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作文实验几点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作文实验的几点体会

快速作文是把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使作文写得又快又好的一种方法。所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是进行快速作文训练的根本。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掌握这些基本的写作技巧,教师必须将快速作文教学法中的创新思维与《大纲》中强调的作文教学的阶段性特点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灵活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要重基础,重指导。正如杨初春老师所说:快速作文不是最终表演,而是一个教学训练过程。这种训练过程务必致力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小学快速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以下是我们在快速作文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是达尔文说过的至理名言。快速作文更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以此来快速构段、谋篇,写作方法哪里来?语文教材中的课例乃为文之典范,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好文章,借助这些课例向学生教授写作方法与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阅读教学,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切实弄懂作者是如何表达的,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练笔巩固学到的表达方法,以备在快速作文时能信手拈来,迅速构段谋篇。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为了训练学生掌握第二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及写作技巧,在进行了充分的阅读训练之后,我围绕这一点安排了三个仿写小练笔:一是以“我的妈妈非常勤劳”为开端练习

写人;二是以“我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为开端正写一场面;三是以“这里的景色真迷人”为开端写一处景物。经过这样的反复长时间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再如,学习《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图片、录像片以《深圳的今天》为题,进行扩写练习,以训练学生作文的条理性及想象能力。诸如此类,根据不同课题的内容的特点进行各种写作基本方法与技巧训练,这些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的写作基础训练,达到了读写的完美的结合,收效较快,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是快速作文训练基础的基础。

二、重视课外辅导,功夫有课外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看课外书。”可见,从课外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快速作文训练核心是写作思维训练,而思维的广泛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正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快速作文同样功夫在课外。

1、大量阅读,勤于练笔

我们常说:知识在于积累。的确,为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学生确实应该大量阅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更是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首先要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创笔型、想象型等,还要教给学生如何选择读物。再者要保证学生一周一下午的阅读时间。一年来,学生运用多种读书

笔记的方法,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对学生的习作起到了很好的借

鉴作用。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要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每次练笔有一定的质量。”在快速作文训练过程中,不仅要紧密联系教材,依据不同课例特点做好小练笔,课外练笔更

显重要。每次练笔都以相应作文训练要求为总目标,根据学生情况,提出明确而适度的练笔目标,并根据每次作文题目,设计小练笔题目,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每周写一小练笔,提倡将生活与练笔相结合,在练笔总目标内,自由选择练笔内容、形式。同时加强交流反馈与指导修改,不断提高小练笔的质量。而每周坚持至少写两篇日记,由于日记内容与形式随意性较强,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天长日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炼中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

的写作水平,特别是表达真情实感和题材的广泛性方面,收到了良

好的效果。日记的质量提高,是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集中表现。

2、写作材料,源于生活

写作目的在于表情达意,故而生活积累更重于阅读积累。而我们的学生往往这样发问:“写什么?没什么可写的!”若从阅读积累材料中筛选一下,回想一下,这样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吗?真的没什么可写了吗?不!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到底

如何做个有心人,如何观察呢?教师要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或校内发生的事情,这方面

老师与学生有共同体验,心中比较有数,可面向全体进行大面积指

导,如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班级发生的人和事,学校新貌等等。(2)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这样一例,我感触颇深。有一个周一,一个学生兴致勃勃地带了一小包枣儿给老师吃,说是尝尝。我问:“枣儿我吃过,街上到处有卖的。”学生说:“不一样,老师,这是咱们这最好的枣……里口山的枣。”“噢,有点意思,哪儿来的?说说看”。于是,学生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星期天去奶奶家,在后院打枣的过程,听着,听着,我被那种浓浓的乡土气息深深陶醉了,我继续引导:“打枣有意思吗?”“有意思!”“高兴吗?”“高兴!”“喜欢奶奶家的枣树吗?”“喜欢!”“是的,大自然就是这么美妙,给我们甜美的果实,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喜欢大自然吗?”“喜欢!”“你知道吗,这是个写作的好题材,想把你打枣的经过及感受写出来子。通过如此多次指导,学生幡然觉醒:原来这样的事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来,怪不得老师常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观察,写作材料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外,成文之后在班上读读学生的作品,让小作者谈谈成文的过程,对学生启发非常大,可以激励学生有意识的观察生活,慢慢养成习惯。所以,由此可见,“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不是一句空话,提炼主题。学生课外的一个小笑话,经老师的点拨可能成为一个好题材;学生日记中流露出某一种思想倾向经点拨可以成为一个好题材;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的某些细节经点拨也可以成为一个好题材……这些指导看起来直接得益的只是部分学生,可是当这些情文并茂的文章在班上读了以后,加上老师适时指导、启发,有很多同学当场又说出了很新颖的题材,并跃跃欲试,大有“一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