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教案

《合并同类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合并同类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能够应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意义。
2. 合并同类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 应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合并同类项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同类项的知识。
2. 提问: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判断同类项?二、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讲解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规则。
2. 通过示例解释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和作用。
3. 强调合并同类项在简化表达式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演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步骤(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演示合并同类项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 使用多个示例展示不同类型的合并同类项问题。
3.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合并同类项,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练习合并同类项的问题(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他们独立完成。
2. 提供解答和解析,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答案进行自我检查和纠正。
五、总结和复习(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意义。
2. 强调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步骤。
3. 提醒学生要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够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进一步讲解合并同类项在代数表达式简化、方程求解等方面的应用。
2. 引入更高级的代数概念,如多项式的合并和因式分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10分钟)1.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情境。
2. 讲解如何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 使用多个示例展示不同类型的应用问题。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合并同类项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1.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笔、合并同类项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教材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教师通过讲解概念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合并同类项指的是将具有相同的字母指数的项相加或相减。
可通过解释实际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小明有3个苹果和5个梨,他把这些水果合在一起是几个水果?2.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学生思考,例:小明有3个苹果和5个梨,我们如何计算出这些水果的总和?第二步:合并同类项的方法1.教师通过示范,介绍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例:“3个苹果和5个梨”可以表示为3a+5b,“a”表示苹果,“b”表示梨。
然后,我们可以将3a+5b合并为6个水果,即3a+5b=6(a+b)。
2.教师通过具体例子,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例:下面是另一个例子,4x+2y+3x+5y,我们可以将相同字母指数的项合并,得到7x+7y。
第三步:合并同类项的练习1.教师设计一些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合并下列项:3x+2y+4x+7y。
2.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练习,完成练习题。
3.学生自我检查答案,互相交流讨论,并确定正确答案。
第四步:应用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1.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应用训练,让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并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小明用2个苹果和3个梨做了一个水果拼盘,他还想再加入4个橙子,结果是什么?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然后和同桌合作,相互讨论,确认答案。
第五步:巩固和拓展1.教师设计巩固和拓展同类项的练习题,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合并同类项》 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教学难点准确判断同类项以及正确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代数式,如 5x,3x,2y,4y,7,-3 等,让学生观察这些代数式的特点。
(2)提问:在这些代数式中,你能发现哪些代数式具有相似的特征?2、讲授新课(1)同类项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所给代数式,得出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强调:同类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含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通过举例,如 5x 和 3x 是同类项,2y 和 4y 是同类项,7 和-3 是同类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
(2)合并同类项给出几个含有同类项的代数式,如 5x + 3x,2y + 4y 等,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代数式化简。
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例如,5x + 3x =(5 + 3)x = 8x,2y + 4y =(2 + 4)y = 6y。
(3)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进一步巩固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例 1: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① 3x + 2x② 5y 3y③ 4a + 3a 2a例 2:求多项式 3x²+ 5x 2x² x + 1 中同类项的和。
《合并同类项》教案

《合并同类项》教案《合并同类项》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2)知道在求多项式的值时,一般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1)教育学生培养自我生活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的思想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化简代数式。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同类项及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教学过程集体备课稿个案补充一、创设情境1,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时候我们会根据实际的需要把事物进行归类2,你能对下类水果进行分类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可以把数学中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在整式中也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单项式归为一类二,挑战自我1、如图,有甲、乙两块长方体木块,他们的长、宽、高分别为b,a,a和2b,2a,a。
则①两块长方体的体积各为多少?②两块木块的体积和为多少?2,有八只小白兔,每只身上都标有一个单项式,你能根据这些单项式的特征将这些小白兔分到不同的房间里吗?(无论你用几个房间)3,引出概念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常数项也看做同类项4,让我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5,我能我行三,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注意:1)合并同类项只是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2)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
3)合并同类项时系数要带符号四,1,瘦身俱乐部2,练一练3,例2.已知求多项式的值。
五.小结同类项的定义:所含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的_____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特殊:所有常数项也看作同类项。
判断同类项:1、字母_____;2、相同字母指数也_____。
注意:与______无关,与_________无关。
《合并同类项》教案优秀

