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金匮要略_中的食疗药膳

合集下载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金匮199首方1 栝楼桂枝汤方6栝楼根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二两三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2 葛根汤方7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四两三两二两二两二两三两十二枚3 大承气汤方4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两半斤五枚三合4 麻黄加术汤方5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三两二两一两七十个四两5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4麻黄甘草薏苡仁杏仁半两一两半两十个6 防己黄芪汤4防己甘草白术黄芪一两半两七钱半一两一分7 桂枝附子汤方5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四两三两三枚二两十二枚8 白术附子汤方5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二两一枚半一两一两半六枚9 甘草附子汤方4甘草白术附子桂枝二两二两二枚四两10 白虎加人参汤方5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六两一斤二两六合三两11 一物瓜蒂汤1瓜蒂二十个12 百合知母汤方2百合知母七枚三两13 滑石代赭汤方3百合滑石代赭石七枚三两如弹丸大枚一14 百合鸡子汤方2百合鸡子黄七枚一枚15 百合地黄汤方2百合生地黄汁七枚一斤16 百合洗方1百合一斤17 栝楼牡蛎散方2栝楼根牡蛎18 百合滑石散方2百合滑石一两三两19 甘草泻心汤方7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四两三两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半斤20 苦参汤方1苦参一斤21 雄黄熏方1雄黄22 赤小豆当归散方2赤小豆当归三斤三两23 升麻鳖甲汤方6升麻当归蜀椒甘草雄黄鳖甲二两一两一两二两半两手指大一片24 鳖甲煎丸方25鳖甲射干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石韦十二分三分三分六分三分三分三分五分三分一分三分厚朴牡丹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蜇虫阿胶蜂窠赤硝蜣螂三分五分二分三分一分一分五分三分四分十二分六分桃仁锻灶下灰清酒二分一斗一斛五斗25 白虎加桂枝汤方5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六两二两一斤二合三两26 蜀漆散方3蜀漆云母龙骨27 牡蛎汤方4牡蛎麻黄甘草蜀漆四两四两二两三两28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7柴胡人参黄芩甘草栝楼根生姜大枣八两三两三两三两四两二两十二枚29 柴胡姜桂汤7柴胡桂枝干姜黄芩栝楼根牡蛎甘草半斤三两二两三两四两三两二两30 侯氏黑散14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四十分十分三分三分三分八分十分三分三分五分三分干姜川芎桂枝三分三分三分31 风引汤12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四两四两四两三两二两二两六两六两六两六两紫石英石膏六两六两32 防己地黄汤5防己桂枝防风甘草生地黄一钱三钱三钱二钱二斤33 头风摩散方2大附子盐一枚34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9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四两三两二两二两五两五两四两四两二枚35 乌头汤方5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三两三两三两五枚36 矾石汤1矾石二两37 《古今录验》续命汤9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川芎杏仁三两三两三两三两三两三两三两一两四十枚38 《千金》三黄汤5麻黄独活细辛黄芪黄芩五分四分二分三分三分39 《近效方》术附汤3白术附子甘草二两一枚半一两40 崔氏八味丸8干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八两四两四两三两三两三两一两一两41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6麻黄石膏生姜甘草白术大枣六两半斤三两二两四两十五枚42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5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三两三两三两六两十二枚4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7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三两三两三两二两十二枚三两三两44 天雄散方4天雄白术桂枝龙骨三两八两六两三两45 小建中汤方6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三两三两十二枚六两三两一斤46 黄芪建中汤方7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47 薯蓣丸方21薯蓣当归桂枝干地黄曲豆黄卷甘草川芎麦门冬芍药三十分十分十分十分十分十分二十八分六分六分六分白术杏仁人参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六分六分七分五分五分五分七分三分二分六分百枚48 酸枣仁汤方5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深师有生姜二两)二斤一两二两二两二两49 大黄蜇虫丸方12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十分二两三两一斤一斤四两十两一两一斤百枚蛴螬蜇虫一斤半斤50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9甘草桂枝生姜麦门冬麻仁人参阿胶大枣生地黄四两三两三两半斤半斤二两二两三十枚一斤51 《肘后》獭肝散1獭肝52 甘草干姜汤方2甘草干姜四两二两53 射干麻黄汤方9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十三枚四两四两三两三两三两半斤七枚大者八枚54 皂荚丸方1皂荚八两55 厚朴麻黄汤方9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干姜细辛小麦五味子五两四两如鸡子大半斤半斤二两二两一斤半斤56 泽漆汤方9半夏紫参(一作紫菀)泽漆生姜白前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半斤五两三斤五两五两三两三两三两三两57 麦门冬汤方6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七升一斤三两二两三合十二枚58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2葶苈大枣59 桔梗汤方2桔梗甘草一两二两60 越婢加半夏汤方6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六两半斤三两十五枚二两半斤61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9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子半夏石膏三两三两三两三两三两三两半斤半斤二两62 《千金》甘草汤1甘草二两63 《千金》生姜甘草汤4生姜人参甘草大枣五两三两四两十五枚64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5桂枝生姜甘草大枣皂荚三两三两二两十枚二枚65 《外台》桔梗白散3桔梗贝母巴豆三分三分一分66 《千金》苇茎汤4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二斤半斤五十枚半斤67 奔豚汤方9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生葛芍药生姜甘李根白皮二两二两二两四两二两五两二两四两一斤68 桂枝加桂汤方5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69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4茯苓甘草大枣桂枝半斤二两十五枚四两70 栝楼薤白白酒汤方3栝楼实薤白白酒一枚半斤七升71 栝楼薤白半夏汤方4栝楼实薤白半夏白酒一枚三两半斤一斗72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5枳实厚朴薤白桂枝栝楼实四枚四两半斤一两一枚73 人参汤方4人参甘草干姜白术三两三两三两三两74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3茯苓杏仁甘草三两五十个一两75 橘枳姜汤方3橘皮枳实生姜一斤三两半斤76 薏苡附子散方2薏苡仁大附子十五两十枚77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3桂枝生姜枳实三两三两五枚78 乌头赤石脂丸方5蜀椒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一两一分半两一两一两79 九痛丸6附子生狼牙巴豆人参干姜吴茱萸三两一两一两一两一两一两80 厚朴七物汤方7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半斤三两三两十枚五枚二两五两81 附子粳米汤方5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一枚半斤一两十枚半斤82 厚朴三物汤方3厚朴大黄枳实八两四两五枚83 大柴胡汤方8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半斤三两三两半斤四枚二两十二枚五两84 大承气汤方4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两半斤五枚三合85 大建中汤方4蜀椒干姜人参胶饴二合四两二两一斤86 大黄附子汤方3大黄附子细辛三两三枚二两87 赤丸方4茯苓乌头半夏细辛(《千金》作人参)四两二两四两一两88 大乌头煎方1乌头大者五枚89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3当归生姜羊肉三两五两一斤90 乌头桂枝汤方6乌头桂枝汤91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9柴胡黄芩人参芍药桂枝生姜甘草半夏大枣四两一两半一两半一两半一两半一两半一两二合六枚92 《外台》走马汤2杏仁巴豆二枚二枚93 瓜蒂散方3瓜蒂赤小豆香豉一分一分七合94 麻子仁丸方6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二升半斤一斤一斤一尺一斤95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4甘草白术干姜茯苓二两二两四两四两96 苓桂术甘汤方4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两三两三两二两97 甘遂半夏汤方4甘遂半夏芍药甘草三枚十二枚五枚如指大一枚98 十枣汤方4芫花甘遂大戟大枣99 小青龙汤方8麻黄芍药五味子干姜甘草细辛桂枝半夏三两三两半斤三两三两三两三两半斤100 木防己汤方4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参三两十二枚二两四两101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5木防己桂枝人参芒硝茯苓二两二两四两三合四两102 泽泻汤方2泽泻白术五两二两103 厚朴大黄汤方3厚朴大黄枳实一尺六两四枚104 小半夏汤方2半夏生姜一斤半斤105 己椒苈黄丸方4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一两一两一两一两106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3半夏生姜茯苓一斤半斤三两107 五苓散方5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一两一分三分三分三分二分108 《外台》茯苓饮6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三两三两三两二两二两二两半四两109 茯苓五味甘草汤方4茯苓桂枝甘草五味子四两四两三两半升110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5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四两三两三两三两半升111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6茯苓甘草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四两三两二两二两半升半升112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方7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半夏杏仁四两三两半升三两三两半升半升113 苓甘姜味辛夏仁黄汤方8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半夏杏仁大黄四两三两半升三两三两半升半升三两114 文蛤散方1文蛤五两115 栝楼瞿麦丸方5栝楼根茯苓薯蓣附子瞿麦二两三两三两一枚一两116 蒲灰散方2蒲灰滑石七分三分117 滑石白鱼散方3滑石乱发白鱼二分二分二分118 茯苓戎盐汤方3茯苓白术戎盐半斤二两弹丸大一枚119 猪苓汤方5猪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一两一两一两一两一两120 防己黄芪汤方4防己黄芪白术甘草一两一两一分三分半两121 越婢汤方5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六两半斤三两十五枚二两122 防己茯苓汤方5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三两三两三两六两二两123 甘草麻黄汤方2甘草麻黄二两四两124 麻黄附子汤方3麻黄甘草附子三两二两一枚125 黄芪芍桂苦酒汤方4黄芪芍药桂枝苦酒五两三两三两一升126 桂枝加黄芪汤方6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黄芪三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二两127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方7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麻黄细辛附子三两三两二两十二枚二两二两一枚128 枳术汤方2枳实白术七枚二两129 茵陈汤方3茵陈蒿栀子大黄六两十四枚二两130 硝石矾石散方2硝石矾石131 栀子大黄汤方4栀子大黄枳实豉十四枚一两五枚一升132 猪膏发煎方2猪膏乱发半斤如鸡子大三枚133 茵陈五苓散方2茵陈蒿五苓散十分五分134 大黄硝石汤方4大黄黄柏硝石栀子四两四两四两十五枚135 《千金》麻黄醇酒汤2麻黄清酒三两五升136 桂枝救逆汤方7桂枝甘草生姜牡蛎龙骨大枣蜀漆三两二两三两五两四两十二枚三两137 半夏麻黄丸方2半夏麻黄138 柏叶汤方4柏叶干姜艾马通汁三两三两三把一升139 黄土汤方7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中黄土三两三两三两三两三两三两半斤140 泻心汤方3大黄黄连黄芩二两一两一两141 茱萸汤方4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一升三两六两十二枚142 半夏泻心汤方7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半升三两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三两143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6黄芩甘草芍药半夏生姜大枣三两二两二两半升三两十二枚144 猪苓散方3猪苓茯苓白术145 四逆汤方3附子干姜甘草一枚一两半二两146 小柴胡汤方7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半斤三两三两三两半斤三两十二枚147 大半夏汤方3半夏人参白蜜二升三两一升148 大黄甘草汤方2大黄甘草四两一两149 茯苓泽泻汤方6茯苓泽泻甘草桂枝白术生姜半斤四两二两二两三两四两150 文蛤汤方7文蛤麻黄甘草生姜石膏杏仁大枣五两三两三两三两五两五十枚十二枚151 半夏干姜散方2半夏干姜152 生姜半夏汤方2半夏生姜汁半升一升153 橘皮汤方2橘皮生姜四两半斤154 橘皮竹茹汤方6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二升二升三十枚半斤五两一两155 小承气汤方3大黄厚朴枳实四两二两大者三枚156 桃花汤方3赤石脂干姜粳米一斤一两一升157 白头翁汤方4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二两三两三两三两158 栀子豉汤2栀子香豉十四枚四合159 通脉四逆汤方3附子干姜甘草大者一枚三两(强人可四两)二两160 紫参汤方2紫参甘草半斤三两161 诃梨勒散方1诃梨勒十枚162 《外台》黄芩汤6黄芩人参干姜桂枝大枣半夏三两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半升163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3薏苡仁附子败酱十分二分五分164 大黄牡丹汤方5大黄牡丹桃仁瓜子芒硝四两一两五十个半升三合165 王不留行散方9王不留行蒴翟细叶桑东南根(白皮)甘草川椒黄芩干姜十分十分十分十八分三分二分二分芍药厚朴二分二分166 排脓散方4枳实芍药桔梗鸡子黄十六枚六分二分一枚167 排脓汤方4甘草桔梗生姜大枣二两三两一两十枚168 鸡屎白散方1鸡屎白169 蜘蛛散方2蜘蛛桂枝十四枚半两170 甘草粉蜜汤方3甘草粉蜜二两一两四两171 乌梅丸方10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三百枚六两十两一斤四两六两四两六两六两六两172 桂枝茯苓丸方5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药173 芎归胶艾汤方7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二两二两二两三两三两四两-174 当归芍药散方6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三两一斤四两四两半斤半斤175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3干姜人参半夏一两一两二两176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男子加滑石半两)3当归贝母苦参四两四两四两177 葵子茯苓散方2葵子茯苓一斤三两178 当归散方5当归黄芩芍药川芎白术一斤一斤一斤一斤半斤179 白术散方4白术川芎蜀椒牡蛎三分三分三分180 枳实芍药散方2枳实芍药181 下瘀血汤方3大黄桃仁蜇虫二两二十枚二十枚182 竹叶汤方10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附子大枣生姜一把三两一两一两一两一两一两一枚十五枚五两183 竹皮大丸方5生竹茹石膏桂枝甘草白薇二分二分一分七分一分184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6白头翁甘草阿胶秦皮黄连柏皮二两二两二两三两三两三两185 《千金》三物黄芩汤3黄芩苦参干地黄一两二两四两186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6当归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四两三两六两三两二两十二枚187 半夏厚朴汤方5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一升三两四两五两二两188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3甘草小麦大枣三两一斤十枚189 温经汤方12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甘草三两二两二两二两二两二两二两二两二两半夏麦门冬半升一升190 土瓜根散方4土瓜根芍药桂枝蜇虫三两三两三两三两191 旋复花汤方3旋复花葱新绛三两十四茎少许192 大黄甘遂汤方3大黄甘遂阿胶四两二两二两193 抵挡汤方4水蛭虻虫桃仁大黄三十个三十个二十个三两194 矾石丸方2矾石杏仁三分一分195 红蓝花酒方1红蓝花一两196 肾气丸方8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八两四两四两三两三两三两一两一两197 蛇床子仁1198 狼牙汤方1狼牙三两199 小儿疳虫蚀齿方2 雄黄葶苈。

