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F(丛枝菌根真菌)
“丛枝菌根真菌”文件汇整
![“丛枝菌根真菌”文件汇整](https://img.taocdn.com/s3/m/f9e913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1.png)
“丛枝菌根真菌”文件汇整目录一、丛枝菌根真菌扩繁方法的研究进展二、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铁吸收的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三、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代谢与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四、植物相互作用与丛枝菌根真菌五、不同农业措施对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侵染效应的影响六、丛枝菌根真菌与共生植物物质交换研究进展丛枝菌根真菌扩繁方法的研究进展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AMF的深入研究和了解,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有效地扩繁AMF,以促进其在农业、林业和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对AMF扩繁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在自然条件下,AMF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和扩散。
为了促进AMF的扩繁,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如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等措施,为AMF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还可以通过合理轮作和种植绿肥等农业措施,增加土壤中AMF的数量和多样性。
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通过孢子萌发、菌丝培养和丛枝菌根形成等方式进行AMF的扩繁。
其中,丛枝菌根形成是AMF扩繁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外源物质,如糖蜜、磷酸盐等,促进AMF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进而提高AMF的繁殖效率。
除了自然条件和实验室条件下的扩繁方法外,生物工程方法也可以用于AMF的扩繁。
例如,基因工程可以通过基因修饰和基因转化等技术手段,提高AMF的繁殖效率和共生能力;细胞培养可以通过离体培养和细胞克隆等技术手段,实现AMF的高密度培养。
然而,生物工程方法在AMF扩繁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随着人们对AMF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的不断深入,AMF的扩繁方法将会越来越成熟。
未来,人们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扩繁方法,实现AMF 的高效扩繁。
随着人们对AMF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人们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等生物工程技术手段,改良AMF的性状,提高其与植物的共生能力和应用效果。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封 晔57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封 晔57](https://img.taocdn.com/s3/m/de16ffe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4b.png)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封 晔(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81)摘 要:对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影响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养分的研究表明:单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以及混合接种均能显著增加丹参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p<0.05);接种AMF对丹参根际细菌数量影响较大,单接种Gv比CK提高了360%;其次为放线菌,单接种Gv比CK提高了148%;对真菌数量影响较小。
接种AMF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小,与CK相比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 丹参根际 土壤微生物 影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植物共生不仅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传递等生理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根际土壤环境。
植物根际是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组成的特殊微生态系统,对植物生长代谢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AMF与其它根际微生物的关系复杂多样。
朱红惠等研究发现,接种地表球囊霉的番茄根际土壤中,细菌总量高于对照,证实AMF对青枯菌有抑制效应[1]。
Carlsen等指出接种近明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能显著减少白三叶草中终极腐霉的数量[2]。
关于AMF对植物根际养分的研究,宋福强等研究了接种地表球囊霉的大青杨根际,结果发现,接种AMF降低了根际pH,并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在接种AMF的根际土壤中,氮素和磷素营养富集程度显著高于对照,且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相关[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接种AMF的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氮、磷、钾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菌根真菌的功能,对提高作物产量,保持农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AMF菌种为摩西球囊霉(G. mosseae,简称Gm)和地表球囊霉(G. Versiforme,简称Gv),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养分吸收影响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养分吸收影响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7baa7073169a4517623a317.png)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养分吸收影响研究进展作者:肖质净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年第04期摘要: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植物生长。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够寄生在植物根系,通过多种方式调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促进植物更好地生长。
AMF缓解盐分胁迫的作用十分明显,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丛枝菌根真菌;养分吸收中图分类号:S1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4-0003-02土壤盐渍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77万hm2耕地因盐分含量超标受到影响,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5%。
据估算,到21世纪中期,由于土壤盐渍化而损失的耕地将增加到50%。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机制提高作物的耐盐性,从而改善作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盐生植物的菌根亲和力相对较低,但在很多盐碱环境中仍然能够发现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存在。
目前,很多研究探讨了AMF在植物对抗盐分胁迫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证明AMF能够通过综合机制(如改善植物对矿物养分的吸收)来缓解盐分胁迫。
1 AMF对植物吸收养分磷的影响土壤盐分能显著降低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尤其是养分磷,因为磷酸盐离子能与土壤中的Ca2+,Mg2+,Zn2+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沉淀,使土壤有效磷变成无效态。
相关研究表明,相比没有菌根的植株,接种AMF的植株体内磷含量会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植株根系能够充分利用广泛分布的真菌菌丝,促使植株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磷,提高植株对磷的摄取量。
