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
高中生物竞赛“呼吸作用”专题讲义
高中生物竞赛“呼吸作用”专题讲义【预备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脱氢、失e、加氧)还原(加氢、得e、脱氧)【呼吸机理】−酶6CO2+6H2O+能量)一、有氧呼吸(C6H12O6+6O2−→1、糖酵解(细胞质)一分子C6H12O6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并且发生氧化(脱氢)和生成少量ATP。
−酶2CH3COCOOH+2NADH+2H++2ATP C6H12O6+2NAD++2ADP+2Pi−→①C6H12O6 →(G–6–P)[-ATP]②(G–6–P)→ 2(PGALd)[-ATP]③2(PGALd)→ 2(C3H4O3)[4A TP+2NADH+2H+]2、三羧酸循环(TCA、柠檬酸循环)[线粒体基质]C3H4O3彻底分解为CO2和氢(这个氢被传递氢的辅酶携带着),同时生成少量的A TP。
→过渡反应(丙酮酸的氧化脱羧)CH3COCOOH+辅酶A(HSCoA)→→乙酰辅酶A (CH3COSCoA)[-CO2-2H] [NAD+→NADH+H+]①乙酰CoA+草酰乙酸(4C)→柠檬酸(6C)+ HSCoA②柠檬酸→α–酮戊二酸(5C)[-CO2-2H][NAD+→NADH+H+]③a–酮戊二酸(5C)→琥珀酸(4C)[+ATP -CO2-2H] [NAD+→NADH+H+]④琥珀酸(4C)→延胡索酸(4C)[-2H][ FAD→FADH2](线粒体内膜)⑤延胡索酸(4C)→苹果酸(4C)→草酰乙酸(4C)[-2H] [NAD+→NADH+H+] 附:底物水平磷酸化3、电子传递系统和氧化磷酸化氢(氢离子和电子)被传递给氧以生成水,并且放出大部分的能量,以生成ATP。
①电子传递链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分子氧是最后的电子受体。
②NADH+H+→3A TP;FADH2→2ATP③化学渗透学说④磷酸甘油穿梭系统(36,肌肉和神经)、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系统(38)二、无氧呼吸1、酒精发酵C6H12O6+2ADP+2Pi→2C2H5OH+2CO2+2ATP2、乳酸发酵C6H12O6+2ADP+2Pi→2C3H6O3+2ATP附:植物水分、矿质代谢和成花生理【知识概要】一、水分代谢(自由能→化学势→水势)1、细胞吸水取决于水势(渗透吸水)。
高二生物拓展训练(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二生物拓展训练(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知识归纳:1.自养与异养生物的区别要点2.光合作用:概念、色素的种类与颜色、反应式、光反应过程、场所,碳反应过程、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光系统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图形讨论3.呼吸作用:需氧呼吸、厌氧呼吸概念、反应式、过程,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认识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性。
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知识网络(一)(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光合作用 场所:叶绿体(色素、酶)方程式 过程: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温度、CO 2、H 2O 、矿质元素) 光系统的作用 呼吸作用 过程:有氧呼吸(3个阶段);无氧呼吸(2个阶段) 方程式 实质、意义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O 2、CO 2等) 两者关系da吸收CO2释放CO2bc光强三、实战演练1.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作鲜重测量,画得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oa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自由水的减少B.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量较小C.bc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增多,种子开始萌发D.c点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2.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变化量\O2浓度0 1% 2% 3% 5% 7% 10% 15% 20% 25%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CO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A2B.贮藏苹果时,应选择0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3.右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对于曲线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A.b点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B.a点叶肉细胞产生A 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当植物缺M g时, b点右移D.c点叶片脱色后,用I2液染色,凡是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就会被染成蓝色的淀粉颗粒4.提取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以下物质,其中耗氧量最大的是A.麦芽糖 B.丙酮酸 C.丙酮酸和葡萄糖 D.葡萄糖5.在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经检测若有1/3进行有氧呼吸,则在其生命活动中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体积之比最可能为A.3 : 1 B.3 : 3 C.3 : 5D.3 : 76.把小白鼠和青蛙从约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饲养,小白鼠和青蛙的耗氧量的变化将是()A.小白鼠减少,青蛙增加B.小白鼠增加,青蛙减少C.小白鼠和青蛙都减少D.小白鼠和青蛙都增加7.利用下列方法可用来测定田间棉花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具体过程如下:①在田间选择有代表性的叶片(叶片左右对称)20片,编号。
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全解
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第二章植物解剖和生理【考点解读】本章研究植物形态构造和生理活动规律,包括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分和矿质代谢、生长和发育、生殖五大部分。
根据IB0考纲细目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二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一、叶一片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
