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分析知识讲解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分析知识讲解




三、议论
❖ 一个王朝建立、兴盛时,百姓会苦;这样一 个令百姓受苦的王朝灭亡了老百姓还是受苦。 你们是否知道老百姓具体会受哪些苦?请用 “百姓苦,是因为……”或“百姓苦,苦就苦 在……”
❖ ⑴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 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
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 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分析
名句赏析的角度:
1.哲理、情感、画面感 、字面意思 2.手法:虚实结合、静动结合、、移情于物、
直抒胸臆、运用典故、借景抒情 3.修辞:排比拟三大家,两反两问对着夸。 4.炼字: 某个字富有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写作对象+特点),抒发了……情感。


自由人
❖ 胸中有海,眼底无碍,呼吸宇宙通天脉。 伴春来,润花开,只为山河添新彩。试问安 能常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
❖ 诗人把下层人民千百年的悲剧命运,凝炼成 八字警言,应该怎样处理重音、停顿?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结尾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揭示了 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感?
❖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
❖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 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 的生活。
❖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 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 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 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 宫阙——,意踌躇。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

九语《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九语《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九语《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词曲欣赏》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全文如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诗句的含义、背景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体会其深刻的感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了解词曲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词曲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百姓的苦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图片、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等。

2. 录音机、磁带:播放《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朗读录音。

3.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词曲的韵味。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张养浩及潼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词曲中的形象、情感、哲理。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潼关古战场上,感受历史的沧桑和百姓的苦难。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的深刻含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含义,并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山坡羊·潼关怀古》2. 作者:张养浩3. 诗句解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描绘潼关壮丽景色。

望西都,意踌躇: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反映历史沧桑和百姓苦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谈谈你对历史的认识。

作业答案:示例: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兴衰更迭。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下面小编整理了《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诗歌欣赏》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详细内容为诗歌的背景、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背景;掌握诗歌的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学会运用诗歌表达情感,提升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诗歌的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山坡羊·潼关怀古》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介绍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标注生僻字词,查阅资料了解注释。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诗歌的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1)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

(2)解析修辞手法:对仗、拟人、夸张等。

5. 随堂练习(1)学生仿写一首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关爱民生,提升社会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内容:(1)作者:张养浩(2)背景:元朝,潼关古道(3)韵律:对仗、拟人、夸张(4)意境:怀古忧今,关注民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2. 答案:(1)见课文。

(2)作者通过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文言文《山坡羊·潼关怀古》相关知识汇总

文言文《山坡羊·潼关怀古》相关知识汇总

文言文《山坡羊·潼关怀古》相关知识汇总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翻译山坡羊作者:张养浩潼关怀古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良多。

(心情很不愉快)使人伤心的是经由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为了泥土。

封建王朝树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仍是受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重点字词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无比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而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 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使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由的地方。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诗歌背景和主题的把握。

(3)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将《山坡羊·潼关怀古》与其他诗词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厚重。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境、情感等。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2. 结合诗歌内容,画出诗歌的意境图。

3. 选取一首与《山坡羊·潼关怀古》主题相近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默写和意境图等。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优质教案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优质教案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首诗选自教材第三章“宋元文学”,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诗中景象描绘、历史哲理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2. 分析诗中景象描绘、历史哲理以及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历史哲理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

教学重点:诗句意境描绘和情感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张养浩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诗人及诗作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感受诗中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中景象描绘、历史哲理和艺术特色。

a. 景象描绘: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表现潼关壮丽景色;b. 历史哲理: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揭示历史变迁中百姓苦难;c. 艺术特色: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诗人深沉忧国忧民情怀。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修辞手法及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描绘自己心中潼关景色,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山坡羊·潼关怀古》2. 板书内容:a. 景象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b. 历史哲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c. 艺术特色:对比、夸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景象描绘和历史哲理,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首诗理解。