据估计,植株根外菌丝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磷量的80%。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盐度(1.2,4.0,6.5,9.5 dS/m)的盐碱地上,没有AMF的阿拉伯金合欢磷含量相对较低(0.6%,0.5%,0.2%,0.1%),而有AMF的阿拉伯金合欢磷含量相对较高(1.2%,1.2%,0.9%,0.6%),说明AMF提高了植株对磷的吸收。
接种amf对土传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
![接种amf对土传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29b93c483c4bb4cf6ecd128.png)
2020.02科学技术创新接种AMF 对土传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程名(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植物青枯病素有“癌症”之称,发现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美国Erwin Simth 于1896年最早鉴定植物青枯病的病原菌--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
青枯病病原菌宿主范围广,可侵染数百种植物,包括茄科、豆科、单子叶植物以及木本植物等。
青枯病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青枯病发病区域由热带、亚热带地区发展至温带和寒温带。
青枯病的发生给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巨大,青枯病曾在东南亚、美洲等地区泛滥成灾。
在国内,青枯病不仅侵染番茄和桑树,而且也危害了烟草、马铃薯和花生等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共生真菌之一,AMF 具有强大的生态学功能,对于植物之间的养分交换、信息传递、维持生物多样性及稳定生态系统结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施用AMF 对连作土壤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有效缓解作物连作障碍,降低土传病害发病率、提高植物抗性等[2]。
近年来生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成为防治青枯病的重点,其中施用丛枝菌根真菌是防治青枯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述了接种AMF 对作物青枯病防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利用AMF 防控作物青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1作物青枯病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青枯假单胞杆菌生命力顽强,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喜高温潮湿环境。
主要生存在土壤、植物秸秆废弃物以及动物粪便中。
在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残留的青枯菌会通过根部伤口或次生根自然裂口入侵作物根部,随后侵染木质部,堵塞维管束,使植株的水分运输受阻,最终导致植物萎焉,严重时植株死亡。
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细菌性病害,青枯假单胞杆菌喜欢酸性环境,土壤酸化也是诱发青枯病发的主要原因。
病原菌在病部残体及混有病残体肥料里越冬,翌春开始侵染,主要靠病苗木嫁接和栽植传播。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对废弃矿山修复的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对废弃矿山修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bde57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a.png)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对废弃矿山修复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11-08T06:14:25.38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6月第17期作者:李子辰[导读] 近几年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在草地植被和废弃矿山恢复重建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李子辰(河北建设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近几年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在草地植被和废弃矿山恢复重建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AMF 与陆地上80%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AMF从植物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帮助植物吸收N、P等矿质营养元素,改善植物的品质,提高产量,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物。
草地植物的生长时期的不同也会影响到AMF对其生长的作用。
本文重点从养分状况、植物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角度综述AMF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旨在能够对未来草地的补播建植以及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提供指导。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废弃矿山、养分吸收、物候期、重金属菌根是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体[1],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是一种内生的菌根真菌[1],也是现存最古老的无性真核生物之一[2]。
大量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多种生境中,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高达80%的P,研究表明,AMF和植物的互惠共生是建立在营养物质互换的基础上:宿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AMF提供菌丝和孢子生长所需要的碳和能量 [3];与此同时,AMF帮助宿主植物吸收矿质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逆性和适应性[4]。
与AMF 形成共生关系后,宿主植物分配给AMF自身4%—20%的碳水化合物和相当量的脂质,AMF将其所吸收的绝大部分矿质营养输送给宿主。
丛枝菌根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丛枝菌根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b2bfa2f524ccbff12184aa.png)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王信(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09级02班)【摘要】菌根是植物根系与特定的土壤真菌形成的共生体,有利于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协助植物抵御不良环境胁迫。
现研究已发现它对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及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都江堰地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生态研究,Peter et al .,1988 ; van der Heijden et al . ,1998 ;Hartnett & Wilson ,1999;Klironomos et al . ,2000) 。
AMF可促进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改善宿主的营养状况,增强其抗病性和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而且在改良土壤结构、改善水土保持、防治环境污染、外来入侵种的入侵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生物之间的共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现象。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共生是不同种类生物成员在不同生活周期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联合”(书,Margulis 1981)。
1982年Golf 指出:共生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寄生、共生和共栖,这说明了生物间相对利害关系的动态变化,共生关系是生物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相互关系。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独立生活的,而是普遍存在共生关系。
例如,植物都能与一定种类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建立互惠共生关系,形成互惠共生体。
其中我们把植物根系与一类土壤真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称做菌根。
将参与菌根形成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是球菌门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它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类菌根。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共生真菌,它能够与80%以上的陆生植物形成共生体,许多植物对丛枝菌根真菌有高度的依赖性(文献,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2009)。
