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胃痛精品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汇总胃痛ppt培训课件
耻 骨 毛 际 以 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常用药: 加减:
7.脾胃虚寒证 症状: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 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 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
加减:
3.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 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
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常用药:
加减:
2.饮食伤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
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 及便后稍舒。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积滞,阻塞胃气。
3.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胃 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 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 三、 相关检查
•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检查 可作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等 的诊断,并可与胃癌作鉴别诊断。
• 病性及转归:胃痛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 所伤者,多为实证;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 往往虚实夹杂。
[诊查要点]
• 一、 诊断依据 • 1.主证: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胃痛【44页】
(2)证机概要:寒凝经脉,暴遏阳气,气 机郁滞。
(3)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4)方药:
良附丸加味
高良姜、吴茱萸 温胃散寒
香附、乌药、陈皮、木香 理气止痛
(5)加减:
1)寒重者可加吴茱萸、干姜、小茴香、蜀椒温中散 寒。 3)2若)气见滞寒重热者身可痛加等佛表手寒、证香者橼,、加元苏胡叶索、理生气姜止、痛藿。香、 佩兰, 或服生姜汤、胡椒汤以散寒止痛。 4)若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呕吐等寒挟食滞 者,可加枳壳、神曲、鸡内金、半夏消食导滞, 和胃降逆。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沙参、麦冬、生地 川楝子、芍药、甘草、 枸杞子、当归
养阴益胃
和中止痛
(5)临床应用:
若痛甚者可加厚朴花、玫瑰花、香橼、佛手、 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药物。
若见脘腹灼痛,嘈杂泛酸,可加珍珠粉、牡蛎 、海螵蛸或配用左金丸。
若胃热偏盛,可加生石膏、知毋、黄连、石斛 、玉竹、芦根清胃泄热,或用清胃散。
重在宣痹通阳 重在调畅肠 重在调达少阳,
道气机
治从肝胆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实证: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 1.辨虚实
虚证:痛势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寒证: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2.辨寒热 热症: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
3.辨气血 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4.辨脏腑
在胃:多属初发,多由外感或伤食所致。症见 胃脘胀痛、闷痛,痛无休止,嗳气,大便不, 脉滑。 在脾:多属久病,胃中隐痛,饥时为甚,进食 可缓,劳倦则重,休息则轻,面色萎黄,疲乏 无力,大便溏薄,脉缓。 在肝:每与情志不遂有关,常反复发作,胃脘 胀痛连胁,窜走不定,太息为快,脉弦。
消食化积
理气和胃
(5)加减:
(3)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4)方药:
良附丸加味
高良姜、吴茱萸 温胃散寒
香附、乌药、陈皮、木香 理气止痛
(5)加减:
1)寒重者可加吴茱萸、干姜、小茴香、蜀椒温中散 寒。 3)2若)气见滞寒重热者身可痛加等佛表手寒、证香者橼,、加元苏胡叶索、理生气姜止、痛藿。香、 佩兰, 或服生姜汤、胡椒汤以散寒止痛。 4)若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呕吐等寒挟食滞 者,可加枳壳、神曲、鸡内金、半夏消食导滞, 和胃降逆。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沙参、麦冬、生地 川楝子、芍药、甘草、 枸杞子、当归
养阴益胃
和中止痛
(5)临床应用:
若痛甚者可加厚朴花、玫瑰花、香橼、佛手、 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药物。
若见脘腹灼痛,嘈杂泛酸,可加珍珠粉、牡蛎 、海螵蛸或配用左金丸。
若胃热偏盛,可加生石膏、知毋、黄连、石斛 、玉竹、芦根清胃泄热,或用清胃散。
重在宣痹通阳 重在调畅肠 重在调达少阳,
道气机
治从肝胆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实证: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 1.辨虚实
虚证:痛势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寒证: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2.辨寒热 热症: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
