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等。
3.学会使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定理进行证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4.掌握相似变换的概念,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相似变换的应用。
2.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证明过程,以及将相似三角形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似图形,如地图、照片等,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兴趣。
-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作业要求:
1.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注重作业质量,提高解题效率。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书写规范。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分享解题思路和心得。
4.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初三学生,经过前两年的数学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27.2相似三角形(教案)

27.2相似三角形(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时,敢于尝试新方法,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方法: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以及SSS、SAS、ASA、AAS等判定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但在成果分享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将讨论成果展示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学生一些表达机会,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课堂总结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仍然感到困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打算在下一节课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识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今后,我需要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们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展示相似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特性解决问题。

以下是本课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课所用教材为初中数学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相似与投影”中的“相似三角形”的内容。

本课所讲解的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应用问题。

-能够在图形中判断是否存在相似三角形。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培养学生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培养学生在图形中判断相似三角形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与引入(15分钟)-利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例如:两根相似的饭筷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呢?-引入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知识讲解(30分钟)-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例如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比值等。

-结合教材中的习题,引导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3.练习与应用(30分钟)-配备充足的习题和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答案。

-学生进行相互检查和讲解,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

4.总结与拓展(15分钟)-总结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重点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给学生拓展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直观式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和讲解习题的过程,相互学习和提高。

2.反思与完善-教师在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

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

4.1比例线段(1)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值。

3.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式或进行比例式的简单变形。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例2根据条件判断一个比例式是否成立,不仅要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要运用等式的性质等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1.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那么这四个数成比例。

2.a 、b 、c 、d 四个实数成比例,可表示成a:b =c:d 或a b =cd ,其中b 、c 叫做内项,a 、d 叫做外项。

3.基本性质:a b =cd <=>ad =bc(a 、b 、c 、d 都不为零)重要方法:1.判断四个数a 、b 、c 、d 是否成比例,方法1:计算a:b 和c:d 的值是否相等;方法2:计算ad 和bc 的值是否相等,(利用ad =bc 推出a b =cd )2.“a c =b d <=>a b =cd ”的比例式之间的变换是抓住实质ad =bc 。

3.记住一些常用的结论: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b +d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举例说明生活中大量存在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

如:照片、放电影中的底片中的图与银幕的象、不同大小的国旗、两把不同大小都含有30°角的三角尺等。

2、美丽的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之比约为0.618.一些长方形的画框,宽与长之比也设计成0.618,许多美丽的形状都与0.618这个比值有关。

你知道0.618这个比值的来历吗?说明学习本章节的重要意义。

3.如何求两个数的比值? 二、自学新课,探究结论 阅读思考题(1)什么是两个数的比?2与—3的比;—4与6 的比。

如何表示?其比值相等吗?用小学学过的方法可说成为什么?可写成什么形式?(2)比与比例有什么区别?(3) 用字母a,b,c,d 表示数,上述四个数成比例可写成怎样的形式?你知道内项、外项和第四比例项的概念吗?回答(1)2:(—3)=—23 ;—4:6=—46 =—23 ;2—3 =—46 ,2,—3,—4,6四个数成比例。

标题: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相似三角形 教案

标题: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相似三角形 教案

标题: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相似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解决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几何推理和证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道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关于相似三角形的思考和探索。

2. 讲解: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介绍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3. 实例演练: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4. 性质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讨论和证明。

5. 应用拓展:提供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6. 练巩固:提供一些练题,巩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总结反思:总结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

8. 课堂作业:布置相似三角形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2. 相关练题、应用题和思考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准确度。

3. 测验评价: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后记: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进一步提升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似三角形教案 (优质)

相似三角形教案 (优质)

第四章相似图形5.相似三角形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拼摆等数学活动, 体会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关系”的重要作用。

上一节课“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相似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中,发展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归纳,反思,交流等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上述学习经历为学生继续探究“相似三角形”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和知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相似三角形》在本章中承上启下,. 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来源:学|科|网]. 是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常用数学模型.即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角函数及与此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教法建议1.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在知识的引入时可考虑先复习相似形的概念,在探索归纳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2.在知识的引入上,可以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找几个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3.在知识的引入上,还可以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相似三角形,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认识4.在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巩固中,应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适当给出或由学生举出不是相似三角形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5.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给出不同层次的图形,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似三角形,既增加学生的参与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6.在本节内容中对应边及对应角的寻找学生常常出现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题组由学生寻找其中的对应边或对应角,并说明根据,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六)教学目标分析: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情境设置、观察类比、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I.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2.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II.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 学生准备:教材、笔、纸等学习用具。

