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学习目标】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学习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自主学习】1、早在20世纪___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就确立了争取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___以后,党和政府又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改革开放后不久,在邓小平提出“______”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___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___。
4、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当前,海峡两岸经济上初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5、___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______措施。
6、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_____,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7、___年,上述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第二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___(道涵)__(振甫)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合作探究】材料: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
如果不能和平解放,只有使用武力,这对各方都不利。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
怎么解决………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____________邓小平问题1:在近代,台湾是怎样被割让给日本的?又是如何回到祖国怀抱的?今天的台湾问题又是怎样形成的?问题2:材料一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提出后已经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你认为将来解放台湾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问题3:根据材料当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针是什么?【课堂练习】1、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同他举行会谈。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人教版]
1.新中国成立后—— 解放台湾
邓 小 3.改革开放以后—— 形成了“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对台基 平 本方针。 江 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 4 . 1995 年 —— 泽 的八项主张 民
内容 意义
何以解愁:海峡两岸的交往
1.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1987年)
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 同胞书》以后,台湾当局提出“三不”政策 (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日占台湾
乡愁何来:台湾问题的由来
1950年6月27日,美 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 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 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 进驻了台湾。
1954年12月,美国又与 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 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 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 之下。
何以解愁:大陆对台政策
胡锦涛 毛 泽 2.20世纪50年代—— 确立了要争取用和平 东 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何以解愁:海峡两岸的交往 2008年两岸大三通实现:从8个半小时到80分钟
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台北、高雄等多个空港、海 港同时启动两岸三通。
何以解愁:海峡两岸的交往
2008年,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
何以解愁:海峡两岸的交往
不再添愁:期盼统一的实现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ECFA(两岸经济合作 框架协议)后的跟进,ECFA已经在2010年7月 生效。 在该协议下,大陆将对台湾开放80个服务 领域,或80个项目,台湾则是开放64个项目, 其中,27个项目,包括汽车租赁、中医药批发 和餐馆业已经面对来自大陆的竞争。服务贸易 协议给予台湾更多有利条件进入大陆市场,其 条件好于世贸(WTO)成员享有的条件,台湾 向大陆开放的项目则没有超过WTO的标准。
不再添愁:期盼统一的实现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精编版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知识梳理1.对台政策的制定:(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定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2)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的交往:(1)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的隔绝被打破;(2)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基会和海协会;(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4)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5)经过海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课共两目: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向前发展的史实,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概况。
本课的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随着时代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又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从此,以这一方针为指导解决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江泽民关于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提出等,都是这一大政方针的具体产物。
在解决这一重点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补充较为典型的历史材料,作为其发展变化的“论据”,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种发展变化。
本课的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
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管理等。
教学设计4: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祖国大陆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台湾方面调整“三不”政策。
(3)海协会海基会成立。
(4):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学生自主学习小字内容,了解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表现。
学生: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
展示:海峡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往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还有那些?
作为了重点,历史线索明确,学生易于理解。通过本课教学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补充的内容稍长,学生太小,并不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对台湾那么的熟悉。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在回顾全课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课知识形成整体认识,提炼出所学精髓。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教师:1以质疑的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我国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方针是什么?
学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教师:我国利用这个方针成功的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生:香港和澳门问题。
教师: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到台湾,同新中国实行军事对峙,人为地使得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成为祖国统一的主要问题。
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师:同学阅读课本65--68页的内容。并归纳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演变。
出示预习题目:(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
1、新中国成立后,队台湾明确提出要。
教师 : 同学们,你们去过台儿庄吗?哪里有一个展厅,专门展览了台儿庄战役的英雄场面.2010年,连战和宋楚瑜专门来到台儿庄参观,他们一行和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来说说.
学生:连战是国民党主席,国民党军队曾经在台儿庄大战中,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板书)
海峡两岸的交往 PPT课件8 人教版
1、九二共识 2、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3、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三、日益密切的交往 从政治会谈、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 方面列举史实来说明
骨肉情深
2005年
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两岸宗教交流
两岸为支持 申奥长跑
赠给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 “圆圆”
一段距离;一次离别,一份伤感。
•
13、回忆在无数次的发酵中膨胀成了苦涩,这苦涩滴穿着温柔,蛰伏在每个长夜的背后,惊醒了隐藏的疼痛,变成了雨在外面的天空飘洒着!一滴滴的泪,一阵阵地雨凝结成了张望,慌乱着,流淌着!