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称为不完全叶,如莴苣的叶缺叶柄和托叶,为无柄叶。
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叶序有三种:互生(每节上只生一叶)、对生(每节上生两叶)和轮生(每节上生三叶或三叶以上)。
1.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1-2-5)。
(1)表皮无色透明,一般由排列紧密的一层生活细胞组成。
在表皮细胞之间分布着许多气孔。
双子叶植物的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细胞壁在靠近气孔的一面较厚,其他面较薄。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大时,向表皮细胞的一方弯曲,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关闭。
气孔的开闭能调节气体交换与蒸腾作用。
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的气孔,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如棉、马铃薯);木本双子叶植物的气孔都分布于下表皮(如苹果、夹竹桃、茶);浮水叶的气孔分布在上表皮(如莲、菱);沉水叶一般无气孔(如眼子菜)。
此外,植物体上部叶的气孔较下部叶的多,同一叶片近叶尖和中脉部分的气孔较叶基和叶缘的多。
(2)叶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叶由于背腹两面(远轴面或下面为背面,近轴面或上面为腹面)受光情况不同,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这种叶称为两面叶或异面叶;叶肉中无这两种组织的分化,或虽有分化,栅栏组织却分布在叶的两面,称为等面叶(如垂柳、桉),(3)叶脉主脉和大侧脉的维管束周围有机械组织,木质部位于近叶腹面,韧皮部位于近叶背面(图1-2-6),中间有短时期活动的形成层。
叶脉越分越细,最后形成层和机械组织都消失。
2.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组成。
高三生物复习讲义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图可知:a点时,CO2吸收速率为0,此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 强度,b点时,CO2吸收速率最大,CO2浓度达到饱和点。当光照强度适 当增强时,光合作用增强,由于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此时CO2浓度只有小 于a点时的浓度才能使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a点左移。 光照强度增强,光能增多,光反应增强,CO2浓度成为限制光合作用达到 最大值的主要因素,因此CO2浓度只有大于b点时的浓度,光合作用强度 才能达到最大值,故b点右移。此题的答案为D。
D B
光合作用强度
C A
O 10 11 12 13 14 15
E
一天的时间
阳生植物 夏季的一天的变化
例、某同学为研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设 计了下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将该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中, 测定南方夏季某一晴天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 得到如下图(2)所示曲线。
1785 1845 1864
1939
德国,梅耶 德国,萨克斯
美国,鲁 宾和卡门
明确植物吸收CO2,放出O2 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 淀粉 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 水
2H2O
O2
光
能
[H]
CO2
2C3
固
定
ATP
酶
还 多种酶参
原 加催化
C5
ADP +Pi
糖类
光反应
B.乙图Q点在高CO2浓度下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适 当调节环境温度
C.丙图Q点之后3条曲线的走势是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呈逐渐下降 趋势
D.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甲图来说 明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及反思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及反思
主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掌握其过程和原理。
二、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内容讲解:
1. 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原理
2. 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原理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四、实验演示: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两者的
过程和原理。
五、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对比两
者的异同点。
六、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反思范本:
教案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但在实施过程
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 实验演示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实际操作,影响了他们对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2. 老师在内容讲解环节过于专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互动和讨论的环节,导致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调整教学节奏,合理安排实验演示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际操作,加深他们
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2. 强化师生互动,增加讨论和交流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高考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详解
高考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详解在高考生物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极其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并掌握它们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两个关键的生命过程。