《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范文
![《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59786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4.png)
《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提升作物的生长与产量已不再仅依赖单一的栽培与施肥方法。
相反,农学家和土壤学家转向研究各类土壤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和微生物肥料的配施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AMF和微生物肥料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其对燕麦生长的影响正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究AMF与微生物肥料配合施用在燕麦生长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理。
二、研究方法1. 试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不同种类的AMF和微生物肥料,并选择燕麦作为试验作物。
2. 试验设计实验采用配施法,将AMF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肥料进行配施,并设置对照组(仅施用基础肥料)。
每个处理组均设有足够的重复以减少误差。
3. 试验过程在燕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AMF和微生物肥料的施用,并记录燕麦的生长情况。
同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1. 燕麦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MF与微生物肥料配施的燕麦生长情况明显改善。
具体表现为株高增加、叶面积增大、根系发育更为旺盛等。
这些变化在施肥后的几个星期内最为明显。
2.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在AMF与微生物肥料的共同作用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这表明AMF和微生物肥料共同促进了土壤的肥力提升。
3.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通过PCR-DG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发现,AMF与微生物肥料的配施显著改变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有益菌的数量和种类。
这些有益菌在土壤中起到了促进有机物分解、提高养分利用率等作用。
四、讨论1. AMF与微生物肥料的关系本实验结果表明,AMF与微生物肥料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
AMF通过其庞大的菌丝网络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同时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空间;而微生物肥料则通过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速率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等方式为AMF和植物提供营养支持。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2e10d8a0029bd64783e2c5e.png)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作者:张璐张倩叶宝兴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03期摘要:采用盆栽受控试验法,设置无盐胁迫(0.046%)、轻度盐胁迫(0.2%)和重度盐胁迫(0.5%)3个盐分水平,研究了不同盐分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量和耐盐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相同AMF 处理的紫花苜蓿生长量显著降低(P关键词:盐胁迫;丛枝菌根真菌(AMF);紫花苜蓿中图分类号:S551+.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3-0032-06盐渍化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胁迫生境条件,全球盐渍化土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山东省盐渍土总面积为140×104 hm2,约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6%。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影响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其营养、饲用价值居于各种牧草之首,同时叶片具有排盐机制,具有较强的耐盐性[1~3],在沿海滩涂地区广泛分布,是改良盐碱地的理想材料。
如何利用和开发盐渍化土壤,提高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的耐盐性和产量日益受到重视[4~6]。
丛枝菌根真菌(AMF)广泛存在于盐渍化土壤生态环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90%的高等植物都能与之形成菌根共生体[7]。
很多研究表明,AMF能降低植物根系pH值,增加土壤团粒结构,降低钠离子对植物的毒害,促进宿主植物生长,提高其适应盐胁迫的能力[8~12]。
盐胁迫条件下,AMF 对植物的促进作用被认为是对植物形态、生理和生物化学等多方面影响的综合结果[13]。
前人围绕紫花苜蓿耐盐品种的筛选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提高紫花苜蓿盐胁迫下的产量[1~3],但至于AMF能否提高紫花苜蓿耐盐性鲜见报道。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ed63a7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e.png)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态学、微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深入发展,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共生、竞争和拮抗等相互作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包括互作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调控策略等方面,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我们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互作机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土壤中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精妙的互作关系。
这种互作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对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营养竞争方面存在明显的互作。
AMF通过扩大根的吸收面积,增强植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能力。
同时,AMF还能分泌多种胞外酶,如磷酸酶、几丁质酶等,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营养。
这种营养竞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也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信号交流方面也存在互作。
AMF能感知并响应植物分泌的根际信号物质,如生长素、独脚金内酯等,从而调整自身的生长和代谢。
同时,AMF也能分泌多种信号分子,如菌根因子、几丁质等,与植物和根际微生物进行信号交流,共同调节根际微生态环境。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生态功能方面也存在互作。
AMF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如抗旱、抗盐、抗病等,从而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
AMF还能与根际微生物共同构建稳定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苜蓿磷素利用效率和细根周转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苜蓿磷素利用效率和细根周转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c0988c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a.png)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苜蓿磷素利用效率和细根周转的影响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苜蓿磷素利用效率和细根周转的影响引言: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畜牧业。
丛枝菌根真菌(AMF)处理后红花土壤深度生态化学计量的时空变化-最新资料
![丛枝菌根真菌(AMF)处理后红花土壤深度生态化学计量的时空变化-最新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868faf976a20029bc642d10.png)
