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进化的复习指导
《遗传、变异和进化》一轮复习建议
生生 物及 部 分 只含 D A 的 病 毒 , 是 以 D A 作 N 都 N
为遗 传物质 的 , 以 D 所 NA是 主要 的遗 传物 质 。 由 脱氧 核 苷 酸 可 拓 展 到 与 核 糖 核 苷 酸 的 区 别 、 与 D A及 R N NA 的 关 系 、 基 因 的关 系 等 知 识 点 。 与 双螺 旋结 构 可联 系碱 基互 补 原 则、 N 结 构 的相 D A 对稳 定性 与基 因 突 变 、 A 与 R DN NA结 构 的 区 别 等 知识点 ; 一 步联 系 到 基 因工 程 中 质 粒和 目的 进
、
基 因 的 结 构 都 是 双 螺 旋 结 构 , 制 性 内 切 酶 和 限
D A 连接 酶 对 双 螺 旋 结 构 中 相 应 位 点 的 作 用 。 N D NA复制 的两大 特点是 边解 旋边复 制 和半保 留 复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一
、
遗传 的物质基础和基 因工程
可将 教材 中有关知识点 先整理 出来 , 以遗传物 再 质为中心 . 将各知识 点之 间的关 系用联线 连接起 来, 形成简单 的概念 图( 如下图) 。
轮复习 中, 建议同学 们首先 梳理有关 知 识点, 做到
正本清源 , 查出 自己在有关概 念 中的模 糊之 处; 其次 注意与有关专题 相联系 , 强化 综合复 习; 结合一 些 再 综合 习题的训练 , 每做一题 , 要认 真思考分析 , 别是 特 针对自己做错 的题 目, 回顾 自己的思维过 程, 要 注意 查找 自己的思维 漏点 。 本专题主要包括三大块知识: 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因
错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 一是初学的时候部 分概
念建立不准确 , 致审题 时把 握不定 只含 R NA的 生物 是部 分病 毒 .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复习提纲
1、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_杂合子_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_独立性_,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_同源染色体_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则表现_自由组合_。
基因的分离定律中杂种(Dd )F 1自交得F 2的基因型之比为1D D :2D d :1dd ;杂种(Dd )F 1自交得F 2的表现型型之比为3高(D_):1矮(dd )。
而自由组合定律中杂种(YyRr )F 1自交得F 2的表现型之比为9:3:3:1。
2、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A 、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_1种_类型的配子。
B 、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_2_种配子且_数量_相等。
C 、n 对杂合基因(分别位于n 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_2n 种_配子。
例:AaBBCc产生_4_种配子。
注意: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 的精原细胞可产生_2_种类型的精子;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 的卵原细胞可产生__1_种类型的卵细胞;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 的个体可产生_16_种类型的精子(卵细胞)。
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
AaCc×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_2×3=6_ AaBbCcDDEeFF×aaBbCcDdEeff子代基因型数目_2×3×3×2×3×1=108_;而其中aabbccDdEEFf个体的可能性为_1/2×1/4×1/4×1/2/×1/4×1=1/256_4、计算表现型种类:子代表现型种类的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表现型数目的乘积。
如:bbDdCc×BbDdCc子代表现型_2×2×2=8_种。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其实例。
3. 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遗传、变异的概念及类型,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生物进化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抽象的概念。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变异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遗传与变异: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
3.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生物进化:讲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等。
2. 介绍我国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如澄江生物群、大熊猫演化等。
3. 分析生物进化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如杂交育种、疫苗研发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生物进化辩论赛:正反双方就生物进化是否有利于物种生存展开辩论。
八、教学评估:1. 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部分复习
过程: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仅适应环境的得以定向保留 结果:种群基因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形成生殖隔离 (产生新物种)
句子:_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______ 为进化提供
了原始材料; _______ 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_______ 导致了新物 种的形成。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一、遗传
一、调查研究方法
1. 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 传实验
2. 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3. 物理模型法:沃森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统计学方法:关键词“随机、大样本”
5. 同位素标记法:DNA的半保留复制、赫尔希蔡斯的“噬 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7. 单眼皮的父母生出双眼皮的孩子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双眼皮的
父母生出了单眼皮孩子是因为发生了基因重组( )
三、遗传的物质基础
要点:DNA的结构、功能(复制、表达)
1.结构:会画、会看平面图。熟知“基本组成物质→基本单位→链 →双螺旋结构”;理解结构特点、计算规律。
2.功能: ➢DNA的复制过程、条件、结果、方式及证明、相关计算 ➢蛋白质合成过程、条件、结果、相关计算