III.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概念,如平行线、角等。

2. 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尝试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Step 2: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1.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特点。

2. 学生借助教材,归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

Step 3: 判断相似三角形的方法1. 教师介绍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包括AAA(角-角-角)相似判定法、AA(角-角)相似判定法和SAS(边-角-边)相似判定法。

2. 通过幻灯片展示实例,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相似三角形。

Step 4: 案例分析与讨论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2.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

Step 5: 练习与巩固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检查答案。

Step 6: 拓展与应用1. 教师推荐一些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概念的应用和意义。

2.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其中的一篇文章,并做一份读后感。

IV.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借助幻灯片、小组合作讨论以及个人练习等方式全面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此外,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5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5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5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2.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教学难点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教学方法类比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4.5 A)第二张(记作§4.5 B)第三张(记作§4.5 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生]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师]很好.请问相似多边形指的是哪些多边形呢?[生]只要边数相同,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都包括.比如相似三角形,相似五边形等.[师]由此看来,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1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掌握例2的结论.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二、教学设计类比学习,探讨发现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l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以及例2的结论.2.教学难点:是了解判定定理1的证题方法与思路.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什么叫相似比?2.叙述预备定理.由预备定理的题所构成的三角形是哪两种情况.[讲解新课]我们知道,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但涉及的条件较多,需要有三对对应角相等,三条对应边的比也都相等,显然用起来很不方便.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研究能不能用较少的几个条件就能判定三角形相似呢?上节课讲的预备定理实际上就是一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现在再来学习几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我们已经知道,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公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三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等于1的情况,教学时可先指出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用类比的方法找出新的命题,如: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几种?答:SAS、ASA(AAS)、SSS、HL.问: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对应角相等”及“对应边相等”的语句,用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中应如何说?答:“对应角相等”不变,“对应边相等”说成“对应边成比例”.问:我们知道,一条边是写不出比的,那么你能否由“ASA”或“AAS”,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出一个关于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新的命题呢?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强调:(1)学生在回答中,如出现问题,教师要予以启发、引导、纠正.(2)用类比方法找出的新命题一定要加以证明.如图5-53,在△ABC和△中,, .问:△ABC和△是否相似?分析:可采用问答式以启发学生了解证明方法.问: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哪几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答:①三角形的定义,②上一节学习的预备定理.问:根据本命题条件,探讨时应采用哪种方法?为什么?答:预备定理,因为用定义条件明显不够.问:采用预备定理,必须构造出怎样的图形?答:或 .问:应如何添加辅助线,才能构造出上一问的图形?此问学生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领学生共同探讨,注意告诉学生作辅助线一定要合理.(1)在△ABC边AB(或延长线)上,截取,过D作DE∥BC交AC于E.“作相似.证全等”.(2)在△ABC边AB(或延长线上)上,截取,在边AC(或延长线上)截取AE= ,连结DE,“作全等,证相似”.(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或延长线”的情况)虽然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但通过刚才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定理的证明思路与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例1 已知和中,,, .求证:∽ .此例题是判定定理的直拉应用,应使学生熟练掌握.例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5-54,在中,CD是斜边上的高.求证:∽∽ .该例题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起到巩固、掌握判定定理1的作用;另一方面它的应用很广泛,并且可以直接用它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教材上排了黑体字,所以可以当作定理直接使用.即∽△∽△.[小结]1判定定理1的引出及证明思路与方法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两种辅助线作法的思路.2.判定定理1的应用以及记住例2的结论并会应用.七、布置作业教材P238中A组3、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31、教学引入照顾到了到多数的同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测量和计算能力。

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能够识别图形中的相似三角形。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能够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学会使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AA、SAS、SSS等,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4.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角度等。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图形中的相似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4.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初步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及判定方法(AA、SAS、SS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学问题要有耐心和毅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欣赏相似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在此基础上,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水到渠成的过程。然而,由于相似三角形涉及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3)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3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3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3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最近,我们九年级学完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内容,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有着重要的地位,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又是相似三角形这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在本章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亲自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3年12月10日,我在九年级二班刚好就上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通过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引入教学的,先让学生画三条平行线,再画两条相交直线与其相交,从而得出得出了一些线段,并再让学生自己操作: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从图形中判断,得出那些结论。

