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方言的一些现象
陕北方言 高琎
四字成语
批必害菜:迅速,马上。 死焉各处:没有阳光之气。 忽腥打扇:不整洁,邋遢。 突鼻囊桑: 差不多同上。 赤界打片:光脚 。 不言打传:不善言辞。 齐格争争:整齐。 黑不流球:形容人很黑。 贼米溜眼:有小偷的嫌疑。 个青害菜:也是马上的意思。
人称
叫连襟为挑担,叫妻子或结过婚的女人为婆姨,叫青 年男子为后生,叫青年女子为女子,叫丈夫为汉,叫 妯娌为先后,叫小孩为猴娃、碎脑娃娃,叫小男孩为 小子、猴小小,叫没对象的男子为光棍,叫姑表兄弟 为姑舅,姨表兄弟为两姨,叫朋友为拜识,叫妻子偷 汉的丈夫为盖老,叫不务正业的人为二个流或二流子, 叫不精明的人为半吊子、二百五、胡脑松,三汗、米 脑子、二秆子,叫老实的人为瓷脑,叫顽固不化的人 为牛脑。
1.C 2.B 3.A 4.C 5.A
选择题
06."老家亲"的意思是() A.亲家 B.家禽,家畜 C.感觉老家比较亲 D祖宗、先人 07."娘娘"的意思是() A.妈妈 B.奶奶 C.皇后 08."栖qi搅"的意思是() A.捣蛋 B.打交道 C.关系密切 答案解析:这个词应该是AB项都对,作动词时是A,作名词时是B。 09."囔嘟"的意思是() A.小声说话 B.吵闹 C.指责 10."玄黄"的意思是() A.矿石 B.撒谎 C.鬼怪
选择题
01. "栓正"的意思是() A.绳子绑的牢靠 B.直木棍 C.漂亮,弄的好 02. "杀革"的意思是() A.杀后拨皮 B.了结,完成 C.文革批斗 03. "唿噜"的意思是() A.晕过去 B.打呼噜 C.轮子 04. "梦胡"的意思是() A.说胡话 B.做梦 C.赌博 05. "邂逅"的意思是() A.妯娌 B.相遇 C.先后
陕北话大全
陕北土话一:常用口语:洪水叫“山水”,土块叫“土疙瘩”,去年叫“年是”,现在叫“尔格”,什么时候叫“多乎”,玉米叫“金稻黍”,高粱叫“红稻黍”,高粱秆叫“棒棒”,自生的叫“柳生”,树干叫“树不浪”,牲口叫“牲灵”,牛犊叫“牛不老”,公羊叫“羯羝”,公猫叫“儿猫”,母猫叫“女猫”,公猪叫“羯猪”,公狗叫“伢狗”,蚜虫叫“油汉”,窑顶叫“脑畔”,门坎叫“门限”,台阶叫“圪台”,耳光叫“屄斗”,劳动叫“受苦”,害病叫“难活”,叫干饭为“捞饭”,叫猪羊内脏为“下水”,小孩过生日叫“过啐”,参加红白大事叫“寻门户”或“赶事情”,债务叫“饥荒”,叫小为“猴”,连说带骂叫“谴葬”,挨批评叫“挨头子”,巴结人叫“溜尻子”,派遣叫“打发”,完蛋叫“毬势”,热闹叫“红火”,茂盛叫“葱”,不端叫“咻”,不直叫“圪柳”,疲劳叫“熬”,害羞、丢人叫“背兴”,蔬菜放时间长不新鲜叫“死蔫”,住、闲呆叫“盛”,支持不住叫“立不定”,坏人坏事叫“儿人儿事”,全部叫“一满”,拉、握叫“动”,知道叫“解下”(读haiha),不知道叫“解不下”,拾、拣叫“乱”,身体曲叫“骨敛”,互相说话叫“拉话”,抗叫“掏”,光屁股叫“赤独子”,赶叫“断”,够不着叫“探不见”,煤渣叫“兰炭”,拿叫“撼”,中间叫“当旮旯”,塞叫“擩”,头摇摆叫“卜唻”,帮忙叫“相红”,快叫“欢”,跑叫“杠”,调皮叫“缶古”,许多叫“一圪堆”、“一坬”。
二:人称:叫连襟为挑担、两挑,叫妻子或结过婚的女人为婆姨,叫青年男子为后生,叫青年女子为女子,叫丈夫为汉,叫妯娌为先后,叫小孩为猴娃、碎脑娃娃,叫小男孩为小子、猴小小,叫媳妇为媳(xiu)子,叫没对象的男子为光棍,叫姑表兄弟为姑舅,姨表兄弟为两姨,叫朋友为拜识,叫妻子偷汉的丈夫为盖老,叫和儿媳发生不正当关系的人为炒面神,叫不务正业的人为二打流或二流子,叫不精明的人为八成、半吊子、二百五、胡脑松,叫到处寻事的人为搅茅棍,叫太忠厚的人为瓷脑,叫顽固不化的人为牛脑,叫乱搞两性关系的人为嫖脑。
陕北方言
陕北方言陕北方言的属晋语,至今保留入声。
共有24个声母,比普通话多了个声母,即有全浊声母V,Z和次浊声母η。
方言词汇也有自己独特之处。
古代词语陕北方言保留不少古代词语。
如“逍遥散诞”、“贱脏(去声音,买完东西后结账)”、“鼻子A”、“A”(多),“过啐”、“身子”、“植”、“樨”等。
独特词语有不少独特的甚至为外地人所不可理解的词。
星星为“星宿”,雷击为“龙抓”,顶风叫“戗风”,洪水叫“山水”,土块叫“土疙瘩”,去年叫“年时”,现在叫“儿歌”,什么时候叫“多乎儿”,玉米叫“金稻黍”,高粱叫“红稻黍”,高粱秆叫“棒棒”,自生的叫“柳生”,树干叫“树不浪”,牲口叫“牲灵”,牛犊叫“牛不老”,公羊叫“羯羝”,公猫叫“狼猫”,母猫叫“米猫”,公猪叫“羯猪”,公狗叫“伢狗”,蚜虫叫“油汉”,窑顶叫“垴畔”,门坎叫“门限”,台阶叫“圪台”,耳光叫“屄斗”,劳动叫“受苦”,害病叫“难活”,叫干饭为“捞饭”,叫猪羊内脏为“下水”,小孩过生日叫“过啐”,参加红白大事叫“寻门户”或“赶事情”,债务叫“饥荒”,叫小为“猴”,连说带骂叫“谴葬”,挨批评叫“挨头子”,巴结人叫“溜尻子”,派遣叫“打发”,强迫人做事叫“罟”,完蛋叫“毬势”,热闹叫“红火”,茂盛叫“葱”,不端叫“俅”,不直叫“圪柳”,疲劳叫“熬”,害羞、丢人叫“背兴”,蔬菜放时间长不新鲜叫“死蔫”,粮食变质叫“耨”,住叫“身”、闲呆叫“含身着了”,支持不住叫“立不定”,坏人、坏事叫“儿人、儿事”,全部叫“一满”,拉、握叫“动”,知道叫“咳哈,不知道叫“咳不哈”,拾、拣叫“乱且”,身体曲叫“骨敛”,互相说话叫“拉话”,抗叫“掏”,光屁股叫“赤独子、精勾子”,赶叫“断”,够不着叫“探不上”,煤渣叫“兰炭”,拿叫“撼”,筛、拣叫“唼”,搀扶叫“A”,揪叫“jue”,中间叫“当旮旯”,塞叫“入(四声)”,头摇摆叫“卜唻”,帮忙叫“相红”,快叫“欢”,跑叫“杠”,调皮叫“缶古”,许多叫“一圪堆”、“一坬”。
陕北方言语音特点
陕北方言语音特点陕北方言语音特点1、转音由于方言的传承特点主要是口口相传,在时代相传的过程中音调差异,形成对普通话(或共同语,或西北官话)原音调的转变。
其主要表现为:A、声母转变:咱(za)们:陕北话里读音转变为咱(ca)们。
山(shan汉读为“山(san)汉。
