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参考资料
晋中市灵石县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晋中市灵石县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https://img.taocdn.com/s3/m/6fdb36c23968011ca20091de.png)
晋中市灵石县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DD市CC县位于XX省中部,DD市南端,东倚太岳山,以沁源为邻,北与介休、孝义毗邻,南靠霍州市、汾西,西与交口、汾西两县交界。
地理座标为东经111°20′-112°,北纬36°40′-37°。
全县总面积1206km2,总人口25.6万,全县管辖6镇6乡,598个自然村。
CC县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本项目厂址位于XX省DD市CC县BB乡AA村XX公司厂区内,站区中心地理坐标为:N36.********°,E11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二、地形、地貌及地质1、地形CC县地处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两大断陷盆地之间的隆起带,全县地形起伏较大,高低悬殊。
县境东部的霍山区,地形较高,霍山主峰牛角鞍,海拔2566.6m;花石崖,海拔2523.6m,为县内最高点。
西部属DD山,县境边界为中华山,海拔1355m,为西部最高点。
中部为汾河谷地,汾河从桑平峪村流入CC,海拔740m;在石桥下流出CC境内,海拔580m,为DD市最低点。
纵观全县地形,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宽缓槽型地形。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长期以来风雨洪流冲刷形成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土石山地。
2、地貌CC地处构造隆起带,地层出露齐全,地质构造发育,使得全县地貌形态复杂。
各地地貌形态特征分述如下:侵蚀构造地貌:侵蚀构造地貌仅包括侵蚀断块单斜中山,分布于县境东部的霍山区,主要由变质岩类及小面积碳酸盐类、碎屑盐类组成。
构造以单斜为主,多南北向断层及北东东向断层,属构造运动强烈抬升区。
海拔一般为1300~2500m,相对高差400~1000m。
区内雨量丰沛,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山高、谷深、坡陡、脊尖,盖层分布区常见单面山。
侵蚀堆积地貌:本地貌仅包括侵蚀强烈的梁峁状黄土塬地,分布于霍山以西广大地区。
测量报告模板
![测量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c85fe2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7.png)
测量报告模板测量报告模板一、前言本次测量报告是对某个地点进行的测量分析,旨在准确地获取该地点的各项数据,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次测量涉及的范围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方面的测量。
本报告依据测量数据,并经过多次核对、分析得出。
二、测量范围和测量方法1. 测量范围本次测量范围包括了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方面,具体的测量点包括:1)地形测量点:包括该地点海拔高度、地势坡度、地势曲率等测量。
2)地貌测量点:包括该地点山峰高度、山峰形态、山峰坡度、山脉走向等测量。
3)水文测量点:包括该地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面积、深度、水位等测量。
4)气象测量点:包括该地点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气压等指标的测量。
2. 测量方法本次测量采用了以下方法:1)地形测量: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实现。
2)地貌测量:通过使用DJI航拍无人机,获得真实的地貌数据。
3)水文测量:使用水上激光测量仪,通过激光束扫描,得出水域的面积、深度等参数。
4)气象测量:安装气象测量仪器,对气象指标进行实时检测。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1. 地形数据统计与分析地形是指地表在垂直方向上的高低起伏的情况。
通过GPS 进行的测量,可以得到该地点的海拔高度、地势坡度、地势曲率等数据,具体如下:(1)该地点的海拔高度为XX米;(2)该地点的地势坡度平均为XX度,地势曲率为XX度。
通过对地形测量数据分析,得出该地点地形相对平缓、地势缓和,适宜发展农牧业和旅游业。
2. 地貌数据统计与分析地貌是指地面形态和地面起伏的情况。
通过DJI航拍无人机,得出该地点的山峰高度、山峰形态、山峰坡度、山脉走向等参数,具体如下:(1)该地点最高的山峰高度为XX米;(2)该地点山峰形态以细长型为主,山脉走向呈南北走向。
通过对地貌测量数据分析,得出该地点适宜开发山地旅游和文化旅游等,但需要注意在旅游开发中不能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文明等。
3. 水文数据统计与分析水文是指地面水体的情况,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面积、深度、水位等参数。
水文地质手册文前
![水文地质手册文前](https://img.taocdn.com/s3/m/d8bb63383968011ca3009191.png)
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编内容提要《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是在1978年我社出版的第一版的基础上,将近几十年水文地质的新理论、新方法技术及新的方向中的新成果加入其中,推陈出新。
全手册为五篇21章。
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
第二篇水文地质调查,介绍水文地质调查、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地热和矿泉水资源调查。
第三篇方法篇,介绍水文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环境同位素技术、地下水动态监测、样品采集与测试、地下水模拟技术。
第四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保护,介绍水文地质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资源评价和开发管理。
第五篇是信息系统建设与成果编制。
本手册是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师生必备的工具书。
