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答案

合集下载

导学案答案

导学案答案

导学案答案导学案答案篇1:高中物理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案及随堂检测题答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二、预习内容1.波的形成: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波源.波源振动带动它相邻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波源更远的质点振动,只是的振动比前一质点的振动迟一些.于是,波源的振动逐渐传播开去.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1)要有;(2)要有传播振动的.3.机械波的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质点的,也是传递能量和信息的一种方式.介质中的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2)波动是大量质点的集体行为,各个质点的振动有一个时间差,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滞后.4.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分成和两类.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凹下的最低处叫.质点的振动方向跟传播方向的波叫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质点分布最疏的部分叫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形成机械波的物理过程;2.学习中掌握振动质点的运动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知道横波和纵波的区别是波形不同,二、学习过程:合作探究1波动与振动的区别:振动是单个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的“个体行为”;波动则是大量的、彼此相联系的质点将波源的振动在空间传播的“群体行为”.这种“群体行为”虽不同步但却是有秩序的.根据机械波的定义,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1)有起振的波源;(2)有传播振动的介质.由此可以知道:有波动就一定有振动,因为波中的各个质点都是重复波源的振动;但有振动却不一定有波动,还要看是否有传播振动的介质.例如,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的闹钟,尽管铃锤不停地振动敲击铃壳,但是我们却听不到铃响,原因是闹钟周围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不能形成声波.合作探究2请同学们再思考:如果波源停止了振动,那么由它引起的波动是否也会立即停止?试举例说明.三、反思总结1.波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运动,知道了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波源和介质.2.机械波和机械振动是有区别的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有机械波一定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3.机械波形成时,介质中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逐4.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可以同时存在,例如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四、当堂检测1.关于波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B.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C.波不但传递能量,还能传递信息D.一切波的传播均需要介质课后练习与提高1.关于机械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B.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C.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D.没有机械波就没有机械振动2.波在传播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A.介质中的质点随波迁移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C.介质中质点振动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D.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来传播3.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A.质点振动的振幅和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B.质点振动的频率和波的传播能量的多少C.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D.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4.在机械波中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5.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的波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的波叫_______,机械波中的横波、纵波传播时均需要有_______.6.沿绳传播的一列机械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时A.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横波立即消失B.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纵波立即消失C.离波源较近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远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D.离波源较远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近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7.日常生活中,若发现球掉入池塘里,能否通过往池塘丢入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球冲到岸边呢?说明理由.8.如图10—1—2所示是沿绳向右传出的一列横波.在图上画出各个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速度最大的点是第_______点、第_______点;(2)第_______点所在的位置是波的波峰,此时该质点振动的速度为_______.9.AB为一弹性绳,设法在绳上传播一个脉冲的波,如图10—1—3所示,当波从A向B传播时,绳上质点开始振动时,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若当波从B向A传播时,绳上质点开始振动时,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_____.10.如图10—1—4所示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已知f质点在此时的运动方向向下,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向左传播B.质点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C.质点c和f的振幅相同D.质点c在此时刻的加速度为零当堂检测参考答案:1. 解析:介质中的质点只是随波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形的移动而迁移.选项A错误.横波中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垂直,而纵波中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选项B错误.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的不仅是波源振动的形式,还传播波源振动的能量和信息.譬如,老师讲课时,他的喉部和口腔是波源,通过空气介质形成声波,声波传入同学们的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获得了波源传递的能量,同时也获得了声波传递的信息——老师讲课的内容.选项C正确.传播机械波一定要有介质,但传播电磁波可以没有介质.关于这一点,在后面“电磁波”的教学中还要讲到.选项D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 解析: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带动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振动的重复.比较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后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此题中质点c和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可言.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知d点的振动滞后于c,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方向向下,E、f依次跟上,速度都向下;b的振动超前,已从负的最大位移回振,所以速度向上;a超前b,已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也向上;同理以g为参照点,可知h点速度向上.说明:确定波的传播过程中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关键是要理解清楚波的形成原因,掌握波的传播特点.课后练习与提高参考答案:1.BC 2.B 3.D 4.ABC 5.垂直;纵波;介质 6.C7.解析:不能.向水中投入石块,水面受到石块的撞击开始振动,形成水波向四周传去.这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水波向四周传播时水只是上下振动并不向外迁移,所以球也仅仅是上下振动而不会向岸边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数学(八年级上册)填空题:1. 周长为 42cm 的长方形,它的长是宽的 3/2,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_答案:84cm²2. 若正比例函数 y = 3x,那么当 x = 8 时,y = _______答案:243. 设图中的阴影面积是 16.8dm²,那么阴影部分的周长是______ 答案:12.2dm4. 一个面积是 4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如果面积增加 16平方厘米,它的周长会增加_______厘米。

