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

合集下载

建筑环境学第章建筑外环境

建筑环境学第章建筑外环境

建筑环境学第一章:建筑外环境1. 建筑外环境的概述建筑外环境是指建筑外部的环境,包括景观、道路、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

它们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建筑的印象和建筑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影响了鼓励人们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等可持续出行方式的能力。

2. 建筑外环境的功能2.1 满足日常需求建筑外环境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例如通行、停放、休息等。

因此,它们需要考虑到人们的行为习惯和需求,保证其便利性和实用性。

2.2 塑造建筑形象建筑外环境是建筑的门面,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和对其性质的判断。

因此,在塑造建筑形象时,需要为其设计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外观。

2.3 改善环境质量建筑外环境设计也可以通过改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基本风格和舒适度。

例如,可以增加绿化率、照明等方面的设计。

2.4 鼓励可持续出行建筑外环境的设计也可以促进可持续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等。

通过在设计中融入步行和骑行道路,同时确保景观和功能,可以尽可能地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行。

3. 建筑外环境设计的要素3.1 形式美建筑外环境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前述的建筑形象塑造,同时要反映地域文化、特点等。

因此,建筑外环境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建筑的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同时突出建筑的特点与美感。

3.2 便捷性便捷性是建筑外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人们使用建筑外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快捷、方便和舒适的交通出行和日常生活所需。

因此,建筑外环境设计需要体现对行人、车辆等的需求,主要包括天然遮荫、安全性道路标记、有效的路线、智慧交通…3.3 安全性安全性是建筑外环境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素,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人们的行为和可能出现的意外。

例如,建筑外墙应该有合适的高度和使用安全的建筑材料,尽可能减少干扰行人和车辆的因素。

同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安全隐患点,例如人行道上的勾纹沟、道路反光等。

3.4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建筑外环境设计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18. 终日日影,永久日影 由于建筑的护遮挡和自遮挡,有的地方在一天中都没有日照,这种
现象成为终日日影,同样在一年中都没有日照的现象成为永久日影。
第三章:重点 1. 内扰,外扰,பைடு நூலகம்括什么
外扰: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量进入 到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如 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邻室的温度。
15. 空气湿度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16. 温湿度的关系, 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而相对湿度由于气温的日变化较大而变
化较大。
17.小区风场 (1)小区风场设计时要注意哪些东西
城市的主导风向 对污染程度不同的企业、建筑进行布局,把大量产生污染物的企业 或建筑布置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游位置 (2)小区风场形成机理 建筑物对来流风的阻碍和聚积作用 小区内太阳辐射导致各表面存在温差而产生自然对流。 (3)不当的规划设计导致的风场问题: 冬季造成热负荷增加 高风速影响人员行动 夏季自然通风不良 风速太低导致气体污染物无法有效排出
A.自然条件:市内风速,对天空长波辐射 云量:市区内云量大于郊区云量 太阳辐射:市内大气透明度较低。 下垫面的吸收和反射特性、蓄热特性,地面材料,树皮,水
体的设置 B.人为影响(人为热):交通、家电、炊事产热 空调采暖产热
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 的认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是城市热岛 产生的原因。 (4)危害:
14. 地源热泵工作原理 在制冷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使其进行 汽-液转化的循环。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蒸发将由风机盘管循环所携带 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同时再通过冷凝器内冷媒的冷凝,由 水路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最终由水路循环转移至地水、地下 水或土壤里。在室内热量不断转移至地下的过程中,通过风机盘管,以 13℃以下的冷风的形式为房间供冷。 在供暖状态下,压缩机对冷媒做功,并通过换向阀将冷媒流动方向 换向。由地下的水路循环吸收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里的热量,通过冷 凝器内冷媒的蒸发,将水路循环中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 同时再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冷凝,由风机盘管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 吸收。在地下的热量不断转移至室内的过程中,以35℃以上热风的形式 向室内供暖。

《建筑环境学》课件

《建筑环境学》课件
《建筑环境学》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建筑环境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以及其与人体健康、可持续性 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课程介绍
课程概述
学习建筑环境学的基本概 念,包括建筑生态学、室 内空气质量和噪音控制。
课程目标
掌握建筑设计中考虑人体 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关 键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
深入研究建筑能源与可持 续性、城市化与建筑规划 以及建筑与气候变化等主 题。
建筑环境与人体健康
1
室内空气质量
2
了解维护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提
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3
建筑生态学
探索绿色建筑设计,最大程度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噪音与震动控制
学习减少噪音和震动对人体健康和居 住质量的负面影响探索使用先进技术降低 建筑能耗的方法,例如 节能灯具和智能控制系 统。
2 可再生能源利用
研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 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建筑物生命周期分

