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3年高中历史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同步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 岳麓版必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 岳麓版必

第1课孔子与老子【考点解读】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解读: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是道家鼻祖。

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

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知识梳理】一.孔子1.简介:是春秋时期的、和,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主要保存在《》一书中。

2.思想主张(1)政治(核心):一是“”,其主要内容是“”,必须遵循“”之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其主要内容是“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另外,提倡“”,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宗教: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3)教育:主张“”,使受教育者范围扩大;主张“”,针对学生特点启发诱导;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3.评价:其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经后人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子1.简介: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是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又称《老子》)一书中。

2.思想主张(1)哲学:“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屏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任何事物都有的两个方面,包含辩证法思想。

(2)政治:从“”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以“无事取天下”。

3.评价: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突破】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1)其“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2)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3)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典例探究】(2011·上海单科)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选B。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第1课 先师孔子练习 岳麓版选修4-岳麓版高二选修4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第1课 先师孔子练习 岳麓版选修4-岳麓版高二选修4历史试题

第1课先师孔子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解析:选C。

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2.有学者认为:孔子主X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

其中“他律”指的是() A.仁者爱人B.君主法治C.礼乐规X D.三省吾身解析:选C。

仁者爱人是一种自律,而非他律,故A项错误;君主法治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礼乐规X是他律,故C项正确;三省吾身是自律,故D项错误。

3.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X,但却“累累若丧家之犬”,失望而归。

这说明()A.周天子强化了统治,孔子难以生存B.“仁”“礼”思想不合时宜C.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D.当时战乱不断,思想界一片萧索解析:选B。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微,诸侯间争霸不断,A项不正确;当时“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C项不正确;社会大变革催生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思想界十分活跃,D项不正确;孔子之所以不被重视,主要在于其思想不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故选B项。

4.不属于孔子晚年整理的文化典籍的是 ()A.《诗经》B.《论语》C.《乐》D.《春秋》解析:选B。

《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是孔子学习、传授、整理过的,而《论语》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的,不在题干要求的X围之内,因而正确答案选B。

5.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在孔子故里曲阜揭幕。

胡希佳在孔子标准像新闻发布会上说:“更注重体现孔子的思想内涵。

”这里所说的“孔子的思想内涵”主要指的是()A.“仁”和“礼”B.仁政和教育C.“礼”和教育D.办私塾教育解析:选A。

第1课先师孔子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第1课先师孔子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图片等多样化方式,激发学生对孔子及其教育思想的兴趣。
-新课内容:详细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注重知识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孔子教育思想展开讨论,鼓励发表不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孔子教育思想,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道德观念;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历史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仁、义、礼、智、信”五常道德观念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孔子的教育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并能结合实际运用到学习与生活中。
3.比较孔子与同时代其他教育家的教育观念,分析其异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尊重和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师长、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树立“仁者爱人”的道德观念。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孔子的一位弟子颜回,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天,颜回请教孔子:“为什么我总是学不会?”孔子回答:“学习并非仅凭聪明才智,更要用心去体会。只有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领悟其内涵。”颜回深受启发,从此虚心好学,终成一位杰出的学者。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学案3)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学案3)

课题1、孔子和老子课标及解读课标: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解读:1、了解孔子的生平,把握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和影响。

2、了解老子的生平,把握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和影响。

课前预习案一、孔子的学说1、孔子其人:孔子小档案年代国籍地位著作2、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表现:①经济上: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和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制遭到破坏。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就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3、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①核心:“仁”和“礼”。

主要内容是“”和“”。

“仁”,其主要内容:a.要求统治者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和任意刑杀。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间)b.理解和______他人,以此调整___________,稳定社会秩序。

(人与人之间)实现途径:必须遵循“________”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评价:a.进步性: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b局限性:孔子“仁”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渐降低的。

礼”,即“克已复礼”:含义: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实质: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___________制度。

(即周礼)实现途径:________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____________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_____”。

评价: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______的一面。

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

②提倡“”,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放在优先的位置。

(3)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上,主张“”。

②教育方法上,主张“”。

③学习方法上,主张与结合,坚持正确意见。

4、孔子思想的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时未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的主流。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学案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学案岳麓版选修4

第1课先师孔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孔子的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2.对孔子儒家思想仁、礼、中庸思想的理解和评价。

(难点)知识点一孔子其人1.籍贯出身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2.教学活动孔子30岁左右时,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3.政治活动(1)孔子治鲁:孔子曾经是齐国贵族的家臣,回到鲁国后又曾担任司寇。

