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分镜术语

合集下载

动画在动起来之前(上):分镜及常用术语解释

动画在动起来之前(上):分镜及常用术语解释

动画在动起来之前(上):分镜及常用术语解释封面来源:《白箱》欢迎置顶Anitama订阅号~本篇文章建议点击原文地址阅览最近越来越多动画爱好者开始关注动画制作问题,也会购买分镜或者原画集,而对于其中的一些内容还是抱有疑惑。

本文就借分镜表、原画以及律表来介绍动画制作上的一些用语,便于读者阅读相关书籍以及在动画交流中使用。

这期解释分镜表的构成以及一些常用术语。

动画的蓝图——分镜一般TV动画的镜头通常在300卡到400卡左右,长达一两个小时的剧场版动画可能有1000卡以上。

所以分镜往往都会像本书一样厚,单独成册。

《Flip Flappers》监督押山清高先生推特截图,彩色本为配音台词本,数字标识的为分镜本《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

续》第七集到第九集的分镜。

分镜的工作是将文字脚本变为图像,添加各类指示以及标注秒数。

一般分镜表上都会有卡序号,画面,动作,对话与秒几个部分。

左上角是分镜页码,右上角会有公司logo。

《三者三叶》OP分镜,因为OP里没有对话,对话一栏填写的是歌词。

最左边cut是卡行,一卡代表一个镜头,一个镜头也就是英语里的cut,为了方便交流简称为卡,一般情况下,一卡代表摄像机开始拍摄到结束拍摄所捕捉到的画面,动画里就是一段连续的画面或者完全的静止张。

卡经常是动画中的作业单位,原画工作计量一般用到的就是卡,很少提张数。

画面(picture)一栏由分镜绘制草图,根据分镜师的画力有粗糙也有细致的。

这些草图需要确定画面的大致构图以及添加一些指示。

分镜画面好不好看并不是评判分镜好坏的标准。

比如制作进行出身的分镜演出家可能没有绘画基础,但能通过详细的文字指示或与其他staff的交流,依然能做出优秀作品。

动作与对话(action和dialogue)两栏需要填写动作、对话、旁白、画面注释、音效以及其他各类指示。

常用的一些画面指示用语会在后面列出。

秒数(time)一栏表示每一卡持续的时间,一般标在一卡的最后一个画面,在每一页的底部计算这页时间总和。

分镜头脚本的基本知识和常用词汇解析

分镜头脚本的基本知识和常用词汇解析

分镜头脚本的基本知识和常用词汇解析在电影制作和广告拍摄过程中,分镜头脚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是一种以图像形式展示场景和镜头的脚本,用于指导导演、摄影师和其他创作人员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分镜头脚本的基本知识和常用词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工具。

一、什么是分镜头脚本?分镜头脚本是一种以图像形式展示场景和镜头的脚本,它通常由导演或编剧编写。

它用于指导电影制作过程中各个创作人员的工作,包括导演、摄影师、艺术指导等。

分镜头脚本的主要作用是将故事情节分解成一系列的场景和镜头,以便于制作人员理解和执行。

它通常包括场景描述、镜头描述、对白和动作指示等内容。

二、分镜头脚本的基本结构分镜头脚本通常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每个场景和镜头都有一个编号。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分镜头脚本示例:场景1:室内客厅镜头1:全景描述:一个宽敞的客厅,家具摆放整齐,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

对白:无动作指示:无场景2:室外花园镜头2:中景描述:一个美丽的花园,鲜花盛开,蓝天白云。

对白:无动作指示:女主角走进花园,欣赏花朵。

通过这样的结构,制作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场景和镜头的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工作。

三、分镜头脚本的常用词汇解析1. 全景(Establishing Shot):用于展示场景的整体情况,通常是一个宽广的画面,可以帮助观众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

2. 近景(Close-up):将摄影机对准一个人物或物体的特写镜头,用于突出某个细节或表达情感。

3. 中景(Medium Shot):将摄影机对准人物的腰部到胸部的镜头,用于展示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4. 镜头移动(Camera Movement):指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的移动,包括平移、推进、拉远、旋转等。

5. 前景(Foreground):指镜头中离摄影机最近的物体或人物,用于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6. 背景(Background):指镜头中离摄影机最远的物体或人物,用于衬托主体或营造氛围。