整个教学过程进展较为顺利,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这几个方面做得较好:1、教学引入照顾到了到多数的同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测量和计算能力。

利用三角板画平行线、相交线,通过测量对比,学生基本能全员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更易于从图形当中得到结论,这样引入能很好的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通过后来练习及作业反馈、九年级四班的同学也比较容易得出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这个结论,说明这种引入的方法是成功的。

2、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整合。

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放到下一节课学习,使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再利用第二、三节课巩固深入,杜绝传统的“学生在一节课内学完一个知识点就做相应的练习,模仿套用知识而不需选择,当学完全部相似知识点进行综合练习时,容易产生混淆”的现象。

本节课只学习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内容,以及由此演变而形成的“A 字型”图和“X型图”从一开始就摆脱学生的依赖心理,把问题抛给学生,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利用全等三角形的识别类比相似三角形的识别,学生容易理解。

3、注意到了推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模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模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模板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掌握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两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阅读教材P32-34,自学“探究2”、“探究3”、“思考”与“例1”,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与判定定理2. 自学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下列是两位同学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写出你的解答. 判断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简单说明理由.甲同学: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虽然分别相等,但是它们的边的比不相等,ACAB≠≠IJHJBC,所以他们不相似. HI乙同学: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对应边之比也相等,所以它们相似. 注意对应关系,可类比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活动1 小组讨论例2 如图,DE与△ABC的边AB、AC分别相交于D、E两点,若AE=2 cm,AC=3 cm,AD=2.4 cm,AB=3.6 cm,DE=4cm,则BC的长为多少? 3解:∵AE=2 cm,AC=3 cm,AD=2.4 cm,AB=3.6 cm, ∴AEAD2==,而∠A=∠A,ACAB3∴△ADE∽△ABC. DEAE=. BCAC4又∵DE= cm,342∴3=, BC3∴∴BC=2 cm. 运用相似三角形可以进行边的计算. 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1.如图,在□ABCD中,AB=10,AD=6,E是AD的中点,在AB上取一点F,使△CBF和△CDE 相似,则BF长为多少?在要使判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况下,夹这角的两边的比相等时有两种情形,不要只考虑一种情形,而忽视了另一种情形. 2.如图所示,DE∥FG∥BC,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A.1对B.2对C.3对D.4对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寻找相似三角形. 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3.三边对应成比例4.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优秀3篇)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优秀3篇)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优秀3篇)知识结构本文范文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角形相似的判定篇一(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类比学习,探讨发现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5种)2.叙述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2、3(也可用小纸条让学生默写). 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证明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3.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比例的合比性质?【讲解新课】类比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方法,让学生试推出: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 中,求证:∽建议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征”。

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法,它同样可以采用判定定理l、2、3那样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即“作相似、证全等”或“作全等、证相似”,教材上采用了代数证法,利用代数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很重要,今后我们还会遇到。

应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定理证明过程中的“ 都是正数,,其中都是正数”告诉学生一定不能省略,这是因为命题“若,到”是假命题(可举例说明),而命题“若,且、均为正数,则”是真命题。

例4 已知:如图,,,,当BD与、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解(略)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指出要使∽ .应有点A与C,B与D,C与B 成对应点,对应边分别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初中数学相似教案

初中数学相似教案

初中数学相似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相关知识,如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吗?有没有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3.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4. 举例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测量问题、几何图形的构造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解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作业,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2.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堂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3. 课后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以及应用,使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举例和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27.2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用三边比例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

27.2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用三边比例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思考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对于教学难点,我可能需要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解释,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了整体的认识,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示对某些部分理解不够透彻。这提醒我,在后续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边比例关系判定相似的两个重点:三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和两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且夹角相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的图形和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似三角形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测量边长和角度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b.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并且夹角相等,即a/ b = c/ d,且∠A = ∠C或∠B = ∠D,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核心素养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空间观念:通过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空间图形的性质,发展空间想象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2.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概括能力。
3.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三角形边长数据,运用三边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数学应用意识: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知识点举例:
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即a/ b = c/ d = e/ f,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教案【篇一:《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相似三角形”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知道了相似多边形的本质特征,为学习本节内容做了铺垫。