2. 答案要点:a. 景象描绘:壮丽潼关景色,激发诗人对历史思考;b. 历史哲理:百姓在历史变迁中苦难,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情怀;c.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诗中历史哲理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a. 阅读张养浩其他诗作,解其诗歌特点;b. 解古代诗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c. 比较分析其他诗人关于潼关诗作,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赏析1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赏析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动态与灵性,将山雄伟与水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遗址,作者展开充分想像,突出了历史变迁。

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本质。

从历史变革中,从兴亡对比里,作者把人民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概括,也是现实反映,深化了全曲思想内容。

诗人站在潼关要塞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兽群。

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潼关,雄伟险要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潼关啊!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

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

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古都,一座座富丽堂皇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只有黄土一片。

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他最伤心是历代人民。

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总评。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案及反思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案及反思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历史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解释。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领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的全文、注释、译文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讨论问题和写作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上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氛围。

2. 诗歌学习(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逐句解释诗歌的字词和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 讨论和分析(15分钟):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诗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写作和表达(15分钟):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进行写作,培养运用诗歌表达的能力。

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思考自己的学习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关键字词和意象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运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七、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译文及鉴赏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译文及鉴赏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译文及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踌躇一作: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

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注释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 chú)”。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山坡羊·潼关怀古》创作背景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潼关怀古翻译及赏析

潼关怀古翻译及赏析

潼关怀古翻译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下面是潼关怀古翻译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诗、诗意]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赏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散曲不可多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峰峦如聚”两句,作者以开始就用“如聚”“如怒”的生动比喻,描绘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感情悲壮沉郁,风格豪放雄浑。

那连绵起伏的山峰,不就是历史的见证吗?那咆哮奔腾的河水,不就是人民痛苦的呼喊和反抗的怒吼吗?巍巍群峰,滚滚波涛,该凝聚着作者多少愤怒的感情,又能引起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多少联想!“山河表里”一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潼关,据山临河,虎踞龙盘,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路,这是一条历史兴亡的路: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胜利者和失败者,又有多少朝代走向兴盛和衰亡!潼关路,这是一条浸透血泪的路: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多少人民苦难的脚印,倒卧过多少士卒的尸骨;又有多少历史的风云人物在这里化为尘土!走在这样的路上,作者的心情因该是怎样的呢?“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

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昏君,在此滥施,虐杀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重要知识点山坡羊·潼关怀古1.请赏析“聚”“怒”二字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古诗词炼字品析法。

“聚”字从视觉的角度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怒”字将黄河拟人化,既写出了黄河咆哮的气势,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边的险要位置。

2.“山河表里潼关路”在结构上有何作用?“山河表里潼关路”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概括,也照应了题目。

3.作者为什么“意踌躇”?“宫阙万间”是实写还是虚写?“意踌躇”因为长安已破败凋敝,破败的长安凝聚着劳动人民大量的血汗。

“宫阙万间”看似实写,实则虚写,概括了秦汉两代的兴亡,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刻内涵?此处为全曲的点睛之笔,主旨所在,封建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

作者指出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兴替所做的概括和评判,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5.赏析文本。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之处,黄河奔流其间。

“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全文如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古诗鉴赏资料、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潼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潼关的地形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圈出不懂的词汇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句,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古诗鉴赏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给出答案。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诗句及意思3. 重点词汇和句式4. 诗人情感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篇《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鉴赏短文。

2. 答案:(1)见课后练习。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潼关的古诗,进一步了解潼关的历史和文化。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诗歌欣赏》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张养浩及其创作背景。

2. 诗歌内容解析:诗句解析,包括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

3. 诗歌意境赏析:通过分析诗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张养浩及其创作背景,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2. 教学重点:诗句解析,包括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诗歌的世界。

(1)让学生分享对古诗词的认识和喜爱。

(2)介绍诗人张养浩及其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分析诗句中的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

(1)逐句讲解诗句,分析字词含义。

(2)讨论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

4. 诗歌意境赏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描绘的画面。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解析和意境描述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内容:(1)诗人:张养浩(2)诗句解析:字词、句式、修辞手法(3)诗歌意境:画面描绘、意象分析、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熟读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夸张等。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全文阅读、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怀古咏史的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寓意。