(2)周游列国:从政失意后的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备受冷遇。

4.退修诗书晚年的孔子收集古代的文化典籍,整理成《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

知识点二孔子的思想1.仁者爱人(1)思想核心:“仁”。

①含义:“爱人”,爱自己的亲人,爱其他人。

②简评:超出家族和等级的界限,但有等级差别。

(2)政治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

(3)实现途径:遵守“忠恕”之道。

2.克己复礼(1)礼的基本含义:“礼”是指周礼。

(2)维护工具:提出“正名”的主张。

用周礼的等级名分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3)与“仁”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3.中庸之道(1)含义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②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地加以调和,使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2)意义:是实现仁和礼的途径;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据。

4.教育思想(1)指导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2)教学思想①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②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

(3)教学实践:兴办私学。

知识点三“万世师表”1.对中国的影响(1)汉武帝时期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

2.对世界的影响(1)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并成为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高二历史《第1课 孔子与老子》导学案

高二历史《第1课 孔子与老子》导学案

高二历史《第1课孔子与老子》导学案【使用说明】1、依据知识结构,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

2、认真研究合作探究题目,在课本上勾划好,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以备小组探究。

3、选做题普通班可不做。

4、学案的所有内容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再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理解掌握: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方面及其地位。

综合运用:比较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差异;认识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知识导学问题引领一、孔子的学说1、孔子的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和,是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思想(1)政治思想:和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其主要内容是和。

“仁:”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反对;提倡,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

实现“爱人”,必须遵循之道,要做到。

孔子提倡,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礼”:孔子讲“克己复礼”,追求的“礼”是,为实现“礼”,提出了主张。

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的一面。

(2)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关注实际问题。

(3)教育思想:主张的办学思想,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提倡的教学思想,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主张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3、孔子思想影响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

汉代大一统之后。

二、老聃与《道德经》1、老子的地位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的智慧体现在《》中。

2、老子的思想(1)哲学思想:老子将抽象化,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哲学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2)政治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

3、道家学派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产生深远影响。

1、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有哪些?为何他的思想在当时没有被统治者采纳。

答案:主要思想有“仁”和“礼”,没有被采纳的原因是他的思想维护奴隶制度;残酷的社会环境2、哪些因素对孔子核心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答案:时代和出生【知识链接】1、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第1课_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学案一]

第1课_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学案一]

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把握理解孔子的基本学说和影响。

2.了解老子的生平,把握理解老子的基本学说和影响。

【学习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学习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在政治经济上有何表现?学习过程二:知识体系自我梳理一、孔子的学说1、走近孔子(阅读第一自然段及小字帮助孔子制作一张历史名片)孔子小档案姓名年代:国籍:家庭出身:职务荣誉称号:著作:2、政治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表现:①经济上: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和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私田开垦增多,日益瓦解。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制遭到破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就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1.思想主张:(1)核心:“礼”和“仁”。

主要内容是“”和“”。

(2)政治思想:①提出“”学,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用“”教化百姓。

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

②提出“”的主张,力图按照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贵贱有“序”。

(3)哲学思想:①提倡中庸,主张仁、礼结合,恰到好处。

②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放在优先的位置。

(4)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上,主张“”。

②教育方法上,主张“”。

③学习方法上,主张把与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4、孔子思想的影响:(1)当时,(2)后来经过形成完整的_ _,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 _。

(3)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被尊崇为__ __,受到后人景仰。

二、老聃与《道德经》1、老聃简介:春秋时期国人,重要的思想家, 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思想通过《》一书流传下来。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1课先师孔子(教案2)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1课先师孔子(教案2)

第1课先师孔子(教课设计)【课程标准】1.认识孔子的平生、基本思想看法和政治主张。

2.商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要点难点】孔子的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中心内容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要点)对孔子儒家思想仁、礼、中庸思想的理解和评论。

(难点)【教课过程】自主学习:孔子其人1.籍贯身世春秋期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身世于衰败贵族家庭。