评估建筑的整个生命周 期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建设、使用和拆除阶段。
城市化与建筑规划
城市化的影响
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建筑环境变 化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 响。
建筑规划原理
研究城市规划原则,包括用地 分配、建筑高度和道路布局等 方面。
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探索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推动城 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建筑与气候变化
1 气候变化影响建筑
了解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和建筑物运营的影响,如降雨量增加和气温升高。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环境学探究的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了建筑设计、环境保护、室内设计等方面,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结合建筑与环境的实际案例,对建筑环境学进行阐述。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建筑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筑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其达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保护效益。

建筑的布局、高度和类型对城市规划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一个城市的建筑物高度,种类,位置对居民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安全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此外,建筑的风水和民俗等因素也会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的安全感。

2. 建筑与环境保护建筑环境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环境保护。

建筑需要考虑到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

建筑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废弃物处理是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建筑师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建筑废物的数量。

同时,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选用环保材料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可以使用可再生的木材来代替石材,这不仅能减少消耗资源,还能减少碳排放。

3. 建筑与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建筑环境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建筑物与自然相互作用,使得景观更加美丽,增加城市的生态气息。

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对建筑外立面和周围环境的装饰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在建筑物内部的视野和外部的视野都要被充分考虑。

案例分析下面将分别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三个方面来举例说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 城市规划: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一个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

上海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集中展现了历史的建筑和现代建筑之间的融合。

从远处来看,外滩拔地而起,形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天际线。

建筑师在设计上考虑到了人性化,提高了游客的舒适度感受,教育了人们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此外,由于外滩在江边上建造,因此建筑师还要确保建筑在特定天气条件下和水位上升的情况都能够保持安全和结构稳定。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简答部分】1 建筑环境学的课程内容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组成。

*3.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的影响(地理位置):h,&一定,%上升,则B减小,太阳辐射强度减小;纬度&的影响(季节):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增大;时角h(昼夜)。

4.影响地面附近气温的因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量;地面的覆盖面;大气的对流作用。

*6.我国气候分区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由于纬度、地势和地理条件不同,气候差异悬殊。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为了满足炎热地区的通风、遮阳、隔热、寒冷地区的采暖、防冻和保温的需要。

将全国划分成五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7.我国对日照标准中的日照时间规定为:在一般民用建筑住宅中,日照标准为冬季冬至日首层住宅的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一小时。

8.内扰:主要包括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均可通过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量进入到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

9.玻璃是半透明体:玻璃对不同波长的辐射有选择性,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和波长为3微米以下的近红外线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但却能够有效地阻隔长波红外辐射,所以玻璃对辐射有一定的阻隔作用。

10.国内外常用的负荷求解法包括:稳态计算;动态计算;利用各种专用软件,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计算。

*11.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不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太阳辐射部分进入到室内后并不直接进入到空气中,而会通过长波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各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表面,提高这些表面的温度后,再通过对流换热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

*12.室内照明和散热不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因为室内照明和散热具有显著的辐射热存在,由于各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蓄热作用,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就存在着相位差和幅度差,即时间上有延迟,幅度也有衰减。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第一章绪论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气候决定建筑,建筑适应气候。

建筑的功能:在自然环境无法保证令人满意的条件下,创造一个微环境来满足居住着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活与生产过程中的需要。

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二、建筑环境学的任务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第一节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地轴的倾斜角:地轴与黄道平面的法线的交角始终保持23.5度。

赤纬: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世界时: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标准时:每个时区都按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作为该时区的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差为1小时。

真太阳时: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午时12时,地球自转15度为1小时。

时差:真太阳时与当地平均太阳时直接的差距。

时角:及太阳时角,指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真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交角。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水平面见我的交角。

太阳方位角: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太阳偏东为负,太阳偏西时为正。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

可见光的波长在0.38-0.76微米。

长波红外线所带的能量最大。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紫外线及可见光的成分越多。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红外线的成分增加。

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有利于增大室内太阳辐射量。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取决于射线在大气中行程的长度及大气层质量。