《金匮要略》原文及翻译

《金匮要略》原文及翻译

《金匮要略》原文及翻译卷下杂疗方二十三杂疗方二十三图片:金匮要略.jpg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冬三月加柴胡八分白朮八分陈皮五分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生姜五分桔梗七分春三月加枳实减白朮共六味夏三月加生姜三分枳实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上各咀,分为三贴,一贴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如四体壅,添甘草少许,每贴分作三小贴,每小贴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温服,再合滓为一服。

重煮,都成四服。

疑非仲景方。

长服诃黎勒丸方:疑非仲景方。

诃黎勒煨陈皮厚朴各三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饮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三物备急丸方:见《千金》司空裴秀为散用亦可。

先和成汁,乃倾口中,令从齿间得入,至良验。

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内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贮之,莫令歇。

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苦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差,如未差,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差。

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治伤寒令愈不复,紫石寒食散方:见《千金翼》。

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研炼栝蒌根防风桔梗文蛤鬼臼各十分太乙余粮十分烧干姜附子炮去皮桂枝去皮各四分上十三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

救卒死方:薤捣汁,灌鼻中。

又方:雄鸡冠,割取血,管吹内鼻中。

猪脂如鸡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

鸡肝及血,涂面上,以灰围四旁,立起。

大豆二七粒,以鸡子白并酒和,尽以吞之。

救卒死而壮热者方:矾石半斤,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渍脚,令没踝。

救卒死而目闭者方:骑牛临面,捣薤汁灌耳中,吹皂荚末鼻中,立效。

救卒死而张口反折者方: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了,饮以五毒诸膏散。

有巴豆者。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方: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以洗之,又取牛洞稀粪也一升,温酒灌口中。

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各一百壮,差。

金匮要略常用方剂16则

金匮要略常用方剂16则

金匮要略常用方剂16则1、小半夏汤:半夏、生姜出自原文第十二章:呕家本渴,渴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小半夏汤主之。

此为饮多而呕者言。

渴者饮从呕去也,故欲解;若不渴,则知其支饮仍在,而呕亦未止也,半夏味辛性燥,辛可散结,燥能蠲饮,生姜制半夏之悍,且以散逆止呕也。

功效:豁痰降气,安胃止呕。

2、乌头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乌头出自原文第十章:“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乌头桂枝汤主之。

