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威道德教育的失败
浅谈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浅谈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作者:连亚恒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27期摘要: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针对美国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而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特别是其对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途径等的阐述,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道德教育;社会生活;途径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阐述的道德教育思想,在现代道德教育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很多独到而合理的见解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杜威道德教育的内容、进步性与局限性等内容出发,探究其现实意义。
一、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构成(一)知识杜威道德构成中的“知识”,强调的就是作为准则和规范,制约人们行为的道德知识,这是道德构成的基础。
正是道德知识,给我们构建了道德的基本框架,没有道德知识,道德就没有标准,就失去了它作为规范的意义。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知识”不是现成的和符号化的、直接传授的知识,而是间接的道德观念的养成。
(二)感情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在处理相互关系时所持的态度及其体验,是在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杜威之“感情”反映的就是,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要引导人们向善,培养人们向善、从善的美好情感和心理趋向,从而自觉地传承、维护道德规范的要求。
(三)能力道德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感情,只有知识和感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践的能力,它要求人们必须将道德理念付诸实践。
这是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归宿。
杜威把道德教育的过程看作是实践的过程、经验的过程,提出要从做中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二、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一)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进步性1.提出把道德教育融入知识传授的过程中。
传统的道德教育认为向个体传授道德知识,训练个体的道德行为,从而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而认为个体的品格发展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自动形成的,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知识能促进个体智力水平的提高,而智力、智慧是培养道德感受力、判断力与鉴别力的基础和前提。
浅谈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最新教育资料浅谈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杜威,实用主义最有影响的人物,特别重视道德教育,把道德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性因素,总结和发展了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
代表著作有《民主伦理学》、《教育中的伦理原则》、《教育中的道德原理》等。
在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中,他提倡“道德价值论”。
杜威指出:“道德适应环境而产生,某种道德于某种环境为善,对于他种环境又不然。
”在他看来,道德没有绝对的价值标准,也就没有绝对的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戒律,所以道德规范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都会改变。
杜威还从实用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人的行为的善恶是从“实用”评价出来的,能满足人的愿望、需要和兴趣,就是有道德价值的。
但是杜威指出,按照行为的结果是否有用作为道德准则,并不是“对我有用即是善”那种满足个人的享乐主义,而是对全社会人有用。
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对公众的结果,人们是在行为的社会背景和公众的效果中发现正确的道德行为。
在学校,应该教给学生那些能促进人类福利的价值观,学生应该学习如何作出难以作出的道德方面的决定,不是依靠严格规定的准则,而是通过决定哪一种明智的行为方针可能在人类限定的约章中产生最好的结果。
但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具有局限性,他口口声声说要维护人类社会的利益,而他主张维护的毕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
他的道德价值相对论,否定道德评价的客观标准,显然是错误的。
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目的,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
”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格训练,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以适应社会生活。
据此,学校生活就不能脱离社会,道德教育也不能只靠直接传授道德知识,而主要靠间接通过学校生活来进行。
他所强调的是,间接的通过学校生活进行道德教育,也就是把道德教育同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原则联系起来,强调学校教育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学校的道德价值只能以社会的利益为标准。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索和分析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杜威,作为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道德教育领域,杜威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观点,这些观点至今仍然对现代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进行概述,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以及他如何将这些环境因素融入其教育理论中。
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他对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等方面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进行评价,探讨其对于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和价值,为当前和未来的道德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希望通过深入研究杜威的教育思想,能够推动道德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个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道德教育思想,深深植根于其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之中。
他坚信,道德不仅仅是一套抽象的道德规则或原则,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通过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而逐渐形成的行为习惯。
因此,他的道德教育理论主要建立在以下几个理论基础上。
杜威强调“经验”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道德发展是通过与环境互动、参与社会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等经验过程来实现的。
这些经验不仅帮助个体理解道德规则,而且使个体学会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这些规则。
因此,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基于经验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传授道德知识或规则。
