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苷酶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α-葡萄糖苷酶酶活定义

α-葡萄糖苷酶酶活定义

α-葡萄糖苷酶酶活定义葡萄糖是一种常见的单糖,它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能量供应和代谢调节作用。

而α-葡萄糖苷酶则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酶,它在糖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是一种能够水解α-葡萄糖苷键的酶类。

它主要存在于许多生物体中,包括人类、动物和微生物等。

α-葡萄糖苷酶能够将α-葡萄糖苷与水分子作用,将其水解为葡萄糖和其他成分。

α-葡萄糖苷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它参与了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过程。

当我们食用含有淀粉和糖类的食物时,α-葡萄糖苷酶能够水解食物中的α-葡萄糖苷键,将其分解为葡萄糖,从而提供能量给身体使用。

α-葡萄糖苷酶还参与了糖的代谢调节过程。

在体内,糖的代谢过程需要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会促使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减少葡萄糖的合成和释放,维持血糖水平的平衡。

α-葡萄糖苷酶还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研究发现,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可以减缓食物中糖类的吸收和降低血糖浓度,从而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对于研究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方法,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测定酶的催化反应速率来评估其活性。

在实验中,可以选择合适的底物,如pNPG(对硝基苯基-α-D-葡萄糖苷)或PNPG(对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并测定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生成产物的数量,从而计算出酶的活性。

还可以利用荧光标记等技术来研究α-葡萄糖苷酶的酶活。

例如,可以将底物与荧光染料结合,当底物被酶水解时,荧光信号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评估酶的活性。

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理解α-葡萄糖苷酶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对于某些产业,如食品加工、酿酒和乳制品生产等,了解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a-糖苷酶作用机制

a-糖苷酶作用机制

a-糖苷酶作用机制1.引言1.1 概述糖苷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起着关键的催化作用。

它们能够催化糖苷化合物的水解反应,将糖基从底物中剥离出来,从而发挥多种生理功能。

这些功能包括细胞信号传导、能量供应以及分解食物中的多糖类化合物等。

糖苷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如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等。

它们在不同生物体中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差异,但都遵循一定的作用机制。

糖苷酶主要通过两种基本机制来催化底物的水解反应。

首先是酰基转移机制,其中糖苷酶通过将一个酰基由底物转移到水分子上,从而形成糖和一个羟基的临时中间体。

然后,这个临时中间体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糖和自由的底物。

另一个常见的机制是酸碱催化机制。

通过在催化过程中提供一个酸性或碱性的催化剂,糖苷酶能够降低底物的活化能,从而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

糖苷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内多种生物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揭示糖苷酶催化的具体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并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

近年来,糖苷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进一步揭示生物体内底物水解反应的详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总之,糖苷酶作为一类重要的酶类,通过催化糖苷化合物的水解反应,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我们对糖苷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生物体内多种生物过程的理解,还为新药物的探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和探讨了糖苷酶的作用机制。

文章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引言部分将对糖苷酶的概念和定义进行介绍,同时概述本文的研究目的。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糖苷酶的基本作用机制。

首先,将详细阐述糖苷酶的定义和分类,使读者对糖苷酶有更全面的了解。

然后,将重点介绍糖苷酶的基本作用机制。

这包括糖苷酶与底物的结合、底物的降解过程以及触发和催化底物反应的关键步骤等。

通过对糖苷酶作用机制的详细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糖苷酶的功能和作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α2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厦门市第一医院(361003) 张文婷 综述 方青枝 审校【中图分类号】R977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600(2009)022*******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高血糖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或二者共同存在而引起。

世界上,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17亿,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1]。

临床上,根据糖尿病发病机制不同,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我国以2型居多。

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主要分为:(1)胰岛素及类似物:如赖脯胰岛素等;(2)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酰脲类;(3)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类衍生物;(4)α2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

