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
第1章 砌体结构(绪论)

赵州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 赵州桥 造最早的单孔石拱桥。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 8次地震和多次战乱
福建泉州洛阳桥、万安桥。建于 1053 年,我国现存最长的古石桥。 洛阳桥、万安桥 洛阳桥 原长1200米,现长834米
• 北京宛平卢沟桥 卢沟桥在始建于公元1188年,完工于公 卢沟桥 元1192年。桥全长212.2m,共11孔,净跨不等, 自11.4m至13.45,桥宽9.3m。墩宽自6.5m至7.9m。
4、发展配筋砖砌体结构,采用与钢筋混凝土 、 或钢筋砂浆组成的组合砖砌体结构、后张预 应力配筋砌体结构等,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 性能。 5、积极采用各种砌块、墙板,如粉煤灰砌块、 、 加气混凝土砌块、振动成型的砖墙板、加气 混凝土墙板、夹心墙板、石膏墙板等,改变 手工砌筑小块砖的落后状态,减轻体力劳动, 保证施工质量,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筑施 工机械化和工业化水平。
• 砌体建筑结构是人类最早兴建的建筑工程结构。享有 砌体建筑结构是人类最早兴建的建筑工程结构。 悠久历史声誉的埃及胡夫金字塔 世界上最大的巨石 胡夫金字塔( 悠久历史声誉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世界上最大的巨石 建筑 ),建于公元前 ,建于公元前2560年。 年 • 也称大金字塔,建于公元前 也称大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60年,塔高 年 塔高146.5米, 米 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 现高136.5米。塔身是 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 米,现高 米 万块石料堆砌而成, 用230万块石料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 吨 万块石料堆砌而成 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 万吨, 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 吨 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 万吨 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迄今发现的 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 胡夫金字塔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 胡夫金字塔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 将这些大石块沿着地面斜坡往上拖运, 将这些大石块沿着地面斜坡往上拖运,然后在金字塔 周围以一种脚手架的方式层层堆砌。 , 周围以一种脚手架的方式层层堆砌。100,000人共用 人共用 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人类的奇迹。 了2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人类的奇迹。 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人类的奇迹
砌体结构历史发展【最新】

砌体结构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我国砌体结构发展历史在我国砌体结构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许多的名胜古迹都是砌体结构,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砌体结构已经具有了独特的理论和技艺,但是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总结我国的砌体结构发展历程的同时,分析了未来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方向。
中国是砌体结构使用的大国,历史上闻名遐迩的万里长城,它是两千多万年前用建造的砌体工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结构工程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兴修水利,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在今天仍然起灌溉的作用;1400年前用料石修建的赵县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敞肩式的拱桥。
该桥梁已被选入世界第十二个土木工程里程碑。
这些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也对弘扬中国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
建国后我国在砌体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砌体结构发展现状 1949年建国以来,砌体结构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近些年我国砖的年产量达到了世界其他各国年产量的总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墙体都采用砌体作为材料。
我国已经从过去的用砖石建造底层的民房,发展到现在的建造大量的多层住宅等民用建筑以及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影剧院、食堂等等建筑。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我国的小型空心砌块以及多孔砖的生产和应用有很大的发展,近些年来砌块与砌块建筑的年增量都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国已经提出了墙体材料需要革新,九十年代末至今我国墙体材料的革新已经迈入了第三个阶段。
2000年我国的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占墙体材料总用量的百分之二十八,超过“十五”计划百分之二十的目标。
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达到了2100亿块标准砖,新型墙体材料总建筑面积在3.3亿平方米。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吸收以及消化国外配筋砌体结构发展的成果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中特色的钢筋混凝土砌块的砌体剪力墙结构体系,大大地发展了砌体结构在高层房屋和在抗震设防地区的应用。
还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
砌体结构(第一、二章)

砌体结构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2010)
第二章
…材料及砌体的基本力学性能
2.1 砌体材料及其强度等级 块体种类
砌体结构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2010)
烧结类砖 烧结普通砖
砖
烧结多孔砖
非烧结类砖 蒸压灰砂砖
蒸压粉煤灰砖
标准砖块数量:4×8×16=512块/m3
小型砌块(h<350mm): 390×190×190mm
砌体结构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2010)
第一章
…绪论
…发展简史