用于寒疝腹痛,阳气大衰,寒邪凝滞,内外皆寒。

如血虚生寒,经脉失养者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如阳气不行,阴寒内结,则可用大乌头煎。

3、乌头汤:麻黄、白芍、黄芪、制川乌、甘草、蜂蜜出自原文第五章: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功效: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4、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出自原文第二十二章:“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功效: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其实梅核气不独妇人,男子亦有。

病机为寒伤经络,凝坚在上。

5、甘麦大枣汤:甘草、浮小麦、大枣出自妇科三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补脾养心,缓急止躁。

6、甘姜苓术汤:干姜、甘草、茯苓、白术又名肾着汤,出自原文第十一章:“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小焦。

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着为留滞附着之意。

)功在温阳散寒,健脾除湿。

病机为肾受湿冷,着而不去。

7、麦门冬汤:麦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出自原文第七章:“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不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此方专为虚火咳喘而设。

主治:1、肺痿证。

2、胃阴不足证。

胃肺阴虚,虚火上炎,炼津为涎:咳唾涎沫。

肺胃阴虚肺胃失降:或短气喘促,或气逆欲呕。

气火上逆肺胃阴虚,津失上承:口渴,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病机为肺胃阴亏,虚气上逆(其病在肺,其源在胃,母子同病)。

最全收录:道家食疗养生大全

最全收录:道家食疗养生大全

最全收录:道家食疗养生大全中医不等同于中药,用药是在生病后不得已的情况下。

真正高明的中医是让人不生病的学问。

治神第一,养生第二,针灸第三,汤药第四。

在这里,一起学习不生病的知识。

《周礼·天官》将食医作为古代四医之一,这种药食同源的历史给中国医学奠定了注重食疗的传统。

道教服食派将食疗作为修道养生的方术之一,在道书中记载了大量药酒、药茶、道菜、药膳及用蔬菜、水果、调料、鱼肉、禽蛋、粮食等食品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实《黄帝内经素问》中早有以五味、五谷、五畜、五果、五菜治病之说及当食品性质与药性矛盾时,应遵守“食忌”之事。

《汉书·艺文志》载有《神农食禁》七卷,而后有《金匮要略》的食法、王叔和的《食论》,《隋书·经籍志》收集食疗著作四十余种,其中有《太官食经》、《崔氏食经》、《膳馐养疗》、刘休《食方》、马琬《食经》等。

孙思邈的弟子孟诜(621~713)撰有《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为《食疗本草》,把饮食疗法推进一步,是我国食品营养学和治疗学的专著。

此后食疗学续有发展,南唐陈士良又著有《食性本草》十卷。

明代还有《救荒本草》一书问世,是专门记述野生植物的食用价值的。

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中有“食治篇”一卷,他在这篇的绪论中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若能用食平,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食疗学的基本思想,是将各类食品按中医理论的药性学说分类,与人体腑脏的疾病相对应,从而提出治疗方案。

孙思邈的“食治篇”就是道家营养疗法的专篇。

他总结出肝病喜酸,宜食犬肉、麻、李、韭等;肾病喜咸,宜食豕肉、大豆、粟、藿等;脾病喜甘,宜食牛肉、稗米、枣、葵等;心病喜苦,宜食羊肉、麦、杏、薤等;肺病宜食辛,可用鸡肉、黄黍、桃、葱等。

以形补形,同气相求另外,以羊肝、牛肝等治“雀目”(夜盲症);以海藻、昆布、鹿靥、羊靥(靥即甲状腺)治“瘿”(甲状腺肿);以谷皮煎粥治疗脚气病等,皆是以食品治疗营养缺乏症的例子。

药膳养生

药膳养生

药膳养生一、什么是药膳,药膳的发展历史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结合,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本文所提到的药膳即包括食疗内容。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推行中医药膳食疗保健,不仅为中国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于促进世界卫生保健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根据史实与现存资料,药膳的源流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蒙昧时期1.《孟子》上说:“食、色,性也”,是说人类的本能。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句古话,则指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填饱肚子”的重要性,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2.原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觅食。

当时的食物,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

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不可避免的误食不合适的食物,而引起不良反应。

《韩非子·五蠹》说过:“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淮南子·修务训》也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说明了远古时期的先民,确实曾受到有害饮食所致疾病的折磨和困扰。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四九)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当归生姜羊肉汤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四九)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当归生姜羊肉汤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四九)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当归生姜羊肉汤【原文】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的人,寒了很久了,当用了大乌头煎把腹部的寒去掉了以后,肚子里面是空的,这外时候,我们就会补血,紧接着,张仲景就给了一个补血的处方,当归生姜汤。

原文首句就用了“寒疝”两个字,那主是这个病人已经是寒疝了,“腹中痛”肚子里面寒痛。

如果是寒得很严重了,什么叫严重?就是吐白津了,这个时候,当归生姜羊肉汤是到不了的,必须要用大乌头煎。

没有吐白津,只是肚子寒痛,就可以使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很好吃,如果是寒多就要重用生姜,如果是痛多加橘皮和白术。

羊肉在肉里面是最好的东西,在南方地区的人冬天吃是最好的,除非有寒疝。

高原地带气候环境的不同,所以,他们就会经常吃羊肉之类的食物。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用在病人血虚的时候,补血用的药方。

既能补血,也能祛寒。

这是一个很好的滋补方剂。

平常遇到病家有血虚时,我们可以直接吃补血的药,像四物汤之类,而血虚同时兼有寒症时,我们就要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补血的药有很多,像我们的当归建中汤也是补血的药,四物汤也是补血的药,我们用当归、黄耆二味药配合在一起就是补血汤,剂量是当归五钱、黄耆二两,用一比四的比例,这也可以帮助病人补血,但是都无法同时去寒。

而今病人寒多又有血虚,此时只有我们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补到病家,这是继乌头煎之后时常要用到的处方。

(完整版)《金匮要略》方剂歌诀

(完整版)《金匮要略》方剂歌诀

1、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2、麻黄加术汤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3、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风湿身痛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4、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铢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喘者再入五分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5、瓜蒂汤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痛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湿,二七甜瓜蒂可珍。

6、百合病总方歌百合病起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7、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涏沫七百合,别煎泉水是真鍼。

8、百合滑石代赭石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应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可夸。

9、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混融。

10、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11、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留恋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12、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愈常。

13、百合滑石散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

14、甘草泻心汤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15、苦参汤雄黄熏法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更深,尚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16、赤小豆当归散眼眦赤黑亦多端,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分归一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17、升麻鳖甲汤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量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18、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身痛咽痛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19、鳖甲煎丸鳖甲煎丸治虐母,十二鳖甲六柴胡,黄姜桂苇朴紫葳,夏胶芍甘ZHE 虫五,葶参各一曲麦二,赤硝十二三芩妇,乌扇蜂窠各四分,六羌二桃效桴鼓。

(完整版)金匮要略198方条文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金匮要略198方条文汇总,推荐文档

栝蒌桂枝汤方组成: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条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葛根汤方歌诀: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

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条文:太阳病,无汗而小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大承气汤方歌诀: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组成: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用法:右四昧,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

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条文: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扬。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中华食疗18个滋补药膳秘方

中华食疗18个滋补药膳秘方

中华食疗18个滋补药膳秘方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食物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营养作用,其实并不尽然。

中华食疗养生简称“食养”,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通俗地讲,也就是通过吃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保养。

现代社会有个奇怪现象,医学越来越发达,健康却越来越难;怪病越来越多,慢病也越来越多。

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们的健康观念存在严重误区,即所谓“生死由命,健康靠医”、“健康乃天生,生病找医生”,患了重病就只能等待医学奇迹了。

这种认知大错特错。

从健康到生病,其实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其间还有N个非健康状态:轻度亚健康——中度亚健康——重度亚健康——轻度慢病——中度慢病——重度慢病,等身体真正有了感觉的时候,一般都已经是中度慢病、甚至重度慢病了。

都以为疾病是突然降临的,其实它已在身体里潜伏很久了;本以为“打针吃药”就能把病治好,其实大多数医疗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原以为治病后能够完好如初,其实离真正恢复健康依然很遥远;很多明明不是很严重的“小毛病”,却慢慢治成了“大毛病”、“老毛病”。

