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ⅱ中图版1.2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合集下载

1.2人口迁移导学案中图版

1.2人口迁移导学案中图版

1.2⼈⼝迁移导学案中图版⼈⼝迁移导学稿(学⽣版)⼀、课题:⼈⼝迁移(中图版必修⼆、第11--16页)⼆、课型与课时:陈述性知识课2课时三、学习⽬标1、了解⼈⼝迁移的概念。

2、注意区分国内⼈⼝迁移与国外⼈⼝迁移的特点。

3、理解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重点:有关⼈⼝迁移的概念。

难点:影响⼈⼝迁移的因素。

四、学习内容及程序(⼀)基础知识回顾1、什么是⼈⼝迁移。

2、世界⼈⼝的特点。

(⼆)课前⾃主学习内容与要求【活动1】请结合教材P11-12进⾏以下探究1、概念:⼈们出于某种⽬的,移动到①之外,改变其②的⾏为。

2、⼈⼝迁移类型永久迁移、③迁移,⾃发迁移、④迁移,⑤迁移、集体迁移,⾃愿迁移、⑥迁移,⑦⼈⼝迁移、国内⼈⼝迁移。

【针对练习】1.下列对⼈⼝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是⼈⼝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为⼈⼝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迁移的范畴C.我国⼤学⽣赴美留学攻读硕⼠、博⼠学位,属于⼈⼝迁移D.属⼈⼝迁移范围的⼈⼝迁移,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 000千⽶以上下图为“⼈⼝迁移⽰意图”。

据此回答2~3题。

2.若此图表⽰近现代世界⼈⼝迁移的主要⽅向,则该图可表⽰()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洲【活动2】结合教材P11-13页,完成以下内容。

1、国际⼈⼝迁移(1)新⼤陆发现前:⼈⼝迁移主要集中在⑧。

(2)新⼤陆发现后:出现了⼤规模的⼈⼝⑨__________活动。

(3)⼆战后国际⼈⼝迁移的特点a.⑩(劳务输出)为其主要形式。

b.?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c.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

d.⼈⼝迁移?发⽣了⼀些变化。

2、国内⼈⼝迁移(1)不同时期的表现a.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北宋靖康之难,使⼈⼝⼤规模地由向?、迁移。

b.清代⾄新中国成⽴前:“闯关东”:?_______⼀带⼈⼝迁往?“⾛西⼝”:?⼀带⼈⼝迁往等地c.新中国成⽴⾄改⾰开放前:⼈⼝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援⼯农业建设。

高中地理《1.2.2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1.2.2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学案

1.2.2 人口的迁移【学习目标】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自主学习】(“六加一”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导”由教师自主完成;此学案中“自主学习”即为第二环节“思”,这部分建议学生务必课前预习完成,课堂上直接快速对答案,重点知识稍加讲解)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以及自然环境的,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土壤、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治、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社会变革、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利弊分析。

【交流探究】(“交流探究”部分包括了“六加一”课堂教学中的“议、展、评”三部分,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回答问题或者上前台展示讨论成果,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总结点评)探究一:对我国的西部开发,从推力、拉力方面分析影响人口迁入和迁出的因素。

探究二:阅读课本P15案例研究《德国移民》,分析人口老龄化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若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过快,又会带来什么问题?中国人口问题?探究三:20世纪90年代人口大量涌现深圳,产生“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现象,分析原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即为“六加一”教学模式中的“检”,要求当堂完成,当堂讲解)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3-5题。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迁移导学案设计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迁移导学案设计

1.2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上)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2、人口迁移的类型:永久性迁移、迁移;自发迁移、迁移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迁移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口迁移⑴新大陆发现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

⑵新大陆发现后,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活动。

⑶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①(劳务输出)为其主要形式。

②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

④人口迁移发生了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⑴不同时期的表现①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北宋靖康之难,是人口大规模的由向迁移。