瞎(xia)说”读为瞎(ha)说——谎话、胡说。
如:嫑瞎说,人家那人好着哩!鼻(bi)子读作鼻(pe)子.眼(yan)读作眼(nian).下(xia)读作下(ha)。
例: 你哈可做甚了? : 你下去做什么?哪(na)读作哪(la)。
例如:你到哪里?他(ta)读作他(na)。
例:这是什么?问他(na)迲。
杏(xing)读作杏(heng)。
畔(pan)读作畔(ban).粘(nian)读作粘(ran)扁(bian)担读作扁(pian)担;笊(zhao)篱读作笊(zao)篱.核(he)桃读作核(ge)桃;等等在这里不一一列举B、韵母转变,陕北话中对共同语的韵母转变词(字)就更多:药(yao)转读为药(ye);脸(lian)读为脸(li)眉(mei)转读为眉(mi)黑(hei)豆读作黑(he)豆;白(bai)读作白(bie或bi)一洼(wa)水读作一洼(wang)水;脚(jiao)读作脚(jie);锅(guo)读作锅(gu);百(bai)读作百(bie);北(bei)读作北(bie);郝(hao)读作郝(he);室、十、石、识、实、食、湿、式、适shi)等(读作(she); 日(ri)头读作日(re)头; 七、漆、乞祈(qi)等读作(qe);C:声母韵母同时转变:街(街)读作街(gai);鞋(xie)读作鞋(hai)例:夜天买了双鞋(hai):如今(rujin)说成如今(erge音而个)=现在例: 你而个做甚着了?2、大量字词z c s q x zhi chi shi不分明。
找(zhao)读作找(zao)人,纸(zhi)烟读作纸(ziy)烟;铁锨(xian)读作铁锨(qian)、扫帚(zhou)读作扫帚(chu)是事使时市(shi)读作(si)稍哨捎艄(shao)读作稍(sao)杀傻沙纱砂煞刹厦等(sha)读作(sa);3、连读:即在普通话或共同语中的双音词连读形成一个单音词如有时称儿媳妇为(xiu)子,实际上就是媳妇连读音。
陕北方言词语考说四例
陕北方言词语考说四例
陕北方言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国大陆普通话以外最主要的方言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陕北地区生活民众使用此方言已极其普遍,此语言有其独特的影响和韵律性,所以,它的保护和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陕北方言的词汇量庞大,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下面介绍其中四个词汇,对陕北方言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熊窝”,它是起源于陕北方言,描述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发出温暖的包裹声。
当两个人相互倾诉彼此的情感时,这种词语用的更多。
尤其温馨的年夜饭,家人们聚在一起,熊窝的气氛非常浓厚。
其次,“烂嘴皮子”,是指一个人谈吐不拘,话里带刺的人。
它的由来是由于在某个时候,由于言辞的刻薄,使得当时的人们生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从而产生了这样的说法。
第三,“乌烟瘴气”,是指一片阴冷而萧条的空气。
这是因为陕北地区,每当夜晚来临,那乌烟瘴气到处都是,让人感到寂寥。
最后,“满腹牛刀”,它指的是一个人有多聪明、有多圆滑。
这个成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中。
当时,一位有名的士子,一出手就能轻易斩断牛角,从此也被人们称作“满腹牛刀”。
以上就是关于陕北方言词语考说四例的介绍,从词汇解释中可以看出,陕北方言富含成语谚语,寓意深刻,词语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只有深入了解陕北方言文化,才能更好地探究陕北方言这一独特的语
言体系。
陕北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各方应互相配合,加强进一步的研究,使陕北方言的保护和传播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全社会都要普及这种方言文化,将它作为重要的一部分,继续传承下去。
陕北方言特色词例谈
陕北方言特色词例谈陕北方言是陕西省北部地区的方言,具有丰富的特色词汇。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陕北方言的特色词。
首先,陕北方言在时间和方向的表达上有独特之处。
比如,“昨儿”代表“昨天”,“今朝”代表“今天”,“明朝”代表“明天”。
而“西头”代表“西边”,“东头”代表“东边”,“南头”代表“南边”,“北头”代表“北边”。
这种方言特色使得陕北方言的交流更加简洁、生动。
其次,在家庭和亲属称谓方面,陕北方言也有独特的表达。
在陕北方言中,“阿娘”代表“妈妈”,“阿爹”代表“爸爸”,“阿哥”代表“哥哥”,“嫂子”代表“嫂嫂”。
这种称谓方式充满亲切感,也更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此外,陕北方言中的色彩词汇丰富多样。
比如,“赤橙黄绿青蓝紫”在陕北方言里分别是“赤叫、橙儿、如黄、嫩绿、乌青、蓝靛、紫花”。
这些特色词汇使得色彩的描绘更加生动、形象,丰富了方言的表达方式。
此外,陕北方言还有很多特色词汇用于描述事物的状态或特征。
比如,“乱蓬蓬”代表“凌乱”,“撒扒拉”代表“散落”,“好罗嗑”代表“多嘴”。
这些特色词汇使得陕北方言更富有表现力,并且更容易被人记住。
最后,陕北方言还有一些特色词汇用于描述人的外貌或行为。
比如,“白净面儿”代表“皮肤白净”,“抖巴痞子”代表“淘气的孩子”,“撒呼噜子”代表“大声哭泣”。
这些特色词汇既形象生动,又能更准确地传达人物形象或行为方式的特征。