不是现代医学不行,而是仅靠“打针吃药”还远远不够。

慢病难治,错在认知。

所以,认知才是慢病难治的根本原因。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中华食疗十八方,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品,是纯食品级功能产品,既具备相应的食疗功效,见效快,疗程短,又可在药典中查到相应功能。

中华食疗十八方使用无禁忌,可以长期食用,对人体无伤害无副作用,所以更安全更健康。

药食同源以食养康自古以来,中医中药就有“药食同源”理论,许多食物同时也是药物,只要食治得当,食物和药物一样也能够防治疾病,而且食物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

正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有云:“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金匮要略》106方整理总结

《金匮要略》106方整理总结

《金匮要略》106方整理总结1 人参汤——(参草白姜):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

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 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引起的呕吐均可适用。

3 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

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似,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用补药辅助。

4 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有利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5 大半夏汤(半夏15,人参9,白蜜30):补中止呕法,和小半夏汤的区别,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 干姜人参半夏丸:适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 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虚实寒热之不同。

(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8 小青龙汤(姜五麻细辛半草芍枝)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发的痰饮咳喘最为适合。

9 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烦躁,但毕竟饮重于热。

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 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 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可以开肺,不一定用来发汗。

12 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紫菀冬花半夏五味生姜大枣)——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一般哮喘症。

14 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小麦石膏)14 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15 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

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6 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7 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

喝粥有什么好处?《金匮要略》之粥品探析

喝粥有什么好处?《金匮要略》之粥品探析

喝粥有什么好处?《金匮要略》之粥品探析食粥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直至今日仍然是常见主食之一。

粥在古代又称为糜,是以米为原料煮成的稀饭。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古人在其中加入了药物及食物,使粥具有了养生和食疗价值,清代黄云鹄甚至为此总结了《粥谱》[1]。

粥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体现了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能量。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中的观点,在《伤寒杂病论》中对粥品进行了合理的运用。

《金匮要略》为张仲景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其治则中顾护阳气是第一要务,所谓“留得一息真阳便有一分生机”。

在书中张仲景曾提出“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说明饮食调护基本原则是“近其所喜,远其所恶”,近喜而远恶,再给予适当的药物和护理,才能够促进疾病向愈,防止病情恶化[2]。

而对粥品的多次使用反映了张仲景对养阳护阳的重视[3],不同的粥品也体现了不同的作用。

《金匮要略》中有15条涉及白粥,小麦粥4条,大麦粥3条,豆粥3条,涉及方剂25首,在方中作用各不相同,张仲景极大地发挥了粥的护理及治疗作用。

掌握粥的用法有助于理解张仲景的思想,本文分析总结了《金匮要略》中提及粥法的应用。

米粥同煮米粥同煮即在方中加入粳米等具有治疗作用的谷物[4],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取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调和药性的作用。