《合并同类项》教案优秀《合并同类项》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2、解方程:〔1〕*—9=8;〔2〕3*+1=4;3、以下各题中的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1〕3*y与—3*y;〔2〕0、2ab与0、2ab;〔3〕2abc与9bc;〔4〕3mn与—nm;〔5〕4*yz与4*yz;〔6〕6与*;4、能把上题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吗?如何合并?5、合并同类项的法那么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利用合并同类项解简约的一元一次方程例1解以下方程:〔1〕9*—5*=8;〔2〕4*—6*—*=15、解析:先将方程左边的同类项合并,再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解:〔1〕合并同类项,得4*=8、系数化为1,得*=2、〔2〕合并同类项,得—3*=15、系数化为1,得*=—5、方法总结: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为*=a的形式。
探究点二:依据“总量=各部份量的和”列方程解决问题例2足球表面是由假设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数目的比为3∶5,一个足球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个?解析:遇到比例问题时可设其中的每一份为*,此题中已知黑、白皮块数目比为3∶5,可设黑色皮块有3*个,那么白色皮块有5*个,然后利用相等关系“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32”列方程。
解:设黑色皮块有3*个,那么白色皮块有5*个,依据题意列方程3*+5*=32,解得*=4,那么黑色皮块有3*=12〔个〕,白色皮块有5*=20〔个〕、答:黑色皮块有12个,白色皮块有20个。
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依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相等关系为: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32,并能用*和比例关系把黑皮与白皮的数量表示出来。
合并同类项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的基础上,对同类项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程。
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
即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运算的延伸与拓展,是简化数学运算的常用方法,对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新知识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发展水平上,因此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数硬币这个小游戏引出分类思想,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把几个代数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这个概念,理解同类项的定义以及满足同类项的条件。
合并同类项是在“乘法分配律”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合并同类项是式的运算,可类比“乘法分配律”数的运算来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类比数的运算来进行式的运算,利用关于数的分配律对式子进行化简,充分体现“数式通性”。
让学生体会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②、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②、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③、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合并同类项运算中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七年级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七年级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计算,并能在解决问题时应用到合并同类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规则的简单讲解。
2. 多个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当的题目。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在数学运算中遇到过合并同类项的情况?”或者教师可以呈现一些简单的数学公式,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步骤二:介绍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在学生有一定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规则。
教师可以写下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如:2x + 3x + 4x + 5x,然后解释如何将这些同类项合并,得到14x。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步骤三:合并同类项的计算练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学生需要按照合并同类项的规则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解答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地合并同类项。
教师可以在学生解答完一道题后,让学生进行互评和讨论。
步骤四:应用合并同类项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道题目:“小明在一次捐献活动中捐款100元,小红捐款是小明的2倍,小李捐款是小明的3倍,小华捐款是小明的4倍,那么他们一共捐了多少钱?”学生可以通过将捐款合并同类项解决这个问题。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合并同类项的规则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掌握情况。
合并同类项教案

合并同类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法则。
2.能够正确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复习单项式、同类项概念,为新课的引入做铺垫。
2.新课学习: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合并同类项的规律。
3.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4.课堂小结:总结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讨论。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学习和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作业:布置一些合并同类项的题目,让学生回家练习。
3.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课本、教学课件、黑板、纸笔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法则,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优点有: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参与;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合理,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评价方式多元化,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合并同类项时容易出错,需要加强练习;同时,在引导学生发现合并同类项规律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合并同类项教案大班

合并同类项教案大班教案标题:合并同类项教案(大班)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同类项。
2. 学生能够识别和合并同类项。
3. 学生能够应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简化和求解数学表达式。
教学重点:1. 同类项的概念和特点。
2.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1.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2. 教学素材:包含同类项的数学表达式和练习题。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简要解释同类项的概念,即具有相同字母和相同指数的代数项。
2. 通过一些简单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示范与解释:1. 在黑板或投影仪上展示一个包含同类项的数学表达式,如:3x + 2y + 5x + 4y。
2. 解释如何合并同类项:将具有相同字母和指数的项相加。
3. 逐步演示合并同类项的步骤,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
a. 首先,将同类项按照字母进行分类:3x + 5x 和 2y + 4y。
b. 然后,将每个类别中的项相加:3x + 5x = 8x 和 2y + 4y = 6y。
c. 最后,将合并后的项重新组合:8x + 6y。
4. 强调合并同类项的目的是简化数学表达式,使其更易于计算和理解。
实践与巩固:1. 分发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完成一些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加深对合并同类项的理解。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复杂的数学表达式,要求学生合并同类项,并计算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合并同类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品的分类和计算等。
总结:1. 回顾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步骤。
2. 强调合并同类项的重要性和应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际生活中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技巧。
扩展阅读:1. 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挑战题,供学生自主练习和探索。
2. 推荐一些在线资源或教辅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合并同类项的知识。
合并同类项教案语言