1. 一株开白花的桃树枝条上出现了一朵红花,通常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2. 利用红色重瓣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红色单瓣的 月季,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
3. 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高产的青霉菌( ) 4. 兄弟姐妹中性状的区别往往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5. 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6.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法、隐雌×显雄法、显杂相交法【例】(三)16、25、惠模 6. 自由交配的后代群体基因型:基因频率法【例】(三)2 7. 特殊情况的后代分析:棋盘法(如致死情况、性别与伴性遗传
人教版教学素材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复习要点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 ×dd 杂交实验中,杂合F 1代自交后形成的F 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 及Dd )和隐性性状(dd )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 ×dd 杂交试验中,F 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 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 ×dd 杂交试验中,F 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 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 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 或dd 。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 ×dd Dd ×dd DD ×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 ×DD Dd ×Dd 等 测交:F 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 ×dd 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
即Dd ×Dd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Dd ×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 ×DD 或DD ×Dd 或DD ×dd3.分离定律的实质:减I 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2章复习提要)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2章复习提要)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性状和基因2.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体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反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如DD ×dd;Dd ×dd ;DD ×Dd自交:原指具有两性花的植物的自花传粉。
现在泛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如:DD ×DD;Dd ×Dd;dd ×dd测交:原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间的杂交(即,Aa× aa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现在也指性状表现为显性但基因型未知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杂交(即,A ?× aa ),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A ?为Aa,如果不发生性状分离,则A ?为AA。
正交和反交: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举例说,如果将豌豆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当作正交,则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就是反交。
4.孟德尔经典豌豆杂交实验5.遗传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2)预测遗传病的概率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 精子的形成过程复制减I 减II 变形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极体极体1.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2.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4.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6.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过程基本相同,但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
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高中化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学考复习全套课件
(二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细胞内的个别 染色体增加或 减少 (三体、单体、 缺体等)
例:1)如果女性少一条X染色体, 患特纳氏综合征 2)如果人的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 患21三体综合征
细胞内染色体 数以染色体组 的形式成倍的 增加或减少
整倍体变异
1、二倍体和多倍体:(受精卵发育而成)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可以提高变异频率, 有利变异少,须大 出现新性状,加速 量处理试验材料, 育种进程 具有不确定性 1. 技术复杂一些 2.须与杂交育种配 合 适用于植物 在动物中难于展开
单倍体育 种
多倍体育 种
染色体变 异
花药离体培养后,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再用秋水仙素处 理使染色体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 发的种子或幼苗 器官巨大型,提高 产量和营养成分
二、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型)
1、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Y y
R r
2、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Y R y r
之间重新组合(非姐妹染色 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叉互换)
三、染色体变异: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二)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动物的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相交