答案:85. 已知正比例函数 y = 2x - 1,求当 x = 6 时,y = _______答案:11选择题:1. 已知一函数 y = |x - 3| + 2,那么它的定义域为()A. RB. x ≤ 3C. x > 3D. x ≠ 3答案:D2. 下列四个函数中,是奇函数的是()A. y = -1/4x³B. y = 4 - 2xC. y = 8x² + 9D. y = 2|x|答案:A3. 分式 3x/(x - 2) + 1,当 x = 2 时,分母为_______。

A. -2B. 0C. 2D. 4答案:04. 在矩形 ABCD 中,AD = 8cm,AB = 6cm,\angle C = 90^\circ,则其对角线 BD 的长为()。

A. 6cmB. 8cmC. 10cmD. 12cm答案:10cm5. 若 x + y = 6,x - y = 2,则 (1/x) - (1/y) 的值为()A. (1/6)B. (1/2)C. (1/12)D. (2/3)答案:A计算题:1. 求得物体表面积占整个球表面积的比值,已知球的半径为 5cm。

答案:(3/4)2. 已知正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8cm。

求 \angle ABD 的度数。

答案:30°3.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中,AB = AC = 1。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1文言文两则一、基础达标1.形近字组词。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因为。

难道是因为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

认为。

正午。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谁。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二、初读感知1.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学习做事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2.《列子.汤问》太阳在早晨离人近,太阳在中午离人近。

2匆匆三、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词语。

伶俐徘徊遮挽挪移蒸融2.照样子,写词语。

例:泪眼巴巴赤裸裸急匆匆头涔涔3.比喻拟人反问排比设问四、初读感知朱自清,课文主要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

五、拓展延伸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shí,còu,p?i,zhan。

A.绽B.坠C.贯D.淹C光明-黑暗短暂-漫长拟人,流逝之快,永不停留,排比,对比。

3桃花心木二、基础达标1.读拼音写词语。

枯萎优雅轮番勃勃生机三、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

第二段: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

第三段: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

2.林清玄,树苗的生长,人的成长,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六、拓展延伸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它在下雨前表现的是炫彩夺目,而在雨中则表现出一种邋遢,这个故事则寓言就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当默默奉献,不要去虚伪的表现自己。

老天爷:追求真的东西,很实在假花:只追求外在,其实自己的能力也不怎么样。

前面的成一部分,最后一段成第二部分。

段意略。

假的永远是假的真的永远是真的假的东西早晚要拆穿。

生活中:我小时候把我妈妈的两块钱偷偷拿出去瞎买东西,我认为我做的天衣无缝,回家被发现了我妈妈超级的生气说纸里包不住火我再也没有这样做过。

4*顶碗少年二、基础达标1.给正确的读音划”√”。

ha jiē zhuó luò jiù jiǎ2.画掉不恰当的字。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活况味《项链》一、1.莫泊桑法国批评现实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2.chen dùn kuì jiǒnɡzhě bù lìn quàn qì nonɡchèn ténɡ3.(1)风韵,(女子)优美的姿态。

(2)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3)难看,不体面。

(4)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4.答案示例: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

十年清贫,美梦化噩梦;十年岁月,无知炼真知;十年青春,有价也无价;十年辛劳,苦处亦贵处;十年凄苦,悲剧亦喜剧;十年劳顿,梦碎变心碎。

二、1.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情节串联起来。

2.小说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六件事——无项链、需项链(序幕)借项链(开端)失项链、赔项链(发展)识项链(高潮、结局)。