本节课旨在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下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感性和理性的准备,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联系和纽带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的教学对整章学习掌握起着奠基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用数学作准备,因而它在本章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设计理念:1.指导思想:本节课是关于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教学,课本内容较少,如何使知识容量、思维容量尽可能饱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

2. 设计思路:①.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并应用它来解决问题。

借助练习,通过合作探究,独立思考来完成本课的目标②.整堂课设置问题,层层深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一切的新知识都是由学生自己发现。

教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探索,而没有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③.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课堂由学生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力求形成“创设问题情景→构建模型→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模式,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相似三角形概念及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似三角形整章教案汇总

相似三角形整章教案汇总

图形的相似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相似图形的概念。

2.经历探究相似多边形特征的过程,掌握相似多边形的特征。

3.在探究相似多边形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猜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二、重点、难点1.重点: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的识别.2.难点:正确地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相似同学们初二时,我们研究了全等形的有关知识,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全等形之外,我们还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图形,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图形是相似的。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进入对第27章相似的学习,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图形的相似。

1、(师):再请仔细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发现这四组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ppt出示一组图片)(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相似图形的特点,感受形状相同的概念。

)(个人口答)2、在数学上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教师板书)3、提问:生活中有很多的相似图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与大家分享吗?(个人口答)(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体会生活中的相似,进一步了解相似形的概念。

(师)老师呢也找了几个生活中的几个实例,你们来看看他们是否是相似的4、系统训练:1、如图27.1-3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2、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个人口答)3、如图,图形a~f中,哪些是与图形(1)或(2)相似的?(个人口答.)(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相似图形与不相似图形的“形状”特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图形是相似的,但仅仅凭观察有时会有误差,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相似图形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征,我们先来研究相似多边形的特征。

三、自主探究 研学相似探究一:△A 1B 1C 1是正△(师)这两个图形相似吗?那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一下:1、自主学习:这两个相似的正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的比呢?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师徒之间交流一下。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0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0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0篇)《相似三角形》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3、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重点和难点: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2、在具体的图形中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并写出比例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重要方法: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它的相似比是1。

2、相似三角形中,利用对应角寻找对应边;反过来利用对应边寻找对应角。

3、书写相似三角形时,需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①国旗上的☆,②同一底片不同尺寸的照片。

以上图形之间可以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2、经过相似变换后得到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图形。

那么将一个三角形作相似变换后所得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三角形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合作学习如图1,在方格纸内先任意画一个☆ABC,然后画出☆ABC经某一相似变换(如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得到像☆A ′B ′C ′(点A ′、B ′、C ′分别对应点A 、B 、C)。

问题讨论1:☆A ′B ′C ′与☆ABC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讨论2:☆A ′B ′C ′与☆ABC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相互比较得到结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由合作学习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概念(1)相似三角形:一般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表示: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如☆A ′B ′C ′与☆ABC相似,记做“☆A ′B ′C ′☆☆ABC ” 。

注意:在表示三角形相似时,一般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定义的几何语言表述:A B C A ′B ′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全章教案

27.1 图形的相似(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图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以及相似比,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是相似多边形.2.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3.能根据相似比进行有关计算.【自学指导】第一节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记法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如△ ABC与△ DEF相似,记作△ ABC∽△ DEF。

A与 D,D注意:其中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如AB 与 E,C与 F 相对应. AB∶DE等于相似比.2.想一想B C E F如果△ ABC∽△ 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3.议一议(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归纳:【典例分析】例 1: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 20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 5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 3.5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14m)例 2:如图,已知△ ABC∽△ ADE,AE=50cm,EC=30cm,BC=70cm,∠ BAC=45°,∠ACB=40°,求(1)∠AED和∠ ADE的度数;(2)DE的长.5.想一想:在例 2 的条件下,图中有哪些线段成比例?练习: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与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相似,相似比为 3∶1,已知斜边 AB=5cm,求△ A′B′C′斜边A′B′上的高.(第 2 课时)【自学指导】第二节1、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两个多边形大小不等,但各角,各边这样的两个相似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注意:与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的不同点。