1养护胃阴津液粳米,即白米,性甘平。

在如今华北地区种植较多,呈椭圆形或圆形。

米粒丰满肥厚的小站米等。

关于粳米的作用,《食鉴本草》中记载,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的良好功效。

在白虎汤及乌梅丸等方中,张仲景直言加入粳米,其煎煮方法为:“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与饮方剂后再饮粥的方法不同,此法是在煎煮方药时便把粳米放入,与白饮正好相反,主要是利用粳米本身的作用而非补充水液。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金匮199首方1栝楼xx方6栝楼根xx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二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2xxxx7xxxxxx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四两三两二两二两三两十二枚3大xx方4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两半斤五枚三合4xx加术xx5xxxx甘草杏仁白术三两二两一两七十个四两5xx杏仁薏苡甘草xx4xx甘草薏苡仁杏仁半两一两半两十个6防己黄芪xx4防己甘草白术黄芪一两半两七钱半一两一分7xx附子xx5xx生姜附子甘草大枣四两三枚二两十二枚8白术附子xx5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二两一枚半一两半六枚9甘草附子xx4甘草白术附子xx二两二枚四两10xx加人参xx5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六两一斤二两六合三两11一物瓜蒂xx1瓜蒂二十个12百合知母xx2百合知母七枚三两13xx代赭汤方3百合xx代赭石七枚三两如弹丸大枚一14百合鸡子xx2百合鸡子黄15百合地xx方2百合生地黄汁七枚一斤16百合洗方1百合一斤17栝楼牡蛎散方2栝楼根牡蛎18百合xx散方2百合xx一两三两19甘草泻心汤方7甘草xx人参干姜xx大枣半夏四两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半斤20苦参xx1苦参一斤21雄黄熏方1雄黄22xx当归散方2三斤三两23升麻鳖甲xx6升麻当归蜀椒甘草雄黄鳖甲二两一两二两半两手指大一片24鳖甲煎丸方25鳖甲射干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石韦十二分三分六分三分三分五分三分一分三分厚朴牡丹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蜇虫阿胶蜂窠赤硝蜣螂三分五分二分三分一分五分三分四分十二分六分桃仁锻灶下灰清酒二分一斗一斛五斗25xx加xx方5知母甘草石膏粳米xx六两二两一斤二合三两26蜀漆散方3蜀漆xx龙骨27牡蛎xx4牡蛎xx甘草蜀漆四两二两三两28xx去半夏加栝楼xx7xx人参xx甘草栝楼根生姜大枣八两三两三两四两二两十二枚xxxx干姜xx栝楼根牡蛎甘草半斤三两二两三两四两三两二两30xx散14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四十分三分三分八分十分三分五分三分干姜川芎桂枝三分三分31风引汤12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四两四两三两二两六两六两xx石膏六两32防己地xx5防己xx防风甘草生地黄一钱三钱二斤33头风摩散方2大附子盐一枚34xx芍药知母xx9xx芍药甘草xx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四两三两二两五两四两二枚35乌头xx5xx芍药黄芪甘草xx三两三两五枚36矾石xx1矾石二两37《古今录验》xx9xxxx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川芎杏仁三两三两三两三两一两四十枚38《千金》三xx5xx独活细辛黄芪xx五分四分二分三分39《近效方》术附汤3白术附子甘草二两一枚半一两40xx八味丸8干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茯苓牡丹皮xx附子八两四两三两三两一两41《千金方》越婢加术xx6xx石膏生姜甘草白术大枣六两半斤三两二两四两十五枚42黄芪xx五物xx5黄芪芍药xx生姜大枣三两三两六两十二枚43xx加龙骨牡蛎xx7xx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三两三两二两十二枚三两44天雄散方4天雄白术xx龙骨三两八两六两三两45xx中汤方6xx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三两十二枚六两三两一斤46黄芪建中xx7xx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47薯蓣丸方21薯蓣当归桂枝干地黄曲豆黄卷甘草川芎麦门冬芍药三十分十分十分二十八分六分六分白术杏仁人参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六分七分五分五分七分三分二分六分百枚48酸枣仁汤方5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深师有生姜二两)二斤一两二两二两49大黄蜇虫丸方12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十分二两三两一斤四两十两一斤百枚蛴螬蜇虫一斤半斤50《千金翼》炙甘草xx(一云复脉xx)9甘草桂枝生姜麦门冬麻仁人参阿胶大枣生地黄四两三两半斤二两三十枚一斤51《肘后》獭肝散1獭肝52甘草干xx方2甘草干姜四两二两53射干xx方9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十三枚四两三两三两半斤七枚大者八枚54皂荚丸方1皂荚八两55厚朴xx方9厚朴xx石膏杏仁半夏干姜细辛小麦五味子五两四两如鸡子大半斤二两一斤半斤56泽漆xx9半夏紫参(一作紫菀)泽漆生姜白前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半斤五两三斤五两三两三两57xx方6xx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七升一斤三两二两三合十二枚58葶苈大枣泻肺汤方2葶苈大枣59桔梗xx2桔梗甘草一两二两60越婢加半夏xx6xx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六两半斤三两十五枚二两半斤61小xx加石膏xx9xx芍药xx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子半夏石膏三两三两三两半斤二两62《千金》甘草xx1甘草二两63《千金》生姜甘草xx4生姜人参甘草大枣五两三两四两十五枚64《千金》xx去芍药加皂荚xx5xx生姜甘草大枣皂荚三两二两十枚二枚65《外台》桔梗xx3桔梗xxxx三分一分66《千金》苇茎汤4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二斤半斤五十枚半斤67奔豚xx9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生葛芍药生姜甘李根白皮二两二两四两二两五两二两四两一斤68xxxxxx5xx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69茯苓xx甘草大枣xx4茯苓甘草大枣xx半斤二两十五枚四两70栝楼薤白白酒xx3栝楼实薤白白酒一枚半斤七升71栝楼薤白半夏xx4栝楼实薤白半夏白酒一枚三两半斤一斗72枳实薤白xx方5枳实厚朴薤白xx栝楼实四枚四两半斤一两一枚73人参xx4人参甘草干姜白术三两三两74茯苓杏仁甘草xx3茯苓杏仁甘草三两五十个一两75橘枳xx方3橘皮枳实生姜一斤三两半斤76薏苡附子散方2薏苡仁大附子十五两十枚77xx生姜枳实xx3xx生姜枳实三两五枚78乌头赤石脂丸方5蜀椒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一两一分半两一两79九痛丸6附子生狼牙xx人参干姜吴茱萸三两一两一两一两80厚朴七物汤方7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xx生姜半斤三两十枚五枚二两五两81附子粳米xx5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一枚半斤一两十枚半斤82厚朴三物汤方3厚朴大黄枳实八两四两五枚83大xxxx8xxxx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半斤三两半斤四枚二两十二枚五两84大xx方4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两半斤五枚三合85大建中xx4蜀椒干姜人参胶饴二合四两二两一斤86大黄附子xx3大黄附子细辛三两三枚二两87赤丸方4茯苓乌头半夏细辛(《千金》作人参)四两二两四两一两88大乌头煎方1乌头大者五枚89当归生姜羊肉汤方3当归生姜羊肉三两五两一斤90乌头xx方6乌头xx91《外台》xxxx方9xxxx人参芍药xx生姜甘草半夏大枣四两一两半一两半一两半一两二合六枚92《外台》走马汤2 杏仁xx二枚93瓜蒂散方3瓜蒂xx香豉一分七合94麻子xx6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二升半斤一斤一尺一斤95甘草干姜茯苓白术xx4甘草白术干姜茯苓二两四两96苓桂术甘汤方4茯苓xx白术甘草四两三两二两97xx半夏xx4xx半夏芍药甘草三枚十二枚五枚如指大一枚98十枣汤方4芫花xx大戟大枣99xx方8xx芍药五味子干姜甘草细辛xx半夏三两半斤三两三两半斤100木防己xx4木防己石膏xx人参三两十二枚二两四两101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xx5 木防己xx人参芒硝茯苓二两四两三合四两102泽泻xx2泽泻白术五两二两103厚朴大xx方3厚朴大黄枳实一尺六两四枚104小半夏xx2半夏生姜一斤半斤105己椒苈xx4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一两一两106小半夏加茯苓xx3半夏生姜茯苓一斤半斤三两107xx方5泽泻猪苓茯苓白术xx一两一分三分三分二分108《外台》茯苓饮6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三两三两二两二两半四两109茯苓五味甘草xx4茯苓xx甘草五味子四两三两半升110苓xx五味xx方5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四两三两三两半升111xx五味甘草去xxxxxx6茯苓甘草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四两三两二两半升112茯苓甘草五味xx方7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半夏杏仁四两三两半升三两半升113苓xxxxxxxx方8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半夏杏仁大黄四两三两半升三两半升三两114文蛤散方1文蛤五两115栝楼xx方5栝楼根茯苓薯蓣附子xx二两三两一枚一两116xx灰散方2xx灰xx七分三分117xx白鱼散方3xx乱发白鱼二分二分118茯苓xx盐汤方3茯苓白术xx盐半斤二两弹丸大一枚119猪苓xx5猪苓茯苓阿胶xx泽泻一两一两一两120防己黄芪xx4防己黄芪白术甘草一两一分三分半两121越婢xx5xx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六两半斤三两十五枚二两122防己茯苓xx5防己黄芪xx茯苓甘草三两三两六两二两123甘草xx方2甘草xx二两四两124xx附子xx3xx甘草附子三两二两一枚125黄芪芍桂苦酒xx4黄芪芍药xx苦酒五两三两一升126xx加黄芪xx6xx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黄芪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二两127xx枣xx附子xx7xx生姜甘草大枣xx细辛附子三两二两十二枚二两一枚128枳术xx2枳实白术七枚二两129茵xx3茵陈蒿栀子大黄六两十四枚二两130硝石矾石散方2硝石矾石131栀子大xx方4栀子大黄枳实豉十四枚一两五枚一升132猪膏发煎方2猪膏乱发半斤如鸡子大三枚133茵陈xx方2茵陈蒿xx十分五分134大黄硝石xx4大黄xx硝石栀子四两四两十五枚135《千金》xx醇酒xx2xx清酒三两五升136xx救逆xx7xx甘草生姜牡蛎龙骨大枣蜀漆三两二两三两五两四两十二枚三两137半夏xx丸方2半夏xx138xxxx4xx干姜xx汁三两三把一升139黄土xx7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xx灶中黄土三两三两三两半斤140泻心汤方3大黄xxxx二两一两141茱萸xx4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一升三两六两十二枚142半夏泻心汤方7半夏xx干姜人参xx大枣甘草半升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三两143xx加半夏生姜xx6xx甘草芍药半夏生姜大枣三两二两半升三两十二枚144猪苓散方3猪苓茯苓白术145四逆汤方3附子干姜甘草一枚一两半二两146xxxx7xxxx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半斤三两三两半斤三两十二枚147大半夏xx3半夏人参xx二升三两一升148大黄甘草xx2大黄甘草四两一两149茯苓泽泻xx6茯苓泽泻甘草xx白术生姜半斤四两二两三两四两150文蛤xx7文蛤xx甘草生姜石膏杏仁大枣五两三两三两五十枚十二枚151半夏干姜散方2半夏干姜152生姜半夏xx2半夏生xx半升一升153橘皮xx2橘皮生姜四两半斤154橘皮xxxx6橘皮xx大枣生姜甘草人参二升三十枚半斤五两一两155小xx方3大黄厚朴枳实四两二两大者三枚156桃花xx3赤石脂干姜粳米一斤一两一升157xxxx4xxxxxxxx二两三两三两158栀子豉汤2栀子香豉十四枚四合159通脉四逆汤方3附子干姜甘草大者一枚三两(强人可四两)160xx方2紫参甘草半斤三两161诃梨勒散方1诃梨勒十枚二两162《外台》xxxx6xx人参干姜xx大枣半夏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半升163薏苡附子败酱散方3薏苡仁附子败酱十分二分五分164大黄xxxx5大黄xx桃仁瓜子芒硝四两一两五十个半升三合165王不留行散方9王不留行蒴翟细叶桑东南根(白皮)甘草川椒黄芩干姜十分十分十八分三分二分芍药厚朴二分166排脓散方4枳实芍药桔梗鸡子黄十六枚六分二分一枚167排脓xx4甘草桔梗生姜大枣二两三两一两十枚168鸡屎xx1鸡屎白169蜘蛛散方2蜘蛛xx十四枚半两170xx蜜汤方3xx蜜二两一两四两171xx丸方10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三百枚六两十两一斤四两六两六两172xx茯苓丸方5xx茯苓xx桃仁芍药173芎归胶xx7川芎阿胶甘草xx当归芍药干地黄二两二两三两四两-174当归芍药散方6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三两一斤四两半斤175干姜人参半夏丸方3干姜人参半夏一两二两176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男子加滑石半两)3 当归xx苦参四两四两177葵子茯苓散方2葵子茯苓一斤三两178当归散方5当归xx芍药川芎白术一斤一斤半斤179xx方4白术川芎蜀椒牡蛎三分三分180枳实芍药散方2枳实芍药181下瘀血xx3大黄桃仁蜇虫二两二十枚182竹叶xx10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附子大枣生姜一把三两一两一两一枚十五枚五两183竹皮大丸方5生xx石膏xx甘草xx二分一分七分一分184xx加甘草阿胶xx6xx甘草阿胶xxxxxx二两二两三两三两185《千金》三物xxxx3xx苦参干地黄一两二两四两186《千金》内补当归建中xx6当归xx芍药生姜甘草大枣四两三两六两三两二两十二枚187半夏厚朴xx5半夏厚朴茯苓生姜xx一升三两四两五两二两188甘草小麦大枣xx3甘草小麦大枣三两一斤十枚189xx方12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甘草三两二两二两二两二两半夏xx半升一升190土瓜根散方4土瓜根芍药xx蜇虫三两三两191旋复花xx3旋复花葱xx三两十四茎少许192大黄xx方3大黄xx阿胶四两二两193抵挡xx4水蛭虻虫桃仁大黄三十个二十个三两194矾石丸方2矾石杏仁三分一分195xx花酒方1红蓝花一两196肾气丸方8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xx附子八两四两三两三两一两197蛇床子xx1198xxxx1xx三两199小儿疳虫蚀齿方2雄黄葶苈。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金匮199首方1.栝楼桂枝汤方栝楼根、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各量二两、三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

