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4. 地球的自转学案

合集下载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2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2
【二】新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太阳东升西落是否真的象我们看到的如此。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提问: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
小组讨பைடு நூலகம்回答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活动探究
解决问题
教师
指导
当地球旋转到图中A、B、C三个不同位置,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到结论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明白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明白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的差不多特征、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缘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张容易产生视觉的错觉图来导入新课。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解决问题
晨昏线的含义
教师评价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
恒星等天体没有
教师评价
昼夜交替是怎么样产生的?
地球自转
教师评价
拓展
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进展有没有好处?什么原因?
小组讨论
尽量给予正面评价
课后练习
【三】小结:
学生小结。
【四】作业布置。
进行组间交流
以同学互评为主
对观测者来说,正处于中午的是_____图,日出的是_____图,日落的是_____图。
同上
从地轴北端观看,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逆时针旋转
同上
从地轴南端观看,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2024年七年级科学第二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2024年七年级科学第二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2024年七年级科学第二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第二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得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

2、能够通过地球仪演示得出昼夜交替、晨昏线、地方时等地理知识。

1、运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养成地理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特征。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设悬导入法。

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诗中曾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里写错了呢?其实我们每天坐在这里读书学习其实并非“不动”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共同来探究下我们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环节二:新课教学地球仪(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自主思考,回答(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可是它究竟是怎样进行转动的呢?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旋转这个地球仪,观看两位同学是否出现错误。

实验,自主思考,回答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围绕固定轴进行旋转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同样也有一根地轴,地球也无时无刻不在绕着地轴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分为两个方向,而正确方向则是自西向东不断旋转。

手电筒及地球仪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个同学手持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关闭后再次打开,另一个同学旋转地球仪中的小地球。

小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自主思考,回答。

当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时,小地球仪被照射的一面变亮而另一面则为暗。

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阳光。

同时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正是因为它不能被阳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无答案)浙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无答案)浙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2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4.2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4.2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地球的自转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能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3、能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重点难点】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2、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

3、时差产生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先学1、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向,自转的周期是小时,也就天。

3、地球上产生昼与夜基本要素:①地球是一个不的球体;②光从遥远的太阳到达地球表面后,太阳光线几乎是平行光,使得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4、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也就不停的;地球不停地自向自转,使人们在地球上总是看到太阳是东升西落,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的时刻不同。

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而言,位置偏东的地方教位置偏西的地点(填“先”或者“后”)看到日出,因而地球上不同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

二、生生合作交流展示5、思考并回答:在现实生活中,出现24小时的昼夜交替现象,其原因是因为天在转——太阳总是东升西落,还是因为地在转-—地球不停的自转?6、我国新疆的乌鲁木齐和北京相比,哪里先看到日出?7、地球自转一周跨越多少度?每小时自转多少度?相对而言,中国北京(约116°E)位于美国纽约(约74°W)东面多少经度?在同一天里,北京较纽约约早多少小时?8、综上所学,对于世界上不同地方时间的差异(时差),我们总结如下:A、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1小时,所以经度相差1°,则地方时相差(时间)。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2地球的自转教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2地球的自转教案

问题3:什么是地球自转?
学生讨论上述问题,结合演示回答问题,教师稍加点拨
地球自转定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地球绕转的中心、方向即地球自转的定义,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自己参与拥抱地球,自己展示地球的自转并总结规律。

3、展示图片: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远程上的动态画面,使学生明确地球自转的方向,尤其是从南、北极上方来看地球自转的顺、逆方向。

形象的展示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绕转特点。

4、小结
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总结前面知识。

(1)通过该视频总结以上所学知识,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该视频过渡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5、活动二:模拟实验
要求: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这一现象。

并思考为什么产生这一现象。

6、播放图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采用情景教学法应用资源网上的幻灯片从视觉上演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这一地理现象。

7、知识点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从宏观上总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

8、火眼晶晶(习题练习)
方法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
了解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章第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章第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4、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知识背景学生在小学了解了一些地球运动的常识,初步具备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知识,但其建立的运动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的阶段。

