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 第4章 成长与发展

合集下载

护理学导论-第四章

护理学导论-第四章
概念 需要是主体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条件的依赖、指向和需求。 需要是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A.需要得到满足,人体处于平衡状态 B.需要不能满足,可引起紧张、焦虑,对环境适应性下降,重者可导 致疾病
(二)需要的特征
对象性
独特性

发展性

社会历 史制约 性
压 力 抵 抗 水 平 警告期
正常抵抗水平
抵抗期
耗竭期
时间
GAS和LAS的反应过程
压力反应的生理过程: 警告期(alarm stage):人体觉察到威胁,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而引起 的警戒反应,心率加快,血压、血糖升高,瞳孔扩大等。机体动用足 够的能量来应对压力。 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若压力源持续存在,警告期反应特征消 失,但机体抵抗力处于高正常水平状态,机体与压力源形成对峙。 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压力源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机体的适 应性资源被耗竭,机体没有能力适应压力源,不良的生理反应不断出 现,出现疾病或甚至死亡。 (二)压力的防卫 1. 对抗压力源的第一线防卫——身心防卫 生理防卫:包括遗传素质、一般身体状况、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等。 心理防卫:指心理上对压力作出适当反应的过程。运用一种或多种心 理防卫机制,以解除情绪冲突、避免焦虑和解决问题。
无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一)人的基本需要层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将人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 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成五个层次,并用“金字塔”形状加以描述, 形成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三、需要层次理论与护理 (一)基本需要对护理的意义 1. 识别病人未满足的需要 2. 领悟和理解病人的行为和情感 3. 判断病人的优势需要 4. 预测病人即将出现的需要 (二)病人未能满足的需要 1. 生理的需要:氧气、营养、水、排泄、休息与睡眠、避免疼痛 2. 安全的需要:防止发生意外;避免心理上的威胁 3.归属和爱的需要:亲人、朋友和周围人的关怀 4. 尊重的需要:隐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理能力 (三)帮助病人满足需要 1. 直接帮助 对完全没有能力满足自己需要的病人,提供直接的帮 助,全面帮助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2. 间接帮助 对于部分能自行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护士协助他们

护理学导论知识精要

护理学导论知识精要

护理学导论复习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1.南丁格尔对护理专业的贡献(1)为护理向正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基础(2)著书立说,阐述其基本护理思想(3)致力于创办护士学校(4) 创立了一整套护理管理制度(5)强调护理伦理及人道主义护理观念2.现代护理的发展历程(1)建立了完善的护理教育体制(2)护理向专业化发展(3)护理管理体制的建立(4)临床护理分科3.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的圣多马医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4.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于1899年在英国伦敦成立。

1899年美国人约翰逊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5.南丁格尔的代表作:医院札记和护理札记6.护理学:护理学是健康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基础,研究如何提高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以及发展规律。

7.护理概念的发展:以疾病为中心(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以病人为中心(20世纪40年代-70年代)以健康为中心(20世纪70年-至今)8专业的特征:(1)以提供满足社会服务的需要为目的(2)有完善的教育体制(3)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4)有良好的科研体系(5)有专业自主性9.按照护理的功能来分,护理可分为:独立性护理功能,合作性护理功能,依赖性护理功能。

独立性护理功能是指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来决定的护理措施及服务按照工作的专业性质来分:专业性,类专业性,非专业性。

按照工作场所的不同来划分:医院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科研及管理。

10.护理学基本概念包括;环境、健康、护理、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1.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亚健康状态: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一些功能发生改变的状态,主观上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力降低3.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个体生物学体征)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中生物因素是主要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是重要因素。

《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1]

《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1]

《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护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内涵和范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医学模式与卫生保健系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

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的基本素质、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与相关理论、护患关系、沟通技巧、护理专业与法律、评判性思维等内容。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对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在吸收前一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同类最新教材的新知识,增加与更新了许多重要的学科知识点,突出地介绍了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思维与工作方法。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中使用相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3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讲授、讨论、示范、录象、角色扮演等不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意识。

因此,本大纲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同时,可采取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30学时,理论28学时,录象2学时。

四教材:《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小妹,2版,2006年。

Ⅱ正文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与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掌握护理学的概念与知识体系,熟悉护理学发展历史,初步了解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第四章人的成长与发展 护理学导论