3.示例:如第一部分可拟:“梦幻狂想曲”或“清贫女子之梦”;第二部分可拟“令人尴尬的请柬”或“猎枪和裙子”;第三部分:艰难的包装;租赁荣耀;玫瑰和项链;从忧愁到惊喜等。

第四部分:陶醉后的失落;乐极生悲;曲终人散悲剧生;从云雾里跌下等。

第五部分:痛苦和艰辛;十年辛苦不寻常;别了,青春……第六部分:意外邂逅;真相大白;造化弄人;人面不知何处去……4.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在作品中已有三处巧妙的暗示:一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表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由于作者技巧高超,天衣无缝,读者的心又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动,以至于难以觉察出来。

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使读者出乎意料,令人深思、回味,深化了主题。

如果写马蒂尔德把真项链要回来,欢天喜地换回几万法郎的话,则使文章的“以喜衬悲”的效果消失,使文章的讽刺意味锐减。

高一英语导学案参考答案

高一英语导学案参考答案

高一英语导学案参考答案一、词汇练习1. 根据所给的首字母提示,完成下列单词。

- a) intelligent - 聪明的- b) unique - 独特的- c) obvious - 明显的- d) confident - 自信的- e) devoted - 投入的2. 选择正确的词填空。

- a) S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 (interested)- b) 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 (worth)- c) I am responsible for the project. (responsible)- d) He is familiar with the area. (familiar)- e) The problem is complex and needs careful consideration. (complex)3. 根据语境,使用适当的形式填空。

- a) She has improved her English skills recently. (improve)- b) The teacher explained the concept clearly. (explain) - c) They achieved their goal through hard work. (achieve) - d) The children were amazed by the magic show. (amaze) - e) He practiced the piano every day. (practice)二、语法练习1. 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动语态。

- a) The teacher will give the students some advice. (The students will be given some advice by the teacher.)- b) They have built a new bridge in the city. (A newbridge has been built in the city.)- c) Someone has stolen my bike. (My bike has been stolen.) - d) We will invite the famous singer to the concert. (The famous singer will be invited to the concert by us.)- e) The company produces high-quality products. (High-quality products are produced by the company.)2. 使用正确的时态填空。

导学案答案:第二讲 短语与层次分析法

导学案答案:第二讲 短语与层次分析法

第二讲 短语与层次分析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短语结构类型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①能够正确判断短语的结构类型;②能够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和单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该讲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短语的结构与层次,为提高学生个人母语素养以及他们日后正确传授语言知识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1.短语结构类型。

2.层次分析法。

【学法指导】1.课前阅读纸质教材《现代汉语》下册44页-57页,并完成后面的预习要求。

2.通过课中学习和讨论,梳理该讲内容。

3.课后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课前预习】一、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1.住了一年(述补)2.予以严厉批评(述宾)3.洗刷干净(述补)4.知道底细(述宾)5.阳光灿烂(主谓)6.进来歇一下(连谓)7.文化教育(偏正/联合)8.分析研究(联合)9.坚强无比(述补)10.他中等身材(主谓) 11.凯歌阵阵(主谓) 12.他去比较适合(主谓)13.态度和蔼(主谓) 14.富裕起来(述补) 15.硕果累累(主谓)16.热爱家乡(述宾) 17.十分壮丽(偏正) 18.喜欢清静(述宾)19.走了一个(述宾) 20.通知你所认识的(述宾) 21.坚持下去(述补) 22.读了三遍(述补) 23.吃得很饱(述补) 24.病虫害防治(偏正)25.我们大家(同位) 26.有人找你(兼语) 27.你们几位(同位) 28.互相支援(偏正) 29.船长老李(同位) 30.活跃学术气氛(述宾)31.独立思考(偏正) 32.禁止大声喧哗(述宾) 33.体育运动(偏正) 34.春秋两季(同位) 35.研究水平(偏正) 36.高兴得很(述补)37.“山”这个字(同位) 38.进京告状(连谓) 39.写文章做演说(联合)40.无比坚强(偏正) 41.伟大事业(偏正) 42.鼓励他学好功课(兼语)43.国庆节那天(同位) 44.战斗英雄黄继光(同位) 45.叫河水让路(兼语)46.迅速发展(偏正) 47.痛快极了(述补) 48.非常谦虚(偏正)49.摔交这种运动(同位) 50.称她为师姐(兼语) 51.史密斯先生(同位)52.打电话报警(连谓) 53.请他做东(兼语) 54.有决心搞好工作(连谓)55.出去闲逛(连谓) 56.使人聪明(兼语)二、下列短语都是多义短语,试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它们内部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不同。