3.辨气血 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4.辨脏腑
在胃:多属初发,多由外感或伤食所致。症见 胃脘胀痛、闷痛,痛无休止,嗳气,大便不, 脉滑。 在脾:多属久病,胃中隐痛,饥时为甚,进食 可缓,劳倦则重,休息则轻,面色萎黄,疲乏 无力,大便溏薄,脉缓。 在肝:每与情志不遂有关,常反复发作,胃脘 胀痛连胁,窜走不定,太息为快,脉弦。
消食化积
理气和胃
(5)加减:
中医内科学课件胃痛
嗳气。 兼次证:嗳腐吞酸,纳差。
苔腻 、脉滑。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0
治法: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香苏散。 香苏陈皮炙甘草,胃气壅滞此方好。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1
2、肝胃气滞
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 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
兼次症:嗳气频繁,大便不畅, 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喜太息。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6
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化肝煎
化肝煎用青陈皮,芍药栀子与丹皮, 再加泽泻与贝母,肝胃郁热此方宜。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7
5、瘀血阻滞
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刀 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 剧,入夜尤甚。
兼次症:病程长久,胃痛反复 发作而不愈,面色晦暗无华。
4、李东垣《兰室秘藏》立“胃脘痛”一门,创益气、 温
中、理气、 和胃之法。 5、《医学正传》认为孙思邈所指的九种心痛“皆在胃 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6、 《景岳全书》着重强调了“气滞”这一病机并主张 治 以“理气为主”。 7、202李1/4/1中4 梓《医宗必读》整、理课孙件pp一t 奎《赤水玉珠》对“4 胃
苔薄白,脉弦。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2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枳芍草,香附川芎二味妙,
疏肝理气兼止痛,肝胃气滞此方好。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3
3、胃中蕴热
主症:胃脘灼痛,得凉则减, 遇热则增。
兼次症:口干口苦,喜冷饮, 或口臭、口舌生疮,小便黄, 大便秘结。
苔腻 、脉滑。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0
治法: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香苏散。 香苏陈皮炙甘草,胃气壅滞此方好。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1
2、肝胃气滞
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 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
兼次症:嗳气频繁,大便不畅, 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喜太息。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6
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化肝煎
化肝煎用青陈皮,芍药栀子与丹皮, 再加泽泻与贝母,肝胃郁热此方宜。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7
5、瘀血阻滞
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刀 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 剧,入夜尤甚。
兼次症:病程长久,胃痛反复 发作而不愈,面色晦暗无华。
4、李东垣《兰室秘藏》立“胃脘痛”一门,创益气、 温
中、理气、 和胃之法。 5、《医学正传》认为孙思邈所指的九种心痛“皆在胃 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6、 《景岳全书》着重强调了“气滞”这一病机并主张 治 以“理气为主”。 7、202李1/4/1中4 梓《医宗必读》整、理课孙件pp一t 奎《赤水玉珠》对“4 胃
苔薄白,脉弦。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2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枳芍草,香附川芎二味妙,
疏肝理气兼止痛,肝胃气滞此方好。
2021/4/14
整理课件ppt
23
3、胃中蕴热
主症:胃脘灼痛,得凉则减, 遇热则增。
兼次症:口干口苦,喜冷饮, 或口臭、口舌生疮,小便黄, 大便秘结。
中医内科学胃痛PPT课件
第一节 胃痛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概述
胃痛的概念: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
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源流
胃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膜胀 ,胃脘当心而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日:“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然唐宋以前文献,常将胃脘痛与心痛相混而论。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说:“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鞭,大陷胸汤主之 。”此处的心下痛,应属于胃脘痛。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疼痛性质有胀痛、刺