综上所述,陕北方言的特色词汇丰富多样,使得方言更有魅力和独特性。
无论在时间和方向的表达、家庭和亲属称谓、色彩描绘、事物状态或特征的描述,以及人的外貌和行为的描绘上,陕北方言都展现出了一个独特的风貌。
对于学习和保护方言文化,我们应当加强对陕北方言特色词的了解与传承,使其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丰富我们的语言交流与文化传承。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方言18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18谝:“谝”是关中语,陕北叫拉话、说古朝。
也叫唠嗑、摆龙门阵、侃⼤⼭。
估摸:估计,⼤致推断。
旮旯:圪崂。
⾓落,狭窄偏僻的地⽅。
熬苦:苦累。
陕北话把“累”叫“熬”炉头:厨师。
倒说⽥福军那么器重地:怪不得说。
狗⾁上不了筵席:拉不上桌⾯,⽐喻登不上场⾯。
罗着腰:弯着腰。
花花哨哨:五颜六⾊,华⽽不实。
阳⼟坡:向阳⾯的⼟坡。
蛮蛮草:野菜。
类似于⿇⿇草的⼀种野草,⽆毒,有点甜甜的⿇辣。
让路!油啊:提醒⼈躲闪的吆喝声。
⼝歌:顺⼝溜。
把它的:感叹语,相当于“啊!”之类,陕北⼈不习惯⽤“啊!”你“啊!”⼀声他会浑⾝发⿇好不⾃在。
化⽟⽶粒:⽤锥或其它尖物把⽟⽶粒从穗上剥下来。
年轻⼈太粘了:粘,指热乎,⽅⾔读ran。
⼲⼲练练:利索地,没拖累地。
⿊⾖⾼粱稀汤:⿊⾖和⾼粱都是作为牲⼝饲料的,穷苦⼈家的吃⾷。
⿊⾯馍:⼀般指⾼粱⾯馍,颜⾊⿊⾥透红,难咽难拉。
还有⼀种⾖⾯、草籽⾯馍更是⿊青,有时还参糠,都是极穷的⼈的吃⾷。
单另:单独。
当下:当时,马上。
七⽼⼋⼩:上下⽼⼩。
提念:提起,念叨。
撑扶:撑持,维持,维护。
背转家⾥⼈:避着不让家⾥⼈看见。
只能把⾖⾓和⽟⽶种在⼀块:都是季节相同的秋粮,麦⼦是夏粮故不能同时种收。
相好过的⼥⼦:初恋情⼈。
⼤氅:棉⼤⾐。
偷声缓⽓:偷偷地⼩声说。
铺盖绽开:展开铺盖。
绽念chan。
陕北方言特点浅析
陕北方言,又称西北方言,是中国西北地区三大方言之一,与东北方
言和汉西方言齐名,其面积覆盖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语言形式,为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少数
民族的口头传统语言。
陕北方言属于汉藏语系西汉语语支中的西北语组,在特殊的历史语言
环境下,陕北方言内部产生了大量实用音节,即声调混合使用。
陕北
方言调和音节复杂,调和四声系统,比较明显的高低架及平滑度特征,可以下分几种调和体及系统,其声调存在立体的变化,形成横向面及
纵向面的变化,在陕北方言中使用单调架及复杂的调和架形成起语言
的双重特征。
陕西方言在语句结构上,倾向于头重脚轻。
总体而言,汉语句子多以
主谓宾做为主线,而陕北方言句子多以主定短语构成,宾语定语往往
便可以在句子语义上突出表现宾语,而汉语中非必要便往往用省略定
语而起到表达的,而陕北方言多针对社会语言传输中,如对话的苛刻
的速度需求,节省了句子成分,小副词也在句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句子简练,这是它在传达形式上非常快捷的原因。
到此,陕北方言的主要特点就可以用以上少量内容综述发挥出来:陕
北方言属于汉藏语系西汉语东北语组;调和音节复杂,有调和四声系统;语句结构倾向于头重脚轻;发挥小副词的重要作用,保证句子简练,传
达形式快捷。
以上便是陕北方言的简单特点,它们反映了人们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所
做出来的巨大成就,也反映出当地人民所在社会环境的自然特征及特
色文化传统,我们要想真正懂得陕北方言,还需深入的研究,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陕北土话的歇后语
陕北土话的歇后语一、陕北土话的背景介绍陕北土话是指陕西省北部一带的方言,属于官话黄土片的一部分。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陕北土话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用一些简短而幽默的歇后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二、陕北土话的歇后语特点陕北土话的歇后语常常使用简练的语言形式,借着对立、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智慧和哲理。
这些歇后语可以用在各种场合,包括生活、学习、工作等,常常让人笑中带有思考。
2.1 陕北土话歇后语的形式多样•“XXX(han3)” + “XXX(han2)”2.2 陕北土话歇后语的内容丰富陕北土话的歇后语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作、婚姻、亲情、友情等等,能够满足人们不同情境下的表达需求。
2.3 陕北土话歇后语的文化内涵陕北土话的歇后语体现了陕北人民的智慧和幽默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通过歇后语,可以深入了解陕北土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陕北土话的歇后语示例3.1 工作类歇后语1.动作能干,舌头不禁养。
2.女的有福,男的受罪。
3.水能载舟,也能煮粥。
4.打土豪,分田地。
5.投机取巧,吃不了兜着走。
3.2 婚姻类歇后语1.姑娘嫁汉,猪拱蹄趦。
2.恋爱容易,结婚难。
3.吃出硬柿子,又硬又酸。
4.婚姻如牛毛,一心打不掉。
5.富贵与贫贱,夫妻相聚难。
