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复习学案——传记类(3)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言小传记主题3:舍生取义》教学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言小传记主题3:舍生取义》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27dae365ce0508763213b6.png)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三部分《文言小传记主题三:舍生取义》舍生取义(一)众人国士【品——培养语感利“断句”】(赵)襄子①当出豫让②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③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史记·刺客列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①(赵)襄子:名毋恤,又作无恤,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
谥号襄,史称赵襄子。
②豫让:春秋时期晋国人,为晋卿智伯家臣。
智伯为韩、赵、魏三家攻灭后,豫让立志为主报仇。
③范中行(hánɡ)氏:指范氏和中行氏两大家族,为春秋时期晋国两大卿家。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赵)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史记·刺客列传》【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于是襄子乃数.豫让(点数)B.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把……当成一般人一样)C.而反委质..臣于智伯(臣服、归附)D.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赦免)解析:选A“数”,数落。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反委质臣于.智伯②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③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④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传记知识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传记知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a135b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7.png)
传记文段高频词分类积累导学(3课时)【自主学习素材】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
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
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20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教师版)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20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84ea73e518964bcf847ca0.png)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20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指导】一、何为传记传记与新闻一样,是属于纪实类作品。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的文体,简称“传”。
从创作方法来看,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如《李大钊传》;另一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的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是传记文学,像鲁迅的《阿Q正传》、胡适的《差不多先生》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是艺术形象,是作家为了特定需要而创作出来的文学“模特”,是群体形象的集中或幻化。
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品行的传记,一般是给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
前者是作者为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从文自传》。
后者是为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从篇幅长短来看,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二、文体特征1、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
对人物的记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
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能有益于人,传之久远。
为保证人物传记的真实性,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
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2)人物的生卒年月;(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
高三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 教案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 教案精品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1374a381c758f5f71f670a.png)
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过程
导入: 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
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
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
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
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
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
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解题原则:
1
……………………………………………………………名校名师推荐…………………………………………………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1)信息筛选:“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 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点, 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但需 注意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 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 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9f54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1.png)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章节一:传记的定义与特点1.1 教学目标:理解传记的定义,掌握传记的基本特点。
1.2 教学内容:1.2.1 传记的定义:介绍传记的起源、发展,理解传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含义。
1.2.2 传记的特点:分析传记的客观性、真实性、文学性等特点。
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传记的定义与特点。
1.3.2 举例分析一些著名的传记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记的特点。
章节二:传记的阅读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学会阅读传记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2.2 教学内容:2.2.1 阅读方法:整体阅读、重点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的介绍与实践。
2.2.2 阅读技巧: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传记结构等技巧的讲解。