本文就α2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α2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α2葡萄糖苷酶主要由唾液和胰液中α2淀粉酶及小肠刷状缘上皮细胞上的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α2临界糊精酶、蔗糖酶和乳糖酶等组成。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先经α2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麦芽三糖、异麦芽糖和α2临界糊精等,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短,所以该过程主要在小肠内进行。

而后,寡糖经小肠刷状缘上皮细胞上各种酶的作用生成葡萄糖及其他单糖,经小肠黏膜细胞吸收而被机体利用。

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或二者的共同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肌肉和脂肪等组织细胞及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同时,肝糖输出增多导致高血糖。

由于血糖水平超过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能力,部分血糖随尿排出而形成糖尿病。

因此,可以通过降低α2葡萄糖苷酶活性,限制或延缓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内分解,达到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2]。

α2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结构类似寡糖,能够在寡糖与α2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位点和α2葡萄糖苷酶竞争性结合,抑制酶的活性,减少寡糖分解,从而延缓肠道对单糖特别是葡萄糖吸收,避免了餐后可能发生的血糖过高。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引言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常用的降血糖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降血糖方面的实验研究。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它能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葡萄糖在肝脏的合成和释放。

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肪组织对脂肪的合成,并促进脂肪酸在肝脏和肌肉中的氧化,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为了研究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手段:1.动物实验:选取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注射胰岛素后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可以通过采血分析或埋入连续监测血糖的传感器来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

控制组使用安慰剂或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实验。

2.体外细胞实验:培养胰岛细胞或其他胰岛细胞系,如MIN6细胞,通过加入胰岛素后观察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变化,进而推测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机制。

通过以上实验手段,可以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口服降糖药是指通过口腔给药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

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及其作用机制: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

2.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还可以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3.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伊格列奈等,能够抑制肠道中α-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葡萄糖的释放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以上口服降糖药物均已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其降血糖作用,但由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不同,在应用时仍需谨慎。

抗体药物N-糖表征及质量研究策略探讨

抗体药物N-糖表征及质量研究策略探讨

Pharmacy Information 药物资讯, 2021, 10(3), 85-91Published Online May 2021 in Hans. /journal/pihttps:///10.12677/pi.2021.103012抗体药物N-糖表征及质量研究策略探讨居雪玲1,2,夏晗雪2,周于人2,季昌明2,邢莹莹1*,徐意人2*1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收稿日期:2021年4月11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6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13日摘要糖基化修饰是抗体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CQAs)之一。

在现代抗体工业中,调节和控制糖基化修饰对抗体的药代动力学(PK),活性及免疫原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蛋白质众多翻译后修饰中最为复杂且重要的修饰之一,N-糖的表征和质量控制往往充满挑战。

早期研发时,为创新型药物制定高效的N-糖分析策略和为生物类似药制定与原研药的N-糖相似性判定标准是关键的;工业生产时,证明工艺条件变更前后的N-糖质量可比是必要的。

本文综述了抗体药物N-糖基化修饰在不同水平上的表征方法,并结合相关法规,对创新型药物和生物类似药在研发阶段和工业生产阶段的N-糖质量研究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抗体药物,糖基化修饰,分析策略,质量研究Discussion on Characterization andQuality Control Strategies of AntibodyN-GlycosylationXueling Ju1,2, Hanxue Xia2, Yuren Zhou2, Changming Ji2, Yingying Xing1*, Yiren Xu2*1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2WuXi Biologics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Received: Apr. 11th, 2021; accepted: May 6th, 2021; published: May 13th, 2021*通讯作者。

木聚糖酶生产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木聚糖酶生产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木聚糖酶生产及酶学性质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木聚糖酶是一类能够水解木聚糖及其相关多糖的酶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体内。

由于其在生物质转化、食品加工、饲料工业以及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木聚糖酶的研究与生产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木聚糖酶的生产方法、纯化技术以及酶学性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木聚糖酶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木聚糖酶的生产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这包括从天然来源中提取木聚糖酶,以及通过微生物发酵、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生产木聚糖酶。

在此基础上,还将探讨不同生产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影响木聚糖酶产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关注木聚糖酶的纯化技术。