《放在袋子里的人》导学案及答案

《放在袋子里的人》导学案及答案

《放在袋子里的人》导学案及答案一、导学目标- 了解小说背景;- 掌握小说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主题及社会寓意。

二、导学过程1. 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神奇的故事,你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民间故事吗?说一下。

2. 预- 阅读《放在袋子里的人》的内容简介。

《放在袋子里的人》是张爱玲曾经想过写成小说的一个故事,“放在袋子里的人,是一只砒霜毒蛇,当它被人取出来时,也同时释放出毒性,它绝不会放过那个搬弄它的人。

”这是一个神秘而忧郁的故事。

- 看完后,回答以下问题:1. 此小说的作者是谁?其代表作品是?2. 相信很多同学都给小说自编了一个结局,你们的结局和最后的结局是否相同?3. 你觉得这个故事表达了什么寓意?3. 讲解- 讲解小说背景张爱玲的《放在袋子里的人》是其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由于种种原因,小说虽曾自印自行流传,但长期未能发表。

这篇小说最终见诸于1978年出版的《全集》之中。

- 讲解小说故事情节此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陶氏的画家,午夜时刻,陶氏接到了从南方来的一个女孩子的来信,附上一张照片,让陶氏为她画一张画像。

于是,陶氏为此北上去找女孩子。

但是,当他到达那个南方小城时,才被告知女孩子早就死了,留下的只有一个袋子。

又因一些原因,陶氏将袋子带回到了北方,并长期搁置着。

直到有一天,他决定把这只隐藏在袋子里的“石蛇”画出来。

4. 讨论- 分析小说主题及社会寓意1. 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2. 这个故事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并在这些人物之间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念?3. 你们认为这个小说表达了哪些寓意?三、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放在袋子里的人》的故事情节及背景;探讨了小说的主题和社会寓意,使大家深入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

金典导学案答案

金典导学案答案

金典导学案(xué àn)答案教学(jiāo xué)目标一、知识(zhī shi)目标1、掌握(zhǎngwò)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qiè shí)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而言)。

二、能力和方法目标: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衬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效劳;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目标: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

一、稳固复习:1、作者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你能写出他的哪些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2、文学知识:《九三年》简介《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出版于1874年,以共和国军队平息旺代叛乱为中心事件,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代,纷繁复杂的阶级斗争极为剧烈。

法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后,保王党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和旺代地区率领十万农民发动叛乱,前侯爵朗特纳克成为叛乱的首领,企图占据一个海边据点引英国军队登岸。

国民公会派遣教士出身的西姆尔丹作为共和国政府代表前往旺代的一支平叛部队督战。

这支共和国军队的年轻司令郭文是被作者赋予美好理想的人道主义者,他是朗特纳克的侄孙。

共和国军队与叛乱的农民军发生数次激战,后来,朗特纳克被围困,他以被他劫走的三个小孩做人质,要求换取自由,被郭文断然拒绝。

九年级英语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英语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英语导学案参考答案Unit 1参考答案第一学时Secton A(3a-_4)一、1.practice pronunciation 2.improve speaking skills 3.the best way of doing/to do 4.memorize new words 5.be excited about 6.end up 7.make/do a survey about 8.listen to tapes 9.read aloud10.be frustrated二、1D 2C 3A 4C 5A 6B 7C 8A三、1.too boring watch 2. excited about 3.to learn by reading 4.very difficult to by watching 5.has been learning for第二学时SectonB (1a_-2c)一、make mistakes in/spoken English /writing practice/get the pronunciation right/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二、1.speaking 2.mistakes 3.challenge 4.solution三、1.didn’t pronounce 2.been singing 3.their solutions 4it frustrating 5. challenges四、1C 2B 3A 4A 5C 6D 7A 8B 9B 10B第三学时Secton B(3a-_4)一、1. it doesn’t matter 2.Don’t laugh at others 3.be afraid of g oing out 4.make complete sentences5.make English notes6.have difficulty using grammar7.be good for8.be a good English learner二、1.decide take lots notes 2.afraid to thought laugh at 3.make up full 4.deal with problems ter on realized it doesn’t mat ter三、understand /too quickly /English-language TV /listening practice /Original sentences四、略。