SHUIWEN DIZHI SHOUCE出版发行:地质出版社订购咨询电话:(010)88691582 (邮购部)刘洁开本:787mm×1092mm 132字数:1320千字版次:2012年9月北京第1版印次:2012年9月北京第1次印刷定价:130.00元书号:ISBN 978-7-116-07785-0(如对本书有建议或意见,敬请致电本社;如本书有印装问题,本社负责调换)《水文地质手册》编纂委员会编委会主任:汪民副主任:殷跃平文冬光《水文地质手册》编写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清华大学长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南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水文地质手册》编写人员开篇编写人员:郝爱兵、张二勇、佟元清、朱汝烈、王永池、王秀明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组长:朱汝烈第一章地质基础编写人员:朱汝烈、万力、梁四海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编写人员:李俊亭、马志靖、李广贺、梁杏第二篇水文地质调查组长:李文鹏、孙晓明第三章普通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李文鹏、孙晓明、张福存、郑万模、蒋忠诚、田大勇第四章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佟元清、王永池、孙继朝、蔡五田、陈鸿汉、李广贺、刘长礼、张福存、汤洁、马腾、万力、梁四海、杨旭东、钱开铸第五章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武强、张志龙、佟元清第六章农业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王晓光、雒国忠、佟元清第七章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编写人员:王贵玲、杨旭东、田廷山第三篇技术方法与测试组长:张金昌、朱桦第八章水文地质遥感编写人员:王宇、唐文周、熊盛青、李巨芬、杨进生、王建超第九章水文地质物探编写人员:武毅、潘和平、刘江平、柳建新、朱庆俊第十章水文地质钻探编写人员:叶成明、张金昌第十一章水文地质试验编写人员:李伟、朱桦、肖长来、刘振英、曹剑峰第十二章环境同位素技术编写人员:陈宗宇、安永会第十三章样品采集与测试编写人员:齐继祥、王苏明第十四章地下水动态监测编写人员:史云、李文鹏、雒国忠、朱汝烈第十五章地下水模型技术和管理模型编写人员:邵景力、潘世兵、崔亚莉、邢卫国第四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组长:石建省、王焰新第十六章水文地质计算编写人员:李俊亭、李国敏、黎明、张福存第十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编写人员:王文科、刘振英、马志靖第十八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编写人员:李俊亭、邵景力、崔亚莉、石建省、王贵玲、张福存第十九章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编写人员:佟元清、王永池、孙继朝、王焰新、马腾、王红旗、叶成明、李颖智第五篇信息系统建设与成果编制组长:冯小铭第二十章水文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编写人员:张永波、阮俊第二十一章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编写人员:郝爱兵、佟元清、王宇、朱汝烈、王永池、王明德、冯小铭附录编写人员:朱汝烈、佟元清、张永波、阮俊、张二勇、万力、梁四海、王秀明、李颖智、刁玉杰统编:佟元清统编人员:朱汝烈、李俊亭、李景豪、马志靖、秦毅苏、蔡鹤生、刘成琦、王永池编辑整理人员:王秀明、王立新、李颖智、李戎、刁玉杰、范基姣、郭彦威、李胜涛、李戎、金晓琳前言《水文地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1978年出版后,深受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欢迎。
水文气象报告范文
![水文气象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896a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b.png)
水文气象报告范文一、引言水文气象是研究大气环境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的水文气象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水文气象概况1.雨量情况根据近年的气象数据统计,我国的降雨量呈现出明显的分布不均的特点。
东部地区雨量较丰富,而西北地区则干燥。
同时,降雨强度也日益增大,暴雨、洪水等极端降雨事件频发,给水资源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气温情况近年来,我国的气温呈现出升高的趋势。
特别是城市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高温天气频发,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水资源的供应和用水需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湿度情况湿度是衡量空气中水分含量的指标,对于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大量的湿地面积遭到破坏,湖泊和河流的流量减少,导致湿度下降。
这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供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问题分析1.水资源的短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日益减少。
特别是干旱地区,供水困难已成为常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同时对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2.水污染的严重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大量增加,导致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恶化,甚至有些地区饮用水源已经受到严重污染。
3.水文灾害的增多由于降雨强度增大,暴雨和洪水事件频发。
这不仅导致了水文灾害的增多,如山洪、泥石流等,还对农田和城市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四、建议和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关键。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调度和监测,确保水资源的供应和分配公平合理。
2.推进水污染治理加强水污染治理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建立和完善水污染防治体系,加强企业和居民的环境意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大水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提高水质的监控和治理能力。
武汉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范本模板】
![武汉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5ed56de0b4c2e3f562763de.png)
武汉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一、气象、水文武汉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向内陆过渡地带,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性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暖、春湿秋旱、夏季多雨、冬季少雪、四季分明的特征。
年平均气温为16.7℃,7月平均气温高达28.9℃,1月仅3.5℃.夏季气温高,35℃以上气温天数为4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1℃,武汉日均温≥10℃持续期达235天,年平均无霜期240天.一年四季分配也以夏季最长,达135天,冬季次之,为110天,具有冬夏漫长而春秋短促的显著特点。
武汉地区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284。
