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选择题(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哪一项是正确的文言文表达?A.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C.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D.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哉答案:C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下面自然形成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果实却能吸引人们前来。
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比喻人有德行,自然能吸引人。
答案:D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尊师重道答案:C7.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复习旧知识,可以学到新知识B.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问题C. 复习旧知识,可以巩固新知识D.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知识答案:D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用尺子,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B.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完成事情C. 不用尺子,就无法画出方形和圆形D.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成功答案:B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自私的行为B. 公平的原则C. 道德的规范D. 个人的权利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爱之深,恨之切。
B. 之乎者也,古之学者。
C.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D. 之江之滨,有女如云。
答案:C(C项中的“之”字用作代词,其余选项中的“之”字用作助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作者?A. 李白B. 苏轼C. 杜甫D. 王安石答案:B(苏轼《赤壁赋》)3. 以下哪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D(王维《相思》)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吸引了人们。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花朵吸引了人们。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美丽吸引了人们。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和花朵吸引了人们。
答案:A(比喻有德行的人,即使不自夸,也能受到人们的敬仰)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易经》答案:A(《诗经·周南·关雎》)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答案:生当作人杰2.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海内存知己3. “________,对影成三人。
”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
答案:举杯邀明月4. “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5. “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
”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答案:此情无计可消除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D2. “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的意思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件事C. 每天反省三次D. 每天反省三遍答案:C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应解释为: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服答案:B4.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A. 愤怒,郁闷B. 愤怒,启发C. 郁闷,启发D. 郁闷,郁闷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字的用法是:A. 语气词,无实义B. 代词,指代“他们”C. 语气词,表示肯定D. 语气词,表示疑问答案:A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字应解释为:A. 这B. 正确C. 就是D. 表示判断答案:C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字的意思是:A. 不要B. 忘记C. 忽视D. 忽略答案:A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A. 迷惑,危险B. 危险,迷惑C. 迷惑,迷惑D. 危险,危险答案:A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A. 心胸宽广,心胸狭窄B. 心情愉快,心情忧郁C. 心胸宽广,心情忧郁D. 心情愉快,心胸狭窄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
答案:孔子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知”和“仁”分别指:答案:智慧,仁德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______思想。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文言文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文言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其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助词也D. 之乎者也,文言虚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哪一首诗?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A.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B. 人太挑剔了,就没有朋友C. 水太清了,就看不到鱼D. 人太聪明了,就无法与他人相处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而”字的,其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B. 温故而知新C. 而翁长髯D. 而立之年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__。
”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7. 《左传》是_________时期的一部史书,主要记载了_________到_________年间的历史。
8. “_________,_________。
”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用以形容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9. “_________,_________。
”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10. “_________,_________。
”是《醉翁亭记》中的名句,描绘了作者在亭中饮酒作乐的情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12. 《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是如何描绘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的?四、翻译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4.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初二上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二上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D.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整齐)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
B. 温故而知新。
C. 学而时习之。
D. 见贤思齐焉。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填空题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请将文中的“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分别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请解释“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的含义。
三、简答题7.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学习态度。
8. 请分析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
四、翻译题9. 翻译以下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翻译以下句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阅读理解题11. 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请解释“志于学”的含义。
(2)请分析孔子在这段话中所表达的人生阶段及其意义。
六、写作题12. 以“我眼中的孔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孔子及其思想的理解。
30道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30道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安”的意义:①安稳②怎么③哪里。
下列句子中“安”的意思是:安能辨我是雄雌()A. ①B. ②C. ③答案:B2. “备”的意义:①具备②防备③详尽。
下列句子中“备”的意思是:前人之述备矣()A. ①B. ②C. ③答案:C3. “比”的意义:①靠近②比较③等到。
下列句子中“比”的意思是:比至陈()A. ①B. ②C. ③答案:C4. “鄙”的意义: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浅陋无知。
下列句子中“鄙”的意思是:肉食者鄙()A. ①B. ②C. ③答案:B5. “兵”的意义: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
下列句子中“兵”的意思是:兵革非不坚利也()A. ①B. ②C. ③答案:A6. “朝”的意义:①早晨②朝廷③朝见。
