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青山不老》精品教学反思资料
(教学反思参考1)青山不老《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
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五、课堂反馈及时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16青山不老》公开课课件_1
1970年3月5日 春天的晋西北,还是一派荒凉的土尘。去年的霜冻还在我们
的黄土地上盘旋,西伯利亚大风像冬日般肆虐着。 老人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了……
1974年9月21日 老人唯一的女儿又从城里回来,劝他回城了。他可敬的老伴,
与他风雨同舟一生;没见着最后一面,就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乡 亲们也觉得老人该享享清福了,种树的活儿太苦了。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 么了不起的奇迹。
3700亩相当于2467900平方米 相当于65个实验小学的总面积。 相当于12000个报告厅的总面积 相当于50000个普通教室的总面积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 土地沙化,1000万亩水土流失。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 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 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他——植树老人 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 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他——植树老人 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颁奖词】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入选主题】
这是一个关于(
【入选理由】
【颁奖词】
)的故事
推荐阅读: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野人”——张侯拉》
【入选主题】 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入选理由】 找一找文中哪些文字、哪些叙述让你产
生这样的感受,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1974年9月21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16课《青山不老》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jì)生命归宿(sùshù)波光粼粼(pōbō)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炕()稍()肆()载()坑()梢()律()栽()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6.以财物帮助。
()五、添枝加叶(补充词语)。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六、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七、字斟句酌。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青山不老》
老人决心将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 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重点句子理解:
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 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 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 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 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 分离的。青山养育了老人,老人 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 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练笔:
学完本课后你想对 老人说些什么?
如何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表面上是说青翠的高 山永远不老,实际上是暗 示着老人的精神将随着青 山万古长青。
老人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在老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造福后代的精神的熏陶下,人们的环保 意识会不断增强,人们会像老人一样照 顾青山对青山更加呵护,它将越来越茂 盛,会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2、与他风雨同舟一生的老 伴去世了。 3、曾经与他一起治理这 条沟的七位老汉已经去世 了五位。 4、三间房就剩下他一个人。
2、他65岁开始治 理这条沟。
3、他已经81岁。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 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 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 着粼粼的波光。 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3、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 了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网。
老人为什么执着于种树?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 择,屋后的青山是生命的 归宿。 2、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 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 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他已经将生命转化成 他是真正与 了另一种东西。 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重点句子理解: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课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课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kàng)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1]而坠。
〞[2]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
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yū)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16《青山不老》
• 治理 • 归宿 • 荡漾 • 领悟 • 风雨同舟 风雨同舟
zhì sù yàng wù zhōu
• • • • • •
肆虐: 肆虐: 盘踞: 盘踞: 归宿: 归宿: 劲挺: 劲挺: 淤泥: 淤泥: 荡漾: 荡漾:
任意残杀或迫害。 任意残杀或迫害。 非法占据。 非法占据。 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沉积的泥沙。 沉积的泥沙。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 这样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 另一种东西。 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 与山川共存、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了。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 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
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 狂风肆虐、 原来 狂风肆虐