2.教课活动孔子30岁左右时,收徒授业,创始了个人办学的先河。

3.政治活动(1)孔子治鲁:孔子以前是齐国贵族的家臣,回到鲁国后又曾担当司寇。

(2)漫游列国:从政失落后的孔子走开鲁国,漫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备受冷遇。

4.退修诗书暮年的孔子采集古代的文化文籍,整理成《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

孔子的思想1.仁者爱人(1)思想中心:“仁”。

①含义:“爱人”,爱自己的亲人,爱其余人。

②简评:高出家族和等级的界线,但有等级差异。

(2)政治主张:统治者要施德政。

(3)实现门路:恪守“忠恕”之道。

2.克己复礼(1)礼的基本含义:“礼”是指周礼。

(2)保护工具:提出“正名”的主张。

用周礼的等级名分成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次序。

(3)与“仁”的关系:“相辅相成”、不行切割。

3.中庸之道(1)含义①办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利处。

②将各样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当地加以调解,使它们相互增补,相互限制。

(2)意义:是实现仁和礼的门路;是最高的道德,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照。

4.教育思想(1)指导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2)教课思想①启迪式教课的原则,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②着重因材施教,针对不一样的学生施以不一样的教育。

(3)教课实践:创办私学。

“万世师表”1.对中国的影响(1)汉武帝期间以后,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浸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

2.对世界的影响(1)亚洲:很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并成为其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

高中历史 第1课先师孔子学案 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 第1课先师孔子学案 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1课先师孔子学案岳麓版选修4一、知识模块1、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又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的东方先哲是。

2、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的是。

3、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其最基本的含义是。

4、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之道。

“忠恕”就是。

5、孔子政治思想偏于保守主要体现在要维护方面。

6、孔子思想中除了“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也就是指周礼。

认为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

7、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之道。

这就是孔子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据,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8、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和的思想。

9、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是四书五经中“四经”的其中一本。

10、孔子晚年收徒讲学,编辑文化典籍。

其中包括后来四书五经的“五经”:分别是《》《》《》《》《》。

二、问题探究材料一: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

…【注释】(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2)中庸:即中和。

庸,“常”的意思。

(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

(4)忌惮:顾忌和畏惧。

——中庸(第2章)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

”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2、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3、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时意义,结合事实说明。

思路点拨: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2、孔子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倒好处。

待人处世做到既温和又严厉,既威武又不猛烈。

3、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孔子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仍有可借鉴之处,(回答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三、选择题:孔子是春秋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回答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高中历史同步辅导第1课先师孔子导学案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同步辅导第1课先师孔子导学案岳麓版选修4

普通高中同步辅导历史选修四(配岳麓版)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笔记】知识点一孔子历史地位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______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______家之一。

言论主要记录在《______》,成为______学派经典。

知识点二孔子思想及影响1、主要思想:①政治思想,主张“______”(核心)和“____________”。

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______之道;②教育思想,在中国开办______办学先河,主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地位和影响:①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______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______思想,渗入生活各个方面;孔子被______化;②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____________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③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典例精析】【例1】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意思是( )A.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B.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百姓信任C.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是一种调节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

【答案】C【例2】在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不论是贤君还是昏王,几乎无不尊崇孔子,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C.孔子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D.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孔子主张“仁”、“礼”,这一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

A、C、D三项均与题干中“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的信息不符。

高二历史岳麓版学案:第课孔子与老子含解析

高二历史岳麓版学案:第课孔子与老子含解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程标准】了解孔子和老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1.地位:春秋时期的错误!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错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②内容a.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错误!苛政和任意错误!刑杀;提倡广泛地错误!理解和错误!体贴他人.b.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③评价:“仁"学可以调整错误!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而“礼",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错误!保守的一面。

(2)政治主张,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②以“礼"治国,逐步错误!改良政治。

(3)哲学方面:主张对鬼神错误!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方面①教育对象:主张“错误!有教无类”。

②教学方法:实施“错误!因材施教"。

③学习方法:学思结合。

④学习态度:“当仁不让于师”。

3.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错误!社会变革时未受到太多重视.(2)汉代错误!大一统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主流。

【误区警示】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和贵族的利益,其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而不是维护封建制度。

二、老子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7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著作:后人将其思想整理为《错误!道德经》,又称《老子》。

3.思想(1)哲学①本原论:“错误!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②天命观:“天法道,错误!道法自然”.③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互相错误!转化.(2)政治:主张“错误!无为而治”。

4.影响: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错误!哲学、错误!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25道德人格影响深远。

【易混易错】“无为而治”≠无所作为“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

历史: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4(岳麓版必修三)

历史: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4(岳麓版必修三)