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一带的人口迁往“走西口”一带的人口迁往、等地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工农业建设。

④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移规模,主要表现为从地区向地区迁移。

⑵重要形式:的人口迁移。

从向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普遍人口迁移现象。

第二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000千米以上★★2、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B.某学者出国讲学C.某家庭乔迁新居D.三峡移民★★3、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B. 城市到农村C. 农村到农村D. 城市到城市)、二战前后都是人口主要迁出地的是(4★★.、南美洲、非洲 C、北美洲 DA.亚洲 B )★★5、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成迁出地的是(、大洋洲 C、欧洲 DA.亚洲 B、拉丁美洲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迁移的特点有(80 )★★6、20世纪.从城市迁往农村 B、规模小、频率低A 、由内地迁往边疆 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C )、读下图,结合国情分析,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7 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年我国部分省级行、左图为2000★★★★8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教案设计)(无答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教案设计)(无答案)

不平坦。

【活动2】: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的中国,建国头四年“人多好办事”是主导思想,建国后四年,经济得到发展,社会趋于稳定,大规模战乱终结。

4年来全国净增人口46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了23%。

1949年后的首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超过了6亿人。

讨论:1、世界人口变动的主要要素有?2、这些要素的关系是?3、分析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具有特点?4、分析图还可以看出,人口增长的转变是的下降开始的。

二、人口增长模式(继续分析图),(一)、讨论:~1、原始低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特征是2、人口增长出现这样的特点的原因是:3、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是“”4、主要分布地区有(二)、讨论1、高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特征是2、人口增长出现这样的特点的原因是:3、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是“”4、主要分布地区有(三)、讨论1、增长下降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特征是2、人口增长出现这样的特点的原因是:3、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是“”4、主要分布地区有材料三:诺特斯特,美国人口学家,1902年8月16日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阿尔马小镇,1936年他建立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人口研究所,1946年帮助联合国建立人口处(1969年扩大为人口司),并担任第一任处长,1959年任联合国人口诺特斯特:理事会主席。

诺特斯特从宏观方面论证了人口转变的经济根源,把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人口转变的根本原因。

他认为现代化使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控制疾病的新手段等原因,促使死亡率下降。

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子女培育费用增长,妇女就业率提高和社会地位上升,摒弃了传统的家庭观念,使人口生育率下降。

早在1944年,他就预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发达地区人口的发展将会出现以往西欧曾经历过的人口转变过程:出生率升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加速增长,从而构成人口压力,阻碍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

他证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不仅适用于欧洲、北美等国,也适用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是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所必然导致的普遍的客观规律。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2 人口的迁移2-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2 人口的迁移2-中图版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共分为两部分,一是人口的迁移,二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在本章和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

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本节的重难点。

教材通过设问的方式巧妙的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结合课程标准在教学时应适当的多举案例引导学生来分析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事实和所了解的历史实例展开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对于我市的人口迁移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环境背景储备知识。

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喜欢探究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而结合我市基本情况及学生认知,人口迁移就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中。

通过前面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自主学习和开放式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并结合案例让学生能够分辨人口迁移。

培养学生判断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案例及图表,使其能够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关注家乡人口迁移的现状,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1.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视频、文字、图片资料平板电脑【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并整理人口迁移相关的资料、案例。

2.利用电脑软件,编制有关于调查本市人口迁移的问卷。

二、教学活动三、板书设计(一)人口的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导学案设计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导学案设计

1.2人口的迁徙导教案(上)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虑问题)一、人口迁徙的空间形式1、人口迁徙的观点:人们出于某种目的,挪动到以外,改变其2、人口迁徙的种类:永远性迁徙、迁徙;自觉迁徙、迁徙、集体迁徙;自觉迁徙、人口迁徙、国内人口迁徙的行为。