纯化是获得高质量、高活性木聚糖酶的关键步骤,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纯化方法,如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并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本文将重点研究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这包括木聚糖酶的分子量、最适pH值、最适温度、动力学参数等基本性质,以及酶的稳定性、抑制剂和激活剂等影响因素。

通过对这些酶学性质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木聚糖酶的作用机制和催化性能,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木聚糖酶的生产及酶学性质,为木聚糖酶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木聚糖酶的生产方法木聚糖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其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基因工程法。

其中,微生物发酵法因其产量高、成本低、条件温和且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成为目前木聚糖酶生产的主要方法。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木聚糖酶主要利用能够产生木聚糖酶的微生物,如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发酵条件和菌种选育等手段,提高木聚糖酶的产量和活性。

目前,黑曲霉、米曲霉和里氏木霉等真菌是木聚糖酶的主要生产菌种。

在发酵过程中,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营养成分对木聚糖酶的产量和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碳源包括木聚糖、葡萄糖、果糖等,氮源则包括蛋白胨、酵母粉、豆饼粉等。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酶条件的选择史庚林(河西学院张掖 734000)摘要:采用摇床液体发酵试验, 对18 个菌株产纤维素酶进行滤纸酶活性、CMC 酶活性、B2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筛选出1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C真3) , 并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该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

结果表明, 最佳组合条件是液体发酵时间7 d, 摇床培养温度30 ℃, 起始粗酶发酵培养基pH 值5. 5。

关键词:纤维素酶分离筛选引言: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质,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分,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1906 年Seillieve 在蜗牛的消化液中发现了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之后[1] , 人们开始对纤维素酶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其中以纤维素转化成糖作为主要目标。

20 世纪70 年代, 美国、日本、西德等发达国家已工业化生产纤维素酶制剂, 它可将丰富的纤维资源转化为再生资源, 解决能源、饲料和食品供应的不足。

我国20 世纪70 年代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并在酒精、白酒、酱油等行业进行实质性的应用.自然界中能够降解和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繁多, 包括真菌、放线菌、部分酵母菌等[2]。

本文通过摇瓶产酶培养的方法, 从18个土壤或香菇栽培而污染的菌筒中分离获得的菌株中筛选出1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 并确定其产酶的优化条件, 以便为这一菌株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 1 菌种从土壤或栽培香菇的烂筒中分离了18 株菌株: C真3、C放1、J1、E细2、S4、H真6、E细3白、J1白、K真2、I2、E细1、B放1、C真11、土木、C放2、N真1、E细3、M细4, 均由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提供; 以康氏木霉13032(T richod erma koninig ii) 为对照菌株。

1. 2 培养基的制作1. 2. 1斜面菌种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马铃薯(去皮)200g,蔗糖2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自然pH值[3]。

精浆的生化检验技术(三修)

精浆的生化检验技术(三修)
32
标本1实际浓度
结果报告
标本最终检测结果以“精浆中性α- 葡糖苷酶
总活性”方式报告,即总活性=标本浓度
(U/L)×一次射精的精液体积 (ml)=mU/ 一次射 精
正常参考值
≥20 mU /一次射精(WHO)
33
试验中注意事项
• 严格控制禁欲时间和样本离心速度 • 操作时加样要准确,混匀充分
ENTER NUMBER OF STANDARD REPLICATES: 01
CONCN. OF STD1: 0
CONCN. OF STD2: 4.46
CONCN. OF STD3: 8.92 CONCN. OF STD4: 17.84
CONCN. OF STD5: 35.68
按“平滑曲线”方式拟合标准曲线
空白孔单孔,所有检测孔吸光度均为之相减。
30
各检测孔在微孔板上的位置排列方式如下:
1 A B C 2 B S1 S2 3 R1 R1B R2 R5 R5B R6 4 …… …… …… ……
D
E F G H
S3
S4 S5 Q QB
R2B
R3 R3B R4 R4B
R6B
R7 R7B R8 R8B
……
…… …… …… ……
Centrifugation at 2 000 r/min for 10 minutes Centrifugation at 3 500 r/min for 15 minutes
25
20 15
10
5 0 1 5 9 例数
39
49
13
17
21
25
29
33
37
41
45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实验一淀粉酶生产菌的筛选一、实验目的学习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二、实验原理淀粉酶在酿造、纺织、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用途。