下列句子中“朝”的意思是:皆朝于齐()A. ①B. ②C. ③答案:C7. “曾”的意义:①曾经②竟然。
下列句子中“曾”的意思是:曾不能毁山之一毛()A. ①B. ②C. ③答案:B8. “诚”的意义:①的确②诚心。
下列句子中“诚”的意思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A. ①B. ②C. ③答案:A9. “从”的意义:①跟随②听从③自。
下列句子中“从”的意思是:从先人还家()A. ①B. ②C. ③答案:C10. “当”的意义:①抵挡②应当③对着。
下列句子中“当”的意思是:木兰当户织()A. ①B. ②C. ③答案:C11. “道”的意义:①道路②方法③说。
下列句子中“道”的意思是:不足为外人道也()A. ①B. ②C. ③答案:C12. “得”的意义:①得到②能够③同“德”,感激。
下列句子中“得”的意思是:二者不可得兼()A. ①B. ②C. ③答案:B13. “发”的意义:①发射②出发③起。
下列句子中“发”的意思是:舜发于畎亩之中()A. ①B. ②C. ③答案:C14. “奉”的意义:①侍奉②接受③供养。
下列句子中“奉”的意思是:奉命于危难之间()A. ①B. ②C. ③答案:A15. “复”的意义:①再②回答③恢复。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的用法是名词用作状语?A. 风烟俱净B. 星汉灿烂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指代用法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可以休矣D.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早中晚三次反省B. 反省三次C. 反省自己的三个方面D. 反省三次不同的事情答案:C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举止优雅C. 心灵手巧D. 容貌美丽答案:B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自然形成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道路自然变得平坦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径自然形成答案:D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答案:C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捕获老虎的幼崽B. 不经历困难和危险,怎么能获得成功C.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了解老虎的生活习性D.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知道老虎的凶猛答案:B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丽的女子C. 明亮的星星D. 清澈的泉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小学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C.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D.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喜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老子》答案:A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A. 不去虎穴,就得不到虎子。
B. 不冒险,就得不到成功。
C. 不进虎穴,就得不到虎子。
D. 不去虎穴,就得不到成功。
答案:B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哪里?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春秋》答案:C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道路。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径。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路径。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
答案:学而不厌2. “______,可以为师矣”是孔子的名言。
答案:温故知新3. “______,不亦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的态度。
答案:学而时习之4. “______,不亦君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要求。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5. “______,小人长戚戚”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态度的描述。
答案:君子坦荡荡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将“吾日三省吾身”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答案:自己不希望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国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国风·郑风》的______篇。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的______篇。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的______篇。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三百首》答案:A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学而》B.《为政》C.《八佾》D.《里仁》答案:A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雍也》B.《述而》C.《泰伯》D.《子罕》答案:B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哪一篇?A.《乾卦》B.《坤卦》C.《屯卦》D.《蒙卦》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雍也》B.《述而》C.《泰伯》D.《子罕》答案:B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2. 将“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论语》中“仁”的含义。
答案:在《论语》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指的是一种道德品质,包含了爱人、善行、公正、宽恕等多重含义。
2. 简述《孟子》中“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孟子》中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具有善良、仁义的倾向,但需要后天的教育和修养来发展和完善。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文言实词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⑨群臣怪之⑩吾得兄事之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④⑤/②⑦/③ /⑥⑩ /⑧⑨ B.①④⑤ //②⑦⑩/③/⑥ /⑧⑨C.①⑤ /②⑦⑩/③/⑥ /④⑧⑨ D.①⑤ /②⑦/③/⑥⑩ /④⑧⑨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C.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D.杀人如不能举尽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始速祸焉开始加速 B.暴秦之欲无厌满足C.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坚持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1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万物C.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理 D.虽董之以严刑判决14.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管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判决D.邪曲之害公也危害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C.辟邪说,难壬人谬论 D.胥怨者民也相互16.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虽有槁暴暴:晒干②暴殄天物暴:糟蹋、损害B.①而绝江河绝:横渡②乘小舟来此绝壁下绝:隔绝的C.①用心一也用:因为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当权D.①小人喻于利喻: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17.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③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④饭疏食,饮水饭:吃。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 宋何罪之有2. “温故而知新”中,“故”指的是()。
A. 过去的知识B. 旧的书本C. 旧的知识D. 旧的学问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和“悱”分别表示()。
A. 愤怒,悲伤B. 思考,疑惑C. 愤怒,疑惑D. 思考,悲伤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学而不厌,____。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请根据上下文,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 将下列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文言文。
(1)他非常勤奋,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学习。
(2)老师教导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含义。
2. 请解释“温故而知新”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几个年龄段?2. 孔子在每个年龄段都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B二、填空题1. (1)诲人不倦(2)乐之者不如好之者2. (1)其不善者而改之(2)其不善者而改之三、翻译题1. (1)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2)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追求饱足,在居住上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好学的。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及翻译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哪个词语不属于文言文中的实词?