合并同类项教案语言教案标题:合并同类项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简化代数表达式。
3. 学生能够解决涉及合并同类项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纸和笔以及教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合并同类项的概念,解释它在代数表达式中的重要性。
- 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实例向学生展示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2. 理解合并同类项(10分钟)- 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同类项,并给出一些例子。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类项的特点和合并的意义。
3.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给出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技巧。
- 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指导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技巧。
4. 实践运用(15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代数表达式,要求学生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简化表达式。
-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答案和解题思路。
5. 拓展应用(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决问题。
-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解决思路和答案。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并同类项在简化代数表达式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更多的练习巩固合并同类项的技巧。
2. 学生可尝试解决更复杂的代数表达式和实际问题,提高合并同类项的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教师布置合并同类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教师可以设计小测验或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合并同类项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确保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练习和实践机会,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辅导。
合并同类项 公开课教案

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教授学生如何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是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解决代数表达式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各种代数问题。
2. 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同类项•学习如何合并同类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合并同类项的概念(10分钟)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引入同类项的概念。
例如,给出以下两个代数表达式:3x + 2y + 5x + 4y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两个表达式中有没有相同的项?学生可以发现两个表达式中都包含有x和y的项。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具有相同变量的项称为同类项。
步骤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1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师可以解释,合并同类项的目的是将具有相同变量的项合并在一起,以简化表达式。
例如,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将相同变量x和y的项合并为:(3x + 5x) + (2y + 4y)然后,我们可以简化为:8x + 6y教师可以通过多个例子演示合并同类项的步骤,让学生逐渐掌握这个方法。
步骤三:练习合并同类项(2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尝试合并同类项。
练习题可以包括基础的表达式,如:2a + 3b + 5a + 4b以及稍微复杂一些的表达式,如:3x^2 + 4x^2 + 2x^3 + 5x^3学生可以在纸上进行计算,然后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步骤四:应用示例(15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以下问题: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场购物。
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小红买了5个苹果和4个香蕉。
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学生可以将苹果的数量合并在一起,将香蕉的数量合并在一起,然后求和。
步骤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师可以问学生,当合并同类项的系数为负数时,应该如何处理?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情况,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合并同类项教案【6篇】