导学案答案:第三讲词类

导学案答案:第三讲词类

导学案答案:第三讲词类第三讲词类【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2.能力目标:①能够正确判断词的词性;②能够辨析易混词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该讲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为提高学生个人母语素养以及他们日后正确传授语言知识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1.词类系统及各类词的语法特征。

2.正确判断每个词的词性。

3.辨析易混词类和易混词。

【学法指导】1.课前阅读纸质教材《现代汉语》下册7页-43页,并完成后面的预习要求。

2.通过课中学习和讨论,梳理该讲内容。

3.课后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课前预习】一、什么是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举例说明。

词类:词的语法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织规律而对词进行的分类。

词类的划分标准: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次要标准是词的形态,参考标准是词的意义。

例略。

二、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

(数词)2.他去过三(次)上海。

(量词)(动量词)3.我不(干)这种事。

(动词)4.青年们要到(西部)去。

(名词)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名词)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人)。

(名词)7.他刚刚走(下)山。

(趋向动词)8.他会干这种事(吗)?(语气词)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

(指示代词)10.这个人非常(好)。

(形容词)三、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坚决——决心(形-名/动)可爱——热爱(形-动)荣誉——光荣(名-形)企图——意图(动/名-名/动)答案——答应(名-动)气愤——气魄(形-名)批语——批示(名-名/动)残杀——残忍(动-形)诱饵——诱惑(名-名/动)兴奋——兴趣(形-名)安心——担心(形-动)道歉——抱歉(动-形)安慰——欣慰(形/动-形)感激——激动(动-形/动)四、注明下列句中粗体词的词性。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

《最后一片叶子》导学案附答案

《最后一片叶子》导学案附答案

《最后一片叶子》导学案附答案《最后一片叶子》导学案附答案《最后一片叶子》导学案附答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

2、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解析课文内容。

3、理解故事情节,分析贝尔曼的人物形象。

【温故知新】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

2、小说的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3、小说按篇幅长短、容量大小,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导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本文的作者是,国著名小说家。

代表作有和。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填写下列加点的`字音:莴苣()自诩()邋遢()瘟()神动弹()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横行无忌:(2)弱不经风:(3)亏空:(4)鬼使神差:二、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在黑板上)1、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2、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天翻地覆的变化?3、根据刚才我们的初步归纳小组内概述一下小说情节(分小组提问)?三、合作探究1、在这一事件中做出最大牺牲、最为感人的是哪一个人物?2、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贝尔曼形象(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概括他的形象)。

相貌丑陋:画技平凡:语言粗鲁:脾气暴躁:贝尔曼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3、课文说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的杰作,这样的人能创作出惊人的杰作吗,那片叶子算杰作吗?如果算,为什么?(讨论)。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

⼋年级语⽂导学案答案⼋年级语⽂第⼀学期导学案第⼀单元导学案答案第1课《巴东三峡》第1课时【学海瞭望】课前预习2. 查阅资料①《巴东三峡》选⾃《中华百年游记精华》,作者刘⼤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

②“巴东”位于长江三峡的中部,⼭川雄奇秀丽,古迹⽂物甚多,是长江沿线著名的国际旅游景区神农溪,⼜名沿渡河,发源于神农架南麓,全长60公⾥,⾃北⽽南在距巫峡2.5公⾥处的西攘⼝坡壁注⼊长江。

“三峡”为万⾥长江上游最为雄奇壮丽的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

三、shang xiāo qǔ cōng dào hé niǎo kōnɡyàn huàn zǐhè qǘ kuíchà yànyù五、1.明确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上,游览三峡,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先经过西陵峡(第⼀段黄猫峡;第⼆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仓峡,出峡处有⾹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巫峡。

过巫⼭进⼊瞿塘峡。

过瞿塘峡,到⽩帝城(有孙夫⼈庙,⼋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以作者船⾏游踪为线索,本⽂是按时间顺序。

