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管的适用与校正练习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液管的使用与校正练习

姓名:***

学号:********

班级:应化201403

****:***

协作同学:蒋大港

摘要: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移液管的实际容量与其所标出的容量之间并非完全相符,且移液管是实验室精密仪器之一,因此,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校正。本次实验目的在于了解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学习移液管的校准方法,并了解容量器皿校正的意义。容量器皿校正的方法有相对校正和绝对校正,本实验采用绝对校正。

关键词:

相对校正;绝对校正;移液管;使用

前言:

因为移液管为玻璃容量器皿,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其会受到一定的损耗。并且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温度下容量器皿的容积也有所不同。

因此校准玻璃容量器皿时,必须规定一个公用的温度计,这一规定温度值称标准温度,国际上规定玻璃容量器皿的标准温度为20℃。即在校准时都将玻璃器皿的容积校准到20℃时的实际容积。

1、实验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移液管(20 mL)一支;

锥形瓶(50 mL,具有玻璃磨口塞)1只

普通温度计(0~50℃或0~100℃,公用)

分析天平(0.1 mg)

自来水

1.2实验步骤

(1)将清洗干净的移液管垂直放置,吸纯净水至最高标准线以下5 mm处,擦去移液管尖嘴外面的水。

(2)缓慢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除去尖嘴处最后一滴水。

(3)取一只容量大于移液管的带盖称量瓶,进行空称量平衡(去皮)。

(4)称量瓶倾斜30°,将移液管尖嘴紧贴其内壁,使水充分地流入称量瓶中。当水留至尖嘴处不流时,等待约3 s,随即用称量瓶移去尖嘴处最后一滴水。

(5)在调整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水温,读取准确至0.1℃。

(6)重复移取称量60次,得到放入水的质量。

(7)根据放入水的质量和水在该温度下的相对密度,计算被检吸量管在室温下实际容量,并进行误差计算。

2、练习并掌握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2.1使用前:使用移液管,首先要看一下移液管标记、准确度等级、刻度标线位置等。使用移液管前,应先用铬酸洗液润洗,以除去管内壁的油污。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残留的洗液,再用蒸馏水洗净。洗净后的移液管内壁应不挂水珠。移取溶液前,应先用滤纸将移液管末端内外的水吸干,然后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管壁2至3次,以确保所移取溶液的浓度不变。

2.2吸液: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的上端,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吸取

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浅或太深,一般为10~20mm处,太浅会产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内弄脏溶液,太深又会在管外沾附溶液过多。左手拿洗耳球,先把球中空气压出,再将球的尖嘴接在移液管上口,慢慢松开压扁的洗耳球使溶液吸入管内,先吸入该管容量的1/3左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横持,并转动管子使溶液接触到刻度以上部位,以置换内壁的水分,然后将溶液从管的下口放出并弃去,如此用反复洗3次后,即可吸取溶液至刻度以上,立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

2.3调节液面:将移液管向上提升离开液面,管的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管身保持直立,略为放松食指(有时可微微转动吸管)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直至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将尖端的液滴靠壁去掉,移出移液管,插入承接溶液的器皿中。

2.4放出溶液:承接溶液的器皿如是锥形瓶,应使锥形瓶倾斜30°,移液管直立,管下端紧靠锥形瓶内壁,稍松开食指,让溶液沿瓶壁慢慢流下,全部溶液流完后需等 15s后再拿出移液管,以便使附着在管壁的部分溶液得以流出。如果移液管未标明“吹”字,则残留在管尖末端内的溶液不可吹出,因为移液管所标定的量出容积中并未包括这部分残留溶液。

具体操作如下图:

3、结果与讨论:

3.1实验数据记录与计算

温度:24.3℃纯水的密度:0.9964g/mL

X

(平均)=(n

1

+n

2

+n

3

……+n

58

+n

59

+n

60

)/60=19.95

因为在室温为24.3℃时,纯水的密度为0.9964g/mL,根据公式:

v=

计算出被校正的移液管的实际体积约等于20.02 mL,与移液管所标出的容量之差为0.02 mL。

19.95 19.95 0

19.94 19.95 -0.01

19.94 19.95 -0.01

19.96 19.95 0.01

19.95 19.95 0

19.94 19.95 -0.01

19.96 19.95 0.01

19.96 19.95 0.01

19.97 19.95 0.02

19.97 19.95 0.02

19.96 19.95 0.01

19.96 19.95 0.01

19.94 19.95 -0.01

19.96 19.95 0.01

19.95 19.95 0

19.95 19.95 0

19.96 19.95 0.01

19.94 19.95 -0.01

19.94 19.95 -0.01

19.94 19.95 -0.01

19.94 19.95 -0.01

19.95 19.95 0

19.95 19.95 0

19.95 19.95 0

19.94 19.95 -0.01

19.95 19.95 0

19.95 19.95 0

19.95 19.95 0

19.93 19.95 -0.02

19.94 19.95 -0.01

19.94 19.95 -0.01

3.2不同偏差的统计结果

3.3此次测量出的绝对偏差频率的正太分布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