学习需求对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较感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特征。

难点:晨昏线(圈)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情景形式探索研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地球的自转”、地球仪、白纸板、橡皮泥和火柴。

学生准备:地球仪、硬纸板、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1、提问:在小学中我们已经学过太阳和地球间的运动规律,请一个同学说说: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2、抽生回答。

(结合一册《科学》中“太阳系”的知识,说明地球是绕着太阳转。

播放课件“地球的绕日运动”,加深印象)3、提问:我们坐在平稳行驶的汽车上,专心观看窗外的景物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4、抽生回答(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但不觉得我们自己在向前移动。

)5、由此引出:地球虽然实际上是绕日运行的,但我们像坐在平稳行驶的汽车上专心观看窗外的景物时一样,会产生看上去像太阳在绕地球旋转这样一种错觉。

6、引入地球的自转:为什么每天太阳会东升西落呢?(出示地球仪)那是载着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

我们今天就研究地球的自转。

二、新课展开(一)、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1、地球的自转【师】(1)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教参附带)第一部分“地球绕地轴自转”。

(2)定义: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
2.通过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小组互助合作,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重点
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2.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
1.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2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2
(一)导入
从一张容易产生视觉的错觉图来导入新课
(二)新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太阳东升西落是否真的象我们看到的这样。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提问: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
小组讨论回答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当地球旋转到图中A、B、C三个不同位置,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
地球的自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二、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地球仪、橡皮泥、火柴、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同学互评
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与黑夜之分呢?
展示图片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解决问题
晨昏线的含义
教师评价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
恒星等天体没有
教师评价
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地球自转
教师评价
拓展
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
小组讨论
尽量给予正面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到结论
进行组间交流
以同学互评为主
对观测者来说,正处于中午的是_____图,日出的是_____图,日落的是_____图。
同上
从地轴北端观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一、进修目标:
1. 了解地球自转的观点和原理;
2. 掌握地球自转的影响和意义;
3. 能够诠释为什么地球会自转;
4. 能够描述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二、进修内容:
1. 地球自转的观点;
2. 地球自转的原理;
3. 地球自转的影响和意义;
4. 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三、进修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日出日落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原因。

2. 进修地球自转的观点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3. 分组讨论地球自转的影响和意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展示视频资料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5. 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室内容,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多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四、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地球自转的更多知识;
2. 完成一道与地球自转相关的思考题;
3. 思考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五、拓展延伸:
1. 可以观察星空,了解地球自转对星座运动的影响;
2. 可以进行实验,模拟地球自转的运动过程;
3. 可以钻研地球自转对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自转的观点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地球自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奥秘,提高他们的进修兴趣和能力。

《地球的自转》 导学案

《地球的自转》 导学案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如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

3、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二、知识梳理(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1)恒星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时间为 23 时56 分 4 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2)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时间为 24 小时,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3、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处最大,南北纬 60°处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2)周期:一个太阳日,即 24 小时。

(3)意义: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于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于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地方时(1)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2)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3)计算:东加西减。

已知某地的地方时和经度,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为: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经度差× 4 分钟/1°(东加西减)。

3、地转偏向力(1)定义: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

(2)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3)影响:对气流、洋流、河流等的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影响。

三、重点难点突破(一)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1、常规方法:根据“北逆南顺”来判断。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②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船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②学生可以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②学生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二.教学难点、重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推断以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2.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现象和地球自转之间的联系3.解决办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推断地球自转的情况;通过动画和实例演示来阐述昼夜交替现象三.教学内容安排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2.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即一天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四.教学器材转椅、小红旗、小绿旗、地球仪五.教学方法提问法、启示法、演示法六.教学过程【章节导入】旧的一天落下去了,新的一天又升起来了。

太阳飞到了半空中。

现在的时间是……①2003年十月的中国人民对天空有了更多的自豪,有了更多的期待。

10月16日凌晨,承载着中国人希望与梦想的“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

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终于变成了现实!神州五号飞船是在我国酒泉发射的。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人类发射卫星一般是在地球的什么位置吗?答案是----在赤道。