0mm,降雨集中在4~9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391.7mm,绝对湿度年平均16.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75。
7%,湿度系数Ψw=0。
903,本地区大气影响深度da=3。
0米,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
35米。
武汉市区内水系发育,长江、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切割”成武汉三镇,两大水系支流有府河、滠水、长河、倒水等.以长江和汉水对区内地下水动态、水质影响最为突出。
市区内分布有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对位于湖泊四周的建筑工程应高度重视地面水体的影响。
据汉口(武汉关)水文站实测资料,长江武汉段最高洪水位为29.73m(吴淞高程),最低枯水位8.87m,水位升降幅度20。
86m。
长江、汉江与其两岸地下承压水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愈靠近长江、汉江江边地段,水位互补关系愈明显.二、地形及地貌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被长江、汉江呈Y字型切割成三块,谓之武汉三镇。
武汉城区南部分布有近东西走向的条带状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树枝状冲沟,武汉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系发育、山水交融的复杂地形。
最高点高程150m 左右,最低陆地高程约18m。
武汉地区地貌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剥蚀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地区,丘陵呈线状或残丘状分布,如武昌的磨山、珞珈山、汉阳的扁担山等,丘顶高为80~150m,组成残丘的地层为志留系与泥盆系的砂页岩。
阳泉气象地质资料
![阳泉气象地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300f34df7ec4afe04a1dfc3.png)
一、气象、水文特征(一)气象阳泉市地处山西东部,中纬地带,太行山中段西侧。
桃河两岸属于内陆高原、暖温带季风气候带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短而冬长,常为春旱少雨、冬寒少雪,干燥多风,十年九旱。
本市处在山间谷地之中,气候比西面的太原温暖,较东面的石家庄凉爽。
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温据阳泉市30年的气温资料:1月份平均气温-4.7℃,7月份平均气温24.9℃,年平均气温为10.8℃。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5年7月24日,为40.2℃;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54年12月29日,为-19.1℃。
这些数字表明,本区冬季温差较大,季节变化明显,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春季:3月至5月,一般情况是3月底解冻,气温上升速度较快,初春期间每日平均气温升高1℃以上。
3、4、5月最高气温为12.2℃、29.3℃、33.3℃,最低气温为-9.4℃、-1.4℃、3.4℃。
夏季:一般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气温较高,一般最高气温为35.9℃、36℃。
37.2℃。
极端最高气温达40.2℃。
秋季:9月份以后,天气多为晴天,气温冷暖适中,秋高气爽,但持续时间较短。
随着北方冷空气势力的不断加强,降温剧烈,大部分地区在10月中旬出现霜冻,10月底以后,偏西风已占优势,冬季环流基本形成。
冬季:一般在10月下旬至4月初,西部山地西坡平缓,东坡陡峻,对冬季风不仅起不了阻挡作用,反而容易引导冬季风在超过不高的缓坡后,很快顺着陡坡冲下来,因而冬季常有寒潮侵袭,冷空气过境时,伴有大风,气温大幅度降低,使冬季较长而寒冷。
气温一般在-10℃~5℃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19.1℃。
2、光照日照时间以地域分布,在本区变化不太明显,年日照2696.3小时。
一年中,5月份日照时数最长,12月份日照时数最短。
7~8月处于雨季,云雾多于其它月份,日照百分率最低;4~5月份处于旱季,晴天多,日照百分率最高;3~10月份正是植物的生长季节,每月的日照时数均在220小时以上。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da14be1cf705cc17542709ad.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
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
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
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
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和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
勘察设计报告需要哪些资料
![勘察设计报告需要哪些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286c8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7.png)
勘察设计报告需要哪些资料引言勘察设计报告是在进行工程勘察和设计过程中产生的一份重要文件,它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勘察设计报告所需的资料是非常庞杂的,但是它们都是为了保障项目的可行性和质量而必须收集整理的。
本文将介绍勘察设计报告中常见的所需资料。
区域资料1. 地理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
这些资料对于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都有重要的影响。
2. 基础设施:研究区域内已有的基础设施情况,如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
这些信息对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环境状况: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气候状况等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便合理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
4. 行政审批文件:了解相关部门对区域内新建工程的规划和政策要求,以便项目能够合规运行。
土地资料1. 土地权属:获取土地权属证明,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2. 土地利用现状: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农田、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用地类型,以便合理确定工程用地范围。
3. 土地性质和土壤状况:收集土地性质和土壤状况信息,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层厚度、土壤质地、含水量等。
这些资料对于地基处理和工程结构的设计非常重要。
水文资料1. 水文地质信息:包括地下水位、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等。
这些信息对于项目的水文设计和水资源保护非常重要。