常用分镜术语

常用分镜术语

常用分镜术语:“10+8”——就表示10秒8帧,有时也用K表示帧。

CUT ——一个分镜,一个镜头的开始部分被称为CUT 头,结束部分被称为CUT 尾。

PAN ——摇摄。

机位固定,通过左右摇摆镜头进行拍摄。

和与被拍摄的物体平行运动的镜头跟随不同,在CUT 头和 CUT 尾处画面消失点的方向有所变化。

FIX——指不改变摄影机方向进行拍摄。

Fairing ——镜头缓慢地开始移动、紧接着加速,最后再度减速、静止。

——TRACK UP/TRACK BACK,镜头推进/镜头拉远。

镜头相对于被拍摄物体前进与后退的拍摄手法。

意为QUICK ,即迅速拉远镜头。

ZOOM UP ——是通过操作镜头给出被拍摄体的特写,和移动摄影机实现的在画面效果上有所不同,但在动画制作中通常没有被严密地区分开来。

Follow——镜头跟随。

被拍摄物体横向移动,摄影机跟随被拍摄物体移动并进行拍摄的手法。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是通过反方向滑动背景来实现镜头跟随的。

OFF——画外。

指被拍摄物体并不处于画面之内的状态。

角色在画面外说话被称为画外音。

同位置意为和其他镜头采用同样拍摄角度。

.——Same As, 兼用,意为和其他镜头采用同样的人物或背景。

.——ACTIONCUT 。

意为一个动作跨越两个镜头。

如何剪辑一连串的动作,因导演和剪辑而有所不同。

——FADE IN(淡入),FADE OU T(淡出)。

从黯淡的画面慢慢浮现出明亮的景象称为淡入,相反则为淡出。

则是画面变明亮变白的意思。

IN/OUT ——意指被拍摄物体进入镜头和离开镜头。

FRAME IN(入画),FRAME OUT (出画)。

BOOK——画在赛璐珞(已停用)上的置于人物上层的背景素材。

直接将背景画于之上,或者说将必要的部分画于上,而其他背景仍旧画于纸上,置于人物上层进行拍摄。

(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为置于人物上层的图层)TITTLE …………………………………………………片名;字幕SC——(sence) 场景,镜号BG—— (background) 背景——(over lay) 前景层——中前景层——(under lay) 后景层REG——动画层与背景之间的组合线。

剧本专用缩写术语

剧本专用缩写术语

1、三分规则rule of thirds:为了使构图更加匀称,将一个画面分成三等份而不是两半。

2、中景镜头medium shot:交待被摄主体及其周围情况的镜头,缩写为MS。

3、切入镜头cut–in:某镜头中的人或物是一个镜头的局部元素,前者就叫后者的切入镜头。

4、切出镜头cut–away:某个镜头中的人或物没有在上一个镜头中出现,前者叫做后者的切出镜头,常用来交待相关的细节或他人的反应。

5、主镜头master shot:交代整个场景及其中所有主要元素的镜头。

6、主观镜头point–of–view shot:显示剧中人所看到情景的镜头,缩写为POV。

7、白天拍夜景day–for–night:镜头在白天拍,但视觉效果像是夜晚。

8、交叉淡入淡出cross–fade:声音(图象)淡入的同时另一声音(图象)淡出。

9、淡入/淡出fade–out/fade–in:一个清晰画面逐渐过渡为黑场,从有声到无声;反之亦然。

10、全景镜头long shot:强调整体环境及其中人或物的分布状况的镜头。

11、低角度镜头(仰拍镜头)low–angle shot:从低角度向上拍摄的镜头。

12、高角度镜头(俯拍镜头)high–angle shot:从高角度向下拍摄的镜头。

13、走位blocking:决定演员在一个镜头中的位置及运动路线。

14、近摄macro:镜头的一种设置,可以拍摄镜头极近的物体。

15、定位镜头establishing shot:引导观众进入一个新的地点或时间的镜头。

16、长焦镜头long lens:能够放大被摄主体,压缩空间距离的镜头。

17、衰减时间decay:一个声音从最大音量到完全无声所用的时间。

18、过肩镜头over–the–shoulder shot:在这个镜头中观众的视线可以越过一个人物的肩部看到另一个人或物,缩写为OS。

19、摇滚rock&roll:一场剧刚开始时使用一系列剧烈晃动的全景镜头,好像观众在摇动着看这场戏。

五个常用的分镜手法与技巧

五个常用的分镜手法与技巧

五个常用的分镜手法与技巧电影是一种通过图像、声音和剪辑等手段来传递故事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而在电影中,分镜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它通过不同的镜头来展示不同的场景和情节,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感和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五个常用的分镜手法与技巧,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电影的魅力。