光合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这就好比是植物的“厨房”,在这里,它们为自己制造食物,同时也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等重要物质。
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在叶绿体中。
叶绿体就像是一个精巧的工厂,里面有着一系列复杂的结构和物质,共同参与并完成光合作用。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这里发生着光能的吸收、转化和传递,以及水的光解等重要反应。
而叶绿体基质则是暗反应的“舞台”,二氧化碳在这里被固定和还原,最终形成有机物。
光反应阶段,光能被色素分子吸收,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 和 NADPH 中。
同时,水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这个过程中,光能的转化效率非常高,体现了生命的神奇与精妙。
暗反应阶段则相对复杂一些。
二氧化碳与一种叫做五碳化合物的物质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三碳化合物经过还原,最终形成有机物。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和 NADPH,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率,如果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就会受到限制。
二氧化碳浓度则对暗反应有着重要影响,浓度过低会导致暗反应无法顺利进行。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此外,水分、矿物质等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与光合作用相对应的是呼吸作用,它是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可以说,呼吸作用是生物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是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高效的呼吸方式。
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气体交换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生物体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并产生氧气的过程。
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为了能量供应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两者之间的气体交换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和支持。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以生产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的参与,并且需要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一定的气体交换。
首先,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叶片的气室,然后进一步扩散到叶绿体中。
在光的作用下,光合细胞内的叶绿体利用水分子的光解作用产生氢离子和氧气。
氢离子则与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最后,氧气通过气孔排出植物体外,进入大气中,完成气体交换过程。
与光合作用相对应的是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以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常常被描述为“燃烧”过程,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呼吸作用发生在植物的细胞线粒体中。
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氧气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细胞,并与有机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则通过气孔排出细胞,进入大气中,完成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交换在植物和动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碳源,是维持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过程。
同时,光合作用通过释放氧气,为地球上的动物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
呼吸作用则提供了生物体所需的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两者之间的气体交换,使得能量在生物体内得到转化和传递。
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气体交换还存在于其他许多生物过程中。
例如,水生生物通过腮呼吸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昆虫通过细孔呼吸进行气体交换,从气孔中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这些气体交换过程,有效地满足了生物体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需求。
综上所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过程。
2024届高考生物核心突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024届高考生物核心突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的两个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将有机物质和氧气反应,释放出能量、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两者之间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本文将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在生物体内的关系进行详细介绍。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生存所必须的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糖解、氧化和磷酸化。
在糖解阶段,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并生成少量的ATP。
在氧化阶段,丙酮酸被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产生出更多的ATP。
在磷酸化阶段,将还原型辅酶(如NADH、FADH2)的电子转移到线粒体内的电子传递链上,产生更多的ATP和水。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正好相反,它将有机物质和氧气反应,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不仅发生在所有真核生物中,而且也是维持生物体增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