2. 水文气象资料:收集降雨数据、径流数据、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等,以便合理制定设计标准和规范。
3. 水文测定数据:进行水文测定工作,获取有关水位、流量、水质等数据。
地质资料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地质调查、地质勘探结果和分析报告。
这些资料对于工程可行性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抗震资料:了解地震状况和发生频率,评估工程的抗震性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程资料1. 工程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结构设计、布置方案、工程量清单等。
这些资料是工程施工的依据。
2. 工程施工图纸:提供项目的详细图纸、标准和参数,确保施工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水文地质手册
![水文地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feebc850b4c2e3f562763a1.png)
开篇中国水文地质发展史及水文地质分区一、中国水文地质的历史发展二、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参考文献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第一章地质基础第一节地形地貌一、中国地形特征二、地貌类型划分三、河谷地貌形态类型四、黄土地区地貌形态类型五、干旱地区荒漠类型与地貌形态类型六、冰川地貌形态类型七、岩溶地貌形态类型第二节第四纪地质一、第四纪分期二、第四纪喾物的岩性分类和命名三、第四纪喾物的成因分类与标志四、黄土五、中国第四纪地层基本特征与分区六、新构造运动第三节矿物和岩石一、矿物二、沉积岩三、火成岩四、变质岩第四节地质构造一、劈理二、裂隙(节理)三、褶皱四、断层五、区域断裂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一、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与均衡三、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与特征四、水的物理性质的有关数据第二节气象、水文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和应用一、气象资料二、水文资料本节参考资料主要气象要素的释义及探讨第三节岩石的主要物理和水理性质一、岩石的空隙性二、松散岩石水理性质的参考数值三、岩石的热性质第四节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一、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其中特征二、泉的主要类型及时性其特征第五节地下水水质一、地下水物质组分与水质指标二、地下水按物理化学特征的分类三、地址水某些物理性质的定性表示方法四、水分析成果的表示方法五、水化学分析结果的审查六、地下水的水化学分类方法七、水化学中常用资料和数据第六节地下水运动一、地下水渗流的形态二、地下水渗流运动的基本定律三、地下水流态的决定方法第七节地下水的循环一、地下水的补给二、地下水的排泄三、地下水径流四、三水转化及其关系第八节地下水系统一、地下水系统的含义二、地下水系统的划分三、地下水(含水)系统结构与边界四、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参考文献与参考资料第二篇水文地质调查第三章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要求一、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准则二、调查区选择和范围确定三、调查区地质地貌类型四、水文地质条件分级五、不同分级条件的工作重点第二节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阶段与步聚一、阶段划分二、目的方法三、调查工作步聚第三节不同类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基本内容一、平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内容二、弋壁沙漠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基本内容三、黄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基本内容四、丘陵山区水文地质调查基本内容五、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内容六、红层丘陵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内容七、海岩带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内容八、多年冻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内容第四节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一、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二、水点的观察与描述第五节找水工作程序与途径一、找水工作程序二、基岩蓄水构造的基本类型和富水特征三、基岩山区找水途径四、民谚与地下水五、地植物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六、岩溶地区洞穴调查第四章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地下水污染区域调查评价一、目的与任务二、基本要求三、调查内容四、调查技术方法五、地下水污染调查技术要求六、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与要求第二节污染场地调查、一、目的二、任务三、一般要求四、工作内容及要求第三节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地污染调查一、垃圾场对地下水的污染调查二、垃圾场对土壤污染的调查方法三、垃圾场对地表水的污染调查方法第四节饮水型地方病水文地质调查一、调查内容二、调查方法第五节生态水文地质调查一、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分类二、生态水文地质调查三典型区域生态水文地质调查第六节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灾害调查一、主要调查内容二、调查方法三、技术要求四、地质灾害评价第五章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内容一、矿山水文地质分类二、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分类三、地面水文地质调查四、井下水文地质调查五、矿山充水条件调查六、矿山水文地质环境灾害调查七、矿区排水、供水现状调查八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第二节矿山水文地质调查方法一、矿山水文地质补充勘探二、矿山水文地质动态观测三、试验方法四、矿山水文地质勘探新技术方法第三节矿山水文地质评价一、在建和生产矿山二、关闭矿山(尾矿)三、矿山排水、供水综合水文地质评价第六章农业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内容一、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调查二、缺水区人畜饮用供水水文地质调查三、土壤改良水文地质调查第二节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基本技术要求一、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二、主要技术指标三、综合勘查技术要求四、专门水文地质试验第三