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阅读传记的方法与技巧。
2.3.2 进行传记阅读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章节三:传记中的人物描写与分析3.1 教学目标:理解传记中人物描写的目的,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2 教学内容:3.2.1 人物描写的作用:介绍人物描写在传记中的重要性,理解其对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2.2 分析人物形象:讲解如何通过传记中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就等。
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人物描写与分析的方法。
3.3.2 分析一些传记中的人物描写,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章节四:传记中的时间线索与事件解读4.1 教学目标:理解时间线索在传记中的重要性,学会解读重要事件。
4.2 教学内容:4.2.1 时间线索的作用:介绍时间线索在传记中的组织作用,理解其对展现人物生平的重要性。
4.2.2 解读重要事件:讲解如何通过传记中的时间线索来解读重要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时间线索与事件解读的方法。
4.3.2 解读一些传记中的重要事件,让学生学会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章节五:综合练习与能力提升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阅读传记的能力。
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学案
![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96ca3d4b35eefdc8d3335a.png)
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学案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学案一、知识储备1.概念: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
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3.传记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重要考点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2.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3.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4.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三、传记作品常见设题方式。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讲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精品教案 (新高考)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讲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精品教案 (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b6e6229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2.png)
第三讲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复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熟练掌握人物传记的快速阅读方法。
2.依据人物传记的结构、立意的一般特点,总结实践经验、形成解题的规律。
3.重视探究题型的提问规律,在实践、整理中探寻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
【问题纵览】1.不了解人物传记的一般写作过程和方法。
一般说来,人物传记写作由以下步骤形成:①决定写作对象;②接触、获取传主的材料;③写作前搜集到所需资料,要查证资料的真实性,避免出现由于材料不足而出现的结论、观点错误。
2.对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缺乏理性的认识。
人物传记写作必须做到讲究真实性,做到生动就需要对传主进行详细的调查,把人物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对传主充满感情。
3.“读得多、练得少”,或者“读得少、练得粗”,未能“借题发挥”,充分挖掘人物传记练习材料的价值,缺乏“精耕细作”的意识。
【复习对策】人物传记考查涉及以下内容:重要词语与句子的含义,重要信息的筛选,传记赏析(创作意图、文章结构特征和写作技巧),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传记中的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阅读及解题时应当注意。
筛选、整合重要信息,形成相关能力;理清传记事实,分析人物性格;根据文体特征,把握写作技巧。
阅读中常要求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
总体把握文意时,弄清文中关键句子表达的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较为确切。
充分利用划分层次等方法,理清传记中记述了人物的哪些事,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阅读指津】指津一: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传记的重要事实包括: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阅读教案
![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56eb905acfa1c7ab00cc0d.png)
传记类文言阅读方法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常考类型及特点。
2、掌握传记类文言阅读方法,并通过练习、稳固形成能力3、加强传记类文章阅读,感受传主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掌握传记类文言阅读方法,并通过练习、稳固形成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探究教学过程:导入:都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回忆一下高考情况,从中我们不能看出文言阅读偏向考查传记类作品:一、了解传记类作品特点:1、学生结合所学谈论传记特点:2、教师总结考试中常见文章特点⑴表达为主,语言精练简洁⑵内容上,表达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才能。
⑶考查的文章一般都比拟短小,600字左右,有时文章后面还有一定注释。
⑷涉及到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越来越贴近教材。
同时传记类都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词语。
〔见附资料〕二、方法展示:1、针对以上情况,我向大家推荐读这类文章的方法。
可以从这三步入手:⑴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⑵根据积累,筛选研读词语含义。
⑶抓关键句,理解文章思想主旨2、结合《张衡传》,让学生初步了解方法。
3、学生思考这几步的关键点。
4、教师总结每步关键处:⑴感知文章内容时要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勾画出事件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明确事件。
⑵筛选研读词语含义时,要调动知识储藏,要划掉易懂的词语,明确传记类常用词语,根据上下文等语言环境研讨难点词语⑶抓关键句时,注意围绕人物言行、事件等语句。
三、运用方法:1、学生尝试运用方法完成对《白少傅居易》的阅读。
2、学生讲解完成过程。
3、教师总结归纳。
四、直面高考:运用方法完成20xx年高考语文文言阅读,完成第11题。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传记类文言文 .doc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传记类文言文 .doc](https://img.taocdn.com/s3/m/90b07432767f5acfa0c7cd26.png)
201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传记类文言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
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
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
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
寻坐事免。
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