(???)由混凝土砌块代替的粘土砖作为承重墙体材料 既保留了传统砖结构取材广泛、施工方便、造价低廉 的特点,又具有强度高、延性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特性。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砌块的生产不毁坏耕地,而且耗 能较低,仅为生产粘土砖的一半,符合国家可持续发
系约公元前 3000 年埃 及第三王朝第二个国王乔 赛尔为自己所修建的陵墓, 是一座用 230 余万块巨石 砌垒起来的高 146.6m的 伟大建筑。
砌体结构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2010)
中国是砌体大国,在历史上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是两千多万年前 用“秦砖汉瓦”建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工程之一;
第一章
绪论
1.1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
砌体结构是指用砖、石或砌块为块材,用砂浆砌筑的结 构。砌体按照所采用块材的不同,可分为砖砌体、石砌体 和砌块砌体三大类。——搭砌的整体和钢结构焊接、混凝土的浇注的整体不同
1)应用范围扩大:建筑物、构筑物(烟囱、小型水池、 料仓、渡槽、水塔等)和桥梁(石拱桥)。
2)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的不断研制和使用:承重空 心砖、配筋砖砌体结构和约束砖砌体、混凝土砌块(采用 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以及利用各种工业废渣、粉煤灰、 煤矸石等制成的)。
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特点及展望

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特点及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材料,但是仍然动摇不了砌体结构在房屋建筑中重要地位,砌体结构在当今土木工程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房屋建筑结构形式。
本文简要介绍砌体结构悠久的发展历史,再结合砌体结构发展历史,概括出砌体结构的特点,然后在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从新结构、新材料、新体系等方面阐述未来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砌体结构、特点、展望一、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砌体结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石砌体和砖砌体在我国更是源远流长,构成了我国独特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建造有石砌体祭坛和石砌围墙。
我国隋代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即公元595-605年由李春建造的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上最早建造的空腹式单孔圆弧石拱桥。
据记载我国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期的楚国,在秦代用乱石和土将秦、燕、赵北面的城墙连成一体并增筑新的城墙,建成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
人们生产和使用烧结砖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我国在战国时期已能烧制大尺寸空心砖。
南北朝以后砖的应用更为普遍。
建于公元523年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为十二边形,共15层,总高43.5米,为砖砌单筒体结构,是中国最早的古密檐式砖塔。
砌块中以混凝土砌块的应用较早,混凝土砌块于1882年问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起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混凝土砌块的生产和应用技术传至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继而又传至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20世纪上半叶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缓慢,建国以来,我国砌体结构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几年,砖的年产量达到世界其他各国砖年产量的总和,90%以上的墙体均采用砌体材料。
我国已从过去用砖石建造低矮的民房,发展到现在建造大量的多层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和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多层轻工业厂房以及影剧院、食堂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小型空心砌块和多孔砖生产及应用有较大发展,近十年砌块与砌块建筑的年递增量均在20%左右。
砌体结构发展概况

第一节 砌体结构发展概况
一、砌体结构是指用砖、石或砌块为块材,用砂 浆砌筑的 结构。
砖砌体 石砌体 砌块砌体
二、我国砌体结构发展概况
1、应用范围扩大 2、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的不断研制和使用 3、砌体结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的逐步完善
back
1
三、国外砌体结构发展简介
第二节 砌体结构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
一、砌体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1、砌体结构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就地取材。 2、砌体结构有很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3、砖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明显。 4、可以节约水泥、钢材和木材。 5、当采用砌块或大型板材作墙体时,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 工进度,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back
2
缺点:
back
3
第三节 砌体结构发展展望
1、积极发展新材料。 2、积极推广应用配筋砌体结构。 3、加强对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构造措施的研究。 4、加强对砌体结构理论的研究。 5、提高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
back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砌体结构自重大 2、无筋砌体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低,抗震及抗裂性能较差。 3、砌体结构砌筑工作繁重。 4、砖砌体结构的粘土砖用量很大,往往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 必须大力发展砌块、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等粘土砖的替代产品。
二、砌体结构的应用范围
1、主要用于承受压力的构件,如基础、内外墙、柱等。 2、砌筑围护墙和填充墙等。 3、桥梁、隧道工程等。
砌体结构1(新)

ln(1 ) nfm
A
A
n
(1)
E0 E’ A E 0
E0 tg 0 E tg A
3). 切线模量E’:E ' tg ' d
d
0
A
return
由(1).