•
14、抬起了自己粗糙厚大的手掌,捂住了渐渐变红的眼睛,在悲痛欲绝的痛楚传来之前,爆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时间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 泽
50年代中期 东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改革开放 以后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
《反分裂国家法》
第三次先学后教:用史实说明海峡两岸是怎 样由僵局到缓和再到密切交往的
一、历史性转折: 1、中央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2、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三十八年的隔绝状
•
21、曾经说过:试着把你忘纪,其实忘记,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
22、失去了所有,沉寂在过去的记忆不能自拔,不愿有新的选择。
•
23、次次的别离,浪迹天涯,放纵,摧残你自己的躯体,肆意,折磨你自己的灵魂,我总是在日落的时间里,身心疲惫,忧伤相伴,文字为伍。
•
24、悲伤逆流成河,蔓延了我那过往的曾经,侵蚀着那段远走的岁月。十月已不是十月,而是蚀月。视线渐渐模糊,记忆慢慢远去。这个十月,我依然未能拾起那久违的快乐,反而,蚀进了更多的伤悲。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共33张PPT)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 道了……
1、2008年5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主 席吴伯雄先后访问大陆,进一步深化了两岸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 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C.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 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直接实行“三通” 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3、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 A.武装解放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D.直接“三通”
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 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 愿望。 2、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是祖国统一 的催化剂。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 4、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是祖国统一的粘合剂。 但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和 海基会董事长辜 振甫在新加坡举 行会谈,将“加 强两岸经济交流, 互补互利”写入 协议。两岸关系 的发展迈出了历 史性的重要一步。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 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 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第13课:
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 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汪辜会谈”以及“九二共 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1、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 大政方针。
2、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 基本方针。
1、列举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史实。 2、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对台的方针和基 本政策。 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发生 怎样的变化?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时间 三国 史实 吴王孙权派卫温率船队访问夷洲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元
1662年
1684年
1945年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日本投降,把台湾交还中国
火眼金睛
1、“一国两制”的含义
2、同是“一国两制”, 政府在港澳和台湾的 具体应用上最大的不 同是什么??
九二共识
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 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 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辜振甫任会长。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任会长。
“汪辜会谈”
1993年4月,辜振甫受权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会长 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签署四项协议。会谈前,汪道 涵(前左)与辜振甫握手。
探亲潮中,一位女台胞 在大陆找到白发苍苍的 母亲。
1988年3月,台胞卜少基终于 回到阔别40年的故乡, 与80 多岁的老母亲团聚。
三月七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接受中外媒体 采访时表示,福建对海峡两岸“三通”已作好准备。
追根溯源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今台湾 与大陆分离的现状? 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国民党败退台湾,而后武装割 据台湾。所以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 以后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成稿
1949年4月,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到 1987年。
(三)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密切, 还有那些重要的民间活动
1990 海峡交流基金会 1.______年台湾成立了__________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1 ______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__ 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 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2.1992年,两会就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
香港、澳门
(2)材料二中“九二共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992年,两会就“海线 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3)请写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两个民间团体的全称。
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假设海峡两岸中学生在暑假期间举办一次联谊活动,请为其写一条 宣传语。
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携手共创灿烂明天
汪辜会谈
汪辜会谈
汪道涵 1993 ________年,海协会会长______________和海基会董事长 辜振甫 _____________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________________,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互补互利 ______________”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 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课后提升
台湾统一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个中国
A、1990.9李登辉声称“台湾早已是一 个主权独立国家” B、1994.4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 原则; C、1999.7李登辉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 系是“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 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
(五)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 党重申(一个中国原则 )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课件4: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思考问题:
从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合作学习,探究历史】
合作探究三: 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观点交锋 发展经济,缩小两岸经济差距 加大两岸的民间交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做好军事准备,武力统一 其它观点
人数 11人
6人 15人
5人 3人
材料五:那一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政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 里,台湾的民众都被教育着共产党要“血洗台湾”,因此从很小开始 我就有这种阴影,害怕真的被血洗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 湾一般民众才慢慢开始从这阴影中走出来。
台湾:光复大陆
材料一: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 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设想》 材料二: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 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打开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台湾是中国大陆架东南部最大的岛屿, 台湾是中国在西太平洋上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它是中国通向太平洋 的唯一通道。它是中国大陆的前沿哨所、战略中枢。
材料四: 1989年东欧巨变,立陶宛这个掌握前苏联波罗的海出海口,掌握
苏联海洋命运的国家宣布独立了,戈尔巴乔夫没有加以制止,从而导 致了前苏联的解体。台湾很像中国的立陶宛,失去台湾的中国会陷入 多米诺骨牌式的灾难… …
学情调查——关于海峡两岸的交往
我已知道的
我想知道的
台湾物产丰富日本曾经占领过台湾 为什么海峡两岸至今还没有实 现统一?