合并同类项教案【6篇】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合并同类项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并同类项教案1.课标中对本节资料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把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本节资料的学问体系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节资料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合并同类项是从详细数字进展到代数式的转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预备;前后教材资料的规律关系是前面的学习为了后面的顺当学习。
2.本节核心资料的功能和价值是:同类项的定义的引出,同学学会怎样的整式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探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1.我所上的两个班的同学学习基础不是非常好,经过各方面的检查,我发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爱好,上课时不够主动地参加课堂,作业只是应付了事,对所学过得学问运用不够娴熟,敏捷。
两个班的同学数学基础不是很匀称,两极分化很严峻,为了照看全班同学都学有所获,采纳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思路,使课堂成为同学猎取学问的主阵地。
2.同学认知进展分析:同学此刻的数学基础很不扎实,学习的本领很差,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去钻研其它的相关题目。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把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敏捷运用所学的学问去进行化简求值。
4.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培育同学观看探究、分类、抽象、概括等本领,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敏捷运用法则去进行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教案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把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本节内容的学问体系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合并同类项是从详细数字进展到代数式的转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预备;前后教材内容的规律关系是前面的学习为了后面的顺当学习。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是:同类项的定义的引出,同学学会怎样的"整式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探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合并同类项 )》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4 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分类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重点】同类项的定义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那么.【教学难点】找出同类项并能正确合并同类项.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图中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初步感受合并同类项.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8n与5n,2a2b与-7a2b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分析,很容易得出结论,教师加以标准.【归纳结论】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注意: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问题2导入中的8n+5n,以及-7a2b+2a2b该如何进行计算呢?【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初步感受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归纳结论】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问题3根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1〕-xy2+3xy2;〔2〕7a+3a2+2a-a2+3【教学说明】学生类比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再与同伴交流,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法那么.【归纳结论】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问题4合并同类项:〔1〕3a+2b-5a-b;【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那么.【归纳结论】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准确找出同类项〔合并时应注意每项的符号〕,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最后的结果中也不能再有同类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归纳结论】求代数式的值应先化简〔合并同类项〕,再代入计算.小明说:“此题中a=0.35,b〞;小强马上反对,说:“这个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a和b,不给出a、b的值怎么能求出多项式的值呢〞?你同意哪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教学说明】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熟练掌握解此类题的方法.【归纳结论】多项式化简后假设只剩下常数项,那么跟字母的取值无关;假设化简后含有字母项,那么跟字母的取值有关.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那么.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学生从了解同类项的概念到合并同类项,知识层次递进,培养了学生动脑习惯,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课时教学内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理解P与点P′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掌握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的运用.复习轴对称、旋转,尤其是中心对称,知识迁移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及其运用.重难点、关键1.重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y〕及其运用.2.难点与关键: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导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性质及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三题.1.点A和直线L,如图,请画出点A关于L对称的点A′.2.如图,△ABC是正三角形,以点A为中心,把△ADC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3.如图△ABO,绕点O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老师点评:老师通过巡查,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点评.〔略〕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3,1〕、B〔-4,0〕、C〔0,3〕、•D〔2,2〕、E〔3,-3〕、F〔-2,-2〕,作出A、B、C、D、E、F点关于原点O的中心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并答复:这些坐标与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老师点评:画法:〔1〕连结AO并延长AO〔2〕在射线AO上截取OA′=OA〔3〕过A作AD′⊥x轴于D′点,过A′作A′D″⊥x轴于点D″.∵△AD′O与△A′D″O全等∴AD′=A′D″,OA=OA′∴A′〔3,-1〕同理可得B、C、D、E、F这些点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的坐标.〔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四人一组〕:讨论的内容:关于原点作中心对称时,•①它们的横坐标与横坐标绝对值什么关系?纵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又有什么关系?②坐标与坐标之间符号又有什么特点?提问几个同学口述上面的问题.老师点评:〔1〕从上可知,横坐标与横坐标的绝对值相等,纵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2〕坐标符号相反,即设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x,-y〕.解: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因此,线段AB的两个端点A〔0,-1〕,B〔3,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1,0〕,B〔-3,0〕.连结A′B′.那么就可得到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线段A′B′.〔学生活动〕例2.△ABC,A〔1,2〕,B〔-1,3〕,C〔-2,4〕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老师点评分析:先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三点并连结组成△ABC,要作出△ABC关于原点O的对称三角形,只需作出△ABC中的A、B、C三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依次连结,便可得到所求作的△A′B′C′.三、稳固练习教材练习.四、应用拓展例3.如图,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将直线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A1B1.〔1〕在图中画出直线A1B1.〔2〕求出线段A1B1中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是否存在另一条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y=kx+b〔我们发现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斜率k值相等〕它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假设存在,求此直线的函数解析式,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只需画出A、B两点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A1、B1,连结A1B1.〔2〕先求出A 1B 1中点的坐标,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k x代入求k . 〔3〕要答复是否存在,如果你判断存在,只需找出即可;如果不存在,才加予说明.这一条直线是存在的,因此A 1B 1与双曲线是相切的,只要我们通过A 1B 1的线段作A 1、B 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 2、B 2,连结A 2B 2的直线就是我们所求的直线.解:〔1〕分别作出A 、B 两点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A 1〔1,0〕,B 1〔2,0〕,连结A 1B 1,那么直线A 1B 1就是所求的.〔2〕∵A 1B 1的中点坐标是〔1,12〕 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为y=k x 那么12=1k ,k=12∴所求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3〕存在.∵设A 1B 1:y=k′x+b′过点A 1〔0,1〕,B 1〔2,0〕∴1`02b k b =⎧⎨=+⎩ ∴`11`2b k =⎧⎪⎨=-⎪⎩ ∴y=-12x+1 把线段A 1B 1作出与它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就是我们所求的直线.根据点P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x ,-y 〕得:A 1〔0,1〕,B 1〔2,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 2〔0,-1〕,B 2〔-2,0〕∵A 2B 2:y=kx+b∴102`b k b -=⎧⎨=-+⎩ ∴121k b ⎧=-⎪⎨⎪=-⎩ ∴A 2B 2:y=-12x-1 下面证明y=-12x-1与双曲线y=12x相切 11212y x y x ⎧=--⎪⎪⎨⎪=⎪⎩ -12x-1=12x ⇒x+2=-1x ⇒ x 2+2x+1=0,b 2-4ac=4-4×1×1=0∴直线y=-12x-1与y=12x相切∵A1B1与A2B2的斜率k相等∴A2B2与A1B1平行∴A2B2:y=-12x-1为所求.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y〕,及其利用这些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六、布置作业1.教材复习稳固3、4.2.选用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以下函数中,图象一定关于原点对称的图象是〔〕A.y=1xB.y=2x+1 C.y=-2x+1 D.以上三种都不可能2.如图,矩形ABCD周长为56cm,O是对称线交点,点O到矩形两条邻边的距离之差等于8cm,那么矩形边长中较长的一边等于〔〕A.8cm B.22cm C.24cm D.11cm二、填空题1.如果点P〔-3,1〕,那么点P〔-3,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P′_______.2.写出函数y=-3x与y=3x具有的一个共同性质________〔用对称的观点写〕.三、综合提高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1〕,B〔-2,3〕,C〔0,2〕,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B′C′,再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那么△A″B″C″与△ABC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且A〔0,3〕,B〔3,0〕,现将直线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A1B1.〔1〕在图中画出直线A1B1;〔2〕求出过线段A1B1中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是否存在另一条与直线A1B1平行的直线y=kx+b〔我们发现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斜率k相等〕它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假设存在,求此直线的解析式;假设不存在,请说明不存在的理由.答案:一、1.A 2.B二、1.〔3,-1〕 2.答案不唯一参考答案: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图形.三、1.画图略,△A″B″C″与△ABC的关系是关于原点对称.2.〔1〕如右图所示,连结A1B1;〔2〕A1B1中点P〔1.5,-1.5〕,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kx,那么y=-2.25x.〔3〕A 1B 1:设y =k 1x+b 1113033b k =-⎧⎨=-⎩1113k b =⎧⎨=-⎩ ∴y=x+3 ∵与A 1B 1直线平行且与y=2.25x相切的直线是A 1B 1•旋转而得到的. ∴所求的直线是y=x+3,下面证明y=x+3与y=-2.25x 相切,⇒x 2+3x+2.25=0,b 2-4ac=9-4×1×2.25=0, ∴y=x+3与y=-2.25x 相切.。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合并同类项》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并同类项》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
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
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合并同类项教案大班