首先,是“剪辑对比”。

这种手法通过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或情节进行快速的交替,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例如,在一部惊悚片中,导演可以将一个平静的家庭场景与一个紧张的追逐场景交替展示,使观众感受到紧张与安宁的强烈反差,增强电影的紧张氛围。

其次,是“跟踪镜头”。

这种手法通过一个连续的镜头来跟随一个人或物体的移动,让观众感受到紧张和动感。

例如,在一部动作片中,导演可以使用跟踪镜头来展示主人公的奔跑和追击过程,让观众仿佛亲身参与其中,增强电影的真实感和紧张感。

第三,是“逆光镜头”。

逆光镜头是将光源放在被拍摄对象的背后,使其成为一个黑影,从而增强场景的神秘和戏剧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用于犯罪、悬疑等类型的电影中。

逆光镜头可以给观众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让他们更加关注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动态。

第四,是“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是一种广角镜头,可以捕捉到更广阔的画面,并产生一种弯曲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用于科幻、幻想等类型的电影中,可以创造出奇幻的视觉效果。

鱼眼镜头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超现实的感觉,增强电影的想象力和艺术性。

最后,是“剪辑节奏”。

剪辑节奏是通过不同镜头的快慢和频率来控制电影的节奏和节奏感。

例如,在一部喜剧片中,导演可以使用快速的剪辑节奏来展示角色的搞笑动作和情节,增强观众的笑点和欢快感。

剪辑节奏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电影的情节和情感。

通过以上五个常用的分镜手法与技巧,可以看出电影是一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不同的视觉和声音元素来传递故事和情感。

而分镜作为电影的基本元素之一,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和体验。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的魅力,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这些分镜手法与技巧,创造出更加精彩和有趣的作品。

摄影作品分析模板术语

摄影作品分析模板术语

摄影作品分析模板术语摄影是一门以图像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通过拍摄、处理和展示图像来传达摄影师的创意和故事。

对于那些喜欢摄影并希望学习如何分析和欣赏摄影作品的人来说,了解一些常用的术语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摄影作品分析模板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摄影作品。

一、构图1. 焦点(Focus):摄影中的焦点是指图像中最清晰、最明显的部分。

摄影师通过选择焦点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2. 对角线(Diagonal):指摄影作品中的一条斜线,可以帮助增加图像的动感和稳定感。

3. 比例(Proportion):摄影作品中的比例是指不同对象之间的大小关系。

合理的比例可以帮助传达摄影师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情感。

4. 三分法则(Rule of Thirds):一种常用的构图规则,将图像分成九个相等的区域,摄影师通常将重要的元素放置在交叉点或线的位置上。

5. 剪裁(Cropping):后期处理中的一项技术,通过改变图像的边缘来改变图像的构图和内容。

二、光线1. 曝光(Exposure):指摄影作品中光线的亮度和明暗程度。

过曝表示光线过亮,细节丢失;曝光不足则表示光线过暗,细节无法显示。

2. 反差(Contrast):指摄影作品中明暗对比的程度。

高反差表示明暗之间的差异较大,低反差表示明暗之间的差异较小。

3. 高光(Highlights):指摄影作品中最明亮的部分。

摄影师可以利用高光来突出图像中的重要细节。

4. 阴影(Shadows):指摄影作品中最暗的部分。

阴影可以增加摄影作品的层次感和深度。

5. 手电筒效果(Spotlight):一种利用光线照亮特定区域的拍摄技术。

通过控制光线的方向和强度,摄影师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物体或人物上。

三、色彩1. 色调(Hue):摄影作品中的基本颜色。

不同的色调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2. 饱和度(Saturation):指摄影作品中颜色的纯度和鲜艳度。

高饱和度表示颜色鲜艳、明亮,低饱和度表示颜色暗淡、灰暗。

分镜头格式脚本及名词解释

分镜头格式脚本及名词解释

分镜头格式脚本及名词解释电影、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片名: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二、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片名:说明: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身份及采访内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例:片名:《大山的女儿》三、消息类新闻文稿报送格式1、文稿用A4纸5号字打印成20某20的稿纸,一式三份,加盖公章。