丛枝菌根真菌(AMF)处理后红花土壤深度生态化学计量的时空变化收稿日期:2014-11-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160410)。
通信作者:张霞,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新疆本土作物遗传及变异规律研究。
E-mail:。
土壤中含有生物所需的大量碳、氮、磷及多种微量元素,是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1],而土壤在不同的施肥条件下会影响植物生长[2]和微生物的分布[3]。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陆地上广泛分布的一类菌根,能够和80%以上的维管类植物建立起共生关系并形成AM菌根[4],菌根具有促进植物养分吸收、改善植物水分代谢[5]、增强植物耐盐性[6]、提高植物抗病性、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植物产量等作用[7],因此被誉为“生物肥料”[8]。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产区,在新疆“红色产业”中具有支柱作用[9]。
一直以来,红花作为一种油、药、饲、天然色素、燃料兼用的经济作物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以红花-菌根-土壤理化性质为切入点,在接种1种或者2种以及不接种AM真菌的条件下,测定植物根部土壤中碳、氮、磷的含量,通过分析不同生育期土壤元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化所导致的植物生长的变化,探求出不同时期土壤营养元素的需求,为更合理地施肥、灌溉提供间接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供试材料新疆主栽红花品种裕民无刺。
1.1.2供试菌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简称I)、混合菌种(G. mosseae、G. intraradices、G. cladoideum、G. microagregatum、G. caledonium和 G. etunicatum,简称H),试验除I、M、H 这3种处理模式外,还设置了1个不接种处理作为对照(简称CK)。
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f8ccb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5.png)
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一、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MF)在重金属和稀土元素污染土壤中的生物修复潜力。
通过实验室搭建的实验系统,研究了AMF对不同浓度重金属(如铅、镉、铬、镍)和稀土元素(如镧、铈、钇)的耐受性及其吸收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部分AMF菌株能有效富集和稳定重金属,降低其生态风险;AMF与稀土元素的螯合能力较弱,难以作为有效的修复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AMF对重金属和稀土元素的修复效率,我们进一步探讨了AMF与植物和化学修复技术的结合使用。
通过盆栽实验,发现接种AMF的污染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受到明显促进,而稀土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得到有效降低。
我们还在实验农田中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了AMF植物联合体系在重金属和稀土元素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实际效果。
本研究的发现为重金属和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揭示了AMF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独特的功能角色。
鉴于污染土壤的复杂性和差异性,进一步的研究仍需开展,以完善AMF在实际应用中的修复策略和技术参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和稀土元素的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寻求一种有效的、环保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
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修复微生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其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共同吸收、利用和排泄养分,从而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率。
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稀土元素等有害物质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可以作为一种生物修复材料用于土壤污染修复。
目前关于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仍存在许多未知领域和挑战,如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机制、菌剂制备方法、实际应用效果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及机制,通过优化菌剂制备工艺、提高植物修复效果等措施,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生化变化影响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生化变化影响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14f621f5a8102d276a22f50.png)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生化变化影响研究进展作者:肖质净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年第05期摘要: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够提高植物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性。
丛枝菌根真菌可对植物生物化学变化如植物体内的脯氨酸、甜菜碱、多胺等产生影响,从而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土中生长。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丛枝菌根真菌;植物生化变化中图分类号:S1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5-0011-02土地盐碱化会导致土壤有机质不断减少、水分逐渐流失、水势越来越差,因此植物必须降低水势,以保持有利的水分梯度,使土壤中的水分能够流向根部。
为达到此效果,植物开发了诸多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渗透调节及渗透管理机制。
植物暴露于盐胁迫条件下,一些含氮化合物将在植物体内不断累积,如氨基酸、酰胺、蛋白质、季铵化合物、多胺等。
对于不同植物物种来说,在盐分环境中产生的特定含氮化合物是不同的。
渗透调节机制使细胞保持膨胀(膨压依赖过程包括细胞扩张和增长、气孔开放和光合作用),同时保持梯度水势,有利于水分进入植物。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植物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帮助植物形成适应环境的生化变化,并产生更多的含氮化合物,以适应盐碱环境。
1 AMF对植物生化变化的影响1.1 AMF对植物脯氨酸的影响在水分和盐分胁迫条件下,植物中的脯氨酸变化较为常见。
在盐分胁迫条件下,植物积累的脯氨酸作为无毒保护渗透物质,在低水势条件下维持渗透平衡。
脯氨酸也可作为储备能源和氮源,在盐分胁迫条件下被利用。
研究发现,AMF能提高植物脯氨酸累积,当NaCl浓度为12.5 mM和25.0 mM时,在播种40 d和60 d后,有AMF的绿豆植株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比不接种AMF的植株高。
谢里菲等的报道显示,在不同的盐度(0,50,100,150,200 mM NaCl)条件下,接种AMF大豆的脯氨酸浓度高于对照处理。
他们还观察到,AMF植物根部的脯氨酸浓度比茎部高,这可能是因为根部是主要的水分吸收部位,必须保持吸水根细胞和外部介质之间的渗透平衡。
丛枝菌根真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体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体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edfb5d1da38376baf1faed8.png)
第 1 期 Leabharlann 草业 学报
18 7~ 1 9 4
Vo 1 . 2 6, No . 1
ACTA P RATACULTURAE S I NI CA
2 0 1 7年 1月
h t t p : / / c y x b . I z u . e d u . c i 1
DO I : 1 0 . 1 1 6 8 6 / c y x b 2 0 1 6 2 2 8
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 丛枝 菌根真菌 ; 豆科植物 ; 根瘤菌 ; 共生体 ; 抗逆 ; 协 同增效
Ad v a n c e s i n a r b u s c u l a r my c o r r hi z a l f u ng i a n d l e g u me s s y mb i o s i s r e s e a r c h
c o r r h i z a l f u n g i a n d l e g u me s s y mb i o s i s r e s e a r c h.Ac t a Pr a t a c u l t u r a e S i n i c a ,2 0 1 7,2 6 ( 1 ):1 8 7 — 1 9 4.