淀粉酶是一类淀粉水解酶的统称,它能将淀粉水解成糊精等小分子物质并进一步水解成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被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因此可根据淀粉培养基上透明圈的大小来判断所选菌株的淀粉酶活力。

三、实验用品1.样品淀粉含量丰富的土样。

2.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加水至1000ml,pH7.0。

121℃灭菌20min。

初筛平板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可溶性淀粉2g,琼脂18g,加水至1000ml,pH7.4。

121℃灭菌20min。

Lugol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

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溶解于碘化钾溶液中,待碘全溶后,加足水即可。

3.器材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电子天平,电炉,恒温振荡器,恒温培养箱;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洗耳球,试管,试管架,接种针,涂布棒。

四、实验方法1.培养基制备:配制肉汤培养基45ml,分装于250ml三角瓶中,纱布封口,灭菌。

配制初筛平板培养基350ml,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封口膜封口,灭菌。

2.倒平板:将融化的初筛平板培养基冷却至50~60℃,以无菌操作法倒至已灭菌的培养皿中,至盖满底部。

冷却凝固待用。

3.样品预处理:取5g土样接入45ml肉汤培养基中,30℃摇床振荡15min制成土壤悬液,此时的稀释度为10-1。

另取4支试管,分别记作10-2、10-3、10-4、10-5共5个梯度,每支试管内加入9mL 无菌水。

用无菌移液管从三角瓶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10-2试管中混匀,再从此试管中吸取1mL加入到10-3试管中,依此类推直至10-5试管。

4.平板涂布分离:分别从不同稀释度的试管中吸取0.1ml悬液,均匀涂布于初筛培养基平板上,于30℃培养24~48h。

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其在生物体内起着关键的作用。

NAG酶具有催化水解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的作用,将其分解为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乙酸。

这个过程是生物体内一种常见的代谢途径,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的能量平衡和物质交换具有重要意义。

NAG酶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包括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等。

在人体内,NAG酶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如细胞壁合成、组织修复、细胞生长和免疫反应等。

因此,对NAG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NAG酶的结构和功能一直是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科学家们已经对NAG酶的结构和功能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NAG酶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其活性部位含有特定的氨基酸残基,可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进行。

通过对NAG酶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揭示其催化机制和底物特异性,为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酶类药物提供指导。

此外,NAG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NAG酶不仅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还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NAG酶可以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调节细胞的免疫活性。

因此,NAG酶可能成为治疗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潜在靶点。

NAG酶的研究还涉及生物制药领域。

由于NAG酶具有特异性和高效性,可以被应用于高效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以及代谢工程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因此,对NAG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为新药物的研发和生物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总之,NAG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其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NAG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NAG酶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更深入的研究价值。

DNA主动去甲基化酶研究进展及药物开发

DNA主动去甲基化酶研究进展及药物开发

DNA主动去甲基化酶研究进展及药物开发段菊;凌霜;甘我挺;孙丽;许锦文【摘要】DNA甲基化是一种相对稳定且可遗传的表观遗传修饰,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影响DNA的许多重要生物学功能,包括基因印迹、X染色体的失活、基因组稳定性的维持、转座子及逆转录转座子的沉默及组织特异性基因的沉默等,也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炎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是当代表观遗传学研究比较清晰的部分.而作为其表观遗传调控平衡的DNA主动去甲基化现象是近几年研究开始探索的热点之一,DNA去甲基化能诱导基因的重新活化及功能表达,动植物细胞中均发现DNA主动去甲基化现象,目前其相关机制研究已获得不小进展.本文就目前DNA主动去甲基化及相关酶类的累积报道和文献进行综述,对DNA去甲基化调节机制进一步理解以期拓宽对表观遗传调控的认识,为开发药物介导DNA去甲基化过程从而参与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3(029)010【总页数】5页(P1345-1349)【关键词】表观遗传学;DNA去甲基化;DNA主动去甲基化酶;衰老;TET;DNA去甲基化药物开发【作者】段菊;凌霜;甘我挺;孙丽;许锦文【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39.38;R342.3;R394.2;R977.3DNA主动去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一个重要过程,近几年逐步明确了其机制、与疾病的关系、酶的活性和表达的影响因素。