2、画面质量要求清晰、稳定,多条新闻之间一定要用彩条或其他方法分隔开来。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分镜头脚本中常用的画面描述词汇解析

分镜头脚本中常用的画面描述词汇解析

分镜头脚本中常用的画面描述词汇解析在电影、电视剧、广告等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分镜头脚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分镜头脚本通过文字的形式来描述每个镜头的画面内容,以便导演、摄影师和其他创作人员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实现导演的意图。

在分镜头脚本中,常常会使用各种画面描述词汇,来传达画面的氛围、情感和动作等细节。

本文将对分镜头脚本中常用的画面描述词汇进行解析。

1. 镜头角度在分镜头脚本中,常常会涉及到不同的镜头角度。

例如,“俯视”表示镜头从上方向下拍摄,可以用来强调人物的卑微感或者整体场景的宏大感;“仰视”表示镜头从下方向上拍摄,可以用来突出人物的威严或者场景的壮观;“正面镜头”表示镜头与被拍摄对象的视线平行,可以用来展示人物的表情和情感等。

2. 镜头距离镜头距离是指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常见的镜头距离包括“大远景”、“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其中,“大远景”用来表现辽阔的场景和人物在环境中的位置关系;“远景”可以展示人物的整体形象和环境的氛围;“中景”可以突出人物的动作和情感;“近景”可以突出人物的表情和细节;“特写”则是对被拍摄对象进行极为近距离的拍摄,用来突出细微的表情和动作。

3. 镜头移动在分镜头脚本中,还常常会用到描述镜头移动的词汇。

例如,“移动镜头”表示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进行平移或者旋转的移动,可以用来跟随人物或者展示场景的变化;“推进镜头”表示摄影机向前移动,可以用来突出人物或者物体的重要细节;“拉远镜头”表示摄影机向后移动,可以用来展示人物或者场景的变化。

4. 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电影和电视剧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分镜头脚本中常常会涉及到的内容。

例如,“逆光”表示光线从被拍摄对象的背后照射,可以用来制造神秘或者戏剧性的效果;“侧光”表示光线从被拍摄对象的侧面照射,可以用来突出人物的轮廓和纹理;“柔光”表示光线柔和而均匀,可以用来营造温馨和浪漫的氛围。

5. 色彩和构图在分镜头脚本中,还常常会用到描述色彩和构图的词汇。

分镜专业术语

分镜专业术语

分镜专业术语1. “嘿,那个特写镜头,就像放大镜一样,把细节都给咱放大喽,多牛哇!”- 例子:几个同学在讨论拍摄的视频,一个说:“那个特写镜头,就像放大镜一样,把细节都给咱放大喽,多牛哇!”另一个回应:“是呀,看得可清楚了。

”观点:特写镜头很厉害。

2. “哇塞,全景镜头,那可是把整个场面都给包圆喽,跟大画框似的,厉害不?”- 例子:大家在看电影,有人说:“哇塞,全景镜头,那可是把整个场面都给包圆喽,跟大画框似的,厉害不?”旁边的人点头:“确实壮观。

”观点:全景镜头有气势。

3. “哎呀,中景镜头,刚刚好,既不像特写那么紧,也不像全景那么散,多合适呀!”- 例子:在讨论视频剪辑,一人说:“哎呀,中景镜头,刚刚好,既不像特写那么紧,也不像全景那么散,多合适呀!”另一人赞同:“对,很自然。

”观点:中景镜头很实用。

4. “嘿,近景镜头,把人拍得可清楚啦,就像在眼前似的,好不好?”- 例子:看照片的时候,有人说:“嘿,近景镜头,把人拍得可清楚啦,就像在眼前似的,好不好?”其他人回应:“确实,很有感觉。

”观点:近景镜头有魅力。

5. “哇哦,分切镜头,就像把一个故事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地给咱看,有意思不?”- 例子:讨论电视剧的拍摄手法,一人说:“哇哦,分切镜头,就像把一个故事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地给咱看,有意思不?”另一人说:“挺好玩的,有悬念。

”观点:分切镜头有创意。

6. “哎呀,闪回镜头,一下子就把咱拉回过去,跟时光机似的,神奇不?”- 例子:看电影时出现闪回镜头,有人说:“哎呀,闪回镜头,一下子就把咱拉回过去,跟时光机似的,神奇不?”旁边的人感叹:“真厉害。

