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比亚动荡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利比亚局势动荡成因
杨婷婷 1049721103449 资环1103班
摘要
利比亚局势一直是国际关心的重点,虽然最终以前政权领导人卡扎菲的被推翻并身亡为节点,且利比亚的局势也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还是有很多复杂因素的。内有前政府的专制独裁,外有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涉”,终归原因是由于它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尽管局势已趋于稳定,在此也就各方面的因素稍作浅谈。
关键词:利比亚武力干涉卡扎菲石油利益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简称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虽然是北非的一个国家,却靠近北美洲美国、西欧和亚洲的中东、西亚、南亚、东南亚、东亚之间的海运线的必经之路--地中海航路中间,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油轮运输必经之地,东接有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的埃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关乎整个国际的贸易,该国稳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加之利比亚还是石油盛产国,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类型属热带荒漠带。是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但由于缺乏勘探,一半以上的油田都未经开采。利比亚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是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我想这也是法,美,英对其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主要原因。
前政权领导人的专制统治
前政权领导人卡扎菲是在1969年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军事政变中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以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他还通过定期改
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
附表利比亚重大事件时间表
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而且在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的领导并没有使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成为目前世界上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有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它的石油财富并
没有惠及全国。卡扎菲执政以来,部族是利比亚仅存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包括工会等都被取缔。在利比亚部族人员对部族的忠诚远远超过了对国家的忠诚。在卡扎菲统治的四十余年中强力的压制了其他部族的发展,特别是人数众多的、以东部城市昔兰尼加为主要据点的另一大部族贝尼•萨利姆的发展。利比亚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部族矛盾在外力的触发下发展成为内战。自2011年2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其死亡人数之多、暴力程度之严重受到国际各方面的关注,利比亚反对派于2011年3月组成临时政府。反对派主要包括受卡扎菲迫害和奴役的利比亚民众。
虽然关于卡扎菲独裁的消息大多来自西方媒体,并且这些媒体的消息主要来源于美英法,跟利比亚卡扎菲斗了四十多年的国家,真实性有待考究,可是就利比亚局势动乱,内战爆发的事实,即使西方媒体有所夸大,但也不能掩盖其专制独裁的事实。
西方国家的武力干涉
事实上,包括利比亚在内的几乎整个非洲以前都是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虽然现在非洲各国已经独立,但是他们在非洲还有很多的产业,利比亚卡扎菲政府一直仇视西方,如果让扎卡非打败了反对派,那么容易引起非洲各国的连锁反应,各国仇视西方的派别会纷纷效仿,英法在非洲的利益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再者前面已粗略介绍了利比亚特殊的地理位置,处在地中海边,是最靠近欧洲的国家之一,英法不需要飞越其他国家领空就可以进行直接攻击。否则一旦非洲局势失控,英法将在没办法控制。
美国的武力干涉,我想也类似于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但是这次美国主要是同英法打“配合战”。很显然,二战之后发生历次军事干涉,美国几乎总是冲锋陷阵在前,出钱出枪出人。但此次对利军事行动,却一改过去的做法,任由法英等欧洲主要国家充当先锋,“发挥领导作用”,美军则从前台退居后台,担当后援。这是奥巴马上台提出的“新干涉主义”。美国迫切想让卡扎菲下台深究的话,也是有原因的。美国和卡扎菲政府之间的积怨一直存在。美国一直把利比亚看做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在1988
年的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103号班机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在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270罹难,即洛克比空难。美国认为是两名利比亚情报官员所为。直至1997年,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利比亚才被迫同意交出两名嫌疑人。可见,在这次“绝好”的机会下,美国必然会顺势除掉卡扎菲政府。
法国在利比亚战事中扮演“急先锋”角色,有些出人意料。究其原因,在于法国政府在中东动荡初期应对迟缓,有时甚至判断失误,而受到反对党和媒体的广泛质疑。为改变被动局面,并重塑大国形象,萨科齐在利比亚问题上采取了主动出击、积极干预的政策,希望以此给执政党的国内政策和个人的民意加分,因为从法国国内政治局势来说,萨科齐将竞选2012年总统连任。但由于在内政问题的处理上,法国现政府政绩乏善可陈,致使萨科齐在民意测验中持续下滑。法国总统历来在外交上较容易获得民意的支持。因此萨科齐需要加强外交,来扭转不利局面。
至于英国,早在利比亚爆发骚乱之初,卡梅伦就积极倡导设立禁飞区,进行军事干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英国对其国际地位日趋微渺并不甘心,卡梅伦政府积极参与这次军事行动也许就是为了显示其国际影响力。另外,他领导的联合政府上台不到一年就遇到能否处理好国际事务的挑战,这是对卡梅伦领导能力的考验和展示。
说来说去还是石油!
美英法无论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都是各自的私心,无非自己的经济利益,众所周知,利比亚石油资源丰富。
西方在中东的军事政治介入,大多和石油与战略位置有关。伊拉克挨打,是石油惹的祸;利比亚挨打,也是石油惹的祸。西方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呈现衰态,现在动不动就扔炸弹,出航母,整个一个“逆取”姿态,想干什么?想用炸弹保货币,或是用军力控制世界战略资源,由被动走向主动了。
此次法国率先攻击利比亚原因也非常之明显。对于法国甚至整个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