合并同类项教案大班教案标题:合并同类项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够解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 学会合并同类项的基本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合并同类项的简单算术表达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和橡皮。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向学生解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例如:在数学中,合并同类项是将具有相同字母和指数的项相加或相减的过程。
2. 教师通过提供一些简单的例子,如:2x + 3x,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合并这些同类项。
探究活动:1. 教师将一个简单的合并同类项的表达式写在黑板上,例如:4x + 2x + 3。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达式中的项,解释如何合并同类项,例如:4x + 2x 可以合并为 6x。
3. 学生们尝试合并其他同类项,例如:3 + 5 + 2,解释为 10。
4. 教师提供更多的练习,让学生在纸上进行合并同类项的练习。
拓展活动:1. 教师提供一些挑战性的合并同类项的问题,例如:2x + 3x - 5x + 4x。
2. 学生们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在纸上写下答案。
3.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总结活动: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并总结合并同类项的基本方法。
2. 学生们分享他们在拓展活动中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3. 教师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强调合并同类项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评估活动:1. 教师提供一些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解答。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扩展活动:1. 学生们可以设计自己的合并同类项练习题,并与同学们交换解答。
2. 学生们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合并同类项的实际应用,如购物清单或计算机游戏中的得分计算。
备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数学思考通过具体情境导入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经历合并同类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分类、化繁为简等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
难点:判断同类项和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将下列物品分类2、将下列整式进行分类,并与同伴交流一下你为什么这么分类?8a -7a2b -3xy 5a 2a2b 6xy3、同类项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例如:4、同类项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例如:(1) 2x2y 与 5x2y (2) 2ab3 与 6b3 a(3) 4ab与 2ab (4) 3mn 与 -nm(5)5a3与a3(6)-5与+35、如何判断同类项?(1)同类项有两个标准: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2)同类项与系数大小无关;(3)同类项与它们所含相同字母的顺序无关。
6、辨一辩: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1)2x2y与-3x2y (√ )(2)2abc与2ab (某)(3)-某某某q与3qp (√ )(4) -4x2y与5xy2 (某)第一种方法:100a+200a+240b+60b第二种方法:(100+200)a+(240+60)b则100a+200a+240b+60b=(100+200)a+(240+60)b由此我们知道,计算100a+200a,可以先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a;计算240b+60b,可以先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b。
基于“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实践--以“合并同类项”教学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实践——以"合并同类项"教学为例任保平1束永兵2朱爱明彳(1.舒城县阙店乡中心学校安徽六安231363)(2.舒城县第二中学安徽六安231360)(3.庐江县乐桥镇初级中学安徽合肥231581)摘要: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智慧课堂的技术支持,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实现实时、精准、高效、互动、快乐的教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数据核心素养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大数据+核心素养”下的智慧课堂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智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建立起情感互动、快乐高效、勤于思考、和谐共进的精确教学课堂。
本文以初中数学“合并同类项”教学为例,展示大数据下的智慧课堂的精准教学过程,深入体会智慧课堂的魅力。
一、精准分析,播种智慧课前,教师依据课时内容和学习目标,向学生推送2个微课视频(同类型概念讲解的视频与合并同类项的视频)以及预习作业单。
预习作业单如下:(一)温故知新1.5个人+8个人=________;60只羊一10只羊=_________。
2.278-591=______;-181-197=________。
3.~jm5n3的系数为________,次数为_________Q9Q的项分别是__________。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回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和做心理上的暗示。
(二)自主预习1.预习任务预习沪科版七年级上册P69-P71中内容,并用笔画出重要概念。
设计说明:明确学习任务,有重点地学习。
2.知识梳理⑴知识清单①同类项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②合并同类项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O③合并同类项的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学思考结合例1回答下列问题:①合并多项式中的同类项用到了哪些运算律?②合并多项式中的同类项的运算步骤有哪些?③合并多项式中的同类项的问题中有哪些易错环节?(3)数学智慧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哪些?设计说明:这部分内容采用分层的方式布置,知识清单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解题的基础,所有学生必须掌握。
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示范课例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教学反思表