这些研究结果显示,DNA主动去甲基化酶类不仅与胚胎发育过程相关,也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饮食营养(维生素C、D和铁的摄取)、疾病过程(炎症过程前列腺素E2的释放)和激素水平(雌激素动态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未来药物开发的关键酶类。

毕业论文实验方案

毕业论文实验方案

赣南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毕业论文实验方案论文题目:滤纸糖化力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条件的研究学生姓名:刘淼学号:100907025指导老师:卢占军博士起止时间:2013年3月—6月实验原理:利用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中分离出纤维素酶,将其分别作用于羧甲基纤维素(CMC)和滤纸,其生成的还原性糖能和3。

5——二硝基水杨酸(DNS)反应生成棕红色物质,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出纤维素酶的活性强度。

纤维素酶滤纸糖纤维二糖、葡萄糖等还原性糖+DNS 棕红色物质药品材料:氢氧化钠、葡萄糖、3.5—-二硝基水杨酸(DNS)、硝酸、冰醋酸、醋酸钠、酒石酸、滤纸、纤维素酶制剂;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干燥箱、分析天平;实验设计:一、实验前期准备工作:1、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的配制:量取冰醋酸6ml,定容至1000ml,制成0.1mol/L醋酸溶液. 称取8.2g醋酸钠,溶解后容至1000ml,制成0。

1mol/L醋酸钠溶液。

使用时以4:6的比例混合,低温冷藏备用。

2、葡萄糖溶液的配制:将葡萄糖在恒温干燥箱中105℃下干燥至恒重,准确称取100mg 于100mL 小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充分混匀。

3、3.5—-二硝基水杨酸的配制:准确称取DNS 6.3g 于500mL 大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加入2mol/L NaOH 溶液262mL,再加到500mL 含有185g 酒石酸钾钠(C4H4O6KNa · 4H2O,MW=282。

22)的热水溶液中,再加5g结晶酚(C6H5OH,MW=94.11)和5g无水亚硫酸钠(Na2SO3,MW=126。

04),搅拌溶解,冷却后移入1 0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mL,充分混匀。

4、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取8支洗净烘干的25mL 具塞刻度试管,编号后依次加入0ml 0.2ml 0。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

附录2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为使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更好地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服务,保证检验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规范化设置及其管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规范化设置详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卫医发[2002]10号文)附件《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基本设置标准》。

为避免污染,必须严格遵循《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设置标准》设置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四个隔开的工作区域中每一区域都须有专用的仪器设备。

各区域都必须有明确的标记,以避免设备物品如加样器或试剂等从其各自的区域内移出从而造成不同的工作区域间设备物品发生混淆。

进入各个工作区域必须严格遵循单一方向顺序,即只能从试剂贮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反应混合物配制和扩增区(简称扩增区)至产物分析区,避免发生交叉污染。

在不同的工作区域应使用不同颜色或有明显区别标志的工作服,以便于鉴别。

此外,当工作者离开工作区时,不得将各区特定的工作服带出。

清洁方法不当也是污染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实验室的清洁应按试剂贮存和准备区至扩增产物分析区的方向进行。