测交:隐性纯合体与杂合体杂交,从而检测待测个体
基因型的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杂交。
回交:子代与亲代相交的方式。回交可以迅速的获得比
较罕见的隐性突变的纯合体。
正交与反交:两者是相对而言的。细胞核遗传正反交结
果一致。
三、基因分离规律研究过程
假说演绎: 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3、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4、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P:AA×aa↓杂交↓杂交F1:高茎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
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必修二《分遗传与进化》学考复习资料
染色体变化曲线
4N
2N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DNA 变 化 曲 线
4N
2N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对同源染色体
精子的形成 一次分裂形成生 殖细胞的数目 细胞质分裂 是否要变形
卵细胞的形成
4个 均等分裂 精细胞变形
3.根据碱基础互补配对原则推导: (相关计算题) 1)双链DNA分子中: 规律1:A=T 、 G=C 规律2:嘌呤(A+G)= 嘧啶(T+C) 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 A+G = T+C = A+C = T+G = 50% 规律3: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一般不等于1, 且不同生物该比值不同 2)DNA分子的一条链中: 规律1:A1=T2 、T1=A2、 G1=C2、 C1=G2 规律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与另一条互补链的该值相等, 也等于DNA双链中的该值
A A U
(一端携带一种氨基酸,另一端有3个碱基,这3个碱基 能专一性地与mRNA上特定的密码子配对。细胞中有多 种tRNA,每种只能识别并转运1种氨基酸)
3)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产物: 多肽链
6)翻译的过程
甲硫氨 酸 天门冬 酰氨
U A C C U A A U G G A U A U C
基因中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 数=6 :3 : 1
1. 某基因中含有1200个碱基,则由它控制 合成的一条肽链的最多含有肽键的个数是 ( B ) A.195个 B.199个 C.200个 D.201个
2、根据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遗传信息传递的 规律,在下面表格数码中填入相应的字母: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之知识背诵篇二
角顿市安康阳光实验学校《遗传与进化》经典知识背诵篇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基本策略:牢记一对等位基因的相关情况,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都采用拆分法1、判断显隐性的方法(P —亲本、F —子代、X —杂交、自交○x 、父本 ♂ 、母本♀)已知条件显隐性判断亲本组合(表现型) 后代表现型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甲性状X 乙性状 只出现甲性状后代 甲 乙 甲性状X 甲性状 出现甲、乙两种性状的后代 甲 乙甲性状:乙性状=3:1甲乙2、等位基因的情况正推:已知亲本组合推论各种后代情况亲本组合 后代基因型 后代表现型 纯合子概率 杂合子概率 备注 DD X DD DD 全显 1 0 对于不同的表达方式:概率、基因型、比列、表现型都要分清楚DD X Dd DD Dd 全显 1/2 1/2 DD X dd Dd 全显 0 1 dd X dd dd 全隐10 Dd X dd Dd dd 显:隐=1:1 1/2 1/2 Dd X DdDD 2DD dd显:隐=3:1 1/21/2逆推:已知后代情况推论亲本组合后代表现型亲本组合备注全显 DDX 亲本中一定有个显性纯合子 全隐 dd X dd 亲本组合唯一 显:隐=1:1 Dd X dd 重点识记显:隐=3:1Dd X Dd3、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的,均是先拆对,后相乘。
如:①配子类型的问题例:某生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 ,这三对基因为遗传,则它产生的精子的种类有:Aa Bb cc ↓ ↓ ↓2 × 2 × 1 = 4种②基因型类型的问题例:AaBbCc 与AaBBCc 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Aa ×Aa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 Bb ×BB →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 ∶1Bb ); Cc ×Cc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 ∶2Cc ∶1cc )。
人教版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
人教版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知识清
单
本文档为《人教版生物必修1》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
下面将列出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供学生参考。
遗传基础
- 遗传的概念和发现历程
- 遗传变异的原因与类型
- 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规律
-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单因素遗传
- 双因素遗传
- 三因素遗传
- 组合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 基因型和表现型
- 基因互作和基因的复合进化论
- 进化的概念和起源
- 天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 进化的证据
- 古生物化石
- 比较解剖学
- 比较胚胎学
- 生物地理学
- 分子生物学
进化机制
- 突变和遗传漂变
- 基因流动和基因频率
-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 适应与进化
- 物种形成和演化
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
- 遗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
- DNA重组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 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 利用生物技术的风险与伦理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中《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的主要内容。
希望对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如有不明之处,请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
新人教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高考总复习:第1讲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与内容