光合作用受光强、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光强较大时,光合作用速率会提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不足也会限制光合作用的进行;水分不足会导致植物失去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从而抑制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受到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氧气供应不足都会影响呼吸作用的进行。
总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的两个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呼吸作用通过将有机物质和氧气反应,转化为能量、二氧化碳和水。
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依赖,共同维持了生物体的能量平衡和物质循环。
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关系,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维持生物体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4)《呼吸作用》专题讲析及答案
专题四:呼吸作用[竞赛要求]呼吸系统:1.系统的结构特点 2.呼吸机制 3.气体交换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类型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3.呼吸作用的途径4.呼吸作用的过程5.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7.呼吸作用的原理的应用[知识梳理]一、呼吸系统呼吸:机体与环境交换氧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其全过程包括外呼吸(又称肺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又称组织呼吸)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的环节。
1、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组成。
肺的实质是由反复分支的支气管树(各级支气管)及大量肺泡构成。
(图4-1)肺泡是肺实现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壁薄,仅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外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对保证血液与外界气体交换有重要作用)和弹性纤维(与呼吸后肺泡的弹性回缩有关)。
肺泡的数量极多,为气体交换提供了广大的面积。
2、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呼吸运动肺本身不能主动的长缩,呼吸时气体进出于肺,有赖于胸廓的周期性运动。
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外界气体吸入肺泡;胸廓缩小,肺泡气被排出。
所以胸廓的节律性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的实现,是由于呼吸肌活动的结果。
主要的呼吸肌是膈肌和肋间肌。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松弛,使肋骨上举,增大了胸廓的前后径,同时,当肋骨上举时,其下缘又略向外侧偏转,故胸廓的左右径亦增大。
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肋骨下降,于是胸廓前后、左右径复位(图4-2)。
图4-1人的呼吸系统图4-2 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2)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的活动是推动气体进出肺的原动力,但此原动力还必须引起肺内、外压力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建立起肺泡与大气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方能推动气体进出肺。
3、气体交换与运输(1)气体交换呼吸气体的交换是指肺泡和血液之间,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行的,而决定气体扩散方向的为该气体的分压。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高中生物学习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听到两个重要的概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两个互相联系且至关重要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一种能量转化过程,而呼吸作用则是所有生物体都具有的一项取得能量的生理活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和一些蓝藻细菌等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
通过载体蛋白质中的叶绿素,植物可以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使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合作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它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也为动物提供氧气,并且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起到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生需要光能和叶绿素等辅助物质的参与,这使得植物对于生长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依赖性,比如阳光充足和土壤中养分的充足供应。
相较之下,呼吸作用则是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的重要过程。
呼吸作用通过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释放出化学能,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内能够利用的形式。
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来获得能量。
呼吸作用通过氧气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有机物的分解,从而产生能量。
这个过程中,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联系的。
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被用于呼吸作用的供能,而呼吸作用则产生出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