不同的实验区域应有其各自的清洁用具以防止交叉污染。

(一)试剂贮存和准备区下述操作在该区进行:贮存试剂的制备、试剂的分装和主反应混合液的制备。

贮存试剂和用于标本制备的材料应直接运送至试剂贮存和准备区,不能经过产物分析区。

在打开含有反应混合液的离心管或试管前,应将其快速离心数秒。

试剂原材料必须贮存在本区内,并在本区内制备成所需的贮存试剂。

当贮存试剂溶液经检查可用后,应将其分装贮存备用,避免由于经常打开反应管吸液而造成污染。

含反应混合液的离心管或试管在冰冻前都应快速离心数秒。

大多数用于扩增的试剂都应冰冻贮存。

为避免因单次反应取液而频繁的冻融主贮存试剂,应分装冰冻贮存试剂溶液。

贮存试剂的分装体积根据通常在实验室内一次测定所需的扩增反应数来决定。

β-__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与酶学性质分析-毕业论文任务书

β-__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与酶学性质分析-毕业论文任务书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查找资料,参考文献需达到规定要求;(2)行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格式规范;(3)数据真实、准确;图表美观、清晰,符合要求,能够说明实质问题;(4)实验所得结论要有理有据,须是建立在自己所获数据基础之上,不能随意编造;(5)论文要使用科学术语,语句表达须符合科研学术论文写作要求;(6)实验的研究意义、目标、采用的方法、获得的结论及其说明的问题要在论文中表述清楚。
3.能力要求
(1)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掌握科研工作中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试验方案、分析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2)通过试验,形成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工作学习习惯。
4.主要研究方法:讨论法、查阅资料法,实验法。
5.主要研究任务:菌种的筛选、分离鉴定和酶学性质分析。
3、文献查阅指引:
通过中国万维网、万方数据库、学士论文网、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等网络资源,以输入关键字或关键词的形式,找出相关资料,然后根据所查阅资料后面的文献继续查找资料,根据文献资料,参照与本实验相关的实验方法,按照本课题的相关要求去完成毕业论文。
[1] Esen A. In β-Glycosidas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3: 1−13.
[2]石彩蕊,王义强,陈介南,等.产β-葡萄糖苷酶微生物育种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1(3):59−65.
[6]梁翠谊,许敬亮,袁振宏,等. β-葡萄糖苷酶高温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应用研究[J].化学工程,2012, 40(3): 4−7,16.
[7]宋欣,曲音波,袁晓华.一种将七叶苷用于高产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平板筛选的方法: CN,101177699A[P]. 2008-05-14.

血清α淀粉酶测定

血清α淀粉酶测定

血清α淀粉酶测定1 检验目的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2 实验原理AMS测定采用酶动态比色测定法。

所用底物为4,6-亚乙基-α,D-麦芽七糖苷-对硝基苯酚(EPS-G7)。

样品中α-淀粉酶分解底物EPS-G7,生成对硝基苯酚(PNP),在405nm 处比色,吸光度的上升速率与样品中α-淀粉酶的活力成正比。

3 标本采集与处理:3.1 病人准备:无特殊要求。

3.2 标本类型:血清。

3.3 血清分离血清或血浆应在收集后尽快分离出来。

未酸化的尿液,随机或限时收取。

3.4 标本存放:不要用嘴吸取标本或对标本吹气,以免唾液污染标本唾液中的淀粉酶使结果升高。

血清淀粉酶在20~25℃稳定一个星期,避免微生物降解作用;在2~8℃时稳定一个月。

尿液样品在2~8℃可稳定10天,在15~25℃可稳定2天。

对于尿液,酸性pH值可使淀粉酶的稳定性减弱,因此,储存前pH值应调至大约7.0。

3.5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3.6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的不能做测定。

4 实验材料:4.1 试剂:上海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淀粉酶试剂盒,国械注进20142405056YZB/GER 5724-2014)4.1.1 试剂组成R1 HEPES缓冲液:52.5 mmol/L,pH 7.00(37℃);氯化钠:87 mmol/L;氯化镁:12.6mmol/L;氯化钙:0.075mmol/L;α-葡萄糖苷酶(微生物):≥4kU/L;防腐剂。