正交和反交 正交和反交是一对相对概念:若正交为♀A(性状)× B(性状),则反交为B(性 概念 状)×A(性状);若正交为♀B(性状)× A(性状),则反交为♀A(性状)×B(性状)
作用
常用于判断某待测性状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 是在性染色体上
—————————■链教材资料·发展科学思维■————————— 1.(必修2 P4表1-1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 ②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③所有后代都处于 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2.(必修2 P5文字与图示信息拓展)杂合子(Dd)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吗? 提示:基因型为Dd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D∶d=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 种D∶d=1∶1,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 配子数。
(2)细胞学基础(以精细胞的形成为例)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 对象 处理结果 方法
正确选择豌豆作实验材料 由_一__对___相对性状到__多__对__相对性状
对实验结果进行_统__计__学___分析 运用__假__说__—__演__绎__法___
4.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1)杂交育种
(2)推断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__患__病__概__率__。
3.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4.分离定律的实质 (1)细胞学基础(如图所示)
(2)研究对象、发生时间、实质及适用范围
研究对象 发生时间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__等__位__基__因___ _减__数__分__裂__Ⅰ__后__期___
高三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复习: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D [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要足够长,以使底物完全水解,A错误;步 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 错误;步骤④中,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C错误;S 型细菌有荚膜,菌落光滑,R型细菌无荚膜,菌落粗糙。步骤⑤中,通过涂 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出现S型细菌,D正确。]
20.除了DNA甲基化外,构成染色体的 组蛋白发生甲基化 、 乙酰化 等修饰 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必修2 P74相关信息)
[真题易错·辨析清] 1.判断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的正误 (1)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021·广东卷)(√) (2)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021·全国Ⅱ 卷)(√) (3)新冠病毒与肺炎(链)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2020·全国卷Ⅱ)(×) (4)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 DNA复制的场所。(2019·天津卷)(√) (5)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噬菌体DNA的合成 原料来自大肠杆菌。(2019·江苏卷)(√)
4.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在每个实验组中 特异性地除去某一种物质 ,从而鉴定出 DNA 是遗传物质。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彻底去除细胞中含有的某种物质。(必修2 P46思考·讨 论2)
5.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 细菌培养技术 、物质的 提纯和鉴 定技术 等。赫尔希采用的技术手段有 噬菌体培养技术 、 同位素标记技 术 ,以及 物质的分离和提取技术 等。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 为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必修2 P46思考·讨论3)
17.囊性纤维化机理:编码CFTR蛋白(一种转运蛋白)的基因 缺失了3 个碱基 ,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 苯丙氨酸 ,进而影响了CFTR蛋 白的空间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 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必修2 P72正文)
新人教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高考总复习:第5讲 利用归纳推理法分析遗传的异常现象和特殊分离比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解析:由于亲本雄株产生的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因此子代不可能出现窄叶雌 株(XbXb);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XbY)中,其中Xb来自卵细胞,Y来自精子,A 正确。当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时,子代可出现窄叶 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与窄叶雄株(XbY)杂交后, 由于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子代只有雄株,没有雌株,C错误。若亲本杂交后子代 雄株均为宽叶(XBY),则雌株提供的基因皆为XB,由此可知亲本雌株的基因型只能为 XBXB(纯合子),不能为XBXb,D正确。 答案:C
答案:D
2.(2021·浙江1月选考)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
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
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基因型 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表型 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 个体
解析:(1)只有细胞核基因A/a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2)①根据题中信 息可知,S基因为线粒体基因,且含a基因的个体花粉不育,若要培育出基因型为 S(Aa)的个体,母本中一定含有S基因和a基因,结合题中信息可知可选择的母本的 基因型是S(aa),父本基因型是N(AA)或S(AA)。②植株S(Aa)产生的花粉有S(A)和S(a) 两种,其中可育花粉的基因型为S(A),所占比例为1/2。植株S(Aa)自交,其产生 的可育花粉的基因型为S(A),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S(A)和S(a),因此,该个 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S(AA)∶S(Aa)=1∶1。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讲座第九讲遗传与进化