杜威提出了“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会导致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因此,道德教育不应该试图灌输一套固定的道德标准,而是应该尊重并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道德多样性。
杜威和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杜威和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一、杜威和威尔逊关于道德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1.杜威道德教育理论杜威在教育领域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他以实用主义道德观来思考道德和道德教育,将能够实际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用的好人”看作教育的道德目的。
围绕这一道德教育的目的,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生长”的观点。
杜威认为儿童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不是为了以后的生活,而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是生活的過程和目的。
“生活就是生长”,教育也是为了生长,教育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生长过程。
生长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由外部强加的,所以教育也不是灌输。
杜威确立儿童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发挥儿童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动性,在教育史上,从对行为主体的忽视到对主体的尊重的变革是从杜威开始的。
杜威倡导道德教育、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道德过程与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德育过程不能脱离学校的各项活动,在学校中德育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而且教学活动、生活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发展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所以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协调统一,使个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即让儿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更有助于其在社会生活中提升道德水平,更好地生活。
2.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威尔逊把反对权威主义的道德教育思想和实践作为自己理论建设的起点。
首先,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具体道德知识的灌输,为现代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立足点,把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提高学生的各种道德能力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其次,威尔逊提出道德的直接教学法,提倡道德思维的直接教学,主张把道德教育作为独立学科来开设,为学校实施道德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他对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的有机结合的强调,则提醒教育工作者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方法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然后强调个人生活经验、个人的实践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和实践环节。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观后感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观后感看完关于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就像在教育的大森林里发现了一棵超级独特的大树。
首先呢,杜威那家伙的想法挺有意思的。
他就好像在说,道德教育不是那种板着脸,拿着一本大道理的书,硬塞给孩子们的东西。
他主张让孩子们在生活的实际场景里去感受道德,这就好比是让小鸭子直接到水里去学游泳,而不是在岸上听老鸭子干巴巴地讲游泳的理论。
比如说,在学校里,让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自己体会到什么是诚实、公平、尊重。
这可比在课堂上念那些干巴巴的道德条文酷多了。
而且啊,杜威强调的是经验的重要性。
他觉得道德是从一个个人的经验里长出来的花朵。
这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有人爱吃甜的,有人爱吃辣的,那在道德教育上,也得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验来。
不能搞一刀切,不能说所有孩子都得按照同一种模式来理解道德。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小时候,有时候老师讲那些高大上的道德模范事迹,虽然很感人,但总感觉离自己有点远。
杜威大概就是想把道德拉回到我们身边的柴米油盐里吧。
不过呢,这杜威的思想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在现实中,要是完全按照他说的,让道德教育完全跟着生活经验走,那可能会有点乱套。
比如说,有些不良的生活经验,像在一些不良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经验可能会误导他们对道德的理解。
所以啊,我觉得还得有个大框架,就像建房子得有个地基和框架一样,在这个框架里,再让孩子们自由地在生活中去探索道德。
总的来说,研究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新奇想法的盒子。
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我们现在的道德教育,是不是太死板,是不是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在生活里体验道德的机会。
就像让孩子们自己在花园里种花,而不是只给他们看花朵的图片。
这趟在杜威思想里的“旅行”,还真让我收获满满呢,对教育这个事儿又有了新的看法。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1. 引言1.1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教育家,他对道德教育的思想影响深远。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他强调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不应该是教育中的独立部分。
杜威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行为的人。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道德规范,更应该是贯穿于学生行为、思维和态度中的。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通过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比如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强调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2. 正文2.1 杜威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杜威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体现在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中。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杜威强调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而不仅仅是在某些特定场合进行。
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和引导者,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杜威看来,道德教育不仅是关乎个体自身的品质提升,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主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道德规范,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发展潜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2.2 杜威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1.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负责任的道德思维和行为,而不是简单地灌输规则和条例。