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 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 北地区沙漠化日趋严重, 北地区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 发区,素有: 一年一场风, 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 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其中,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 其中,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 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 成为当地人们最大的敌人。 成为当地人们最大的敌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 年啊 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 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 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 劲挺在山洼山腰。 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 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 半截, 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16.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16*、青山不老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归宿、荡漾、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从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中,感受到青山何以不老。
三、教学难点:学生明白建立美好的家园需要行动起来的道理。
四、课时划分:1课时五、教学准备:1、我们可以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来保护地球?2、了解“绿化沟”、“防风林带”、“林网”具体指的是什么?3、阅读课前引语,找到学习任务,并完成预习。
六、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
既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又那样渺小,极易破碎。
那么,我们可以为她做些什么呢?2、孩子们的想法都不错,但它只是想法。
有一位名叫马永顺的老人,却用自己的行动建起了一片了不起的绿洲,保护了我国晋西北的生态环境。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青山不老》,去看看马永顺和他的老朋友们一起建造了怎样的一个奇迹。
3、齐读课题。
(二)、感受奇迹1、快速读文,完成任务。
(1)、请在文章中找出老人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你还可以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奇迹很了不起?(感受老人15年时间的绿化成果)(2)、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这个奇迹把晋西北染成了什么颜色?(绿)2、学生汇报交流。
(三)、情感体悟1、15年后的晋西北郁郁葱葱,15年前眼前这座青山是何样?(感受老人植树造林的艰辛)2、在恶劣的环境中,一个手端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创造出了这块绿洲令人感动的奇迹。
3、过渡:眼前的绿洲真的那么重要吗?(明白保住了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4、小组合作学习:(1)、在文中找找老人令你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2)、概括出老人做了一件什么事?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老人的什么精神?5、学生汇报。
(感受老人植树造林的决心、造福后代的奉献精神)6、过渡:老人植树造林的信念是很坚决的。
人家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16 青山不老 公开课教学设计
16*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文本简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巩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导入【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组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16《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16《青山不老》教学实录青山不老》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字大家都认得吧?我们知道,老字我们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比如说年老、老人等,但我们几乎没有听说过用老来形容山的吗?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如此新颖叫做“青山不老”。
这篇课文取材于全国劳模___的真实事迹。
二、整体感知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看看它讲了什么内容。
(起生读)师:读完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生)师:对,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山野老农,在恶劣的环境下,用了15年的时间把晋西北一条险恶的山沟创造成一个绿洲的故事。
三、阅读提示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画出相关句子。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3.学生找句子,教师巡视。
4.师生交流。
生:我找的句子是:“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同学们,想像一下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3700亩___,拿我们的教室来比的话,相当于500万间教室。
500万间教室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老汉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真令人佩服。
(朗读)生:我找的句子是:“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读着这个句子,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青山?生:用比喻的方法,两个“全”字说明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___吹树叶发出的声响犹如涛声。
在太阳的照射下,___折射着一闪又一闪的光芒。
可见,树木苍翠,漫山遍野绿意盎然。
同时这句话也说明了老人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生:我找的句子是:“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师:树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黄土,树土的关系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永远保持着生机和活力。
16-《青山不老》(完美版)
青山不老,山不老——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 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青山不老,人不老——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 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青山不老,精神不老——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 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的与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了。
青山不老
活实际,有什么话想
对作者、对老人、对青山说的,
可以尽情表达。
作业:
1、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中《铁桥那边的林子》、《金翅
雀》、《蝈蝈》。 2、试写几条保护植物的标语。
青山不老
我手写我心
感情朗读 看图说话
我想对你 说——
话题交流
通过阅读课文,说一说《青山不老》给你留 下了怎样的印象?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观点+事例+积累+理由) 学路导航:小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注:围绕一个观点交流,同一观点不再重复,交流完之后再 交流另一个观点。
朗读分享
学路导航:小组内朗读——班级展示 展示导航:我为大家朗读——,读出——
女:轻轻地打开地球画册,山山水水都会来问我:
男:你想给未来的地球留下什么?
女:是留下一棵树,还是留下一片花朵?
男:是留下一个生命的春天,还是留下一片永恒的绿 色?
合:我说,给未来留下一个更美的地球,还有一首绿 色的歌。
轻轻地打开地球画册,山山水水都会来问我: 你想给未来的地球留下什么? 是留下一棵树,还是留下一片花朵? 是留下一个生命的春天,还是留下一片永恒的绿色? 我说,给未来留下一个更美的地球,还有一首绿色的歌。
16.青山不老
学习目标
1、我能说出《青山不老》给我留下 的印象和感受。
部编六年级上人教《16 青山不老》彭文欣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免费下载
练习说话:
(1)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2)你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 么?(例:我想对乱砍伐 树木的人说……)
精品PPT课件
精品PPT课件
本课件共有11张PPT, 课件播放完毕!谢谢你 的观看!