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一、微咸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二、土壤水的利用技术三、节水技术的推广四、与农业开发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第七章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第一节地热能调查与评价一、地热资源调查珠主要目的、任务二、地热资源主要调查内容三、地热资源调查方法四、地热资源评价五、地热能资源梯级综合利用第二节浅层地热资源调查一、区域浅层地热资源调查二、地源热泵工程浅层地热能勘查三、浅层地热资源评价四、浅层地热资源环境评价第三节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一、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内容二、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方法三、天然矿泉水资源评价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第三篇技术方法与测试第八章水文地质遥感第一节水文地质遥感方法第二节遥感数据类型及特征第三节遥感图像解译标志第四节水文地质遥感解译第五节水文地质遥感制图第六节遥感调查仪器设备与软件本章参考资料第九章水文地质物探第一节部署原则与工作流程第二节地面物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三节测井方法原理与应用第四节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组合方案第十章水文地质钻探第一节水文地质钻孔类型与结构第二节钻进方法及常用钻探设备第三节水文地质钻探及成井管材第四节成井工艺第五节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岩心编录第十一章水文地质试验第一节抽水试验第二节压水试验第三节钻孔注水试验第四节渗水试验第五节地下水流速测定、连通试验第六节地下水野外弥散试验第十二章环境同位素技术第一节环境同位素在水文地质学中的应用第二节同位素方法的采样与测试第三节同位素数据处理及解释本章参考资料第十三章榈采集与测试第一节水样采集与保管、运输第二节样品测试第十四章地下水动态监测第一节地下水动态的一般概念第二节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第三节专门性地下水监测网第四节地下水监测技术方法第五节监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六节观测仪器与设备第十五章地下水模拟技术和管理模型第一节引言第二节数理统计方法第三节地质统计学方法第四节数值模拟方法第五节现代新技术方法简介第六节地下水管理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第四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第十六章水文地质计算第一节地下水计算的解析解第二节地下水计算的数值方法第三节地下水溶质运移与热量运移计算第十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第一节利用室内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第二节利用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第三节利用冲击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第四节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第五节水文地质参数的经验数值第十八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评价内容、原则与要求第二节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工作流程。
武汉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武汉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18625a7bfe4733687e21aab7.png)
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概况
Ⅲl侵蚀堆积波状平原:主要分布于张公堤附近及以北东西湖与 武湖一带。由第四系上更新统粘土、粉质粘土及砂、砂砾石等 组成,具二元结构。地面高程20~26 m,相对高差小于10m。 属长江二级阶地。 Ⅲ2河流堆积平原:沿长江、汉水及其支流两岸呈条带状或弯月 状不对称地分布,组成一级阶地。由第四系冲积粘性土、粉土、 砂及砾卵石层组成,二元结构明显。阶面高程19~22m,高出 长江正常水位2~5m,阶地上常发育湖、塘及沼泽地。 Ⅲ3湖泊堆积平原:发育较为广泛,以汉阳、滠口、武湖一带较 为多见。由第四系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等组成。地面高 程18~20m,高出湖水面1~3m。
湖地区。 现以常青花园地层(代表凤凰山组)和徐东路小区地层(代表青山
组)为例分别将两组地层结构及其特征列于表2和表3,由下二表可知, 凤凰山组地层工程地质条件比青山组地层好。
工程地质性质
地层名称
(1)
素填土
(2)
粘土
(3)
粉质粘土
(4)
工程地质性质
(1)一级阶地全新统地层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 一级阶地汉口分布较广,武昌其次,汉阳较少。 汉口地区一级阶地分布在张公堤以南地区,沿长江向东北延伸至
滠口,向西至舵落口以西地区; 武昌地区一级阶地以蛇山为界,北面分布于汉阳门~沙湖~青山
镇小洲一线西北侧地区,蛇山以南分布于大桥~紫阳湖~张黄村一线 以南地区;
灰
砂砾卵石
43~45
3~6
(7)
基岩
50左右
状态
可塑 软~流塑 软~可塑 稍~中密 中密~密实 中密~密实
地层主要参数指标
Ps (MPa)
fak (KPa)
1.0~1.4
0.3~0.5 0.5~0.7
广汉市气象水文生产生活条件参考
![广汉市气象水文生产生活条件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c25e923a98271fe910ef97e.png)
广汉市气象水文生产生活条件参考一、气象、水文、地理条件1、气象广汉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1)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894.2mm年最大降雨量1390.6mm(1961年)年最小降雨量553.4mm(1969年)(2)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40c最高年平均气温16.90c最低年平均气温15.60c极端最高气温36.90C(1957年7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5.30C(1975年12月15日)(3)无霜期:多年平均无霜期284天(4)风向及风速: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1.6m/S定时观测最大值13.0m/S瞬时风速24.0m/s(1978年4月15日)(5)雾天天数:平均年雾天天数84.9天连续雾天天数7天(6)年平均雷电天数31.5天(7)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1%ha年最大相对湿度86%ha年最小相对湿度16%ha(199年12月21日)(8)湿度:年平均气压959.0hpa年最高气压987.1hpa年最低气压937.2hpa2、水文广汉市境内河流纵横,水塘密布,6条主要河流的常年平均流量为34.2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约15.62亿立方米,水质较好,水位较高,易于开采利用,地下水为城市主要的饮用水源。