大气透明度是衡量大气透明度的标志。

大气质量反应了太阳光在大气层中通过距离的长短,取决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 筑 环 境 发 展 中 的 问 题
空调采暖的普及 使人们不再关心 建筑的性能
遍布全球的 玻璃和钢筋 盒子建筑
建 筑 能 耗 现 状
美国社会能耗比例
中国社会能耗比例
世界能耗比例
环 境 污 染
大量耗能=污染环境
H V A C 发 展 史

供暖发展史 通风发展史 空调发展史(制冷发展史)



屋顶表面温度
室外空气 温度
室内空气温度
巴格达地区 的传统建筑
气 候 与 中 国 民 居
陕北土窑洞
土窑洞借助土壤大热惯 性,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

陕西绥德 靠崖窑

中 国 四 合 院
四合院建筑冬季有效地利用了太阳 能采暖和抵御北风侵袭,屋顶设计 避免了夏季室内过热。

蒙古包
草 原 建 筑
用木料、毛毡建造,造型 独特,可抵御沙暴和雨雪 侵袭,冬暖夏凉 。

John Gorrie在1842年以压缩技术制造出冰 块,并使用作冷冻空气以吹向患疟疾和黄 热病的病人。为了拯救一些的渔民的生命 而作的一次尝试,却改变了全世界人民的 生活方式。 Leonardo Da Vinci 在大约1500年制造了一 台水动风扇用于他妻子闺房的通风; Dr. William Cullen在1775年发明了一台用 于冷冻水的机器; Jacrb Perkins 在1834年取得了一台制冷机 的专利权;

概 述

采暖在很早的时候,用烧火来御寒,以此来加 热室内的空气。但这只局限于室内空气温度的 改变,只是对室内空气温度这单一参数的调控。 通风从古代的手摇扇手动通风发展到了机械通 风,这也给空气调节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 条件,而后通风从机械通风到多元通风,进而 又开始自然通风在建筑的中的利用,近年来置 换通风的研究及发展同样伴随着空气调节的进 步。 冷热源方面,制冷起先是用于对食物的储藏和 保存,逐渐发展到了工业上的采用。在19世纪,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锅炉的产生及在西欧的 发展与运用,给空气调节工程提供了热源和动 力。

《建筑环境学》课件

《建筑环境学》课件
来建筑环境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
提高公众对建筑环境学的认识与参与
要点一
重要性
要点二
措施
建筑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公众对建筑 环境学的认识与参与,有助于推动建筑环境设计的科学化 和民主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建筑环境学 的认识;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建筑环境设计和评价,发挥 社会监督作用,推动建筑环境设计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详细描述
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空间布局、 采光、通风等因素,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公共建筑的建筑环境学应用 还需要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居住建筑的建筑环境学应用
总结词
居住建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建筑环境学应用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发展
现代建筑环境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 、智能化、绿色化,未来将更加注重 生态、健康、智能等方面的研究与应 用。
02
建筑环境学的核心概念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建筑环境与人类健康
建筑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建筑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空气质量、 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 状态都有显著影响。
06
案例研究与展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国内外优秀建筑环境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优秀案例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上海中心大厦、 苏州博物馆等。这些案例在建筑环境设计方 面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建筑与 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设计、规划和管理来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学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建筑设计与环境影响:研究建筑设计对人体舒适度、室内空气质量、自然光照、采光和通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建筑物能源效率:研究如何通过建筑材料选择、外墙构造、建筑设备等方面的优化,使建筑物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如何在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各个阶段考虑可持续性,包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以实现长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

4. 城市规划与建筑环境: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来提供良好的建筑环境,满足人们的需求,改善城市生活质量。

5. 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如何应用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来优化建筑环境,提升建筑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环境学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和应用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知识,创造健康、舒适、可持续的建筑环境,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建筑环境学的认识

对建筑环境学的认识

对建筑环境学的认识
建筑环境学是研究建筑环境的孕育和发展机理、建筑环境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建筑环境的维护和改善技术等方面的学科。

建筑环境学涉及到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它关注的是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

建筑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形态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方面,同时也涉及到气候、地理位置、人类活动等外部因素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建筑环境的健康性和舒适性与室内空气质量、采光、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合理设计和维护非常重要。

另外,建筑环境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火灾安全、水电气安全等多个方面。

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建筑环境学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建筑环境学在推动建筑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总之,建筑环境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于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人们的居住生活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 1 -。

建筑环境学_绪论

建筑环境学_绪论

建筑环境学_绪论概述建筑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建筑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创造人类更适宜的生活环境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建筑环境学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物力学、建筑节能、建筑物理、环境科学与技术等诸多学科领域。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建筑设计和建造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建筑环境学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而发展起来的。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室内氛围、热环境、采光、声学、通风、安全等多个方面。