R2 HEPES缓冲液:52.5 mmol/L,pH 7.00(37℃);4-6-亚乙基-G7PNP:22 mmol/L;防腐剂;稳定剂。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C下保存期限:见试剂标签上的有效期;机上稳定期:4周4.1.4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则试剂不能使用。

4.1.5注意事项:唾液和皮肤中含有 -淀粉酶,应避免用嘴吸取试剂,避免皮肤接触试剂。

n-乙酰氨基 葡萄糖-6-硫酸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n-乙酰氨基 葡萄糖-6-硫酸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n-乙酰氨基葡萄糖-6-硫酸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6-硫酸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这两种重要的生物分子。

这两种酶在生物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

通过对它们的结构、功能以及联系与区别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细胞活动中的作用机制,进而为人类健康提供新的研究路径和治疗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首先是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6-硫酸酶进行介绍,包括其定义、作用、结构特点以及生理功能。

然后是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功能、反应机制以及应用领域。

接下来将比较分析这两种酶在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上的差异与联系,并探讨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意义。

最后,文章将总结当前研究成果和重要发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或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6-硫酸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全面介绍和分析,加深对这两种关键生物分子的认识。

同时,探讨它们在细胞活动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今后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并为相关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2. n-乙酰氨基葡萄糖-6-硫酸酶2.1 定义和作用n-乙酰氨基葡萄糖-6-硫酸酶(N-acetylglucosamine-6-sulfatase)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关键的功能。

它属于硫酸酶家族,在细胞质或溶酶体中起着催化反应的作用。

该酶在早期被认为仅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但随后被发现在许多其他生物群体中也广泛存在。

其作用是将n-乙酰氨基葡萄糖分子上的位置6上的硫酸基团水解掉,从而形成未被硫酸化的产物。

该反应参与了特定底物的代谢途径,并调控着多种生理过程。

2.2 结构特点n-乙酰氨基葡萄糖-6-硫酸酶是由一个单一聚合物组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体外诊断试剂:最大稀释倍数及基质影响的性能研究资料

体外诊断试剂:最大稀释倍数及基质影响的性能研究资料

体外诊断试剂:N-乙酰-β-D-氨基葡糖糖苷酶测定试剂盒(比色法)最大稀释倍数及基质影响的性能研究资料
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参考《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和CLSI有关标准,对本品的最大稀释倍数及基质影响作如下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1. 仪器:
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仪
2. 试剂:
本公司生产的N-乙酰-β-D-氨基葡糖糖苷酶测定试剂盒(比色法),批号为:20140115、20140117、20140119
3. 最大稀释倍数及基质影响实验研究
3.1 实验方法
选取接近于线性范围上1/3区域内的3个高浓度样本,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对高浓度样本进行稀释,并记录稀释倍数,各浓度样本的制备方法见表1;在一次运行中将高浓度样本及各稀释样本重复测定3次,记录测试结果见表2-4。

表1 7个浓度水平的样本制备方法
3.2 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
表2 多倍稀释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批号:20140115)
表3 多倍稀释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批号:20140117)
表4 多倍稀释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批号:201400119)
3.3 实验结论
从上述实验数据及统计分析结果中选取还原浓度与理论浓度的相对偏差(%)等于或小于本试剂盒性能指标中准确度相对偏差的最大稀释倍数为本试剂盒推荐的最大稀释倍数。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当稀释倍数≤32倍时,相对偏差<15%,故本试剂盒能做的最大样本稀释倍数为32倍。