3. 第⼀部分:(1—2⾃然段)总述三峡⼭⽔的险恶,令作者赞叹⽽恐怖。

第⼆部分:(3—9⾃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

第三部分:(10⾃然段)写⾛完三峡后轻松的⼼情。

第2课时:⼆、1.好处:为下⽂作铺垫,引起读者的共鸣,突出⼤⾃然的奇伟,表达对三峡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2.4. ⽂中引⽤了⼀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中开头引⽤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定下基调。

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

可怕。

前句运⽤对⽐⼿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望⽽⽣畏。

金太阳导学案语文答案

金太阳导学案语文答案

金太阳导学案语文答案[注意:本文以"导学案"作为文章题目,按照教学导学案的格式来编写]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金太阳导学案语文的答案。

知识点一:词语解释1. 导学案:指教师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而设计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导引。

2. 金太阳:课本中的一个阅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农村孩子与太阳之间的亲密关系。

知识点二:导学案答案解析1. 第一题:金太阳为什么是谁亲密的朋友?答案解析:金太阳是农村孩子的亲密朋友,是因为太阳给予了孩子们充足的阳光和温暖,帮助孩子们成长并生活。

2. 第二题:金太阳为农村孩子提供了哪些帮助?答案解析:金太阳为农村孩子提供了光明和热量,帮助孩子们进行农田劳作、学习和生活,并且使得农作物茁壮成长。

3. 第三题:金太阳给予农田的太阳光线有什么特点?答案解析:金太阳给予农田的太阳光线是光辉明亮而温暖的,它能够穿透云层照耀大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4. 第四题:金太阳的亲密朋友是谁?答案解析:金太阳的亲密朋友是农村孩子,孩子们享受着太阳的照耀和温暖,与太阳形成了特殊的感情纽带。

知识点三:拓展思考题1. 除了农村孩子,金太阳对其他人有何作用?答案解析:金太阳不仅对农村孩子有作用,对全人类都具有重要作用。

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提供了光明、热量与能量,支持着地球上的生命存在。

2. 如果没有金太阳的帮助,农村孩子的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答案解析:如果没有金太阳的帮助,农村孩子将无法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和温暖,可能导致农田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影响到孩子们的农田劳作和学习生活。

知识点四:小结通过回答金太阳导学案语文答案问题,我们了解了金太阳为农村孩子们带来的光明和温暖,并认识到太阳对全人类的重要性。

太阳,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为地球的生命提供了必要的养分。

导学案作业:请同学们阅读金太阳这篇课文,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

记得在答案写明解题步骤和过程。

本节课到此结束,同学们辛苦了![文章仅供参考,实际答案可能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金太阳导学案数学答案

金太阳导学案数学答案

金太阳导学案数学答案1.第一节知识点回顾
题目一:
解:
题目二:
解:
2.第二节练习题
题目三:
解:
题目四:
解:
题目五:
解:
3.第三节拓展练习
题目六:
解:
题目七:
题目八:
解:
4.第四节总结与归纳
通过本次导学案,我们回顾了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和知识点三。


通过练习题的实际操作,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拓展练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应用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提高数学能力。

5.参考答案
题目一:答案
题目二:答案
题目三:答案
题目四:答案
题目五:答案
题目六:答案
题目七:答案
题目八:答案
感谢您完成本次金太阳导学案的学习。

通过这一学习过程,相信您
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您能够持续努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老
师提问。

祝您学习进步!。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上)答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课前热身】觅韵魅慕一、【基础达标】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2.qí shân xī shuài suǐ máo cuán línɡ yuān3.秕喉儒颊凿绣塾鉴4.略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第九自然段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二、【设问导读】1.乐园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对乐园里的野草记忆深刻,所以用“确凿”。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2.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到“鸣蝉”“油蛉”“蟋蟀”到“长的草里”“夏夜乘凉”到“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3.第二自然段首先写景详略得当,讲究主次;其次写景顺序井然:由静物到动物,再到静物;由高到低再到高;第三观察景物仔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还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4.不是。

因为长得草里,有一条赤练蛇,“我”自然而然联想起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5.欲扬先抑的写法6.写了“我”的种种猜测,表达了对家里人做法的不理解和对百草园无限留恋之情。