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生物体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过程。
这不仅对于我们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总结起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高中生物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太阳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氧气;而呼吸作用则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过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解题技巧探讨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解题技巧探讨高中生物课程中,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对于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过程,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解题技巧,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
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概念非常重要。
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利用氧气和有机物质(如葡萄糖)进行能量转化的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光合作用是一种生物体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使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产生葡萄糖和氧气。
通过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可以打下解答问题的基础。
学生应该熟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呼吸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为:葡萄糖+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为:二氧化碳 + 水 + 光能→ 葡萄糖 + 氧气。
熟悉这些方程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接下来,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特点。
呼吸作用是一个分解过程,产生能量;光合作用是一个合成过程,消耗能量。
呼吸作用是在所有生物体细胞中进行的,而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过程的实际应用。
学生应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理解。
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完成习题和作业,并参加模拟考试和小测验。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问题,并培养解题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理解概念、反应方程式、过程特点和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关系,结合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的知识。
希望本文提供的解题技巧可以对高中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二节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二光合作用
化某些无机物(如NH3、H2S等)取得的化学能去还原CO2合成有机物。如硝化 细菌、硫细菌等。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2NH3+3O2
2HNO2+2H2O+能量
2HNO2+O2
2HNO3+能量
CO2+H2O
(CH20)
(4)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碳源也主要来自
有机物。动物,动物、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都属于这一类型。
酸盐、氢分子及有机物
2.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1)光
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
从原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 要光,而光过强,叶绿素又会受光氧 化而破坏。
黑暗中生长的幼苗呈黄白色,遮光 或埋在土中的茎叶也呈黄白色。这种 因缺乏某些条件而影响叶绿素形成, 使叶子发黄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
黑暗使植物黄化的原理常被应用于 蔬菜生产中,如韭黄、软化药芹、白 芦笋、豆芽菜、葱白、蒜白、大白菜 等生产。
(2)光能异养型: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为主要碳源的生物,有些细菌具有光合
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同化有机物形成自身物质。如非硫紫 菌以乙醇为碳源,使乙醇氧化为乙醛,二氧化碳还原成葡萄糖。
光及光合色素
CO2+2CH3CH2OH
(CH2O)+ CH3CHO+H2O
(3)化能自养型:以化学能为能源,以CO2为主要碳源。这类生物能氧
(2).碳反应
C3途径
C3与C4植物的比较
凤梨
仙人球
CAM植物
C3、 C4和CAM植物的主要光合特征比较。
3. 光 呼 吸
一、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概念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点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点
一、高中生物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是指植物体和动物体内细胞利用氧来氧化食物,释放能量,产生热量和碳酸,这一过程叫做新陈代谢和营养代谢,主要由呼吸酶系统(也称呼吸链)完成。
2、呼吸作用分为内源性呼吸作用和外源性呼吸作用两种:内源性呼吸作用是指植物体和动物体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糖类等)
为原料,通过呼吸酶系统将氧补充到细胞内,以提供能量,进行新陈代谢及营养代谢,生成热量和碳酸。
外源性呼吸作用是指植物体和动物体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外源氧(如氧气)为原料,直接通过呼吸酶系统产生能量,进行新陈代谢和营养代谢,释放热量和碳酸。
二、高中生物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是指植物体在光作用下,利用外源氧 (如氧气)和水分,将二氧化碳氧化为糖类物质,发生的生命活动。