建筑环境学的研究成果也为环保和能源节约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历史建筑环境学在20世纪初期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生活环境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多的环保和节能需求,建筑环境学开始迅速发展。

建筑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其理论和技术手段也日益成熟。

建筑环境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并逐渐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和建造项目中。

例如,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消除了许多浪费和污染因素,使得现代建筑物更加节约能源和环保。

同时,建筑物理学的发展也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加科学可行的设计理念,包括热力学、光学、声学和空气流动等领域。

研究内容建筑环境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建筑环境学的基础,建筑设计要考虑建筑物在其环境中的感知,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噪声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人类行为和社会需求等各种细节问题。

建筑物力学建筑物力学是研究建筑物在承载、变形、稳定和安全等方面的力学性质,了解建筑物在受到风、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下的反应。

建筑节能随着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建筑节能成为了建筑环境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建筑节能是指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和碳排放等。

建筑物理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物理现象的科学,对热、光、声、空气流动、辐射等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一1.建筑物能满足的人的基本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二1.与建筑环境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要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等。

2.经度:就是本初子午线所在的平面与某地子午线所在平面的夹角。

3.纬度(ψ):是地球表面某地的本地法线(地平面的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是在本地子午线上度量的。

4.赤纬(δ):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或赤纬角)。

5.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为1小时。

所谓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度为一小时。

6.时差:真太阳时与当地平均太阳时的差值称为时差。

7.真太阳时T 计算:6015e L L T T m m +-±=,其中e 为时差。

8.太阳时角:若将真太阳时用角度表示时,则称太阳时角,简称时角h 。

9.太阳位置常用两个角度来表示,即太阳高度角β和太阳方位角A 。

太阳高度角β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A 为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10.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三:赤纬(δ),它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时角(h ),它表明时间的变化;地理纬度(δ),它表明观察点所在的位置。

11.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它是指1㎡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为W/㎡。

1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部分,称为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

1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取决于射线在大气中行程的长短及大气层质量。

14.令()a I I P L -==ex p 0,称作大气透明度,它是衡量大气透明度的标志,P 越接近1,大气月清澈。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结构、设备三个主要专业在房
屋设计中的作用
1. 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并 实现对建筑的艺术描绘,具有亲和性——功能性、 美观性(建筑专业)
2. 满足建筑承载、免遭因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 自然灾害或认为的侵害——安全性(结构专业)
3. 实现建筑功能所需的室内环境的健康、舒适性要 求——舒适性、工艺性(本专业)
墙厚340-450mm,屋面厚度460mm,利用土坯热 惯性。室外日夜温差24℃,室内不到 6℃。
屋顶表面温度
室外空气温度
室内空气温度
1- 18
1.3.2 不同地区的建筑热环境 湿热地区——干栏建筑:吊脚楼/鼓楼
干栏建筑一般处于亚热带, 多雨潮湿,加之树林茂密, 豺狼虎豹野猪经常出没其间
一般为三层。楼板以下为 “地层”,顶棚以上为楼 层,中间层为居住层。就 其功能而言,地层一般为 牲畜圈及杂物间,也有将 厨房及碓房设置在此间的。 楼层主要是贮藏层。
建筑的功能
生物实验室、制药厂、集成电路车间等 纺织厂、航天实验室、人工气候室等
二者兼而有之
各种有人员的生产场所
手术室、体育赛场、舞台等
1- 7
1.2 建筑环境学的作用与地位
1.2.2 建筑环境学在建筑领域中的作用与地位
绘画·雕刻 造型·艺术
历史 园林 城市规划
房屋建筑设
计过程所需的 学科构成
室内布置
外观
用干雪沏成,厚度500mm的墙体可以 提供较好的保温性能。当室外平均温度 -30℃时可维持室内-5℃以上。 1- 15
1.3 建筑环境发展过程与病态建筑综合症
1.3.1 人类早期的居住方式
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的雪屋
将兽皮衬在雪屋内表面,通过鲸油灯采暖,可使室内温 度达到15℃

建筑环境学 pdf

建筑环境学 pdf

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学是一门研究建筑内外空间环境的学科,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劳动卫生学、城市气象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它旨在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室内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建筑环境学的定义、内容、方法、发展趋势和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建筑环境学的定义建筑环境学是一门研究建筑内外空间环境的学科,旨在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室内外环境。

