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流行音乐与我们这一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音乐与我们这一代》研究报告
一、情况简介
成员及分工:
搜寻资料:陈晓慧数据统计:戴仪帆范淑珍
组长、文字编辑、课件制件:冯少燕
指导老师:朱伟俊、同文婷
专职教师:李文海
主要过程:搜索资料;问卷设计及派发调查表;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研究成果形式:软件(lOW:ISRPOINT,WORD),书面论文
二、研究背景和目的
音乐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载体,尤其是“流行”音乐。

各界人士尤其是家长们和青少年对“流行音乐”这四个字持有大相径庭的态度。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那么为什么当今的“流行”音乐会在我们这一代中广为流传呢?“流行”音乐本身具有什么吸引青少年的特点?我们应该对“流行”音乐抱什么态度?最主要的是,从当今“流行”音乐的广受欢迎又能看出我们这一代人的什么特点——
资本主义列国50、60年代的青少年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我国60、70年代的年轻人是“文革的一代”……生长在不同社会环境的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由于受到某个年代某种思潮某类社会特征的熏陶,往往会呈现出一般性的共同点。

那么,我们是“什么的一代”呢?有人说是“网络一代”,有人说是“新的一代”,有人说是“酷我一代”……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但是,以上的概括都过于笼统和片面:“网络”,“求新”,“喜欢酷”仅仅是从一个单一的角度来观察这一代人。

因此,我们选择了“流行”音乐来研究这一代人。

这里的“流行”是相对而言的,指的是在我们这一代中较为广泛流传的音乐类型综合体。

从音乐特征到音乐所带来的影响,再到人们应对此抱有的客观态度,还有就是通过这一切来概括这一代年轻人的特点……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一)怎样看待流行音乐
一谈到流行音乐,特别是青少年普遍喜爱的摇滚乐,不少
人会皱皱眉头,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
1.对“流行音乐”这四个字不解;
2.对青少年喜欢流行音乐不解。

“每种体裁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但无好坏之分。

那样一种观点,认为‘古典音乐是好的,流行音乐(包括摇滚乐)是坏的’,正在被人抛弃。


“好坏不在体裁,而在作品。

只有作品才有好坏之分。

”正如杜克·埃林顿(Duke Ellington)所说:“只有两种音乐,好的和坏的。


比如说,有时,我们会听说或看报道:摇滚乐使青年“行为狂放”,变得“颓废”,甚至说“摇滚乐是杀手”等等,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只能说:有些摇滚乐是这样(例如,“新纳粹摇滚乐”,鼓吹纳粹主义,宣扬暴力和种族仇恨(详见1992年
12月3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但并非全都如此。

这正像民歌中有黄色民歌,进行曲中有法西斯进行曲,电影中有暴力电影(如一部描述城市团伙暴力活动的影片《新杰克城》在美国很多电影院引起械斗,见1991年3月对日《纽约时报》),录像中有淫秽录像,但人们并不能因此笼统地反对民歌,反对进行曲,反对电影,反对录像。

摇滚乐当中这种质量参差不齐、格调高低不等的现象,一方面可能比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更为复杂,另一方面也因为它不像古典音乐、传统的民间音乐那样已经过了历史的筛选。

我们不能对复杂的事情采取简单化的态度,一概地否定或肯定摇滚乐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一味地吹捧摇滚乐,不符合实际地为它辩护,还会造成对社会,对青少年的有害影响。

没错,任何一类事物都具有其糟粕和精华的部分,或者都同时具有正面和反面的特征。

何况,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也有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所在,尤其是受环境因素的决定。

流行音乐这种大多数表达主观情感的艺术之所以“流行”的客观原因,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在某种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人对音乐喜好的倾向,可以对我们情感、思维、生活态度、价值观等等的特点作出初步的推断。

(二)问卷调查
为了进一步弄清流行音乐与我们这一代的关系,我们在本校高一高二年级,对2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因篇幅较多,在此省略),下面是对一些主要调查题的分析:
2.喜欢音乐:100%
—人的天性之所在:充分肯定了调查的前提——这一代青少年是爱好音乐的一代,思维感情发展与音乐密切相关。

4.喜欢以下哪种MUSIC?[多选]
—ROCK(43%):R&B(42%);古典音乐(37%)
前两者节奏绝大多数都是非缓慢柔和的,重音突出,有很强的表现力,属于“有个性”的乐种,因此受到今天处处追求个性的青少年的欢迎,是丝毫不值得奇怪的。