1
当
fm d ' E f m e f m (1 ) d fm
3.2.1.结构的功能要求: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3.2.2. 结构极限状态 承载力极限状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2.3. 作用效应S, 结构抗力R
S:M,N,V,T,f, R:f 3.2.4. 结构可靠度. 可靠指标ß >0 可靠 设 功能函数:Z=R-S =0 极限 <0 失效 设 R,S~正态分布 Z 中心点法 Pf Z 验算点法
f g f 0.6 f c 2 f
灌孔率
3.2. 受压构件
3.2.1. 受压构件承载力分析
1. 截面应力状态
1). 轴压:e=0 2). 偏心距e较小 3). 偏心距e较大 4). 偏心距e更大 拉区开裂. e e, Ne Ne 平衡 拉区开裂后, 构件仍可继续承载 eN e N e’<e e N
: f2
k1 , k 2 ,: 表2-4
公式特点: 1. 形式统一 2. 各参数物理概念明确 3. 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0.98, =0.189
2.4. 砌体的受拉. 受弯. 受剪性能
砂浆和块体的粘结强度
切向粘结强度 法向粘结强度
2.4.1. 轴心受拉性能
1). 破坏特征: a)沿齿缝 b) 沿块体通缝
砌体结构第一章

1.4 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势
砌 体 结 构
第1章 绪论 1.4 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势
世界最高石结构:美国华盛顿纪念碑, 169m( 世界最高石结构:美国华盛顿纪念碑,高169m(1848 最高石结构 1884历时36年修建 历时36年修建)。 -1884历时36年修建)。
位于华盛顿市中心, 位于华盛顿市中心, 在国会大厦、 在国会大厦、林肯 纪念堂的轴线上, 纪念堂的轴线上, 是一坐大理石方尖 石碑中空, 碑。石碑中空,参 观者可由内拾级而 898级 上,共898级,亦 可乘电梯直登碑顶
1.2 砌体结构的优缺点
砌 体 结 构
砌体结构的缺点: 砌体结构的缺点: 砌体结构的自重大。砖石强度低,需采用较大截面面积, 砌体结构的自重大。砖石强度低,需采用较大截面面积, 其体积大,自重大--加强轻质高强材料的研究。 --加强轻质高强材料的研究 其体积大,自重大--加强轻质高强材料的研究。 砌筑工作相当繁忙--进一步推广工业化施工方法。 --进一步推广工业化施工方法 砌筑工作相当繁忙--进一步推广工业化施工方法。 砂浆和砖石间的粘结力较弱,无筋砌体的抗震、抗拉、 砂浆和砖石间的粘结力较弱,无筋砌体的抗震、抗拉、 抗弯及抗剪强度都很低--采用配筋砌体。 --采用配筋砌体 抗弯及抗剪强度都很低--采用配筋砌体。 砖砌结构的粘土砖用量很大,占用农田-- --加强工业 砖砌结构的粘土砖用量很大,占用农田--加强工业 废料和地方性材料代替粘土制实心砖的研究。 废料和地方性材料代替粘土制实心砖的研究。
哈尔滨阿继科技园 哈尔滨阿继科技园建 阿继科技园建 二栋18 18层高层 成A、B二栋18层高层 住宅搂。 住宅搂。 [190mm和90mm宽的混 [190mm和90mm宽的混 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作 内外壁] 内外壁] 中空100mm填以80mm 100mm填以 [中空100mm填以80mm 厚苯板的空腔墙] 厚苯板的空腔墙]
建筑砌体材料发展史

建筑砌体材料发展史建筑砌体材料是指用于建筑墙体的材料,它们由不同的材料和技术组合而成。
下面是建筑砌体材料的发展史:1.石材砌体:在古代,人们使用天然石材进行建筑砌体,如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等。
这些建筑物使用大块石材组成,因此结构坚固耐用。
2.砖砌体:在古代,人们开始使用砖块进行建筑砌体。
最早的砖块是用泥土或粘土制成的,在太阳下晒干而成。
这些砖块可以更容易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墙体结构。
古代中国的土墙建筑和罗马时期的石砖建筑就是使用砖砌体。
3.石膏砌体:在古代罗马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膏进行建筑砌体。
石膏是一种硬化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砖块或填充墙壁结构,提高建筑的强度和耐久性。
古罗马建筑中的穹顶和拱形结构就使用了石膏砌体技术。
4.砖混砌体:在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砖块和混凝土结合的砌体技术。
这种砌体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用于建造更高的建筑物和更复杂的结构。
现代建筑中的很多高层建筑都采用了砖混砌体技术。
5.轻质砌体: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展了一种更轻便的建筑砌体材料,如轻质砖块和空心砌块。
这些材料具有更轻盈的重量和更好的保温性能,使建筑更加节能和环保。
6.新型材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建筑砌体材料不断涌现。
例如,纳米材料、玻璃纤维材料和碳纤维材料等。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轻、更强和更耐久的特性,为建筑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结来说,建筑砌体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天然石材到砖砌体、石膏砌体、砖混砌体和轻质砌体的演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在不断推动建筑砌体技术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特点及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材料,但是仍然动摇不了砌体结构在房屋建筑中重要地位,砌体结构在当今土木工程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房屋建筑结构形式。
本文简要介绍砌体结构悠久的发展历史,再结合砌体结构发展历史,概括出砌体结构的特点,然后在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从新结构、新材料、新体系等方面阐述未来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砌体结构、特点、展望