第九讲遗传与进化一、竞赛中涉及的问题在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中已经详细介绍了遗传的分子基础,孟德尔遗传规律。
简要介绍了生物的变异、生命的起源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内容。
根据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纲要和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大纲(试行)的要求,竞赛中要用到的有关遗传与进化的知识作适当扩展,并加以说明。
(一)DNA的复制1.DNA半保留复制的证实DNA半保留复制在1953年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1958年又由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设计的新实验方法予以证实。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将大肠杆菌置于含有同位素重氮(15 N)的培养基中生长。
15N比14N多一个中子,质量稍重。
大肠杆菌繁殖若干代,其DNA中所含的氮均为15N。
将这些菌移入14N 的培养基中繁殖,经过一次、二次、四次等细胞分裂,抽取细菌试样,用氯化铯(CsCl)密度一梯度离心方法测定不同密度中DNA的含量。
氯化铯密度一梯度离心是一种离心新技术,可以将质量差异微小的分子分开。
用氯化铯浓盐液,以105g以上的强大离心力的作用,盐的分子被甩到离心管的底部。
同时,扩散作用使溶液中Cs+和Cl-离子呈分散状态,与离心力的方向相反,经过长时间的离心,溶液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反向扩散力与沉降力之间的平衡作用,产生了一个连续的CsCl浓度梯度。
离心管底部溶液的密度最大,上部最小。
DNA分子溶于CsCl溶液中,经过离心,将逐渐集中在一条狭窄的带上。
带上的DNA分子密度与该处CsCl相等。
如果取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在CsCl溶液中离心,在离心管中形成的带,位置较低,称为重带;如果取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在CsCl溶液中离心,在离心管中形成的带,位置较高,称为轻带;如果将含有15N的大肠杆菌在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代,取样离心,在离心管中形成的带,正好在重带和轻带的中间。
如果DNA复制是半保留的,这恰是实验所预期的,因为含有15N的大肠杆菌在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这样,大肠杆菌的DNA中一条键是含有15N的重链,另一条是含有14N的轻链。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提纲
考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B)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的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考点2、配子的形成过程(一)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B)1、精子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交换(交叉互换)。
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都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场所卵巢小结:动物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卵细胞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原始生殖细胞动物:精原细胞动物:卵原细胞细胞质分裂情况减Ⅰ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减Ⅱ的次级精母细胞都是均等分裂。
减Ⅰ的初级卵母细胞和减Ⅱ的次级卵母细胞都是不均等分裂。
(但:减Ⅱ过程中第一极体是均等分裂)分裂结果1精原细胞→4精细胞(生殖细胞)1卵原细胞→1卵细胞+ 3极体(生殖细胞)(消失)是否变形变形不需变形相同点①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
②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4个,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二)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B)考点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B)【特别提示】(1)同源染色体条件: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新人教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高考总复习:第2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结合两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与性别相关联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总是比X染色体短小 C.位于Ⅱ同源区中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表现均一致 D.正常情况下,位于Ⅰ、Ⅲ非同源区中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可能有其等位基因
解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些生物如果蝇,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B 错误;位于Ⅱ同源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并不总是一致,如XaXa与XaYA 的后代女性为隐性性状,男性为显性性状,C错误;正常情况下,位于Ⅰ非同源区 中的基因,在女性的体细胞中可能有等位基因,而Y染色体只存在男性中,故在Y 染色体的Ⅲ非同源区中的基因,在男性体细胞中不可能有其等位基因,D错误。
新人教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高考总复习
第2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1.萨顿推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
系。
(√)
2.果蝇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
3.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
为伴性遗传。
[典例1]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
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 定患病
考法(二) 考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2022·衡水检测)摩尔根验证“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
高考生物:__遗传与进化_复习要点
附:高考真题!