为什么不是在南、北极呢?南、北极发射不是更好吗?《发射图片》②北极熊和南极企鹅,憨态可掬,十分可爱。

可是为什么它们只呆在南北极呢?是因为我们海南岛不够美丽吗?(学生回答:是因为不够冷)那么为什么海南岛就不可能再冷一点呢,不肯给我们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呢?《北极熊、企鹅图片并配有声音》③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4.2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4.2地球的自转教案

环节4:
地球自转的证据——傅科摆
环节5:地球自转的意义
环节6:总结3分

5分

极上空所观测到的地球自
转的方向。

总结地球自转的规律。

思考:上述这些现象能否
完全证明地球在自转?
展示学生课外拓展傅科摆
作业,请学生上台演示说
明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
原因。

假如有一天地球停止了自
转会怎么样呢?对于地球
上的生物会有什么影响?
视频
回顾我们整节课从托勒密
提出的地球是静止不动
的,到现在我们认识到地
球自转如此重大的意义,
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科学的发展并不是
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
展、进步的。

学生思考回答,涉及
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上台演示说明傅
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
原因。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

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以及多方面思考问题
的能力。

通过模具,让学生介
绍给学生听,把课堂
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从惯性知识
去分析地球自转停止
可能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
保护地球的意识。

引发大家对科学史的
认识。

加深对科学的
理解。

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球的自转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教学建议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

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

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导入新课〗1.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昼夜交替的教学〗1.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

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教案

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教案

教学过分析:1.绕轴旋转问题:地轴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3.周期:23:5 形象的比喻:6二、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吗?从全球看是怎样的?从地球上任意一点看又是怎样的?提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将制作好的太阳光线板对着美国,观察此时中国与太阳光线的方位关系。

当太阳照向地球时,地球表面,大约有多大面积照不到太阳?为什么?教学3、请个别小组的几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要求层次厚度比例适当,用彩色粉笔画,并填出三层的名称(地壳、地幔、地核)。

4、学生指出并熟记各层的厚度。

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

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深度处。

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

"其中地幔按其性质差异可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可以分为内核和外核。

5、以图4-26为依据组织学生分析岩石圈、软流层在地球内部所处的位置,学生讨论,个别小组发言,然后教师小结。

岩石圈是地壳的岩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的总称。

教学过程2、引导学生看图片或录像,时间不要长,可重复播放一次,然后再学习课本,在学生读课本的同时,教师板书一幅火山构造图。

3、小组讨论,并逐一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1)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2)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

(3)危害是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弓l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

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4)全球火山主要分布为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教学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3、读课本图4-35,总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

读图4-36、4-37,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4.2 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4.2 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4.2 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4。

2 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的教学核心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学情描述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已经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但是这一结论大多基于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建立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阶段。

我们身在地球上,是无法感受地球的自转的,必须借助一些学生能够感受的实例去推到空间运动关系,需要合理的模型才能研究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如果学生接受了地球在自转这一现实,那么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教学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等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能够观察到的事实结合模型去解决验证理论知识,掌握也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整体设计思路设疑引入新课学生活动体会并接受地球自转的事实通过133页的活动验证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南北极点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晨昏线(圈),晨线、昏线思考地球自转对地球生命形成和发展的意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拓展铺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已有知识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感觉太阳在绕地球旋转。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自转教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自转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自转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地球的自转》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二节,共一个课时。

内容包括: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和晨昏线。

2.作用与地位: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在新课标中,本节课大大降低了难度。

教学中并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而主要是了解各种地理现象,并能结合事实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再讨论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只是地球自转,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①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②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地球仪等具体形象的材料来加深学生的认识,使知识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同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地理知识,学习兴趣很高,教师可以趁此机会讲授一些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分析学习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②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借助地球仪等模型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培养学生以客观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以发挥学生主动地“学”为中心,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辅以多媒体、地球仪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