第四章人的成长与发展 护理学导论
任性、反抗
父母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3.学龄前期(late childhood):3-6岁 危机:主动对内疚(initiative vs guilt) 发展:有自己生活的目的和方能、主动进取、创造力
有目的的品质(virtue of purpose) 障碍:缺乏自信、悲观、退缩、害怕做错、无自我价值感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5)生殖期(genital stage): 12岁以后 原欲:生殖器 固结:难以建立良性关系、病态人格
(二)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学说 在护理中的应用
1.为父母提供健康教育 2.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瑞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 (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成长与发展的综合结果 5.年龄(age):
时序年龄(chronological age) 发展年龄(developmental age)
二、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1.生理(physiologic) 2.认知(cognitive) 3.情感(emotional) 4.精神(spiritual) 5.社会(social) 6.道德(moral)
(3)超我(superego):理性,良心和自我理想 完美原则(principle of ideal)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3.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 原欲(libido)→固结(fixation)→人格障碍
(1)口欲期(oral stage): 0-1岁 原欲:口部 固结:自我中心、过度依赖、悲观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1.心理结构 (1)意识(consciousness) (2)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3)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

护理学导论-第四章

护理学导论-第四章
.
二、成长与发展理论的内容
(一)成长与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生理方面 身体的成长、发育和功能的成熟、发展
2.认知方面 大脑的成长、发育和功能的发展
3.精神方面 人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命意义及对生存价值的
认识。
4.情感方面 喜、怒、哀、乐、悲、恐、惊等各种体验和发展。
5.道德方面 主要指个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
▲精神方面(spiritual):是指人对生命的意义、生存价值的认识,是
物质的最高产物。
.
▲社会方面(social):表现为与他人、群体、社会的相互作用。 ▲道德方面(moral):是指人的是非观念和信仰的形成,不同社会文化 背景的人有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 (二)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1.预测性和顺序性 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以一定的顺序、可预 测的方式进行,这种顺序不可逾越和不可逆转 2.连续性和阶段性 成长与发展在人体的整个生命阶段不断进行,是 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发育是分阶段的。 3.不平衡性 在人的体格生长方面,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 有先后,具有非直线、非等速的特征。 4.人体差异性 成长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由于每个人体的遗传、环 境不同,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都会具有个性特征。 5.关键期 是指人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一些行为的获得发展最快的 某个特定时期,在这个时期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则很容易造成缺陷。
.
(一)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学说
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
内在动力“性本能”或“原欲”(libido)
口欲期
肛欲期 性蕾期
关键期
潜伏期
生殖期
.
.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美国心理分析学家 在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于1950年提出了解释整个生命历程的心 理社会发展理论(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护理学导论 第四章人的成长与发展习题及答案

护理学导论 第四章人的成长与发展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成长2.发展3.发展任务4.关键期二、填空题1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生现、认知、情感、、社会和六个方面。

2.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费学说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口欲期、肛欲期、期、期和生殖期。

3.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过程由个阶段组成。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或中心任务需要解决。

4.皮亚杰认为个体的智力发展是经和两个基本认知过程而形成的。

5.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提出,道德发展的三个级别是前习俗道德期、期和期。

三、判断题1.人的成长发展有个体差异性,是不可预测的。

2.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将会对以后的成长发带来难以补偿的影响。

3.每个人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过程及生命阶段。

4.遗传因素决定成长发展的最终水平。

5.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整个心理活动中的原动力。

6.皮亚杰认为人的智力发育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处于具体运思期的儿童具有了抽象思维能力。

四、选择题【A型题】1.下列有关成长和发展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成长是生理方面的改变B.成长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C.发展是心理方面的改变D.发展是机体功能的改变E. 成熟是成长与发展的综合结果2.下列关于成长发展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不可预测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E.成长发展有关键期3.下列关于艾瑞克森理论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婴儿期,0~18个月,发展危机是自主对差愧B.学龄前期,3~6岁,发展危机是主动对内疚C. 青春期,12~18岁,发展危机是勤奋对自卑D.中年期,35~65岁,发展危机是亲密对孤独E.老年期,65岁以上,发展危机是创造对停滞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出现初步逻辑思维的阶段是()A.感觉运动期B.前运思期C.具体运思期D.形式运思期E.后形式运思期5.关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陈述,错误的是()A.道德判断是一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B.不同文化环境中道德发展的内容不同C.并非所有人的道德发展都能达到最高水平D.每个人道德观念形成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E.前习俗道德期以赏或罚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B型题】(1~4题共用备选答案)A.自主对羞愧B.勤奋对白卑C.主动对内疚D.亲密对孤独E.创造对停滞1.幼儿期的发展危机是()2.学龄前期的发展危机是()3.学龄共期的发展危机是()4.中年期的发展危机是()【X型题】1.下列有关成长发展规律的陈述,正确的是()A.成长发展是一个不可预测的过程B.每个人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C.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速度具有差异性D.成长发展是一个连续、匀速进行的过程E.机体各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2.下列关于成长发展影响因索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因素影响成长发展的水平B.遗传因素决定机体发育的潜力C.社会文化背景对成长发展有一定影响D.充足和合理的营养是成长发展的物质基础E.遗传因素对人的性格、气质、智力有一定影响3.下列有关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陈述,正确的是()A.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的顺序固定,不能颠倒C.每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均有一一个发展危机要解决D.并非每个人都必须经历8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E.前一阶段未解快的发展危机,可到下一阶段顺利解决五、简答题1.列举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前言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大纲根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要求制定,为本科生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纲要。