2.葛根汤方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各量四两、三两、二两、二两、二两、三两、十二枚。

3.大承气汤方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各量四两半、斤、五枚、三合。

4.麻黄加术汤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各量三两、二两、一两、七十个、四两。

5.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麻黄、甘草、薏苡仁、杏仁,各量半两、一两、半两、十个。

6.防己黄芪汤防己、甘草、白术、黄芪,各量一两半、两、七钱半、一两一分。

7.桂枝附子汤方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各量四两、三两、三枚、二两、十二枚。

8.白术附子汤方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各量二两、一枚、半一两、一两半、六枚。

9.甘草附子汤方甘草、白术、附子、桂枝,各量二两、二两、二枚、四两。

10.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各量六两、一斤二两、六合、三两。

11.一物瓜蒂汤XXX,二十个。

12.百合知母汤方百合、知母,各量七枚、三两。

13.滑石代赭汤方百合、滑石、代赭石,各量七枚、三两,如弹丸大一枚。

14.百合鸡子汤方百合、鸡子黄,各量七枚、一枚。

15.百合地黄汤方百合、生地黄汁,各量七枚、一斤。

16.百合洗方百合,一斤。

17.栝楼牡蛎散方栝楼根、牡蛎,各量适量。

18.百合滑石散方百合、滑石,各量一两、三两。

19.甘草泻心汤方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各量四两、三两、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半斤。

20.苦参汤方苦参,一斤。

21.雄黄熏方雄黄。

22.赤小豆当归散方赤小豆、当归,各量三斤三两。

23.升麻鳖甲汤方升麻、当归、蜀椒、甘草、雄黄、鳖甲,各量二两、一两、一两、二两半、两、手指大一片。

24.鳖甲煎丸方鳖甲、射干、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石韦、十二分、三分、三分、六分、三分、三分、三分、五分、三分、一分、三分、厚朴、牡丹、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蜇虫、阿胶、蜂窠、赤硝、蜣螂、三分、五分、二分、三分、一分、一分、五分、三分、四分、十二分、六分、桃仁、锻灶下灰、清酒,各量二分、一斗、一斛、五斗。

金匮要略24: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理中汤。

金匮要略24: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理中汤。

金匮要略24: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理中汤。

“概要:瓜蒌薤白半夏汤(胸痹心痛彻背不能卧,狭心症,配合针灸),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痛胸闷加胃胀痛,痛的方向自胁下向心,实证拒按,横膈膜炎),人参汤(理中汤,胸痛胸闷加胃不舒服,虚症喜按)。

”张介宾01—条辨四: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瓜蒌薤白半夏汤方瓜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右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瓜蒌薤白白酒汤(前一条辨),为比较浅的心脏病,病越来越重,胸痹胸痛,不能躺下,心痛彻背,有时候又从背痛回来,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心脏病不发作的时候,西医检查不出来。

半夏:涤痰功能,不能躺,因为痰量多,会流动(纵膈膜上)。

只靠薤白不能排完痰,半夏遇瓜蒌实会入心包。

与前条瓜蒌薤白白酒汤区别在于加了半夏,因为痰已经很多,需要赶紧清掉,否则心脏病发而亡。

•(1)去痰,用炙半夏(此方)。

•(2)去水,用生半夏(胃周围的水用半夏,胃中的水用生姜)。

配合下针(心三针、公孙内关),一剂见效,无一例外,没有治不好的。

用于西医的狭心症(为冠状动脉狭窄造成,若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则称为心肌梗塞)。

02—条辨五: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薤白半斤,桂枝一两,厚朴四两,瓜蒌实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去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心中痞气,即胃里不舒服。

(伤寒金匮中,心很多指胃)白酒一斗,实际用量2汤匙,6碗水煮成2碗,或3汤匙白酒,9碗水煮成3碗,用甜酒酿,平均一碗药约一汤匙酒。

心脏病发时,兼有胃不舒服,胃痛。

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胃里胀痛,从胁下冲到心脏痛,西医的横膈膜发炎(胁下逆抢心)。

纵膈膜有痰在走,则心痛彻背。

名医推荐名著药膳,有出处有做法!干货收藏

名医推荐名著药膳,有出处有做法!干货收藏

名医推荐名著药膳,有出处有做法!⼲货收藏上海中医药⼤学教授、上海市名中医施杞药膳是中国特有的养⽣法术,其将中药之药性和⾷物之⾷性相辅并⽤,达到⾷疗、⾷补、滋养摄⽣之⽬的。

以下引录⾃《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药膳⽅谱,均出⾃历代医学名著。

这些名⽅选材简单、组⽅严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运⽤。

⼀、益脾胃醋浸⽣姜饮(《医⾷⼼镜》)配⽅:⽣姜、⾷醋、红糖。

制作⼯艺:将⽣姜洗净切⽚,以⾷醋浸腌⼀昼夜,即可供⽤。

功效及应⽤:开胃,⽌呕,⽌痛。

⽤于⾷欲不振,翻胃呕吐,胃痛等。

⽤法:取浸腌⽣姜3⽚,加红糖适量,以沸⽔冲泡,温浸⽚刻,代茶频频饮⽤。

⼤麦汤(《饮膳正要》)配⽅:⼤麦⽶500克、⽺⾁1500克、草果5个、⾷盐适量。

制作⼯艺:先将⼤麦⽶淘洗⼲净,加适量⽔,武⽕煮沸后,改⽤⽂⽕煮熟。

另将⽺⾁洗净,与草果⼀同加适量⽔共煮,⾄⽺⾁熟,将⽺⾁、草果捞出,⾁汤并⼊⼤麦粥中,再⽤⽂⽕煮沸。

再将⽺⾁切成⼩块,放⼊⼤麦汤中,加盐适量,调匀,即得⼤麦汤,供⽤。

功效及应⽤:温脾暖胃,温中祛冷,下⽓除胀。

可⽤于脾胃虚寒之腹胀、腹痛等。

⽤法:可供佐餐⾷⽤。

⼆、补肝肾仙灵脾酒(《本草纲⽬》)配⽅:仙灵脾(淫⽺藿)60克、⽩酒500毫升。

制作⼯艺:将仙灵脾装⼊纱布袋中,浸⼊酒内封固,3⽇后即可供饮⽤。

功效及应⽤:补益肝肾,强筋壮⾻。

对阴阳两虚,命门⽕衰所致的男⼦阳痿、⼥⼦不孕以及四肢不仁等证有效。

⽤法:每晚睡前饮服10毫升。

磁⽯粥(《寿亲养⽼新书》)配⽅:磁⽯30-60克、粳⽶100克、⽣姜、葱各少许或可加猪腰⼦1只制作⼯艺:先将磁⽯捣碎,置沙锅内煎煮1⼩时,去滓滤汁,加⼊粳⽶(若加猪腰⼦,则需预先去净⾁膜,切细,加姜、葱)共煮为粥。

功效及应⽤:补肾壮⾻。

凡⽼年肾虚、头晕⽬眩、⽿鸣⽿聋、⼼悸失眠等证,可辅⾷此粥。

⽤法:可供晚餐⾷⽤。

三、安神志玫瑰花烤⽺⼼(《饮膳正要》)配⽅:鲜玫瑰花50克、⽺⼼50克、⾷盐50克制作⼯艺:将新鲜玫瑰花(如为⼲品,需⽤15克)放⼊锅中,加⼊⾷盐,煎煮10分钟,待冷备⽤。