2. 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3. 掌握怀古咏史的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绘,学习怀古咏史的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插图。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了解诗歌背景。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景物描绘、情感表达和怀古咏史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关键句子,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讲解其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描写手法,创作一句诗句。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分享各自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山坡羊·潼关怀古》2. 诗歌背景:作者、时代、地理位置3. 景物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4. 情感表达:对历史的感慨5. 怀古咏史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怀古咏史的手法,以“长城”为题材,创作一首诗。

2. 答案示例:长城蜿蜒峻岭间,烽火台上忆往昔。

千年征战化尘埃,今朝英雄何处觅?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诗歌的情感和怀古咏史手法。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怀古咏史的诗歌,如杜甫的《登高》,加深对这一手法的理解。

同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情感理解和体会。

2. 怀古咏史手法的掌握和应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讲解学习

山坡羊·潼关怀古讲解学习

品读理解赏析
1、把这首散曲划分为三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与表
现手法? 3、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 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5、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结构层次
第一层(前3句),写潼关险要雄伟的形势。 第二层(中间4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阕
化为焦土之事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后四句),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
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 辞与表现手法?
以动写静、拟人手法。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 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 悲凉伤感之情。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 得都很生动形象,请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 吗? 答题要点: “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 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 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景 了九首曲子。这组小令,总主题是
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
朗读感知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 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研读理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
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劳 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 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山坡羊潼关怀古》,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收录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本课主要内容不仅局限于诗歌的字面意思,而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背景、作者情感,以及诗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具体包括诗文的朗读、词汇解析、句式结构分析、意象探讨、情感主旨归纳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学生能够领会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文的背诵、字词理解、句式分析。

难点:诗文深层情感的把握、历史背景与诗文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2. 学具:学生课本、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想象历史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分角色朗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3. 词汇解析(10分钟)解析诗中的生僻词汇,如“山坡羊”、“潼关”等,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4. 句式分析(10分钟)分析诗中的对仗句、排比句等句式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句式美感。

5. 意象探讨(10分钟)讨论诗中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6. 情感主旨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归纳诗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7.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体现诗歌的结构、关键词汇、情感主旨,以及历史背景的关联。

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框架。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文《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诵。

2.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诗中“潼关”这一历史地点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与诗文进行对比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考虑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理解赏析
1、把这首散曲划分为三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与表
现手法? 3、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 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5、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结构层次
第一层(前3句),写潼关险要雄伟的形势。 第二层(中间4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阕
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劳 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 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小结:这首小曲揭示了一个什么历史规律?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揭过着痛苦的生活。
名句赏析
名句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炼字角度赏析)
“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 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黄河水以人的情感 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写 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景 了九首曲子。这组小令,总主题是
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
朗读感知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 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研读理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
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山坡羊·潼关怀古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 2、理解这首小令的内容与思想; 3、体会作者曲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从不 同的角度赏析其中的名句。
文学常识
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 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天净沙》《山坡 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 元代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 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 后,因关中大旱,被召为陕 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积 劳成疾而死。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 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这
作 首小令是他在赴任途中写的。他凭
背 吊古迹,用“山坡羊”的曲调共写
答题要点: 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 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 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 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 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 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 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话?
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 “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 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 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 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中心。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化为焦土之事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后四句),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
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 辞与表现手法?
以动写静、拟人手法。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 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 悲凉伤感之情。
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群山延绵起伏,正如聚会在一起一样,关下 波涛滚滚,像咆哮怒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关外 有黄河,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远望西都长安,内心思绪起伏,一路上看到 不少秦汉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的伤感,那成千 上万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尘土。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 无论是哪个王朝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 得都很生动形象,请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 吗? 答题要点: “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 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 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答题要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 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同桌互相 检查。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名句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内容与主旨 角度赏析) “亡,百姓苦”的意思是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发,民不聊生; “兴,百姓苦”的原因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 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 驰道,造宫室,劳役繁重,百姓就受尽了苦,“兴,百姓 苦;亡,百姓苦”深刻而警策,揭示了一个历史规律:不 论朝代“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