【问题研究】略三、【自学检测】1.略2.(1)排比(2)比喻3.C 4.略5.(1)长吟伏窜低唱弹琴(2)C (3)A (4)略四、【巩固练习】【课外连接,直击中考】1.(2分)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2.(3分)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3.(4分)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4.(7分)(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全部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全部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全部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慰藉(jiè)硕士(shuò)B、攀援(ài)痴情(zhī)(正确答案)C、脑髓(suǐ)城隅(yú)D、跬步(kuǐ)告诫(jiè)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惆怅chàng 携手xié(正确答案)B、寥廓guō沧海桑田cāngD、峥嵘zēn 飞翔xiáng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焉斯天下之民至焉则将焉用彼相矣B.如洛阳亲友如相问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正确答案) C.然填然鼓之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于则移其民于河东青出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粗糙cāo 红缯zēng 乳酪lào(正确答案)B、背负bèi 树冠guān 萌蘖nièC、龟裂guī宋徽宗huī贮藏zhùD、谚语yàn 紫绡qiāo 果梗gěng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袅娜(niǎo)宁谧(mì)倩影(qiàn)花团锦簇(cù)(正确答案)B、踌蹰(chóu)蹒跚(pán)戮力(lù)游目骋怀(pìn)C、抽噎(yē)狙击(zǔ)徘徊(pái)放浪形骸(hái)D、吮吸(shǔn)尴尬(gà)蹂躏(lìn)绽开(dìng)6、64.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正确答案)B、全石以为底C、卷石底以出。

D、林尽水源。

7、1“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篇一:祝福导学案答案】1.梳理课文情节眼前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结局回忆开端初到鲁镇 ,帮工鲁家发展被迫改嫁,被卖深山,勤劳谋生高潮眼前尾声祝福之夜,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第二课时2. 比较三次肖像描写的异同,分析其用意。

明确: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表现人物的质朴、善良、温顺与勤劳,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 总起来看,几次描写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表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并不是固有的,而是因为外在的客观因素(封建专制、迷信落后的客观环境)造成的,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通过前后对比,使人物形象的悲惨命运更为突出更为逼真,主题思想更为鲜明。

探究二祥林嫂的语言描写1. 找出祥林嫂自述阿毛之死的语言,分析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的写?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2. 找出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体会人物语言的作用。

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3. 找出祥林嫂与“我”的对话,体会人物语言的作用。

展示了其矛盾心理,说明希望彻底破灭探究三祥林嫂的动作描写1. 文中同样用了很多的动作描写,以“祥林嫂再到鲁镇”这部分为例说说表现祥林嫂什么样的心理?她讪讪的缩了手难为情转了几圈,疑惑的走开心怀希望受了炮烙似的缩手,失神的站着彻底失望探究四祥林嫂的抗争1. 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从文中找出她的抗争表现。

抗争表现: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追求人的平等权利问:死前问我鬼神——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2.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逃躲避被卖撞不愿二婚“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捐向封建迷信低头总结: 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节问题思考1.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增长的转变。

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出生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零增长。

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

3.虽然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较低了,部分省市甚至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绝对人口数量庞大,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和流动人口4个高峰将相继到来,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问题交织,经济社会转轨时期不稳定因素增多,人口与发展问题更趋复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还要采取重大举措来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见右图。

(2)原始低增长原始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不高(3)增长减缓过渡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条件得以改善(4)现代反思归纳1.死亡率死亡率加快出生率零2.生产力死亡率死亡率死亡率探究点二(1)“未富先老”说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

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2)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长很快,老龄化现象将十分严重。

(3)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4)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但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

但人口过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反思归纳年轻恶性控制人口增长上升老龄化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课后演练测评一(1.1)答案: 1-10 DCACA DADAD11.(1)现代型(2)0.223% (3)主要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4)因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而老年人的死亡率相对高些。

12(1)人口老龄化 2000~2005(年间即可)人均寿命延长;出生率不断下降 (2)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 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3)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

13.(1)A(2)B第二节探究答案:(1)国内人口迁移(2)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经济发展(3)流动人口务工经商 (4)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新资源环境质量(5)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反思归纳】经济、文化、劳动力、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就业课后演练测评二(1.2)答案:1-10 DCCBD BDDDC11.(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原因: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