它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劳动卫生学、城市气象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建筑环境学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人类生活、工作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建筑环境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二、建筑环境学的内容1.建筑外环境:研究建筑周围的气候、地理、生态、景观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

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温度、湿度、风、降水等气象参数,以及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等。

2.室内空气环境:研究室内空气质量、气流组织、温湿度等参数,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舒适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

包括空气污染物、通风与空调、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等。

3.建筑热湿环境:研究建筑内外热湿传递、温度分布、湿度控制等,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舒适和能源消耗的影响。

包括建筑保温、隔热、供暖、制冷等。

4.建筑声环境:研究建筑内外声波传播、噪声控制、音质设计等,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舒适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包括吸声、隔声、降噪、音质设计等。

5.建筑光环境:研究建筑内外光线分布、照明设计、视觉舒适性等,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舒适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包括天然采光、人工照明、光污染控制等。

6.建筑环境的综合控制与评价:研究建筑内外环境的综合调控技术,以及建筑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包括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建筑环境评价等。

03-建筑环境学

03-建筑环境学

4.空气平均流速 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是影响人体的对流散热 和水分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之一。 气流速度大时,人体的对流蒸发散热增强,亦 即加剧了空气对人体的冷却作用。我国对室 内空气平均流速的计算值为:夏季≤0.3m/s, 冬季≤ 0.2m/s。
5.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其他表面的温度 周围物体表面温度的高低,决定了人体辐射 散热的强度。 在同样的室内空气参数条件下 ,如果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高,人体会增加 热感;内表面的温度低,则会增加冷感。 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对建筑围护 结构内表面温度的要求是:冬季要保证内表面 最低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即保证 内表面不结露;夏季要保证内表面最高温度不 高于室外空气计算最高温度。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的大小取决于 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亦即地理、纬度、 季节、昼夜等),即与太阳射线对地面的高度 角和它通过大气层的路程等因素有关,此外, 还与大气透明度有关。

2.建筑物各表面所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 直射辐射(见图3-6)
图3-6 太阳射线与建筑物 表面间
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强度
气温季节性变化也呈周期性。全国各地的最 热月份一般在7~8月,最冷月份在1月。图3-10给出 了北京、西安、上海三个地区10年(1961~1970)的 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三)室外空气湿度的变化
空气的相对湿度取决于空气干球温度和含湿量,如 果空气的含湿量保持不变,干球温度增高,则相对湿度变 小,干球温度降低,则相对湿度加大。 就一昼夜内的大气而论,含湿量变化不大(可看作定 值),而大气的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正好与干球温度的变化 规律相反,即中午相对湿度低,早晚相对湿度高。 综上所述,在太阳辐射强度与室外气候的周期综合作 用下,对建筑环境产生必然的影响。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本书包括: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通风与气流组织,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

第一章,绪论:1.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能耗。

2,环境污染。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与建筑环境密切有关系的外部环境要素: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

2,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3,消光系数:a=kL值称为大气消光系数,L是当太阳位于天顶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行程,而K相当于单位厚度大气层的消光系数。

4,大气透明度:书13页。

5,大气层质量:书13页。

6,建筑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大气压力,风,空气温湿度,地温,有效天空温度,降水等,都是由太阳辐射以及地球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

7,风;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

两个特征:风向(风吹来的地平方向),风速。

8,室外气温: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9,影响地面附近气温的因素主要有;1.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它起着决定的作用,2.地面的覆盖面,3.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10,日较差: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日较差。

11,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叫做气温的年较差。

12,灀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灀洞”。

13,天空有效温度:14,结霜,结露的原因:天气越晴朗,夜间有效天空温度就越低,所以,夜间室外物体朝向天空的表面会向天空辐射散热,这就是为什么清晨室外一些朝上的表面,如地面,植物叶片等会结霜,结露的原因的原因。