痛、隐痛、剧痛、冷痛、灼痛等不同。 2.常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3.发病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
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药食不当等。
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B超、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有助于 相关疾病的诊断。
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与 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降 为顺,与脾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 ,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 赖脾胃运化水谷以所养。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 纳、运化、升降、调摄等功能的异常。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脾胃系病症
第一节 胃痛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噎膈 第五节 呃逆 第六节 腹痛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九节 便秘
学习目的:
掌握脾胃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胃痛、痞满、呕吐、呃逆、噎膈、腹痛 、泄泻、痢疾、便秘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胃痛(中医)PPT演示幻灯片47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胃痛(中医)PPT演示幻灯片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中医内科学》胃痛 ppt课件
鉴别诊断
3.胁痛: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伴胸闷,喜长叹息等。在病位 及兼症上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4.腹痛:腹痛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在 部位上不难区别。但有时腹痛亦可伴有胃痛症状,胃痛亦可伴 有腹痛症状,须从起病及主要病位加以区分
ppt课件
15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 . 辨急缓
2 . 辨寒热 3 . 辨虚实
ppt课件
20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1、寒邪客胃 2、饮食停滞 3、肝气犯胃 4、肝胃郁热 5、瘀血停滞 6、湿热中阻 7、胃阴亏虚 8、脾胃虚弱
ppt课件
21
辨证论治
1.寒邪客胃证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得寒痛加,口淡不 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根据辨证随 证加减。胃寒较轻者,可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止痛散寒
ppt课件
4
概述
(二)源流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月真】胀,胃脘当心而痛。 《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外台秘要· 心痛方》:足阳明为胃之经,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
痛也。
ppt课件
5
概述
(三)心痛与胃痛相混淆
古代胃痛与心痛相混淆。如《千金要方· 心腹痛》等书中列有九种心痛,实 际上多指胃痛。后世医家注意到了胃痛与心痛的区别,如明代王肯堂在 《证治准绳· 心痛胃脘痛》中指出“因胃脘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 岂胃脘痛即心痛哉?”。又如《医学正传· 胃脘痛》中也说:“古方九种 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
ppt课件
34
辨证论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8
20
六、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1.寒邪客胃证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得寒痛加,
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根据
辨证随证加减。胃寒较轻者,可服生姜红糖汤 即可止痛散寒。
2020/12/8
21
六、辨证论治
3.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4.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
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
等病变。
2020/12/8
14
五、鉴别诊断
1.胃痞:胃痛以痛为主,而胃痞以满为主,且病及 胸膈。
2.真心痛: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 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 病情较急。常可与胃痛相 混,应高度警 惕。
2020/12/8
15
五、鉴别诊断
3.胁痛: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伴胸闷,喜长叹息 等。在病 位及兼症上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4.腹痛:腹痛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 痛为主,在部位上不难区别。但有时腹痛 亦可伴有胃痛症状,胃痛亦可伴有腹痛症 状,须从起病及主要病位加以区分。