16 青山不老
晋西北地区生态脆弱,水土 流失严重,有沙化土地和潜在沙 化土地面积1 700多万亩,近300 万亩草地因风沙危害逐渐退化, 成为风沙侵袭北京的主要通道和 三大风沙源之一。
精品PPT课件
精品PPT课件
精品PPT课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
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 辛和决心。
精品PPT课件
我会读:
治理 归宿 荡漾 肆虐 盘踞 淤泥 土炕 领悟 三番五次 风雨同舟
精品PPT课件
阅读提示: 1、想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
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
况下创造的? 3、想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
是不会老的”?
精品PPT课件
老人创造了怎样 的奇迹?找一找文 章中的语句,读一 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4单元第16课 青山不老
1.理解 “险恶、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老人植树造林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
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主要作品: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等。
肆虐(nüè lüè) 盘踞(jù jū)••√√卷juàn (试卷)juǎn (卷曲)恶ě (恶心)è(恶习)wù(厌恶)宿sù(住宿)xiǔ(星宿)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事迹。
肆虐:盘踞:归宿: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造句:屋外狂风肆虐,屋内四季如春。
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文中指当地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等的袭击。
造句:敌人就盘踞在不远处的炮楼里。
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造句:为建设家乡而献身,是他最好的归宿。
劲挺:三番五次: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造句:风雨中,哨兵仍然劲挺如松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形容次数很多。
造句:调皮的小弟弟三番五次的给我捣乱。
盘踞 占据都有“占为己有,据守不让”的意思。
“盘踞”侧重于霸占不让,是贬义词。
“占据”侧重于占有,多用于口语,是中性词。
1.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消灭了盘踞在大山深处的土匪。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本文是关于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通过深入阅读,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时间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的图片与青葱临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个和他有关的奇迹。
(三)预习探究1检查预习(1)检查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2)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合作交流(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2)师: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仅说出老人创造绿洲,就完整了吗?还缺点儿什么吗?看来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啊。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4)交流批注。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出什么情况?什么奇迹?概括出板书: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造福于人。
(5)看,我们深入阅读后,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桌两个人再相互说说主要内容。
指名说。
(6)阅读记叙文时尽管我们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
3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1)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读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6青山不老(精修版)
方法:抓关键词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奇迹。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
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 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 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 使倒行,或 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15年树, 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老人 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已经将自己 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 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 人让我领悟到:青山不会老。
真情表达: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 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 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__地对马爷 爷说: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地告诉全 世界:__________
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____ 年树,绿化了____ ,造了____, 3700亩林网,这是____。老人 觉得____,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 化为____,他是真的与____。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____。
这位老人,在文革时为了帮助一棵被 压弯的小树遭看守多次毒打。 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憋得 满脸通红,只说出18个字:“我叫马永顺, 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人顶6个!” 这位老人,在临终前还在哼着那首由 他自己创作的“植树”号子:“行动起来 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啊,嘿哟嘿哟。 绿化祖国呀,嘿哟嘿哟;造福子孙啊,嘿 哟嘿哟……”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词语盘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词语盘点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
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
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课文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kàng)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1]而坠。
”[2]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
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6.青山不老|人教新课标3449
16*青山不老基础过关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土炕(kàng kēng)肆虐(nüèlüè)盘踞(jù ju )淤泥(yūwū)二、读一读,用“√”标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放肆肆虐)的地方。
2.就在如此(险恶险要)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制造创造)了这块绿洲。
3.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抉择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程归宿)。
三、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青山是不会老的。
()2.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改为感叹句)跟我学:缩句时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的缩句。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缩句)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
(修改病句)探究应用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画线句子中的“迈进”不能换成“走进”“跑进”,因为这个“迈进”更准确地表达出。
2.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意思转折B.意思递进C.补充说明3.选文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事实上包含着他的精神。
4.选文最后一句画线句子的含义是()A.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B.青山苍翠,富有生命的活力。
C.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参考答案:一、kàng nüèjùyū二、1.肆虐 2.险恶创造 3.选择归宿三、1.拟人 2.比喻四、1.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2.老头创造了绿洲。
16-青山不老-预习篇
三、初读课文,然后填空。 1《青山不老》这篇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人物是 。
2.晋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 回答。 3.文中的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请摘抄文中的有关句子。 4.文中的老人让作者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5.课文以“青山不老”为题,实际是指什么不老?