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
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
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
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
明旦,狼死于其所。
侍郎李昶等交荐,攫型部郎中。
奏堕十余事,多见采纳。
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
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
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
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
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
骥上章自辨,帝日:“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
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
犯者,大署其门日盗贼之家。
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
自是人成改行,道不拾遗。
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
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
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
莅郡六年卒,年七十。
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举:中举B.寻坐事免坐:因为C.奉敕以行行:施行D.道不拾遗遗:遗失,丢失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骥“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A.①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②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B.①招流亡,给以农具②骥上章自辨C.①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②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D.①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②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骥是郯城人,他仕途坎坷,任户科给事中和刑部郎中期间,皆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一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微案三传记怎样写人学案(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一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微案三传记怎样写人学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ae14e13186bceb19e8bba6.png)
传记怎样写人微点突破一选材组材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还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解题思路典题演示(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
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
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
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
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
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
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
《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
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
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
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三部分《文言小传记阅读》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三部分《文言小传记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973a027f242336c1eb95eb5.png)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三部分《文言小传记阅读》主题一孝悌仁爱孝悌仁爱(一)曾参之孝【品——培养语感利“断句”】曾子①耘瓜误斩其根曾晳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④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注——“文化常识”厚素养】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
②曾晳:姓曾,名晳,字子晰,春秋末年鲁国人,曾参之父。
③瞽瞍(sǒu):人名。
古帝虞舜之父。
传说他溺爱舜的弟弟,多次想害死舜。
时人认为他有目不能分辨好坏,故称他为瞽瞍。
④烝烝(zhēnɡ):醇厚貌。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曾子耘.瓜,误斩其根。
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
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
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
”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
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
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
”遂造.孔子而.谢过。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曾子耘.瓜(2)建.大杖以击其背(3)向.也参得罪于大人(4)其不孝孰.大焉(5)遂造.孔子而谢过参考答案:(1)锄草(2)举起(3)刚才(4)哪一个(5)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退而.就房/造孔子而.谢过B.使人请于.孔子/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C.孔子闻之.而怒/舜之.事瞽瞍D.知其.体康也/其.罪奚若解析:选A A项,都是连词,表顺承。
高考语文传记类文言文段的材料阅读三步走教案
![高考语文传记类文言文段的材料阅读三步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c712fb7f1922791688e8fa.png)
高考语文传记类文言文段的材料阅读三步走教案课型:复习课课题:传记类文言文段的材料阅读三步走目标:寻找课内文言文段复习和课外文言文段阅读的融合点,实现对传记类文言文既定题型解答的快速高效。
重点:尝试运用材料切入的方法对设定文段进行解读。
难点:对设定文段的材料分解。
资料:课内文段《信陵君窃符救赵》课外文段《后汉书•朱晖传》(2005广东卷)时间:一课时步骤:一、教师导入——传记类文言文段如人物小传在体式上的特点是较公式化的,即“某某(人)+基本情况(品)+具体材料1、2、3……(事)+作者评说”(板书),其中“作者评说”常见于《史记》文选,而人及基本情况两点常置于文段的开头。
现就请同学们首先将两则材料(课前发下)中的这两点用笔划出。
(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二、教师提示——读懂文言文段的关键是利用材料,即公式的第三点;而材料无非是人的“言”和“行”,即看他(她)说什么做什么。
同学们都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相信至少可以读懂大意;请同学们略读两则材料,弄清楚文段大致写了几件事,然后根据公式第二点的“人品”提示大体看清人物的品行如何。
三、生略读如下文段(课内有改动)。
要求:分析材料,概括人物品格(板书)(第一步),然后完成所设问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xi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
安xi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侯嬴遂为上客。
//(材料一:下士)魏安xi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最实用、最全面高三文言文复习传记(原文及翻译)