药膳的起源与演变

药膳的起源与演变
药膳的起源与演变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 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 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现代考古学家已发现不少原 始时代的药性食物。现代民族学也发现一些处在原始时代的民族会制作具有药物作用的食品。 这些都证明药膳确实可以说起源于人类的原始时代。当然,这种原始的药膳雏形,还不能说 是真正的药膳,那时的人们还不是自觉地利用食物的药性。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在人类已经 有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那么真正意义的药膳在我国 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 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 有了药字与膳字。
综述
人类的食物主要是植物和动物,而且需要加工处理。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爱好及特殊 需要,经过不同的配制和加工,制成形态、风格、营养价值不同,花色繁多的加工品。药膳 的传统制作是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伍,经过加工,制成色、香、 味、形俱佳的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特殊食品。
纵观古代医籍文献的中的分类方法记载,结合现代药膳加工、烹调技术引入药膳后所产 生的影响,按药膳食品的治疗作用,制作方法和应用及药膳食品原料等方面进行如下分类。
晋唐时期为药膳食疗学的形成阶段。这时的药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 著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北魏崔洁的《食经》、梁代刘休的《食方》等著述对中 国药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药膳
[1]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至此食疗已开始成为专 门学科,其中共收载药用食物 164 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大门类。孙思邈还 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 用药耳”;并认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疫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孙思邈的弟子孟诜集前人之大成编成了《食疗本草》。这是我国第一部集食物、中药为一体 的食疗学专著,共收集食物 241 种,详细记载了食物的性味、保健功效,过食、偏食后的

中医药膳食疗的常见配方

中医药膳食疗的常见配方

中医药膳食疗的常见配方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中医药膳食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将中医理论与饮食相结合,通过食物的性味、功效来调养身体,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膳食疗配方。

一、补气血的膳食配方1、当归生姜羊肉汤这道汤源自《金匮要略》,主要材料有当归、生姜和羊肉。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生姜温中散寒;羊肉性温,能温中补虚。

三者搭配在一起,特别适合气血两虚、阳虚怕冷的人群。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焯去血水;当归、生姜洗净切片。

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 1 2 小时,至羊肉熟烂,调味即可。

2、红枣桂圆八宝粥食材包括红枣、桂圆、莲子、薏米、糯米、红豆、花生等。

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莲子补脾止泻、益肾涩精;薏米健脾祛湿;糯米补中益气;红豆利水消肿、健脾益胃;花生健脾和胃。

做法:将所有食材洗净,浸泡一段时间。

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粥稠,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

二、滋阴润燥的膳食配方1、银耳雪梨汤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雪梨润肺清燥、止咳化痰。

二者搭配,能有效缓解秋季干燥引起的咽喉不适、干咳等症状。

做法:将银耳泡发,撕成小朵;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

将银耳和雪梨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1 小时左右,至银耳软糯,加入冰糖调味。

2、百合麦冬粥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这款粥适合阴虚火旺、口干咽燥的人群。

做法:将百合、麦冬洗净,浸泡片刻;大米淘洗干净。

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粥成。

三、健脾开胃的膳食配方1、山楂麦芽粥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做法:将山楂、麦芽洗净,加水煮30 分钟,取汁备用。

大米煮粥,粥将熟时倒入药汁,煮至粥稠,调味即可。

2、山药猪肚汤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猪肚补虚损、健脾胃。

浅谈《金匮要略》食疗法

浅谈《金匮要略》食疗法

淺談《金匱要略》食療法劉鳳玲(中原油田總醫院第二分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再讀《金匱要略》,仲景組方用藥之妙處,是歷代醫家之楷模。

在嚴格用藥製方的同時,非常重視食物的輔助作用。

將藥物和食物共同組方,祛邪與扶正作用相輔相成,堪稱「藥療」和「食療」相結合的典範。

仲景方中常用的食物,有生薑、大棗、粳米、小麥、大麥、蜂蜜、赤小豆、羊肉、雞子黃、白酒等。

其中生薑、大棗用之最多。

生薑性味辛溫,發表散寒,溫中和胃,止嘔化痰;大棗性味甘溫,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和營衛,解藥毒。

仲景名方桂枝湯用治太陽中風証,方用生薑60g,大棗十二枚。

仲景組方善於變通,有桂枝湯加減變化而來,用於治療多種雜病的一系列方劑,在《金匱要略》方書中佔有不小的比例,其中都用生薑、棗,且根據病情的變化加減用量。

如瓜蔞桂枝湯、葛根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小建中湯、桂枝附子湯等均用生薑60g至90g,大棗十二枚;黃 桂枝五物湯用生薑180g,大棗十二枚,倍生薑取其辛溫,能增強溫煦之力,協助桂枝通陽祛邪。

柴胡湯類方、瀉心湯類方均為仲景名方,驗之臨床每多效驗,其中均用生薑、大棗。

仲景藥食共用的組方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食助藥力仲景指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

」所以他在治療疾病時,善於以食物協助發揮效力,既能治癒疾病,又不損傷脾胃。

在仲景方中,食助藥力的組方最多,如以上提及的桂枝湯類方、瀉心湯類方、柴胡湯類方用生薑、大棗等。

還有瓜蔞、薤白類方劑佐以白酒通行營衛;桂枝湯煎服法,服藥後啜稀粥一升,以助藥力,使病者微汗出,同時米粥又可顧護胃氣,增加體力,使邪去而正不傷。

白虎加人參湯用粳米六合,以補中和胃,共奏清熱祛暑,生津益氣之功,治療氣津耗傷的太陽經病。

厚樸麻癲黃湯用小麥一升,以水一斗,先煮小麥熟,去渣內諸藥,小麥甘平,安中養正,協同五味斂安正氣。

麥門冬湯用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以助養胃益氣之力,合而用之,使津液復、虛火降,逆氣平,咳嗽諸症癒。

《金匮要略》中的养生方法

《金匮要略》中的养生方法

《金匮要略》中的养生方法
《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典籍之一,目前被广泛应
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金匮要略》中的一些养生
方法,以供参考。

1.起居调摄:《金匮要略》提到了起居调摄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其中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以及避免过度
劳累和情绪波动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
体质。

2.饮食调养:《金匮要略》中强调了饮食对于养生的影响。


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采用相应的饮食调养方法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和排泄,从而改善身体健康。

3.药物调理:《金匮要略》中介绍了许多药物的用法和配伍,
用于调理身体的功能和病症。

按照个体的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进
行调理,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4.情志调摄:《金匮要略》认为情志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
的影响。