2020/件网网站
辨证要点
1.辨急缓 :凡胃痛暴作,多为外感寒邪,或恣食
生冷,或暴饮暴食;而胃痛渐发,则多由肝郁气
滞,或脾胃虚弱。
2.辨寒热 :寒邪胃痛,多胃痛暴作,痛剧而拒
按,并喜暖恶凉,苔白,脉铉紧。脾胃阳虚之虚
寒胃痛,多胃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舌淡苔薄,
脉弱。而热结火郁,胃气失和之胃痛,多胃灼痛,
2020/12/8
3
一、概述
(二)源流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缜胀,胃脘
当心而痛”。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 脘 当心而痛。” 《外台秘要。心痛方》:“足阳明为胃之经,---其状
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
2020/12/8
4
一、概述
(三)心痛与胃痛相混淆
之功。脾气主升, 胃气主降,胃之受纳 腐熟,赖脾之运化升清,所以,胃病常累 及脾,而脾病又常累及胃。 2.胆之通降,有助于脾之运化,胃之和降。 胆失疏泄,可致肝胃气滞。若胆气不降, 逆行入胃,胃气失和,则胃脘作痛。
2020/12/8
11
三、病因病机
3.肾为胃之关,脾胃之腐熟运化,全赖肾阳 之温煦。肾阳不足,可致脾阳不振,脾肾 阳虚。肾阴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伤济于 胃,或胃阴亏虚,久则耗伤肾阴,而成胃 肾阴虚,阴虚作痛。
古代胃痛与心痛相混淆。如《千金要方。心腹
痛》等书中列由九种心痛,实际上多指胃痛。后世
医家注意到了胃痛与心痛的区别,如明代王肯堂在
《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中指出“因胃脘处在心
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哉?”。 又
如《医学正传。胃脘痛》中也说:“古方九种心痛-
--
2020/12/8
5
-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2/8
7
二、证候特征
(三)可由寒暖失宜,饮食失调,情志不舒等诱发。 (四 )伴随症状 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吞 酸嘈杂等。
2020/12/8
8
三、病因病机
1.寒邪客胃:外感寒邪,寒客于胃;或过服寒凉, 寒凉伤中,致气机凝滞,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 生食滞,致胃中气机阻滞,胃气失和而疼痛。
2020/12/8
18
六、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5.辨脏腑:胃痛与肝胆脾肾皆有关连。肝气犯胃,
肝胃郁热者,常见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嗳气频 作。脾气虚弱,中阳不振,则可兼见神疲乏力, 大便溏薄,四肢不温,食少纳呆。
2020/12/8
19
六、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理气和胃止痛胃基本原则。邪实者驱邪为急,正 虚者扶正为先,虚实夹杂当虚实兼顾。“通则不痛”, 应灵活运用通法,如散寒,消食,理气,泻热,化 淤,除湿,养阴,温阳等法。辛香理气药,易伤津耗 气,应注意中病即止。
2020/12/8
9
三、病因病机
3.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 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脾胃虚弱: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 或久病伤脾,或肾阳不足,皆可致脾胃虚弱,中 焦虚寒, 胃失温阳作痛。
2020/12/8
10
三、病因病机
胃痛的发病还与脾,胆,肾有密切关系。 1.胃与脾相表里,同居中焦,共奏受纳运化
2020/12/8
12
三、病因病机
胃痛总的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 不利,胃失濡养。早期多由外邪,饮食, 情志所伤,多为邪实;后期常见脾虚,肾 虚等正气虚。
2020/12/8
13
四、诊断
1.主症:胃脘部疼痛,常伴食欲不振,痞满或 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2.诱发因素可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倦,受 寒等。
一、概述
(四)范围 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
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等,上腹 部疼痛为主时可按本篇论治。
2020/12/8
6
二、证候特征
(一)疼痛部位在心下胃脘,可以分为上脘、中脘、 下脘。
(二)疼痛性质因病因病机部同而异,可有胀痛、 刺痛、钝痛、隐痛、灼痛、绞痛、闷痛,又 以胀痛、刺痛、隐痛最常见。疼痛可以是持 续性的,也可以是发作性的。可无压痛,或 压痛不明显,无反跳痛。
痛势急迫,伴烦渴喜饮,喜冷恶热,舌红苔黄,
脉玄数。
2020/12/8
17
六、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3.辨虚实:实者多痛而胀,大便秘结,拒按,食
后痛甚,痛处固定不移,脉多实;而虚者多痛而 不胀,大便溏薄,喜温喜按,饥而痛增,痛无定 处,脉多虚。 4.辨气血:在气者,多为初痛,胃胀而痛,以胀 为主,痛无定处,在血者,多为久痛,持续刺痛, 痛有定处,舌质紫暗。
胃痛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2/8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胃痛的主要临床特征 2.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3. 掌握胃痛的辨证要点,以及各型的辨证论治
2020/12/8
2
一、概述
(一)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
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 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临床应用 1. 寒重加吴茱萸、干姜; 2. 气滞加木香、陈皮; 3.有表证加紫苏、生姜; 4.夹食滞加神曲、鸡内金; 5.郁久化热,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