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地理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才地理特征

胡兆量/王恩涌/韩茂莉,1998年

【内容提要】中国人才地理分布的主要特点是:①东多西少;②南多北少;③江浙一带最密集。这些特点根植于气候、地貌和海岸线等自然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太湖流域为代表的人才密集区和人才的大规模迁移对我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中国人才地理特征研究是人文地理、文化地理和历史地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洞察文化资源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籍贯层次/人才区别/人才密集区/人才迁移

1 前言

人的研究是21世纪科学的重点领域,人的地理研究亦是21世纪地理科学的重点领域。人才地理是人的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人才概念有广域性。《辞海》对人才的注释是“有才能的人”。各行各业都有人才。知识是人才的主要标志。本文从知识界的代表教授和院士入手,旁及其它。

籍贯是研究人才地理的主要基础。由于人才的地域迁移,对籍贯可以作四个层次的区分:①祖籍;

②父辈出生地;③本人出生地;④本人成长地。在本人成长地中,又有小学、中学、大学的差别。要将这些层次都研究清楚,事实上不可能。因此,绝大多数的研究只能尊重本人填写的籍贯地。按照习惯,当前籍贯大都是自己的出生地,或者父辈的出生地。由于教育机构分布的地理差异,大都在原籍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到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古代祖籍的比重较大。无论是哪一层涵义,籍贯对人才成长有重大影响。根据80年代计量研究,家庭对人才成长权重高达40%(注:缪进鸿,不同专业人才成长规律的初步比较研究. 载《中国东南地区人才问题国际研究会论文集》:19页)。史料记载明朝江西有一张氏.五个儿子分别迁居湖北江陵、四川遂宁、江苏丹徒、安徽桐城和吉林长白山。五房都有人中进士,共出进士11名,榜眼1名.传胪 2名,“一支五房,甲科蝉联,数世不绝”,反映家族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注:姚德昌,历代进士之间的血缘关系举隅. 载《中国东南地区人才问题国际研究会论文集》:272—273页)海外华人特别是北美华人在学术科技界的巨大成就是祖籍文化影响力的又一佐证。

2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江浙最密集

为了便于区域比较,将全国划分为七个人才区域。划分的原则以人才地域差异为基础,兼顾国家计划委员会在改革开放后的两次全国性区域划分,第一次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第二次,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全国划分为七个经济区域(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纲要讲话,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4月:150—155页)。

(1)华东区——江苏、浙江和上海;

(2)环渤海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

(3)华南区——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

(4)华中区——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

(5)中部地区——河南、陕西、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

(6)西南区——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7)西北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在七个区中,中部地区从河南到黑龙江,跨距较大,不甚完整。为了东西和南北对比,暂且用之。(1)、(2)和(3 )区属东部沿海地带,(4)和(5)两区属中部,(6)和(7)两区为西部,(1)、(3)、(4)和(6)区是南部,其余三区是北部。我国习惯上的南北界线。秦岭淮河线穿越省区。陕西和河南两省的南部在秦岭淮河以南,皖北和苏北部分地域在淮河以北,好在这四个省的人才分布有明显的偏集性,陕西和河南两省的人才大部分在北方,安徽和江苏的人才绝大部分偏集南方。

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籍贯可查的教授16705名。东部10740名,占全国64. 3%,广大中西部地区只占35. 7%。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出第一批院士190名,东部有142名,占74.8%,广大中西部地区只占25.2%。1991年中国科学院增补院士210位,东部占148名,分布的趋势变化不大。同期,南部有教授11551名,占全国69. 1%,北部占30. 9%;南部有院士160名,占全国84. 2%,北部只占15. 8%。

在我国七个区域中,华东区是人才第一富集区。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面积占全国2. 2%,人口占全国10. 9%,教授和院士分别占全国31. 1%和46. 3%,遥居首位。华东地区人才富集在全国平均值3 倍以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既有经济富庶的含意,更有文化昌盛的内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家辈出。

3 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

观看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和香港特区政府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等盛典时,阵阵苏腔普通话传入耳中。讲话的江泽民主席是江苏扬州人,钱齐琛外长是上海嘉定人。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生于上海,故籍浙江定海。香港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也是上海人。他们的普通话都带有浓厚的乡音,这一现象并非偶然。

表1 中国人才分布

别别教授院士中国共产党明清状元

中央委员

年份1987 1955 1987 1370—1904

全国16705 190 284 195

1, 江苏2366 42 34 61

浙江2038 39 22 40

上海 795 7 12 6

2, 北京 431 1 7 1

天津 301 1 5

河北 832 15 27 6

山东 867 4 35 9

辽宁1042 1 14 2

3, 福建 728 17 7 13

广东1107 15 12 4

广西 233 1 2

海南 1

4, 湖南 946 9 12 1

湖北 661 10 11 5

江西 548 9 5 20

安徽 597 5 6 15

河南 628 6 11 3

5, 山西 220 6

内蒙古 42 2

吉林282 10

黑龙江176 2

6, 四川1163 5 11 2

贵州 115 2 2 2

云南 253 5

西藏 1 3

7, 陕西219 2 11 3

甘肃 90 3

青海 6

宁夏 5 1

新疆 13 5

资料来源:

(1)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

(2)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1995年6月

(3)历届中共中央委员人名词典(1921—1987),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

(4)周亚非,中国历代状元录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中。苏浙沪籍贯占23.9%。总数仅次于环渤海地区居第二位。按照与人口数对比集中系数,远在环渤海区之上,居第一位。长江三角洲区的集中系数是2.2 环渤海区的集中系数是1.70(注:集中系数是该地中央委员占全国的百分比除以人口占全国的百分比),更重要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央委员比重在30年内增加3倍,1956年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只占6. 1%。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一趋势还会加强。

50年代初,一大批上海商界人事迁居香港,在香港繁荣过程中发挥巨大的影响。《香港回归丛书》介绍香港经济界的110位精英,有23 位原籍苏浙沪一带。香港两位世界级船王包玉刚与董浩云原籍分别是浙江镇海和定海,在上海步入实业界(注:尹崇敬,韩舞凤,《香港回归丛书:香港的经济(二)》,新华出版社,1996年9月)。

自古以来,人才密集地区也是经济昌盛地区。1995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42. 3%,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58. 2%。原因之一,是人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国有、集体和外资三足鼎立的形势,由于促成机制的差异,分别被概括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外而内三个模式。其中,集体经济和外资企业是维持高速成长的决定性因素。被称为自下而上的集体企业主要依赖人的主动性,依赖人的观念,依赖人才优势。将教授与集体工业的地域分布对照可以发现两者的惊人相似性,它们间的地理联系率高达89.9,这样紧密的相关联系在其它地理现象中是罕见的(注:地理联系率=100-0. 5×20. 2=89. 9;20. 2是两者省区分布百分点的差值总和。详见《经济地理学导论》,309页)。苏浙沪的集体工业占全国1/3,充分显现那里的人才优势。人才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生活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真理。

表2人才与经济分布比较(占全国%)

类别教授集体工业国民生产人口

总产值总值

年份1987 1994 1995 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