3、地形地貌广汉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北部,龙泉山脉西麓,为沱江冲积平原地带,东经104006'~104029',北纬30053'~3108',南临成都市区25公里,北距德阳市区19公里。
总面积538平方公里,城区海拔476米,地势平缓,地面坡降1.72—2.55‰。
境内四条大河湔江(鸭子河)、绵远河、石亭江、青白江均属沱江水系。
地质构造属新生代成都洼陷东部及龙泉山(褶皱)西部,广泛分布第四系中散堆积,露出地层主要由冲洪积层组成。
4、防洪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标准设防。
5、抗震广汉市区基本地震烈度为8度。
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按8度设防,生命线工程按9度设防。
辽宁省本溪市水文地质条件简述
![辽宁省本溪市水文地质条件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453fee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8.png)
辽宁省本溪市水文地质条件简述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部,是辽宁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该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受地形、地貌、气候和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概述本溪市的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形与地貌本溪市的地形主要由山地、丘陵和平原组成。
其中,山地和丘陵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而平原地区仅占30%左右。
这种地形使得本溪市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水资源集中在山地和丘陵地区,而平原地区的可利用水资源相对较少。
二、气候条件本溪市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该市年平均降水量为700-900毫米,其中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本溪市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同时也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三、地质构造与地下水本溪市的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等岩石组成。
这些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含水层和隔水层。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砂砾岩和页岩等岩石的裂隙和孔隙中。
地下水的类型包括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
其中,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山地区,而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四、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根据对本溪市地形、地貌、气候和地质构造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1、水资源分布不均:由于地形和地貌的影响,本溪市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2、地下水开发潜力有限:本溪市的地下水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是受到地质构造和地形的影响,开发潜力有限。
在平原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浅,需要注意防止地下水污染和地面沉降等问题。
3、洪涝灾害风险较大:本溪市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洪涝灾害的风险较大,需要加强防洪减灾工作。
4、水质较好:本溪市的水质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需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质管理。
本溪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点。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确保本溪市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金堂县水文地质资料
![金堂县水文地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dabadfb910ef12d2af9e72a.png)
金堂县水文地质资料时间:2006-01-16 | 点击数:2484 | 来源:信息中心| 【大中小】【打印】【关闭】第一节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条件一、气象、水文特征(一)气象特征金堂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度大、日照少、无雾期长等特点。
年均温17.3°,多年平均降雨量920.5mm,2003年全年降水量500.4mm。
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2.1%,12月~2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3%,见表2—2,图2—3。
表2—2 金堂县30年降雨量统计表因此常有冬、春夏、伏旱发生。
冬春干旱频率在90%以上,夏旱频率在77.0%,伏旱频率在37%。
由于夏旱发生频率较高,直接影响大春作物的播种、出苗、生长,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在地域上降雨量自西北和东南向中部递减,西北部平坝区和龙泉山区及东南部的土桥地区年降雨量在900mm以上,而龙泉山东侧的高板、三溪、金龙等地年降雨量在800mm左右,形成干热气候区。
见图2—4。
根据1980年以来的多年平均降雨量统计计算,不同保证率降水量是:平水年(P=50%)降水量是854.8mm,偏枯年(P=75%)降水量是764.4mm,枯水年(P=95%)降水量是563.3mm。
降雨量较1980年以前有所降低。
(二)水文特征区内地表水系属沱江水系,其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13条。
沱江为过境主干河道,其三条主要支流(即北河、中河、毗河)在县城附近汇合,穿截龙泉山后折南而流,经五凤溪进入简阳市境。
其他支流以龙泉山和隆盛——石龙为分水岭,分别向北西、南东方向流入沱江。
沱江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76.7亿m3,出境径流总量79.4亿m3。
除沱江及其主干支流毗河、中河、北河外,其余河流,流短量少,见图2—5。
二、地形地貌金堂县为丘陵低山区,地势总趋势是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山高坡陡的龙泉山脉耸立于中偏西北部,西侧属地势平坦的成都平原,东侧系绵延起伏的红层丘陵。
都江堰地形地貌、水文气象资料精品
![都江堰地形地貌、水文气象资料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660195c81c758f5f71f676e.png)
都江堰水文气象资料地形地貌: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