台湾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 如果放弃了台湾会怎样? 分割的一部分。
蒋介石退守台湾,造成了今天海峡 台湾什么时候能够回归祖国? 两岸的分离。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3课笔记
*20世纪90年代初,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了 哪些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九二共识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汪辜会谈 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外国反华势力; ②岛内台独势力; ③两岸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三 1949年,人民解 次 放战争国民党战
败,退往台湾
回归 1683年,台湾归 顺清朝
1945年,中国取得 抗日战争的胜利, 台湾回归祖国
“汪辜会谈”,即海协会会长汪 1993年 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迈出了历史年以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 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 岸经济上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局面初步
*海基会和海协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交流 范围?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 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内容: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
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②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努力实现和平 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以政治分歧去影 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 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
当身份互访等。(了解)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我国的对台政策
新中国 成立后
20世纪 50年代 中期
改革开 放以后
明确提出要用武力解放台湾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 台湾的思想
① 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 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基础上,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 对台基本方针 ③ 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课件1: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海峡两岸的交往——历史性的转折 从邮票中推断:台湾在_1_9_8_7_ 年才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它的意义是什么?
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慈母声声泪
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一个里程碑
1990年, 台湾“海基 会 ”成立, 会长辜振甫
海峡两岸
1991年,大 陆成立“海 协会 ”,会 长汪道涵
参加冬令营的台湾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长春一汽参观
聚焦时政
“中国是我台湾人民的血脉渊源 中国是我台湾人民不可侮辱的尊严”
☆经济文化交流 台向湾台同赠胞送祭国祀宝
黄帝陵
2008年4现月已5在日台午湾9时的5四0分川,卧海龙内大外熊炎猫黄“子团孙团共”约“1圆万圆人”在陕西省 黄帝陵祭祀大殿前参加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大典
展望未来 驳斥台独,两岸终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①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②“一国两制”政策的巨大感召力;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④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⑤“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二个里程碑
江丙坤 (海基会董事长)
两会复谈(2008年6月 北京) “三天跨九年,两岸写新页” “告慰汪辜,继往开来”
陈云林 (海协会会长)
度尽劫波兄弟在
1987年 解严
1993年
1992 汪辜会谈 九二年共识
1949年
2008 两会年复谈
度尽劫波兄弟在
1993年
1992年 汪辜会谈 九二共识
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第13课_海峡两岸的交往_课件1
③1993年,海基会会长汪道涵和海 协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 “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 了历史性的一步。 ④两岸人员的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 域的交流众呼声
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 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你认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 作什么样的努力?
(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 (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 放弃“台独”主张; (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 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 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 贡献。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 是指 ( C )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军事制度 C、 两种社会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2、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 D) 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台湾与大陆的对话
你对对我国统一台湾有什 么样的看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 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 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 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 同利益;“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 的成功实践;《反分裂国家法》的颁 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 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 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事件: 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 “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 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 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②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 “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你知道吗?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 势和台湾内部的不同声音。中国 政府是如何促进台海统一的呢?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台湾”名称的演变
春秋战国 时期称台 湾为“岛 夷”。
三国时期称 “夷洲”。 清朝更名为 “台湾”,并 设置台湾府, 隶属于福建省, 这是台湾的正 式定名
秦朝称“瀛 洲”。
隋朝至元朝 称“琉球”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
①1895年,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割占了50年。 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按照国际惯例
把台湾归还中国。 1949年,国民党内战失利,蒋介石率部分 国民党军政人员退踞台湾,台湾再次陷入与中国大陆 的分离状态之中。
③
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①、新中国成立后——武力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台湾
③、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改革开放后,两岸僵局的打破
①、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 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②、1992年、1993年,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 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③、1995年,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 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三、日益密切的交往
几十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经过海峡 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 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 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 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 局面初步形成。
1、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谈谈你的看 法。
政治基础:“一国两制” 文化基础:共同的传统文化;同属于 中华民族。 法律基础: 199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课标要求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堂类型知新课教学目标1、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的交往概况。
2、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3、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4、反对台独: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重点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复习巩固: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二)导入新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但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未完成,“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哀愁”。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主张,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今天我们即探讨台湾、两岸关系的有关问题。
或者:师生共读余光中的《乡愁》,感悟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完成《新课标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探究过程并记忆,师生交流答案引导学生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拓展提高(小组讨论,展示交流)1、祖国统一过程中,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2、目前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3、畅想祖国统一的前景怎样?理由是什么?4、作为中学生,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5、党和政府“争取和平统一努力决不放弃”为此做出过哪些努力?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师归纳总结答案(1) (内政问题、中英中葡关系问题)(2) (台独、国际反华势力、两岸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等)(3)国际支持,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指导方针;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大陆综合国力的提高;港澳的顺利回归为台湾作了成功的范例。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8.(1)元朝时;驻藏大臣。(2)①荷兰。郑成功。②《马关条约》。③抗日战争胜利后。④国民党在内战失败,败退台湾。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言之有理即可。)
(1)x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哪个朝代,x藏就成我国的正式行政区?清朝时,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的中央政府代表叫什么?