一、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在文中圈画出来。
肆虐
荡漾
盘踞
淤泥
归宿
三番五次
奇迹
价值
治理
风雨同舟
不紧不慢
二、理解下面的词语,连一连。
肆虐 盘踞 风雨同舟 劲挺 荡漾 非法占据。 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参天 三事物最终的着落。 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领会;理解。 高耸在天空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组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65岁那年开始,整整15年啊!老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文中哪些叙述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板书:在“奇迹”下画红线。
若学生先前没板书,则红笔板书)学生交流:
(一)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1、自己读读这句话,哪个数字引起了你的思考呢?
15年:15年,多么漫长的坚持,多么执着的追求啊!
3700亩:你能想象一下3700亩大约有多大吗?
2、让我们看看这些数字吧!
3700亩林网,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3700*667=246,7900平方米,相当于49558个教室的总面积!
老师还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以每10平方米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90棵,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
3、读了这些数字,你是如何理解奇迹的?(一个年迈的老人,按理应该在家颐享天年,冬日在阳光下休憩,夏天在院子里纳凉,他却在这荒山野岭造了3700亩林网,真是奇迹,)
4、让我们在数字中感受这个“奇迹”,齐读: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刚才通过抓数字感受了老人创造的这一奇迹。
)
(二)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恶劣)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
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肆虐”是什么意思: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
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
3、“盘踞”作何理解?非法占据,很霸道。
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搜集晋西北自然环境的资料,谁来交流(干旱、霜冻、沙尘暴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
4、这就是中国的晋西北,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
瞧,这就是过去的晋西北!(播放干旱、霜冻、沙尘暴的图片)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五寨县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敌人。
每年有800万多亩农作物受旱,每年无霜期仅有104天。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土地沙化,1000万亩水土流失。
5、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又对奇迹有了哪些理解?(点拨:竟)
(引读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从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来理解奇迹
1、从65年到81岁,整整15年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更何况是81岁的老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让我们走进他的晚年生活。
(出示第三段)谁来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用心听,哪一个生活细节的描述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灵呢?
2、预设:
艰苦——宁愿放着眼前的清福不享,却甘愿守着这份艰苦。
孤独——老人是最害怕孤独的,而且越老越害怕,宁愿放弃天伦之乐,甘愿独守着这片青山。
3、15年,守着艰苦;15年,守着孤独。
(引读出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用有限的生命实现了无限的价值。
他创造出的是一个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四、“15年奇迹的背后”
1、师:在这个了不起的奇迹背后,有多少感人的往事。
在梁衡的采访中发现了村干部的工作手记中有这么几页内容:(出示手记,请学生读)
1970年3月5日
春天的晋西北,还是一派荒凉的土尘。
去年的霜冻还在我们的黄土地上盘旋,西伯利亚大风像冬日般肆虐着。
老人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了……
1974年9月21日
老人唯一的女儿又从城里回来,劝他回城了。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没见着最后一面,就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乡亲们也觉得老人该享享清福了,种树的活儿太苦了。
老人敲着旱烟锅坐在小院口,望着绿风荡漾的山沟……
1982年12月3日
老人慷慨地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乡亲们乐呵呵地瞧着这个新鲜玩意儿,老人也乐了。
老人还有宏伟设想……
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进老人的生活,走进其中的一天,静静地去想象老人当时的情景,动笔写下来。
可以写老人造林护林的具体事情,可以写老人面对青山的内心独白,可以用日记体的形式,也可以学习课文以第三人称叙述的形式……(交流)
3、是啊,15年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此时,15年在我们的眼中不再是一个数字而已,15年=?(板书关键词语)
4、15年=3700亩林网15年=一片不老的青山。
瞧,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再次出示绿意葱茏的青山图片)推荐一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