2. 杜威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认为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涉及到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3. 杜威提倡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强调将道德原则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道德教育的反思性审视
[ 关 键 词 ]杜 威 ; 实 用主 义 ; 教 育思想 ; 道德教 育 ; 环 境 [中 图分 类 号 ]B 71 2 . 5 1 ; G 4 1 [ 文 献 标 识 码 ]B [ 文 章编 号 】1 0 0 8—6 2 8 5( 2 0 1 3) 1 0—0 0 9 4—0 4
贵在 打通 学与 道 , 一 个 知识 丰 富 、 满腹 经纶 的人 , 倘 若 同时也 具备 崇高 的道 德 境 界 和 人 格魅 力 , 这 样 的 人是 最被 社 会 所 认 同 和期 待 的 , 即所 谓 的 “ 内 圣 外 王” 。西方 在 杜 威 出 现 之 前 , 主 要 的 教 育 目的论 观 点是 , “ 教 育 即预备 ” 和“ 教 育 即人 的 自然发 展 ” 。前 者是 杜威 所 处时代 最 为流行 的观点 。这 种观 点将 教 育 看成是 “ 填 补 空缺 ” 的活动, 将 童 年 的未 成熟 状 态 看 成空 缺 , 以教育 填 补这个 空 缺 , 因而 把教育 看 做专 属于未 成年 人 的活 动 , 认 为 教 育 就 是 帮助 儿 童 顺 利
发展和 生成 , 强 调 教 育 对 象 的特 殊 性 与 多样 性 。杜 威 把 教 育 的 目的 设 定 为 公 民教 育 , 不仅 要 进 行 知 识 教 育 , 也 要 对
教 育 对 象进 行 公 民道 德教 育 , “ 环境” 是 其 中的 关键 所在 。杜 威 的 实 用 主 义 教 育 思 想 可 为 我 国 高校 人 才培 养 面 向社
过 上成 人生 活 做好 准备 的过 程 。 学 习是 掌 握 知 识 、
境” 教育 理 念 , 呈 现 出鲜 明 的 进 步 主 义 和 民本 主义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1. 引言1.1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背景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环境。
当时,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带来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劳工问题和社会不公平现象逐渐浮现。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杜威开始关注道德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只有通过道德教育,人们才能具备面对现代社会挑战的能力和勇气。
杜威深刻地意识到,没有良好的道德教育,社会将无法实现和谐与进步。
杜威在探讨道德教育思想时,主张将道德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强调通过实践经验来培养人的道德感知和价值判断能力。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个体自主性和社会责任感,强调道德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和价值观,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在杜威看来,道德教育应当是一种全面发展人的身心灵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规范化和束缚。
通过对道德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杜威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1.2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意义通过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建设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观,从而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他强调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鼓励学生去思考和探索道德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接受规则和约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也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实践和体验道德价值观。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道德原则并付诸行动。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全面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促进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
这一理念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评价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评价一、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第一,确立了受教者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最根本过程就是儿童探究的过程。
凡有价值的地方就应该有探究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儿童通过批判性探究发现什么是正确的,从而帮助他们为追求合理的价值,利用他们固有的智慧和能力。
在杜威看来,因为儿童是价值探究的主要承担者,所以他们就能主动地接受并遵从它从而带来的道德问题。
杜威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极具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因为儿童在对道德规则的理解当中本身就是主体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真正能够促进理解的是儿童求得结论表现出来的思维活动过程,而不是现成表达出来的答案和结论。
通过儿童自己积极思维得出来的结论,反而更容易为儿童付诸行动。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与理性教育相比,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情感的教育。
情感构成了思想品德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
因此,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动之以情,进而以含蕴的理念,诱导他们穿透事物的认识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二,肯定了活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杜威认为,活动是决定儿童心理和道德发展的重要原因。
杜威认为道德知识只有借助同别人的交往才能实现。
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合理地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
该观点自杜威提出以后,始终影响着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实践。
教育改革者们一致认为,学生的活动,无论是有指导性的,还是有自发性的,都是最佳的学习方法。
让儿童参与共同的合作活动,是培养其品格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合理地组织各种活动。
杜威认为儿童的合作活动能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这对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杜威反对学校道德教育只传授一些关于道德的观念和灌输些道德格言的做法。
专靠道德观念及格言的道德教育万难收效,教师在教授儿童的时候,不应该脱离社会现实,不应该只起到灌输的作用,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情感反应,培养学生受善和好善的精神力量,强调教师将儿童的善良的本能冲动好好引导,从而肯定了活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试析杜威批判的三种错误教育思想——兼论儿童读经运动
的 能 力 少 或 者 弱 , 只 是 其 能 力 与 成 人 的侧 重 点 不 同 。 而 儿