迁徙迁徙3、国际人口迁徙⑴新大陆发现前,人口迁徙主要集中在。

⑵新大陆发现后,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活动。

⑶二战后国际人口迁徙的特色:①(劳务输出)为其主要形式。

②数目增添,连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

④人口迁徙发生了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徙⑴不一样期间的表现①古代历史期间:西晋永嘉之乱、唐朝由向迁徙。

②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走西口”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援、工农业建设。

④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徙规模地域迁徙。

⑵重要形式:的人口迁徙。

从、北宋靖康之难,是人口大规模的一带的人口迁往一带的人口迁往、等地迁徙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主要表现为从地域向向的迁徙是目前生界各国特别发展中国家广泛人口迁徙现象。

第二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1、对于人口迁徙观点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域之间的空间挪动,均为人口迁徙B.参加国际旅行活动属于人口迁徙的范围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徙D.属人口迁徙范围的迁徙人口,其空间挪动距离一定达到1000千米以上★★2、以下人口的空间挪动现象,属于人口迁徙的是()A.某老人去外处旅行B.某学者出国讲学C.某家庭乔迁新居D.三峡移民★★3、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徙的主要种类是()A.乡村到城市B.城市到乡村C.乡村到乡村★★4、二战前后都是人口主要迁出地的是()D.城市到城市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5、以下地域在国际人口迁徙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A.亚洲B、拉丁美洲C、欧洲D、大洋洲★★6、20世纪80年月中期以来,我国迁徙的特色有()A.从城市迁往乡村B、规模小、频次低C、由内陆迁往边疆D、流感人口大量增添★★7、读以下图,联合国情剖析,当时我国人口迁徙的方向和年纪组成是()①城市迁往乡村②乡村迁往城市③人口浓密地域迁往人口稀少地域④人口稀少地域迁往人口浓密地域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②③⑤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8、左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徙表示图。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人口的迁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区别出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2.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1.设置一系列师生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与方法。

2.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培养关注细节、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2.通过深圳崛起的材料,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类型;【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类型。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承上启下【投影】深圳市前后照片对比以及深圳市人口数量变化,回答问题。

材料:深圳市2009年和2010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分别约为890万和1036万,而2010年深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1.2%。

学生思考:(1)请计算2010年深圳市新增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2)分析造成两者数量差异的原因。

答案:(1)新增人口数量是146万,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是10.68万,新增人口数量远远大于自然增长人口数量。

(2)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教师: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地方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1.人口迁移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学生:思考人口的迁移就是人口的空间移动吗?教师总结: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如下:教师总结:学生思考:学生练习: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 000千米以上答案 C解析: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1.2人口迁移(1)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1.2人口迁移(1)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导学案学校年级课题人口迁移概念及影响人口迁移因素课型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学习目标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学习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__________的__________,称为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的自然增长和_________共同决定的。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

区域人口___________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___;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_____________。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2.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__________的地区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________。

②环境问题、_________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________作用。

受其影响,人们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_______机会多的地区。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课堂探究探究一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应为长期或永久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

图示如下:探究二区域人口数量变化认识人口区域人口的数量变化,一是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它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二是考虑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探究三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可以从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方面考虑。

探究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迁出地(推力因素)人口迁移过程中所要克服的一些困难,如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传统文化观念(父母在,不远游)、路途遥远等迁入地(拉力因素)就业机会少就业机会多自然灾害风险多,收入不高收入稳定、收入高医疗、教育条件差医疗、教育条件好生活质量与社会福利差生活条件与社会福利好公共设施差公共设施好居住、交通与通信条件差居住、交通、通信条件好环境质量差环境质量好环境恶化、土壤贫瘠、气候恶劣环境优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2.自然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使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的地区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土壤及土地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壤而迁移,同时土壤肥力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大庆油田的开发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中国汶川新城镇的建设3.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举例经济发展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1.2【教学设计】《人口的迁移》(中图版)

1.2【教学设计】《人口的迁移》(中图版)

《人口的迁移》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人口迁移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做好预习和导学案。

2、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 什么是人口迁移?③ 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中图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案