七年级科学下册4.2《地球的自转》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4.2《地球的自转》教案浙教版

4.2地球的自转活动一:用手电筒照地球仪,你发现地球仪上的明暗有什么差别?分别粘在正相对经线上的两根火柴分别在亮的半球还是暗的半球?小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这就是昼夜现象.提问: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重点分析太阳和月球),你能解释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吗?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此时火柴在明暗半球的位置变化有何规律?(注意:此时可固定手电筒的照射位置)小结: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天体是没有昼夜现象的,而像地球这样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不运动也能产生昼夜现象。

而当地球自转一周时,昼与夜就会更替一次。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3.昼夜交替的周期: 24小时播放课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活动三:边观看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演示边读书图“昼半球和夜半球”,你知道如何区分晨线和昏线吗?练习: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用作图法验证当太阳光照射来时,地球一半地方处在亮的半球,另一半地方处在暗的半球.提问: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了吗?提问:根据生活经验你能告诉大家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有多长?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4.2地球的自转教学案设计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4.2地球的自转教学案设计

4.2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3)通过讨论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模拟等方法去发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模拟的方法。

(3)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教学难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但其建立的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的阶段。

人们在地球上无法感受到地球是运动的,而且中学生还不具备空间思维能力,要使中学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可以用实验模拟法。

所谓实验模拟法就是用现有器材和实验设备来演示、模拟自然现象的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地球的自转一节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很高,这一难点内容不妨借助实验模拟法来完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地球的自转”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

由于“地球的运动”在初中阶段仅作为认识要求,因此可让学生动手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太空中拍摄的地球,提出一个问题:在同一时间里,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白昼与黑夜之分(即昼夜现象),这是为什么呢?说出你的全部猜想。

学生:地球自转/太阳绕着地球转师:亚里士多德也曾经提出过地心说,后来被哥白尼推翻了。

那我们也试着当当科学家,思考下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自转的呢?学生:1.北极星附近星星的视运动照片人们拍摄出了星星的运动轨迹图,夜空中的星星似乎一直绕着某点转动,那是星星一直在转动吗?恒星离我们很远,在宇宙中的位置几乎可以认为是不动的,那是因为地球一直在自转,把自己当成参照物是不动的,感觉星星一直在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曾经想过地球是如何运转的呢?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今天我们就来进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探索这个奇奥的世界。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所以太阳似乎是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圆形,所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不息变化的。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生物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影响了植物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作息。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影响了气候和气温的变化,从而影响了生物的繁殖和生存。

四、小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周期和方向,以及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转的基础,也是我们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条件。

五、练习与思考1. 为什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2. 为什么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六、拓展延伸1. 了解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探索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季节变化的影响;3. 钻研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七、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进修,你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你觉得地球的运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希望你能继续探索这个奇奥的世界,不息进修和思考。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2. 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地球的自转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阐述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5分钟)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

2. 时间差异:地球不同地区经历昼夜的时间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作息时间、旅行等。

2. 讨论地球自转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如航海、探险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自转方向和周期。

2. 收集有关地球自转在人类历史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例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知识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作业布置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02021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2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docx

20202021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2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docx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 2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4)在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分别从北极、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3.引导学生正确记录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呢?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呢?总结归纳:缩记为----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4.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在运动?如果把照相机对着北极星附近的星空进行连续曝光照相,你就会得到一张星星绕北极星运动轨迹的照片。

5.开展演示活动: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一验证地球自转的特征。

提供演示器材:温馨提示:由于太阳离地球非常遥远,人们把照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看成平行光。

出示图片,明确问题:(1)假如站在方向标中心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图中A位置时,你看到的太阳方位是:O(2)地球旋转到图B位置时,你看到的太阳方位是3.展示与交流: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4.交流讨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就是地球自转的最直观的例子。

5.演示实验:(1)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

(2)用硬纸做一个十字方向标。

(3)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用大头针将十字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