显 然 。儿 童 读 经 运 动 倡 导 者 忽 视 了 儿 童 的 身 心 发 展 特 点 . 根 据 其 自身 的 目 的 来 为 儿 童 制 定 其 发 展 计 划 , 而 抹
需 的 机 会 和 食 粮 . 也 应 该 是 幼 儿 期 的 主 要 任 务 ” E同 这 。 3 ]
育 目的论 等现 代教 育思 想 。 时 , 对 于 判断 教 育发 展方 同 它
向 , 量 教 育 思 想 的 科 学 性 , 有 重 要 的 指 导 意 义 。 而 以 衡 具
时 . 童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童 发 展 的 这 段 时 期 应 着 力 培 儿 儿 养 儿 童 的 创 造 力 、 象 力 及 有 逻 辑 的 具 体 思 维 。 读 经 倡 想 而
这 三种 思想 为 标准 对儿 童读 经 运 动进 行 比较 分析 ,一方 面 可 补 充 教 育 学 方 向 对 读 经 运 动 的 分 析 ,另 一 方 面 能 让
我 们更 清楚 地 认识 儿 童读 经运 动 。
导 者 一 味 地 把 传 统 的 文 字 进 行 传 授 , 儿 童 学 习 , 至 于 让 甚
杀 了 儿 童 的 天 性 。 背 了 当 今 儿 童 本 位 的 教 育 观 , 进 一 违 更 步 。 碍 了现代 教 育 的发展 和转 型 。 阻 三 、不发 展儿 童应 付 新情境 的首创 精神 。” “
教 育 》 中指 出 的 三 种 错 误 教 育 思 想 对 于 衡 量 教 育 的 发 展 具 有 重要 指导 意 义。 本文 通过 这 三个 标 准对 儿 童读 经运 动 进 行 分 析 . 指 出 儿 童 读 经 运 动 违 背 了现 代 教 育— — 儿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道德教育领域,杜威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强调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情境性。
本文将从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出发,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概述1. 道德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他强调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2. 道德教育的目的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他主张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培养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3. 道德教育的方法杜威强调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实践性的,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三、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 重视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应重视道德教育,将其纳入教育体系的核心地位。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 注重个体发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注重个体发展。
关注个体在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方面的需求,使个体在道德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
3. 强化实践性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强化实践性,让个体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感悟道德。
4. 关注道德情感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需求,激发其道德情感,使其在道德教育中产生共鸣。
四、结语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深入挖掘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推动道德教育改革,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在他长达一生的教育实践与哲学探索中,杜威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道德教育思想,并且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杜威提出了以民主社会为背景的道德教育理念。
他认为,在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中,个体的价值和利益应当被平等对待,每个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样的社会中,道德教育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道德责任感,使他们具有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怀和承担。
杜威主张道德教育应当是综合的教育。
他强调道德教育不应当仅仅是道德规范的灌输和道德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当融入到学科教育和全人教育之中,在学习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
杜威倡导以经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环境,而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互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和道德行为。
他主张道德教育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生活体验来理解道德规范和原则,从而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发展。
杜威提出了以民主学校为载体的道德教育实践。
他认为,学校作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应当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民主学校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成为学生道德品格的榜样和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者,更应当成为民主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杜威主张在民主学校中进行道德教育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尊重他人、关爱集体和承担责任的道德习惯和行为。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中,价值观多元、社会纷繁复杂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秉承杜威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有担当的公民。
浅析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浅析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作者:陈茜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8期陈茜(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杜威的德育思想产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培养民主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为目的,以养成“有用的习惯”为主要内容,通过改变教材设计、教育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虽然杜威的德育思想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别表现在教育观中的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理想主义等方面。
关键词:杜威;德育思想;进步性;局限性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62-03一、杜威的德育思想杜威的德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 世纪初,从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来说,其德育思想可分为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模式四大部分。
关于德育目的,杜威主张一个人不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而且还应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成员,所以学校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对社会的有用的合格公民。