随着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越来越注重文化艺术的培养。

在这样的氛围中,青少年对古典音乐也有相应的欣赏情趣。

5.最喜欢哪个地域的音乐?
—日韩(60%)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外国文化入侵并充斥着本上的文化市场,加上“年轻人对新事物敏感的天性”,国际潮流文化都能在这一代人身上找到印记。

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充满动感的旋律节奏,使日韩潮流文化感染了不少本地青少年。

6.喜欢唱歌的原因是:
—“嗯,自己喜欢就哦OK啦”(50%)
重视个人的情感,很多事情“只要高兴就好”。

7.通过什么渠道接触音乐?
—网络(16%)
信息时代,QQ.
E-mail已经是在这一代的生活当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眼;称大家是“网络一代”可能过于片面,但说网络已浸润入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中便一点也不过份。

10.为什么要学习乐器?
—受朋友影响(2%);增一技之长(26%)
与7题通过什么渠道接触音乐“朋友之间交流”的得票数第二(第一得票数为电视,23%)相比较说明,这一代人很多时候都是“朋友不能少,个性不能无!”
选择为“增一技之长”明显居首位。

为了适应要求日益提高的社会,(参照4:由于社会的文化气息愈来愈浓厚,对公民的艺术文化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不断提升自我素质而主动、自发的进行乐器学习。

这是放眼社会,放眼世界的一代。

11.选择自己会操作N种乐器
—29%
果然“搞野”!
13.若有机会及能力,你想自己玩音乐吗?
—YES(88.5 %)
看来大家都是“音乐的一代”。

中学生“夹Band”已经是超级平常的“旧闻”了,深圳市也常有中学生band show。

青少年都渴望用音乐在世人眼前抒发自己的思想。

真是令人感动的“美丽梦想”。

(三)讨论分析
1.为什么当今的“流行音乐”会在我们这一代中广为流传呢?
社会环境条件决定着社会的认识。

根据“宇宙全息论”,任何事物都是社会整个精神和物质世界的缩影。

青年一代对音乐的态度反映着他们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追求。

社会就当前青少年对音乐的态度来评价他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点——环境造就了人,整个社会的环境条件影响着青年人兴趣和选择。

“年轻人对新事物敏感的天性……使得他们非常容易接受外来的文化思潮和行为方式。

”曾经有人说过:当今的青少年,是80年代下的蛋——这是一个富于生命力的比喻。

作为跨过千年、将在新世纪中度过青春期的一代,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理所当然的闪烁着这个缤纷时代跳跃的印记。

伴着时代的进步飞跃,使这一代生活在“网络世纪”中的年轻人接触了父辈当年几乎无法想象的大量国际信息;外国文化入侵并充斥着本土的文化市场,国际潮流文化都能在这一代人身上找到特有的标志——尤其是流行音乐带来的影响——随着旋律飘来的,不仅仅是追星的狂热那么简单。

2.流行音乐本身具有什么吸引青少年的特点?
要研究流行音乐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的特点入手。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越细,文化越趋多元,音乐的支流就越多样化。

通过观察青年人对音乐的偏好,可以看到社会的节律与他们的生活节奏和音乐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引起观念上的变化,社会规范个人主义的倾向日益突出,旧的社会规范逐渐被打破。


“个人主义主导下的人的行为更具理性化”——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加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充满动感的旋律节奏,日韩潮流文化感染了不少本地青少年——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区不少被称为“哈韩”、“哈日”的年轻人“横空出世”。

在这样的环境下,“80年代下的蛋”不知不觉的以一种在成年人眼中看来以“不可理喻”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甚至还形成一种“现象”。

大到各式各样的衣裤鞋袜,小到千奇百怪的发型饰物,印着切·格瓦拉巨型头像的T-SHIRT-一虽然他们无法体会格瓦拉的伟大——处处显示出他们的个性——没错,这是一个摈弃随波逐流的群体,即便把几缕头发染成红色,书包上别着毛主席像章的并不是唯一,但在他们看来,对于若干同龄人打扮的相仿之处,会是对自己个性的消磨。

在这样的气氛里,青少年的表现欲往往越演越烈,在相互之间的“观摩学习”中“取百家之长”,再赋予本身的IDEA,展现自我的表达方式再次升级——并非绝对是毫无保留的“炫”出内心澎湃的激性,也许是转了型的——“平凡中的不凡”,“含蓄的东方古老文化”,“纯黑沉默”,“外星神LOOKING”等等等等。

总之,这一代人思维活跃,不愿受约束,丝毫不矫揉造作的释放情感,宣泄情感,不是说喜欢引人注目,有意要当众人眼中的焦点,而是内心对生活真诚的热爱不需要遮掩。

这群个人色彩浓烈的年轻人,通过不断展现自我而越发自信——他们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观众展示台,需要肯定自身价值,尤其是自身独特的地方。