A. 山
B. 水
C. 月
D. 人
2. 下列哪个句子符合文言文的语法结构?
A. 人皆知已之善
B. 吾欲之南海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 吾闻之,斯是
已矣
3.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正确?
A. 舟夜降矣,诸少年争笑之
B. 吾欲之南海,何如?
C. 之死矢靡它
D. 吾之不肖,不如师者
4.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以”字用法不正确?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吾是以知天下之不齐也
C. 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 D.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其”字用法不正确?
A. 其闻道也固早矣
B.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
C.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吾闻之,斯是已矣
D.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吾闻之,斯是已矣
二、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
6.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 吾闻之,斯是已矣。
④ 吾之不肖,不如师者。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D
4. C
5. C
二、翻译题
6.
① 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
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 我听说,这就是已经够了。
④ 我的才能不如师傅。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B(“知”在B项中为动词,意为“知道”;其余三项中“而”为连词,表修饰或递进)2.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吾属今为之虏矣。
答案:B(“见疑”、“被谤”均为被动用法)二、填空题1. 请根据《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填写下列空缺处:“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
答案:后天下之乐而乐2.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2. 翻译《出师表》中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军队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
四、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渔人因为迷路而偶然发现了桃花源。
2. 《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的?答案: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五、论述题1. 请结合《史记》中的内容,论述司马迁的史学观。
答案:司马迁在《史记》中展现了其深厚的史学观,他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学家的任务是真实地记录历史,同时,他还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
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
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
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
”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
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
”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
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
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
”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
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
莫当耍子。
”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
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1);(2)。
(2分)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4分)答: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4分)答:答案:1、(1)“扇息火焰山过去”(1分)。
(2)“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1分)。
(亦可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同样得分。
)2、(1)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1分):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1分)。
(2)自信、乐观、不惧艰险(1分):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1分)。
(3)关心民众疾苦(1分):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1分)。
(4)本领高强,神通广大(1分):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分)。
(本题最多得4分)3、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1分)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1分)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1分),又被牛魔王骗回(1分);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1分),终于借到芭蕉扇(1分)。
初一必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必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此之谓大丈夫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C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思想?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B. 佛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二、填空题1. 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
”(必填:必有我师焉)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学习态度,其中“罔”的意思是_________。
(必填:迷惑)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孟子》,其含义是_________。
(必填:尊敬老人并推己及人)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哪三种快乐?答案:学习并经常复习知识的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访的快乐;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的快乐。
2. “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字是什么意思?答案:“愠”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生气或恼怒。
3. 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答案: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宽容和自我修养的思想。