15,影响地层温度波衰减和延迟的主要因素:地层材料的导温系数,深度和波动周期。

同一地层深度处导温系数越大,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小,延迟时间越短,导温系数越小,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大,延迟时间越长;深度越大,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大,延迟时间越长;波动周期越大,统一地层深度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小,延迟时间越长。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病态建筑内主要四大污染源:
(1)物理污染:主要指空气中的粉尘、油烟、悬 浮微粒等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2)放射性污染:普通建材中的花岗岩、大理石、 页岩、硅等 (3)化学污染:主要有:甲醛、二甲苯、氨气、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4)生物污染:包括:霉菌、细菌、尘螨、病毒、 生物皮屑等等。
风水是什么?
玄学:
– 前人的经验+神秘主义 迷信 – 原因: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分析手段
科学:
– 环境因素影响人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 – 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手段
关于风水(堪舆)的一些说法
以八卦五行、河图洛书等易学文化为基础; 注意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 “背山、面水、向阳”为最佳方位,宅院地势应 适当前低后高,“水口”、“气口”方位要重 视…… 认为不好的住宅物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有影响,导 致影响人的命运; 涉及环境心理学、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 划学、建筑学等; 对自然现象解释不清的地方,陷入巫术,如消除 不利因素的“符镇法”。光、电、磁等波动均称 之为“气”,且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湿热地区的 中国民居
云南干阑竹楼:防雨, 防湿和防热。
湿热地区——干栏建筑:吊脚楼/鼓楼
一般为三层。楼板以下为 “地层”,顶棚以上为楼 层,中间层为居住层。就 其功能而言,地层一般为 牲畜圈及杂物间,也有将 厨房及碓房设置在此间的。 楼层主要是贮藏层。
湿热地区——干栏建筑:吊脚楼/鼓楼/土掌房
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的雪屋
将兽皮衬在雪屋内表面,通过鲸油灯采暖, 可使室内温度达到15℃
年较差30.5℃
月份
埃及的民居:干热地区建筑
干热地区——吐鲁番地区的半地窑式

建筑环境学-考点总结

建筑环境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思考题1.建筑内外空间环境包括那些,每个部分主要研究什么?(1)建筑外环境:研究影响建筑室内环境的自然气象环境(2)室内空气环境:研究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3)建筑热湿环境:形成热湿环境的物理因素及其变化规律(4)建筑声环境:主要研究控制环境噪声和振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5)建筑光环境:研究室内天然光特性,影响因素,评价方法,设计基础2.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以及室内环境的关联室内环境∈建筑环境∈城市环境∈自然环境3.建筑环境学的定义建筑环境学是指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学科.4.建筑环境学设计目标的演绎过程掩蔽所→舒适建筑→节能建筑→健康建筑→绿色建筑重点病态建筑综合症(SBS):(1)定义:它是指由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环境,室内声环境和室内光环境等的恶化而引起的人体病态症状。

(2)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定义的病态建筑综合征;另一类是由于空调环境的“稳定性”引起,对象时长期滞留于空调环境的人员.第二章思考题1.赤纬,太阳高度角β,太阳方位角γ的定义。

(1)赤纬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2)太阳高度角β是地球表面上某点和太阳的连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3)太阳方位角γ是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南向的夹角2.太阳辐射的组成直射辐射:太阳直接到达地面的部分散射辐射:经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它的射线来自各个方向(大气长波辐射)3.利用日照和避免日照的建筑物有哪些利用日照:病房,疗养院,幼儿活动室和农业用的日光室等避免日照:展览室,阅览室,绘图室,精密仪器车间,某些化工车间,药品车间等4.日照间距,日照面积设计规定值日照间距:Do=(Ho-H1)cotβcosγDo——日照间距Ho—-前栋建筑物计算高度H1—-计算点m的高度,一般取后栋建筑底层窗台高度β—-太阳高度角γ—-后栋建筑物墙面法线与太阳方位所夹的夹角()A-—太阳方位角,—-墙面方位角日照面积0。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风 机 地 下 室 风 机
地 下 室 排 风 管
中庭通风
建筑光环境是建筑环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组成部分。 优良的光环境,能充分发挥人的视觉功效,使人轻松、 安全、有效地完成视觉作业,同时又在视觉和心理上感到舒 适满意,而且极大的降低照明能耗。 明志楼作为集教学、办公和实验为一体的综合 大楼,优良的采光表更是极其重要。
建筑环境学主要包括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
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 和光环境七部分组成。
建筑物满足的要求
安 功 全 舒 能 性 美 适 性 观 性 性
明志楼的设计满足功能性
从室外气候看,成都地区一年中风 向主要以东北rth Online卫星地图上看, 明理楼、图书馆自然通风口朝向和明 志楼完全一样。
塑 钢 窗
明志楼吸声
为保证适宜的学习和办公环境,明志楼的装饰和结构设计 中体现了良好的声学性能。 多 孔 吸 专 声 材 料
薄 板 共 振 吸 声 结 构
共 振 吸 声 结 构
建筑群内风场的形成取决于建筑的布局。 建筑物的遮挡作用,会造成夏季建筑的自然 通风不良。 建筑布局尽可能保证后排建筑的自然通风。
明志楼人员密集,要保证适宜的室内空气 环境质量就需要合理的通风气流组织来营造。 室内空气环境的营造方法: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散 流 器 排 地下室排风口 风 管 地下室通风口
优良的采光是明志楼功能性的重要体现。
楼梯间采光
窗户采光
天 窗
地下室采光
中空玻璃:具有保温、隔热、隔声性能以及防结雾。
3mm单玻璃传热系数为5.8W/(m²· ℃) 双玻铝塑窗,空气层12.7mm传热系数 为3.0 W/(m²·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热传导和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得热前者是考虑在内外扰动以及整个房间所有围护结构相互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实际传热量后者是把一堵墙体割裂开来,仅考虑在内外扰动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传热量目的在于把房间每一堵墙体的得热求出来,然后进行叠加,以求得通过整个房间围护结构的总得热量。