附件5:
教学反思表
学校全称
课名教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师
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
1.应用了哪种能力点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运用了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视频插入以及图片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了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利用了直观的图片以及有趣的视频讲解进行了课堂的讲授。
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时间3-8分钟左右(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每节课2-3段),引起了哪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在教学3-8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应用了图片以及视频的插入对教学的策略以及方法的实施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及对教学重难点都有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师生的互动方面也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效果,在问题的解决方面也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及解决。
3.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与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两个新技术的使用增加了小视频的插入,以及图形的插入这两个创新点的使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教学中的教学也得到了很大指导。
4.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A5与A6两个技术指导下的功能的实用性还是比较强的,对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意见就是虽然这两个技术的指导下的功能比较好,但是有时学生的注意力只在这上面,没有完全的进行后续学习跟进,总体来说效果还是理想的。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
合并同类项课堂实录

《合并同类项》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2、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 并。
3、 经历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
(2 )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讲桌上乱七八糟地放着几本书,几个本子,几支笔。
师:谁能帮助老师把讲桌整理一下?生1 :(把所有的书本摞放在一起,放在桌子上任一位置,笔放在一起。
生2:(把书籍按书名分类堆放,把本子单独放在一起,笔放在一起。
师:哪种方法比较科学,为什么? 生:第二种方法更好,因为把它们分成几类,便于管理使用。
师:在生活中经常把各种事物进行分类,而在数学领域,我们也要学会分类。
点评:让学生给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进行分类,使他们懂得相同用途的物品可 以分为一类,初步感知“同类”的概念,体现了新教材中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的思想,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 游戏导入师:(把八张卡片分给 8名学生。
并在大屏幕上投影出 8张卡片的内容:-5n 、6xy 、8n 、-7a 2b 、- I xy 、2a 2b 、0.2x 2y 3、-3y 3x 2)请拿到卡片的同学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找 “朋友”,2并和找到的“朋友”一起站到讲台前面 。
生:(8生活动,其他学生观察。
) 生:(观察的学生提出意见)手拿 6xy 、0.2x 2y 3两张卡片的同学站在一起是不正确的;手拿-I xy 、-3y 3x 2两张卡片的同学站在一起也是错误的。
6xy 的"朋友”是-—xy ; 0.2x 2y 32 2 和-3y 3x 2是一对“朋友”。
师:(把大屏幕上的卡片,按上面的分组把“朋友”拖到一行。
1生:因为6xy 、--xy 所含的字母相同。
26xy 和0.2x 2y 3所含的字母也相同,它们俩是不是“朋友”呢?为什么? 不是,因为字母的指数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