![最实用、最全面高三文言文复习传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63e982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0.png)
说明:本人并不赞成拿今人的文言文来教授学生,但高三文言文复习内容多而杂,为便于学生轻松掌握文言文,本人特意写了这一篇《李建文传》,此传几乎涵盖了高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实词、虚词、句式(其中120个实词单列出出来)。
本资料同样适用于高一高二学生。
作者简介:李建文,笔名迟日,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居东莞,著有长篇小说《端公祠》(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红楼梦>新稿》(海南出版社出版)、《方圆》(长江文艺出版社)、《胭脂》《师祭》《碧血风云》《我想有个家》《猎人传说》《孤执》等,各类作品达300余万字,曾被国内30多家媒体报道。
李建文传【少年顽劣】李建文者,鄂西建始人也,少有侈志,尝抓周于期岁,得笔墨,乡望村南刘氏者往而赞曰:“此儿或不得功名,或难进财货,然若学先生,庶几为一方闳儒矣。
”其家人忧之,叹曰:“吾世代寒贫,皆布衣村夫,亦可为生,岂弃货殖而腐臭于乡野乎?”不使学,八岁始入乡庠,先生鄙之,常置座于末,伧言恶语以待。
建文恨之,誓与先生为难。
越明年,与诸友阴伏松林,俟其步至阳岗,则投石于蜂窝。
先生不备,蜂飞人号,文与诸友悄自阴坡下,即走塍陇,间行山中,再度阡陌,继乘高山,旋履泥泞,抵家方拍手称快。
又三年,建文为塾内恶霸欺,武斗于南院,人众文寡,不敌,见执于先生。
先生深恶其顽劣,又鄙其家贫,故葫芦其案,非惟责罚,甚者诬讦,建文益恶之。
遂与诸友谋,诸友曰:“豕猎之,若何?”此豕者,野彘也,常行乱于田间,拱土食禾,民不堪其苦。
乡有猎者,置笼设陷,常有得获,或食之,或鬻之,一时成风。
建文以为然,疾步乡家,假得锄耰,又谋箕篓,而后诸友同心,或掘井,或拾木,或集石,或揽叶,斜晖且映,彘坑既成,再伏山中,以望机事。
惜先生忙甚,酉戌无归。
文与诸友叹惋,怏然而归。
翌日卯时,文起视井,有豕陷焉,乃唤迩郊农夫。
农夫至,缚豕,械入市,售之,直百许,与文八钱。
适乡望刘氏过岗,问其究竟,文具言以告之,刘氏曰:“小儿当行正道矣,此阴恶险毒之事,非君子所为也。
语-高考冲刺课-3-传记类文言文全面提高-倪红
![语-高考冲刺课-3-传记类文言文全面提高-倪红](https://img.taocdn.com/s3/m/a89b0fa4da38376bae1fae61.png)
高三语文冲刺课教案传记类文言文全面提高内容提要:一、实词题二、虚词题三、翻译题四、人物形象题五、综合练习六、课后作业一、实词题真题回顾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
称为“羊岱”,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常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博学能属.文 () (2)祜独安.其室 ()元孝矩①元孝矩,河南洛阳人也。
祖修义,父子均,并为魏尚书仆射。
孝矩西魏时袭爵始平县公,拜南丰州刺史。
时见周太祖专政,将危元氏,孝矩每慨然有兴复社稷之志,阴谓昆季曰:“昔汉氏有诸吕之变,朱虚、东牟,卒安.刘氏。
今宇文之心,路人所见,颠而不扶,焉用宗子?盍将图之?”为兄则所遏,孝矩乃止。
高中必修4文言传记单元学案(3课)
![高中必修4文言传记单元学案(3课)](https://img.taocdn.com/s3/m/8ca0181ea1c7aa00b42acbb4.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编制人:孟宪爽审核人:李鹏第一部分:基础落实一、通假字⑴可与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书送于庭:⑷如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遗:使人遗赵王书()2、曲:曲在赵()3、均:均之二策()4、奏:相如奉璧奏秦王()5、却:相如因持璧却立()6、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7、倨(jū):礼节甚倨()8、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9、有司:召有司案图()10、决:决负约不偿城()11、径道:从径道亡()12、间:间至赵矣()13、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14、靡:左右皆靡()15、怿(yì):于是秦王不怿()16、已而:已而相如出()17、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8、驽:相如虽驽()三、一词多义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秦昭王闻之()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幸①大王亦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请1.璧有瑕,请指示王()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3.诸将请所之()书1.使人遗赵王书()2.秦御史前书曰()奏1.请奏瑟()2.相如奉璧奏秦王()顾1.顾吾念之()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计1.计未定()2.廉颇蔺相如计曰()3.可计日以待也()舍:舍相如广成传舍()三、古今异义⑴拜为上卿:古()今()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古()今()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今()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今()⑸请指示王:古()今()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今()⑺宣言曰:吾见相如必辱之:古()今()⑻布衣之交:古()今()⑼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今()⑽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今()⑾且相如素贱人:古()今()⑿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赵城:古()今()四、词类活用⑴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③乃使从者衣褐()④秦御史前书曰()⑵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廷叱之()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怒发上冲冠()⑶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毕礼而归之()⑷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五、文言虚词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于①.闻于诸侯()②.故燕王欲结于君()③.归璧于赵()④.使不辱于诸侯()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之①伐齐,大破之()秦昭王闻之()得璧,传之美人()②.即患秦兵之来()③.均之二策()④.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而①夫秦强而赵弱()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②如因而厚遇之()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④因循守职、因循守旧()六、文言句式(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3、我为赵将()4、而君幸于赵王.()5、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7、何以知之.()8、求人可使报秦者()9、拜送书于廷()八、翻译句子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高中必修4文言传记单元学案(3课) (1)
