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西南大学学员美学与人生考试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
“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源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美学的核心命题,在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美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另外,自然美和劳动的关系问题,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问题,只有放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正确理解才能解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劳动的现实化和结果,同时又是美产生的根源。
整个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是经济基础,一是上层建筑,美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里面的,审美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在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产生的。人的审美意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实践、劳动。因此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欣赏自己。这就是美,文艺起源于劳动。社会活动是文艺的源泉,决定文艺的发展。
以前赵本山有个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在小品中,赵本山作为劳动人民总是把舞蹈与劳动联系起来,还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他认为劳动者是最美的。这就很好地阐明了中心,赞美了劳动,赞美了劳动者.劳动是美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事实上,很多舞蹈动作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比如《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是一首劳动歌曲,配上舞蹈也是适当美化的劳动的动作.体现出朝气蓬勃的劳动场面. (一)从社会劳动看美的来源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生产劳动是美和艺术的真正来源。社会的生产劳
动过程本身就是美的,因为它能够使人在自然物中实现自身目的。正是在改造自然世界的能动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人才能真正证明自己是人类,自然界也才表现为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因此,通过能动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使人类的生活对象化,人类就不仅会在意识中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还会在现实中能动地复现自己,从而在自己所创造的美和艺术的世界中直观到自身。
马克思指出,美和艺术是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结果。他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创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决定的。人是类的存在物、社会的存在物决定了人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要“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实现人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人类的劳动是自由自觉地有意识的生活活动。这是马克思将人类的生活与动物的生活相比较而得出来的人类的活动——即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在马克思看来,动物的活动是按物种自身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起来的自身尺度来进行的生命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则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生活活动,即生产劳动。人在劳动以前已经有意识地将产品设想出来,把设想的产品变成现实的产品就是他的目的,人有意识地使这个目的物为规律来支配自己的活动的方式
和方法,并有意识地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心理都为这个目的的实现服务。因此,人在实践、劳动过程中,他的自觉意识和自由意志,他们的能动性,使他能够把握对象的特点,发现和运用美的规律,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生产,以满足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不仅创造出物质产品,也创造出精神产品,创造出美来。
(二)从社会劳动看自然美
何谓自然美,自然何以为美?经过农民劳动的田地,那绿油油的麦苗,那金黄的油菜花,那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因了人类的劳作,显得那么井井有条,生机勃勃,色彩丰富.马克思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来探讨美,自然也就认为自然美是根源于人类的劳动的,自然美同样来自于“自然的人化”,是人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其本质力量“物化”到对象上的结果。但是,“自然的人化”并不仅仅指认同他所直接改造了的个别自然物的关系,而是指人同整个自然界的关系,应当从人对整个自然的征服、支配、占有这样广阔的意义上来了解。
马克思说,“动物只产生自己的本身,而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他认为,“人较之动物越是万能的,那么,人赖以生活的那个无机自然界的范围也就越广阔”。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说“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得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物和自然所发生的关系,只以同它的生命的维持有关的范围为限,它仅仅生产它自身。人却能“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也就是创造出适合于人同整个自然的关系。就拿农业劳动来说,看起来人们只同农作物和土地相关联,但实际上谁能说他和遥远的天体没有关系。劳动创造不出太阳、月亮这些星体,也改变不了它们的形态,但是却能创造这些自然物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不但农业劳动是这样,其他任何劳动,在直接改变某些自然物的同时都创造出了人同整个自然界的越来越广阔的关系,并不断使整个自然界从“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所以,整个客观自然界被“人化”了。而人的劳动既有实用的目的和需要,也有审美的目的和需要,人在劳动中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就创造出了美的产品,美也就体现在了人化的自然中。
(三)异化劳动下创造的美
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一般劳动和现实劳动。一般劳动是指区别于动物的人类的劳动,它是人通过自身的本质力量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活动;而现实劳动是指在特殊的社会形态下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它是私有制下人们具体从事劳动的一种社会形态,亦称异化劳动。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异化状态下的劳动是妨碍美的创造的。这种状况是和人类自在的展现自己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劳动实践活动截然
相反的,这种异化的状态不应该堂而皇之的存在,相反,它恰恰是必须被消除的,应该使人们回到自由的全面发展的状态。但是,异化劳动状态下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归根结底还是劳动人们创造的。我们应该以马克思关于美和美感形成和发展观念的历史辩证法来看待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而事实上他在手稿中讲的“异化劳动”只是解释和强调这种劳动的内在矛盾和反应阶级对立的状况,揭示私有制的不合理,并没有排除“异化”、“外化”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化”。在“异化劳动”状态下,人类仍然创造美,仍然在丰富自己的审美意识,发展着自己的美感。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着自然,同时形成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离开人们的社会生活是根本谈不上“人化自然”的,因此,美是社会劳动创造的。人类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实践美学的源泉。如果说,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人自身的发展而展开的话,那么,美的形成和产生也都是劳动过成都产物,是劳动创造了人类全部生活之美。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是建立在人的社会性的基础上的。和“劳动创造了美”相联系,马克思论述了美的生产、美的创造以及异化劳动等,我们要完整地、系统地把握以“劳动创造了美”为基石的马克思一系列美学实践观点。马克思美学使我们对美的艺术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广的新境界与新视野。马克思美学博大精深,它等着我们去珍惜、去倾注,去更加深入地研究马克思这一命题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五、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