四、翻译题将以下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同学们可以检验自己对初一必考文言文的掌握程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文言文,不仅为了考试,更为了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能够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的是哪一句?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 之虚所卖之C. 辍耕之垄上D. 无丝竹之乱耳答案:B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以下哪部古代典籍?A. 《诗经》B. 《尚书》C. 《孟子》D. 《礼记》答案:D3. 下列句子中,表示“如果”意思的是:A. 苟富贵,无相忘B.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 吾尝终日而思矣D.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案:B二、填空题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名言。
答案:范仲淹三、翻译题6.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答案:在大道通行的时代,世界是人们共有的。
7.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答案: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饥饿,使他身无一物,使他所做的事颠倒混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四、阅读理解8.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落,并回答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问题:(1)解释文中“辍耕”一词的含义。
(2)陈涉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什么意思?答案:(1)辍耕:停止耕作。
(2)这句话的意思是,燕雀这样的小鸟怎么会理解鸿鹄(大雁)的远大志向呢?陈涉用这句话比喻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无法理解他的远大抱负。
五、作文题9. 根据你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撰写作文)【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以实际考试为准。
高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 吾妻之贤,子之孝,吾之幸也D. 之二虫又何知2.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次不同的问题C. 每天反省三次自己的行为D. 每天反省三次自己的过错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A. 《左传》B. 《史记》C. 《论语》D. 《孟子》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5. “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比喻的是()A. 污泥B. 困难C. 恶劣的环境D. 污泥和困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
”2. 《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作者______的人生态度。
3.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
4.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趣。
5. 《赤壁赋》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所描绘的生活场景。
2. 《师说》中韩愈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观点,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段,回答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30道文言文虚词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30道文言文虚词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辍耕之陇上B. 怅恨久之C. 无丝竹之乱耳D. 马之千里者答案:D2. “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的是()A. 温故而知新B. 人不知而不愠C. 敏而好学D. 择其善者而从之答案:B3. “以”字表示因为的是()A. 以刀劈狼首B. 不以物喜C. 以我酌油知之D. 徐以杓酌油沥之答案:B4. “于”字表示在的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 受制于人C. 战于长勺D. 苛政猛于虎答案:C5. “其”字表示揣测语气的是()A. 其真无马邪B. 其如土石何C. 安陵君其许寡人D. 必先苦其心志答案:A6. “为”字表示作为的是()A. 为宫室之美B. 不足为外人道也C. 全石以为底D. 为天下唱答案:C7. “乃”字表示于是的是()A. 乃不知有汉B. 乃重修岳阳楼C. 家祭无忘告乃翁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答案:B8. “则”字表示就的是()A. 学而不思则罔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入则无法家拂士D. 则汉室之隆答案:D9. “且”字表示将要的是()A. 年且九十B. 且焉置土石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 不义而富且贵答案:A10. “焉”字表示哪里的是()A. 且焉置土石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 惧有伏焉答案:A11. “乎”字表示疑问的是()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 不亦说乎C. 此乐何极11. “乎”字表示疑问的是()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 不亦说乎C. 此乐何极D.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答案:A12. “也”字表示判断语气的是()A. 莲,花之君子者也B. 徐公何能及君也C.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D.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于我何加焉也答案:A13. “若”字表示好像的是()A. 若毒之乎B.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 仿佛若有光D. 若为佣耕答案:C14. “所”字表示“……的地方”的是()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 衣食所安C. 所以动心忍性D.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答案:A15. “与”字表示和的是()A.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 遂与外人间隔C. 吾与徐公孰美D.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答案:C16. “者”字表示“……的人”的是()A. 后遂无问津者B. 二者不可得兼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陈胜者,阳城人也答案:A17. “因”字表示于是的是()A. 因屏人曰B.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C. 罔不因势象形D. 因以为号焉答案:A18. “然”字表示这样的是()A.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 佁然不动C.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D. 吴广以为然答案:D19. “则”字表示如果的是()A. 入则无法家拂士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战则请从D.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答案:C20. “虽”字表示即使的是()A. 虽乘奔御风B. 虽有嘉肴C. 虽我之死D. 虽不能察答案:C21. “为”字表示被的是()A.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 不足为外人道也C. 为宫室之美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A22. “于”字表示到的是()A. 皆朝于齐B. 生于忧患C. 欲有求于我D. 达于汉阴答案:D23. “之”字表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是()A. 何陋之有B. 无丝竹之乱耳C. 马之千里者D. 辍耕之垄上答案:B24. “其”字表示自己的是()A. 蹲其身B. 故人不独亲其亲C. 其真无马邪D. 下视其辙答案:A25. “而”字表示承接关系的是()A. 学而时习之B. 人不知而不愠C. 而伯乐不常有D. 溪深而鱼肥答案:A26. “以”字表示凭借的是()A. 不以疾也B. 可以为师矣C. 以中有足乐者D. 以塞忠谏之路也答案:B27. “或”字表示有的人的是()A. 或王命急宣B. 或异二者之为C. 或以为死D. 而或长烟一空答案:C28. “乃”字表示才的是()A. 乃不知有汉B. 蒙乃始就学C. 乃悟前狼假寐D. 乃重修岳阳楼答案:B29. “且”字表示况且的是()A. 年且九十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 且壮士不死即已D. 且焉置土石答案:C30. “焉”字表示句末语气词的是()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 惧有伏焉C. 且焉置土石D. 必有我师焉答案:A11。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蚓无爪牙之利C. 吾欲之南海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意”的意思是()。