一、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
砌体结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石砌体和砖砌体在我国更是源远流长,构成了我国独特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建造有石砌体祭坛和石砌围墙。
我国隋代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即公元595-605年由李春建造的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上最早建造的空腹式单孔圆弧石拱桥。
据记载我国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期的楚国,在秦代用乱石和土将秦、燕、赵北面的城墙连成一体并增筑新的城墙,建成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
人们生产和使用烧结砖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我国在战国时期已能烧制大尺寸空心砖。
南北朝以后砖的应用更为普遍。
建于公元523年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为十二边形,共15层,总高43.5米,为砖砌单筒体结构,是中国最早的古密檐式砖塔。
砌块中以混凝土砌块的应用较早,混凝土砌块于1882年问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起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混凝土砌块的生产和应用技术传至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继而又传至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20世纪上半叶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缓慢,建国以来,我国砌体结构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几年,砖的年产量达到世界其他各国砖年产量的总和,90%以上的墙体均采用砌体材料。
我国已从过去用砖石建造低矮的民房,发展到现在建造大量的多层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和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多层轻工业厂房以及影剧院、食堂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小型空心砌块和多孔砖生产及应用有较大发展,近十年砌块与砌块建筑的年递增量均在20%左右。
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已提出墙体材料革新,1988年至今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已迈入第三个重要阶段。
2000年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的28%,超过“九五”计划20%的目标,新型墙体材料达到2100亿块标准砖,共完成新型墙体材料建筑面积3.3亿平方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吸收和消化国外配筋砌体结构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我国特点的钢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体系,大大地拓宽了砌体结构在高层房屋及其在抗震设防地区的应用。
还应指出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全国范围内对砌体结构作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探讨,总结了一套具有我国特色、比较先进的砌体结构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经验。
《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 3-73)是我国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而制定的第一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 3-88)在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多层砌体结构中考虑房屋的空间工作以及考虑墙和梁的共同工作设计墙梁等方面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新颁布的《砌体结构规范》(GB
50003-2001)标志着我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砌体结构设计的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
这部标准既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静力设计又适用于抗震设计,既适用于无筋砌体结构的设计又适用于较多类型的配筋砌体结构设计,既适用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又适用于高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
在国外砌体结构的发展也有很长的历史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砌体结构不仅应用于低层、多层建筑也用于高层建筑不仅用于非地震区也用于地震区并经受了20多年的地震考验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理论方面许多国家改变了长期沿用按弹性理论的容许应力设计方法的传统积极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砌体结构技术委员会ISO/ TC179正在编制国际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采用以近似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安全度法则这将使砌体结构的设计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砌体结构的特点