按照本校四年制教学计划,该课程共设36学时,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

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为考试重点;第二级是熟悉内容,教师可选择性讲授,未讲授部分由学生自学;第三级是了解内容,供学生自学,教师亦可选择性讲解。

大纲后附有学时分配,以供参考。

为适应现代化科学的迅猛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补充介绍一些关于本学科的新进展,甚至修正教材内容。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第一节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2、熟悉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

3、了解古代护理及一些重要的国际及国内护理组织机构。

二、教学内容1、西方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过程。

2、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

三、教学时数 2学时第二节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一、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概念。

2、熟悉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3、了解护理学的概念、知识体系、专业特征及护理专业。

二、教学内容1、护理的概念。

2、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3、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

4、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三、教学时数 1学时第三节护士角色及素质一、目的要求1、掌握护士的角色、护士的特征。

2、熟悉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3、了解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

4、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护士的角色。

2、护士的特征要求。

3、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

4、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5、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时数 1学时第二章健康与疾病第一节健康一、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过程。

2、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促进健康及提供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3、了解健康的测量指标。

二、教学内容1、健康及有关概念。

护理学导论-第四章:护理的支持性理论

护理学导论-第四章:护理的支持性理论
护理学导论
•第四章 护理的支持性理论 •主讲人 张雪英
学习目标
1 、掌握 : 系统、需要、压力适应、成长、发展等
基础概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住院病人 不能满足的需求并能提供帮助
2 、熟悉: 住院病人常见压力源并能协助其适应压
力;成长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成长发展理论
在护理中的应用;
3、了解:系统理论并据此解释护理程序的框架。
第三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
三、对压力的防卫
(一)对压力的第一线防卫—自然的身、心防卫
1.生理防卫 2.心理防卫
(二)对压力的第二线防卫 — 自力救助
有 4 种方法可进行自力救助,用于减轻压力。 1.正确对待问题
2.正确对待情感 当人们遭受压力源后,可表现出焦虑、沮丧、生气 或其他情绪。
3.利用可能得到的支援 4.减少压力的生理诱因 (三)对抗压力源的第三线防卫 — 专业辅助
第二节 需要理论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与社会需求的反应。 二、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一)生理需要 生理的需要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需要。
(二)安全需要
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和保障。
( 三 ) 爱与归属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属于情感的需求, 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将会感到孤独和空虚。 (四)尊重的需要 是个体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 包括自尊以及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 (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造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塑
(一)语言性沟通
1.书面语言:以文字及符号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即写出的字, 如报告、信件、文件、书本、报纸等。
2.口头语言:以言语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即说出的话,包括交 谈、演讲、汇报、电话、讨论等形式。
3.使用语言沟通应注意的问题 (1)词汇要通俗易懂 (2)语言要清晰和简洁 (二)非语言性沟通 1.非语言性沟通可改变语言性沟通所表达的意思。 2.非语言性表达比语言性表达更接近事实。

护理学导论第4章成长与发展

护理学导论第4章成长与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小结】
6.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认知 发展变化,并指出认知发展以同化、顺应及图式的形成为 基础。 Piaget’s theory describes cognitive development from 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 based on assimilation, accommodation, and formation of schema.
【内容小结】
8. 学习成长发展的知识和相关理论有助于护士了解生命过程 中不同阶段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发展特点, 从而多维度地评估和提供整体性护理,以促进个体身心的 健康成长与发展。 Theories of development provide the nurse with a clearer idea of how a client may respond to a given idea or situation at a specific age or stage of development. Nurses should assess the client and provide comprehensive health promotions from multiple aspects.
四、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
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
成长与发 展
遗传因素
第二节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Sigmund Freud (1856-1939)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 创立了性心理发展理论。 (Theory of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理论包括意识层次、人格结构和性心理 发展阶段三个要点。