A. 意图B. 意义C. 意志D. 意见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
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标准和方法D. 圆规和画圆的工具4.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锲”的意思是()。
A. 雕刻C. 放弃D. 放弃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指的是()。
A. 道路B. 河流C. 树木D. 果实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论语》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焉”的意思是()。
A. 哪里B. 怎么C. 什么D. 为什么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
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了解10.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青”指的是()。
A. 绿色B. 蓝色D. 紫色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死而后已。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2. “______,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3. “______,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4. “______,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
5. “______,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将“君子不器。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文言文阅读理解选择题
一、《孙权劝学》选择题。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吕蒙无可推托。
B. “鲁肃大惊”,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才略的长进令人惊叹。
C. 本文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寥寥数语,使读者形象的感受到三人当时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D.鲁肃最后和吕蒙成为好友并拜见吕蒙的母亲,是因为吕蒙的真性情和好学吸引了他。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求闻之若.此若.屈伸呼吸
B.自.以为大有所益屠自.后断其股
C.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D.睨之久而不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二、《卖油翁》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以.我酌油知之蒙辞以.军中多务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蒙乃.始就学
C.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下列对于《卖油翁》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本文作者欧阳修,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本文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告诉我们熟能生巧以及有长处不能骄傲的道理。
C.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丰满:陈康肃公仗着箭术高超而自负;卖油翁却是一个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老头儿。
D.文中故事暗藏道理,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
三、《陋室铭》选择题。
1.下列语句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无丝竹之乱.耳乱:使……扰乱B.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D.无案牍之劳.形劳:劳累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
B.陋室是为了表达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C.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D.文章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后文的对陋室的赞美埋下了伏笔。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文首以山水类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与“灵”;后文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表明三者均以主人德高而显名。
这就使前后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B.“调素琴”与“无丝竹”,前者悦耳,暗示自得其乐,独善其身的陋室生活;后者是作乐俗音,作者无法与之同流合污。
二者从正反两面描写的是同一情操,并不矛盾。
C.文中开头几句排比,使内容跌宕起伏,全篇文气畅通;中间几句对偶,既描且叙,言简意丰,节奏感强,还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
D.文中作者不以“君子”的孤高自傲标榜,而用君子的修德敬业律己,表现出对人生失意、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也有此境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四、《爱莲说》选择题。
1.下列语句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B.香远益.清益:更加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称呼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长枝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陶后鲜有闻./闻.之于宋君B.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濯清涟而不.妖/尊君在不.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作者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
B.文章综合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第一段先描写后记叙,第二段先抒情后议论。
C.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D.作者的人生态度: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可爱者甚蕃.蕃:繁多 B. 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植:种植 D. 陶后鲜.有闻鲜:少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 B.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 D.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
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
8.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五、《河中石兽》选择题。
1.下列语句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是.非木杮/斯是.陋室B.渐沉渐深耳./无丝竹之乱耳.
C.乃.石性坚重/乃.取一葫芦置于地D.然则天下之.事/花之.君子者也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的角度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的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