在该最大稀释倍数下,样本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对基质的影响在规定范围之内。

两种人参皂苷糖苷酶的酶性质比较

两种人参皂苷糖苷酶的酶性质比较

两种人参皂苷糖苷酶的酶性质比较陈娇娇;孙亚娟;金凤燮;鱼红闪【摘要】利用DEAE-Cellulose DE52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及电泳法对由菌株Absidia sp.G8r在发酵培养中产生的人参皂苷糖苷酶(Glc8)和Absidia sp.G4r在发酵培养中产生的人参皂苷糖苷酶(Glc4)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TLC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对其酶反应条件和酶反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种酶的分子质量均在71~72 ku,最适酶反应pH是5.0,最适酶反应温度30 ℃,金属离子K+、Na+、Mg2+、Zn2+、Ca2+对酶反应的影响不大,Cu2+对人参皂苷糖苷酶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两种酶均具有专一性水解母环侧链末端的α-Gal、β-Glc键的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菌种产的两种人参皂苷糖苷酶是同一种人参皂苷糖苷酶.【期刊名称】《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9)005【总页数】4页(P325-328)【关键词】人参皂苷糖苷酶;酶反应;特性【作者】陈娇娇;孙亚娟;金凤燮;鱼红闪【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5;Q556.20 引言人参中含量较高的人参皂苷一般是多糖基的,如Rb1、Rc、Re等;低糖基的人参皂苷一般为稀有人参皂苷,如C-K、Rh2、Rh3、Rg4、Rg5等[1]。

其中稀有人参皂苷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提高其在肠道内的吸收率。

稀有人参皂苷C-K等与人参皂苷Rb1都属于四环三萜达玛烷型二醇类皂苷,具有相同的母环结构,差别仅在侧链糖基不同[2]。

目前,国内外有目的地改变多糖基人参皂苷的糖基进而制备稀有人参皂苷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糖苷酶抑制剂抑制活性测定
实验原理:
食物中的淀粉(多糖)经口腔唾液、胰淀粉酶消化成含少数葡萄糖分子的低聚糖(或称寡糖)以及双糖与三糖,进入小肠经α- 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分解为单个葡萄糖,为小肠吸收。

在生理状态下,小肠上,中、下三段均存在α- 葡萄糖苷酶,在服用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后上段可被抑制, 而糖的吸收仅在中、下段,故吸收面积减少,吸收时间后延,从而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 在长期使用后亦可降低空腹血糖, 估计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对硝基苯-α-D-葡萄糖苷(pNPG)经α-葡萄糖苷酶水解可产生对硝基苯酚,其在405nm呈特异性吸收,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对硝基苯酚的生成量检测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仪器与试剂
缓冲液:0.1M的磷酸钠缓冲液(pH6.8)--每100ml中1mol/l磷酸氢二钠4.6 ml,1mol/l磷酸二氢钠5.4 ml。

酵母α-葡萄糖苷酶:将100U/ml酶原液用0.1M的磷酸钠缓冲液(pH6.8)稀释为1U/ml的酶溶液,冷冻备用。

底物pNPG配制:2mM的pNPG溶解于0.1M的磷酸钠缓冲液中。

阿卡波糖抑制剂配制:200μg/ml溶于0.1M的磷酸钠缓冲液中。

实验内容
1.分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待测样品
大、中、小剂量组、待测样品组空白
空白对照: 170μl缓冲液+30μl 2mM的pNPG
阴性对照组:10μl酶溶液+160μl缓冲液+30μl 2mM的pNPG
阳性对照:10μl酶溶液+60μl缓冲液+100μl阿卡波糖抑制剂+30μl 2mM 的pNPG
阳性对照空白:10μl酶溶液+90μl缓冲液+100μl阿卡波糖抑制剂
待测样品组:10μl酶溶液+60μl缓冲液+100μl待测样品+30μl 2mM的pNPG 待测样品空白:10μl酶溶液+90μl缓冲液+100μl待测样品
2.实验步骤
96孔酶标板上依次加入除底物外的所有反应液,37℃温浴10分钟,然后迅速加入底物,并测定反应初始吸光值(405nm);之后,用塑料膜密封酶标板,37℃保温,每隔15分钟测定一次吸光值,以吸光值对时间做反应曲线。

注:
除阳性对照空白和待测样品空白,其他每个样品做3个平行
每班分成4组,每组做一块酶标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