”观点:闪回镜头很神奇。

7. “嘿,长镜头,那可真是一镜到底,跟纪录片似的,真实感爆棚,咋样?”- 例子:大家在讨论一部电影的长镜头,一人说:“嘿,长镜头,那可真是一镜到底,跟纪录片似的,真实感爆棚,咋样?”其他人纷纷点头:“太牛了。

”观点:长镜头很有真实感。

分镜头脚本中的名词解释

分镜头脚本中的名词解释

分镜头脚本中的名词解释分镜头脚本是电影、电视剧和动画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是一种以文字和图示的形式来呈现影视作品每个镜头细节的技术文件。

分镜头脚本的编写和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名词和术语。

本文将对分镜头脚本中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镜头脚本。

1. 镜头(Shot)镜头是指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所呈现的画面。

镜头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长镜头、广角镜头、特写镜头等。

不同类型的镜头能够呈现不同的视角和感觉,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镜头可以增强影视作品的表现力。

2. 情节(Scene)情节是指影视作品中一段连贯的故事片段。

通常情节由多个镜头组成,每个镜头都用于表现情节中的不同场景或动作。

在分镜头脚本中,每个情节通常会有一个独立的编号和标题,以便于理解和组织。

3. 画面描述(Action)画面描述是在分镜头脚本中对每个镜头拍摄内容的文字描述。

通常情况下,画面描述要详细描述出镜头中的人物、场景、动作等要素,以便于导演和摄影师进行具体的拍摄计划和安排。

4. 摄影机角度(Camera Angle)摄影机角度是指摄影师选择的拍摄角度。

常见的摄影机角度有高角度、低角度、俯视角度、仰视角度等。

摄影机角度的选择能够对观众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加强或呈现影视作品的感情和主题。

5. 运动(Movement)运动是指影视作品中的摄影机运动。

摄影机可以通过移动、跟踪、晃动等方式来呈现场景和动作。

运动在影视作品中常被用于增强冲击力、创造紧张感或流畅感。

6. 跟焦(Focus)跟焦是摄影师调整摄影机焦距的行为。

在分镜头脚本中,跟焦通常被用于描述特定的镜头要素,如焦点的变化、焦虚效果等。

跟焦的使用可以使观众更加集中注意力,从而营造出特定的视觉效果。

7. 背景(Background)背景是指影视作品中除了主体之外的环境或场景。

在分镜头脚本中,背景描述可以用于补充和丰富画面,以增加对故事背景的理解和感受。

8. 对话(Dialogue)对话是影视作品中人物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内容。

分镜头脚本中的常见缩写与术语解释

分镜头脚本中的常见缩写与术语解释

分镜头脚本中的常见缩写与术语解释在电影、电视剧以及广告等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分镜头脚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导演和摄影师的工作指南,用于记录每个镜头的拍摄方式、角度、演员表演等细节。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分镜头脚本中的缩写和术语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

下面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常见的缩写与术语。

1. LS - Long Shot(远景)远景是指拍摄距离被拍摄对象较远的镜头,通常用于展示场景的环境和人物的整体形象。

远景可以帮助观众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位置关系。

2. MS - Medium Shot(中景)中景是指拍摄距离被拍摄对象适中的镜头,通常用于展示人物的上半身或者腰部以上的画面。

中景可以更好地展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3. CU - Close-up(特写)特写是指拍摄距离被拍摄对象非常近的镜头,通常用于展示人物的面部特写或者物品的细节。

特写可以突出人物的情感和细节,增加观众的紧张感和代入感。

4. ECU - Extreme Close-up(极特写)极特写是指拍摄距离被拍摄对象非常近到只能看到某个局部的镜头,通常用于展示人物的眼睛、嘴唇等细节。

极特写可以加强观众对于某个物品或者人物的关注度。

5. OTS - Over the Shoulder(透视镜头)透视镜头是指从一个人的肩膀后面拍摄另一个人的镜头,通常用于对话场景中,展示两个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6. POV - Point of View(视角)视角是指以某个角色的视线作为拍摄的角度,通常用于展示角色的主观感受和观点。

通过视角镜头,观众可以更好地代入角色的感受,增加情感共鸣。

7. WS - Wide Shot(全景)全景是指拍摄范围非常广阔的镜头,通常用于展示大场景的环境和人物的位置关系。

全景可以帮助观众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规模。

8. Cut(剪辑)剪辑是指将不同镜头的画面进行连接,形成连贯的故事叙述。

剪辑可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场景、时间和角度,以及强调某个重要的情节或者动作。