![高中必修4文言传记单元学案(3课) (1)](https://img.taocdn.com/s3/m/5b93eb84f7ec4afe05a1df25.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编制人:孟宪爽审核人:李鹏第一部分:基础落实一、通假字⑴可与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书送于庭:⑷如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遗:使人遗赵王书()2、曲:曲在赵()3、均:均之二策()4、奏:相如奉璧奏秦王()5、却:相如因持璧却立()6、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7、倨(jū):礼节甚倨()8、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9、有司:召有司案图()10、决:决负约不偿城()11、径道:从径道亡()12、间:间至赵矣()13、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14、靡:左右皆靡()15、怿(yì):于是秦王不怿()16、已而:已而相如出()17、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8、驽:相如虽驽()三、一词多义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秦昭王闻之()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幸①大王亦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请1.璧有瑕,请指示王()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3.诸将请所之()书1.使人遗赵王书()2.秦御史前书曰()奏1.请奏瑟()2.相如奉璧奏秦王()顾1.顾吾念之()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计1.计未定()2.廉颇蔺相如计曰()3.可计日以待也()舍:舍相如广成传舍()三、古今异义⑴拜为上卿:古()今()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古()今()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今()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今()⑸请指示王:古()今()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今()⑺宣言曰:吾见相如必辱之:古()今()⑻布衣之交:古()今()⑼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今()⑽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今()⑾且相如素贱人:古()今()⑿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赵城:古()今()四、词类活用⑴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③乃使从者衣褐()④秦御史前书曰()⑵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廷叱之()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怒发上冲冠()⑶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毕礼而归之()⑷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五、文言虚词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于①.闻于诸侯()②.故燕王欲结于君()③.归璧于赵()④.使不辱于诸侯()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之①伐齐,大破之()秦昭王闻之()得璧,传之美人()②.即患秦兵之来()③.均之二策()④.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而①夫秦强而赵弱()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②如因而厚遇之()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④因循守职、因循守旧()六、文言句式(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3、我为赵将()4、而君幸于赵王.()5、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7、何以知之.()8、求人可使报秦者()9、拜送书于廷()八、翻译句子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文言文复习学案——传记类(3)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思路。
2.积累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落实翻译(明确重点实词、特殊句式,做到信、达、雅)。
【高考体验】辽宁卷(2013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臵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学习过程】
1.整体把握,梳理思路:(传主在何时何地任何官职时做了何事有何意义,或体现了何种品质)
2.重要实词虚词积累:
①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
②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后文应卒以
..恣横斥死
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③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
..虚实
④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⑤事虽不行
..,.然自文应用事
..
宦者张永和方用事
..
⑥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
⑦是时
..,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⑧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
.....
⑨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
⑩由是
..忤宰相意
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
至于是
..而后止
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
【提升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
B.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
C.多格.不行格:搁置。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
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
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提示:先抓关键词、特殊句式,再翻译;不要忘记补充省略成分,尤其是主语】
⑴“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⑵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拓展延伸】湖北卷(2013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
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
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
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
公方读书,略不答。
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
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
”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
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
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
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
我等不能无疑。
”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
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
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
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
”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氏:作为姓氏
B.诸贵假.以劲弓假:借给
C.整复浼.入言之浼:派遣
D.明日当诣.政事堂诣:前往
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3分)
①三发连中,诸贵惊服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③公方读书,略不答④因令彻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无人色⑥且戒内人备酒馔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
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
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8.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⑴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3分)
⑵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2分)
⑶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4分)。