抓主干知识 建知识体系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教材 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分子 生物学和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 生物科学技术更是高考的热点 和生物命题取材的重要素材。 所以做好本册书的复习显得尤 为重要。
主线一:
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高考真题
(09广东卷)33.(8分)
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 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
诱导成
幼苗。
(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
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
四、人类遗传病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 推数三代;, △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 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 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
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 目的。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 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种解旋酶。 4.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
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片段,是不连续分布在DNA 上,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
它能控制性状,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摸板合成 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实质: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 酸序列。 (3)(64个)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 相邻碱基。 其中AUG,这是起始密码;UAG、UAA、AGA为终止 密码。
《遗传,变异和进化》一轮复习学法建议
《遗传、变异和进化》一轮复习学法建议本专题是几个专题中内容较多难度很大的专题之一,不少同学是看得懂,练得多,考试时却常常出错。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初学的时候部分概念建立不准确,导致审题时把握不定;另一方面是分析能力不够,遇到综合试题,解题时出现遗漏点。
在一轮复习中,建议同学们首先梳理有关知识点,做到正本清源,查出自己在有关概念中的模糊之处;其次注意与有关专题相联系,强化综合复习;再结合一些综合习题的训练,每做一题,要认真思考分析,特别是针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要回顾自己的思维过程,注意查找自己的思维漏点。
本专题主要包括三大块知识: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因工程、遗传的基本定律和细胞质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因工程可将教材中有关知识点先整理出来,再以遗传物质为中心,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联线连接起来,形成简单的概念图(如下图)。
由上图进一步向四周扩展,回顾相关知识,例如哪些是含DNA的生物,哪些是只含RNA的生物,可采取记住只含RNA的生物是部分病毒,而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及部分只含DNA的病毒,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所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由脱氧核苷酸可拓展到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DNA及RNA的关系、与基因的关系等知识点。
双螺旋结构可联系碱基互补原则、DNA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与基因突变、DNA与RNA结构的区别等知识点;进一步联系到基因工程中质粒和目的基因的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对双螺旋结构中相应位点的作用。
DNA复制的两大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可联想到由于边解旋边复制使基因突变的可能性降低,加上半保留复制,使遗传物质保持相对稳定。
由中心法则联系到遗传信息流动及具体变化,DNA 实际是通过其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表现的。
对此过程可以发挥想象:基因是在DNA上,DNA外面包裹着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会先将外裹的蛋白质水解,然后DNA边解旋边复制,形成的两个子DNA,再外面包裹着蛋白质,有着丝点相连,形成姐妹染色单体,通过分裂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与进化的复习指导(一)孟德尔定律的扩充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试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两个定律。