(2)台湾两次回归祖国,第一次在古代,第二次在近代。现在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回答:
①明清时期,台湾曾被哪国殖民者侵占?谁最终率军收复了台湾?
②近代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3.(2010•辽宁营口)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化交流日益密切是哪一基本方针的体现()
A.和平方式解放B“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八项主张
4.(2010•东淄博)右图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010•江苏连云港)邓小平指出,实现祖国统一应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当前,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已成功解决了()
2港、澳、台三个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际事务属中央人民政策管理外、享有高度自治权、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不同的是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本课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拜祖的感人场景,使学生认识到血浓于水,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通过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在经济上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比较港、澳回归祖国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共两目: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向前发展的史实,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概况。
本课的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随着时代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又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从此,以这一方针为指导解决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江泽民关于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提出等,都是这一大政方针的具体产物。
本课的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
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管理等。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里进一步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
这样的统一,较之中国古代史上所讲的统一,较之中国近代史上所讲的统一,较之当今世界上统一的国家,都有明显不同,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正因为如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前无古人、现无成例的一项极富挑战性、开创性的伟业。
二、教法建议根据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的基本理念,本课总体上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互论的教法学法较好。
有什么教法,就有什么学法,二者是不可能分开的。
当然,在具体的归纳说明中,可以将二者分两个方面来谈。
1.本课总的处理。
用多媒体提供新中国成立后,各个不同时段国内(包括台湾)国际形势变化的较为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所述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一以贯之、又有较大发展变化的方针、主张。
这样处理教材,比较有利于前述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前述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较自然地使学生形成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的认识,在情感上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这些材料主要包括:新中国刚成立时,党为什么决定武力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为什么确立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为什么不再用“解放”一词谈台湾问题,而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等。
2.教材重点的把握。
根据上述对本课总的处理,本课重点的把握应采取“顺时清理,相应填材,勾画梗概”的办法。
按时间顺序,勾勒出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一以贯之、又发展变化着的方针政策;在这一过程中,相应补充较为典型的历史材料,作为其发展变化的“论据”,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种发展变化。
3.教材难点的突破。
首先,举“一国两制”之史,如唐朝时西北地区与中原内地的“一国两制”、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与国统区的“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后的“一国两制”等,作为突破本课难点的基础:“一国两制”方针是可行的。
其次,举台湾问题现状,比较历史上的“一国两制”、包括港澳回归后的“一国两制”之区别,说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之后的祖国,必然较之于古代的唐朝、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国、以及现今港澳回归后的状况有所区别,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思维局限于历史上的“一国两制”的“葫芦”之中,从而为学生画出“新瓢”──突破本课难点准备前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后,祖国的统一,与历史上任何时候的统一,都会不一样。
最后,通过学生广泛讨论、建设性想象,勾画出祖国大统一完成后的美好情景,从而使学生坚信:台湾问题一定可以解决,祖国的最后统一,一定可以实现。
这样一个学生广泛讨论、建设性想象的过程,也就意味着本课难点突破的完成。
4.关于本课第二目。
主要用多媒体给出几幅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的感人场景,以及两岸经贸文化往来蓬勃发展的一系列数字,让学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①没有“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就没有“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基本史实,同时,这也是本课内容的基本结构。