HE S h u — Bi n,GU O Li — Xi a n g ,LI J i n g,W ANG Yi ,L I U Z e — Mi n ,CH ENG Yu — Ya n g,HU Ti a n — Mi n g,
Lo N G Mi ng — Xi u
Co l l e g e o f An i m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y,No r t h we s t A&F Un i v e r s i t y,g a n gl i n g 7 1 2 1 0 0,Ch i n a
《内蒙古草原常见百合科植物菌根结构类型及AMF多样性》范文
![《内蒙古草原常见百合科植物菌根结构类型及AMF多样性》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4bf3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f.png)
《内蒙古草原常见百合科植物菌根结构类型及AMF多样性》篇一内蒙古草原常见百合科植物菌根结构类型及AM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多样性的研究一、引言内蒙古草原,作为中国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百合科植物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和营养摄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主要关注内蒙古草原常见百合科植物的菌根结构类型以及AMF(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
二、内蒙古草原常见百合科植物菌根结构类型菌根是植物与菌根真菌之间形成的一种共生结构,能够显著提高植物的营养吸收能力。
对于百合科植物而言,其菌根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种。
1. 外生菌根外生菌根是百合科植物与菌根真菌共生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这种结构中,真菌的菌丝体在植物根系外部形成一层厚实的菌丝网,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这种类型的菌根在内蒙古草原的百合科植物中广泛存在。
2. 内生菌根内生菌根是另一种重要的菌根类型,其特点是真菌的菌丝体侵入植物细胞内部并与细胞共生。
这种类型的菌根在内蒙古草原的某些百合科植物中也有发现,但相对较少。
三、AMF多样性AMF是菌根真菌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内蒙古草原的百合科植物中,AMF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种类多样性内蒙古草原的AMF种类丰富,包括多种不同的种属。
这些AMF种类与不同的百合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地理分布多样性由于内蒙古草原地域广阔,气候和土壤条件存在差异,导致AMF的地理分布具有多样性。
这种地理分布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3. 功能多样性不同的AMF种类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等。
这种功能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植物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范文
![《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63558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1.png)
《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与微生物肥料配施技术在现代农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该技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提高土壤的肥力。
其中,燕麦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
本研究以燕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实验地点:本实验在某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
(2)实验材料:选取健康的燕麦种子、丛枝菌根真菌、微生物肥料。
2. 方法(1)实验设计:将实验田分为四组,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AMF处理组、微生物肥处理组、AMF与微生物肥配施处理组。
(2)实验操作:分别对各组进行不同处理,定期记录燕麦的生长情况、叶片光合作用、根系生长等数据。
(3)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及原因。
三、结果与分析1. 生长指标(1)株高:AMF与微生物肥配施处理组的燕麦株高明显高于其他组,且生长速度较快。
(2)生物量:AMF与微生物肥配施处理组的燕麦生物量也显著增加。
(3)叶片光合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配施AMF和微生物肥后,燕麦叶片光合作用明显增强。
2. 根系生长(1)根系长度:AMF处理组和AMF与微生物肥配施处理组的根系长度明显增加,表明AMF能够促进燕麦根系的生长。
(2)根系菌丝密度:配施AMF和微生物肥后,土壤中菌丝密度显著增加,有利于植物吸收养分。
3. 作用机制分析(1)AMF能够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等途径提高燕麦的生长状况。
(2)微生物肥料中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微环境、提供营养元素等,有利于燕麦的生长。
(3)将AMF与微生物肥料配施时,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土壤和植物,发挥更好的效果。