介于北纬31 ° 44’-54 " 02’之间,东经103 ° 25'-423 ° 47之间。
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
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
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
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素有" 六山一水三分田" 之说。
气象资料: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C,最热月平均气温244C。
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
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 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
区内主导风向:NW,C,风向频率(%): 12、41,最大风速:17米/秒,平均风速:1.3米/秒,本地无台风出现。
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小60;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15.2,最小绝对湿度14.3,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32.4,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2.8;30 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都江堰市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各区(市)县。
历年平均气压933.7,极端最高气压958.7, 极端最低气压912.2;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925.9,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938.7,雨季气压928.0。
全年晴天日数120天,阴天日数95 天,雾天日数7 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16.9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28 天。
南京地形、地质、地貌与气象气候
![南京地形、地质、地貌与气象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ca3fdba9336c1eb91b375d32.png)
南京地形、地质、地貌与气象气候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南京地形、地质、地貌与气象气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南京地形、地质、地貌与气象气候的全部内容。
2.2。
1地形、地质、地貌南京地区的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断块区的下扬子断块,基底由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组成,覆盖层由华南型古生界及中生界、新生界组成.本地区地貌属于宁镇丘陵地区,系属老山山脉余脉向东北延伸的低丘地带。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所在地形基本平坦,仅长芦镇的西北部有少量丘陵,高程在12~30 m左右,起伏平缓。
2.2.2气象气候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降雨量四季分配不均。
冬半年(10~3月)受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盛行偏北风,降雨较少;夏半年(4~9月)受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性气团影响,盛行偏南风,降水丰富。
尤其在春夏之交的5月底至6月,由于“极峰”移至长江流域一线而多“梅雨"。
夏末秋初,受沿西北向移动的台风影响而多台风雨,全年无霜期222~224天,年日照时数1987~2170小时。
该地区主要的气象气候特征见表2-2。
表2—2 主要气象气候特征2。
2.3河流水文本地区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是长江及其支流马汊河、滁河。
滁河自安徽张家堡至大河口入长江,全长110Km。
马汊河是人工开挖的滁河的分洪道,从安徽滁州入境,经新桥、东钱桥向东南,在207厂东侧汇入长江八卦洲北忿江段,全长13。
9Km,河宽约70m,最大洪峰流量1260m3/s,平均流量20~30m3/s,是大厂江段主要支流。
长江大通站历年最大流量为92600m3/s,多年平均流量为28600m3/s。
香格里拉自然社会资料
![香格里拉自然社会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a7d794af1ffc4fff47ac9a.png)
2014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发电量20671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0.4%。全社会用电量73095.45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8.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005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01%。初步核算,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0.8661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7%。
6、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2014年,完成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618万元,增长12.4%。其中:批发业销售额为892197万元,增长8.6%;零售额销售额为206414万元,增长13.4%;住宿业营业额为28514万元,增长8.4%;餐饮业营业额为21505万元,增长18.9%。
2014年,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共有65个,投资构成总额为2751817万元,其中,迪庆方投资为247544万元,外来方投资2504273万元,到12月份止,实际到位资金总额为628524万元,其中,州外实际到位资金为62498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
(10)高山湖泊水生植被
分布在海拔3200m~4000m范围内的纳帕海、碧塔海和属都湖等高原湖泊中。分为沼泽植被、挺水植被群落、漂浮植被群落、浮叶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五种植被类型。
八、矿产资源
全县共发现25种矿产,有20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139简表》。其中,能源矿产(煤)1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7种。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铜263.0824万t、铅7.4548万t、锌13.9939万t、钨6.0110万t、钼4.7285万t。