3.3 亲情类歇后语1.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父为子难,子为父难。
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4.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世无人。
5.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3.4 友情类歇后语1.好书如挚友,陪你度过艳阳天。
2.友谊如金,长相知。
3.朋友欺我,骗他邻居。
4.上山容易下山难,交朋友难忘刚烈。
5.朋友是一盏明灯,把黑夜照得通亮。
四、陕北土话歇后语的意义和影响陕北土话的歇后语作为民间智慧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对陕北地区文化和民风民俗的体现。
它通过简练而幽默的形式,传递出人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欢笑和思考。
陕北方言_精品文档
陕北方言陕北方言,也称为陕北话,是中国陕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方言。
陕北方言是汉语的一种变体,与官话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陕北地区的农村和偏远地区,陕北方言仍然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
本文将介绍陕北方言的特点、历史和发展,以及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陕北方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音、词和语法上。
首先是音的特点。
陕北方言发音比较浑厚,声调较为平缓。
与官话相比,陕北方言的声调变化较小,往往体现为单调的语调。
其次是词汇的特点。
陕北方言中有很多古汉语的词汇和独特的地方词汇,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被使用。
最后是语法的特点。
陕北方言的语法结构与官话有一些差异,例如动宾结构的排列顺序和助词的使用方式。
陕北方言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的原因,陕北地区的语言受到了各个时期不同方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方言体系。
尤其是在汉朝和唐朝时期,陕北地区成为了政治、文化和商业交流的中心,各地方言在这里汇聚并交流,进一步丰富了陕北方言的特点。
陕北方言在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陕北方言是当地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是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
其次,陕北方言被用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民间艺术、曲艺、戏剧等领域,陕北方言是表演和表达的主要语言。
此外,陕北方言也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成为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陕北方言正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年轻一代对陕北方言的使用逐渐减少,更多地使用官话进行交流。
另一方面,媒体和教育系统的官话普及政策,也对陕北方言的传承和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保护和传承陕北方言成为当地语言学家和文化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护和传承陕北方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府加大对方言教育和研究的支持,推动陕北方言在学校和社区的传承和使用。
同时,一些志愿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到方言保护工作中,通过举办方言文化节、方言讲座和方言比赛等形式,提高社会对方言保护的关注度。
陕北话
陕北话。
硬。
瓷松——很傻的憨扳子——SB给杂蓝——不舒服不爽洋打——出去玩,出去HAPPY扳片子——走背字、倒霉的人还指很不争气没出息西黄——可怜害哈蓝么——知道了吗一份水——形容词表示程度很深。
EG:你都西黄成一份水了。
你真可怜!瓦迷二道——形容很脏,到处都脏印子之类的。
洪三呼噜(躺天咕噜)——形容干什么很忘我很投入,一般特指睡觉。
憨列列的——傻呼呼的捣鬼——撒谎劈比害才(各青害才)——形容干什么利索鬼流十气——形容一个人很不实在,没有真的时候红脑各尖——(黑社会性质)混的好的人;老大扑面——直接的意思,在酒场里单指行酒令时赌的酒翻倍。
红洋——正当红哈说——胡说宁此(宁塞)——磨蹭、磨即入打——怂恿圪劳——拐角各就——蹲下胡日鬼——胡来;胡闹霸逼佬——爱霸占的人(特指见色忘友的人,看女人比较重)霍淘——挥霍(特指找小姐)青害——糟蹋一达里——一起的意思能牙二此——嚣张扎势——嚣张,显摆充棍——装B,充大头球兰棍兰——表示等等,说话时省略后面不说的部分,等同与这呀那呀的。
眉(mi)眼——五官眉(mi)高眼低——脸色、知趣趟蛋蛋——形容程度深。
EG:他昨天赌博输的趟蛋蛋了。