杜威认为,儿童不仅是未来家庭的建造者,还是未来社会的一分子,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正如杜威所讲,对儿童来说,要在这些不尽相同的相关职责中占有适当的一席之地,就意味着在科学、艺术和实力方面的训练,意味着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和交流手段;意味着受过训练和健康的体魄、娴熟的手艺和敏锐的目力,意味着养成勤勉和锲而不舍的习惯,一言以蔽之,是有用的习惯。
杜威在此所讲的养成各种有用的习惯,就是其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杜威提出要通过活动的途径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要选择有道德价值的学科教材,使知识具有道德意义,更要让学生从社会生活经验中理解和掌握判断善恶的知识。
杜威主张应当把道德教育的目的看作是各科教学的首要和共同目的,教材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而不应该是与生活实际绝缘的纯知识性材料的简单罗列或堆积。
以历史科目为例,应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比较分析,使得学生从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反思当今社会生活方式,并认识、尊重和奉行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与义务。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葛贤平(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安徽马鞍山243002)摘要:杜威实用主义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产生适应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杜威认为道德没有绝对的价值标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道德教育的内容寓于各科教学之中,包括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否认开设专门道德教育课程。
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有合理之处,也有严重的缺陷,应批判地吸取。
关键词:杜威;实用主义;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02)03-0082-04实用主义在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20世纪初开始盛行。
它是一种推崇主观经验、着眼于应付生活环境,强调行动功利和效用的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
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最有影响的人物,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曾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作为自己的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
杜威一生中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他把道德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围绕道德价值标准、学校道德教育目的、学校道德教育内容、学校道德教育方法四个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
美国独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1787年制定的宪法,明确地规定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社会关系,规定了保障资产阶级的各种权利,提倡个人奋斗、机会均等、公平竞争。
这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各国移居于美国的市民的心理状态,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在这种制度下,人人都必须抓住机会,追求发展,所以,“成功”、“利益”、“效用”等成了人们行为的目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了买卖、契约、金钱的关系。
为战胜强者,就要竞争,必须有强烈的务实精神和创造精神。
这样,抓住机会,努力竞争,以求成功,成了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特色。
它是孕育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肥沃土壤。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也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学说和各种实验科学技术,从不同的侧面,显示了人的创造性,使人看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事物本身没有绝对不变的价值,一切都是相对的,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给予的;什么上帝、自由意志、灵魂不死等唯心主义学说被人们抛弃在脑后。
浅析杜威德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入高职院校以来学习表现出厌学、逃课等现象;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②素质和能力表现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还发现当代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低,承受能力较差,一部分学生在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还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
③个人修养不够。
在文明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高职大学生则表现出个人修养不高,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养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缺乏爱心、缺乏审美情趣,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高远的追求和远大的理想。
这样的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的。
学校思想教育涵盖面较宽,按不同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学校精神文明教育、学风教育、行为教育、物质文化教育、制度建设等。
虽然思想教育源于知识水平和校园文化,但高职学校借鉴企业文化的研究视角,从社会学的角度更好的认识学校文化建设,所营造思想教育环境,可以在发展中更多地考虑其文化内涵的建设和形成注重微观层面的发展,而不流于表面,一味倾重于学校物质层面的建设和学校社团活动及各种节庆,如艺术节、科技节、企业节等活动的角度来考虑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要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地提高思想教育的成效和师生思想品德素养,同时,通过内涵建设,党团活动等与专业更好的融合,在就业指导、顶岗实习等方面以企业实际需求角度打造思想过硬、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
二、学校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脱节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偏重于理论化的虚构性和固定化的指导模式,缺乏基于企业文化的实质教育和企业实践。
由于高职教育是定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与未来职业岗位联系紧密,但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普遍处于自我探索阶段,一般都是模仿和沿袭其他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在学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职业方向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职业指导方法,而是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指导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且职业指导教师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导致职业指导与企业文化脱节,不能把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性人才的目标融入到学生个人的企业发展规划之中,从而导致学生步入企业之后,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取向,突显学生与企业之间不协调的现象。