中图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案


的梦想以及要做出的努力, 努力的方向,学习到对
结合今天的学习,说出自己 终身发展有益的地理
迁移可能的原因。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生态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标准
政治因素 影响因素
人口的迁移
概念
社会文化因素
分类
其他因素
2/2
难点:运用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实例分析、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案例探究等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教师活动
前面我们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 分布,了解到世界人口或者说人口数量 变化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即自然 增长。那么,天津人口数量变化又取决 于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人口的迁移 提问:什么是人口迁移? 是不是可以从概念当中提炼出关键词 呢?
中图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案
教学设计
科目
地理
课题
人口的迁移年级ຫໍສະໝຸດ 高一课时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45 分钟
授课教师
赵月荣
课程类型
新授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知识与技能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和特点。 1. 利用身边实例,画出迁移路线,结合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影响人口迁
过程与方法 移的主要因素。
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 1.通过结合身边实例,并延伸到自己以后的迁移,使学生明确自己以后
值观
2.通过分析原因归纳因素,促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 展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点:人口迁移概念和影响因素;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方向、原因和特点。
移(跨越行政界线)、定居地变化和时 用电子书包,上传答案。对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案(1)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案(1)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结合实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口迁移的客观社会效果,树立生产方式决定人口迁移的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准备】白板、地理教室数字立体地形图、学生小组调查、视频、PPT、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春运》的视频。

春运,一场迁徙,一路归途,家是他们共同的抵达。

交通运输部给出的数字2017年春运全国发送旅客将近30亿人次,多么庞大的数字。

这么庞大数字的背后是因为有很多人离开了家乡,视频中出现的这些人在过年的时候都选择了回家,那么他们离开家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量的人口移动呢?了解这些原因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口迁移。

课下同学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准备,学案通过小组合作已经完成了,并且课下同学们对身边的迁移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相信这些准备都会为本节课的学习带来帮助。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学生从概念里找出关键词。

归纳人口迁移的要素: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定居地。

练习:判断是否发生了人口迁移。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既然人口迁移都是带有一定目的的,那么目的是什么呢,人们为什么要迁移呢?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我们将会从国际人口迁移的案例中、国内人口迁移的案例中、再到我们身边的人口迁移的现象来寻找答案。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这句话仿佛在说迁移是带着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期望,是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其实未必所有的迁移一定是美好的,这其中也许还夹杂着一种无奈,也许也带着一种心酸,我们从两段视频中感受一下。

(一)国际人口迁移学生观看视频《非洲奴隶》。

视频中人口的迁移发生在不同的国家,这是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划分为19世纪前和二战以后两个时间段,小组课下已经完成表格。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2人口迁移导学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2人口迁移导学案

2023年新人教版必修二人口迁移导学案(原卷+答案)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人口移动有时数量少,有时却是成批的大规模移动。

我们把涉及人口________发生________或________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人口迁移和________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________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________增长。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动力机制: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________(排斥力)与迁入地的________(吸引力)共同构成。

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________,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________,促使人们迁入。

2.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________优美、气候宜人和________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

3.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着________作用。

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________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________的地区。

(2)社会因素:________、军事、________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________、严重的________、战乱等。

(2)工业化以后(1949年以来)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案考点直击14、15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测目标】1.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诵读复习锦囊“考点直击14、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点。

二、考点回顾1.当堂默写2.核心考图三、思维导图1 / 3【当堂检测】(2016南通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年各省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 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为正值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A. 东部经济地带B. 中部经济地带C. 西部经济地带D. 东北经济地带2. 形成该年我国人口迁移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净迁入地区就业机会多B. 净迁入地区优惠政策多C. 净迁出地区矿产资源少D. 净迁出地区人口数量多(2016苏州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读右图回答3~4题。

3. “移民”大量涌入东部主要从事的产业是( )A. ①B. ②C. ③D. ④4. 大量移民迁入,不可能改变东部城市( )①人口年龄结构②人口性别结构③人口再生产类型④环境人口容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016宿迁模拟)下图为“某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5~6题。