MPB:北林张静等-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菌丝密度及侵染率定量测定方法
![MPB:北林张静等-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菌丝密度及侵染率定量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fbff9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6.png)
MPB:北林张静等-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菌丝密度及侵染率定量测定方法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菌丝密度及侵染率定量测定方法Practical Methods For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spore density, hyphaldensity andcolonization rate of AMF王思雨,魏涵,陈科宇,董强,纪宝明,张静*草业与草原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通讯作者邮箱:***********************.cn摘要:丛枝菌根真菌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在陆生菌根中起源最早且分布最广,可以与大多数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被誉为"植物根内共生体之母",对陆地植物的生理、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是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对象。
而侵染率、菌丝密度、孢子密度是判断AMF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常被用于评价AMF与宿主植物的共生状态及其生理生态功能。
本方法系对已有方法进行梳理归纳并结合实验经验改进完善后所得。
其中侵染率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菌丝密度采用真空泵微孔滤膜抽滤法,孢子密度采用湿筛倾析-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普遍适用于AMF生长状况的观察与测定,同时能够对目前广泛应用的AMF群落高通量测序数据提供有效的补充,提升对测序结果的解释度。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菌丝密度,孢子密度研究背景本实验中,AMF侵染率测定基于染色镜检法,主要分为根系透明-染色-分色3个过程。
关于染色方法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有台盼蓝染色法和酸性品红染色法,而关于侵染率的统计方法主要有十字交叉法、根段侵染率加权法等。
由于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其结果也会存在差异。
关于侵染率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可参考盛萍萍等(2011)人的文章。
本文重点介绍采用台盼蓝染色和十字交叉法计算AMF侵染率。
土壤丛枝菌根真菌效应规律
![土壤丛枝菌根真菌效应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83f77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c.png)
土壤丛枝菌根真菌效应规律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其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丛枝菌根真菌效应规律是指AMF对植物生长、土壤养分循环和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规律。
本文将从AMF的分类及特征、AMF与植物的共生关系、AMF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AMF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AMF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等方面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效应规律进行探讨。
一、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类及特征土壤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类存在于土壤中的共生真菌,通常以其更为常见的简称AMF来提及。
目前关于AMF的分类学归属不太明确,通常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将其归为丛枝菌门Glomeromycota下的AMF亚门Glomeromycotina。
在AMF亚门中,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属和种,常见的AMF属包括巩端菌属Glomus、进化菌属Acaulospora、施特勒尼属Scutellospora、核菌属Entrophospora等。
这些AMF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对寄主植物的影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AMF的特征主要包括菌丝体、孢子和生活史三个方面。
菌丝体是AMF的体内结构,负责营养吸收和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
其菌丝体通常由分枝和不分枝的细丝构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利于与植物根系形成密切联系。