(他昨天赌博输了很多)念喘——说话修的——无聊的一洼——形容多、一大堆起水——发迹马仗——有势力拉话——聊天哈子——瞎子疙台台——楼梯跳绳——一般指喝醉酒的人耍酒疯入上哈子跳崖(nai)——表示怂恿别人干一些自己根本不会去干的蠢事。
总崖(nai)里下去了,指耳朵能挂定?——掉下山崖了,用耳朵能挂的住吗?表示事情到了没有挽回的地步了。
想吃牛肉崖(nai)里下——过去陕北老乡不会杀牛啊那些大牲口,因为那是劳动力,吃的牛肉都是失足掉下山崖摔死的牛,想吃牛肉就要下山崖去找看有没有摔死的牛。
形容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铤而走险。
可=去(或)很例:你哪可了:你去哪了~ 你可麻烦哩:你很麻烦蓝=了例:吃蓝么:吃了没有出早=搞笑例:几牛你出早死我蓝:几牛你真搞笑灰=憨例:你纯粹灰着哩:你简直脑子有病各就哈=蹲下例:有凳凳的坐哈~么凳凳的站哈~实在不性里各就哈:有凳凳的坐下~没凳凳的站着~实在不行蹲下~擦们=我们和咱们例:擦们俩个:咱们俩个烂干:为人做事不行例:三娃可烂干哩:三娃那人不行哈蓝:完了,死定了死野(的拉):蔫儿了例:你ZUA家死野的拉家:你怎么蔫了吧叽的杂=怎么例:你杂蓝么:你怎么了甚=什么例:你做甚着了:你做什么呢嚎=哭例:嚎求了:哭什么了猛=突然例:猛猛家:突然各戳=缩小例:几天么见你又各戳蓝:几天没见你又变小了哈硕=规矩例:你么哈硕蓝:你不守规矩迷掩=脸例:你给纯粹么迷掩蓝:你太不要脸了毒子=屁股例:你妈毒子:你妈的屁股脑出的顶瓷:一般指一个人受打击以后的的状态例:你ZUA蓝,脑出的顶瓷亥=鞋例:夜天买了双亥:昨天买了双鞋害哈=知道和懂例:你害哈蓝么:你懂了吗夜天=昨天例:同亥串=逛例:我串可也:我逛去了阁老老=角落例;我藏到阁老老里蓝;我躲进一个角落里.湖脑松=笨蛋例;这娃娃一满湖脑松着力;这小孩是个笨蛋俊女子= 漂亮姑娘例;这家的女子可俊力;他们家的漂亮姑娘.好后生,好小子=好小伙子。
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的风韵
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的风韵
陕北方言是中国陕西省北部的方言之一,也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
陕北方言与
其他方言不同,具有独特的音韵特点和词汇表达方式。
在西北民歌演出中,陕北方言的风
韵独特,给人一种热情奔放、豪放不羁的感觉。
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的风韵体现在音乐表演中。
陕北方言的音节较多,发音较
为清晰。
音乐中的旋律需要有一个较准确的发音,才能将歌曲中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陕北方言的音韵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个要求,使得演唱者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使歌
曲更具感染力。
在陕北方言中,音节的变调和声调的变化丰富多样,给演唱者在演唱时提供了更多的
表达方式。
陕北方言的调子多变,有高音、低音、快速、慢速等不同的曲调。
演唱者可以
根据曲调和歌词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声音强度和变调方式,使得演唱更富有表现力,更能准
确地传递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陕北方言在词汇表达上也能够更好地适应西北民歌的特点。
陕北方言中有丰富的词汇,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出西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
陕北方言中有很多词语是与农业相
关的,例如田地、农作物等,这与西北地区的农耕文化相契合。
在西北民歌演出中,演唱
者使用陕北方言的词汇,能够更好地展现西北地区的特色,与观众产生共鸣。
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的风韵体现在其音乐表演中的独特音韵特点、在歌曲的节
奏变化和词汇表达上的多样性、在舞蹈和服饰的展示上的与民俗文化的契合等方面。
陕北
方言使得西北民歌演出更加热情奔放、豪放不羁,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的风韵
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的风韵陕北地区是中国民歌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民歌传播和演出的重要地区。
陕北方言作为当地的语言,与陕北民歌紧密相连,成为了表达民歌情感和特色的重要工具。
在西北民歌演出中,陕北方言的风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就来谈谈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的风韵。
陕北方言的味道独特,发音尤为特别。
发相似的音时,发音场所都高度集中,这样的特点使得陕北民歌在表达情感和特色时,更加深刻、生动。
而且陕北方言的韵母变化也十分复杂,有时多种韵母交替使用,富有变化,使得歌曲更加优美动听。
陕北方言在演唱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
比如,有时演唱者会选择像模仿声音一样的演唱方式,通过对音调、音高、音色等要素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这种方式可以使得陕北民歌更加生动、传统、质朴,强调情感的浓厚和纯粹,另类而不失风采。