后来人们又用其他生物材料做实验,包括从病毒、细菌直到人,将孟德尔定律更进一步扩充。
1.嵌镶显性嵌镶显性是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所发现的。
在异色瓢虫中,鞘翅有很多色斑变异,表现在不同的黑色斑纹上:黑线型的前缘呈黑色,均色型的后缘呈黑色。
鞘翅的底色呈黄色。
如果将这两种类型的纯合体交配,子一代的杂种的鞘翅出现了新的色斑,似乎是两个亲体的鞘翅重叠起来,亲代的两种黑斑都在子一代表现出来。
子一代相互交配,在子二代中1/4是黑缘型、1/4是均色型、其余一半的色斑和子一代相同(如下图所示)。
嵌镶遗传现象表明;显性,不一定有隐性和它相对存在,一对性状,可以都是显性,而在生物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
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2.致死因子有一种家鼠,皮毛黄色对灰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当用黄色鼠和灰色鼠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比例是1︰1。
将子一代中黄色鼠自相交配,得到的子二代中,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比例是2︰1。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违反了孟德尔定律。
后来研究知道,原来黄色家鼠基因是杂合体,没有纯合体的黄色家鼠。
其原因是黄色家鼠基因若为纯合体是致死的,在胚胎期已经死亡而为母体吸收。
所以黄色家鼠的繁殖,其后代有黄色和灰色两种,比例是2︰1(如右图所示)。
可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中3︰1的比数是有条件的,其中之一是各基因型的生活力相等。
3.复等位基因:前面所涉及的都是一对等位基因,其实生物细胞中许多基因有很多等位形式,这样的基因叫复等位基因。
人类的ABO血型可作为复等位基因的例子。
三个复等位基因I A、I B、i,其中I A、I B对i是显性,I A、I B为共显性。
在杂合体中,一对等位基因都显示出来的现象称为共显性。
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了六种基因型:I A I A、I A i、I B I B、I B i、I A I B、ii。
分成A型、B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4.抑制基因家蚕由于品种不同,有结黄茧的,有结白茧的。
白茧的又有中国品种和欧洲品种。
结黄茧的和给白茧的欧洲种交配,子一代全是结白茧的;但是如果和中国种交配,子一代全是结黄茧的。
这表明对于蚕的结黄茧性状来说,欧洲品种结白茧的性状是显性,中国品种结白茧的性状是隐性。
把结黄茧的和欧洲结白茧的交配,得到的子一代家蚕再相互杂交,得到的子二代中,结白茧的和结黄茧的比率是13︰3。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假定黄茧基因是Y,白茧基因是y,另外还有一个非等位基因I。
当有I存在时,可以抑制Y 的作用。
这样,黄茧品种的基因型是iiYY,欧洲白茧品种的基因型是IIy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IiYy。
因为I对Y有抑制作用,所以子一代是白茧蚕。
子一代相互交配,在子二代中出现9种基因型。
只要子二代个体中有I存在,Y的作用被抑制,其表型则是结白茧的。
所以子二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茧的比率为13(9+3+1)︰3。
一个基因抑制非等位基因的另一基因的作用,使其不能显示出来,这种基因叫做抑制基因。
5.上位效应家兔中的灰免和白兔杂交,子一代全是灰兔。
子一代灰兔相互交配;子二代中有灰兔、黑免和白兔三种兔出现,其比率为9︰3︰4。
这个比率又如何解释呢?我们发现在9︰3︰4的比率中,有色(灰+黑)︰白色是3︰1;灰色︰黑色也是3︰1。
出现了两个3︰1,就可认为这里包括两对基因之差。
设一对基因为C、c,另一对基因为G、g,这两对基因共同决定兔毛的颜色。
当显性基因C存在时,基因型GG或Gg的表型为灰色,gg 的表型为黑色,当显性基因C不存在。
而只有隐性基因c时,无论是GG、Gg的基因型,还是gg的基因型,其表型都为白色。
存在有两对非等位基因,其中一对中的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可遮盖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表现,这样的两对基因的关系称为上位效应。
上述例子中,是隐性基因c起作用,这种现象称为隐性上位作用。
若发生显性上位作用,则后代中F2会出现12︰3︰1的分离比。
(二)连锁与互换规律1.不完全连锁和完全连锁(1)果蝇的性状不完全连锁遗传:摩尔根用灰身长翅纯系果蝇与黑身残翅纯系果蝇杂交,F1都表现灰身长翅。
让F1的雌蝇与黑身残翅雄蝇交配,测交后代(F t)的表现型类型及其数目是:21灰长(42%),4灰残(8%),4黑长(8%),21黑残(4%)。
在上述测交子代群体中,亲本型(灰长和黑残)占84%,明显多于占16%的重组型(灰残和黑长)。
显然F1雌蝇产生的四种类型的配子数目是不等的,即亲型配子远多于重组型配子。
原理:在减数分裂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对应片段的交换,一旦交换发生在连锁基因之间,使位于交换片段上的等位基因互换,从而导致非等位基因间的基因重组。
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而使原来在同一染色体的基因不再伴同遗传的现象称为基因交换。
连锁的基因之间能够发生交换,称为不完全连锁。
例如,F1灰身长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V / bv,在形成配子时,如果在B-V之间发生交换,那么它将产生BV、bv、Bv、bV四种配子。
因交换是较少发生的事件,进行减数分裂的全部性母细胞,不可能都发生完全相同的交换重组过程。
因此F1产生的配子总数中,大部分(上例中为84%)是两种亲型配子,少部分(上例中为16%)为两种重组型配子。
也就是说,连锁状态的两对基因杂种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总是少于亲型配子,即少于配子总数的二分之一。
