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为此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结合课程性质,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的比例越来越小,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实践性强,所占比例逐渐加大,和理论教学相比已经达到3:2。

此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能够增加实践环节,训练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采用自导式的虚拟教学法可以扩大教学范围,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突出特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比重已经远远大于理论教学,达到3:2。

要求学
生在大量的实习操作中,巩固其信息知识、加强其信息意识,培养其信息能力,最终
提高其信息素质。

教学内容随着信息载体的变化不断发展,注重时代性。

已经从传统的文献信息检
索转变为网络信息检索。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进行同步操作。

建立以网络为支撑的现代教学体系。

利用图书馆购买的网络数据库和网络检索系统,讲授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知识和技能,在教学手段上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同步操作。

5、队伍建设
本课程教学团队中,成员知识层次高,结构合理。

其中职称结构:高级职称4人,占50%;中级职称3人,占38%;初级职称1人,占12%。

学历结构:硕士学位(含双学士学位)3人,占38%;学士学位5人,占62%。

图书馆非常注重对“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任课教师的培养,鼓励任课教师在职修读硕士学位。

已有2名任课教师获得硕士学位,3名任课教师正在积极修读。

如能顺利完成,教学队伍将更合理,教学水平将迈向一个新台阶。

同时,图书馆也按计划分批次地派遣任课教师参加国内外的一些学术研讨会、进修研讨班等,以提高其教学能力。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现“双语授课”师资缺乏,教研室着手培养“双语授课”教师。

同时,也发现师资队伍建设也需要加强。

按照学校规定,授课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教研室鼓励、组织有潜力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资格认定,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后备人才,促使课程师资队伍更加合理。

6、完善考核形式
信息检索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结果是是否真正地掌握了这种技能。

因此,理想的考核形式是撰写检索报告和综述。

这样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发挥信息检索课的作用。

课程一直坚持这种课和形式,并不断进行修正调整。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结合“综合性实验”项目,进一步完善考核形式,突出强调对选课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

7、促使教学手段现代化
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开通,完成了课程教学手段的升级,揭开了课程“虚拟教学”的序幕。

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教学,时效性强。

“虚拟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大。

可以提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充分的准备。

可以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通,使课程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内容演示来授课,节约时间,效果明显。

选课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深入学习,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课程的实践性更加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