《护理学导论》重点总结

《护理学导论》重点总结

护导要点总结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看法掌握: 1 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相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痊愈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1)为护理向正规的科学化方向发展供应了基础。

2)著书立说,论述其基本护理思想。

“医院札记”及“护理札记”3)致力于创立护士学校。

1860 年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的圣多马医院创立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4)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

5)其余方面:重申了护理伦理及人道主义护理看法,侧重了护理人员的训练及资历要求等。

3护理的看法经过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1)以疾病为中心阶段:此期的护理特点以为护理是一门特地的职业,从事护理的人要经过特地的培训。

没有特地的护理理论及科学系统,但从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疾病护理惯例及护理技术惯例。

2)以病人为中心阶段:此期的主要护理特点是汲取了其余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渐形成了护理学的知识系统以作为专业的理论基础,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即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行整体护理。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此期的主要特点是护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立的应用学科。

美国护士会将护理学定义为护理学是判断和办理人类对已经存在和潜伏的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护理专业的工作范围1)根依据护理功能来划分:独立性的护理功能;合作性护理功能;依赖性护理功能2)依据工作的专业性质来划分:专业性工作;类专业性;非专业性3)依据工作场所不一样来划分:医院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科研及管理。

护士角色:护理者、决策者、计划者、共同者、管理者及协调者、促进痊愈者、教育者及咨询者、代言人及保护者、研究者及著作者、威望者。

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一)思想道德素质: 1)优异的人生观及职业动机,有必定职业荣誉感,有稳固的职业心态。

2)拥有尊贵的道德质量,有高度责任心,富裕爱心、耐心、怜悯心。

(二)科学文化素质: 1)拥有必定的文化修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护理学导论2-单元教案-第四章护理学理论

护理学导论2-单元教案-第四章护理学理论

三、罗伊的适应模式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罗伊根据适应模式发展,将护理的工作方法分为六个步骤,包
括一级评估、二级评估、护理诊断、制订目标、干预和评价。
第三节 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理论
一、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理论的内容
(一)压力源
10
压力源指改变系统稳定的环境因素的总称,可引发个体紧张和 min
导致个体不稳定的所有刺激。纽曼将压力源分为:
者自理需求,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自理能力的目的。
第二节 罗伊的适应模式理论
3
一、罗伊的适应模式理论的内容 (一) 输入
罗伊认为刺激和人的适应水平构成适应系统的输入部分 1. 刺激 指来自外界环境和人体内部的,能够引起护理对象某
5min
概念 解释
简单 介绍 理论 家
种反应的内部或外部的任何事物,包括物质、能量或信息。所有的
教案
护理专业
(首页)
课题
单元 3 认知护理学理论 第四章 护理学理论
课时
4
课型
理论
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判断患者的自理能力,能根据患者自理缺陷和自理需要选择正确的护理
系统,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帮助。
2.认识常见的刺激源,判断机体做出的反应是否适应有效,帮助护理对象面
对刺激做出适应性反应,维持促进健康。
1.认识期 护士和患者互相认识的阶段。此期患者有寻求专 25
业性帮助的需要;护士通过收集患者资料增进双方了解。
min
认识期是了解问题的时期,护士和患者初次见面,患者感到陌
生,显露出不知所措。此时护士需要帮助患者认识所发生的问题。
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分析情况,

《护理学导论》重点总结

《护理学导论》重点总结

护导重点总结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掌握:1 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 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1)为护理向正规的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

2)著书立说,阐述其基本护理思想。

“医院札记”及“护理札记”3)致力于创办护士学校。

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的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4)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

5)其他方面:强调了护理伦理及人道主义护理观念,注重了护理人员的训练及资历要求等。

3 护理的概念经过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1)以疾病为中心阶段:此期的护理特点认为护理是一门专门的职业,从事护理的人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没有专门的护理理论及科学体系,但从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常规。

2)以病人为中心阶段:此期的主要护理特点是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步形成了护理学的知识体系以作为专业的理论基础,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即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此期的主要特点是护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立的应用学科。

美国护士会将护理学定义为护理学是判断和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1)根根据护理功能来划分:独立性的护理功能;合作性护理功能;依赖性护理功能2)根据工作的专业性质来划分:专业性工作;类专业性;非专业性3)根据工作场所不同来划分:医院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科研及管理。