此外,陕北方言还有一些在表达情感和特色时的特殊方式。
比如使用一些独特的词语,表达非常情感,将歌曲表现得更加细腻和感人。
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词语在演唱中也得到了重视,进一步强化了陕北民歌的地域特色。
陕北方言在演唱中也可以与其他地方的方言进行融合,这种融合的方式更能集中表现出不同地方的民间艺术的独特特色。
通过演唱不同地方的民歌,可以加深地方文化的交流,激发不同地方文化之间的互相借鉴和学习之意愿,使得民歌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推广。
总的来说,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的风韵极为独特。
通过它,陕北民歌更加深刻、生动、感人,极大地丰富了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同时,它也加强了陕北民歌与其他地方民歌的交流和学习,促进了各地民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的风韵
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的风韵作为中国的方言之一,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具有独特的风韵。
陕北地区是中国的著名民间音乐之乡,这里有着许多优秀的民歌传统,其中包括了许多以陕北方言演唱的歌曲。
陕北方言与其他方言相比,不仅在语音、语法、词汇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且在表达情感、传递文化信息等方面也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西北民歌演出中,陕北方言歌曲的演唱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这得益于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特有的文化内涵。
对于陕北方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语音轻快、变化多样。
陕北方言的语音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较大,尤其是声调,陕北方言一般只有三个声调,而普通话则有四个声调,这也使得陕北方言歌曲的演唱具有独特的特色。
在表达愉悦、舒畅的情感时,歌者可以用较高的音调、较明显的抑扬顿挫,同时用一些普通话中不太常用的词汇来构建意境,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例如《马影儿(mǎ yǐngr)》这首陕北方言歌曲,在歌曲开头就运用了较高的音调、较明显的抑扬顿挫来表达歌手内心复杂的情感,歌曲的整个表现形式非常轻快。
在歌曲的歌词方面,陕北方言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陕北方言歌曲的歌词常常使用一些地方方言中不常见的词汇,而且这些词汇往往直接表达歌者的情感,这使得歌曲的表达更加直接、真实。
例如《洋车(yáng chē)》这首歌,就运用了很多陕北方言中较为特殊的词汇,例如“洋车、洋匾、洋扇子”,这些词汇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但这些词汇却非常有陕北地区的特色,也是陕北方言歌曲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除了语音和词汇之外,陕北方言歌曲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陕北方言歌曲中常常涉及到家庭、爱情、友情等主题,这些主题反映了陕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
在表达这些主题时,歌手常常会用一些简洁明了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谁不想家亲,谁不想守住这片土地;谁不懂爱情,谁不想有一个未得之爱”的歌词就非常经典,表达了歌手对家庭、爱情的思念和向往,也抒发了陕北地区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心情。
陕北方言中的文化遗产,转给那些不懂陕北话的人看看。
陕北方言中的文化遗产,转给那些不懂陕北话的人看看。
脑(náo)陕北口语里,“脑”完全取代“头”,音“挠”。
如说头疼是“脑疼”,说猪头肉是“猪脑肉”。
秧歌:猪脑肉黄米酒,为我的朋友来接风。
这种把“头”完全叫作“脑”的习惯,是承自古人的语言。
汉《淮南子·俶真》:“堕者折骨碎脑。
”圪崂陕北管角落和旮旯叫“圪崂”。
“圪崂”也泛指狭窄偏僻的地方。
也说“圪崂崂”。
你们两个在那背圪崂里作甚?民谚:圪崂里种的好麻子,丑婆姨生的好娃子。
宋元时期,文字中大量记入口语词汇,于是这个词出现在书面了,才能让今天的人们知道,这个词至少有800年了。
其实,这样的词汇,是深深地生长在民间口语中的,恐怕再往前不知道有多少年,就有他们了。
宋元时期,这个词被识字的人们写作“落、阁落、圪落”,它们的意思都是角落。
宋·洪迈《容斋三笔·切脚语》:“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着,亦见之于书史中,如以……角为圪落……”。
元杂剧:关汉卿《玉镜台》:“你再黑阁落里欺你男儿。
”随着语音演变,这个词又被写作“旮旯”了。
背景方言现在就念“旮旯”。
古人所记下的“落”,现在还有音为“lào”,跟“崂”的音是一致的。
烧酒“烧酒”就是白酒。
“烧酒”这个词,在普通话里已基本消失,而在陕北,“酒”指米酒,“烧酒”指白酒,一般分得比较清楚。