影视广告镜头术语

影视广告镜头术语

影视广告镜头术语1、三分规则rule of thirds:为了使构图更加匀称,将一个画面分成三等份而不是两半。

2、中景镜头medium shot:交待被摄主体及其周围情况的镜头,缩写为MS。

3、切入镜头cut–in:某镜头中的人或物是一个镜头的局部元素,前者就叫后者的切入镜头。

4、切出镜头cut–away:某个镜头中的人或物没有在上一个镜头中出现,前者叫做后者的切出镜头,常用来交待相关的细节或他人的反应。

5、主镜头master shot:交代整个场景及其中所有主要元素的镜头。

6、主观镜头point–of–view shot:显示剧中人所看到情景的镜头,缩写为POV。

7、白天拍夜景day–for–night:镜头在白天拍,但视觉效果像是夜晚。

8、交叉淡入淡出cross–fade:声音(图象)淡入的同时另一声音(图象)淡出。

9、淡入/淡出fade–out/fade–in:一个清晰画面逐渐过渡为黑场,从有声到无声;反之亦然。

10、全景镜头long shot:强调整体环境及其中人或物的分布状况的镜头。

11、低角度镜头(仰拍镜头)low–angle shot:从低角度向上拍摄的镜头。

12、高角度镜头(俯拍镜头)high–angle shot:从高角度向下拍摄的镜头。

13、走位blocking:决定演员在一个镜头中的位置及运动路线。

14、近摄macro:镜头的一种设置,可以拍摄镜头极近的物体。

15、定位镜头establishing shot:引导观众进入一个新的地点或时间的镜头。

16、长焦镜头long lens:能够放大被摄主体,压缩空间距离的镜头。

17、衰减时间decay:一个声音从最大音量到完全无声所用的时间。

18、过肩镜头over–the–shoulder shot:在这个镜头中观众的视线可以越过一个人物的肩部看到另一个人或物,缩写为OS。

19、摇滚rock&roll:一场剧刚开始时使用一系列剧烈晃动的全景镜头,好像观众在摇动着看这场戏。

漫画常见分镜思路

漫画常见分镜思路

漫画常见分镜思路1. 漫画分镜的定义漫画分镜是指将故事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不同的画面,并通过画面的布局、角度、演员位置等手法来表达故事的发展和情感。

分镜是漫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漫画的叙事效果和观赏性。

2. 常见的分镜类型2.1 单一画面单一画面是指一幅画面中只有一个角色或者物体,通常用于表达某个瞬间的情感或者重要的细节。

这种分镜常用于描绘角色的表情、动作或者某个关键物品。

示例:2.2 连续画面连续画面是指多个画面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通过画面之间的衔接来表达故事的连续性和发展。

连续画面常用于表现角色的动作、场景的变化等。

示例:2.3 并列画面并列画面是指多个画面并排排列在一起,每个画面都有独立的故事情节。

这种分镜常用于同时展示多个角色或者多个场景的情况。

示例:2.4 倒叙画面倒叙画面是指将故事情节按照时间的倒序排列,通过反转时间流程来表达故事的特殊效果。

倒叙画面常用于揭示剧情的关键信息或者展示角色的内心活动。

示例:3. 分镜布局的思考3.1 主题与画面之间的关系分镜的布局应该与漫画的主题和故事情节相一致。

例如,如果漫画的主题是悬疑和惊悚,可以使用暗色调和特殊的角度来增加紧张感;如果漫画的主题是浪漫和温馨,可以使用明亮的色彩和柔和的角度来表达情感。

3.2 角度的选择分镜中的角度选择对于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非常重要。

常见的角度有俯视角、仰视角、侧视角等。

不同的角度可以传达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

3.3 画面的构图画面的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角色和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和层次感。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对称构图、三分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

4. 分镜的使用技巧4.1 省略和延展在分镜中,可以通过省略和延展来控制故事的节奏和张力。

省略是指在画面中不展示某些细节,让读者自行想象;延展是指在画面中重复展示某些细节,增加戏剧效果。

4.2 情感的表达分镜可以通过角色的表情、动作和环境的描绘来表达情感。

分镜的基本知识整理

分镜的基本知识整理

景别以及镜位讲解Flash 动画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镜头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 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

(完整word版)分镜的基本知识整理

(完整word版)分镜的基本知识整理

景别以及镜位讲解Flash动画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镜头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