并使方向标的方向与经意识明确演示的要求和探究的方向,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在活动中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在合作中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3)地球旋转到图C 位置时,你看到的太阳方位是 (4)太阳方位变化的原因是 6.引导学生假设思考: 自转方向图A 图B 图C 自西向东 太阳位于你的方向 东方 偏南 西方时间 早晨 正午 黄昏自东向西 太阳位于 你的方向 东方 偏南 西方时间 黄昏 正午 早晨结论: 线、纬线一致。

(4)按由西向 东方向(图示 方向)转动地 球仪,观察太 阳方位的变 化。

6.对比讨论一 一反向思维在逆向思维中加 深对地球自转方 向的认知 地球自转使我们看到太阳位置在一天中不断地发生 变化。

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所以,我们总是 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4.1 地球的自转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
3. 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重点: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
难点: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回忆:
(1)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球体。

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赤道周长约为千米。

(2)地球是太阳的一颗星(填“行星、卫星或恒星”),它是太阳系中迄今所知的惟一有行星。

2.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3.我们把地球绕地轴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

4.地球是一个、也的球体。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光只能照明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光照不到,是,这就使地球上有了之分。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所以你会感觉到太阳总是从边升起,边落下。

6.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色就更替一次,时间约为小时,由于地球的,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7.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线,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是线,从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是线。

8.下列现象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是()
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地球上有昼、夜半球;③地球仪上有经纬线;
④白天和黑夜的更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家长签名:
二、预习·疑问
星级评定
三、学习·研讨
1.活动
(1)假如你站在火柴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图中A位置时,太阳位于你的方向;B位置时,太阳位于你的方向;C位置时,太阳位于你的方向.
(2)A、B 、C 三幅图中示意正午的是图,示意早晨的是图,示意黄昏的是图。

(3)太阳方位变化的原因是。

2. 宇宙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
3.观看课件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边读课文图“昼半球和夜半球”
[ 讨论 ]:你如何区分晨线与昏线吗?
4.[思考讨论]: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星级评定
三、巩固·延伸
[课堂评价练习]
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
5.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更替
C.五带
D.极昼极夜
6.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 )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下图中,正确示意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在地球上,一天中看到的太阳运动是 ____________的。

这是由于地球载着我们不停地_____________的缘故。

9、穿过地心和南北两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做________,其北端指向__________附近。

10、地球自转时,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 __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 _________方向旋转。

11.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图中,SN这条虚线表示,段是晨线;
⑵地球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__________,
⑶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__________交替的现象。

星级评定
[课后拓展练习]
A类题:
1.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
A.太阳
B.北极星
C.地轴
D.赤道
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昼夜更替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而南
D. 自南而北
3.地球自转一周,世界上没有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可能出现在()
A.南、北寒带地区
B.南、北温带地区
C.赤道地区
D.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4.地球绕地轴自转的运动属于()
A.机械运动
B.地壳运动
C.生命运动
D.化学运动
5.想一想:如果地球的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怎样?()
A.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昼夜更替一定更慢小明的家乡
6.有关晨昏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晨昏圈与经线重合
B.晨昏圈与纬线平行
C.晨昏圈为白昼、黑夜的分界线
D.晨线东面为黑夜,西面为白昼
7. 有关地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轴北端在一定时期内始终指向北极星②地轴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③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分别称为北极点和南极点④地轴空间位置随地球运动有明显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 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
..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B.昼夜交替现象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我国乌苏里江上朝霞满天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
9.下列图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图中四地,处在晨线上的是(),处在昏线上的是(),处在深夜的是(),处在中午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11. 仔细观察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l)请在图中画出赤道的位置。

(2)请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的位置。

你画出的正面这条线是线(填“晨”或“昏”)。

(3)此时图中的A点是;B点是(填“白昼”或者“黑夜”)。

B类题:
家长签名:
星级评定
授后记:记录教师记录时间
G 34281 85E9 藩520162 4EC2 仂34727 87A7 螧 /32664 7F98 羘I38384 95F0 闰[24265 5EC9 廉25605 6405 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