评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杜威是弟国著名的教育家理论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他是继皮尔士之后,把实用主义哲学加以深化,结合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实践和运用,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教育家。
杜威的教育活动与他的政治主张相联系,适应了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被美国统治阶级所尊崇。
杜威一生著述宏富,其著述大都直接或间接地论及道德或道德教育。
杜威最主要的伦理学和道德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l897)、《教育中的伦理原则》(1897)、《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我们怎样思维》(1933)、《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1913)、《明日之学校》(与伊夫林·杜威合著,19巧)、《民主主义与教有》(一916)等。
《我的教育信条》是杜威早期的一个纲领性教育著作。
该著作从美国“工业制度”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的根变化,以及教育应当怎样适应这种变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教育上的各种问题,尖锐抨击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应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转到儿童生括上来,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肴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儿童自身的社会活动;教育是经验的继续改造,也是社会改造的唯一的真正的方法等等‘在书中,杜威把教师称为“真正上帝的代言人,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学校与社会》是杜威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一本。
杜威首先从美国“工业制度”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社会生活的根本变化,以及教育应当怎样适应社会的这种变化,来论述教育的一切问题。
提出学校在教材和教法上进行根本变革,主张把各种类型的作业、自然研究、科学常识、艺术、历史等引进学校,使学校成为他所设想的“雏形的社会”,儿童在其中受到种种熏陶和感染。
杜威把新学校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上来的行为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哲学的“最完全而最详细的”阐明,既对以前进步教育实验进扮了总结和发展,也是对当时进步教育运动所作的最明确而详尽的阐述。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了人 的创 造 性 , 人 看 到 了人 是 世 界 的 中 心 , 使 事
物 本 身 没 有 绝 对 不 变 的价 值 , 切都 是 相 对 的 , 一
事 物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是 人 给 予 的 ・ 么 上 帝 、 由 什 自
的价值 标准 , 道德教育的 目的是形成人格 . 道德教育的 内窖寓于各科教学 之中 , 包括对学生进行 宗教教育 , 否认 开设专 门遭 格教育谭程 。 教育方法 上, 在 他主张甩讨论的方法 , 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 杜威遭 橹教育思想有 合理之趾 , 也有严重 的缺陷 , 应批判地吸取. 美键词 : 杜威 I实用主义 {道德教育 中田分类号 . 4 —0 文献标识码 : G0 6 A 文章绾号 : 舳3 7 0 2 0) 3 0 8 —0 1 —4 3 (0 20 - 0 2 4
维普资讯
20 02年 5月 2 l暑第 期
J 怕 J 0
安庆 师范 学院 学报( 会科 学版) 社
^ Jg T。 h sCo lge( c a ln e E n 日r l e So i l Sc o c d川o ) n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 而 围 绕 道 德 价 值 标 准 、 校 道 进 学
德 教 育 目 的 、 校 道 德 教 育 内 容 、 校 道 德 教 育 学 学
方 法 四 个 问 题 提 出 了一 套 完 整 的道 德 教 育 理 论 。 美 国 独 立 后 , 立 了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共 和 制 建 度 。18 7 7年 制 定 的 宪 法 , 确 地 规 定 了 资 产 阶 级 明 的 自 由 、 主 和 平 等 的 社 会 关 系 , 定 了 保 障 资 民 规 产 阶级 的 各种 权 利 , 倡 个人 奋 斗 、 会 均 等 、 提 机 公 平 竞 争 。这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适 应 丁各 国移 居 于 美 国 的 市 民 的 心 理 状 态 , 足 了 资 产 阶 级 的 要 求 在 满 这 种制 度 下 , 人都 必 须 抓住 机 会 , 求发 展 , 人 追 所 以 , 成 功 ” “ 益 ” “ 用 ” 成 了 人 们 行 为 的 目 “ 、利 、效 等 标 , 与 人 之 间 的 关 系 完 全 成 了 买 卖 、 约 、 钱 人 契 金 的 关 系 。为 战 胜 强 者 , 要 竞 争 , 须 有 强 烈 的 务 就 必 实精 神 和 创 造 精 神 这 样 , 住 机 会 , 力 竞 争 , 抓 努 以 求 成 功 , 了 美 国 资 产 阶 级 政 治 和 思 想 文 化 的 成 特 色 。它 是 孕 育 实 用 主 义 哲 学 思想 的 肥 袄 土 壤 。 1 9世 纪 束 2 0世 纪 初 , 自然 科 学 也 发 展 到 一 个 崭 新 的 阶 段 选 尔 文 进 化 论 、 因 斯 坦 相 对 论 爱 学 说 和 各 种 实 验 科 学 技 术 , 不 同 的 侧 面 , 示 从 显 杜 威 认 为 , 值 来 源 于 经 验 , 以 价 值 是 相 价 所 对 的 。 传 统 的 价 值 理 论 之 所 以 不 能 被 接 受 , 在 就 于 它首 先 设 计 了一 个 固定 的、 对 的 价 值 标 准 , 绝 并 将 其 作 为 衡 量 人 的 行 为 的 唯 一 准 则 在 他 看 来 , 德 没 有 绝 对 的 价 值 标 准 , 就 没 有 绝 对 的 道 也 人 人 必 须 遵 守 的 道 德 戒 律 , 有 道 德 规 范 在 人 类 所 文 化 发 展 过 程 中 都 会 改 变 。 他 说 : 德 适 应 环 境 道 而 产 生 , 种 道 德 于 某 种 环 境 为 普 对 于 他 种 环 某 境 又 不 然 ” [ ”杜 威 还 从 实 用 主 义 的 基 本 原 则 。1 “ 出 发 , 为 人 的 行 为 的 普 恶 是 从 “ 用 评 价 出 来 认 实
如何看待杜威学校的教学实验
如何看待杜威学校的教学实验篇一:小学社会平时作业小学社会课后作业及课堂讨论题课后作业第一章网上查阅资料,完成300字左右读后感“你对‘杜威学校’教学实验的看法”。
答:杜威的最重要的学习观,就是“从做中学”,提倡把对知识的学习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因此在让学生学习的体验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杜威是非常强调设置问题情境的,在情境中提出问题,然后再根据现有的材料作出假设,再去寻找方法与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最后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的结论。
这个过程,在我们看来是过分地注重了学生的直接经验。
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率降低了。
确实,在美国要讲一个知识原理,比如物理学上的浮力概念,所费的时间与周折要比我们多得多。
他们从学生分组合作亲自做皮划艇开始,带学生到湖边体验浮力,再让学生自己来探究出关于浮力的几个公式与原理。
整个过程,教师一直在做一个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之类的工作,直到很费劲地让学生把这些原理一一“发现”出来为止。
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就是在这样边做边学的嘻嘻哈哈的过程中完成的。
在我们看来一个公式如果在课堂上让老师来讲的话,我们可能只要几节课就可以讲得让学生能够在试卷上考出高分的。
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少慢费差地来做那些工作。
杜威批评过这样的学习观,因为他们认为让学生去体验与探究,总是有浪费时间的感觉。
其实一个人的真正学习总是离不开思维、经验及学习的具体的材料。
离开了经验与具体材料及情境的学习表面看起来是高效的,实际上是无效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我们的学生知识量上虽然远远超出美国学生,可是这些知识学习得非常痛苦而沉重。
而美国的学生在量上也许远远不如我们,但是他们的心灵中保持的那份好奇之心,探究的欲望和能力及科学思维的方法却是我们远远不如的。
我们的学生把学习当成了敲门砖,学习的目的与动力几乎都在学习之外,全然难以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及理解知识本身的奥妙。