从古至今,砌体结构之所以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应用,是这种建筑材料所具有的优点密不可分的。
砌体结构的优点主要有:
1)、容易就地取材。
赚主要用黏土烧制;石材的原料是天然石;砌块可以用工业废料和矿渣制作,来源方便,价格低廉。
2)、砖、石或砌块砌体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这使得砌体结构的构件能够长时间使用,应用也较广。
3)、砌体砌筑时,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
在寒冷的地区,冬季可用冻结法砌筑,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保温措施。
4)、砖墙和砌块墙体具有良好的隔声、隔热和保温性能。
所以砌体既是较好的承重结构,也是较好的围护结构。
但是和其他建筑材料相比,砌体结构也有不足之处,其主要缺点表现在:与钢和混凝土相比,砌体的强度较低,因而构件的截面尺寸较大,材料用量较多,自重大;砌体施工时劳动量大;砌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都很低,因而抗震性能较差。
三、对砌体结构的展望
砌体是指由块体(包括粘土砖、空心砖、砌块、石材等)和砂浆通过砌筑而成的建筑材料,由砌体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体系就是砌体结构。
而块体又有多种材料的砌块,我国最古老的砌块即为砖和石。
几千年来由于砖、石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可就地取材、生产和施工方法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所以至今仍为我国主导的建筑材料。
解放后我国也确实研制出多种材料的砌块但都存在着自重大、强度低、生产耗能高、毁田严重、机械化水平低、耐久和抗震性能差等缺点,所有这些都抑制着砌体结构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发展高强、轻质、高性能的砌体材料
发展高强、轻质的空心块体,不仅能使墙体自重减轻,生产效率提高,而且可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且受力更加合理,抗震性能也可以得到提高。
这方面已有很大进展。
目前我国的砌体材料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强度低、耐久性差的问题。
如粘土砖的抗压强度,我国一般为7.515Mpa承重空心砖的孔隙率≤25,体积质量一般为4KNm3。
而发达国家的砖抗压强度一般均达到3060Mpa甚至可达到100Mpa,承重空心砖的孔洞率可
达到4060体积质量一般为1.3KNm3,最轻的可达到0.6KNm3。
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条件,只要在配料、成型、烧结工艺上进行改进可显著提高砖的强度和质量。
根据我国对粘土砖的限制政策,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粘土较多的地区发展高强度粘土砖、高空隙率的保温砖和外墙装饰材料等。
而在少粘土的地区,大力发展高强混凝土、砌块承重装饰砌块和利用废材料制成的砌块等。
在发展高强块材的同时,也需研制高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
目前最高等级的砂浆强度为M15。
要与高强度的块材相匹配时,需开发大于M15的高强度砂浆。
我国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浆和灌孔混凝土》行业标准中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5-M30,灌孔砼的强度等级为C20-C40,这是混凝土砌块配套材料方面的重要进展,对于推动高强材料结构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预测干拌砂浆和商品砂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干拌砂浆把所有配料在干燥状态下混合装包供应现场按要求加水搅拌即可。
2、使砌体结构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小块粘土砖以其耗能大、毁田多、运输量大的缺点越来越不适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对其进行革新势在必行,这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和地方性材料,例如粉煤灰、煤渣、矿渣、炉渣等工业废料制砖或板材,可变废为宝。
用湖泥河泥或海泥制砖,则可疏通淤积的水道。
3、采用新技术新的结构体系和新的设计理论
组合砖墙配筋砌体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国外已获得较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建造高达20层的房屋,成为很有竞争力的结构形式。
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配筋砌体结构体系,但需研究和定制生产砌块建筑施工用的机具,如铺砂浆器、小直径振捣棒、小型灌孔砼浇注泵、小型钢筋焊机、灌孔砼检测仪等。
这些机具对保证配筋砌块结构的质量至关重要。
这种砌体的原理同预应力混凝土能明显改善砌体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
国外在预应力砌体和配筋砌体方面的水平很高,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加强砌体结构理论的研究
进一步研究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和受力性能,通过数学和力学模式建立完善而精确的砌体结构理论是全世界各国都关心的课题。
我国在这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目前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加强对砌体结构的试验技术和数据处理的研究,使砌体结构这种古老而有生命力的结构形式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高向玲、蔡惠菊、刘威.《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丁大钧.《砌体结构》教学刍议.建筑结构.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