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物质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为植物体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2、光合作用也可以分为内源性光合作用和外源性光合作用两种:内源性光合作用是指植物体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和可见光作用下,利用植物体内部的糖类物质及水分,将太阳光中的二氧化碳氧化为糖类物质,发生光合作用;外源性光合作用是指植物体在受到太阳光的作用下,利用外界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外界的水分,将太阳光中的二氧化碳氧化为糖类物质,发生光合作用。
- 1 -。
高中生物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引言本节课将探讨植物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而呼吸作用则是植物获取能量的过程。
了解这两个过程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能量转化以及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
二、光合作用2.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等原料,在叶绿素等色素的催化下,通过一系列反应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主要反应方程式: 光能+ 6CO2 + 6H2O → C6H12O6 + 6O22.2 光合色素及其功能•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之一,在叶片中扮演着吸收光线和传递电子的重要角色。
•叶绿素a和叶绿素b是最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两种主要叶绿素。
2.3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ATP和NADPH。
•暗反应:光能以化学形式存在,经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将CO2转化为C6H12O6。
2.4 光合作用与环境因素•光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
•植物会通过调节气孔开闭和调整叶片方向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三、呼吸作用3.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呼吸作用是指植物通过有机物质的代谢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主要反应方程式: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3.2 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糖解过程:将葡萄糖分子分解为丙酮酸或磷酸甘油酸等中间产物,并产生少量ATP。
•Krebs循环:通过一系列反应将中间产物进一步分解,释放出更多的ATP。
•氧化磷酸化过程:利用氧气将剩余的能量转化为大量ATP。
3.3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两个过程。
•在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以供给能量;在夜晚或光照不足时,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获取能量。
高中生物竞赛教程第4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教学时数计划教学时数 7 学时。
其中理论课 4 学时,实验课 3 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 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2. 了解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3. 熟悉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循环等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4. 熟悉呼吸链的概念、组成、电子传递多条途径和末端氧化系统的多样性;5. 了解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谢和呼吸代谢的调控;6. 了解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7. 掌握测定呼吸速率的基本方法;8. 了解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器官的呼吸特点和这些器官贮藏保鲜的关系,9. 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 重点1 .有氧和无氧两大呼吸类型的特点、反应式、生理意义和异同点;2 .主要呼吸途径的生化历程:糖酵解、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等;3 .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谢;4 .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温度、氧气、二氧化碳、水分;5 .种子的安全贮藏与呼吸作用、果实的呼吸作用。
( 二 ) 难点1 .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2 .氧化磷酸化机理;3 .呼吸代谢的调节。
本章内容提要呼吸作用是高等植物的重要生理功能。
呼吸作用的停止,就意味生物体的死亡。
呼吸作用将植物体内的物质不断分解,提供了植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合成重要有机物质的原料,还可增强植物的抗病力。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代谢的中心。
呼吸作用按照其需氧状况,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但至今仍保留着无氧呼吸的能力。
呼吸代谢通过多条途径控制其他生理过程的运转,同时又受基因和激素、环境等通过影响酶活性所控制。
呼吸代谢的多样性是植物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EMP-TCAC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而PPP、GAC途径和抗氰呼吸在植物呼吸代谢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呼吸与气体交换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呼吸与气体交换高中生物教学备课呼吸与气体交换导言: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呼吸与气体交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人类生物体的基本功能。
本文将从呼吸的定义和作用、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备课和授课。