所以,一旦脱离了学校与老师,或者离开了考试,学习的动力便没有了。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镜鉴
第35卷第2期2021年4月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HenanCollegeofFinance&Taxation Vol 35 No 2Apr 2021 [收稿日期]2021-02-10[基金项目]洛阳师范学院教师发展研究项目(2020jsfz39)[作者简介]樊丽娜(1992—),女,河南焦作人,洛阳师范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和教师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镜鉴樊丽娜(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河南洛阳471934)[摘 要]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对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也体现了他对道德教育的认识。
其德育思想包括道德教育的理念、目的、内容和方法等。
杜威的德育思想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解决学校教育功利化、德育内容苍白化、德育形式单一化、德育孤立化等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5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93(2021)02-0094-03《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JohnDewey,1859~1952)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他经过多年教育实践和研究所著成的哲学与教育经典巨作。
虽然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以“道德论”为标题的只有1个章节,但杜威认为“一切能发展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1]。
在该著作中杜威对教育的论述可以看作是对道德教育的阐释。
笔者以我国当代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对杜威在其著作中表达的道德教育思想和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寻求借鉴,提升我国学校道德教育质量。
一、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思想(一)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杜威指出:“教育上合乎需要的一切目的和价值,它们自身就是合乎道德的。
”[1]他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只是做好人还不够,他必须做一个有用的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杜威道德教育的失败
教科院1001班吴征炳2010105010155
【摘要】杜威对于道德教育的价值是极为推崇的,他曾经说过:“道德是教育最后最高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同一的“。
虽然杜威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值得采纳的,但是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可以说道德教育在杜威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不难看出杜威对于道德教育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本文就从对道德教育的理解、道德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的实施三个方面来分析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失败之处。
关键词道德教育资本主义德育目的
正文
一、杜威对道德教育的认知的失误
杜威注重德育,他认为道德是民主社会的最基本因素,而且是资本主义民主社会,否定了马克思只把经济看
成是决定性因素,他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多面,经常变化
没规律可循,在某一时期A起主导作用,在另一时期B起
主导作用,依据他的解释,当前民主社会的决定性因素就
是道德。
他说专制政治离不开压制,民主和道德不可分割,以美国为例,他认为美国的民主社会不是物质的,而是道
德的。
杜威曾主张: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能够代替道德给民
主社会更多支持,道德是民主社会中最基本和最宝贵的因
素。
杜威认为道德是社会进步的枢纽,他极力否认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社会进步的动力的观点,认为革命完全是暴力的不合理的做法,而道德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才是合理的做法,通过道德的约束可以避免发生暴力事件,从而达到用暴力手段所达到的相同的效果。
杜威主张必须采用同道德相符合的方法,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但是假想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不采用暴力的手段,世界大战能够结束吗?或许能结束,可结果就是世界沦为法西斯统治,民主道德更不复存在。
他认为当前社会问题的产生就是因为人们只顾生产力的发展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殊不知只有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谋求社会的进步,在矛盾斗争中取得进步。
杜威为了解决他所谓的那些社会问题,极力呼吁把道德进行改造,从而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道德教育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
不难看出,杜威提出道德重要的观点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上的,把整个社会的构成和发展归功于道德是不正确的,忽视了社会的客观存在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曾明确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有怎么样的社会是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并不是道德观念的作用,恰恰相反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道德观念的产生和改变。
可能有点夸大了共产主义,只有当社会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凭借人们的道德来决定社
会的发展,因为人们已经摆脱了政治上的不平等。
但是杜
威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资本主义同共产主义斗争白热化的时
代,在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压迫下采取民主道德手段显然
行不通,中国的抗日战争和1938年的绥靖政策的对比就可
以知道,只有进行武装斗争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从而保
证道德的实施。
杜威鼓吹通过道德手段来解决社会矛盾,
把社会问题掩盖成道德问题,让人不能够看清资本主义的
本质,这是不对的。
二、从道德教育的目的看失误
杜威论述道德教育目的是说:“一个人做好人还不够,必须要作一个有用的好人。
”这其实是他的实用主义在其思
想体系上的体现。
杜威所认为有用的善人,其实是蕴含着
他理论本质的。
首先他认为善人不应该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因为他极其反对马列主义注重培养世界观,他从唯心主义
出发,认为世界无规律可循,一切善恶的标准都是自己制
定的。
杜威说:人是生来就有欲求的,并想法设法的利用
条件来满足自己的欲求,不过这种企图不一定顺利,因此
便设想一种能够满足欲求的境界,这就是人行为的目的。
根据杜威这种经验主义说法,世界没有一般可循的善,只
有特殊的善,因为任何行为都离不开具体的行为和环境,
必须通过具体的行为者和环境来进行道德判断。
又因为人
的环境和行为是变化多样的,因此这个社会并没有可以计
量的善。
他认为追求一般的善,也就是社会所普遍认同的道德准则就会陷入抽象的谜团。
我认为这其实是资本主义思想在他理论中的具体体现,在具体而且个别的行为中获得经验来满足自己的欲求。
这种道德目的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如果按照这种目的去实施道德教育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这种道德教育目的也是资本主义的具体体现,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人性的自由,认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要求符合自己的道德行为,而人的角度不一样,难免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可能在别人看来你的道德根本不符合社会道德,但是杜威却强调道德教育就是为了支持个人道德去满足自己欲求,这岂不是与社会格格不入吗?