是一些简化手工工程算法的需要。

2各种得热进入空气的途径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得热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间上存在延迟。

3、得热与冷负荷的关系冷负荷与得热有关,但不一定相等决定因素:1、空调形式送风:负荷=对流部分辐射:负荷=对流部分+辐射部分热源特性:对流与辐射的比例是多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蓄热能力如何?如果内表面完全绝热呢?房间的构造(角系数)注意:辐射的存在是延迟和衰减的根源!4、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人们常说的太阳下的“体感温度”是什么?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高反射率镜面外墙和红砖外墙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否相同?请试算一下盛夏太阳下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多少?5、两种积分变换法总结谐波反应法的简化算法与冷负荷系数法形式一致。

为了便于手工计算,均把内外扰通过一个板壁形成的冷负荷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孤立的过程处理,不考虑与其它墙面和热源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得热和冷负荷之间的区别,对辐射的影响作了很多简化。

如果房间与简化假定相差较远,则结果的误差较大,如内表面温度差别大、房间形状不规则、室内空气控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等。

6、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环境空气温度:对流换热环境表面温度:辐射换热水蒸汽分压力(空气湿度):对流质交换高温环境:增加热感低温环境:增加冷感!风速:对流热交换和对流质交换吹风感:Draught,冷感和对皮肤的压力冲击服装热阻:影响所有换热式7、热舒适方程与PMV指标特点总结舒适程度由对热中性的偏移程度确定,与偏移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与人体原有的热状态无关,与人体热状态的变化无关。

只适用于稳态热环境。

PMV的计算是完全客观的,但指标的含义却是由主观感觉统计确定的。

是把主观感觉与客观物理条件联系的好办法。

8、气流分布与室内环境的关系气流组织包含的内容:风速分布(风速场或流场)温度分布(温度场)湿度分布(湿度场)污染物浓度分布(污染物浓度场,IAQ)总新风量满足要求,是否意味着IAQ一定满足要求?向室内引入的新风是否都进入了呼吸区?室内空气更新的快慢如何?室内污染物被转移出去的速度如何?室内空气参数分布是否满足要求?9、气流分布(气流组织)评价的方法通风气流组织评价的三类参数描述送风有效性的参数,主要反映送风能否有效到达考察区域以及到达该区域的空气新鲜程度,如:空气龄、换气效率、送风可及性描述污染物排除有效性的参数,主要反映污染物到达考察区域的程度以及到达该区域所需要的时间,如:污染物含量和排空时间、排污效率与余热排除效率、污染物年龄、污染源可及性与热舒适关系密切的有关参数,如:不均匀系数、空气扩散性能指标(ADPI)10、声环境控制的意义保证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艺过程要求11、舒适光环境评价适当的照度水平、照度标准与照度分布、舒适的亮度分布、适合的亮度对比很重要、适宜的显色性与色温、影响对物体颜色的判别和人的心理感觉、无眩光干扰12、天然采光特点:光效高:104 lm /W、视觉效果好,不易导致视觉疲劳健康,连续的单峰值光谱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难度大,受光气候条件和建筑设计制约采光与遮阳有矛盾人工照明特点:不受光气候影响不受建筑设计影响控制方便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增加夏天空调负荷13、天然采光控制:节能舒适仅靠门窗天然采光的局限天然采光受建筑设计制约过强的光照导致不舒适控制天然采光的方法:百页控制、光电玻璃控制、反射镜控制、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联合控制“建筑环境学”复习题1、建筑物一般应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2、建筑环境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对建筑密切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哪些?什么是太阳常数?其值大约为多少?5、简述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高度角、朝向之间的关系。