2014年,全县大牲畜、猪、牛、羊和家禽存栏数分别为:17342头、231556头,123604头、70768只和661300只,分别较上年下降1.4%、3.1%、0.7%、2.5%和5.7%。大牲畜、猪、牛、羊和家禽出栏数分别为:3949头、144836头、18069头、26224只和382475只,分别较上年增长13.6%、0.6%、2.3%、0.4%和4.0%。全年牛奶产量8308吨,增长4.1%。肉类总产量14833吨,下降0.2%。
涿州水文地质基本情况
![涿州水文地质基本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96d91f0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3.png)
涿州市水文地质基本情况、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涿州市境内地形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地势相对平坦。
全境地处太行山前倾斜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69.4m,最低海拔19.8m,地面坡降1/660左右。
地貌形态受拒马河冲积影响,南北各有二级阶地,高差2-4m不等。
涿州市地势东南部平缓,为涿州市的平原区;东北部受小清河与永定河影响,是过去河水泛滥所造成的风沙地区,除个别沙丘外,地势走向平缓。
毛家屯村、西城坊村地区,地势低凹。
胡良河流域及京广铁路以西,北拒马河河间地带,由于河道下游泄水不畅,而形成泛滥洼地,为北拒马河在涿州市的主要滞洪区;北拒马河沿岸洼地,及东南部排水河道两侧,也属滞洪区。
涿州市的西南部,房沫涿灌区和东干渠分布地带,北有拒马河,南有古排水河道。
2.气象水文涿州市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春季:寒冷少雨雪,受蒙古大陆变性气团影响,偏北或偏西北风盛行,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往往形成干旱天气。
夏季: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海洋吹向大陆的夏季风盛行,降雨集中,由于影响降水的海洋气团每年进退时间不一,往往形成多旱少雨。
秋季:受高压控制一般年份天高气爽,降雨偏少。
冬季:因受蒙古强大高气压的影响,自内陆吹向海洋的西北风盛行,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涿州市年平均气温12.1C,地面温度年平均14.2C。
年平均冻土深度40cnr无霜期累年平均182天。
冻土时间最早在12月3日,解冻在3月11日左右,最长连续冻结122天,气象要素见表1—1表1—1涿州市气候要素表根据涿州市气象局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4.14mm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水量为1956年的1145mm最小降水量为1965年的270mm年内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
3.河流水系涿州市河流较多,辖区内有永定河、白沟河、小清河、琉璃河、北拒马河、胡良河等,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
(1)永定河:位于辖区东北部,由桑干河和洋河汇流而成,自北京市房山韩营流入涿州市境内,自长安城村南出市流入固安,境内全长10.4km0(2)白沟河:位于辖区东部边界,上游由小清河,琉璃河、拒马河三个支流汇合而成,该河北起涿州市佟村、任村之间的二龙坑,流经茨村、白马庄、西双铺头等村,进入高碑店市,境内全长19.68km。
风电场工程地形地貌和气象、水文
![风电场工程地形地貌和气象、水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9d66d3ccbff121dc368336.png)
地形地貌本工程地处滨海丘陵区,地势沿丘陵起伏,为滨海海积平原及剥蚀丘陵地貌,平地海拔高程一般在1~3m 之间,残丘高程10~180m。
拟建发电机组分布在低丘顶部及山脊上,地形波状起伏,山顶多呈浑圆状,风电机组机位处地表高程在30.0m~166.0m 之间。
气象、水文项目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终年气温较高,基本无霜冻,季风较明显,干湿季分明。
气象资料主要来源于X气象站,X气象站位于X县城东郊,东经119︒47',北纬25︒31',观测场海拔高度为32.5m,距本工程场址约12km。
X气象站为国家基本站,气象站自建站以来未进行大规模、长距离的搬迁,实测项目齐全,资料系列较长,观测、整编规范,资料可靠。
气象站与风电场同处于X省海岸带海岛地区,海洋性气候特点突出,气候变化的水平梯度大,气候要素的等值线基本上与海岸线平行,气候非常相似。
因此本项目确定X气象站为风电场的参证气象站,并对其测风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X经常受台风袭击或影响。
一年中,从4月至11月间为台风季节,其中8月、9月份为最多;4月、5月、11月出现次数较少。
多年平均风速9m/s。
气候特征和气象要素:(1)气压(hpa)多年平均气压1011.6多年最高气压1032.3(1983年1月22日)多年最低气压969.5(1996年8月1日)(2)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9.7多年平均最高气温 22.3多年平均最低气温 17.7多年最高气温37.4(1966年8月16日)多年最低气温0.9(1977年1月31日)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7月)30.8最近10a最大日温差15.7(1996年1月17日)(3)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最小相对湿度7(1963年1月18日)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87 (6月)多年平均水气压(hpa) 20.0(4)降水量(mm)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220.5多年年最大降水量1914.7(2002年)多年年最小降水量801.2(1971年)多年最大1d降水量 297.0(1974年6月22日)多年最大1h降水量 71.9(1972年8月10日)多年最大10min降水量 26.8(1974年9月18日)多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及降水量 21d,265.5(1959.5.27~6.16)(5)天气日数多年平均雷暴日数(d) 23.5多年雷暴日数(d) 35由于本工程风机基础均布置在高程相对较高的低山丘陵坡地上,因此,场址附近的海域潮位对场区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力肥�高量含质机有�厚层壤土�内区地盆�壤红为壤土内区
肖的区社六迤处事办道街口厂于位点低最�米 7252拔海� �音�山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搭的内境处事办道街口厂于位点高最。米 7881拔海均平,低南东高北 西体总势地�样多杂复貌地形地内区�段西北的地盆陷断代生新明昆 于位 �带地陵丘山低中地盆代生新明昆中滇原高贵云处地区华五 料资考参文水象气、貌地形地
流土水�地坡系上以%57地土的用利被且�用利地土加增式方良不等
。重严较失
矿开目盲、伐滥砍乱、垦开坡陡、荒开林毁过通�来以期长。%95.83
为率 盖覆 被 植� 多较 山 荒�代 替林 松生 次 为� 重严 坏 破 被 植然 天 �带林叶阔常带热亚中属被植内区 。长生被植等本木 、本草供可 �壤土 性碱为分部�土壤红性中—酸为要主外之地盆�区作耕的要重是�高 。泄排式 形的水泉和流径以要主 �源来本基的给补其是漏渗水表地和渗入雨降 。类三水溶岩隙裂岩盐酸碳和�水隙裂岩质变、水隙裂岩浆岩、水隙 裂岩屑碎括包�水隙裂岩基、水隙孔层积堆散松为分水下地。流河要 而水降中集季夏�米毫0541为量雨降均平年�℃51�℃5.31温气均平 年�春如季四�宜适量雨�候气原高风季润湿半带热亚北属区本 。米 0761拔海�组小民居村家 主等河恭瓦六迤、河沙北西、河朗沙、河带玉有内区。少较水降季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