其次,杜威强调的这种善人是么有系统的道德观念的,他认为善人应该以自己欲求的能够满足作为评判善恶的标准。
他认为行为的善恶是根据行为者和环境两种因素判断的,他们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却又相互制约,但是行为者更加重要,因为环境是外在条件。
所以这样杜威通常就把行为者与判断者混为一谈了,认为行为者就是判断者,个人道德不需要别人来判断,自己就是判断者。
综合上述,我觉得杜威认为善恶是行为者性格决定的私事,众所周知,道德的判断是要依据一定的标准的,而这标准来自社会,并非来自个人和特例。
毫无疑问,杜威所说的没有一般的善恶其实就是没有公平是非,所谓的具体特殊的善就是跟
人在不同环境中得到的满足了。
完完全全把道德这种社会属性的转变成了动物属性,,这极大的符合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杜威所提倡的善人,也就是有道德的人,是一种没有系统道德观念的人,只有个人道德观念的,而且不存在科学世界观的人。
但是事实证明,一个缺乏世界观和道德观念的人,是一个贪求个人满足的行为者,他是不会为社会为广大群众做奉献的。
就像二战时期的希特勒,人极其聪明,却缺乏基本的社会道德,有的只是个人极度的欲求,因此在欧洲乃至世界发动了罪恶的战争。
可见,杜威对于道德目的的认识还是存在很大的阶级局限性的。
三、从道德实施看道德教育的失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杜威奉行“在做中学”,他关于道德教育的实施提出基本原则是“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道德行为和活动是不可剥离的,道德附着在活动之上。
他极力反对某些学校专设道德教育课堂,采用口头说教的办法,这样使道德脱离了实际,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才能将道德教育付诸实施呢?
必须把学校布置成社会的缩影,使学生能在其中从事活动,因此来培养道德品质。
“学校自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必须有社会需要的种种条件”,杜威提倡学校设置游戏场、商店、工厂以及自治机构,学生在这里就可以实施与
社会的接轨。
但是杜威所提倡的社会是什么社会呢?毫无
疑问,是资本主义社会。
而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求个人利
益最大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难免就会有很多钩心斗角和
为了自己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的行为,这对学生的道德标准
和行为是极为不利的。
学校就是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特殊
机构,有着他的本职,如果把学校转变成社会来对待的话,他就失去了本身的一种特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
的。
至于杜威为什么要把学校缩影到一个小社会,是有自
己的罪恶的目的的。
他就是为了宣扬资本主义的世界观和
价值观,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做到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
要从娃娃抓起。
这其实是一种政治手段,要培养资本主义
的卫道士。
放弃对青年一代关于道德知识的教导而听任在
活动中涉猎肤浅的道德常识,是局限着他们道德的发展,
降低了他们善恶判断的水平,儿童的生活范围狭窄,社会
经验贫乏,如果不用知识先来个铺垫,如何能提高他们的
认知和发展呢?杜威在这方面是极力的迎合了资本主义的
需要,因而在美国当时盛极一时。
四、结论
我们不难看出,杜威提出他的道德教育理论是在20世纪40.50年代,当时正是共产主义发展的高峰时期,杜威
极力宣扬革命是暴动,是违反道德的做法,其用意有点司
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
他主张教育代替革命,很显然是与
马克思主义相对抗的代言人,共产主义是以培养社会主义有德之人为目的,而杜威索要培养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德之人,两者的目的可见一斑。
当历史和社会在向前发展时候,我们应该反思前人的观点所暴露的缺陷性,从而不断完善现在的观念,这样才是最为合理的利用前人栽的树来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