(合理即可)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向国外转移最少。

原因:乡镇内部迁移成本较低;同时可以兼顾农业生产活动。

(合理即可)(2)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等。

(3)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

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

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4)经济因素12.(1)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省、市、自治区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工矿区 (2)ABEG(3)以农村人口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人口流动的强大推力;国家对户籍管理政策的调整,为流动人口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城市和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拉大,成为形成大量流动人口的巨大拉力。

(4)人口集中流出地出现劳动力相对缺乏,大量耕地无人耕种,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一部分农村家庭承载的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功能开始弱化,出现“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13.(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

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节探究答案探究一(1)减少(2)灾难性下降(3)减产提高(上升)(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探究二1.D 2.C 3.D【反思归纳】正、正、正、负、资源课后演练测评三(1.3)答案:1-10 BBDBC CCCBA11. (1)7 22.6 (2)不断增长不断减少 (3)耕地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农业生态系统有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 (4)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2.(1)资源(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3)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4)110亿 16亿13(1)大体上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3)人口数量与分布或者说人口承载力、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第二单元探究一答案:(1)C (2)交通通达度(3) C 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地租较低,客流量较大;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4)D 周围是风景区,环境条件好;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反思归纳:经济商业住宅工业探究二:1.A 2.A课后演练测评四(2.1)答案: 1-12 CBABB DDADB CB13.(1)南风(或偏南风) (2)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分布在城市外缘(3)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对居民区污染小;城市外围,地价便宜,适合建大型工厂。

(4)C (5)D 位于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14.B 15.(1)距离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商业(2)高于交通(3)住宅区城镇1位于盛行西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城镇2布置工业区不会对城市造成污染。

第二节探究一1。

A、2.B、3.C、探究二 C课后演练测评五(2.2)答案:1-8 DBCCB DBB 9.(1)中心地三 1 4 17 人口人口的需求(2)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 10.(1)A 服务范围大,级别高 B 服务范围小,级别低 (2)B A 相互重叠,层层嵌套 (3)少多 (4)没有11.(1)能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减少区际协调成本;有利于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有利于长三角产业的合理布局,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2)上海是全国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具有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不具备的高级职能,服务范围不仅覆盖到整个地区,还能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

南京、杭州等副中心城市,服务范围主要是全省及周围省区的部分地区。

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且受上海影响较大,服务范围仍然较大。

镇江、扬州、南通,服务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

12C 13B14.(1)2 济南青岛(2)不正确。

每个城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一定的地域内也有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模。

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导致各自的服务人口减少,反而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探究一(1)B (2)D (3)C【反思归纳】城镇化水平的计算: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探究二A D课后演练测评六(2.3)答案:1-13 BBDCD BCBDC ACA14.(1)城市面积由小到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工业区由少到多出现了商业区(2)①工业区由少到多且向郊区迁移;②商业区增多;③城区周围新建绿化带;④郊区建卫星城和高速公路;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3)1990年前后: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2008年:盲目占用耕地,土地利用率低。

(4)郊区地价低(城区地价高);城市环境保护的需要;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郊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5)郊区城市化15. (1)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2)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或郊区环境质量较好),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距离。

(3)发达发展中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人口比例低,在服务业中就业人口比例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就业人口比例高,在服务业中就业人口比例低。

第三单元第一节课后演练测评七(3.1)答案:探究一答案:A、B探究二答案: (1)水果、蔬菜、花卉全年降水不足,雨热不同期(2)欧洲城市化水平很高,“时鲜业”市场广阔;发达的交通运输;冷藏、保鲜技术先进。

(3)法国:距欧洲腹地较近,接近消费市场;时鲜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西班牙:纬度较法国低,气温较高,时鲜货上市较早;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

1-12 BBDCA DBCCB BA13.(1)AB(2)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自然条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主要制约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市场需求量扩大;政府政策支持;品种的改良;灌溉技术的改进。

14.(1)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粮食生产(2)市场市场交通运输保鲜和冷藏15.(1)小麦收割在牧场放牧(2)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中西部递减(或北、东、南三面沿海多,中西部少)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沿岸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