护士角色:护理者、决策者、计划者、共同者、管理者及协调者、促进康复者、教育者及咨询者、代言人及保护者、研究者及著作者、权威者。

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一)思想道德素质:1)良好的人生观及职业动机,有一定职业荣誉感,有稳定的职业心态。

2)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有高度责任心,富有爱心、耐心、同情心。

(二)科学文化素质:1)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护理学导论 第四章 护理支持性理论

护理学导论 第四章 护理支持性理论
—按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 自然系统 人为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 开放系统 闭合系统
—按组成系统的内容和要素的性质分类 实体系统 概念系统
—按系统状态是否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分类 动态系统 静态系统
第一节 一般系统理论
系统的基本特征
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有自身特定的目的,最终目的在 于维持系统内部平衡和稳定,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关性—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要 素与系统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动态性—系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系统要运动和发 展,必须通过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层次性—系统是按复杂程度依次排列组织的,每个系 统都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的有机体 整体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系统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需要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第二节 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
第二节 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节 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节 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需要的满足有层次性 各种需要满足的时间不同 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彼此重叠 各层次需要间的层次顺序并非固定不变 随着需要层次的向上移动,各种需要的意义是因 人而异的 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
第四章 护理支持性理论
护理支持性理论
护理理论
—是指对护理现象系统的、整体的看法,以描述、 解释、预测和控制护理现象
一般系统论 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压力与适应理论 沟通理论
第一节 一般系统理论
贝塔朗菲(1901~1972)
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 和 理 论 生 物 学 创 始 人 , 1937 年 第 一 次 提 出 “一般系统论”概念。

