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珙县珙泉镇中心校胡静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近代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易改变;习惯一旦养成了,就变成自动化动作的需要了。因此也可以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习惯是组成人格的非常基础的东西。我们说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培养良好人格的温床。教育就是培养好的习惯,形成好的人格特质,影响他的人格类型,形成健康的人格结构。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俗话说,多高的墙多深的基。否则,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如果童年时代养不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后天补课纠正非常困难,同时还潜藏着种种危机。
少年儿童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不过,父母与教师的责任更为直接,也更为重要。父母与教师的第一职责,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教师应重在指导学习习惯和品德行为习惯,父母则应重在品德和生活诸多方面习惯的养成。健康人(个性与个性的最优发展)是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而让孩子拥有健康人格,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良好习惯入手。人的品德是由知、情、意、行等因素构成,养成良好的习惯正是德育最重要的目标,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标志。经过研究发现,人的行为习惯的主要养成期是在小学和幼儿院,到中学就难了,改造比塑造难得多。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的深化和整合又能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如一个人形成了不论做什么事情事先总是习惯于要认真制订计划,并听取有关人士的意见,这就是一个人的责任心的体现。而责任心是属于健康人格的,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责任心这种人格特质在有的人身上可以表现得很强,在有的人身上则表现得不强。因此,对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尤其是智慧型习惯和社会公德性习惯,应该是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的。
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元的肢体等全面发展的实惠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这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学习。21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世纪。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很疲劳,吸收效率不高。如果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会在21世纪很成功。虽然孩子们没有这一习惯也可以工作、生活,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就不大,我们应针对少年儿童实际,从学习、消费、劳动、卫生、礼仪、交往等方面,让孩子真正养成良好习惯。
一、培养反思的习惯
教育过程是认识与交往相统一的师生共同生活过程。十分重要的是,教师应始终如一地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条件,把外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动机。
现在有的孩子做完事情以后不善于反思,根本不去想自己做得对不对。实际上,一个人反思水平的高低,对成功与否的影响太大了。
针对我班男生做事好逞强、爱争强好胜,而容易导致同学间各种矛盾的特点,
经常利用班会对会课对孩子间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反思教育。在设身处地地为每个孩子着想的基础上,让他们也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让他们在互相关爱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客观地审视自己错在哪;并尝试自己寻找合法、合理、科学的解决方式,去公正协商解决问题,而非用粗暴、简单、无理不文明的方法代替。例如李杰枭就是我班思想意识比较坏、有煽风点火之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特好强,自尊心也强,也特别容易违反纪律,对同学造成心里或生理上的伤害。由于其家长长期不在身边,因此不能配合老师及时对他进行教育,他更是有恃无恐。后来,当他犯错误了,我就先让他冷静地思考整件事情的经过,再客观地寻找自己有没有做错,错在哪里,如果遇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处理才妥善。一般到了10岁的孩子,都能判别自己行为的对错。在我让他反思的教育下,他当下挑出了自己的毛病。我再让他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我国的法规进行自我教育,使他认识到自己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和自己的无知是十分有害的。以后他不仅能较好地抑制自己,还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记得有人说过,喜欢挑刺的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爱动脑筋的表现。孩子们经过反思教育,经常互相挑刺,用反思的方法让自己动脑筋,冷静地思考,更好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还在解决问题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学懂了法制,锻炼了处事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格修养的形成。
二、培养互相尊重的习惯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良好的习惯与个性只有在民主合作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培育与塑造。发扬民主,意味着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应着眼于学生个性的最优发展与时代的呼唤,设身处地投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自信、自尊,允许犯错改错,信任他们具有奋发上进,自主、自强的愿望·,热情欢迎每一点滴进步,以利于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形成生机勃勃、令人向往的愉悦的育人氛围。
每当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或出现了什么意外,我都会以朋友的身份出现,让他们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平等互动中获得体谅,这样的处理方式更能获得孩子们的信任,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譬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如打架、因误会而争吵或不小心损坏别人的东西等,这时我会先了解学生双方出现矛盾的原因、事情的始末,再让他们想想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科学,让她们在进行分析问题和自我反思教育中,找出自己的缺点所在,然后让她们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想,让她们在坦诚的思想交流中寻获适合的解决方式,最后让他们利用刚才总结出的处事方法,当着对方面对面地讲和。在双方心平气和的交流中,不仅解决了问题,也培养了学生与别人融洽相处的能力。在学生双方解决了问题后,我还注重让他们总结每次矛盾可以如何避免的方法,并以此为经验,激励他们上进,从而培养学生在处理事情的同时学会互信尊重、和睦相处,形成健康的人格。学生们在平等尊重的习惯养成中,不讲卫生、讲?话、不团结等不文明现象逐渐少了;互相谦让、宽容待人的现象多了;而且主动做好事,帮助学习和生活有困难的同学的人多了。在互信尊重的氛围中,学生也潜移默化形成了互信尊重的习惯,养成了奋发向上的健康积极的人格精神。
有人说,习惯造就性格;有人说,习惯是成功秘诀······总之,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