影视专用术语

影视专用术语

1、三分规那么rule of thirds:为了使构图更加匀称,将一个画面分成三等份而不是两半。

2、中景镜头medium shot:交待被摄主体及其周围情况的镜头,缩写为MS。

3、切入镜头cut–in:某镜头中的人或物是一个镜头的局部元素,前者就叫后者的切入镜头。

4、切出镜头cut–away:某个镜头中的人或物没有在上一个镜头中出现,前者叫做后者的切出镜头,常用来交待相关的细节或他人的反响。

5、主镜头master shot:交代整个场景及其中所有主要元素的镜头。

6、主观镜头point–of–view shot:显示剧中人所看到情景的镜头,缩写为POV。

7、白天拍夜景day–for–night:镜头在白天拍,但视觉效果像是夜晚。

8、穿插淡入淡出cross–fade:声音〔图象〕淡入的同时另一声音〔图象〕淡出。

9、淡入/淡出fade–out/fade–in:一个清晰画面逐渐过渡为黑场,从有声到无声;反之亦然。

10、全景镜头long shot:强调整体环境及其中人或物的分布状况的镜头。

11、低角度镜头〔仰拍镜头〕low–angle shot:从低角度向上拍摄的镜头。

12、高角度镜头〔俯拍镜头〕high–angle shot:从高角度向下拍摄的镜头。

13、走位blocking:决定演员在一个镜头中的位置及运动路线。

14、近摄macro:镜头的一种设置,可以拍摄镜头极近的物体。

15、定位镜头establishing shot:引导观众进入一个新的地点或时间的镜头。

16、长焦镜头long lens:能够放大被摄主体,压缩空间距离的镜头。

17、衰减时间decay:一个声音从最大音量到完全无声所用的时间。

18、过肩镜头over–the–shoulder shot:在这个镜头中观众的视线可以越过一个人物的肩部看到另一个人或物,缩写为OS。

19、摇滚rock&roll:一场剧刚开场时使用一系列剧烈晃动的全景镜头,好似观众在摇动着看这场戏。

分镜头格式脚本及名词解释

分镜头格式脚本及名词解释

电影、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片名: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二、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片名:说明: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身份及采访内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例:片名:《大山的女儿》三、消息类新闻文稿报送格式1、文稿用A4纸5号字打印成20×20的稿纸,一式三份,加盖公章。

2、画面质量要求清晰、稳定,多条新闻之间一定要用彩条或其他方法分隔开来。

中文文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zsb/zjx/zjx10/COURSE.HTMl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分镜插画话术

分镜插画话术

分镜插画话术要点一:镜头框镜头框,就是漫画中的画布,它的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般只允许是四边形的,一般不会出现三角形,六边形多边形等等这些形状,在性质上,镜头框主要由横框,竖框,斜框,去框(比较少见)这四种所组成横框:横框在开阔,宁静的镜头中比较常见,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横构图“竖框:是一种空间感很强的构图,会给人带来不安和压抑的情绪比如说就像这个画面中的人物,就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非常激动的画面感——斜框: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斜格纸”,在打斗,热血这种冲击力比较强漫画中最为常见——去框:去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镜头框,在一般情况下,漫画镜头周围是有框的,现在我们把框去掉了以后,就有了一种“强调”的感觉,让大家有了“是个对于剧情很重要的角色”的意识——要点二:镜头的主体这里的“主体”是什么呢?大家可以理解为“视觉中心”,或者更简单粗暴的说,就是画面中的重点。

镜头的主体分很多种,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场景,或者是一个物体,甚至一个大的组合都可以。

但不管怎么样,一个镜头也要有很重要的主体,比如下面这个镜头中,两个人和一辆车的“组合”,就是镜头中的关键——要点三:镜头背景好了,有了镜头框和镜头的主体以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镜头的背景,镜头的背景有两种,一种是:实体,也就是实物。

另一种是:抽象的,现实中不存在的图案,也就是“网点”,或者干脆就是空白要点四:文字对话框文字对话框,文字对话框,在漫画里也是经常出现的。

当然,我们讲的时候,还是要分成两部分讲的,一个是“文字”,另一个是“对话框”为什么要分开?因为在看漫画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文字是没有对话框包裹的——要点五:漫画符号在漫画中,我们通常都会夸张化一些动作或者表情。