成长与发展理论

成长与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
性心理发展分期○
口欲期(0~1) 肛欲期(1~3) 性蕾期(3~6) 潜伏期(7~12) 生殖期(>12)
本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见于P38表2─2)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分期
阶 段 口欲期 幼儿期 (肛欲) 学前期 (性蕾) 年龄 0~1 1~3 3~6 快感来源 口部 肛门 直肠 生殖器 行为表现 吸吮、吞咽、咀 嚼、啃咬 心理体验 满足本能欲望
(7—11、12)
初步的逻辑思维
运用守恒原则 心算
形式运算阶段 假设演绎推理;归纳 理论应用在实际中 (12岁以后) 总结;分类应用
认知发展学说在护理中的应用
四个阶段 提供针对性护理,促进认知 感觉运动 给予抚摸和搂抱降低恐惧感;体温计 <2岁 色彩鲜艳的玩具分散打针时的注意力 前运算期 避免用抽象的词语“给你测个体温” 2~7岁 用短粗的容器鼓励多饮水,用实物沟通 具体运算 应用故事讲道理 7~11岁 形式运算 解释科学知识,鼓励理想追求,启发教 >11岁 育
(四)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 • 运用前瞻法,历经十余年进行道德研究。 • 测量72名10~16岁男孩道德发展,并到世界 各地验证推论。
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的分期
• 前习俗道德期:处罚服从阶段 (4~9) 相对功得取向阶段 • 习俗道德期:人际协调阶段 (9~12) 遵从法规阶段 • 后习俗道德期:法制观念阶段 (>12) 普遍道德原则阶段
(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现代心理学之父、精 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 把无意识动机作为精 神分析学的主要对象 • 提出三大理论: 意识层次理论 人格结构的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
潜意识理论
三种意识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期:亲密---孤独
中年期:创造---停滞 老年期:完善---绝望
(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帮助护士明确不同年龄阶段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及人格与
行为特点,根据不同阶段的社会心理发展特点来提供护理。
帮助护士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服务对象社会心理发展的特
点、心理发展的危机及转机的关键,预防人格发展障碍或
心理危机,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
第三节
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提出了一套有关儿童思维、推理和
问题解决的理论,即认知发展理论。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Jean Piaget (1896-1980)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内容小结】
6.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认知
发展变化,并指出认知发展以同化、顺应及图式的形成为 基础。 Piaget’s theory describes cognitive development from 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 based on assimilation,
•基模是认知结构的
同化assimilation
最基本单元。
•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失衡,个体因失衡
失衡
disequilibrium
基模schemata
原有的认 知结构
而产生寻求恢复平
衡的心理状态即认 知的发展。
顺应accommodation
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
形式运思期 具体运思期
11岁起
7-11 7-11 岁
【内容小结】
3. 成长与发展虽然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具有 预测性、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 性等特点。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fluenced by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are predictable, continuous, staged, unbalanced and individually different . 4.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强调了潜意识以及早期经验对 人格发展的影响。 Freud's theory of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emphasizes the influence of unconscious and the early experience o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生殖器 口腔期
人格 发展
肛门期 性蕾期
潜伏期
(二)性心理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指导护士为父母提供健康教育
2. 指导护士在护理中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口腔期:满足婴幼儿口部的欲望 肛门期:适当地大小便训练 性蕾期:鼓励儿童对性别的认同 潜伏期:提供活动的机会 生殖期:独立性和自我决策能力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begin in early childhood years.
【内容小结】
8. 学习成长发展的知识和相关理论有助于护士了解生命过程
中不同阶段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发展特点, 从而多维度地评估和提供整体性护理,以促进个体身心的 健康成长与发展。 Theories of development provide the nurse with a clearer idea of how a client may respond to a given idea or situation at a specific age or stage of development. Nurses should assess the client and provide comprehensive health
美国心理分析学家 在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学说的基础
上,于1950年提出了解释整个生命
历程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Erik Erikson (1902-199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格发展各阶段及发展危机
婴儿期:信任---不信任 幼儿期:自主---羞怯 学龄前期:主动---内疚 学龄期:勤奋---自卑 青春期:自我认同---角色混乱
前运思期 感觉运动期
2-7 岁 2-7
0-2 0-2 岁
Text
(二)认知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认识及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认知、思维、解决问
题、沟通的特点及方法,提供护理。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促进儿童的智
力发展。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 上,提出了道德发展理论。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教学目标 知识框架图
内容小结
试题及答案 案例分析
研究进展 阅读建议
学生在学完本章后能够: 认识与记忆:
1.正确阐述成长、发展、成熟、发展任务、关键期的 概念。 2.简述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3.准确说明弗洛伊德、艾瑞克森、皮亚杰、科尔伯格
各理论的发展阶段。
学生在学完本章后能够: 理解及分析:
1.举例说明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2.分析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
accommodation, and formation of schema.
【内容小结】
7.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与认知发展密不可
分,并提出了始于儿童早期的道德行为的理由。 Kohlberg considers that specific aspect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thinking and judgment. And he presents reasons why moral behaviors
年龄
成长
发展
成熟
发展任务
二、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精神方面
情感方面
道德方面
成长与发展
认知方面 社会方面
生理方面
三、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预测性 顺序性
连续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关键期
成长发展的规律
四、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
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
成长与发 展
遗传因素
第二节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 创立了性心理发展理论。
(Theory of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理论包括意识层次、人格结构和性心理 发展阶段三个要点。
Sigmund Freud (1856-1939)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1 . 意识层次
意识(consciousness)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
promotions from multiple aspects.
【A1型题】
1. 下列有关成长和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成长是生理方面的改变
B.成长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C.发展是心理方面的改变 D.发展是机体功能的改变 E.成熟是成长与发展的综合结果 答案:C
2.下列成长发展规律的特点,错误的是:
3.准确理解弗洛伊德、皮亚杰、科尔伯格理论
的各个发展阶段特点。
学生在学完本章后能够:
综合及运用:
应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根据各个发展阶段
的特点,为不同阶段的服务对象提供适当的护理。
成长(growth) 发展(development)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Theory of Psychosocial
潜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常常是导 致个体产生焦虑,乃至心理障碍的症结。
2.人格结构
本我(id) —快乐原则支配 自我(ego) —现实原则支配 超我(superego)
—完美原则支配
3.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
内在动力“性本能”或“原欲”(libido) 口腔期 肛门期 性蕾期
潜伏期
生殖期
3.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
Lawrence Kohlberg
(1927—1987)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处罚顺从 前习俗道德期 道 德 发 展 水 平 满足自身需要
人际协调 习俗道德期 遵从法规
后习俗道德期 法制观念 普遍道德原则
道德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前习俗道德期----适当利用权威、适时精神和物质奖 励、适当承诺 习俗道德期----说明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好的行为给予 鼓励和赞赏 后习俗道德期----已经形成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给予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不可预测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E.成长发展有关键期 答案:C
3.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强迫性人格形成的心理发展障碍
期是在:
A. 口腔期 B. 肛门期 C. 性蕾期 D. 潜伏期 E. 生殖期 答案:D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出现初步逻辑思维的阶段是:
A.感觉运动期 B.前运思期 C.具体运思期 D.形式运思期 E.后形式运思期 答案:C
成熟(maturation)
Development)
发展任务(development task)认知发展理论 (Theory of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性心理发展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道德发展理论(Theory of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Moral Develop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