(3)完全连锁:如果用上述果蝇杂交的F1灰身长翅雄蝇与黑身残翅雌蝇进行测交,其后代只有发长和黑残两种类型果蝇,而且各占一半。
F1中只有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两种亲组合,说明F1雄蝇只形成了两种亲型配子,而没有产生重组型配子。
也就是说F1雄蝇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之间没有发生基因交换,使连锁的基因不出现重组。
2.交换值与遗传距离交换值,通常也称为重组率,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计算交换值的公式是:交换值(RF)=重组型配子/ 总配子数(亲配子数十重组型配子数)×100% 交换值的大小变动在0~50%之间。
3.基因定位与连锁图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是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
(1)两点测验:两点测验首先进行杂交获得双基因杂种(F1),然后对F1进行测交,以判断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
如果是连锁的,根据其交换值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遗传距离。
如上例中测交结果,b和v之间的交换值:RF(b—v)=(4+4)/(21+21+4+4)×100%=16%因此b-v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6cM(图距单位)。
如果对紧密连锁的三个基因a、b、c分别进行三次两点测验,每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分别是:a-b为5cM,b-c为10cM,a-c为15cM,那么,连锁基因a、b、c在同一染色体上的连锁如右图。
(2)三点测验:根据连锁的三个非等位基因的交换行为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杂交试验称为三点测验,又称三点测交。
它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
三点测验的主要过程是:通过杂交获得三对基因杂种(F1),再使F1与三隐性基因纯合体测交,通过对测交后代(F t)表现型及其数目的分析,分别计算三个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从而确定这三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顺序和距离。
通过一次三点测验可以同时确定三个连锁基因的位置,即相当于进行三次两点测验,而且能在试验中检测到所发生的双交换。
此外,三点测验中得到的三个交换值是在相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下取得的,因此使估算的交换值更加准确。
现在以玉米籽粒的饱满(Sh)与凹陷(sh),非糯性(Wx)与糯性(wx),有色(C)与无色(c)三对性状的杂交为例,说明三点测验的具体步骤。
为了方便起见,以“+’代表各显性基因,其对应的隐性基因仍分别以sh,wx和c表示。
三点测验的主要步骤:(1)通过杂交和测交获得F1的测交后代(F t),其过程如下所示:根据交换值可知基因之间的距离分别是:wx–sh为18.4cM,sh–c为3.5cM,wx–c为21.9cM。
这三个基因的连锁图表示如右图(三)。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重组1. 细菌的遗传重组原核生物的遗传重组实质上是指受体中插入来自供体的遗传性不同的DNA片段,并把这种DNA片段或它的复本整合为受体基因组的一部分。
受体的遗传重组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1)转化(transformation):游离的细菌DNA片段被吸收到不同的细菌细胞内(受体)(2)接合(conju gation):通过供体与受体细胞之间的接触而传递DNA(3)转导(transduction):一种细菌的DNA片段经过温和的或有缺陷的噬菌体传递给另一种细菌接合A菌株中的质粒→F质粒(F因子)(独立染色体外可复制的因子为质粒),为一环状DNA,这种F因子有一个配对区,可和大肠杆菌染色体的某些区域配对(即与之同源),配对后即可交换,便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上。
这种既可以整合又可以游离的质粒叫附加体。
含有游离状态的F因子叫F+,没有的叫F-,含有整合状态的叫Hfr(高频重组)。
大量混合后,只有F+×F-,Hfr×F-能杂交,而F+×F+,F-×F-,Hfr×Hfr,Hfr×F+都不能杂交。
F+×F-接合管的形成:菌株靠近→细胞膜融合→两细胞间形成接合管F因子转移:复制后的F因子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细胞分开,使F-变成F+。
Hfr×F-先形成接合管,然后Hfr边复制边转移,转移的顺序:原点—配对区—大肠杆菌基因—配对区—育性基因。
但在转移过程中,结合管很易破裂,这样转移到受体的部分只是靠近原点的一部分(全部转移需温和条件120分钟),形成部分二倍体。
转导以噬菌体作为媒介,把某一细菌的DNA转移到另一细菌,进行基因重组的过程叫转导。
与杂交的区别:媒介不同(杂交是F因子,转导是噬菌体)。
转导分为局限性转导和普遍性转导两类。
局限性(特异性)转导(温和性噬菌体介导);温和噬菌体:λ、MU、MB噬菌体。
普遍性转导(由烈性噬菌体介导)局限性转导提供基因的叫供体,接受基因的叫受体。
提供基因的噬菌体为转导噬菌体,接受了基因的受体叫转导子。
仅能转移少数特定基因的转导叫局限性转导。
普遍性转导(由烈性噬菌体介导)这种转导供体的任何一个基因都可能被转移,且几率相等,因此称普遍性转导。
2 噬菌体遗传分析(1)性状(突变型):野生型r+噬菌斑小,快速生长突变型r-噬菌斑大。
30’溶菌20’溶菌基因型 r+ r-表现型噬菌斑小噬菌斑大(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h+r- ×h-r+将大量噬菌体h+r-和大量噬菌体h-r+加入含有大肠杆菌B的完全培养基。
两种噬菌体混合造成复感染(一个大肠杆菌中同时进入两种噬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