一、呼吸的定义和作用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1 定义呼吸是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不断吸取新鲜氧气,同时排出体内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的过程。
1.2 作用呼吸的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
首先,呼吸提供了机体所需的氧气,供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其次,呼吸排出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维持酸碱平衡。
二、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1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其中,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用于气体交换。
2.2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鼻腔和鼻腔内的细毛和粘液能够对空气进行滤净、加热和加湿的作用;喉和气管则起到导气的作用;支气管和肺具备气体交换的功能。
肺的结构特点是分支状的气管,能够将气体输送到细小的肺泡,从而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三、气体交换的过程气体交换是指生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它主要发生在肺泡和肺泡壁之间。
3.1 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通过呼吸,人类将含有氧气的空气吸入体内,经过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泡。
在肺泡壁上,氧气通过薄膜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中,同时二氧化碳通过反向扩散的方式从血液中进入肺泡,最终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3.2 气体交换的条件和机制气体交换的条件包括气体浓度差、气体分压差和薄膜厚度等。
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来实现的,其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沿着浓度梯度进行交换的。
结论:呼吸与气体交换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涉及到生命维持的基本过程,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教师们能够充分了解呼吸的定义、作用,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从而在备课和授课中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第二章植物解剖和生理【考点解读】本章研究植物形态构造和生理活动规律,包括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分和矿质代谢、生长和发育、生殖五大部分。
根据IB0考纲细目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二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一片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
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称为不完全叶,如莴苣的叶缺叶柄和托叶,为无柄叶。
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叶序有三种:互生(每节上只生一叶)、对生(每节上生两叶)和轮生(每节上生三叶或三叶以上)。
1.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1-2-5)。
(1)表皮无色透明,一般由排列紧密的一层生活细胞组成。
在表皮细胞之间分布着许多气孔。
双子叶植物的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细胞壁在靠近气孔的一面较厚,其他面较薄。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大时,向表皮细胞的一方弯曲,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关闭。
气孔的开闭能调节气体交换与蒸腾作用。
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的气孔,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如棉、马铃薯);木本双子叶植物的气孔都分布于下表皮(如苹果、夹竹桃、茶);浮水叶的气孔分布在上表皮(如莲、菱);沉水叶一般无气孔(如眼子菜)。
此外,植物体上部叶的气孔较下部叶的多,同一叶片近叶尖和中脉部分的气孔较叶基和叶缘的多。
(2)叶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叶由于背腹两面(远轴面或下面为背面,近轴面或上面为腹面)受光情况不同,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这种叶称为两面叶或异面叶;叶肉中无这两种组织的分化,或虽有分化,栅栏组织却分布在叶的两面,称为等面叶(如垂柳、桉),(3)叶脉主脉和大侧脉的维管束周围有机械组织,木质部位于近叶腹面,韧皮部位于近叶背面(图1-2-6),中间有短时期活动的形成层。
叶脉越分越细,最后形成层和机械组织2.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组成。
叶鞘包裹着茎秆,叶鞘和叶片相接处,有一片向上突起的膜状结构,称为叶舌。
叶舌能使叶片向外弯曲,更多地接受阳光,并可防止水分、害虫进入叶鞘中。
有些禾本科植物在叶鞘上端的两侧与叶片相接处,有突出物,称为叶耳。
叶舌和叶耳的有无、形状、大小、色泽可用作鉴定物种的依据。
如大麦、小麦、水稻有叶耳、叶舌,稗草无叶耳、叶舌。
禾本科植物的叶片也有表皮、叶肉和叶脉三种基本结构。
表皮细胞的外壁不仅角质化,还充满硅质。
相邻两叶脉之间的上表皮还有特殊的大型薄壁细胞,称为泡状细胞(又称运动细胞,图1-2-7),泡状细胞具有大液泡,与叶片的展开和卷曲有关,可控制水分的蒸腾。
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气孔的保卫细胞呈哑铃型,在保卫细胞外侧还有副卫细胞,如图1-2-8所示。
叶肉没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的叶,为等面叶。
3.裸子植物针叶的结构针叶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气孔下陷;叶肉细胞壁内褶,增大了叶绿体的分布面,扩大了光合面积;有明显的内皮层;内皮层以内是转输组织和一个或两个维管束。
转输组织由管胞和薄壁细胞组成,是松柏类植物的特征,其作用是在叶肉与维管束之间进行横向运输(图1-2-9)。
二、光合作用1.光合色素叶绿体化学成分的显著特点是含有色素。
色素可分为三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
藻胆素仅存在于一些藻类中。
叶绿素中主要是叶绿素a和b。
叶绿素b只存在于高等植物和绿藻中,其他藻类大多没有叶绿素b。
各种色素都能吸收日光,少数叶绿素a还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称为作用中心色素;绝大多数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称为聚光色素,它们吸收的光能只有传到作用中心色素后才能起光合作用。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以谷氨酸或α-酮戊二酸为原料,在光照条件下还原而成。