——也许这展示台并非是全开放性的。

他们渴望独立。

但丁的“鸭子宣言”——“自己走自己的路,不要理会别人怎么说”是他们听着“特爽”的句子——尽管他们当中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但丁的名言。

这是一群尊重个人情感,十分看重FEELING的年轻人。

“他们崇尚某种更自由,更多元,更自如的存在;他们的幸福并不来自于公认的标准,而是从独特的自我实现中获得。


来自教育制度和社会舆论主流等种种压力的存在,对青春期的暴动、叛逆心理起了一定的“助燃”作用。

这一代眼界开放,从小接受“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的理念灌输,生活相对富裕,希望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己的特长,凭着他们特有的胆量尝试着为自己定身,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生道路。

生长在物质充裕社会,口上叫得出好几个(应该不止)名牌的青少年比起父辈过早的认识到MONEY在消费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只有既保证精神又保证物质,现实理想相互结合才是最完美的未来。

他们是“个性与兼容性有机统一的典范。

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但不死板;吸纳着多维的资讯,但不迷失。

”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学习着对自己负责。

3.我们应该对青少年爱好流行音乐抱什么态度?
看看那些音乐偶像,吸弓青少年的地方不单单是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很多时候,音乐人的非凡的才华和潇洒的风度,歌曲的内涵思想所表达的精神和生活态度,都深深令青少年着迷,震撼着他们的内心世界,促使他们不自觉的进行模仿——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其他。

对青少年各种态度的评价不能够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因为他们具有某些成熟的和不成熟的探索精神,而且他们喜欢转移自己的兴趣(也证明他们具有某种不成熟性)。

因此如果以现成的主流音乐作为是非和评价的尺度往往会打击了青年人的探索精神。

现在的年轻孩子普遍相信;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值得理解,人性亦在其中不断被考验着……与前辈们相比,80年代出生的人还具有某种宗教式的悲悯和仔悔精神。

哪怕曾经陷入多么漆黑无望的局面,哪怕自我挣扎与切割如同在海中呼吸。

说起来,新人类倒也常自嘲“少年老成”——这话没错,君不见今天的大人整天会有无限的感憾:“现在的孩子都不是孩子了啊~!!!(以下省略N个!)”
80年代下的蛋们,是非一般的“蛋”,是见证时代、见证历史,跨越世纪的“蛋”。

多元化的一代,难以被轻易的定义。

他们充满个性,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然而表示个性的同时,他们却不企图成为万人偶像,因为那是超级高压十难以做回真正的自己的代名词。

他们仅仅在以最直截了当、不加雕饰的表达方式抒发内在灵魂真挚的感受。

他们也有崇拜的对象,不仅仅是音乐人,也有政治人物、商业巨头、体坛巨星或者是父亲母亲,…··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自己的偶像。

不断寻找自我,肯定自我,这一代“在路上”探索着,期待着他们的文化上升成为主流文化的一天。

既然我是那么的重要,究竟“我”是什么,“我”将来会怎么样呢?
—他们的内心,渴望着“客观的聆听者”。

只要符合社会文化发展的环境条件,支流文化将会上升为主流文化。

全社会都有根据历史的经验引导这一代青少年走上与社会发展未来方向相吻合的责任。

(四)小结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认为,基于流行音乐本身作为一种社会种种现象的载体,它与今天的特定的社会环境综合在一起,也成了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在这一代青少年中广为流传。

从这种受到他们偏爱的音乐当中,我们看到了青少年所具有的某些特点:
1.眼界更为开阔,能更快的接受新事物,更加具有探索求新的精神;
2.个人色彩浓烈,追求与众不同,在理想和现实主义中寻求平衡点;
3.希望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由于种种局限青少年还不能完全把握“先进”的方向)。

附录:
一、资料来源
《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钟子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4月北京第一版。

《深圳晚报》,2001年2月13日23版,《是一种潜在文化——社会学家谈“80年代现象”》,彭森;《在路上》,李筱妹。

二、图片来源
www.thebeatles.com
www.
三、小组成员感想
陈晓慧:“现在我们接触音乐不存在地域的界限:我们通过听音乐来寄托自己的感情,音乐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

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戴仪帆:“有得有失。

为了完成任务,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但是却同时获得了更多更为宝贵的经验。

至于说具体感觉,一句两句实在难以表达。

应该是很干心,很充实吧。


冯少燕:“过得充实,感到十分激动,突然间对自己的成功和未来充满信。

We are the best of the best!
范淑珍:“觉得自己好像好伟大。


特别鸣谢:
刘人云,宋焰,王路,我们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