②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过程,就是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的变化过程,也是本课的基础知识。
2.根据本课课标的规定,本课可以作为开放课,让学生在图书馆、网上自找资料,或让学生搞社会调查,或二者结合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通过开放课,学生也许能更容易、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问题探究【动脑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提示:教材上两个学生的回答都对,它们是两个有利因素或内在因素。
回答这一问题,还可以从党和政府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方面去分析。
【活动与探究】议一议:结合学过的知识,再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提示:结合学过的教材和看过的有关台湾的历史书籍、网上查阅的资料,可以随堂“议一议”这一问题,也可以用墙报的方式“议一议”这一问题。
参考资料海峡交流基金会1990年12月4日在台北成立。
董事长:辜振甫,字公亮,1917年1月6日生,台湾省台北市(原籍彰化县)人。
台北帝国大学法学士,东京帝国大学财政学研究室毕业。
一九七五年九月接受韩国高丽大学名誉经济博士衔。
辜祖籍福建,祖先于清朝康熙年间迁往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
副董事长为许胜发和陈长文,董事会聘请“总统府资政”孙运璇为名誉董事长,陈长文为秘书长。
该会自称是民间团体,其主要任务是,接受当局委托办理两岸人民入出境条件核转,大陆地区“文书验证”及送达,两岸人犯的遣返,经贸纠纷的调处,学术文化的交流,一般咨询服务,协助保障台湾地区人民在大陆地区停留期间的合法权益,以及其他由当局委托办理的事项。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随着两岸关系的密切,1991年12月16日,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这个由大陆各界人士组成的民间团体,其宗旨是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在海协会成立大会上,推举荣毅仁为名誉会长,选举汪道涵为会长,唐树备为常务副会长。
海协会的工作任务是:逐步建立和发展与台湾岛内外民间团体和人士的联系与相互合作,发挥民间力量,共同促进两岸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就两岸合作打击台湾海峡走私、抢劫问题与台湾受权团体海基会具体商谈;协同有关方面与台湾受权团体或人士就处理台湾海峡渔事纠纷和有关违反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之居民及相关问题进行商谈;为前来大陆投资、贸易和其他交流活动的台湾同胞提供咨询和服务。
“汪辜会谈”1987年11月以后,海峡两岸接触、交往日渐增多,其间衍生不少问题,诸如人员互访、经贸纠纷、投资保障、财产继承、法律认可、防范走私、打击罪犯等。
促成“汪辜会谈”正是探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
1992年1月8日,海协会函邀海基会董事长、副董事长或秘书长率团来访。
8月4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又向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发出邀请,希望就“两岸经贸合作与两会会务问题交换意见,洽商方案”。
此举得到积极响应,8月22日,辜振甫正式复函汪道涵,对其邀请会谈之盛意表示接受。
辜在复函中表示,鉴于最近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双方如果能够开诚务实,加强沟通,谅对两岸关系之稳定增进,尤其两会会务之开展,有所裨益。
基此理念,愿在适当之时日,就有关双方会务及两岸文化、经贸交流,进行磋商。
此后,两会就“汪辜会谈”的时间、地点、预备性磋商等问题通过信函多次交换意见。
海峡两岸新闻媒体对此也作了大量报道,两岸同胞都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1993年3月9日,台湾“陆委会”草拟《汪辜会谈政策说明书》;3月18日,“陆委会主委”黄昆辉在台北来来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布了《汪辜会谈背景说明书》全文。
期望借此会谈建立制度化的联系、协商管道及纠纷调处的原则、方式,以提升两会中介的功能,谋求两岸交流间事务性问题的妥善解决。
3月26~2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咨询部副主任周宁、综合部主任李亚飞等与海峡交流基金会法律服务处处长许惠佑等在北京就“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的程序问题交换了意见,进行了“两岸公证书使用”和“挂号、函件业务”两项工作性商谈,共同拟定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和《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草案。
4月3日,台湾“陆委会”正式核准授权海基会进行“汪辜会谈”的预备性磋商,公布“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的议题与背景。
4月7日,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一行10人飞抵北京,与海协会就“汪辜会谈”进行预备性磋商。
在首都机场邱进益告诉记者,目前海基会和海协会都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两会已建立起相当良好的关系。
并表明他此次来大陆目的,要拜访大陆红十字总会、海协会,草签《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及《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两个协议,并就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进行预备性磋商。
8~10日,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与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就“汪辜会谈”的时间、地点、议题、参加人员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8点共识,完成了预备性磋商任务,取得双方均感到满意的结果。
10日下午磋商结束时,双方宣布:决定4月27~28日在新加坡举行两岸民间性的、经济性的、事务性的、功能性的“汪辜会谈”,讨论有关两会会务、两岸经济交流、两岸科技文教交流三项议题,正式签署两岸有关公证书和挂号函件两项协议,并在会后发表共同文件,宣布“汪辜会谈”成果。
25日下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抵达新加坡,受到中外百余名记者的包围。
汪道涵向记者表示:“我们主张和平统一,我们双方都有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愿望,本人愿以满腔热忱,为维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为发展两岸关系,竭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