家里做下酒了不喝,要喝烧酒。
中国古代所言白酒,应该是指以大米为原料酿制而成的浊酒,色白,像今陕西关中出品的白色米酒。
今所谓白酒,乃无色透明的蒸馏酒,就是宋元以来的“烧酒”。
汉语中,指蒸馏酒的“白酒”一词早已取代“烧酒”。
但在陕北,从20世纪60年代到世纪末,才逐渐接受“白酒”一词,之前统称“烧酒”。
至今,广大乡间仍习称“烧酒”或“辣酒”。
酒曲·让酒:烧酒本是五谷水,先软胳膊后软腿。
唐代已有“烧酒”一词。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诗:“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那时所说“烧酒”,不像是说今天这样的白酒。
陕北方言与生活习俗
陕北方言与生活习俗方言与生活习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陕北方言除受政治、经济、地理因素影响外,还受到陕北礼仪、饮食、服饰起居、岁时节令等生活习俗的影响。
陕北方言折射出了陕北人的生活习俗,陕北方言与陕北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陕北,由于其古老,历史文化纵深感特别强,区域内部原生文化积淀深厚,因而较多地继承和保留了原始文化的基质。
加上不发达的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农牧经济、贫困落后生活状况,又同时该种文化的素朴性和保守性。
陕北方言就生长在这样一种自然地理和文化习俗的环境里。
陕北方言与礼仪习俗礼仪习俗包括婚礼、丧礼、祭祀、迁居之礼、贺木之礼,筑屋之礼及其它礼仪,其中最重要的礼仪是婚礼、丧礼。
这里将从陕北方言来窥探其中所蕴含的礼仪习俗,通过独特的礼仪习俗展现丰富的陕北方言。
1.陕北方言与婚姻习俗婚礼:它是人生礼仪中最盛大的礼仪之一。
曾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婚礼在陕北礼仪中占有重要地位。
陕北婚俗反映人们避凶趋吉,以及祈求夫妻和美、多子多福的愿望。
据记载:“婚礼皆凭媒妁之言,不用婚书庚帖。
初以识字者稀,无人解辨故第凭媒妁撮合之言,无或背弃,后虽读书者多,以相治已久乃竟废则不。
聘礼则为一件银子,两三件成衣而已。
有力者皆如此,无力者须备齐而后准娶。
娶皆以旦不以夜,初以野旷村稀,以防暴客,今犹沿用,则婚字之义昧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乡交流的不断密切,乡里婚俗中逐渐增加了许多新的程序,在日常生活中对婚礼的关注越来越多了。
看家:即观察并查看家庭及家庭住所情况。
在陕北有女方到男方看家的规矩。
“看家时女方的主要亲戚(一般是父亲)及这个女子到男方家做客,进一步对婆家房院、住宅及家庭成员作全面的了解和熟悉,男家设宴款待。
”同时男方的主要亲戚都要给女方准备一些赠品与见面礼,不过现在多给女方多少不等的现金。
2.陕北方言与丧葬习俗葬礼:人死后,由亲戚、朋友进行的哀悼仪式,人们在表达对逝者思念的同时,也寄托了对子孙的美好祝福。
陕北方言有很多经典的语句
陕北方言有很多经典的语句,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啥米儿"(什么):这是陕北方言中最常用的词汇之一,代表着询问、疑惑、惊讶等语气。
2. "闹腾"(吵闹):这个词汇在陕北方言中表示吵闹、喧哗等,常用于形容人群或场面。
3. "莫得办法"(没有办法):这个短语常用于表示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的状态。
4. "嘎巴儿"(饺子):这是陕北方言中的特色食品之一,被称为“陕北三绝”之一。
5. "走了咯"(走了):这个短语表示已经离开或结束了某件事情,常用于告别或结束对话。
以上是一些比较经典的陕北方言语句,希望能够帮到你。
陕北方言常用口语
陕北⽅⾔常⽤⼝语陕北⽅⾔常⽤⼝语洪⽔叫“⼭⽔”,⼟块叫“⼟疙瘩”,去年叫“年四”,现在叫“尔格”,什么时候叫“多怀”,⽟⽶叫“⽟⽶棒⼦”,⾼粱叫“套树”,⾼粱秆叫“套树秆杆”,树⼲叫“树不浪”,牲⼝叫“牲灵”,⽜犊叫“⽜不酪”,蚜⾍叫“油汉”,窑顶叫“脑畔”,门坎叫“门旱”,台阶叫“疙台”,劳动叫“受苦”,⽣病叫“难活”,叫⼲饭为“捞饭”,叫猪⽺内脏为“下⽔”,⼩孩过⽣⽇叫“过瑟⼉”,参加红⽩⼤事叫“⾏门户”或“赶事情”,债务叫“饥荒”,叫⼩为“猴”,连说带骂叫“谴葬”,挨批评叫“乃头⼦”,巴结⼈叫“溜钩⼦”,派遣叫“打发”,完蛋叫“求势”,热闹叫“红⽕”,不直叫“个流”,疲劳叫“熬”,害羞、丢⼈叫“背兴”,蔬菜放时间长不新鲜叫“死蔫”,住、闲呆叫“⾝哈”,⽀持不住叫“⽴不定蓝”,坏⼈坏事叫“⼉⼈⼉事”,全部叫“⼀满”,拉叫“皱”,知道叫“害哈”,不知道叫“害不哈”,拾、拣叫“乱”,互相说话叫“拉话”,光屁股叫“⾚钩⼦”,赶紧叫“断死⼈蓝”,够不着叫“探不上”,煤渣叫“兰炭”,中间叫“当旮旯”,塞叫“擩”,帮忙叫“相红”,快叫“欢欢的”,赶快跑叫“赶忙刮”,调⽪叫“⽽脑⼦”,许多叫“⼀圪堆、⼀洼”,不平叫“咯楞⽡切”成事不⾜、败事有余叫“决板筋、修蹄⼦”,乞丐叫“新吃的”⼲净利落叫“⽴洒”,哭叫“嚎⿐⼦”,蹲叫“咯僦”得瑟叫“醒醒晃晃”嚎啕叫“嚎娃哭叫”慢叫“载闻”,喜欢叫“耐⼈”四字成语:昏三葫芦:形容⽐较晕,摸不着头脑的状态。
⿊天打动:形容天很⿊,⿊的很。
⽇⽑古怪:形容出⼈意料。
雪明⽡亮:很亮,亮亮地亮。
憨溜不⼏:字⾯意思,形容⼈⽐较傻呆。
⿐塌憨⽔:憨⽔就是⼝⽔的意思,即东北话中的“哈喇⼦”。
就是说,留着⿐涕和⼝⽔,形容⼈邋遢...(想不到⼀个形容词了)淡咪脱笑:形容⽼是⾯带笑容哇咪⼆道:形容脸脏。
猛个拉擦:忽然间,猛然。
急克半死:说话结巴。
⿊⾥倒正:形容搬东西发出的声⾳。
批必害菜:迅速,马上。
陕北方言有学问