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不同的病症,因此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总之,《金匮要略》中的养生方法包括起居调摄、饮食调养、
药物调理和情志调摄等方面。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
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为了确保安全有效,
建议在养生过程中请教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 兽、 鸟 肉 及其 加 工 品、 卵、 大 豆 及其 加 工 品
脂 肪 25% 0. 8
豆 油、玉米油、 茶生油、 脂肪类及多脂性食品
维 生素 食物纤维
高于正常人量 B族维生素、维生素 C
> 15g /d
蔬 菜、水果、海 藻类、粗 粮、麻茹
2. 饮食卫生方面
在饮 食卫生 亦有较 多的论 述 ,现 将有代 表性的 方面加以概述。
老年糖尿病多是起病缓慢 ,病情轻而隐匿 ,症状 不明显 (即多饮、多食、多尿 ,体重减少 )。有的病人仅 感口干及疲乏无力 ,直至健康体检时才得以发现。
针对 老年人 糖尿病 发病机 制的特点 ,多 数患者 只要科学的控制饮食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保持规 律的生活习惯 ,可以纠正高血糖 ,使病 情缓解并防止 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就老年糖尿病人 饮食与保健指 导等方面做以下介绍。
《肺 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脉证治第七》中用甘草干 姜汤治虚寒肺 痿 ,方用甘草 四两 ,干姜 二两。 由于上 焦阳虚 不能化 气 ,气 虚不 能摄除 ,亦 不能 布津 ,液停 于肺 ,化为涎沫 ,口不渴。 用本方温肺复气。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 治第十》中 用瓜蒂散。 方 用瓜蒂 一钱 ,赤小豆 一钱 ,共 杵为散 ,另 用于治疗 宿食在上 脘 ,有胸闷泛恶欲吐的症状。瓜蒂味苦、赤小豆味酸 , 能涌吐胸中实邪 ,香豉汁以开郁结 ,和胃气。
糖 尿病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 它是因体内胰 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全身性 、进行
性、消耗性疾病。 糖尿病临床上可分为两种类 型 ,即 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 老 年人糖尿病多 属非胰岛素依赖型。
临 床资料 表明 ,我 国糖 尿病 的发 病率 达 1% 左 右 ,在所有糖尿 病患者中 超过 45岁的人占 80% , 50 岁以 上者发 病率更 高 , 65~ 74岁发病 率为 18. 6% , 80岁以上者发病 率为 25% 。可见糖尿病的发发病率 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急剧增高。 老年人 糖尿病发病原 因主要是高热量的饮食 ,体力活动减少 ,脂肪组织增 多导致肥胖引起糖代谢异常。
1. 5吹 鼻 《杂 病 方第 二 十三》用 “雄鸡 冠 割取 血 ,管吹 内鼻中。”雄鸡冠乃阳气 精华聚集之处 ,其血 乃顶中 之阳 ,甘温无 毒 ,今以 管吹内 鼻中 ,使气 连药 吹之 ,其药自 能下咽 ,气 通则 噤自开 ,能 收杀死 救卒 之效。
1
□ 食疗理论与科学
□ /兰景轩
饮食与
老 年 糖 尿 病 人保健指导
1. 4煮饼 《百合狐 惑阴阳毒 病脉证 治第三 》中 用百合洗方治百合病经久变渴。因肺合皮毛 ,其气相 通。所以用百合渍水外洗皮肤 ,“洗其外 ,亦通其内” , 可收到清热 养阴润燥之效果。 “洗已 ,食煮饼… … ”。 煮饼是 小麦粉 制成 ,能益 气养阴 ,说 明调 其饮食 ,亦 可帮助除热止渴。
□ /郭 来
□ 食疗理论与科学
《金匮要略》中的食疗药膳
《金 匮要 略》本 来是 我国 东汉 医 家张 仲景 所 著 《伤寒 杂病论》中 的杂病部 分 ,后代医 家将伤 寒和 杂 病 辟分为本书和《伤寒论》两书。 《金匮 要略》是我 国 现存最早 的一部诊疗杂病的 专著 ,被誉 为方书之祖、 治疗杂 病之经典。 本书在食疗药 膳方面有较为详 细 的论述 ,对后世有其重要的影响。 现总汇如下。
活动情况
肥 胖 正 常 消 瘦
卧 床休 息
15
20~ 25 25~ 30
轻体力劳动
20~ 25 30~ 35 35~ 40
中等体力劳动
30
35~ 40 40~ 45
表 2 各类营养需求量及食物品种
糖 60% 200~ k 300 蛋 白 质 15% 1. 2~ 1. 5
谷 类、菜类、豆 类、 含糖 3% 以下的蔬菜 ,水果
1. 3丸剂 《杂病方 第二十三 》中 用长服 诃梨勒 丸治疗饮食不 节 ,肠胃积滞 之病证。 方用诃梨 勒煨 , 陈皮、厚 朴各三两 ,上 三味末之 ,炼蜜丸如梧子 大 ,酒 饮服二十丸 ,亦可加至三十 丸。 可作消导之药 长服 , 使腠理不壅 ,九窍不闭 ,气血自调。 今人每 喜用滋腻 以为补养 ,终致气壅邪滞 ,实为遗憾。 三味 药皆利气 行滞之物 ,蜜丸酒服 ,使血分之气无滞。 仲 景认为诃 梨勒 丸 实为 固脾 和 气 ,正邪 兼顾 之 剂 ,小量 长 服可 也。
典》谓 : “欲求阴阳之和者 ,必于中气 ,求中气之 立者 , 必以建中也。”小建中 汤实由桂枝汤倍芍 药加胶饴组 成。 方中饴糖、大枣、甘 草皆甘温之品 ,能补脾 建中 , 且诸药配以生姜、桂枝能辛 甘化阳调卫气 ,芍药可酸 甘化阴和营气 ,饴糖配芍药 又能缓急 ,从 而共奏平调 阴阳之功。
1. 2散剂 《百合狐 惑阴阳毒 病脉证 治第三 》用 赤小豆 当归散 治疗狐 惑酿脓 的证治 ,方 用赤小 豆三 升 (浸 ,令芽出 ,曝干 ) ,当归。上二味 ,杵为散 ,浆水服 方寸七 ,日三服。以赤小豆渗湿清热 ,解毒排脓 ;当归 活血 ,去瘀生新 ;浆水清凉解毒。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 本方法。 根据老年 人糖 尿病的特 点 ,科 学的调 整膳食 结构 ,合理进 食 , 以减 轻胰岛负 荷 ,提 高胰岛 素效应 ,纠正 代谢紊 乱 , 显得十分重要。
1. 热量摄取 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 标准体重、 年龄、 性别、体 力活动情况决定。 标准体重可依下式估算 : 身高 (厘米 ) - 105= 体重 ( kg )。 表 1 老年糖尿病人热量需要与体重的关系
1. 在治疗疾病方面 张仲 景在食 疗药 膳方面 根据 疾病 种类不 同 ,常 用汤 剂 ,丸剂、散剂、煮 饼、吹 鼻等 方法 ,现分 别加 以 叙述。 1. 1汤剂 《痉 湿 病脉证 治第二 》中 用瓜蒂 二 十个 ,以水五合 ,去滓 ,顿服。 治疗太阳中 ,即伤 暑 挟湿 ,用瓜蒂去湿散水。 《百合 狐惑 阴 阳毒 病脉 证 治第 三》用 百合 鸡 子 汤 ,百合七枚 ,鸡子黄一枚。 治疗百 合病误吐后损 伤 脾胃 之阴 ,更能扰 乱肺 胃和降 之气 ,引 起虚烦 不安 , 胃中不和等症。以百合养阴清热 ,鸡 子黄养阴润燥滋 胃阴。 《腹满寒疝宿食 病脉证治第十》用当归生姜羊 肉 汤 ,当 归三 两 ,生 姜五 两 ,羊 肉一 斤 ,治 疗 塞疝 腹 中 痛 ,及肋痛里急者 ,即属于血虚 寒疝的证治。 用羊 肉 温补 ,当归养血并 行血中之滞 ,生姜温中散寒。 换 而 言之 ,羊肉为血肉有 情之品 ,气味 浓郁 ,补 益气血 ,与 当归、生姜同用温肝脾、散寒邪而止痛。《素问· 阴阳 应象 大论》谓: “形不 足者 ,温之以 气 ;精不 足者 ,补 之 以味。”本方即 是依据 这一理 论制 定的 形、精 兼顾 的 方剂。 《妇人杂病脉证 并治第二十二》中用甘麦大枣 汤 治疗脏燥。方用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 味以水 六升 ,煮取 三升 ,温分三 服。 本病多由于情 志 不舒 或思虑 太过 ,肝郁 化火 ,伤阴 耗液 ,心脾 两虚 所 致。一般表现有精神失常 ,无故悲伤欲哭 ,频作欠伸 , 神疲力 乏等症。 方中以小麦养心 安神 ,甘 草、大枣 甘 润燥缓急。 《血痹虚劳病脉 证并治第六》用小建中汤治疗 阴 阳 两虚的劳劳。 方用桂枝三 两 (去皮 ) ,甘 草二两 ,大 枣二 十枚 ,芍药 六两 ,生 姜三两 ,胶 饴一升 ,上 六味 ,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虚劳病的发 展 ,往往 阴虚及阳 ,或 阳虚及 阴 ,从而 导致阴 阳两 虚 之 证。 治法上 不能 简单地 以热 治寒 ,以寒 治热 ,《心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凡肉及肝 ,落地 不着尘土者 ,不可食之。 猪肉落水除者 ,不可食。”肉 类腐败水肿呈光滑状 ,故落地不沾尘土。 “肉中有如 朱点者 ,不可食之”。肉中有 朱点 ,乃恶血所聚而形成 的瘀斑点 ,或为囊虫之类的寄生虫体 ,断不可食。“朱 点” 亦做“米点” 。
2
《 果实 菜谷 禁忌 并治 第二 十五 》“果 子 生食 ,生 疮”。果子未经清洁消毒 ,自然污染病菌的机会较多 , 易 生 疾 病“果 子 落 地经 宿 ,虫 蚁 食 之 者 ,人 在忌 食 之。”亦乃受污染也。
综上所述 ,《金 匮要略 》中论述 食疗 药膳多 种多 样 ,在治 疗疾病 方面有汤 剂 ,丸剂、散剂、煮饼、吹鼻 等方法 ,在饮食卫生方面亦有重要论述 ,对后世产生 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