6、落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由哪几部分组成?7、什么是空气温度?它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8、为什么夏天中午人们在室外感觉到的温度比天气预报的空气温度高?请示意画出全天24小时空气相对湿度与空气温度的变化关系。

10、风的成因有哪些?11、描述风的两个主要参数是什么?(风向与风力)12、简述建筑小区风场形成的机理。

解释城市热岛现象形成的原因。

14、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为什么?15、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16、为什么室内空气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7、简述空气污染客观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及优缺点。

19、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20、室内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写出三种气体污染物。

21、如何控制室内污染物,以减轻室内的空气污染?22、建筑热湿环境是如何形成的?23、简述围护结构热过程的主要特点。

27、人们常说的太阳下的“体感温度”是什么?28、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9、高反射率镜面外墙和红砖外墙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否相同?为什么?30、请试算一下盛夏太阳下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多少?31、简述通过非透明围护结构的热传导过程。

32、简述各种得热进入空气的途径。

33、简述得热量与冷负荷之间的关系。

34、为什么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工况,用稳态传热方法计算热负荷,而夏季空调工况则用非稳态传热方法计算冷负荷?35、常用计算冷负荷的方法有哪两种?它们各自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求解方法是怎样的?36.决定室内通风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7、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为什么?38、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39、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40、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41、围护结构内表面上的长波辐射对负荷有何影响?42、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有哪些?43、影响热舒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4、试写出人体热舒适方程的物理解释。

45、PMV和PPD是指什么?46、人的代谢率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人体的发热量和出汗率是否随环境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47、试说明照度的定义、单位和性质。

48、舒适光环境包括哪几方面?49、天然采光有哪些特点及局限?怎样控制天然采光??50、控制噪声的措施有哪些?51. 室外空气中CO2的浓度大约为多少?我国室内空气卫生标准规定的允许CO2 浓度为多少?52. CO2对人体有没有危害?为什么常用CO2浓度作为测定IAQ 的指标?53、全面通风稳定状态的关系式为:试说明上式各符号的物理意义;在室内允许污染物浓度一定时,如何减小通风量?54、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55、简述消声器原理及其种类。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绪论1.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并对此作出科学评价,为营造一个舒、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有等解决问题是:①如何解决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②如何解决“建筑病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 – “SBS”)的问题。

2.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环境与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即包含了建筑、传热、声、光、材料及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

基于建筑环境学内容的多样性,相对独立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们是从各个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研究,研究室内各种微气候环境所形成的机理及其与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相互间的关系。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1.与太阳的光辐射,气温、湿度,风和降水等因素有关。

2C C MG -=2.以太阳通过某地区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为平均太阳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作为世界标准时(世界时);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标准(称为北京时间)。

3.相对位置可用纬度,太阳赤纬d,时角h,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A表示,其中前三个参数、d、h是直接影响和A的因素,因为是表明观察点所在位置,d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h是表明时间的变化。

当太阳离地球最远时,太阳光是垂直于直射地面的,具有很高的辐射强度,所以最热而形成了夏至,当太阳距地球最近时,太阳光是斜射地球表面的,其辐射强度很弱,因此最寒冷导致了冬至。

4.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

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

5.民用住宅要求冬至日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1h,日照时间与建筑物的配置,外型、高度和朝向均有关,对建筑物,正方形长方形结构简单,最大优点是都没有永久阴影和自身阴影,而且各朝向上冬季的阴影区范围都不大,能保证周围场地有良好的日照。

L形建筑会出现终日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情况。

而凹形建筑虽然南北方向和东西场地没有永久阴影区,但在各朝向上转角部分的连接方向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自身阴影遮蔽情况……6.日照中的紫外线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尤其是波长在0.25~0.295范围内杀菌作用更为明显,波长在0.29~0.32的紫外线还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且维生素D能帮助人们的骨骼生长。

另一方面,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也会危及人类的健康在0.32以上的高密度紫处线,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因这种波长紫外线能吸收大量的臭氧,导致臭氧层浓度降低造成紫外线辐射增强,对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都有不同程度危害。

7.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它主要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波长在3~120)而升温,而直接接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的。

影响的主要因素有: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它取决定性作用;②地面覆盖的影响(如草地、森林、沙漠和河流及地形的变化);③大气对流的强弱快慢的影响。

8.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日较差”;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称为气温的“年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