这时如果我们能活用一些符号,往往会起到奇效。

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比较实用的,如炸开符号、愤怒符号、黑线符号、汗符号。

要点六:速度线/动态线速度线:顾名思义,就是用在运动的物体或者人物的线条,以此来突出“动感”当然,有些同学可能会对速度线有误解,以为只是在物体或者人物身上画线而已,事实上,有些情况下也不一定非要用在物体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分镜术语:
“10+8”——就表示10秒8帧,有时也用K表示帧。

CUT——一个分镜,一个镜头的开始部分被称为CUT头,结束部分被称为CUT尾。

PAN——摇摄。

机位固定,通过左右摇摆镜头进行拍摄。

和与被拍摄的物体平行运动的镜头跟随不同,在CUT头和CUT尾处画面消失点的方向有所变化。

FIX——指不改变摄影机方向进行拍摄。

Fairing——镜头缓慢地开始移动、紧接着加速,最后再度减速、静止。

——TRACK UP/TRACK BACK,镜头推进/镜头拉远。

镜头相对于被拍摄物体前进与后退的拍摄手法。

意为QUICK ,即迅速拉远镜头。

ZOOM UP——是通过操作镜头给出被拍摄体的特写,和移动摄影机实现的在画面效果上有所不同,但在动画制作中通常没有被严密地区分开来。

Follow——镜头跟随。

被拍摄物体横向移动,摄影机跟随被拍摄物体移动并进行拍摄的手法。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是通过反方向滑动背景来实现镜头跟随的。

OFF——画外。

指被拍摄物体并不处于画面之内的状态。

角色在画面外说话被称为画外音。

同位置意为和其他镜头采用同样拍摄角度。

.——Same As, 兼用,意为和其他镜头采用同样的人物或背景。

.——ACTION CUT。

意为一个动作跨越两个镜头。

如何剪辑一连串的动作,因导演和剪辑而有所不同。

——FADE IN (淡入),FADE OUT(淡出)。

从黯淡的画面慢慢浮现出明亮的景象称为淡入,相反则为淡出。

则是画面变明亮变白的意思。

IN/OUT——意指被拍摄物体进入镜头和离开镜头。

FRAME IN(入画),FRAME OUT(出画)。

BOOK——画在赛璐珞(已停用)上的置于人物上层的背景素材。

直接将背景画于之上,或者说将必要的部分画于上,而其他背景仍旧画于纸上,置于人物上层进行拍摄。

(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为置于人物上层的图层)
TITTLE …………………………………………………片名;字幕
SC——(sence)场景,镜号
BG——(background)背景
——(over lay)前景层
——中前景层
——(under lay)后景层
REG——动画层与背景之间的组合线。

或ML TO BG
HOOK UP连景,接景BACKGROUND HOOKUP …………………………………衔接背景OUT/(off sence)出画
IN/(in sence)入画
BLUR 模糊
C.U.(CLOSE-UP) ……………………………………特写
CLEAN UP ………………………………………………清稿,修形,作监
POS(position)位置、定点
CYCLE 反复动作
TR(TRACE)同描
BLK 眨眼
PAN 移动
(PAN DOWN)下移
(PAN UP)上移
FOLLOW PAN 跟移
TRUCK IN/OUT 镜头推入/推出
ZOOM IN/OUT 快速推入/推出
(SCREEN SHAKE)画面震动
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LIFT 倾斜角度
音效
SFX 或SE (SOUND EFFECT) …………………………………声效;音效
(VOICE OVER) 画外音;旁白
FX或EFT (EFFECT)特效
DISSOLVE(X. D) ………………………………………溶景,叠化EASE-IN ………………………………………………渐快EASE-OUT ………………………………………………渐慢FIELD(FLD) ……………………………………………安全框
L/S(LIGHT SOURCE) …………………………………光源POSE ……………………………………………………姿势
POS(POSITION) ………………………………………位置;定点P.T.(PAINTING) ……………………………………着色
SPIN ……………………………………………………旋转T.A.(TOP AUX) ……………………………………上辅助定位T.P.(TOP PEGS) ……………………………………上定位
RE-PEG …………………………………………………重新定位B.P.(BOT PEGS) ……………………………………下定位REG(REGISTER) …………………………………………组合
RPT(REPEAT) …………………………………………重复
6F/2S/6W——6F为安全框的大小,后两者指十字中心的坐标
6F∮——指相同中心的6F安全框
Cel——赛璐珞的英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