2、叫做相似比。

3、判断:( 1)各角都对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

第27章相似-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第27章相似-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这是相似三角形知识体系的基础。
-重点一: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重点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
-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AA、SSS、SAS。
-重点三:AA判定法,即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能够运用已知条件和几何定理进行合理推理,正确判定相似三角形。
3.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实际应用能力,将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求解。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第27章相似-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7章相似-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 AA(角角相似)判定法;
- SSS(边边边相似)判定法;
- SAS(边角边相ຫໍສະໝຸດ )判定法。3.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求解相似三角形的未知边长;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4.了解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摄影等领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通过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相似概念,形成对几何图形的深入认识。
-能够观察和描述相似图形的特征,建立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探索教学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运用知识过程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教及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多媒体演示)
自然界中美丽的蝴蝶、一片树叶,生活中的蒙娜丽莎像、五角星图以及古希腊的雅典帕德嫩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等都给人以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为什么它们能令人有如此的感觉呢?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2.1图形的相似(一)
一、教学目标
1.会识别相似图形.
2.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3.会求线段的比,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线段的比的理解及会判断成比例线段.
教学难点:掌握成比例线段的特点,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三、教学方法
(2)议一议:
①请量一量AC=cm , A′C′=cm ,再计算 你又发现什么?
②AB、BC、AC和A′B′、B′C′、A′C′中,哪四条线段分别成比例?请分别写它们的比例式.
③如果在这两张地图中 ,你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④如果在测量时,AB的长度单位采用厘米而A′B′的长度单位采用分米,那么它们的比有没有变化?
思考与讨论
①AB=__________cm,BC=____________cm;
A′B′=__________cm,B′C′=_____________cm
②分别计算 等于多少?
(小地图是由大地图缩小得来的,我们能感到线段A′B′、B′C′与AB、BC的长度相比都“同样程度”地缩小了.)
③显然两张地图中AB和A′B′、BC和B′C′的长度都是不相等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通常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如下图所示,站在操场上,请你的同学量出你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OC、旗杆的影子长度OA,再量出你的身高CD,根据三角形OCD与三角形OAB相似,就可以计算出旗杆的高度AB了.
如果测得OC=0.8米,OA=5米,CD=1.6米,如何求AB的高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等腰三角形两腰的比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比是.
④如果线段a、b、c、d成比例,且b=3cm,c=2cm,d=6cm则线段a=.
⑤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50m,画在图上的距离A′B′为5 cm,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
(2)提高练习:
在比例尺为1:8000的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1cm2cm,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多少?
(3)思维拓展:
画家一般是这样画一幅壁画的:开始先画一个小的画,然后把一个正方形的网格放在上面,再把要画壁画的地方分成一个大的网格,最后一个方格一个方格地把原图画到对应的大的网格的对应位置上.请你根据这个过程,放大左边的图案.
(通过知识的综合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2.1图形的相似(二)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相似图形的特征的过程,理解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
2.通过实践,掌握利用相似图形的特征计算边的长度或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实践”的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相似图形的特征.
解: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为xcm,据比例尺定义得
x=17.8×6000000
x= 106800000
所以106800000厘米=1068千米
答: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为1068千米.
(动手操作,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3、反馈练习,思维拓展
(1)基础练习:
①如图,☆与△的个数比为.
②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3倍,则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2、探索研究,揭示特征
相似图形的特征
(1)提出猜想: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P67两张相似地图中的对应线段AB与A′B′、BC与B′C′、AC与A′C′的比相等,即
请你由此猜想两张相似地图中的对应线段有什么关系?
(欣赏完图片,学生讨论并引入课题)
两个相似的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有些图形是相似的,而有些
不是呢?相似图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研究,揭示概念
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1)做一做:
下图是某个城市的大小不同的两张地图,当然,它们是相似的图形。设在大地图中有A、B、C三地,在小地图中的相应三地记为A′、B′、C′,试用刻度尺量一量两张地图中AB、BC、与A′B′、B′C′的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探索与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探索教学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运用知识过程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教及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多媒体演示)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很想知道,操场上的旗杆到底有多高呢?
4、回顾反思,整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的比,如何求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总结,通过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课外作业与拓展
①英才点津第一课时.
②思考:如何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提示:相同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通过学生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欣赏他人的意识.)
显然,我们能发现:
结论
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度量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它们的长度比就是这两条线段的比.
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⑤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3)说一说:请举出生活中利用线段比的事例.如:按比例绘制地图等.
(通过相关练习,巩固概念.)
知识的迁移
例.下图是一幅浙江省地图.比例尺是1:6000000,用尺子量得图上从绍兴市到温州市的距离为17.8cm,求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精确到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