AMF的孢子是其繁殖体,通常在土壤中有一定的存活期,且可通过空气、水流等方式传播到其他地方。
AMF的生活史包含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和繁殖等多个阶段,其繁殖方式主要是无性繁殖,且依赖于与寄主植物的共生关系。
二、AMF与植物的共生关系AMF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
在这种共生关系中,AMF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结构,为植物提供养分供给和保护作用,而植物则为AMF提供有机碳和其他营养物质。
这种互利共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和改善土壤环境。
1. AMF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AMF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是其与植物共生关系中的重要功能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F(丛枝菌根真菌)对香蕉试管苗的驯化日期:2011年5月24日摘要: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AMF)的香蕉试管苗上进行了评估在驯化期。
植物接种无梗scrobiculata,绣球clarum和Glomus etunicatum。
在种植后温室3个月,株高,叶面积,鲜重和干物质的根,芽,AMF的殖民化的水平营养水平,光合作用和蒸腾率,水势和气孔导进行了测定。
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生产数量在每个治疗也决心。
苗接种与丛枝菌根真菌具有更大的株高,叶面积和新鲜地上部和根系的重量,以及较高的光合作用和蒸腾比对照组。
植物与血管球接种均优于在最评估参数。
关键词:穆萨菌,内生菌根,菌根菌,气候适应引言:水果的营养快繁,观赏和森林物种,是一个良好的生产条件,转基因植物检疫植物和均匀大量的主要工具。
到温室栽培植物体外转移是在结构和生理适应的最重要的准备过程中试管苗的步骤之一。
这一阶段,由于水土不服,是一种对植物自养的存在开始,以期为生存所必需的生理过程的开始。
在这段时间内,必须增加水的试管苗和矿物质,光合速率的吸收。
试管苗,病免费的,但他们还缺乏丛枝(AMF)的菌根真菌。
AMF的是众所周知的增加,增加水和矿物营养素的吸收,尤其是磷(P)植物的活力。
此外,AMF的病原体可以保护寄主植物的根和减轻极端温度变化,pH值和水分胁迫(迪克森和马克思1987年的影响; Siqueira 1994年)。
接种AMF的成功在驯化期间(格兰杰等人的开始。
1983年; Brazanti等。
1992年;罗杰古勒明等。
1995年),甚至在体外培养已被证实。
三是与从组织培养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互利的效果表现在蓬勃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速率高,养分和水分,提高抗逆性。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组培苗生长初期当然可以对体外培养,通过积极对rootmeristem活动菌根共生效应,高殖利率。
支持这个假说是由伯塔等人的结果。
(1995年),谁表明,AMF的协会改变了红叶李根的分枝格局。
接种类型的使用是很重要的驯化。
福图纳等人(1992)建议的AMF的感染,高效品种的推广使用植物生长迅速增加。
这些作者还表明,虽然在促进试管比较红叶李增长的2种AMF效率,该真菌感染影响其效力。
更加新鲜,干物,高度增量被发现与血管球比与G. coronatum mosseae的接种植物,但在实验结束两组植物具有相似的增长。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评估的三个AMF的来自巴西的半干旱地区灌溉生长的香蕉种植园,营养和生理发展香蕉试管苗接种分离本土物种的影响作用。
材料与方法植物材料和土壤性质试管香蕉苗是根据生物技术。
在植株形成的根在体外用MS液体培养基,后来转移到(500毫升的容量)与熏蒸基质:土,沙,有机质(1:1:1)。
前沙混合料性能的土壤3.2克土壤有机质每公斤,马克土0.84毫克P每分米,pH值5.1(土:水=1:2.5)。
接种量(约400每集装箱孢子)放置在以下5个香蕉植株根系与土壤接触面与熏蒸厘米,底层覆盖。
滤液接种的土壤添加到所有的治疗方标准化微生物。
植物在温室下保持12 h的800-1300勒克斯,光周期25B4 7C及70%-90%的相对湿度。
感染源该菌株在1 4 3 - 1个月与温室栽培的土壤,沙子和蛭石混合料(填充容器2:1:1)和柳枝miliacium种植。
灌溉用的植物营养液隔日与蒸馏水,每星期一次。
数据收集3个月后接种,百分之根定植,孢子数,地上部和根鲜重和干重,株高,叶面积进行了测量。
生理参数,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和水势进行了探讨。
孢子中提取的水和蔗糖离心土壤。
根染色0.05%台盼相交methodSpores估计是从水和蔗糖离心土壤中提取。
根染色0.05%台盼蓝相交法估计。
直接测定株高,叶面积测定仪李叶面积1 3 100。
光合作用,蒸腾和气孔导率分别为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黎- 6200耦合至250毫升同化室。
对用水的决心潜力,(直径1厘米)的收集,转移到心理钱伯斯(架C - 52)连接到microvoltmeter 叶盘。
实验设计植物生长驯化后3个月,显着性差异,株高,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和干的事情,与非之间的接种接种植物根系鲜重录(表1)。
叶面积和接种植株高度分别约为57%和32%以上,分别比不接种植物。
干笋事项菌根植物增加45-64%。
香蕉试管苗与G. clarum接种显示,芽和根鲜重超过noninoculated植物约45%的增量。
根殖率和孢子数量无显着的治疗(表1)不同。
生理方面香蕉试管苗与scrobiculata和etunicatum接种光合速率达到最高,而45%以上的非接种植物效率更高。
表1:生长参数和香蕉试管苗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或(AMF)和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数目不驯化后3个月。