陕北方言有学问陕北方言有学问陕北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处于封闭状态,人们的交往半径很小,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方言。
陕北方言的独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留了许多古音、古词,成为中国古代语言的活化石;二是创造了许多非常独特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词语和修辞方式。
概括起来说,陕北方言一是古,二是怪,三是字字有来历、句句有光彩。
陕北方言的第一个特点是比喻奇特。
他们把丢人叫“背兴”,把劳动叫“受苦”,把害病叫“难活”,把可怜叫“恓惶”,把困难叫“难怅”,把不干练叫“邋遢”,把不正经叫“骚情”,把便宜叫“贱葬”,这些词比喻形象,加强了表达的效果。
比如普通话中的寻短见,陕北人把它叫“寻无常”。
“无常”一词是宗教意识的产物。
依凭道教阴阳学说,以黑为阴,以白为阳,形成黑无常、白无常两个鬼。
无常鬼的职责是专门勾人魂魄的,决定着人的死期。
说谁“寻无常”了,比说谁寻了短见比喻更恰当。
再比如普通话中说谁服了毒药,陕北方言叫吃了“闹药”。
毒药一词有些平静,没有强烈的感觉。
而一听“闹药”一种痛苦的情形马上就显现出来了,折腾、叫喊、挣扎,昏死了又醒来,都被一个“闹”字所概括。
陕北方言的第二个特点是贴近生活。
他们把债务叫“饥荒”,把沙尘暴叫“黄风”,把现在叫“尔格”,把去年叫“年时”,把乞丐叫“行吃的”,把洪水叫“山水”,把自生的叫“柳生”,把土块叫“土疙瘩”,把热闹叫“红火”,把懒惰叫“针扎不动”,把冰雹叫“冷子”……这些词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是他们根据生活中一些事物情景总结出来的。
常住陕北或者了解陕北的人,一听这些词就觉得一种泥土芳香浸入五脏六腑。
比如普通话中的糊涂,陕北人叫“麻糜不分”。
麻和糜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说你连麻和糜都分不清,说明你糊涂到了极致。
再比如说干活,陕北方言叫“做生活”。
做生活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生活的继续,说明了人与生活即生活与生活的关系,比干活更能贴近生活。
陕北方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善用叠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方言的一些现象
1、人称代词曲折变化
在陕北某些地区,人称代词用上声表示主宾格,用入声表示属格,比如“我和我妈”,两个“我”的发音完全不同。
但这些变化是怎样起源的呢?从古到今没有出现“我的妈”这种说法,所以不是“我的”合音的结果。
这些曲折变化也不应该自主产生,因为这种变化对意思的表达并没有帮助,只是一种形式。
那么最大的可能是,这些曲折变化是自古就有的。
提出一种猜想:古代汉语可能普遍存在着人称代词的曲折变化,只不过没有用汉字区别而已,后来这些曲折变化逐渐消失,只在陕北部分偏远地区时代流传了下来。
2、指示代词的曲折变化
有五个词尾,用-e(上声)时只能做主语和宾语,用-ei(去声)时必须跟量词,用-e(入声)时表示属格,用-ar(上声)表示地点,用-ou(上声)表示方式。
“这”声母是zh,“那”声母是n。
这些曲折变化的使用相当严格,但它们是怎样起源的呢?注意无论是人称代词还是指示代词,入声都表示属格,说明入声是个语法规则。
在上古时期,汉语不用“这”“那”作为指示代词,那么陕北方言中指示代词的曲折变化来源于何处呢?也许是个千古之谜。
3、分音词
陕北方言中大量存在分音词,比如“绊”发为blan,“棒”发为blang,等等,就是在声母韵母中插入l,形成复辅音bl、gl、dl、kl等,我们父母辈口语中的分音词比我们这辈多很多,而祖父母辈口语中的分音词更多。
这些分音词来源于何处呢?如果古代声母韵母中间没有l,人们为什么会在中间插入l呢?人们在声母韵母中间插入l的动机是什么呢?口语中会自然产生这种现象吗?音理肯定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这些字在上古时本来就是复辅音,只不过写成一个汉字而已,陕北方言只是残余了当时的复辅音而已。
4、时态系统
时态系统是陕北方言最显著的特征,句末附加着种种时态助词、体态助词,几乎句句都加,而且时态和体态严格区分开来,用法也类似西方语言。
这些时态,我认为是口语在长期的进化中出现的。
我个人的感觉是,时态系统使得在口语中可以随心所欲地省略时间状语,给对话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上古汉语肯定没有这么严格的时态体态助词,那么陕北方言的时态系统起源于何时呢?是不是中古时期口语中也有类似的时态系统。
5、名词、形容词、动词的词缀
某些名词有ge-这个前缀,形容词往往有-jie这个后缀,某些动词有-da这个后缀,现在的陕北方言中这些词缀已无实际意义,但在古代时会不会表达某种语法意义呢?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猜想,很可能错误,但如果正确,再加上时态系统,古代的陕北方言就成了典型的黏着语了。
我们还注意到《诗经》中动词经常出现“思”“止”这些后缀,文言文中却毫无踪迹,那么会不会当时的口语中真的存在语法词尾,谁也无法考证了。
****总体上来说,陕北方言的语法比较严格,代词的曲折变化应该来自古代,而时态系统应该是口语的长期进化结果。
陕北方言中的分音词,本人认为绝对是自古就有的,在一个音节中插入l,不是语音的自然变化,这需要很清楚地区分声母韵母,这对人民群众来说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