《孔子与老子》学案【课程标准】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问题】 1.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如何认识孔子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对中国传统的影响?3.老子“道”的内涵是什么?【预习导学】一、孔子1.简介:_________时期鲁国人,著名的_____________家、政治理论家和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学派创始人.2.思想(1)核心:“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仁”①反对____________和任意______________.②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_________________,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现“爱人”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之道.(3)“礼”①实质:西周的_________________制度,维护奴隶制.②“____________”:按照___________的制度矫正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③评价: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_______________的一面.(4)政治思想①提倡“__________________”,爱惜民力.②实行“礼”治的同时,逐步__________________.(5)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持___________态度,主张对鬼神___________________.(6)教育思想①教学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学习态度:实事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学习方法:反复_____________,学与思结合,独立思考等.课堂思考:如何认识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3.孔子思想的影响(1)后来经改造形成完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2)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3)孔子被尊崇为____________,收到后人景仰.课堂思考:如何认识孔子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对中国传统的影响?二、老子1.简介:______________时期楚国人,重要的思想家,____________学派创始人.2.《________________》: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3.思想(1)哲学思想①世界本原:“___________”是田地万物的本原.②天命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_________________的两面,矛盾双方可以转化.(2)政治思想:主张“_________________”.(3)社会思想:主张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4.影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________________的哲学家.(2)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中国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达标训练】1.(2007,广东)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2.下列对孔子思想中“仁”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代表了人民的要求B.是孔子政治思想的精华C.它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少暴政以有利于统治D.强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4.下列孔子的主张或言论,符合其“礼”的思想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遵循“忠恕“之道C.为政以德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5.下面是“孔子讲学图”,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推广贡献最大的是A.“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B.“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来源:(/s/blog_4ec6a4030100ahfk.html) - 《孔子与老子》学案_杨华的BLOG_新浪博客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6.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7.孔子的思想在当时主要代表的是A.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中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C.各级统治阶级的利益D.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8.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的根本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位卑言轻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C.受其它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9.对老子政治思想“无为而治”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只有老子本人可以看到它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能力提升】1.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右图《孔子讲学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B.孔子讲学注意因材施教C.孔子讲学主张"有教无类"D.孔子教育学生"学而时习之"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重点和难点向前者倾斜。

【自主梳理】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的地位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和,是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思想
(1)政治思想:和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其主要内容是和。

“仁:”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反对;提倡,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

实现“爱人”,必须遵循之道,要做到。

孔子提倡,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礼”:孔子讲“克己复礼”,追求的“礼”是,为实现“礼”,提出了主张。

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的一面。

(2)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关注实际问题。

(3)教育思想:
主张的办学思想,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提倡的教学思想,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主张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3.孔子思想影响
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

汉代大一统之后。

【合作探究一】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你认为孔子的“仁”的含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在治国方面如何运用?
【合作探究二】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合作探究三】
结合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老聃与《道德经》
1.老子的地位
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的智慧体现在中。

2.老子的思想
(1)哲学思想:老子讲抽象化,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哲学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2)政治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

3.道家学派影响
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
产生深远影响。

【合作探究四】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主要区别
(1)孔子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体现的是一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执着精神;而老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避世思想,是一种看破规律、尊重规律的超脱精神;
(2)孔子的思想主要研究社会人际关系,对“天道”避而不谈;而老子思想则研究“天道”,用“道”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对现实社会则恰恰消极避之。

【知识体系】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
老子
【学习检测】
1.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 .“仁”和“礼”
B .“仁”和“为政以德”
C .“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2.孔子“克己复礼”中的“礼”,指的是
A .上古时候的禅让制
B .东周时候的分封制
C .西周时候的井田制
D .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
3.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聚徒讲学,弟子三千”,这主要得益于他的
A .创办私学
B .因材施教
C .学思结合
D .温故知新
4.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提写“万世师表”的匾额,主要是为了
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
A .政治思想的贡献
B .伦理道德的贡献
C .哲学思想的贡献
D .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5.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万物的本原
B .抽象的概念
C .具体的物质
D .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6.老子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如高和下、前和后、有和无、难和易等。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这体现了他哲学中的什么思想
A .道为万物本原
B .辩证法思想
C .天道自然无为
D . 无为而治
7.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他们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
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4分)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6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4分)
第1课孔子与老子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一】
含义:仁者爱人;途径:忠恕之道;治国:为政以德。

【合作探究二】
“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实现:“克己复礼”、“正名”。

【合作探究三】
(1)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

(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3)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学习检测】
1——6BDADCB
7.答案要点:
(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

(4分)
(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

(6分)
(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