价值观相同的信后并没有显着差异(P<0.05)。
根芽叶面积高孢子号定植FW(g) DW(g) FW(g) DW(g) 平方厘米厘米100每克%非接种7.518b 0.976a 2.850b 0.376b 60.3b 11.2b 0b 0b AsCs10.372ab 0.976a 3.964ab 0.554a 91.8a 14.8a 63a 37aGlcl 11.660b 1.274a 4.420b 0.602a 96.5a 15.3a 346a 33aGlel 10.342ab 0.982a 4.240b 0.616a 95.0a 15.0a 112a 30a表2:根与芽的试管香蕉苗的养分含量。
价值观相同的信后并没有显着差异(P<0.05)P K Ca Mg Mn Zn Cu Fe Na根非接种0.00325a 3.35a 0.25a 1.67a 82.4a 27.6a 9.6c 342.6a 180.8b AcSc 0.00439a 3.75a 0.31a 1.44ab 82.4a 32.2a 21.4a 273.6a 190.4b Clcl 0.00332a 3.50a 0.31a 1.43ab 89.8a 29.0a 14.6b 333.0a 253.2a Clel 0.00376a 3.55a 0.28a 1.20b 80.6a 29.8a 16.6b 223.8a 304.2a 芽非接种0.00478a 4.45a 0.62a 0.60a 164.8b 13.0b 9.8a 129.4a 64.4a AcSc 0.00577a 3.25b 0.56ab 0.54ab 235.8ab 16.8ab 6.6a 86.8a 48.8a Clcl 0.00501a 3.38 0.60a 0.56ab 0.54a 266.0a 16.0ab 7.4a 108.2a 60.3a有一个与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在植物气孔导度增加,在60-86%的蒸腾速率增加。
这些增加了,特别是在与scrobiculata香蕉试管苗接种清楚。
相比之下,与香蕉试管苗接种scrobiculata 水势并没有受到影响,并与血管球轻微增加菌株接种植株。
养分吸收对丛枝菌根真菌接种香蕉根系的养分含量差异显着苗只为控制铜(铜),钠(Na),镁(镁)(表2)。
铜含量的增加,与scrobiculata香蕉试管苗接种最。
该物种与血管球苗接种钠含量为70-95%,比对照植株(表2)为高,而镁含量较高,分别为0.1与G. etunicatum发现控制植物接种。
在钾,钙,镁,锰,锌的含量差异,在试管香蕉苗(表2)芽。
菌根植株比对照有较高的锌和锰含量。
反之,K含量,钙,镁在对照组(表2)比与G. G. etunicatu接种植株较高。
讨论株高,叶面积和香蕉试管苗的接种竹笋干物质均显着高于对照植株高。
这些结果加强了蒙特罗等人所得的。
(1991年),谁提出的高度作为参数显示在香蕉文化的最显着的差异。
林和昌(1987)也得到增加的高度,对假茎直径和香蕉试管苗接种干物重与血管球,4个品种在体外培养后移植到温室。
AMF的殖民之间没有差异在这项研究中接种治疗。
Declerck等。
(1995年)在香蕉品种定植发现分歧AMF的菌株。
据多兹等人。
(1998年),一种植物的生理反应,是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产生的,和真菌基因型。
这是值得指出的是,增长幅度并不总是与殖民(罗杰古勒明等。
1992年),但可以通过其他因素,如延长从土壤中的菌丝体和外部的营养运输到主机。
Jaizme -维加等。
(1991)指出,香蕉试管苗的根随着根定植由G. mosseae的增加和G. fasciculatum同时进行。
虽然这些实验在比我们较长一段时间了,根定植低于我们观察。
不过,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导致根类似增加了两个实验鲜重。
这根殖民化水平由AMF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在香蕉品种之间的分歧和菌根依赖性非生物因素。
增加叶面积由Allen等人发现。
(1981年)和哈里斯等人。
(1985年)是随之而来的是在Bouteloua这被认为是一个与G. fasciculatum接种效果股薄光合速率增加。
相比之下,弗里登和特里(1987年同fasciculatum接种大豆取得成果报告)观察到类似的增加叶面积的光合速率,但没有。
此外,这种关系并没有在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平均光合速率处理间差异不显着。
发现高比对照菌根植物气孔导度,这归因于增加水根,吸收能力,即使在干燥的土壤导致在叶抗性下降同时进行。
类似的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虽然总是湿润的土壤。
我们发现,菌根植物有较高的铜比对照其根系的水平。
植物根系菌根香蕉含有150%的铜比芽,这表明尽管AMF的增加额中铜积累的根源,也可以保护他们的重金属过量芽。
是易位大量向茎叶中。
这种效果是相反,在由Bethlenfalvay和弗兰森(1989年),与丛枝菌根真菌(诺盖拉1996)大多数研究大豆观察,但类似的梅德罗斯等记录在案。
(1995)与高粱试验。
结果表明,锰含量对AMF的影响,在植物的地上部分可根据不同的寄主种类和真菌分离。
这表明菌根植物对钾离子浓度降低,钙,镁锰芽和根,比非菌根植物,可能是由增加菌根植物干重稀释效应解释。
这种效果是在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植物营养素和无菌根的水平。
Brazanti (1992)观察到没有菌根与非菌根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即使是和体育虽然补充,我们发现在磷,钙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在根部和P之间的芽接种锌和非接种植物,这些元素的总含量均明显高于非菌根,菌根植物。
一般来说,在如磷,铜和锌的土壤,低流动性,要素,是通过吸收比。
在我们的工作,在根和地上部,分别指向浓度的铜,锌等。
门奇等人(1978年)和Jaizme - V ega和Azcón(1991)认为与丛枝菌根真菌接种了,因为改良的水和养分吸收的植物移植成功的好战略。
在我们的实验,与丛枝菌根真菌接种驯化期间增长了香蕉试管苗生长的试管,这可能造福miphotosynthesis率,也由营养质量流量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