5. 由图中数据可知( )A. 该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B. 外来移民人口数量超过本国人口数量C. 该国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 移民缓解了该国人口老龄化趋势6. 导致外来人口迁入该国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B. 经济C. 政治D. 家庭(2016南京模拟)7. 目前影响叙利亚大量人口向欧洲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2016苏州模拟)8.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地理ⅱ中图版1.2《人口的迁移》同步教案

地理ⅱ中图版1.2《人口的迁移》同步教案

地理ⅱ中图版1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教学目标1.通过典型事例使学生明白得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具有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积极作用。

2.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在缘故、形式以及流向上的不同特点。

3.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概况与特点、缘故及作用。

教学重点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要紧缘故和对地区经济进展的深刻阻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的要紧方式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缘故及作用。

教学方法比较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示意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与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大势以及阻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内容,然而人口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进展而移动的,不是静止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和我国人口的迁移问题。

【引导阅读】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阅读课本国际人口迁移的有关内容以及“19世纪往常人口迁移示意图”,摸索以下问题 1.人口迁移与人口增长和分布有哪些关系? 2.人口迁移有哪些作用?3.什么叫人口迁移?并依照要求填写下表:表中的楷体字为学生填写。

【引导归纳】请同学们摸索: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往常和以后,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前面大伙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依照同学们的讨论,小结如下: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往常和以后人口迁移的不同点是:其一是要紧流向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往常,国际人口迁移要紧流向是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即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而战后,则是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其二,迁出、迁入的地区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往常,国际人口迁移的要紧迁出地区是欧洲,要紧迁入地区是南、北美洲,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劳工迁出,以及非洲黑人的贩卖。

而战后,除去北美洲、大洋洲仍为迁入地区外,欧洲则由原先的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则由原先的迁入变为迁出。

其三,移民的性质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往常,国际人口的迁移,要紧以定居为主,短期流淌工人、外籍工人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ⅱ中图版1.2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不同形式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认识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调查本地人口移动的现状和特点,并尝试分析原因及影响。

【重点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法指导】按照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方法
【知识链接】深圳-年轻的特区城市、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联系和区别〔B级〕
2.人口迁移可分哪些类型?〔A级〕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读教材第11页国际人口迁移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新大陆发现后至二战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欧洲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到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向国外移民各自原因是什么?
2.〕教材图1-2-2中,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和主要迁入地各有哪些?
3.〕二战后向欧洲移民的地区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4.电视剧《闯关东》将其创作定位为: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

“闯关东”这种民族行为是中华民族特定历史背景下被迫进行的民族大迁移。

“闯”意味着“犯禁”,代表着“冒险”,寓含着“开拓创新”。

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B级〕
(1)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跨距看,“走西口”属于--------------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人口迁移。

(2)促使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有:。

(3)1990年以后,出现了大量东北地区的人口迁往山东的“雁南飞”现象,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当堂检测】
5.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KM以上
6、以下现象属于人口流动的是〔〕
A、三峡库区移民
B、“安史之乱”引发我国北方人民大规模南迁
C、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工流”
D、老城区的拆迁户乔迁新居
7、出现环境难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震、旱涝等自然灾害
B、战争
C、政治迫害
D、金融危机
8、人口增长处于“高低高”模式的国家是〔〕
A、坦桑尼亚
B、埃及
C、中国
D、新加坡
9.读“我国20世纪80年代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1〕图中迁出人口大于20万的省区是----、-------、----------、-------- 〔2〕从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
一是-------------------------------------------,
二是---------------------------------。

〔3〕新疆吸引大量移民的主要优势是。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和重庆出现新的移民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级〕
11.当今世界移民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B级〕
12.我国人口迁移有何意义?〔B级〕
【归纳小结】
【学习反思】
1.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2.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