光照、温度、矿质元素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2.光合作用的机理光合作用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的转变,大致可分为下列三大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
前两个步骤基本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高等植物的光合碳同化过程有C3、C4和CAM 三条途径。
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组分集光复合体由大约200个叶绿素分子和一些肽链构成。
大部分色素分子起捕获光能的作用,并将光能以诱导共振方式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
因此这些色素被称为天线色素。
叶绿体中全部叶绿素b和大部分叶绿素a都是天线色素。
另外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子也起捕获光能的作用,叫做辅助色素。
光系统Ⅰ(PSI)能被波长700nm的光激发,又称P700。
包含多条肽链,位于基粒与基质接触区的基质类囊体膜中。
由集光复合体Ⅰ 和作用中心构成。
结合100个左右叶绿素分子、除了几个特殊的叶绿素为中心色素外,其它叶绿素都是天线色素。
三种电子载体分别为A0(一个chla分子)、A1(为维生素K1)及3个不同的4Fe-4S。
光系统Ⅱ(PSⅡ)吸收高峰为波长680nm处,又称P680。
至少包括12条多肽链。
位于基粒与基质非接触区域的类囊体膜上。
包括一个集光复合体(light-hawesting comnplex Ⅱ,LHC Ⅱ)、一个反应中心和一个含锰原子的放氧的复合体(oxygen evolving complex)。
D1和D2为两条核心肽链,结合中心色素P680、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及质体醌(plastoquinone)。
细胞色素b6/f复合体可能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每个单体含有四个不同的亚基。
细胞色素b6(b563)、细胞色素f、铁硫蛋白、以及亚基Ⅳ(被认为是质体醌的结合蛋白)。
非循环电子传递链非循环电子传递链过程大致如下:电子从光系统2出发。
光系统2→初级接受者(Primary acceptor)→质粒醌(Pq)→细胞色素复合体(Cytochrome Complex)→质粒蓝素(含铜蛋白质,Pc)→光系统1→初级接受者→铁氧化还原蛋白(Fd)→NADP+还原酶(NADP+ reductase)非循环电子传递链从光系统2出发,会裂解水,释出氧气,生产ATP与NADPH。
循环电子传递链循环电子传递链的过程如下:电子从光系统1出发。
光系统1→初级接受者(Primary acceptor)→铁氧化还原蛋白(Fd)→细胞色素复合体(Cytochrome Complex)→质粒蓝素(含铜蛋白质)(Pc)→光系统1循环电子传递链不会产生氧气,因为电子来源并非裂解水。
最后会生产出ATP。
非循环电子传递链中,细胞色素复合体会将氢离子打到类囊体(Thylakoid)里面。
高浓度的氢离子会顺着高浓度往低浓度的地方流这个趋势,像类囊体外扩散。
但是类囊体膜是双层磷脂膜(Phospholipid dilayer),对于氢离子移动的阻隔很大,它只能通过一种叫做ATP合成酶(ATP Synthase)的通道往外走。
途中正似水坝里的水一般,释放它的位能。
经过ATP合成酶时会提供能量、改变它的形状,使得ATP合成酶将ADP和磷酸合成ATP。
NADPH的合成没有如此戏剧化,就是把送来的电子与原本存在于基质内的氢离子与NADP+合成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光合作用中消耗的ATP比NADPH要多得多,因此当ATP不足时,相对来说会造成NADPH的累积,会刺激循环式电子流之进行。
光合磷酸化P680接受能量后,由基态变为激发态(P680*),然后将电子传递给去镁叶绿素(原初电子受体),P680*带正电荷,从原初电子供体Z(反应中心D1蛋白上的一个酪氨酸侧链)得到电子而还原;Z+再从放氧复合体上获取电子;氧化态的放氧复合体从水中获取电子,使水光解。
2H2O→O2+ 2(2H+)+ 4e-在另一个方向上去镁叶绿素将电子传给D2上结合的QA,QA又迅速将电子传给D1上的QB,还原型的质体醌从光系统Ⅱ复合体上游离下来,另一个氧化态的质体醌占据其位置形成新的QB。
质体醌将电子传给细胞色素b6/f复合体,同时将质子由基质转移到类囊体腔。
电子接着传递给位于类囊体腔一侧的含铜蛋白质体蓝素(plastocyanin,PC)中的Cu2+,再将电子传递到光系统Ⅱ。
P700被光能激发后释放出来的高能电子沿着A0→ A1 →4Fe-4S的方向依次传递,由类囊体腔一侧传向类囊体基质一侧的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FD)。
最后在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的作用下,将电子传给NADP+,形成NADPH。
失去电子的P700从PC处获取电子而还原。
以上电子呈Z形传递的过程称为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当植物在缺乏NADP+时,电子在光系统内Ⅰ流动,只合成ATP,不产生NADPH,称为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一对电子从P680经P700传至NADP+,在类囊体腔中增加4个H+,2个来源于H2O 光解,2个由PQ从基质转移而来,在基质外一个H+又被用于还原NADP+,所以类囊体腔内有较高的H+(pH≈5,基质pH≈8),形成质子动力势,H+经ATP合酶,渗入基质、推动ADP和Pi结合形成ATP。
ATP合酶,即CF1-F0偶联因子,结构类似于线粒体ATP合酶。
CF1同样由5种亚基组成α3β3γδε的结构。
CF0嵌在膜中,由4种亚基构成,是质子通过类囊体膜的通道。
(1)C3途径C3途径是卡尔文等提出的C02同化途径,故称为卡尔文循环。
这个循环中的C02受体是核酮糖-1,5—二磷酸(RuBP),在RuBP羧化酶催化下,C02固定后形成的最初产物3—磷酸甘油酸(PGA)是一种三碳化合物,故该途径称为C3途径(图l—2-10)。
C3途径是所有植物光合作用碳同化的基本途径。
只有C3途径的植物,称为C3植物。
(2)C4途径一些起源于热带的植物,如甘蔗、玉米和高梁等,它们固定C02的最初产物不是磷酸甘油酸,而是草酰乙酸(OAA)等四碳二羧酸,故命名为C4途径。
通过C4途径固定C02的植物称为C4植物。
C4途径的C02受体是叶肉细胞细胞质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在PEP羧化酶催化下,固定C02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在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还原为苹果酸(有些品种形成天冬氨酸)。
苹果酸离开叶肉细胞,进入维管束鞘细胞,脱羧放出C02,为RuBP固定进入卡尔文循环;脱羧后形成的丙酮酸再回到叶肉细胞,转变为PEP,继续固定C02(图1-2-11)。
C4植物实际上是在C3途径的基础上,多一个固定C02途径。
(3)CAM(景天科酸代谢)景天科植物如仙人掌、落地生根等的叶子,气孔晚上开放,吸进C02,与PEP结合,形成草酰乙酸,再还原为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
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便运到细胞质,脱羧放出C02,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等(图l-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